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Y经济类常识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
公务员中的经济常识备考重点分析一、经济基本概念与宏观经济分析作为公务员备考的经济常识重点之一,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
这些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1 经济学基本概念:供给与需求、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1.2 宏观经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失业率、经济增长等指标的计算和解释;1.3 经济周期:经济发展的波动过程及其特征,如景气、萧条、复苏和扩张等;1.4 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工具,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二、市场经济和市场结构在备考公务员考试中,理解市场经济和市场结构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2.1 市场经济原理: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市场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2.2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影响;2.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调节。
三、财政与税收政策备考公务员考试对财政与税收政策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重点内容:3.1 财政基本原理:财政收入与支出平衡、财政自给自足和财政公平等原则;3.2 财政收入:税收、非税收入等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3.3 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种,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3.4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用途,如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理解货币银行以及货币政策对备考公务员考试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4.1 货币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4.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等相关知识;4.3 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和解释,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弹性。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了解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基本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5.1 国际贸易基本原则: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区别和影响;5.2 贸易壁垒: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贸易壁垒的类型和影响;5.3 国际收支平衡: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平衡与失衡、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
公务员经济常识
一、西方经济学1.亚当斯密(无形的手调控)李嘉图2.边际效应3.凯恩斯(20世纪30年代)背景:经济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公家干预经济4.萨缪尔森《经济学》5.基本假设: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市场出清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不同在于所有制的不同2.经济体制计划/市场3.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1984年10月中共12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市场市场客体(交易对象,技术、工资等)市场主体(自然人、家庭、企业、中介机构、事业单位、政府等)(2)现代企业业主制企业个人出资经营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3)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分开产权清晰6.市场机制以价格为核心包括供求、风险、竞争、利率、工资机制等7.市场体系基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建设目标)商品市场(消费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房地产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8.a 完全垄断市场:行业中只有一家厂商、产品不能替代、独自决定价格、行业中存在进入障碍(可能存在于公用事业部门)B 垄断竞争市场C 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极少相互依存产品同质或异质进出不易9.只有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收入才可以称为按劳分配10.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1.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所占比例基尼系数: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越大越不平均即贫富差距越大消费价格指数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宏观经济GDP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产品在中国境内)GNP 国民生产总值12.品特性公共产品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纯粹公共产品国防、治安、环境保护等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等13.宏观调控法律行政经济1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最低层次)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社会福利(最高层次)15.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16.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17.货币政策分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18.。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
2. 国民经济核算:知晓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3. 金融体系:熟悉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等,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4. 宏观经济调控: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产业结构调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目标,知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相关内容。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和对策,以及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协定的作用。
以上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一些常识点,考生需要细化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经济常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经济常识一、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为GDP)。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新核算体系在整体结构上把国民经济循环中实物运动和资金运动、经济流量与经济存量紧密联系起来,主要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两部分组成。
具体由五套基本核算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和两张附属表组成。
五套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两张附属表,即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一)总供给为了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首先必须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
这是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平衡,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指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
供给能力取决于一定的制度、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投入量、资本的投入量。
在短期,经济制度、技术水平和资本的投入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可以看作是给定的,这样总供给能力就取决于劳动的投入量即就业量,于是总供给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就业问题。
总供给由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四部分组成。
(二)总需求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
总需求水平主要取决于自发性的支出、市场利率和价格水平。
总需求随着自发性支出增加、名义货币的供给增加、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名义货币供给量,并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等影响自发性支出。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及其调节只有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才能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公考经济知识点总结
公考经济知识点总结一、市场与价格1. 市场的概念与功能市场是供求双方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联系,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市场的功能包括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信息传递。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的配置朝向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方向,从而提高社会效率,另一个是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机制使供求双方达成交易,在实现之间价值的基础上使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价格是市场中的信息传递者和资源配置调节者,通过价格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2.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其基本原理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上涨和下跌来传递市场信号,引导资源向市场需求端流动,调节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
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市场资源供求关系,引导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市场结构1. 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的供求者都是价格接受者,价格是完全透明的,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都可以轻易被其他的企业替代,企业间产品是同质化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竞争决定的,不存在垄断者。
2. 垄断市场在垄断市场中,市场上的某一家或几家企业占据了整个市场的主导地位,能够控制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和价格的制定权。
在垄断市场中,企业的利润取决于它们的垄断程度,而不再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垄断市场可以分为单一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3.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在市场中存在有几家垄断企业,这几家企业之间能够实施一定程度的价格协调,对市场的供给和价格进行操纵的市场形式。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之间的价格协调程度较高,市场上的价格由这几家企业共同决定。
4.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在市场上同时存在有大量的小型企业,企业之间都能够对市场上的价格进行自主决定,在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品差别。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竞争,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地竞争。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点梳理一、市场经济与国家经济干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发挥着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主导作用,而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是进行必要的经济干预和调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市场经济与国家经济干预的知识点:1. 价格机制:市场经济中,价格是信息传递、资源配置和调节供需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会自动调节资源配置。
2. 市场失灵:市场并不是完全自发自愿的,存在一些因素会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常见的市场失灵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3. 政府干预:为了纠正市场失灵,政府会进行经济干预。
政府的经济干预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发展。
4. 市场结构:市场经济中,市场结构对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
二、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了解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情况非常有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2.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速度的指标。
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计算。
3. 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但希望工作的人的比例。
它可以反映就业形势和经济状况。
4.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总量。
常见的货币供应量包括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两种重要手段。
它们在影响经济发展、调节经济波动和促进就业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些知识点: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供给。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经济知识点及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对于考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经济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经济知识点之一。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GDP 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较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物价水平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内容,以及如何计算和测算物价水平。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
考生需要了解这两种政策的目标、手段以及操作方式等相关知识点。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包括经济增长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推动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的指标和路径等内容。
五、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而全球化则是指各国之间相互依存、联系紧密的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作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机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六、投资与消费投资是指为了创造未来收入而购买资产或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而消费则是指满足个人或家庭需求的支出。
考生需要了解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内容。
七、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财富的分配方式,社会保障是指社会为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补贴。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
公务员行测必备经济学常考常识一、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供求关系是经济学核心概念之一,理解供求关系对于解读市场价格变动至关重要。
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的走势。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是由市场参与者决定的。
如果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就会下跌,而如果需求量超过供应量,价格就会上涨。
市场经济的作用就是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来实现价格的合理变动。
二、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生产要素是指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源。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能力。
这些要素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生产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投入造成的费用。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方面。
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数量无关的费用,如租金、折旧等。
变动成本则随着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如原材料采购、人工工资等。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于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等原因引起。
而政府干预是为了修正市场失灵的现象。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进行干预。
政府的干预旨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控的政策。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体的流动性和利率,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调控作用。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
产业政策则是通过支持和引导特定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以来呈现的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萎缩期和复苏期,这些周期性变动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五、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优势,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及答案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一1、以下是一组国际组织的标志,选项中的名称与这组标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国际劳工组织、②联合国、③世界卫生组织、④世界贸易组织B、①世界卫生组织、②联合国、③世界贸易组织、④国际劳工组织C、①联合国、②世界卫生组织、③世界贸易组织、④国际劳工组织D、①联合国、②世界贸易组织、③国际劳工组织、④世界卫生组织2、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下降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 )。
A、稳中求稳,好之又好B、防止经济增长过热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C、抑制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落实宏观调控的任务之一D、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落实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3、自国际展览局成立150多年来,下列哪一个发展中国家是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的?( )A、中国B、墨西哥C、阿根廷D、马来西亚4、社保基金由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构成,它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社会保障需要。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保基金的****是( )。
A、中央财政预算拨款B、彩票公益金C、个人投资D、国有股减持5、下列有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调停是以第三方的中立身份直接参与有关当事方的谈判B、调解是第三方以各种方式促进当事方进行谈判的行为C、斡旋是将争端提交调解机构,使争端双方达成一致意见D、被要求方如同意举行磋商,则磋商应在接到请求后10天内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题答案1、答案: C解析: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卷。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经济常识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之经济常识知识点1.国民收入及其分配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
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
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2.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不同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在我国,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
3.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4.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公务员备考经济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备考经济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公务员备考经济知识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系统、市场经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科学。
它是一门关于资源稀缺与人类需求之间关系的社会科学。
2.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资源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分析、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等。
3.经济学的科学方法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
4.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学科经济学主要分支学科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等。
二、经济系统1.经济系统的分类经济系统主要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
2.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资源配置由市场调节、自由竞争、企业自主经营等。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效率高、经济稳定等。
3.计划经济的特点和问题计划经济的特点包括国家主导、资源配置由政府调控、生产经营计划等。
计划经济存在的问题在于资源配置失灵、信息不对称、创新动力不足等。
4.混合经济的构成和发展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其构成包括国有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混合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化改革和国企改革。
三、市场经济1.市场的定义和作用市场是交易行为发生的地点和经济交换的场所,它在资源配置中具有自动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2.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数量关系。
3.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求关系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市场价格在供求平衡点上形成。
4.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调节资源配置的情况,政府需要进行干预,包括监管、税收调节、市场准入等。
四、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调控的经济学分支,其研究对象包括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
公务员中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备考要点
公务员中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备考要点在备考公务员考试时,经济学是一个必备的考试科目。
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提供一些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备考要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国民经济核算:了解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划分,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核算等。
2.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区别,掌握常用的经济增长指标,如人均GDP、劳动生产率等。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影响,理解央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调控手段。
4. 外汇与国际收支:了解外汇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掌握国际收支的核算方法和政策工具。
5. 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式,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6.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了解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和不同阶段的表现,掌握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和方法。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在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 市场供求与价格形成:理解市场供求的基本原理,掌握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2.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了解市场结构的种类及其特点,理解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规律。
3. 边际效应与生产要素配置:理解边际效应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生产要素的边际效益均衡配置。
4.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最大化:了解消费者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5. 生产与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概念,掌握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产出的关系。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掌握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
三、经济学与实际问题在备考过程中,经济学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 经济政策分析:通过分析与经济政策有关的实际问题,理解经济政策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
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整理经济知识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公务员,了解常见的经济知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公务员常见经济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公务员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经济问题。
一、宏观经济知识宏观经济是指整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状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宏观经济知识: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公务员需要了解如何计算GDP以及GDP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公务员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通胀的政策措施。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制。
4.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利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公务员需要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规律,公务员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特点以及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措施。
二、市场经济知识市场经济是一种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市场经济知识:1.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以及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2.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资源配置的情况,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种类,以及应对市场失灵的政策措施。
3. 垄断和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者,公务员需要了解垄断和竞争对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4.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公务员需要了解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方式,以及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影响。
三、金融知识金融是指货币和资金在经济中的流通和利用。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金融知识:1. 银行和金融机构:公务员需要了解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银行业的监管和监督机制。
国家公务员考试 经济常识精选
经济常识精选一、经济基础1.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他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凯恩斯---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
3.萨缪尔森---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年)提出所有经济行为的研究都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最大化问题。
给萨谬尔森带来国际声誉的却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该书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进行综合,从而推动经济学的普及。
4.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是:⑴三大基本问题为:①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
②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
③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⑵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为:①互为补充、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不是微观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5.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四大基本问题是:⑴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⑵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⑶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⑷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二、微观经济1.市场经济的三要素: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2.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⑴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种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法人)制。
⑵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企业。
⑶我国的公司制企业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⑷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1. 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发展的一个阶段,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并直接从事大量经济活动的那样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
国家干预主义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2. 资本要素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投入最终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和金融性资本,主要有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3. 外部效应:某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其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滞胀:在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并存的经济现象。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
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4.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相对数。
CPI 用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PI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CPI是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
5. 恩格尔系数是指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一个国家越穷,恩格尔系数越高)。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就业率无关。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并不能反映居民消费水平。
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知识点
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知识点一、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组织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它对于公务员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的三个知识点,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重点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公务员需要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以便评估经济增长和国家财富的状况。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供给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给不足,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
公务员需要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以及社会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3. 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例。
公务员需要了解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就业。
三、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重点关注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等微观经济主体。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描述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行为的关系。
公务员需要了解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和商品供给量的影响,以便进行市场监管和调控。
2.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消费或投资所导致的额外收益(或成本)的变化。
公务员需要了解边际效应对决策的影响,以便制定合理的政策。
3.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各种原因和表现形式,以便引导和调整市场行为。
四、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整个经济活动的政策。
公考经济常识
公考经济常识一、公考经济常识的概述公考经济常识是指在公务员招考中涉及到的经济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对于参加公务员招考的人来说,掌握一定的经济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宏观经济学1.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和政府调控作用的学科。
其中包括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率等方面。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居民所创造出来的总收入。
其中包括工资、利润、租金等方面。
3. 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商品和服务价格总体水平。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影响物价水平。
4. 就业率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力中从事工作的人数与总劳动力人口之比。
高就业率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微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行规律的学科。
其中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弹性等方面。
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一个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垄断、寡头垄断、完全竞争等。
4.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程度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弹性大时,需求量对价格变化更加敏感。
四、国际贸易1.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其中包括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等方面。
2. 出口和进口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销售商品和服务,进口则相反。
出口和进口都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3. 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支出的差额。
贸易顺差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五、总结公考经济常识是参加公务员招考必备的知识之一。
掌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形势,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公务员经济文化知识点归纳
公务员经济文化知识点归纳一、宏观经济知识1. 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2. 国民经济核算•GDP•GN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3.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率与发展水平的区别•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4. 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5. 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挑战•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争议二、微观经济知识1. 市场与价格•市场的类型与特征•市场均衡与失衡•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2. 企业与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形式•垄断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与市场效率的影响3. 政府与市场干预•政府的角色与功能•政府市场干预的目的与方式•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合理性4. 个人与消费行为•边际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个人消费行为的驱动力•消费者权益与消费者保护5. 生产与成本•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边际产品与边际成本•经济规模与生产效率三、文化知识1. 文化概念与要素•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文化要素的种类与特点2. 文化传承与变迁•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冲突3. 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文化产业的范围与特点•文化创意经济的意义与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贡献4. 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性与作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互动5. 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与效果•文化交融的意义与挑战•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这里仅列举了公务员经济文化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不同省市的公务员考试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具体考试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地产市场的土地转让是指:A.土地所有权的转让;B.土地使用权的转让;C.土地占有权的转让;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2.我国现行分税制把税种分为: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C.增殖税、营业税和消费税;D.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3.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基础是:A.资金市场;B.证券市场;C.外汇市场;D.期货市场。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支配地位的是:A.个人业主制企业;B.合伙制企业;C.合作制企业;D.公司(法人)制企业。
5.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有:A.国有资产分级所有;B.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C.国有资产集中由中央政府统一经营;D.国有资产分散由各级政府经营。
6.区分不变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7.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A.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B.资本运动的连续性;C.资本循环所经历的阶段和资本形式的变化;D.资本运动的间断性。
8.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目的分别是:A.自给自足、社会分工;B.自给自足、商品交换;C.扩大生产、满足他人需要;D.社会分工、专业化。
9.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累的结果会使()A.社会资本总额增大;B.个别资本规模扩大;C.剩余价值数量增加;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10.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A.资本积聚;B.资本原始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
11.(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A.国有企业;B.民营企业;C.合资企业;D.私营企业。
12.( )是市场体制的三大支柱。
A.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消费品市场;B.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C.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信息市场;D.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
13.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如何再生产问题;B.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C.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4.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来自:A.物物交换;B.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固定资本更新。
15.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要实现十五大确定的目标,必须要解决好的两大课题是:A.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C.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D.以上说法都不对。
1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17.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 )A.到建党100周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B.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 00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工业化;C.2020年,G DP是2000年的四倍;D.205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20年再翻一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18.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B.巩固党的执政地位;C.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C.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0.复杂劳动被当作简单劳动的倍加,是因为( )。
A.从事简单劳动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B.从事复杂劳动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C.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差别。
21.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求得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22.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效益不佳,陷入了困境,下面几项最不可能作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是( )。
A.明晰产权;B.私有化;C.兼并、破产;D.股份制改革;23.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24.生产资料的储蓄时间属于( )。
A.资本的流通时间;B.资本的生产时间;C.资本的购买时间;D.资本的销售时间。
25.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的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这是由于( )。
A.生产资料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B.社会化大生产占据主导地位;C.按劳分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标准;D.按劳分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6.社会保障中的最大项目是( )支出。
A.社会福利;B.社会救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
27.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价格改革,要求建立起( )。
A.由企业自由定价的价格机制;B.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C.以国家指导性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D.严格按照产品价值定价的价格机制。
28.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9.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
A.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B.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D.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30.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 )。
A.繁荣市场;B.发展生产;C.增加税收;D.追求利润。
3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下面对"纳税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负有直接纳税的义务,就是纳税人;B.纳税人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C.纳税人是由税法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D.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32.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这就要求在社会总资产中( )。
A.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B.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上升;C.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私营经济;D.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超过非公有制经济。
3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现共同富裕;C.实现现代化;D.提高国民素质。
34.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承包经营;B.租赁经营;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土地收益权的转让。
35.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它主要指的是( )。
A.各国之间的商品流通活动;B.各国之间的科学技术联系;C.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D.各国之间的劳务相互交换。
36.从根本上讲,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于( )。
A.商品的供求状况;B.人们对商品的偏好;C.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政府部门对商品价格的调整。
37.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责任,是指( )。
A.股东以购买的股票为限;B.股东以出资额的收益为限;C.股东以其财产额为限;D.股东以出资额为限。
38.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和改革方向是实行( )。
A.公司制;B.承包制;C.租赁制;D.合作制。
39.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 )。
A.交易和分配的场所;B.交易和销售的场所;C.交易和消费的场所;D.分配和消费的场所。
40.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处理好价格与价值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分权;D.政企职能分开。
61.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推进再就业工程。
A搞好失业救济;B搞好社会福利;C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D搞好就业再教育工作。
62.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量的优势体现出来;B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体现出来;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其市场竞争力体现出来;D国家对市场活动的正确指导和有效调控体现出来。
63.对股票价格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通常是一致的;B股票价格是可以变动的;C股票价格趋向涨高,银行存款利息往往上涨;D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
64.我国现行税制把税种分为()。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C.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D.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65.经济全球化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B.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C.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66..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是国际贸易的三个基本理论。
其中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
A.大卫•李嘉图;B.亚当•斯密;C.休谟;D.梅奥。
67.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
A.封闭式、开放式;B.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C.指数型、保本型;D.成长型、收益型、平衡型。
68.下列有关剩余价值的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剩余价值不是从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B.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产生的那部分剩余价值;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69.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
(2004年中央B类)A.亚当•斯密;B.凯恩斯;C.大卫•李嘉图;D.萨谬尔森。
70.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
(2 003年中央A类)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
71.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40亿份,但履约率只有50%多一点。
这反映出我国市场交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2003年中央B类)A.价格问题;B.决策问题;C.信用问题;D.资金问题。
72.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
(2002年中央B类)A.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B.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C.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D.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