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评课稿杜老师讲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六年级的教材内容。
六年级是初次使用新教材,因此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但是,杜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整节课亮点纷呈,我谈三点。
一、本节课新课程理念鲜明突出1、教师像导演。
从提出教学目标,到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杜老师出示了“圆”后,启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本节课你们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生成问题“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在引导学生生成学习目标中扮演好了引导者角色。
在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杜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构建新知识。
从这个层面来看,杜老师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
在学生剪、拼图形的过程中,杜老师能够深入每一小组指导学生如何将圆剪拼成长方形,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个值得商榷和加以改进的方面:1、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要立足于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这节课,不仅充分展示了杜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而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圆的面积评课2
《圆的面积》评课稿虎威中心校杨莹素今天周晗老师教学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教材内容。
此内容是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周老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领悟课标的意图,精心备课,虚心好学,共同研讨教法学法,课堂结构设计体现了“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堂课体现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下面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1、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组织较好.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得到了的体现。
整节课周老师对各教学环节安排得比较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始终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展开活动,并使其得到较好的落实。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1)转化思想,求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张老师在新课前先帮学生复习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
但只是略提此内容。
为歇息新知做了铺垫。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圆等分成8份,16份等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但.学生合作探究时间不充分。
(2)极限思想.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把圆分成8、16等份,再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圆分成32、64等份会怎样?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组出来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教师在这其中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3、运用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酒房中心小学《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两节课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两节课亮点纷呈,我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感悟。
1、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复习铺垫有实效。
通过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让学生明白转化的思想是学习新知的有效手段之一,激发学生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探究面积计算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评课记录
听了唐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我们感觉课讲的很成功。
由于唐老师多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尤其是对于微课程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微课程的使用效果理想
学生普遍都很喜欢微课,兴趣很高,普遍认为微课可以反复看,而老师往往只讲1次。
微课正如学生所说,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而老师永远不会把同一节课讲3遍。
这是我们当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所不能超过的,但使用微课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可以反复看微课,直至理解透彻;并且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反复学习。
二、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本课教学中,唐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三、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唐老师这节课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制作的微课时间有点长,影响学生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和对于知识的巩固。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唐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唐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小学数学教材《圆的面积》评课稿
小学数学教材《圆的面积》评课稿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圆的面积》评课稿范文讲课内容: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的教材内容。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听了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感觉课讲的很成功。
由于李老师多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学生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王彩霞学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学生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听了张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感觉课讲的很成功。
由于张老师多次深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本课教学中,陈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不能运用割补的方法把圆割补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的基础上,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圆面积的综合应用评课
圆面积的综合应用评课1.引言1.1 概述圆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常见形状,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特点。
其中之一就是圆的面积,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圆的面积展开,重点探讨圆面积的综合应用评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圆的应用无处不在。
无论是建筑设计中的圆形建筑物,还是工程测量中的圆形水池,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计算圆的面积则成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关键。
因此,学生在学习圆面积时,不仅需要理解其计算方法,还需要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圆面积综合应用课程的有效性以及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叙述。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本文的内容和结构。
其次,阐述本文的目的,即评价圆面积综合应用课程的效果。
最后,为读者提供整个文章的框架,以便理解整个论文的逻辑结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计算圆面积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公式计算和数学推导的过程。
同时,我们将探讨圆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工程测量和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案例。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的分析,我们将评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强调圆面积综合应用评课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该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以及可能存在的改进空间。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评价,我们希望能够深入理解圆面积的综合应用,同时提供对该课程的合理反思和改进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进行说明。
通过清晰地阐述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介绍文章所要探讨的主题——圆面积的综合应用评课。
随后,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组织框架,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接着,说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圆面积综合应用评课的分析和评价,深入探讨圆面积研究的相关问题。
圆的面积说评课记录
《圆的面积》说评课记录
一、把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本课的重点
方老师:这节课,就我认为,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最有价值的、最具有思维含量的地方是怎样让学生自己去想到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当学生遇到操作困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接下来的怎样让剪拼出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等等,不停地追问,探究的非常细。
李老师:本节课,整个探究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习的方向始终清晰明确。
课中能让学生的探的尽量让学生去探,能让学生说的就尽量让学生去说。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争相交流,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真正体会到了数学探究的魅力。
二、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本节课用了多半的时间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虽然练习时间少,练得题也少,但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
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
总之,整节课,段老师把数学之美、思维之美、探究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佩服与感慨之余,也让我深深的思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理念还要更新一些,步子还要更大一些,多学多思,多练多磨,多探多研,才会上好每一节课。
评《圆的面积》一节课
第二步,将剪成的8等份近似地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例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用胶水粘贴在下面方框中的左侧。
第三步,再将另一个圆的模型剪成16等份;
第四步,将剪成的16等份近似地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例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用胶水粘贴在下面方框中的右侧。
孩子们在笑声中,切实感受到圆的面积随半径的增长而增大。
猜——凭借经验,猜想新结论。
刘老师设计了这样两个图形,在左图中,圆的半径为r,问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用r怎么表示?圆的面积小于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在右图中,将圆的一角剪成碎纸块,拼在正方形的空白处,圆的面积大于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通过这两个孩子可以直观接受的问题,得出了圆的面积S与半径有下列结论:3r2<S<4r2。
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刘老师始终是微笑对学生,侧身写正字,一节课虽然话语不多,问题简短利落,但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孩子们自始至终保持着参与、兴奋。
一点美中不足,第三个猜想环节的第二个拼图是电脑完成的,有虚拟的成分,不如动手剪拼,这样更真实、更能说明问题。
我以《敢于放飞孩子》为题简评刘老师这节课,是认同、是学习、是呼唤。
(这个位置是贴图处)
实验研究及结论:
1.以上拼成的两个图形___________(左、右)边一个更近似于学过的图形。
2.在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改变了没有?
答:__________.
3.要求拼成的图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
4.哪个量和圆的周长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如果用半径r表示圆的周长,这个量可以用r怎样表示?
这三个问题是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的,不需老师多讲,孩子争先恐后回答,老师自然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杜爱文9月11日上午前两节课,有幸聆听了六(1)和(2)两位数学老师的课,对蹇、侯两位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印象深刻,自己深受启发,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方法。
下面,我就两位老师在教学中所展现的共性和亮点之处,谈点自己的想法:首先,两位老师都贯彻了“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理念。
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精心备课,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蹇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的基础上,把圆拼补成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知识的迁移与转化,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
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面印象深刻,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侯老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利用圆面积拼合的教具动态展示了圆形向长方形的转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接下来的计算练习打下基础。
其次,两位老师都能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中由计算直线封闭图形的面积向计算曲线封闭图形面积的跃升的重要一课,两位老师都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让学生明白了形状变了,大小没变的本质,从而得出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再进一步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第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是两位老师的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的共性。
蹇老师通过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让学生体会到了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快乐;侯老师课前的热身练习让学生从竞争和自我表现中感受到数学特有的激情,燃烧内心,一开始就有了小高潮,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铺垫。
可以说,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造就了两位老师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也成就了各自的亮点之处。
《圆的面积》评课稿(精选14篇)
《圆的面积》评课稿《圆的面积》评课稿(精选14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面积。
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到新知。
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面积》评课稿,欢迎阅读。
《圆的面积》评课稿篇1潘老师《圆的面积》一课,善于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本节课我认为的亮点是:一、数学思想的渗透。
一开始潘老师从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跟什么有关?”,让学生答出跟“直径、周长、半径”有关,然后直入课题问“求圆的面积是求圆的哪部分?怎样求圆的面积?通过什么来计算?”。
又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已学的平面图形,及时板书“化曲为直”帮助学生建立解决求圆的面积问题架构。
这一点就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
二、课堂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潘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判断学生的汇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实验操作、总结验证的学习过程。
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学到的知识是活的,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板书设计科学,突出重点,课件演示过程也科学实效,特别是演示圆切割成效三角形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转化,增强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一点个人看法,时间分配上我认为在学生动手教学环节花的时间多,由于要剪、贴,大多数小组还没能完全操作完毕,可以在布置预习是让学生自行操作,课堂展演一下可以节省时间。
第二是巩固练习设计方面相对单一,三道题的条件都是半径,可以有变化,或直径、或周长,让题目灵活度加大,也显得有层次感,这是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在此我们感谢张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优秀评课稿,此评课稿仅供参考。
2019六年级上数学评课稿圆的面积_人教新课标精品教育.doc
《圆的面积》评课稿“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导入时告诉学生求圆的面积时可以像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将它们经过切、拼的过程,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的,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猜想怎样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两次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课堂练习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掌握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随时补救,同时,结合课堂练习,还可以通过即时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
一、目标明确:
1、充分培养学生动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动手操作等能力。
2、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让学生能利用圆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入自然。
由曹冲称象引入转化思想,从而自然引入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
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让学生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让他们仔细观察,研究长方形的长(或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什么,长方形的宽(或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什么,从而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探讨的地方: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为了照顾后进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或课件展示,让学生有充分的观察和思考,真正感悟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整个过程。
其次是在计算公式中对半径的平方还需要指导和练习,以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很好的运用。
1 / 1。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李⽼师执教的《圆的⽼积》这⽼节课,是⽼教学版六年级的上册教材内容。
圆是⽼学阶段最后的⽼个平⽼图形,学⽼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还是研究问题的⽼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次飞跃。
上课的思路是先出⽼⽼活中出的牵马图,让学⽼想到⽼些数学问题,从⽼进⽼探索和验证圆的⽼积的计算⽼法。
在教学中让学⽼动⽼操作,实验把圆的⽼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近似平⽼四边形或长⽼形,通过电脑多媒体课件的验证科学地让学⽼感到了知识的转化过程,学到了真正的知识,是⽼节较好的课。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的知识⽼,⽼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了⽼个新的领域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授之以渔;我们的教学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舞。
”本课教学中,李⽼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标,辅导者——为学⽼提供各种便利与⽼持,使学⽼能够⽼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者——关注学⽼的学习,参与学⽼的学习活动,与学⽼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与学⽼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听了本校李国贤⽼师讲的《圆的⽼积》⽼课,深受启发,感觉课讲的很成功。
由于李⽼师多次深⽼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胆的改⽼,把教师的主导作⽼和学⽼主体作⽼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学⽼动⽼操作推理和多媒体教学的科学验证,对提⽼学⽼素质和培养学⽼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具有⽼定的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圆的面积】评课稿修改三稿
小龙:尊敬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非常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来校指导我们学校的数学教研工作。
刚才张老师进行了圆的面积练习课的展示。
我们知道数学练习不仅仅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工具,也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发展,它是一种载体,载有思维方式、解题技巧、学习策略、创新意识等丰富的内涵。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以问题树的形式从课的设计、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核心素养、渗透德育纲要等方面展开评课。
小龙:张老师,你能不能谈一谈设计这节课的一些想法。
张义国: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进行三个课题的研究,并且我们学校的李瑜老师、王秋玲副校长先后出示了青岛市和山东省的练习课的公开课,教研室的孙主任对这她们两节课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对练习课的研究更深了一步。
青岛市在刘老师的引领下,梳理出了练习课的教学流程,在本节课,我们就使用了这个流程,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我们要用好流程,并且要创造性的使用流程,这也是刘老师倡导我们的。
根据课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我们对这节课进行了创新,增加了分析比较,沟通联系环节。
在学生梳理完圆的面积三个公式后,让学生观察后两个公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他们都是先求出了半径,然后再用半径的平方乘π。
教师总结其实都使用了S=πr²,沟通了三个公式之间的联系。
还有圆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沟通:我们是根据谁的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在练习环节,针对这节课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实际刘老师的流程是四种练习,(课件)我们就把综合练习删去了,好多练习课综合练习还是要有的,只是针对这节课特点,我们把综合练习去掉了,其他的地方跟刘老师都是一样的,第三板块改为巧设练习,拓展提高。
这节课的特点就是针对公式进行细化的训练。
当然,我们这节课的流程还是有问题的,我们想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创新,争取使我们的练习练得到位。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的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的评课稿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的评课稿杜老师讲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六年级的教材内容。
六年级是初次使用新教材,因此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但是,杜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整节课亮点纷呈,我谈三点。
一、本节课新课程理念鲜明突出1、教师像导演。
从提出教学目标,到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杜老师出示了“圆”后,启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本节课你们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学生生成问题“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在引导学生生成学习目标中扮演好了引导者角色。
在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杜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构建新知识。
从这个层面来看,杜老师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
在学生剪、拼图形的过程中,杜老师能够深入每一小组指导学生如何将圆剪拼成长方形,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从这个层面看杜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2、学生像演员。
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从学生动手实践剪圆、自拼图形,到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学生个个是主体,个个是主角,演的轻松,演的有特色,学的真实,用的灵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二、本节课重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学生有四次动手操作的机会:第一次是将圆按照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的'要求进行分剪。
第二次是学生将剪好的纸片拼成自己熟知的长方形等其他图形。
第三次是学生通过展台展示自己的拼图。
这既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体现,又是突破难点重点的需要,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圆的面积的评课稿
圆的面积的评课稿听了XXX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我深受启发,感觉课讲的很成功。
XXX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了教学互动、学生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研究数学,理解数学,亮点纷呈,我认为这是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堂。
首先,教学引入以学生的知识盲点——圆的面积引入,用一个圆形卡纸贴在黑板上,回忆各个字母表示的意义,干净利落,不仅很自然地引入今天的教学,同时一开篇就有效地将学生研究起点与今天的研究有效结合,这样的引入是有效的。
其次,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研究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师着重想教会学生一种研究方法,即在求圆面积计算公式时,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整节课,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而创设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教师只是作为学法的指导者,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最后,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圆的面积》评课
《圆的面积》评课
有幸聆听王宁老师的课,下面我就王宁老师《圆的面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等相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相关计算,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相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
特别是在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可对学生实行极限思想的渗透。
王老师在教学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王老师拿出事先剪好的圆片请两名学生上台实验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并适时提问:想象一下如果把圆片分成一万份呢?学生很快答道: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
在王老师引导学生实行面积推导的过程中,王老师并不是直接刚告诉学生能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而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的形式,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自经历了转化的过程。
“为什么要变成长方形?”这个往往是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现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转化,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并且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另外,在本课的练习部分,王老师也是层层递进,从基础的利用面积公式求圆的面积,到已知周长求面积,体现了练习由易到难的递进,更是从生活取材,求烟囱的占地面积等很好地诠释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的练习题中,王老师更是巧妙设计,使所求得的面积与周长数值相等,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面积和周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面积》评课记录
时间:2014年11月
地点:办公室
执教教师:李秀忠
执教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
评课教师:沙沟小学全体数学教师
评课记录:席宝平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李老师能够科学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节课亮点纷呈,我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认识和感悟。
1、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2、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这种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生新知识作好铺垫,能够促进学生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
3、打破了过去教师演示教具学生看的框框,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并渗透转化、无限等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己从尝试中推导圆面积的公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4、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从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面积的含义,到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另外,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应用巧妙、自然,做到了多媒体资源位教学服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6、课堂小结时间虽短,但能使学生认识升华一步,同时做到前后呼应,使整堂课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能充分发展思维。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个值得商榷和加以改进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