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匠人匠心”——《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编辑手记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研究的探索之作

儿童文学研究的探索之作

谭旭东的儿童文学理论新著《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是一部有开阔视野、深刻见地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

这部著作写得很用心,特点也很鲜明,堪称创新之作,探索之作。

具体来说,其特点有三:第一,它从不同的视角对儿童文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这部著作分七章,分别就儿童文学的发展、美学、阅读、价值、文化、出版和研究进行了深入理性的梳理和论述,不但展示了百年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轨迹,让人看到了当代儿童文学的思潮和流变,感受到了儿童文学呼应时代的精神脉动,也对儿童文学的美学品质及儿童文学应有的美学追求与文化价值进行了论述和定位。

该作对儿童文学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也对儿童文学出版、阅读文化的现状与走向做了准确的分析与解读,让人看到了儿童文学出版与阅读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

可以说,这部著作全方位考察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道路,展现了几代儿童文学作家艺术创造的生动图景,也分析了儿童文学本体问题,探索了儿童文学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从中不难发现一个青年学者的理论热情、学术勇气及对童心世界的敬意。

第二,《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见解。

如在论述儿童文学的美学时,他认为:“儿童文学表现的是快乐、爱与美,但最终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感。

它不仅有助于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也有助于成年人精神世界的提升与洗礼,使两个世界都得到润泽和滋养,这是一种人类最和谐的状态。

”在论述经典儿童文学的品质时,他归纳了经典儿童文学“书写成长、表现成长”、“历险主题”和“寻找主题”等三个内涵因素,认为儿童文学“书写成长也好,表现历险和寻找美好也好,经典儿童文学都紧紧围绕着‘成长’这个主题,而且不论故事是发生在森林里,还是在人的社会环境里,都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启迪儿童,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让他们发现自主性的动力,辨别善恶美丑,找到未来幸福的方向。

”他还认为,“我们期待的儿童文学,正是要关注成长、表现成长,也有助于成长的文学,也是要发现儿童成长的智慧并勇于接受儿童智慧挑战的文字世界。

用想象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浅谈中国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

用想象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浅谈中国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

程 度上阻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因此 , 用想象 为儿 童撑起一 片诗 意的天空则成为当下儿童文学创 作的一个
重要使命 。 关键 词 : 国儿 童 文 学 ; 童 文 学 创 作 ; 象 力 ; 意 中 儿 想 诗 中 图分 类 号 : 0 . ; 4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6 4—53 ( 00 0 0 2 I 78 1 2 0 A 17 6 9 2 1 ) 2— 0 3—0 3
美 功 能 ; 一 的创 作 方 法 出 现 多 元 化 , 窄 的 创 作 题 单 狭 材 得 到 拓 宽 , 化 的 思 维 模 式 被 打 破 。 在 这 样 革 故 僵
t r u e whih e r e n t e “Ma u t pe o r n e irt h ti he wo k ffr i n c id e i r t r . W ih t e i c me g d i h y Fo rh” r d a e if ro o t a n t r s o e g h lr n Slt a u e i o e t h mpa to he c ft c n e o a y mulic lurlf t r te e i tl a kng o m a ia in i h h l e ie a r a in.wh c r rls r v n s o t mp r r t— u t a acos. h r Ssillc i fi gn to n t e c idrn Slt rr c e to y i h mo e o e sp e e t t e f rhe e eo m e to ne e c id e ie au e sn e t e 1 0s t u h c e to n c l e i r r r h sf r d e h u t rd v lp n fChi s h lr n S l r tr ic h 99 .ho g r ai n i hi t dr n S lt a y woks a o me a n w e p u aitpatr n Chia ga ual l r ls ten i n r d ly.a h o tc WO ksf I o ma ia in h s i r a e nd t e p e i r ul fi gn to a nc e s d. Th r fr e eo e.i i n i o a tts o he t s a mp r n a k fr t t c re tc id e iea y c e to o h l p a p e i k o hid e t m a i a in. u r n h lr n Sltr r r ai n t od u o tc s y frc l r n wi i gn to h K e o ds:Chie e c id e i r t r c l e ie a r ain:ma ia in; o t yw r n s hl r n Slt a u e: hi e dr n S ltr r c e to i gn to p e r y y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儿童文学》是一门面向儿童文学领域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

本课程涵盖了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分类、阅读与鉴赏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儿童文学,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 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3. 能够独立鉴赏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儿童文学审美能力;4. 学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儿童文学知识,提高儿童文学教育水平。

三、教学内容1. 儿童文学基本概念:介绍儿童文学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概念;2. 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梳理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变化;3.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分析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儿童文学审美能力;4. 教学方法与实践: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儿童文学的技能和方法;5. 阅读推荐: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 理论讲授:共36学时,包括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2.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共xx学时。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儿童文学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分类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六、师资队伍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儿童文学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和前沿理论进行讲解。

同时,学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承担《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七、教材选择本课程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作为参考,但需要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的教材。

论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真实、艺术形象、艺术视角

论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真实、艺术形象、艺术视角
识, 又潜移默化 地体验和接 受文本机 智地传达 出陌生
的成人审美意识 。成人审美 意识与儿童审美 意识是构 识的对话沟通 、 互补调适与交融提升 , 是儿童 文学 审美 审美创造的“ 阿基米德点”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度上毁掉 儿童。…‘ 童心 灵由于过早熟悉生 活中的某 儿 些东西而受到毒害 ; 为了使人不变得胆小 , 变得庸俗 , 不 作 为一 种精神现象的文学作品 的阅读与欣赏是离 读者 自身的人生阅历 、人生经验体悟作为心理基础的 。
的主体审美意识 ,又必须 自觉地从接 受对象那里吸 纳 高尔基说过一段深 刻的至今依然 引人深 思的话 :儿童 “
儿童的审美意识 ; 儿童文学的接 受者而 言, 就 他们既兴 的精神食粮 的选择应该极为小心谨慎 。真实是必须的 ,
致勃勃地 咀嚼 和体 味文本 中属 于 自身的 儿童审 美意 但是对于儿童来说 , 不能和盘托出 , 因为它会在很 大程
也有阴暗 , 有幸福也有苦难 , 有春风化雨也有严寒冰霜 ,
持将这些真实的人生告诉 儿童 ,将丰富驳杂的社会百态 典童话《 卖火柴 的小女孩》狄更斯与马洛 的批判现实主 、 家叶 圣陶 的现代 童话《 稻草人》 曹文轩 的小说 《 、 青铜 葵 花》董宏猷《 、 十四岁的森林》 等等, 都在将真实的社会人生
理 主 总 3期I0 .I tcs dC e t n理 与纠咋 论 页l 第1 1 1C i A ai I 2 2 0 r iim n r o
论 儿 童文 学 审 美 创 造 中 的 艺 术 真 实 术 形 象 术 视 角 艺 艺
■ 王泉根
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意识物态化 的产物 。儿童文 题材与艺术范式靠拢 。 儿童文学应在生活真实 的问题上 学是 “ 人写给 小孩 看的文学 ” 有 其 自己审美 创造 的 与成人文学拉开 距离 , 大 , 远离暴 力 , 离成人社 会的恶俗 远 前苏联作家 同时也是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 特殊性 : 就儿童文学创作者而言 , 他们 既需要彰显成 人 游戏与刺激。

儿童文学写作启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儿童文学写作启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儿童文学写作启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儿童文学是由作家们为儿童读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是儿童阅读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启发孩子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媒介。

通过儿童文学的阅读与写作,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且提升他们的想象力。

本文将从几方面探讨儿童文学写作如何启发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首先,儿童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有趣的角色塑造,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孩子们不仅可以想象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还可以自行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比如,在读完一本关于勇敢小兔子的故事后,孩子们或许会想象自己变成小兔子,与其他动物朋友一起冒险,在故事中制定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样的想象过程是孩子们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其次,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通过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情感丰富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故事情节。

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描写,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比如喜怒哀乐等。

他们会在故事中与角色一起经历各种情绪,并且通过理解和思考故事情节,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这种体验和思考会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情感世界,并且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在儿童文学写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当孩子们开始进行儿童文学写作时,他们需要构思一个有趣、新颖的故事情节,塑造不同的角色形象,设置适合剧情发展的环境背景等。

这个过程需要孩子动脑筋,进行创造性思维。

通过实践儿童文学写作,孩子们可以激发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且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他们会学会将自己的想法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并且能够用恰当的文字语言将自己的故事传达给读者。

因此,儿童文学写作是一种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支持。

此外,提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供孩子们阅读也非常重要,优秀的作品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灵感。

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真实

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真实

而 这 种 感 受 和 体 验 是 需 要 由读 者

这 两 种 审 美意 识 的对 话 沟 通


互补
!

自身 的 人 生 阅 历 基础 的

人 生 体悟作为心 理

调 适 与 交融提 升
是 儿 童 文 学 审美创 造
高尔 基 认 为 只 有

文 学家和
成 功 的关键 审美 创 造 的

也 是 理 解 与 实现 儿 童 文 学


变得 庸 俗


不 熟悉

美意识

又 潜移默 化 地体 验 和 接 受 文
j

件大 幸事

本机 智地传达 出 的陌 生 的成 人 审 美意


作为

种 精神现 象

文学作品
成 人 审 美意 识 与 儿 童 审 美意 识 是


的阅读 与 欣 赏 离 不 开读 者 的感 受和体


构成 儿 童 文 学 审 美意识 系统 的基 本要 素
都 孤 儿 》与 《 苦 儿 流浪记 》
稻草人 》 陶 的现 代 童 话 《


还 是 中 国作家 叶圣
本 善 之 美 的 审 美价 值 取 向

青铜 曹 文 轩 的小 说 《

葵花 》
<簇 书 > 2 0 0 1 年 第5 期 。 [ 引 莹 j 己骥 ( 文 学 理 论 与 当今 时代 ) 浙江六掣

又 必须 自

因 为 它会在很 大 程 度 上 毁 掉 儿

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原创品格、中国话语——评《王泉根论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原创品格、中国话语——评《王泉根论儿童文学》
等 诸 多 重 大 问 题 的 思 考 。 “问 题 意 识 , 创 品 格 , 原 中
深 , 论 叠 出 , 解 独 到 , 满 学 理 思 辨 性 。 本 书 开 新 见 充
篇 文 章 《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美 学 特 征 》即 是 对 儿 童 论
文 学 核 心 问 题 进 行 探 讨 。 儿 童 文 学 的美 学 特 征 亦 可
t tri id e t r tr W a nsss t ca mi d a “ o e c n c o s s uo n Chl r n Lie au e. ng i it he a de c i e prblm o s i u ne s,Org n lc a a t r Ch n s ic m s ’a d h s ii a h r ce , i e e ds o e’ n a (o e it n i er s a c n t rtc lp o l mso hid e ie au e b sc p ncp e ,t e b scf c ft v lp e fChies hi— t n n e sv e e r h i hec iia r b e fc l r n ltr tr a i r il s h a i a to de eo m nto n ec l i he
ZHAO ng Pi
( oeeo hns ag aea dLt a r,B in oma U ie i , e ig10 7 , hn C l g f ieeL nug n irt e eigN r l nvrt B rn 0 8 5 C ia) l C e u j sy
A s at O hlr irtr b n u ne er rsnav ok rt yPoesr n une ,h r otr l bt c : nC i e Ltaue yWagQ ag ni t e eet i w rs i e b r s gQ a gn tefsd c i r dn e sh p te w tn f o Wa it oa

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走向中西方儿童文学关系史视角

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走向中西方儿童文学关系史视角

3、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
3、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
《儿童文学》杂志高度重视文本细读和实证研究。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深入分 析,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同时,杂志也鼓励运用实 证方法,对儿童文学的教育效果、读者反馈等进行量化研究和实证分析。
三、对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 影响
1、推动学科发展
一、中国儿童文学的自我觉醒与 变革
一、中国儿童文学的自我觉醒与变革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儿童文学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此时的作品多以传统 故事和传说为主,鲜有对西方儿童文学的借鉴和引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 文化的交融,中国儿童文学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逐渐向西方儿童文学学习。
一、中国儿童文学的自我觉醒与变革
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走向中西方儿童文学关系史
视角
目录
01 一、中国儿童文学的 自我觉醒与变革
02
二、西方儿童文学的 引入与影响
03 三、中西方儿童文学 关系的深化与拓展
04
四、中国儿童文学理 论的崛起与影响
05 五、总结与展望
06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领域,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正在进行。这不仅是 一场对于儿童文学理论的探索,更是一场对中西方儿童文学关系的深度思考。本 次演示将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走向。
内容摘要
总之,20世纪初叶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为当时的孩子们带来了 无尽的欢乐和启迪,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 迁,儿童文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相信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 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创新形式与表现手法

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创新形式与表现手法

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创新形式与表现手法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国儿童文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信息时代,儿童文学的创新形式与表现手法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创新形式与表现手法。

首先,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在形式上呈现出了多样性。

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以故事为主,而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形式逐渐涌现。

例如,以互动性为特点的电子书籍开始逐渐流行,这些电子书籍不仅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触摸屏幕进行互动,还可以通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来增强阅读体验。

这种形式的创新使得儿童文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更多的孩子们投入到阅读中。

其次,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在表现手法上也呈现出了创新。

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以教育为主题,强调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

而在二十一世纪,儿童文学的表现手法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一些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也开始注重情感表达,通过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这种表现手法的创新使得儿童文学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商。

此外,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在题材上也呈现出了多样性。

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以神话、寓言等为主题,而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文学的题材也开始涉及到更多的现实问题。

例如,一些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描述城市生活、家庭关系等现实题材,引发孩子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种题材的创新使得儿童文学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在创新形式与表现手法的同时,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虽然电子书籍等新形式的出现为儿童文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下降,对眼睛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国内外对儿童文学与创意表达的著作

国内外对儿童文学与创意表达的著作

儿童文学与创意表达一直是文学界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在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阅读习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视角出发,对儿童文学与创意表达的著作进行探讨。

一、国内对儿童文学与创意表达的著作1. 张弘《儿童文学概论》张弘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他的《儿童文学概论》是我国最权威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之一。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文学特点以及创作技巧,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钱锺书《围城》钱钟书虽然是以成人文学作品闻名于世,但其《围城》一书也被广泛认为是一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

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内心思想,该书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3. 林夕《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该书通过讲述主人公霍尔顿的成长经历,呈现出一种对纯真和真实的渴望,对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国外对儿童文学与创意表达的著作1. 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是全球畅销的儿童文学作品,该系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其奇幻的故事情节,更因为其对友情、勇气和爱的探讨,对儿童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安徒生童话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堪称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他的作品以朴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全球无数儿童的喜爱。

其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友情、勇敢、善良等,对儿童的心灵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雨果《小孩的世界》法国文学巨匠雨果的《小孩的世界》是一部以儿童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该书通过对儿童世界的描绘,展现出了对纯真和天真的尊重和感怀,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儿童文学与创意表达著作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无论是对儿童们的阅读习惯、想象力培养还是心灵成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优秀著作出现,为儿童文学与创意表达领域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儿童教育的重视,儿童文学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呈现出了一些主要的趋向。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进行探讨。

一、文学价值与教育功能的结合传统上,儿童文学在中国常常被当作仅仅满足儿童娱乐需求的工具。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并探索其与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趋向就是探讨文学作品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努力寻找符合儿童认知和情感规律的创作方式。

同时,他们还将儿童文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倡在教育实践中使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引导儿童积极阅读、培养审美情趣。

二、多元文化的视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成为了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另一个主要趋向就是关注不同文化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文化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了解并展示了各种文化背景下儿童成长的多样性。

同时,他们还将国际儿童文学作品引入中国,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内容和风格,促进了中外儿童文学的交流与合作。

三、审美教育与审美素养的培养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工具,还是培养儿童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另一个主要趋向就是关注审美教育与审美素养的培养。

研究者们在分析儿童作品的同时,注重审美要素的植入和培养。

他们通过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为儿童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四、数字化阅读与多媒体创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对儿童文学的冲击和影响日益增大。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另一个主要趋向就是关注数字化阅读和多媒体创作。

研究者们研究并探讨了数字化阅读对儿童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方式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内涵与表现手法

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内涵与表现手法

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内涵与表现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与过去相比,现代儿童文学更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表现手法的创新。

本文将探讨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内涵与表现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首先,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内涵更加多元化。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更加频繁。

现代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入,如西方童话故事、日本动漫、印度神话等。

这些元素的引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儿童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到多元文化,培养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其次,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过去,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以教育为主要目的,强调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

而现代儿童文学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的培养。

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通过努力和勇敢战胜困难,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此外,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而现代儿童文学注重通过多种手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

比如,一些作品采用插图和漫画的形式,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一些作品运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互动性。

这种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形式,也提高了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另外,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还注重细腻描绘儿童的情感世界。

现代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思考和疑惑。

这种细腻描绘儿童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最后,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文学还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现代儿童文学作品往往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讲述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成长,引导儿童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在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主要趋向。

本文将从儿童文学教育、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文学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儿童文学教育已经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了中心。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儿童文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推动儿童文学教育的发展。

在学术研究方面,儿童文学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研究人员对儿童文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同时,围绕儿童文学教育的各种研讨会和活动也纷纷举办,吸引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儿童文学研究者参与。

在创作方面,中国儿童文学已经从单一的叙事方式走向了多样化。

如今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在题材和体裁上更加丰富,而且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也更具创新。

从题材上看,儿童文学已经从传统的童话、寓言、小说等扩展到了科幻、奇幻、历史等领域。

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引导他们在阅读中领略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体裁上,儿童文学作品也从单一的叙事故事发展成了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评价体系方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正在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批评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开始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历史发展等方面,并从多个角度对儿童文学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批评实践方面,批评家们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

在教学研究方面,教师们积极探索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结合方式,为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出了贡献。

在研究中,学者们也开始国内外儿童文学研究的差异与。

通过对比分析,他们发现国内外的儿童文学研究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题材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借鉴的可能性。

中国新世纪以来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

中国新世纪以来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

我国新世纪以来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发展趋势,其内容涵盖了传统文化、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受到了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与青睐。

本文将对我国新世纪以来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儿童文学发展现状的视角。

一、传统文化题材作品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涌现出了大量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向儿童读者传达了传统美德和文化观念。

鲁迅儿童文学奖获得者郑渊平的《大灰狼和小白兔》系列作品,通过对我国古老寓言故事的现代演绎,传达了友情、互助、诚信等传统美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现实主题作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涌现出了大量以当代社会为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深刻反映了当代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引导儿童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著名作家张三丰的《小兵张嘎》系列作品,通过对农村孩子成长故事的真实展现,揭示了农村教育、贫困生活等现实题材,受到了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三、科技发展题材作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涌现出了大量以科技发展为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对科技变革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向儿童读者普及了科技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和未来发展的兴趣。

科普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作品,以科幻的形式,向儿童读者展示了宇宙中的奥秘和科技在未来世界中的应用,开拓了儿童的科学视野。

四、综合题材作品除以上三类主题外,我国新世纪以来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还涌现出了大量综合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融入了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元素,以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受儿童读者和家长的喜爱。

作家童伟格的《无花果的春天》系列作品,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与情感,得到了广泛好评。

创新设计·匠心造物编辑手记

创新设计·匠心造物编辑手记

创新设计匠心造物编辑手记
佚名
【期刊名称】《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卷),期】2017(000)005
【总页数】1页(P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世界电子十年风云急创新设计决胜新世纪——编辑十年手记 [J], 叶钟灵
2.初心、耐心、匠心, “慢出版”中细磨精品——“红帆船纯美小说”编辑手记[J], 楼倩
3.匠心的温度——“翌平儿童文学精品书系”编辑手记 [J], 王漪
4.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匠人匠心\"\r——《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编辑手记 [J], 张怡
5.坚守匠心勇担使命——“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书系编辑手记 [J], 秦显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想象力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地天空――论析中国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

用想象力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地天空――论析中国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

用想象力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地天空――论析中国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论文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创作;想象力;诗意论文摘要:“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儿童文学,由于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很多作品的幻想性不如外来儿童文学作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也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作品增多,但是由于受到当代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也还是存在想象力匮乏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因此,用想象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则成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使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崛起召唤了“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

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加上白话文取替文言文成为正式书面语言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就开始在“五四”时期的肥沃土壤中生根发芽并逐渐成长。

随着时代车轮的滚滚向前,中国儿童文学迈进了当代的门槛,它除了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确立的儿童地位、为儿童服务的儿童文学传统外,又不断地开拓创新,出现突破性的发展。

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它的成长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休戚与共,既遭受了内部“文革”的剧烈震荡,又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外来冲击。

在新时期社会思潮和外来儿童文化的影响之下,原先在政治运动中形成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发生了改变:单一的政治视角开始转向开阔的社会视角,并由此重新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多样的审美功能;单一的创作方法出现多元化,狭窄的创作题材得到拓宽,僵化的思维模式被打破。

在这样革故鼎新的过程中,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开始从政治高压中解脱出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思想仍对儿童文学创作存在一些不良影响,由此而形成的思维定势束缚了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创作手脚。

他们用教育成人的方式来看待孩童的审美娱乐活动,忽视了孩童思维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没有把握“寓教于乐”的独特教育模式。

因此,中国的有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就存在着说教大于审美的问题,无法产生吸引孩子们的艺术魅力。

王泉根谈《儿童文学》

王泉根谈《儿童文学》

来往读编诵华中语心生学语文博客读悦价评文学言语教学点观谈访儿童文学:写给有童心的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访谈王泉根,浙江上虞人。

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终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著有?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等十余种著作。

杨红樱的作品深受广阔少年儿童喜欢,是跟她的文学本身取得成功有关的,而绝不是靠炒作,靠签售。

为什么广阔少年儿童偏偏喜欢杨红樱?我们应从杨红樱文学创作本身出发加以分析。

她的作品之所以受欢送,根本原因就是她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全心全意为少年儿童效劳。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创作成功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有好看的故事,第二有记得住的人物形象,第三看了使人感动。

我认为这说到了点子上。

她对文学的感悟,远胜于文学理论教程的滔滔宏论。

文学创作,就文学性而言,无非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内涵、文字功底。

应当说杨红樱作品的整体基调是引人向上、向善、向美。

对她的作品要加以充分肯定。

当然她的文学创作还有很大的开展空间,?淘气包马小跳?已经写了20部,?笑猫日记?也写了六七部,对于系列小说创作,还可以继续深耕细作。

记者:判断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优劣有没有标准,儿童喜欢的就是好的吗?发行量是不是“硬道理〞?王泉根:这要辩证地看。

优秀和畅销虽不能画等号,但是畅销与庸俗也不能画等号。

托尔斯泰的作品、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是畅销书,影响了多少代人,这说明畅销必定有受读者欢送的深层次原因。

儿童文学自然也有畅销书,如安徒生童话。

对于儿童文学,我有一个观点:儿童文学写得好不好,第一个标准就是看儿童喜欢不喜欢。

儿童不喜欢,就没有必要贴上儿童文学的标签,硬塞给儿童。

既然是儿童文学作品,一定要强调它的儿童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化,要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上写作。

如何评价《儿童文学》-

如何评价《儿童文学》-

如何评价《儿童文学》?1,《儿童文学》对团结新老作家、扩大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繁荣创作起到促进作用。

《儿童文学》代表了一个时代。

《儿童文学》期刊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儿童读物,它浓缩了我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精华,它不仅仅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也反映出包括文学艺术形态在内的整个儿童文学的流变。

《儿童文学》于1963年10月创刊于北京。

当时由国内儿童文学界知名人氏叶圣陶、华君武、任虹、严文井、张天翼、金近、胡奇、袁鹰、谢冰心等组成编委会,由儿童文学作家金近主持日常编辑工作。

办刊方案提出:“刊物必须有力地贯彻以共产主义教育为前提的百花齐放的方针,使作品的题材和形式多样化,对作家在创作上良好的探索和尝试,要加以爱护和支持。

”“刊物的读者对象以少年为主,照顾儿童文学爱好者。

刊物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整统一,力求达到当前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中上水平。

”2,《儿童文学》以发表短篇儿童小说为主,兼登诗歌、童话、寓言、散文、剧本、曲艺和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在1980年举办的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该刊共有12篇作品获奖,居同类刊物的首位。

《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群体是9-16岁的少年儿童,即小学中高年级段至初中阶段的在校学生是本杂志的主体读者。

同时,由于《儿童文学》所秉持的高水准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特色,对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导向性,是儿童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的案头读物;也是所有向往纯真,希望内心葆有童趣的人们的一份心灵靓汤。

因此,说《儿童文学》是“适合9-99岁公民阅读”的纯文学期刊,言不为过。

《儿童文学》杂志上名家云集,精品荟萃,滋润着万千少年儿童的心灵,哺育了好几代读者,联系着几代人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2019年2月上总第333期实 务VIEW ON PUBLISHING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匠人匠心”——《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编辑手记文/张怡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童书出版及原创儿童文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儿童文学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进入一片创作、研究和评判均面临挑战的艺术领地。

传统的理论体系如果囿于原有的维度,极有可能与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场域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抵触。

这其中,理论批评到底扮演着并且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借用方卫平教授的一句话,“在文学的阔大森林里,理论和批评扮演的是地图和指南针的角色”,无论前方如何纷繁复杂,保持清醒、拨开迷雾、求索问源、指点迷津,始终是理论和批评责无旁贷的使命。

在方卫平、赵霞的新著《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一书中,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类的生存与艺术发展的相关论题,被赋予了深度的创新性表述和阐发。

在当代童年文化被商业浪潮所裹挟,而所谓“市场为王”已经不可避免地占据童年书写的相当一部分篇幅时,作为编辑,作为出版者,我们为何对一部严肃规正的纯学术著作如此珍视?事实上,这代表一种期待文学与学术在更高层面上相互交融、携手前行的姿态。

尽管当前的儿童文学市场已经人声鼎沸,儿童文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中国作家已经问鼎“国际安徒生奖”,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上发出了更多的声音,然而,这发展的底蕴还不够深厚,动力还不够强劲,声音也还不够响亮。

重视儿童文学理论和批评,意味着一种正视历史足迹的反观和反思,意味着一种引领中国儿童文学走向艺术高地的期待,也意味着一份面向世界、走向经典的责任与气度。

一、缘起:出版的使命和理论研究的使命笔者与方卫平教授结识于一次“大别山笔会”,和赵霞博士则因一场国际活动而一见如故。

其实早前,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酝酿五年策划出版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就是由方卫平、赵霞主编和选评的。

参与编辑工作的成员都能从中感受到两位老师的严谨细致、目光精准、学养深厚。

四年时光过去,笔者在儿童文学编辑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定,除了常常读到两位老师的理论文章,和他们的交流机会也越来越多,彼此越发熟悉。

2017年11月,笔者接到社里的安排,参与编辑方卫平、赵霞的理论新著《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

欣喜、期待,以及一切忐忑不安的心绪,都被笔者化为案头一次次忘我的审读。

实际上,策划出版《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出版战略两相契合。

早在2012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就以建设者的心态,集聚资源,以品牌为先导,提出了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儿童文学理论“三位一体”的推动路线,力求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并且倡导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儿童文学出版模式。

这其中,儿童文学理论是实践的基石。

方卫平、赵霞的这部学术新著,因其视角宏阔、论述细致,尤其是着眼于业界尚未深入研究的“新世纪以来”这一历史区间的特点,注定了其出版意义之重大。

二、投入:给厚重的作品以完美的呈现接到书稿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迅速成立了项目组,【摘 要】 随着我国童书出版及原创儿童文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儿童文学进入一片创作、研究和评判均面临挑战的艺术领地。

其中,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依然处于关键地位。

在方卫平、赵霞的新著《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一书中,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类的生存与艺术发展的相关论题,被赋予了深度的创新性表述和阐发。

【关 键 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学术出版;编辑手记【作者单位】张怡,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45-1216/g2.2019.03.016622019年2月上总第333期实 务VIEW ON PUBLISHING由原总编徐凤梅负责统筹,儿童文学编辑室副主任阮征带领笔者担任责任编辑。

该课题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原稿本身已是非常成熟的作品,编排有序,逻辑清晰,论述有力,语言规整。

我们在仔细通读原稿之后,从编辑的角度,又和方卫平老师、赵霞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沟通。

例如,在体例上,关于“引论”的位置,编校时一般将其放在正文目录之前,作为“序”处理。

但经两位作者解释,该引论是正文论述的组成部分,应按原稿体例安排,页码也统一编号,这样全书的逻辑才更为完整和顺畅。

又如,在下编“批评与展望”中,两位作者经过反复考量和比较,最终决定将第十节和第十一节的顺序对调,先讲“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再讲“新世纪儿童文学的美学问题”,从普适性、外延性的问题到专业性、内涵性的问题,由浅入深,逐层论述。

在内容上,由于该书的写作时间跨度较大,有些近年来出现的出版现象没有在书中得到及时的更新和体现。

征求意见过后,两位老师随即做了认真的增补和修改。

如在“图画书艺术发展”一节中,论及国内图画书的奖项,原稿只提到了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和“信谊图画书奖”。

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图画书的相关奖项已逐渐增多。

在对文稿内容进行增补后,“张乐平绘本奖”和“图画书时代奖”这两大致力于推动原创图画书事业发展的全新重要奖项也进入读者的视野。

在编校过程中,我们还配合作者查证核实文中引用的相关名词和历史事实。

如书稿中多次提到法国史学家菲利帕·艾里耶的《童年的世纪》,经核实,全书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本的书名,统一写为《儿童的世纪》。

又如原稿中提到的“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现在称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与作者商讨,为尊重写作时的历史原貌,也为避免破坏全书写作的历史脉络,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至于产生混淆和错乱之感,特保留原有名称不变。

对这样一部厚重的著作,如何在形式上给予完美的呈现,也是编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邀请著名艺术家缪惟先生担纲设计工作。

为突出该书的学术感、厚重感和收藏价值,整体装帧设计采用硬精装形式,大气的16开,色彩搭配和谐,风格沉稳厚重,纸张材料和印刷工艺巧妙运用,与图书的内容紧密契合,相辅相成。

封面设计共分外封和内封两部分。

外封设计雅致清新,内封选用布面特种纸,辅以烫银工艺,与外封的清新色调形成对比。

环衬采用树芊纹纸,中偏厚的质感增加了书的立体感和厚重感。

一遍遍的分析、比对、修改,最终形成了现在读者们看到的成书效果。

整个编校过程虽然繁复,但编辑们参与其中,与有荣焉。

直到2018年5月这部著作出版,笔者一共读了四遍书稿。

睿智而深刻的理论光芒,让笔者也和两位作者一起,过上了“一种幸福完整的儿童文学理论生活”。

三、领悟:先锋意识和具有指导性的洞见构成核心价值如果说《童年写作的重量》是方卫平近年来在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等方面发表的学术论文、评论文章、序文、对话等文字的结集;《儿童文学教程》是方卫平在数十年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经验和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对儿童文学的历史、文化、艺术、教学等维度的知识阐述和理论思考;那么,《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则是方卫平和赵霞对新世纪以来十余年中国儿童文学的“重新发现”。

这场发现,耗时十年,凝聚的笔力和精力巨大。

他们以一种宏阔的姿态,书写了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波澜壮阔的自我演进历程。

让我们致敬并感恩的是,最终,我们看到了一次独立、理性而意义重大的抵达。

在当前浮躁的儿童文学出版和研究生态中,《儿童文学的中国想象——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论》的出版之所以独具价值,是由于它用严谨的、事实与理性并重的域内域外比较研究提升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高度,用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融会贯通的文艺理论拓宽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广度,用深刻的学术分析和理论阐述发掘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深度,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助推力量,也成为进一步提升儿童文学整体水平强大的精神动力。

正如方卫平、赵霞在引论中所说,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正在展现它完全不同以往的气息和面貌,而这种气息和面貌,将深刻影响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走向。

要辨清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就不能不认真思考相关的童年观与童年精神问题。

基于这种思考,该书试图从近十余年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与文学艺术的演进中,梳理、揭示和思考新世纪儿童文学在总体文化语境、自我艺术突破以及理论批评三个层面所面临的具有鲜明当代性的发展课题。

在上编“文化语境”中,该书选取与新世纪儿童文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当代童年文化、消费文化、商业文化、媒介文化等话题,探讨文化语境的变迁对于原创儿童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的艺术选择和创作、出版反思。

在中编“艺术轨迹”中,该书在回顾新时期以来原创儿童文学艺术探求轨迹,梳理新世纪儿童文学艺术发展进程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代表作品的分析,阐述了作者对儿童文学及其各个文体的当下艺术症结和未来艺术走向的思考。

在下编“批评与展望”中,该书对童年精神、文化内涵、现实书写这三个新世纪儿童文学发展亟须突破的重要艺术课题进行了考察和思考,提出了包括“重新发现中国儿童文学”在内的一系列本土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课题。

例如,在探讨当代商业与开放的市场经济文化对于儿童文学艺术变革与出版兴盛的内外促进作用,探讨童年文化、消费文化、新媒介文化和新世纪文化形态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以及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时,有两个核心的观点贯穿始终:一2019年2月上总第333期实 务VIEW ON PUBLISHING是作者重新强调和阐明“儿童本位”应是儿童文学的核心,在儿童生活的普遍书写中,儿童文学应该始终寻求一种独特、纯正、高级的童年文学趣味;二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有现实的肌理,又要能揭示现实之下那些真实、普适、透彻而又深刻的生活真谛,给读者以一定的真理判断。

由于一些作者在实际创作中得不到建构儿童文学乌托邦理想国的任何鼓励,适时、清醒且善意的理论作品就可以给他们温暖,告诉他们创作变得美丽、快乐、公平、仁爱的可能性,而这种期待会激励着他们去思考该为建构理想世界做些什么。

又如,在“小说艺术发展”“童话艺术发展”“图画书艺术发展”等章节中,作者基于开阔的童年文化视阈,贴近儿童文学细密的文本内部,对相关的作家和代表性作品,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不拘泥于语义评判,也不纯粹抱有某种理论期待,而是力图跟随作者的思路进入文本之中,站在批评家的立场对作者的思路进行评点。

而这评点中所蕴含的风趣、豁达、平等,又恰恰是对儿童文学精神最好的表达,是对儿童文学中“平庸之恶”的最含蓄温柔又最坚决的抵抗。

或许这正是儿童文学理论的独特价值所在。

当然,作为理论研究者的作者本身,对理论与批评也有着清醒甚至严苛的认识。

与飞速发展、急剧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形态相比较,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评价标准研究略显滞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