2017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讲义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2017考试重点讲解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2017考试重点讲解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好好备考哦,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大家提供“执业药师药学综合2017考试重点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药学科制剂的范围药剂科生产制剂不同于药厂,有其特殊性的局限性。
自制制剂的范围包括:1.临床常用而疗效确切的协定处方制剂;2.临床科研的处方制剂;3.医药部门无供应或供应不足的制剂。
凡配制国家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和中药制剂汇编收载的非灭菌制剂品种,可由药剂科主任审核,经院领导批准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检所备案。
凡不属上述范围的制剂,由制剂单位提出的制剂处方、制法、检验项目和方法、质量标准等有关资料,经药品检验所复核并经批准后方可配制。
药剂科自制制剂规格较适宜,也较经济,不但可节省医院的药费开支,而且对提高制剂技术,改进原处方设计也是有利的。
如无供应或供应不足的品种,药剂科自制就可弥补市售品的缺少;另外一些不稳定的药剂需短期使用者也适用于自制。
据统计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综合医院的制剂就有250种左右,专科医院也有100余种,剂型种类也繁多。
可见由于医院任务和特长各不相同,各种特殊制剂品种多、数量少,决非工业生产所能解决的。
至于通过临床实践确具疗效的新制剂,也为开拓新药奠定基础。
医院药学体系从管理学应用管理的角度上来看,医院药学体系要素包括人的管理(组织人员管理)、事的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物质设备管理和经济管理。
其中组织人员管理和住处管理尤为重要。
(一)药学体系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药、新设备、新技术在医院中的广泛应用,医院药科学各部门除了药物管理、调剂和药检等业务工作外,还要研制新剂型,提高药剂质量,向医生、护士提供药物情报,协助医生选药和监测药物疗效等新业务。
因此,现代医院药学体系的构成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从组织机构看各项工作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院药学体系。
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药学部主任和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资料-17p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NO. 品名功效
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2 桂枝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
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0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中药学讲义
中药学讲义1. 引言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的性质、功效、用法以及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中药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本讲义将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分类、质量控制、药物性质等方面内容。
2. 中药概述2.1 中药定义中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来源为原料,通过加工制备而成,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
中药包括生草药、饮片、提取物等形式。
2.2 中药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中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来源分类:植物性中药(如黄芩)、动物性中草(如牛黄)、矿物性中脚(如雄黄)。
•按功效分类:清热解毒类(如连翘)、补益类(如人参)、活血化瘀类(如三七)等。
•按药性分类:寒凉类(如生地黄)、温热类(如干姜)、平和类(如黄芪)等。
2.3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外观检查:通过观察中药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理化性质检测:包括溶解度、比重、旋光度等检测,用于确定中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质量指标检测:根据中药标准,对其中所含有益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确保其在一定范围内。
3. 中药性质与功效3.1 中药性味归经中药根据其性味和归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味:包括寒、凉、温、热、平五种性味。
•归经: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归属于不同的经络系统,以及对应的脏腑器官。
3.2 中药功效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常见的功效包括:•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等。
•补益养生:用于调理虚弱体质、提高免疫力等。
•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血液循环不畅、淤血等问题。
•祛风湿止痛: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等。
4. 中药制剂4.1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将中草药加工成片剂的一种制剂形式。
其优点是易于保存和服用,且成分相对稳定。
常见的中药饮片有川芎、白芍、黄连等。
4.2 中药浸膏中药浸膏是将中草药提取液浓缩而成的一种制剂形式。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
XX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xx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根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根底学科之一。
下面是提供的xx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药剂学系指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如下。
1.制剂根据药典、药品标准等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需要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表达在:剂型可以影响药物的有效性与平安性、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影响药物的作用速度、决定给药的途径等。
3.中成药: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二、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按物态分类(1)液体剂型:如合剂、糖浆剂、注射剂等。
(2)固体剂型: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贴膏等(4)气体剂型:气雾剂、喷雾剂等(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等。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如胶浆剂、涂膜剂等(3)乳浊液型液体制剂:如乳剂、静脉乳剂等(4)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如合剂、洗剂、混悬液等。
(三)按制备方法分类1、浸出制剂:如汤剂、合剂、酒剂等2、无菌制剂:如注射剂、滴眼剂等(四)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如糖浆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及经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
(2)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包括注射给药的剂型;呼吸道给药的剂型;皮肤给药的剂型;黏膜给药的剂型等。
三、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1.根据药物性质:一般而言,对于在胃肠道中不稳定、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均不宜设计为口服制剂。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编资料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编资料(1) 三焦的解剖形态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
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
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
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
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
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的生理特性1.上焦如雾: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
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
故称“上焦如雾”。
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2.中焦如沤: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
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为“中焦如沤”。
因中焦运化水谷精微,故称“中焦主化”。
3。
下焦如渎: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
下焦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并将体内剩余的水液,通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
这种生理过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故称“下焦如渎”。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2.七情内伤
(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3.饮食与劳逸失常
(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
(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4.痰饮
(1)痰饮的形成
(2)痰饮的致病特点
5.瘀血
(1)瘀血的形成
(2)瘀血的致病特点
(九)发病与病机
1.发病
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2017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
(1)症、证、病的区别
(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
(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
(7)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的临床意义
(8)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
4.切诊
(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
(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
(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三)辨证
1.八纲辨证
(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3.气血津液辨证
(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津液不足证、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三常见病辨证论治
2017执业药师培训课件+讲题课件(药一部分)
26
27
• • • • • •
下列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A.变色 B 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C.发生爆炸 D.产气 E.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7
• 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有:
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有效单体 发酵方法得到的抗生素 半合成得到的天然药物和半合成抗生素
• 生物技术药物包括:
细胞因子、重组蛋白质药物、抗体、疫 苗和寡核苷酸药物等【大多和人自身有 关】
8
• • • • • • •
X型题 - 生物技术药物包括 A .细胞因子 B.抗生素 C .疫苗 D .重组蛋白质药物 E .寡核苷酸药物 【参考答案】:ACDE
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 基本骨架+化学官能团
N
9
基本 骨架
C链脂肪烃环、芳香环 杂环【C、O、N、S】
吡啶
咪唑 吡咯
环己烷
环戊烷
普鲁卡因 萘
10
• 通常带有喃字的,有O ; • 通常带有噻字的,有S ; • 通常带有啶、唑、嗪 的,有N;
N H N N N
O
呋喃
S N
吡喃
H N
噻唑
S
吩噻嗪
N N
1
XX教育
2017执业药师药一培训课件
药一大纲简要介绍
2
• • • • • • • •
总分:120分; 题量:120题,每题1分; 题型:A型+B型+C型+X型 A型:单项选择,40个 B型:60个 C型:10个 X型:10个 【药二相同】 药学综合、法规为:40+50+20+10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中医诊断学基础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中医诊疗学基础第一节中医诊疗学概括一、主要内容:中医诊疗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疗、症状鉴识和病案撰写。
本书不设病案撰写的内容。
二、基来源则 ( 一) 审内察外,整体一致 ( 二) 四诊合参 ( 三)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第二节四诊一、望诊望诊分类表现意义望神得两目灵巧,光亮有神;面色荣润,正常人,正气未神:表情自然;伤,脏腑功能未有体态自如,反应敏捷,动作自如;衰,病轻预后好神、语言清楚,意识清楚,面色滋润精充气足神旺失表现:精神委靡,面色无华,两正气已伤,脏腑功神:目昏暗,呼吸气能衰落(虚无微或喘促,语言错杂,形体羸瘦,神、动作困难,反响愚钝,甚则神识精损不清气亏神衰假告急病人出现精神临时好转的临床意义:阴阳格神:设想,临终前先兆(回光返照,拒,阴不敛阳,虚残灯复明)阳外越,阴阳马上神志:久病大病本已失神,但突离决,属病危然神识清醒,眼光转亮而浮光外露,语言不休,想见亲人;语言:语言声卑微断续,突然语声清明起来;面色:昏暗无华,而突然两颧泛红如妆;食欲:突然食欲加强。
神乱癫病:痰浊蒙蔽心神:表情冷淡,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者狂病:痰火扰心:浮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痫病: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突然摔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
望色青色:主寒证、痛苦、血瘀、惊风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证。
望形望形盛气虚:凡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多体、体为阳气不足之证;头面强、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小,皮肤干焦,则又。
弱、常有于阴血不足之证;肥、若瘦削已至大肉脱失的程度,每见于精气衰竭的患瘦者。
如“鸡胸”、“龟背”等畸形,则多属先天赋赋不足,常常是肺气耗散,脾胃衰弱,肾精损失的病变望姿“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态异病人卧位,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多为阳、热、常实证;身重难于转侧,面常向里,精神委靡者,多为阴、寒、虚证。
2017执业中药师中药知识一讲义:
2017 执业中药师中药知识一讲义:
2017 年执业药师考试各科目试题下载版
颠茄酊制法|功能
酊剂制法:取颠茄草粗粉1000g,照颠茄浸膏的[制法]项下制得稠膏,测定生物碱的含量后,加85%乙醇适量,并用水稀释,使含生物碱和乙醇量均符合规定,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性状:为棕红色或棕绿色的液体;气微臭。
功能与主治: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常用量,一次0.3~1ml,一日1~3ml;极量,一次1.5ml,一日4.5ml.注意:青光眼患者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执业药师最新试题模拟练习,在线做题,及时出成绩,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好方式”href=“ks.wangxiao/List.aspx?s=yaoshi”
target=“_blank”style=“color:rgb(0, 0, 255);”>>>>执业药师最新试题模拟
练习,在线做题,及时出成绩,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好方式编辑推荐:
2017 年执业药师报名时间及入口
2017 年执业药师考试教材变化通知
执业药师准题库下载一次性解决做题听课两大需求
执业药师资格培训:零基础助力备考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2017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讲义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中医学的指导思想 五脏以心为中心 人随着季节、昼夜的变化表现不同如:麻疹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
患者主观的感觉,对医生说的 有特定的治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是总的概括 如:戴阳证 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更全面、深刻、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既辨病又辩证,通过辩证进一步认识疾病 中医学诊断疾病的基本思路 同一种疾病,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不同疾病,相同的病机,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着眼于证的区别“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依据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对人体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物质对人体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某物质出现蒸腾气化的运动状态时属阳,出现凝聚成形的运动状态时属阴中医学理论 的 主要特点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五脏一体观辨证论治中医学辩证 症 整体观念病证 论治 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医治病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阴阳 阴阳阳化气,阴成形 五脏的阴阳:心、肺 属阳五脏的阴阳:肝、脾、肾 属阴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可以再分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阴阳相反,相互抑制,相互约束。
达到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互根互用又称“阴阳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消长平衡基本形式: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阴阳的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2017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5)对临床用药的 指导意义
(二)中药性能 3.五味
(1)确定五味的主要依据 (2)五味与所疗疾
病的关系
中
(3)辛味、甘味、
药
酸味、苦味、咸味的效用
与
与临床应用
方
(4)气味配合的原
剂
则与规律
(5)气味配合与疗 效的关系
(1)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 依据
(2)升降浮沉与所 疗疾病的关系
(3)升浮性所示效 用
3.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2)功异配伍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的治法
“八法”的内容与应用
(五)方剂与治法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的内容)
3.方剂的组成
(2)组成变化(药 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
更换)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1)结构类型 1.结构类型与理化性
(2)理化性质与作 质
穿心莲、青蒿和龙胆中主
3.含萜类化合 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学结
(七)萜类和挥发 物的常用中药
构类型及生物活性
油
薄荷、莪术、艾叶和肉桂
4.含挥发油类化合物
中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化
的常用中药
学结构类型
(八)皂苷类
1.特点和分类
皂苷的分类
2.皂苷的理化性质
(1)皂苷的性状、溶解性、 发泡性和溶血性
(2)皂苷的水解反 应和显色反应
解性、酸碱性和显色反应 物的理化性质
(六)黄酮类
(1)黄芩、葛根、银杏叶、
槐花、陈皮、满山红中主
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
构类型及质量控制成分
3.含黄酮类化
(2)上述中药在贮
2017年执业中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解表药
中药专业知识二(中成药)学习笔记、仅供参考①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解表药凡以疏散表邪。
治疗表邪所致的各种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解表剂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解表胜湿剂、袪暑解表剂扶正解表剂辛温解表剂: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辛凉解表剂: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解表胜湿剂:祛风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袪暑解表剂: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扶正解表剂:益气解表主治体虚感冒辛温解表剂1.桂枝合剂配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临床: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解析:君药:桂枝助阳而解肌发表臣药:白芍益阴血敛固外泄之营阴佐药:生姜、大枣使药:甘草调和诸药注意:表实无汗或温病内热口渴者慎用;服药后多饮热水,盖被保暖,有微汗即可2.表实感冒颗粒配方:麻黄、桂枝、防风、白芷、紫苏叶、葛根生姜、陈皮、桔梗、苦杏仁、甘草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临床:无汗、头项强痛注意:风热感冒及寒郁化热明显者忌用因含麻黄、故高血压、心脏病慎用3.感冒清热颗粒配方: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咳漱、咽干、清鼻涕注意:与环孢素A合用可能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4.正柴胡饮颗粒配方:柴胡、防风、生姜、赤芍、陈皮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风热感冒慎用辛凉解表剂5.银翘解毒丸配方: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淡竹叶、桔梗、甘草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解析:君药:金银花、连翘臣药:薄荷、炒牛蒡子、荆芥、淡豆豉佐药:淡竹叶、桔梗、甘草用法: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注意:孕妇慎用、风寒感冒者慎用6.桑菊感冒片配方:桑叶、菊花、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连翘、芦根、甘草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漱、口干、咽痛解析:君药:桑叶、菊花臣药:薄荷素油、桔梗、苦杏仁佐药:连翘、芦根使药:甘草注意:风寒外感者慎用7.双黄连口服液配方:金银花、黄芩、连翘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漱、咽痛注意:风寒感冒慎用;服药期间忌服滋补性中药8.羚羊感冒胶囊配方:金银花、连翘、羚羊角、牛蒡子、淡豆豉桔梗、淡竹叶、薄荷素油、甘草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注意:风寒外感者慎用9.连花清瘟胶囊配方:连翘、金银花、灸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綿马贯众、鱼腥草、薄荷脑、广藿香甘草、红景天、大黄功能: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主治: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注意:风寒感冒者慎用解表胜湿剂10.九味羌活丸配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功能:疏风解表、散寒除湿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临床:头重而痛、肢体酸痛解析:君药:羌活臣药:防风、苍术佐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使药:甘草用法:温开水或姜葱汤送服注意:风热感冒或湿热证慎用11.荆防颗粒配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壳、甘草功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主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注意:风热感冒或湿热感冒慎用12.午时茶颗粒配方:广藿香、紫苏叶、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川芎羌活、防风、山楂、炒麦芽、六神曲、枳实、柴胡、连翘、桔梗、前胡、红茶、甘草功能:祛风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食积临床: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腹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注意:孕妇及风热感冒慎用袪暑解表剂13.藿香正气水配方:广藿香油、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紫苏叶油、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分析:君药:广藿香油臣药:苍术、姜厚朴、生半夏、陈皮、茯苓、大腹皮佐药:紫苏叶油、白芷使药:甘草浸润膏注意:孕妇及风热感冒慎用、忌服滋补性中药14.保济丸配方:广藿香、苍术、白芷、化橘红、厚朴、菊花蒺藜、钩藤、薄荷、茯苓、薏苡仁、神曲、稻芽木香、葛根、天花粉功能:解暑祛湿、和中主治:暑湿感冒、晕车晕船注意:孕妇禁用。
2017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讲义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中医学的指导思想 五脏以心为中心人随着季节、昼夜的变化表现不同如:麻疹 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
患者主观的感觉,对医生说的有特定的治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是总的概括 如:戴阳证 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更全面、深刻、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既辨病又辩证,通过辩证进一步认识疾病中医学诊断疾病的基本思路 同一种疾病,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不同疾病,相同的病机,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着眼于证的区别“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依据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对人体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物质对人体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某物质出现蒸腾气化的运动状态时属阳,出现凝聚成形的运动状态时属阴中医学理论 的 主要特点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五脏一体观辨证论治中医学辩证 症 整体观念病证 论治 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中医治病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阴阳 阴阳阳化气,阴成形 五脏的阴阳:心、肺 属阳五脏的阴阳:肝、脾、肾 属阴阴阳双方的任何一方可以再分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阴阳相反,相互抑制,相互约束。
达到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互根互用又称“阴阳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是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消长平衡基本形式: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消彼消,此长彼长阴阳的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讲义
执业药师《中药学》复习讲义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大纲要求】1、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一、历代本草代表作(一)宋及其以前:1.神农本草经 2.本草经集注 3.新修本草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二)明清以后: 1.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拾遗 3.中华本草重点:(1)作者 (2)成书年代 (3)学术价值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导言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
如何讲?——突出重点,引导学习。
如何学?——抓住重点,博闻强记。
总论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其品种繁多,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重点解析:《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
1.《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
+ O+ ~/ ^* `" v' N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要点解析
又与五脏“藏精气”作用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别称“精汁”、“清汁”,来源于肝脏。
“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脉经》)。
胆汁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贮藏、浓缩之,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人于小肠。
胆汁“感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中,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
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难经正义》)。
肝胆同属木行,一阴一阳,表里相合。
“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医学见能》)。
故胆腑亦具疏泄之功,但胆的疏泄须赖肝气疏泄而行其职。
贮藏于胆腑的胆汁,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使之排泄,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
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
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
2.主决断:胆主决断,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主决断对于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惊大恐)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故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精神心理活动与胆之决断功能有关,胆能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情志。
肝胆相济,则情志和调稳定。
胆气豪壮者,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不大,且恢复也较快。
所以说,气以胆壮,邪不可干。
胆气虚弱的人,在受到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时,则易于形成疾病,表现为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病变,常可从胆论治而获效。
故曰:“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类经脏象类》)。
3.调节脏腑气机:胆合于肝,助肝之疏泄,以调畅气机,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肉,升降出入,纵横往来,并行不悖,从而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
2017中药学课件 (2)
药性理论
辛—发散、行气活血 (多含有挥发油, eg.麻黄、薄荷、红花)
多归肺经
甘—补益、和中、缓急 (多含有苷类、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eg.枸杞、党参、甘草)
✓五味
酸—收敛、固涩 (大多含有有机酸,如苹果酸、鞣酸等, eg.五味子、乌梅、五倍子)
❖ 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 灵脂。
25
中药的用量与用法
✓用量
➢药物的性质性能(质量、质地、气味、毒性)
➢用药的方法(配伍、剂型、使用目的)
槟榔:行气消积6~15g,驱绦虫60~120g
❖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芜遂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 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25
十九畏刘纯《医经小学》
❖ 歌诀: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 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 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 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相畏:一种药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半夏畏生姜)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生姜杀半夏)
相恶:即两药合用,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即两药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乌头反半夏)
增效 作用
减毒 作用
配伍 禁忌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禁忌
狭义:药物的毒副作用。 ❖ 分类:大毒,有毒,小毒 ❖ 中毒原因: 剂量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苏、生姜:均能发汗解表。
治疗风寒感冒。
荆芥、防风:均能发汗解表。
既治风寒表证,又治风热表证。
羌活、藁本:均能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治疗风寒感冒、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及头风头痛。
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均能散风寒、通鼻窍、止疼痛。
为治疗风寒感冒和鼻渊之鼻塞头痛的要药。
香薷、麻黄:均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水肿及小便不利。
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
柴胡、升麻、葛根:均为解表升阳之品,但性能主治有别。
柴胡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感冒高热、升麻主治风热头痛、葛根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柴胡、升麻升阳举陷,治疗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升麻、葛根能透疹,治疗麻疹不透,而柴胡不能;柴胡能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升麻能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热毒疮肿;葛根能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内热消渴。
浮萍:与麻黄、香薷一样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治表证无汗、水肿、小便不利。
但浮萍治疗的是风热感冒无汗,又能透疹止痒,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麻黄和香薷治疗的是风寒表实无汗。
芦根、天花粉:均能清热生津止渴。
治疗热病津伤烦渴。
栀子、淡竹叶:均能清热除烦利尿。
治疗热病心烦、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竹叶、淡竹叶:均能清热除烦、利尿。
治疗心火上炎,下移小肠之口疮尿赤、热病心烦及热淋涩痛。
夏枯草、决明子:均能清肝火而明目。
治疗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均能清肝明目。
治疗肝热或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目生翳障。
黄芩:黄连、黄柏: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诸证。
苦参、龙胆:均清热燥湿。
治湿热疮疹,阴痒,阴肿,带下及黄疸。
龙胆、夏枯草:均清泄肝胆之火、降血压。
治疗肝火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以及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
生地黄、玄参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滋润肠燥。
治热病邪入营血之舌绛口干、温毒发斑、血热咳血、久病伤阴骨蒸潮热、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牡丹皮、赤芍:均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治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肠痈腹痛、痈疮肿毒、铁打瘀肿。
水牛角、生地黄:均能清热凉血,治热入营血之神昏谚语及血热妄行之斑疹吐衄。
紫草、牛蒡子:均能解毒透疹,兼通利二便,治麻疹、热毒疮肿。
金银花、连翘: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治痈肿疔疮、风热表证及温病发热。
射干、山豆根、马勃:均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治疗咽喉肿痛。
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野菊花:均能清热解毒。
治痈肿疮毒。
穿心莲、白鲜皮:均能清热解毒燥湿。
治湿热疮毒及湿疹。
鱼腥草、金乔麦:均能清热解毒消痈。
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及疮肿。
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垂盆草:均能清热解毒利湿。
治热毒、湿热或水湿所致诸疾。
半枝莲、半边莲:均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治水肿及毒蛇咬伤。
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秦皮:均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治热毒血痢。
大血藤、败酱草:均能清热解毒,祛瘀止痛。
治肠痈腹痛、热毒痈疮、淤血疼痛。
牛黄、熊胆:均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
治热毒疮肿,咽喉肿痛,高热动风,急惊,癫痫。
鱼腥草、芦根:均能清热利尿排脓。
治肺痈咳吐脓血,肺热或风热咳嗽及热淋涩痛。
白鲜皮、苦参:均能清热燥湿、止痒。
治湿热黄疸及湿疹疥癣常相须使用。
熊胆、蝉衣:均能凉肝息风止痉,明目退翳。
治惊风,癫痫,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青蒿、白薇:均能退虚热、凉血,兼透散。
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热病后期阴伤发热,虚热有感风邪而兼表证者。
地骨皮、牡丹皮:均能退虚热、凉血。
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血热吐衄。
黄连、胡黄连:均能清热燥湿解毒。
治湿热火毒诸证。
大黄、芒硝:均能攻下通便邪热。
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相须为用▲均能清热泻火,治目赤肿痛,口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疖痈疮毒,肠痈,痔疮肿痛。
番泻叶、芦荟:均泻下通便,治热结便秘。
火麻仁、郁李仁:均润肠通便。
凡年老,体虚,久病及产妇因津血不足所致肠燥便秘皆可选用。
甘遂、京大戟、芫花:均有大毒,能泻水逐饮。
治身面浮肿,大腹水肿及胸胁积液,并常相须为用。
牵牛子、巴豆:均有毒,能泻下逐水。
治水肿,鼓胀;又均能去积,治食积便秘。
广藿香、佩兰:均能化湿解暑。
治湿阻中焦、湿温及暑湿等症常相须为用砂仁、白豆蔻:均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及胃寒呕吐草豆蔻、草果:均能燥湿温中散寒。
治寒湿中阻证秦艽、方剂:均祛风湿,止痹痛。
治风湿痹痛汉防己、广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治风湿热痹,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小便不利▲广防己祛风止痛为长,多治风湿热痹关节疼痛,含马兜铃酸,慎用木瓜、伸筋草:均祛湿,舒筋活络。
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均祛风湿,通经络。
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徐长卿、络石藤:均祛风通络止痛。
治风湿痹痛狶莶草、臭梧桐:均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湿疹瘙痒,中风手足不遂及高血压桑枝、丝瓜络:均祛风通络。
治风湿痹痛无论寒热新久路路通、穿山龙:均祛风活络。
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无论寒热皆可;治跌打损伤,经闭,可配伍用川乌、雷公藤:均祛风除湿止痛。
治风湿顽痹,拘挛疼痛,日久不愈蕲蛇、乌梢蛇:五加皮、桑寄生:均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治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者香加皮、五加皮:均祛风湿,强筋骨。
治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筋骨痿弱千年健、鹿衔草:均祛风湿,强筋骨。
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和痿软无力茯苓、薏苡仁:均利水渗湿,健脾。
治水肿,小便不利及脾虚茯苓、猪苓、泽泻:均利水渗湿。
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泄泻等水湿内停证车前子、滑石:均清热利尿通淋。
治湿热淋痛,小便不利,水肿兼热及暑湿泄泻木桶、通草、冬葵子:均利尿通淋,下乳。
治湿热淋痛,水肿,乳汁不下通草、灯心草:均清热利尿通淋。
治热淋涩痛海金沙、石韦:均利水通淋。
治淋证涩痛地肤子、萹蓄、瞿麦、萆薢:均利尿通淋。
治淋证涩痛茵陈、金钱草:均清热利湿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金钱草、广金钱草、连钱草:均利尿通淋,除湿退黄为治砂淋,石淋,热淋,黄疸所常用◆◆◆《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载药365 种,上、中、下三品。
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魏晋南北朝,载药 730 种。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
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 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 120 种,共 850 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
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1082 年,定稿于公元 1108 年以前。
全书共 30 卷,载药 1746 种,附方 3000 余首。
◆◆◆《本草纲目》:公元 1578 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 1100 余幅,载药 1892 种。
李时珍。
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
该书不仅集我国16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作者:赵学敏。
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 921 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 种;总结了 16~18 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中华本草》:当代本草代表作。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
全书共 34 卷。
前 30 卷为中药,8980 种。
后4 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 1 卷。
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 20◆◆◆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之为偏性。
也就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
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四气的含义: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四气的所示效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利尿通淋药、补阴药、攻下药、平肝潜阳药等药性大多偏寒。
有些药物,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
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炮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3. 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五味的含义五味,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五味的确定依据确定味的主要依据有二: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药物的功能。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荆芥、薄荷;治疗气滞的香附;治疗血瘀的川芎、红花,都有辛味。
解表药、行气药、开副作用: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和中、调和药性的作用。
如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枸杞子;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饴糖、甘草等;某些甘味药还能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等。
此外,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副作用: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滑脱不禁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