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大纲(农学专业)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大纲(农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525b771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4.png)
《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大纲(农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农学专业本科学时数:10学时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
认真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农业昆虫学》课程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课并非简单地验证理论课的知识,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各种害虫的形态特征和部分的为害状,只能通过实验课才能清楚地观察和鉴别。
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植物保护事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解决部分与实践相关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课的观察和训练,熟悉常见害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及掌握正确鉴别农业主要害虫种类的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3.善于进行归纳和比较,注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时分配、教学形式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40学时,其中实验课10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内容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驟,包括对实验
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标本的观察,形态特征的分析检索,实验报告的写作等。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逐项打分,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七、教材。
《农业昆虫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7bbc4703d8ce2f01662332.png)
《农业昆虫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61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Entom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农学专业、种子专业、植科专业必修课3.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农业上重要害虫的种类识别鉴定、危害特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5.学时为325. 建议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农业昆虫学(第3版).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2)植物保护学(第1版).花蕾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1)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下).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委会.农业出版社.1979年(2)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9年(3)农业昆虫学.华南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94年(4)害虫防治经济学.陈杰林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年(5)害虫综合治理.张宗炳编著.上海科学出版社.1986年(6)Introduction to insect pest Management. O.R. L. Metcalf.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19757.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室内实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某一类病虫害的某一常见种为代表重点讲解,其它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植物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病虫害防治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病虫害发生的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a3d01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8.png)
农业昆虫学教案第一章:农业昆虫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农业昆虫学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了解农业昆虫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教学内容:1. 农业昆虫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农业昆虫学的重要性: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农业昆虫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国内外研究进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案例分析:分析农业昆虫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3. 讨论:探讨农业昆虫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资源:1. 教材:农业昆虫学教材或相关书籍。
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论文和报告。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和成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农业昆虫的分类和形态学教学目标:1. 掌握农业昆虫的分类系统和命名原则。
2. 了解农业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适应性。
3. 学会识别常见农业昆虫。
教学内容:1. 农业昆虫的分类系统:昆虫纲的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
2. 农业昆虫的命名原则:双名法和命名规则。
3. 农业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身体结构、翅的类型等。
4. 农业昆虫的适应性:形态特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农业昆虫的分类系统和命名原则。
2. 实地观察:观察昆虫标本,学习识别常见农业昆虫。
3. 实验操作:通过显微镜观察昆虫形态特征。
教学资源:1. 教材:农业昆虫学教材或相关书籍。
2. 参考资料:昆虫分类学和相关研究论文。
3. 昆虫标本:实物标本和图片。
4.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观察的报告质量。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农业昆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繁殖等。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农业昆虫学》教案(农学专业)(南山)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农业昆虫学》教案(农学专业)(南山)](https://img.taocdn.com/s3/m/92b39b2fe2bd960590c67767.png)
灯蛾科蚕蛾科天蚕蛾科
八、鞘翅目(鞘翅目特征) (各科的主要区别特征和常见种类)
(一)鞘翅目分类特征成虫(足)
(二)鞘翅目分科
肉食亚目多食亚目管头亚目
虎甲科步甲科龙虱科水龟虫科埋葬甲科象甲科小蠹科
萤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甲科
拟步甲科蜣螂科金龟科天牛科叶甲科豆象科
九、膜翅目(膜翅目特征) (各科的主要区别特征和常见种类)
(二)滞育的机制光照周期短日照滞育长日照滞育中间型滞育
敏感虫态(时期)专性滞育兼性滞育不完全世代
二、其它保护行为和习性
(一)保护行为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二)其它生活习性
1、活动节律2、食性3、趋性4、假死性5、群集性(暂时性群集永久性群集)
10
20
5
30
15
课
目
第三章昆虫分类
目的
要求
掌握昆虫分类的基础知识和农业上重要目的分科情况
第一节昆虫外部形态
一、昆虫头部(取食、感觉中心)
(一)头部分区和器官各区和各器官的位置
(二)眼眼的类型单眼(背单眼、侧单眼)作用
复眼
(三)触角触角的结构、作用与功能适应变异产生类型各类型触角的形态特征
(四)口器附肢的概念口器标准结构、作用口器类型对比标准口器说明刺吸口器
10’
20’
20’
20’
5’
25’
广腰亚目细腰亚目针尾亚目
叶蜂科姬蜂科小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蚁科蜜蜂科
十、双翅目(双翅目特征) (各科的主要区别特征和常见种类)
长角亚目短角亚目芒角亚目
大蚊科蚊科摇蚊科蚋科虻科食蚜蝇科潜蝇科果蝇科蝇科寄蝇科
花蝇科
十一、蜱螨目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63a6db83d049649b6658d5.png)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2.课程名城(英文):Agronomy entomology3.课程编号:B010304.课程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课58学时,实验14学时,教学实习1周)5.课程学分:3.5学分,教学实习1学分6.课程分类:必修7.开设学期:第六、七学期8.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9.先修课程:《植物学》、《普通昆虫学》、《昆虫研究法》、《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农业微生物》、《专业技能训练》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农业昆虫学是植保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它是培养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和适应农业生产发展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是农业生产做好害虫调查、预测预报、合理用药、综合防治、减轻害虫危害的保证。
以期达到农业丰产丰收。
其先行课为植物学、普通昆虫学。
本课程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害虫在自然界中的分类地位及其危害,给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掌握农业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准确预测预报害虫的发生程度,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业害虫的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害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综合防治害虫的方法与措施。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一)理论教学第一章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省发生主要地下害虫种类,为害特点,外部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主要内容:地老虎类、蝼蛄类、金针虫类、蛴螬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重点:地老虎类和金针虫类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难点:地下害虫的识别第二章麦类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麦类害虫种类、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主要内容:小麦蚜虫、麦蜘蛛、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重点: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难点:麦类害虫的识别。
第三章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棉花害虫种类、形态特征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5e788a0508763230121228.png)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昆虫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们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理论知识包括各种农作物上害虫种类的识别、地理分布、为害特性、作物受害后反应、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以及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实验技能方面应该要掌握常见的地下害虫、水稻害虫、麦类害虫、棉花害虫、早粮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害虫的识别特征及绘图技术;了解以稻飞虱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害虫的预测预报方法;知道田间害虫的调查方法和抽样技术;农田主要害虫为害症状的识别和害虫种类的判断。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理论课部分绪论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害虫防治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一节害虫综合治理第二节植物检疫第三节农业防治第四节生物防治第五节物理机械防治第六节化学防治习题要点:比较分析害虫防治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章重点、难点: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化学杀虫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害虫防治的各种方法;掌握化学杀虫剂的类型及不同的作用机理;理解害虫综合治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涵。
第二章地下害虫第一节蛴螬类、蝼蛄类第二节地老虎类、金针虫类教学要点:地下害虫中危害较大的种类如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的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简要介绍小地老虎等次要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本章重点、难点: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害虫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蛴螬类、蝼蛄类、金针虫类害虫的危害、发生规律和治理对策。
第三章水稻害虫第一节钻蛀性螟虫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第二节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第三节稻纵卷叶螟习题要点:水稻上主要害虫如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发生规律和治理;简要介绍蓟马、稻象甲等次要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本章重点、难点: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规律;钻蛀性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农业昆虫学教学设计
![农业昆虫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f84ae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f.png)
农业昆虫学教学设计1. 引言农业昆虫学是农业生态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涉及到农业生产中昆虫的认识、分类、生态学、生殖与繁殖、灭虫和防治等方面。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农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文旨在对农业昆虫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以下知识:•昆虫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基本概念•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发育、营养与代谢、行为和遗传等•昆虫的生活史和种群动态•农业昆虫的种类、危害和防治方法2.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基本的昆虫分类和鉴定技能•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昆虫生态学数据•能够评估和选择农业昆虫的防治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具备以下情感目标:•对昆虫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有深入认识•养成观察、分析和判断的好习惯•培养对农业昆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教学内容3.1. 基础理论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昆虫形态、结构和分类、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昆虫的生活史和种群动态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书本阅读、视频观看等方式进行。
3.2. 实验操作本课程的实验操作部分主要包括昆虫的观察与鉴定、昆虫生态学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昆虫防治方法的评估与选择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课外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进行。
3.3. 综合案例本课程的综合案例部分主要是针对实际农业昆虫防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方法4.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讨论和解答,不断深入、拓宽和巩固知识。
4.2. 多媒体教学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包括影片教学、PPT讲解、实物展示等方式,以加强理论学习的视觉效果和教学体验。
农学课件 《农业昆虫学》教案
![农学课件 《农业昆虫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4ff98e19e8b8f67d1cb92b.png)
(一)、腹部的结构及特点腹膜、侧膜结构与腹部生理机能的适应
(二)、腹部的生殖附肢雄性交配器雌性产卵器(产卵瓣)
10
20
20
5
30
15
课
目
第一章昆虫外部形态及解剖特征
目的
要求
掌握昆虫的内部解剖特征
重点
难点
体壁、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沁系统的结构、功能。
主要内容:
第二节昆虫的解剖结构
第一节昆虫外部形态
一、昆虫头部(取食、感觉中心)
(一)头部分区和器官各区和各器官的位置
(二)眼眼的类型单眼(背单眼、侧单眼)作用
复眼
(三)触角触角的结构、作用与功能适应变异产生类型各类型触角的形态特征
(四)口器附肢的概念口器标准结构、作用口器类型对比标准口器说明刺吸口器
10’
20’
20’
20’
5’
25’
七、生殖系统
(一)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
(二)雌性生殖系统的结构
10
20
5
30
15
课
目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
目的
要求
掌握有关昆虫生物学的概念和昆虫的生物学行为
重点
难点
昆虫繁殖方式;昆虫发育和变态;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休眠、滞育
主要内容:
第一节昆虫繁殖方式
一、两性卵生生殖
二、孤雌生殖
经常性孤雌生殖、偶然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异态交替。
(二)滞育的机制光照周期短日照滞育长日照滞育中间型滞育
敏感虫态(时期)专性滞育兼性滞育不完全世代
二、其它保护行为和习性
(一)保护行为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二)其它生活习性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ac9109192e45361066f5b2.png)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昆虫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们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理论知识包括各种农作物上害虫种类的识别、地理分布、为害特性、作物受害后反应、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以及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实验技能方面应该要掌握常见的地下害虫、麦类害虫、水稻害虫、棉花害虫、早粮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害虫的识别特征及绘图技术;了解以稻飞虱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害虫的预测预报方法;知道田间害虫的调查方法和抽样技术;农田主要害虫为害症状的识别和害虫种类的判断。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害虫防治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一节植物检疫第二节农业防治第三节生物防治第四节物理机械防治第五节化学防治第六节害虫综合治理习题要点:比较分析害虫防治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本章重点、难点: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化学杀虫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害虫防治的各种方法;掌握化学杀虫剂的类型及不同的作用机理;理解害虫综合治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内涵。
第二章水稻害虫第一节稻蓟马类第二节钻蛀性螟虫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第三节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第四节稻纵卷叶螟第五节稻水象甲、稻象甲习题要点:水稻上主要害虫如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的发生规律和治理;简要介绍蓟马、稻象甲等次要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本章重点、难点:迁飞性害虫的发生规律;钻蛀性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稻主要害虫的危害性和发生规律;掌握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了解水稻次要害虫的发生动态及防治。
第三章棉花害虫第一节蜗牛、棉花蓟马第二节棉花螨类第三节棉蚜第四节棉盲蝽第五节棉铃虫第六节红铃虫习题要点:棉花上主要害虫如棉铃虫、棉蚜、棉红铃虫、棉叶螨、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蜗牛、棉花蓟马等次要害虫的危害和防治。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020dc87284ac850ac02420b.png)
教学内容设置及理由
第四章 பைடு நூலகம்花害虫 • 讲述红铃虫、红蜘蛛、棉铃虫、棉蚜的形态特征、 为害症状、发生规律、测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 • “两红两棉”是棉花害虫中的重中之重,无论发 生熟练还是为害程度都是最重的,所以作为重点 内容来讲述。
教学内容设置及理由
第五章 杂粮害虫 • 讲述玉米螟、东亚飞蝗、甘薯天蛾的形态特征、 为害症状、发生规律、测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 • 玉米螟是杂粮害虫的重点,曾经被列为国家第十 一大害虫,所以作为重点讲述。东亚飞蝗和甘薯 天蛾相比其它杂粮害虫更重要一点,所以放在次 要位置讲述,别的杂粮害虫要么是放在其它章节 讲述,或者是作为选讲内容。
教学内容设置及理由
第一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 讲述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 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综合防治的概念。 • 说到害虫防治,人们通常会认为就是喷撒 农药,也就是化学防治,其实不然, 害虫 防治方法有很多种,化学防治只是众多防 治方法中的一种。作为植保工作者必须掌 握这些方法,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庄稼医生。
教学内容设置及理由
第二章 地下害虫 • 讲述蝼蛄、蛴螬、小地老虎、金针虫的形态特征、 为害症状、发生规律、测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 • 这四种地下害虫无论从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每年 都在中等以上,所以本章重点讲述这 四种地下害 虫。
教学内容设置及理由
第三章 小麦害虫 • 讲述麦蚜、黏虫、小麦吸浆虫、麦蜘蛛的形态特 征、为害症状、发生规律、测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 • 麦蚜年年发生都比较重,故重点讲述。黏虫和小 麦吸浆虫间歇性发生,一旦大发生就会造成严重 损失,所以必须引起重视。而麦蜘蛛虽然年年都 发生,但常常是局部发生,且防治起来比较容易, 故简单讲述。
教学内容设置及理由
昆虫学教学教案
![昆虫学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6b76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a.png)
昆虫作为宠物:如蝴蝶、甲虫等
昆虫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如昆虫学、生态学等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
讲解昆虫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影响
通过多媒体展示昆虫的图片和视频
介绍昆虫的分类、形态和生理特点
实验教学
实验注意事项:遵守实验规则、确保实验安全、爱护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分析总结
实践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昆虫学实验,如捕捉、观察、饲养等
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昆虫学的知识和原理,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小组讨论
目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讨论内容: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类等
讨论方式:学生自由分组,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教师在一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形态特征:如翅膀、触角、口器等
昆虫的生活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生命周期等
昆虫的分类:如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等
昆虫的生态作用:如传粉、捕食、分解等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作为食物:如蜜蜂、蚂蚁、蝉等
昆虫作为害虫:如蝗虫、蚜虫等
昆虫作为益虫:如蜻蜓、螳螂等
昆虫作为药物:如蝎子、蜈蚣等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
同伴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情况,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如表扬、建议、指导等
反馈机制
改进措施
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7f292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6.png)
农业昆虫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3)了解农业昆虫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4)掌握农业昆虫的防治方法和新技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识别常见农业昆虫;(2)培养学生运用农业昆虫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进行农业昆虫实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3. 农业昆虫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4. 农业昆虫的防治方法5. 农业昆虫学的新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昆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3)农业昆虫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4)农业昆虫的防治方法;(5)农业昆虫学的新技术。
2. 教学难点:(1)昆虫的分类系统;(2)农业昆虫的生物学特性;(3)农业昆虫的防治新技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昆虫分类、生态环境等理论知识;2. 演示法:展示昆虫标本、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昆虫特征;3. 实验法:开展农业昆虫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昆虫的防治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农业昆虫学教材;2. 教具:投影仪、显微镜、昆虫标本、图片等;3. 实验材料:农业昆虫标本、实验仪器等;4.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讲解:按照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详细讲解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昆虫分类、生态环境等理论知识。
《农业昆虫主要类群导学案-植物保护技术》
![《农业昆虫主要类群导学案-植物保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9b957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5.png)
《农业昆虫主要类群》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农业昆虫主要类群》,使同砚了解农业昆虫的分类、特征、生态功能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育同砚对农业昆虫的爱好和保卫认识,提高同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农业昆虫的分类及特征2. 农业昆虫的生态功能3. 农业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导学重点1. 了解农业昆虫的分类和特征2. 精通农业昆虫的生态功能3. 理解农业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同砚了解农业昆虫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激发同砚对农业昆虫的爱好。
第二步:进修农业昆虫的分类及特征1. 介绍农业昆虫的分类原则和主要类群,如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等。
2. 分组谈论各类群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比如口器类型、翅膀形态等。
第三步:了解农业昆虫的生态功能1. 探讨农业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传粉、控制害虫、分解有机物等。
2. 分析不同类群昆虫的生态功能差别,引导同砚沉思昆虫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四步:熟识农业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分析农业昆虫对农作物发展发育的影响,包括益虫和害虫的区分。
2. 谈论农业昆虫对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引导同砚探讨保卫农业昆虫的重要性。
第五步: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农业昆虫的重要性和保卫认识。
2. 展望将来,鼓舞同砚乐观参与农业昆虫保卫和科研工作,增进农业可持续进步。
五、导学评估1. 以小组形式设计农业昆虫分类和特征的展示,选拔最佳展示小组。
2. 以写作形式表达对农业昆虫生态功能和保卫的理解,选拔优秀作文并展示。
六、拓展延伸1. 走进试验室,观察昆虫标本,了解更多农业昆虫的特征和习性。
2. 参与学校园地昆虫调查活动,探究学校园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信任同砚们能够更加深度地了解农业昆虫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培育对农业昆虫的保卫认识,为将来的科学探究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愿同砚们在探究农业昆虫世界的过程中,不息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推动农业可持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害虫生物防治》教案
![大学 考研 笔记 教案 《害虫生物防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51d9e8551810a6f5248667.png)
要求
掌握天敌引进的程序,限制引进成功的因素,熟练掌握重要天敌的大量繁殖方法。
重点
难点
天敌引进的程序、限制引进成功的因素,赤眼蜂大量繁殖方法。
主要内容:
(一)、天敌引进的程序:
有害生物和寄主植物→国外调查→检疫接受
生物地理学天敌名录天敌寻找↓↓
↑研究实验大量掊养
↓↓
否则继续←移殖后估价←定殖散布←野外移植
重点
难点
相关寄生的类别概念,寻找寄主的过程及重要的生活习性。
主要内容:
一、寄生性天敌昆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特性
二、昆虫的寄生有多种方式,有许多术语描述。
(一)、寄生时间长短
(二)、寄生现象:
什么是单期寄生虫、跨期寄生、外寄生、内寄生虫、独寄生、共寄生、完寄生、过寄生、原寄生、重寄生、单主寄生、寡主寄生、多主寄生?
主要内容:
五、寄生蜂类:
(一)、寄生蜂成虫外部特征;(二)、寄生蜂寻找寄主过程:(三)、寄生蜂成虫取食生活习性
六、寄生蝇类:双翅目
1、家蝇卵类型(1)微卵型(2)大卵型(3)膜卵型(4)柄卵型
2、家蝇寄生方式8种类型(P87)
3、家蝇进入寄主的两个途径
课
目
第三章捕食性天敌
第 四章天敌昆虫的引进繁殖与释放
了解生物学防治的发展史和定义,掌握生防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生物防治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重点
难点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发展历史
1、生物防治概念
生物防治是一门研究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或称之为寄生物、捕食者、病原微生物和侵袭杂草的植食性种的管理。研究利用害虫天敌,控制害虫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叫害虫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教(学)案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1285becfc789eb172dc8a3.png)
农业昆虫学实验课教案主讲教师:于洪春副教授开课学院:农学院专业:植物保护2006年9月1日1、实验课程编号:01101s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教学计划表Ⅱ(农药市场营销与管理专业方向)理论课程总学时:42实验总学时(周学时):30学分:0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 9 个;综合实验 1 个;综合设计实验 0 个)应开实验学期:52、实验课程简介农业昆虫学实验是学习农业昆虫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研究农业昆虫的基础,它为学生正确辩识害虫提供手段和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识别一些北方主要农业害虫的形态特征、主要为害状,为虫情调查、害虫预测预报、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害虫形态的观察,掌握北方主要农作物上发生害虫的主要种类,并能掌握其形态鉴定特征,做到准确识别害虫,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
实验容以教师讲解重要鉴定特征,主要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自行观察和鉴定为主,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并结合幻灯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农业昆虫学实验实习指导》于洪春主编《农业昆虫学实验教学课件》于洪春编《农业昆虫鉴定》照会主编 2002 中国农业5、考核办法Ⅰ根据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 2分(1)实验动手能力强,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没有违反操作规程使用,对实验仪器有一定了解。
2分(2)实验动手能力较强,能够较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1.5分(3)实验动手能力差,出现违反实验操作规程使用。
0.5分Ⅱ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 6分(1)实验结果正确、可靠。
书写规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
6分(2)实验结果较正确、可信度较高。
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
5分(3)实验结果较正确、书写不规整、但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
4分(4)实验结果较差,但书写规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
3分(5)实验结果较差,不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9c6e9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e.png)
一、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昆虫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昆虫的分类和生命周期。
3. 了解农业昆虫的生态习性和防治方法。
4. 提高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农业昆虫的分类和生命周期。
3. 农业昆虫的生态习性。
4. 农业昆虫的防治方法。
5. 农业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生命周期、生态习性、防治方法和最新进展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昆虫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昆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农业昆虫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评估他们对农业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通过评估学生对典型农业昆虫案例的分析报告,评估他们对农业昆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报告:通过评估学生对农业昆虫学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的小组讨论报告,评估他们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
六、农业昆虫学教案之生物防治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防治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生物防治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3. 了解生物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内容:1. 生物防治的概念和分类。
2.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3. 生物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生物防治的概念、分类、原理和应用方法,让学生掌握生物防治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生物防治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防治的实际应用效果。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的认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评估他们对生物防治的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
大学昆虫教案
![大学昆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fb890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9.png)
课程名称:昆虫学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 培养学生对昆虫学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掌握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和保存技巧。
教学重点:1. 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3. 昆虫标本的制作。
教学难点:1. 昆虫的分类鉴定。
2. 昆虫标本的制作。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昆虫标本若干3. 昆虫标本制作工具4. 昆虫学教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昆虫吗?昆虫有哪些特征?二、讲授新课1. 昆虫的基本特征- 全部为无脊椎动物。
- 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有三对足,一般有触角一对。
- 有翅或无翅。
2. 昆虫的分类- 昆虫分为无翅亚纲、有翅亚纲和翅不发达亚纲。
- 无翅亚纲:如蜈蚣、蜈蚣。
- 有翅亚纲:如蜻蜓、蝴蝶、蛾。
- 翅不发达亚纲:如甲虫、蟑螂。
3.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食性:昆虫的食性有肉食、植食、腐食和杂食。
- 生活习性:昆虫的生活习性有陆生、水生、树栖、地栖等。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昆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四、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制作昆虫标本吗?二、讲授新课1. 昆虫标本的制作- 制作工具:昆虫针、解剖剪、镊子、酒精、标签纸等。
- 制作步骤:采集、固定、解剖、装针、干燥、标签等。
2. 昆虫标本的保存- 保存方法:干燥、防虫、防霉、防蛀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只昆虫标本。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和保存技巧。
五、作业1. 完成昆虫标本的制作。
2. 总结昆虫标本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方针,1975年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第二章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举例说明害虫防治应以自然控制为主,实行综合治理。
一.害虫防治的主要途径和原则
(一)。虫害发生的条件和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
区别两个概念:
虫害:害虫取食或产卵等行为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的受害。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任务、目的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同害虫作斗争的应用科学,是研究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和其它有害动物的发生消长规律和种群动态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测预报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从其概念可以看出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及目的
(一)。内容:包括两方面内容。
(二)。任务:
(三)。目的:
二.我国农业昆虫学的进展
疫区:
保护区:
(五)植物检疫的执行步骤
1.划定和宣布疫区、保护区
2.组织力量进行消灭
3.检验及处理
检验:产地检验、抽样检验、试种检验
处理:酌情处理(包括几种方法)
举例说明检疫对象为害的严重性(绿豆象是日本侵华时传入中国,然后传播蔓延)。
讲授
第2次课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二.农业防治方法
应重视四方面的问题。
(四)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五点。
缺点:四点。
害虫:能为害农作物经济林木及其产品、致使产量和品质遭受损失或侵袭人家畜等有益动物并传播疾病使其受伤害死亡的昆虫。
益虫:虫体分泌物可做工业、医药等原料能传播花粉或可捕食寄生害虫的昆虫。
1.虫害发生的条件:虫源;环境条件;物候条件。
2.害虫防治的主要途径:根据虫害发生的条件,控制途径有三方面。
启发式:提问上学期学习过的昆虫学基础知识过渡到本课程要讲的内容上来,做好前后三门课程的衔接。
1.改进耕作制度
(1)合理轮作:对防治害虫有三方面的作用;轮作治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学生用书中没有,需放慢速度记笔记)。
(2)间、套、复种:先简单介绍间、套、复种的概念,然后介绍对防治害虫的作用。
(3)耕作改制对害虫发生的影响:简单介绍。
2.兴修水利合理灌溉:对防治害虫作用
3.整地合理施肥
(1)整地的作用:有三方面
农业昆虫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教案
编写人:王丽艳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0.5
绪论
1-2
5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2-3
3
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
3
4
地下害虫
4-5
8
水稻害虫
6-7
7
禾谷类旱作害虫
7-8
4
油料作物害虫
8-9
4
蔬菜害虫9-101 Nhomakorabea糖料作物害虫
10
1.5
贮粮害虫
10
1.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同时具备以下三方面)
(1)国内尚未发现或虽已发现而分布不广,或发生相当普遍,但正在大力处治,进行消灭的。
(2)在各国或传播地区,对经济上有严重危害性而防除极为困难的。
(3)必须是人为传播的。即容易随同种子、栽植材料农产品、工业原料等运往各地的。
2.疫区保护区的划分(根据定义划分)
二.课程简介: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课程总体介绍,向学生说明学生用书及教学参考书,考核办法。
三.昆虫学基础知识回顾:在总论中学习过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学特性、昆虫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对昆虫的总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开始研究农业昆虫学,讲清为什么研究农业昆虫学,举例说明农业害虫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危害性,引出学习农业昆虫学的重要性。
(二)植物检疫的作用和意义
作用:
意义:
(三)物检疫的内容和任务
从植物检疫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内容包括两方面:即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1.对内检疫:
2.对外检疫:
3.植物检疫的任务:包括三项内容。
(四)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和疫区、保护区的划分
检疫对象:就是检疫措施所指定的防止随同植物及植物产品传播蔓延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
(2)合理施肥的作用:有五方面
4.合理密植:有三方面作用。
5.加强田间管理: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6.抗虫育种
(1)作物品种抗虫性的一般表现: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简单解释概念)
(2)作物品种的抗虫机制
形态解剖特性:举例说明;
生物化学特性:举例说明;
物候学特性:举例说明;
生长发育特性:举例说明;
(3)抗虫育种在筛选和鉴定抗性的技术上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例举法、归纳总结式:举出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总结出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如:沙果被食心虫为害后形成“猴头果”、“豆沙馅”;米面被储粮害虫为害后不能食用;玉米螟钻蛀穗部;茄子被二十八星瓢虫为害后味苦变硬等。)
第1次课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二)害虫防治的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一)定义:根据作物、害虫、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措施,有目的的创造有利于农作物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农田环境,达到直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目的。
从概念可以总结出农业防治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二)农业防治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通过五个途径对害虫进行控制。
(三)农业防治的应用
2
果树害虫
第1次课
课目
绪论害虫防治的原理
目的
要求
了解农业昆虫学的任务、目的;掌握农业昆虫学内容、植保工作的方针,熟练掌握虫害发生的条件和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
重点
难点
农业昆虫学内容、虫害发生的条件和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不同阶段的植保工作方针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25分钟
75分钟
一.自我介绍,认识学生。强调课堂纪律,介绍讲授课程特点等。
1.预防为主:
2.综合防治:
3.合防治措施设计的原则
讲授
第2次课
课目
害虫防治方法
目的
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害虫防治中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方法两种防治方法的定义、内容及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以便灵活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重点
难点
两种防治方法的定义、农业防治方法优缺点、主要措施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二章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害虫防治方法
按其性质和作用将害虫防治方法归纳出五种: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法。
一。植物检疫
先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引出定义。
(一)植物检疫的定义
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的从国外传入国内,从本国传到国外,或传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整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