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开发与实现

合集下载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作者:马海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马海玉(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红山文化彩陶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彩陶器器型包括有底彩陶器和无底彩陶器两大系统。

就使用功能而言,两大系统彩陶都不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器。

有底彩陶器应是祭祀祖神时的祭器;而无底彩陶器则是祖神沟通天神的工具。

有底彩陶器和无底彩陶器各自有着不同的器型,其具体祭祀功能也不同。

关键词: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彩陶系统;功能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01-04收稿日期:2016-06-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山文化社会形态研究”(2012-2015)(12XZS014)作者简介:马海玉(1974-),男,汉族,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辽西地区史前考古彩陶是红山文化陶器工艺最大特点之一,也是红山文化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彩陶纹饰主要施于钵、盆、罐、瓮和无底筒形器、钵形罐、塔形器等器物腹部,多红地黑彩。

根据有无器底的器型特征,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彩陶可分为有底彩陶器和无底彩陶器两大系统。

现对牛河梁遗址①彩陶器分类概述。

一、有底彩陶器系统根据器型划分,牛河梁遗址有底彩陶器大体可分为盆、钵、壶、器盖四类(图1)。

陶器身长大于身宽为盆、壶,口颈和腹颈大体相等为盆,口径小于腹颈为壶。

陶器身宽大于身长为钵。

报告中提到的盖盘(盆)和圜底钵本文将其划为器盖类。

有底器主要有以上四类,因三足器、圈足器和斜口器多无彩,故暂不做讨论。

罐是牛河梁遗址陶器中数量仅次于钵类的一类,根据口沿部和腹部特征主要可分为A、B两型:A型鼓腹罐,敛口、卷沿、鼓腹,体形较大,包括报告中称之为瓮的彩陶器。

标本N1H3:2(图1—1)。

B型折腹罐,敞口,束颈,折肩,鼓腹,如同敛口钵在口沿部套接一长颈。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朝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16•【字号】朝政办发[2008]130号•【施行日期】2008.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朝政办发〔2008〕1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和“申遗”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推动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速实现我市“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引导当地农民从单纯传统农业生产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转型,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百姓,从而调动当地百姓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确保文化遗产的永续保护和利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目标和任务2008年至2010年,完成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2011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通过建设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使牛河梁遗址成为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展示我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促进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主要工作任务如下:(一)科学编制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规划及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划定8平方公里牛河梁红山文化国家遗址公园四至范围,安装封闭围栏。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秦家胤(建平县博物馆,辽宁 朝阳 122400)摘要:历史遗址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价值,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是现阶段建平县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个重点。

政府对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开展了很多工程建设,但是在利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在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上,需要以保护、利用和开发为主,找到一种科学的方式,从而形成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效应。

关键词:牛河梁;遗址;保护利用99100考古札记Archaeological Notes现阶段,国家考古遗址的保护是很多考古人员关注的重点话题。

2013年,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政府围绕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和规划开展了很多工作,让本来岌岌可危的古遗址得到了及时的修复和保护。

本文针对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情况和保护利用情况进行研究,找到了现阶段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遗址管理、开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

一、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简介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坐落在辽宁省凌源市,总面积超过58平方千米,该考古遗址的核心保护区有8平方千米。

在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总共有三个建筑工程,第一个为女神庙陈列馆,第二个为大型祭坛和积石冢群,第三个为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工程和研究中心。

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中,陈列着红山古国、红山文化、祈福圣坛、人文始祖、魅力红山、古国王陵、玉礼开端七个内容,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展品。

二、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价值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勘探、调查和考古工作主要是在辽宁省凌源市境内进行。

1981年发现遗址,1983年开始进行挖掘,其在1988年还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发现了两个遗址,第一个是女神庙,第二个是祭坛和积石冢,两个遗址在凌源市和建平县的交界处。

走进牛河梁,探寻红山文化

走进牛河梁,探寻红山文化

《走进牛河梁,探寻红山文化》教案一、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牛河梁遗址”的文化底蕴。

2、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网络、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预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

具有自我认识的能力,确立自信,积极进取,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经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之后,自我价值能得到体验。

发展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2)感受丰富多彩的牛河梁风光,秀美的图片感受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的美德。

二、活动方式:采取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调查采访等方式开展活动,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整理信息。

小组分工建议由小组长协调,组员自荐的方式进行。

采取课外分散和课堂集中的两种形式结合,合理利用,合理分配。

对信息进行分散采集和集中处理。

教具:课件学具:图片、资料三、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请大家来看大屏幕)牛河梁遗址坐落在富山学校西南方向6公里处。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走向这里,而作为富山学子,我们更应该对她进行深入的了解。

为此,我们进行了此次综合实践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调查、搜集和整理,我们今天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有请今天的主持人!(主持人上台)主持人(A):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主持人(合):大家好!主持人(A):我是主持人(),主持人(B):我是主持人()。

主持人(B):很高兴担任本节课的主持人。

主持人(A):牛河梁被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牛河梁。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牛河梁女神庙全景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18.4米。

平面略呈“亞”字形,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

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

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

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所以这座女神庙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庙,亦可称为东方建筑之祖。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曾属辽宁)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

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

专家们因而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辽宁西部普遍发现的墓葬形制看,积石冢是红山文化墓葬最基本的一种形制,与国内新石器时代华北、中原地区以土坑为主的墓葬完全不同。

积石冢环女神庙而建于周围各山头,冢内小墓围绕中心大墓,四周又砌筑石框界。

中心大墓的规格原原高于一般小墓,随葬品也明显多。

中心大墓皆为男性,这表明男性上升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当时已初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等级观念,原始礼制已成了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

它标志着中华文明正在这里发生。

在牛河梁中梁的顶部东西长150米、南北宽80米的范围内,分布六个建筑单元,形制为五冢一坛。

积石冢群以圆形祭坛为中心,呈东西对称分布,南北也形成一定的格局。

每个大冢的形体、结构和内涵既各具特色,又统一为一个整体。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两大彩陶系统的功能浅析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牛河梁镇东南,是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主要以两大彩陶系统而闻名于世。

其中,彩陶系统一为“鸟兽面罐”、彩陶系统二为“肩两鸟小罐”。

这两大彩陶系统,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下面就进行一些浅析。

首先,彩陶系统一——“鸟兽面罐”,这种陶罐能够存储粮食、水果、蔬菜等食品,保护食物不被损坏。

陶器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而“鸟兽面罐”更是将陶器的功能推向了一种新高度。

其外观为罐的下半部分呈筒形,上半部分向外张出,上面还绘有小鸟、小猫、蛇等动物,非常精美。

同时,可口的鸟兽面也成为了它的一大特色。

罐底分为底座和筋状支撑,可以加强罐体的承重能力。

整个罐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可以承受一定重量的物品,因此在食品存储方面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

而且罐体很容易清洗,防止细菌滋生,保障食品的卫生。

另一方面,彩陶系统二——“肩两鸟小罐”,同样可是用于存储食品,但它的主要功能则是盛装药品。

在红山文化时期,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红山文化的瓦陶文化得以不断发展,出现了“肩两鸟小罐”。

这种陶罐也是由一个圆形的罐身和两只小鸟组成。

其装药的方式与“鸟兽面罐”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碾磨成粉末的药物为主,另一种是以液体药物为主。

在装药时要特别注意容器的密封性,这种小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保持药品的新鲜和有效期限。

总之,这两大彩陶系统在红山文化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不仅外观漂亮,功能齐全,而且是人们的必需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与考古技术的发展,牛河梁遗址所呈现出来的大量彩陶成为研究红山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

我们可以从这些陶罐中探索出古人的生活方式、就餐习惯、医疗状况等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红山文化的历史面貌。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在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以传统的二维平面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虽已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但其不能提供直观而且有效的三维空间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紧密结合,为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景观的三维再现,并建立了人机实时交互操作的空间信息系统。

通过三维可视化的信息,决策者、设计者和用户对城市景观的历史、现状和规划有了直观的三维立体印象,决策设计更加合理和规范。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近年发展十分迅速,已成功应用到社会经济建设的许多领域。

牛河梁遗址位于中国辽宁省凌源、喀左、建平三市、县交界处,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该遗址是在1981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遗址的年代为距今约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

5000年前,这里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近几年的文物开掘中,牛河梁保护区内不断有重大发现。

为了保护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牛河梁遗址保护区的规划与宣传受到市政府、国家和省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

朝阳市政府在[朝政办发〔2008〕130号]文件中通知了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了给牛河梁遗址文物研究提供可视化平台,为牛河梁遗址规划建设以及宣传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申遗添砖加瓦。

我辽宁省摄影测量与遥感院充分发挥了在航空摄影、3S技术以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经验优势,开发基于skyline的数字城市解决方案制作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

2、研究意义牛河梁遗址的重大发现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其考古新成果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建立“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化遗址资源的价值认知及风险分析——以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例

文化遗址资源的价值认知及风险分析——以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例

现代经济信息448文化遗址资源的价值认知及风险分析——以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例范永奎 辽宁省建平县统计普查中心摘要:随着国家对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及国际、国内游客对旅游景点、文化需求的加大,各地区纷纷依托当地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产业,在提高当地财政收入、解决就业及带动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的城市形象与品质。

但各地在进行文化遗址资源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对周边居民用户影响、项目建设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工程质量问题和延误工期、农民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等四个方面的风险因素,亟待各地政府针对各风险因素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

本文以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例,介绍当地政府在文化遗址资源建设中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红山文化遗址资源建设;价值认知;风险;措施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6-0448-01牛河梁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是红山文化的核心性区域和代表性遗址,距今约5000-5500年,被誉为中华文明之源、中华人文之祖、中华宗教之始,东方文明的曙光。

牛河梁遗址于1981年被发现,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014年9月,朝阳市成立牛河梁红山文化产业开发区。

随着牛河梁红山文化产业的建设与深入开发,红山文化正在按照“市场化开发、资本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发展战略,朝着“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5A 级景区、世界华人祭拜母祖(共祖)圣地、国际知名文化遗产旅游区”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它的开发与建设,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推文化强国战略、实现传统文化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文化遗址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牛河梁国家考古文化遗址资源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如下积极意义:它是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其目标在于实现当地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它包括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三大玉器系统功能浅析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三大玉器系统功能浅析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三大玉器系统功能浅析作者:马海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在牛河梁遗址N2、N3、N5和N16四个地点共有42座墓随葬玉器,占墓葬总数的44.7%,包括地层所出,共出土玉器183件。

其中N2的25座墓中出土玉器98件,占四个地点全部出土玉器的53.6%;属于下层积石冢的10座墓中,有3座墓各出1件玉器,其余都属于上层积石冢。

N3的3座墓出土玉器9件,都为上层积石家墓葬。

N5的5座墓中出土玉器23件。

属于下层积石冢的3座墓中,只有1座墓随葬玉器,共1件,其余都属于上层积石冢。

Nl6的9座墓中出土玉器53件。

该地点早于上层积石冢的4座墓中,有3座墓随葬玉器,其余6座玉器随葬墓都属于上层积石冢。

一、牛河梁三大玉器系统牛河梁遗址积石冢墓葬随葬玉器数量不多,但讲究造型。

依据器型特征可分为功能类、动物类和生殖类三大系统。

(一)功能类玉器系统功能类玉器系统主要特点是几何特征明显,有圆而中空的孔壁;这种圆而中空的孔不同于对穿的孔,并非为缝系而作。

功能类玉器系统依造型可分为A、B、C、D四型:即A型玉筒、B型玉璧、C型玉镯(环)、D型玉管(珠)。

另有玉三孔器,虽然双首为人面或兽面,但由于突出圆而中空的三个孔和三联璧相似,所以应属于功能类玉器(图1)。

A型玉筒18件,下层积石冢出土3件(N2Z4M8,M9,M16),采集3件。

从出土位置看为8例置于头下,8例置于腰侧或手部以下,N2Z1 M25与N2Z4M15各出土2件,均为一件枕于头下,另一件置于腰侧。

位置在头部的,有5例为长面在上。

B型玉璧30件,N5,N16地层各出土1件。

其中单璧27件,联璧5件。

单璧有圆形7件,方形2件,其余18件为方圆形。

玉璧一般均内外缘磨薄似刃,中部鼓起,璧端常钻单孔或对称双孔,未见有璧缘平齐、璧面平整的玉璧。

多数玉璧为方圆形或方形圆角式,且多有钻孔,与各地常见的璧面平整的正圆形璧有较大差异。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观后感600字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观后感600字

英文回答:Upon my visit to the Niuheliang Hongshan Culture Site, I was profoundly struck by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abundance of cultural relics. Situated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this site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rchaeological finding tracing back to the Neolithic era. The grandeur of the ancient structures and the remarkable craftsmanship displayed by their creators left an indelible impression as I traversed the premises. The vestiges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proffer a rare insight into the daily existence of the inhabitants of this area millennia ago, rendering the firsthand encounter with these artifacts a truly remarkable and enlightening experience.在参观牛海良洪山文化遗址时,对历史意义深远,文物丰富,我深感震撼。

该遗址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处重要的考古发现追踪,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古代建筑的壮观以及他们的创造者所展现的卓越的工艺艺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当我穿过这些建筑时洪山文化的遗迹为数千年前这一地区居民的日常生存提供了罕见的洞察力,使与这些文物的第一手交锋成为了真正令人瞩目的启迪性经验。

41宁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发...

41宁牛河梁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发...

模块一学科知识目标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内容详解本模块内容为高中美术教师从事美术学科教学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共有五章。

前三章对于高中美术教师掌握基础学科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后两章为结合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介绍,认识美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围绕着美术基础知识而展开,阐述美术的主要类别、美术的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美术创作思想与创作过程、美术的社会价值,色彩、解剖、透视、材料等相关的技法理论以及美术鉴赏的方法。

第二章着重阐述中国美术的主要门类,如陶瓷艺术、青铜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以及建筑艺术,介绍各门类的特点与发展过程。

第三章着重阐述外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介绍原始美术、古埃及美术、古希腊和古罗马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巴洛克和罗可可美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形态以及各时期的建筑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

第四章介绍《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和文本构成,并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联系高中美术课程实际形成对于“课标”的基本认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第五章系统介绍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联系高中美术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要求等进行全面介绍,可以让考生为从事高中美术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模块一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在教师资格申请考试中所占比分也最多,是学习掌握的重点。

前三章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归类和基本概念记忆;后两章以程序性知识为主,强调对教学基本理论和美术教学方法的理解及运用。

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考纲提要1.具备对美术的基本认识,熟悉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的过程和方法。

《2024年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研究》范文

《2024年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研究》范文

《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研究》篇一一、引言牛河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的重要代表,自其发现以来,便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造型玉器更是成为了研究红山文化的关键材料。

本文将针对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及历史价值。

二、牛河梁遗址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初期的文化遗存,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该文化的特点是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和畜牧,形成了独特的陶器、石器、玉器等工艺品。

三、动物造型玉器的出土情况在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造型玉器。

这些玉器形态各异,包括龙、凤、鸟、兽等动物形象。

它们的制作工艺精湛,形象生动逼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四、制作工艺与艺术特点这些动物造型玉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琢磨、雕刻、钻孔等。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运用了玉石的天然纹理和颜色,使得玉器在形态和质感上更加生动自然。

此外,这些玉器的艺术特点也十分鲜明,它们通常采用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动物的形态特征。

五、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这些动物造型玉器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红山文化的珍贵载体。

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玉器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祖先崇拜等有关,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玉器的出土为研究红山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六、研究方法与展望对于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的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其次,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玉器的材质、制作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还可以结合考古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玉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进行综合分析。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动物造型玉器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红山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和更加深入的见解。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简介作文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简介作文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简介作文朋友们!今天我得给你们唠唠一个超级厉害、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这个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啊,就坐落在咱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它可不是一般的小地方,那可是红山文化的一个超重要的代表地呢。

当你走进牛河梁遗址,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一下子被拉回到好几千年以前。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红山人的智慧就已经在这儿闪闪发光啦。

这里有好多让人惊叹的发现。

就比如说那些大型的祭祀遗址,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穿着他们特有的服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儿举行各种盛大的祭祀活动。

那场面,肯定特别庄严又神秘。

那些祭祀台、祭坛的建筑方式可讲究了,不是随随便便搭起来的。

红山先民们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建造,表达着他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也展示了他们当时已经相当厉害的建筑技术。

还有那些精美的玉器啊,简直绝了!红山文化的玉器可是出了名的精美。

像玉猪龙,长得那叫一个奇特又可爱。

它的样子有点像猪,又有点像龙,融合得恰到好处。

你看那圆润的线条,就知道当时的工匠在制作的时候有多用心。

这玉猪龙可不仅仅是个装饰品,它背后可能还藏着红山人的信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类的深刻含义呢。

还有那些玉鸮,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高飞一样。

红山人的墓葬也很有特点。

在牛河梁遗址发现的墓葬里,有一些陪葬品的摆放都很有规律。

这能让我们推测出当时的社会结构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等级划分。

那些身份比较特殊的人,他们的墓葬里就会有更多、更精美的东西陪着他们。

这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帝王陵墓里会有很多宝藏一样,红山文化里这些墓葬也是了解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就像一本厚厚的史书,只不过它不是用文字写的,而是用这些古老的建筑、精美的玉器和墓葬里的一切来诉说着红山人的故事。

它让我们知道,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这片土地上就已经孕育出了这么灿烂的文明。

它就像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星星,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想要揭开它更多的秘密。

《2024年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研究》范文

《2024年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研究》范文

《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研究》篇一一、引言牛河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自其发现以来,就吸引了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目光。

尤其该遗址所出土的动物造型玉器,以其独特造型和精巧工艺成为了研究红山文化的关键物证。

本文将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分析,对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进行详尽的阐述,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

二、遗址背景与玉器发现牛河梁遗址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红山文化的重要中心。

该遗址自发掘以来,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各种造型的玉器。

这些玉器以动物造型为主,形态各异,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动物造型玉器的特点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造型独特:这些动物造型玉器的形态各异,包括龙、凤、鸟、兽等,形态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

2. 工艺精湛:玉器的制作工艺精湛,雕刻细腻,线条流畅,充分展示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3. 材料优质:这些玉器选用的是优质的玉石材料,质地坚硬,色泽温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四、动物造型玉器的文化内涵红山文化的动物造型玉器,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这些玉器也是当时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的物化表现。

五、研究方法与发现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类型学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玉器的形态、工艺、材料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揭示了这些玉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还运用科技手段对玉器进行了年代测定和材质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其真实性和价值。

六、结论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珍贵物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些玉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社会制度,是研究红山文化的重要资料。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陶器分期及相关问题探究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陶器分期及相关问题探究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红山文化指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与辽宁省西部的先民创造的文化,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但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被忽略的状态,随着考古的深入,红山文化遗址被发现,尤其是牛河梁遗址系列文化先后被发现,使得红山文化的价值与地位日益凸显。

考古界普遍认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特殊地位与作用。

1 牛河梁遗址的基本情况红山文化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面积达20万平方千米,主要以辽河流域的支流为中心,辐射辽河西岸、华北平原、渤海地区、西拉木伦河流域。

根据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辽西与内蒙古东部为红山文化中心,其中朝阳市境内的牛河梁遗址为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代表。

最早的文献记载为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调查整理的相关记录,但遗址具体地点不详。

随着佟柱臣先生以及其他专家的考古调查,先后发现多处红山文化遗存。

从1979年辽宁省文物普查工作开展后,在朝阳、凌源、喀左等地发现了系列红山文化文物,受到考古界的重视,最终发现牛河梁遗址。

经过确认女神庙、祭坛以及积石冢群和面积大约为4万平方米的石砌围墙的古国遗址。

经过多次测定与校正,确定牛河梁遗址距今5500年,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

牛河梁遗址由于具有层位关系,所以对红山文化的分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研究多按照地层叠压关系对牛河梁遗址发现的陶器进行分期,主要分为早期与晚期,其中晚期又细化为早期、中期、晚期。

上述观点虽然对牛河梁遗址在整个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的位置存在认识差异,但是从牛河梁遗址自身角度来说没有本质区别。

在现有的资料中,《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对此进行了完整的叙述,依据层位关系,结合对陶器的类型学分析,对牛河梁遗址进行分期,主要分为三期:下层遗存、下层积石冢阶段、上层积石冢阶段。

2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的陶器分组与分期2.1 陶器分组根据地层关系和典型陶器的分析,可将牛河梁遗址陶器细化为三组。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中国历史第一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教案)中国历史第一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牛河梁、良渚、陶寺等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境内先民建立了早期国家,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融合,构成了华夏文明的主体,并逐渐形成了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这一历程在后世传说中或留下些许线索,借由集体记忆的形成,凝结了文化认同。

通过汲取牛河梁遗址、良渚古城、陶寺古城遗址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与远古传说相互印证,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理解远古传说的证史价值,初步形成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印证的意识,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和多元一体的特征。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体会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学习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家国情怀)教学重点:从考古发现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教学难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导入: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令每个中国人都终生引以为自豪。

在我们的史书中,上下五千年开始于传说中的这两个人,谁呢?生:炎帝和黄帝。

一、炎黄传说师:谁来说说你知道的炎黄传说?生:在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活动着炎帝、黄帝和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

炎黄两大部落在中原发生了冲突,爆发了阪泉之战。

战争的结果是炎帝战败归顺了黄帝,于是两大部落就结成了炎黄联盟。

后来在东方的蚩尤部落在向西发展的过程中,与炎黄联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涿鹿爆发激烈的战争。

传说中,蚩尤很会打仗,他的手下都是铜头铁臂,非常强悍。

他在涿鹿之战中还用上了法术,使黄帝的军队在风沙雨雾中迷失了方向。

在危急时刻,黄帝的军队在战场上擂起了用神兽夔牛做成的战鼓,鼓声震天撼地,将蚩尤及其麾下震得溃不成军。

黄帝的军队则借鼓声威力发起总攻,终于打败了蚩尤。

自此之后,黄帝的势力和声望大大增强,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这个部落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炎黄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居址到墓地: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时代变迁与功能转变

从居址到墓地: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时代变迁与功能转变

从居址到墓地: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时代变迁与功能转变赵宾福;白玉川【摘要】通过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发表的考古材料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把牛河梁遗址历年出土的红山文化遗存统一划分为两期三段.认定牛河梁遗址的早、晚两期分别代表了“居址”和“墓地”两个不同阶段,墓地阶段的早段属于红山文化中期,与中原地区的庙底沟文化年代相当,墓地阶段的晚段属于红山文化晚期,与中原和河套地区的半坡四期文化、庙子沟文化相当.将牛河梁遗址以积石冢为代表的墓地阶段的起始年代向前推进到了仰韶时代的中期,即公元前4 000年至公元前3 500年之间.认为牛河梁遗址的存续年代实际上贯穿了整个红山文化的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9)002【总页数】8页(P132-139)【关键词】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时段划分;居址;墓地;功能转变【作者】赵宾福;白玉川【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1.1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县和内蒙古喀左县的交界处,是红山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

围绕这处遗址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自20世纪40年代,主要工作是考古调查和小规模的试掘。

具体工作包括40年代佟柱臣先生对牛河梁遗址的首次调查及“大块彩陶片”和“勾云形玉佩饰”的采集和征集*佟柱臣.中国东北地区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论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36-255.,70年代对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的试掘*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1986(6):23-26.(该遗址后被编号为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N16),1981年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N2)的调查、试掘和双联玉璧及斜口筒形玉器的征集*孙守道,郭达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J].文物,1984(6):49-53.。

关于活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思考

关于活化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思考

作者: 孙柏楠
作者机构: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11-11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活化 牛河梁红山文化 思考
摘要:活化又称激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概念,也泛指某一物质从其无活性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

本文借用活化概念,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活化研究,意在更好地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行探索、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弘扬与传承,使其从原来孤立的遗址(无活性或少活性状态)转变为可观、可感、可体验遗址(有活性状态)。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读后感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读后感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读后感Upon visiting the Niuheliang Hongshan Cultural Site, 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profound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t represents. This archaeological site, located in the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 is a testament to the remarkable civi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chieved by the ancient people of the Red Mountain culture thousands of years ago.As I walked through the excavated areas, the scale and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s amazed me. The large-scale tombs, elaborate jade artifacts, and intricate carvings tell a story of a sophisticated society with a high degree of organ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The use of advanced building techniques and the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in the craftsmanship indicate a high level of craftsmanship and aesthetic sensibility.What particularly fascinated me was the evident symbolism and ritual practices reflected in the artifacts. The jade objects, often decorated with animal motifs, were not just practical tools or adornments; they were also symbols of status, power, and perhaps even spiritual connection. These objects were likely used in religious or ceremonial contexts, reflecting a deep-seated belief system and a respect for nature and the supernatural.The red and black painted pottery shards, another noteworthy discovery, provided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 daily live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ancient inhabitants. These shards, with their distinctive patterns and colors, suggest a rich cultural identity and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The significance of Niuheliang goes beyond its material remains. It represents a period of transition in Chinese prehistory, mar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a hunter-gatherer lifestyle to a more sedentary agricultural society. This transition was not just a change in lifestyle but also a transformation in social organization, belief system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s.The preser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is site a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our 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context. The博物馆staff wereknowledgeableand passionate about their work, ensuring that visitors like me can appreciate and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is site. The exhibits are well-presented, and the information panels provide detailed explanations, making the experience even more enriching.In conclusion, the Niuheliang Hongshan Cultural Site i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our shared human history and the rich diversity of cultures that have shaped the world we live in. It is a testament to the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a powerful reminder of our responsibility to preserve and honor our cultural past.参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后,我深受触动,被其所代表的深厚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所震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在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中,以传统的二维平面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虽已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但其不能提供直观而且有效的三维空间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紧密结合,为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表现方式:实现了景观的三维再现,并建立了人机实时交互操作的空间信息系统。

通过三维可视化的信息,决策者、设计者和用户对城市景观的历史、现状和规划有了直观的三维立体印象,决策设计更加合理和规范。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近年发展十分迅速,已成功应用到社会经济建设的许多领域。

牛河梁遗址位于中国辽宁省凌源、喀左、建平三市、县交界处,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该遗址是在1981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遗址的年代为距今约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

5000年前,这里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近几年的文物开掘中,牛河梁保护区内不断有重大发现。

为了保护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牛河梁遗址保护区的规划与宣传受到市政府、国家和省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

朝阳市政府在[朝政办发
〔2008〕130号]文件中通知了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了给牛河梁遗址文物研究提供可视化平台,为牛河梁遗址规划建设以及宣传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为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申遗添砖加瓦。

我辽宁省摄影测量与遥感院充分发挥了在航空摄影、3s技术以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经验优势,开发基于skyline的数字城市解决方案制作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

2、研究意义
牛河梁遗址的重大发现把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其考古新成果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建立“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的建立,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红山文化方面将起到极大的宣传作用,并为保护牛河梁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起到推动作用。

三维景观动态仿真技术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模型基础和展示平台,对景观的形象展示、旅游规划、可视化分析管理等方面有重大意义,让人们能更直观、更便捷的了解牛河梁遗址信息,了解红山文化。

本项目的实施,将提高红山文化的知名度,从而在促进辽宁朝阳的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从宏观上看牛河梁遗址的布局采用了伏羲八卦中震巽两个主体方位,中间用标准的s形太极曲线相连,其中的9个遗址点都是选择在高度大致相近的高岗上。

古人利用了最原始的测绘知识描绘出了这个精妙的八卦图案,而且测绘水平的精确性足以让我们赞叹,加强了人们对测绘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认知。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运用了高精度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3s技术,因此基础数据精度高。

它不光为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及遗址远程监测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数据,还能在系统中实现通视分析、空间量算。

同时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及网页超链接方式展示社会资源信息,参考信息详实可靠。

目前辽宁省内尚无将三维漫游景观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文化遗址保护同类研究。

国内三维技术用于文物保护的主要有三维仿真系统保护和开发文物古迹,主要是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地面上难以发现的文物古迹和考古遗存的浏览、观测等问题,从空间信息方面准确识别遗存分布范围和现状,还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航空照片和遥感照片,准确反映文物遗存的历史变迁、环境变化等问题,为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及遗址远程监测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数据。

目前还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高新测绘技术,以激光反射的原理获取静态物体表面的海量三维点云数据,具有快速、精确、全面、非接触性等特点。

主要用于文物仿真保护、文物数字化模拟。

三、研究目标、内容和系统开发流程
1、研究目标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航空摄影测量等3s关键技术,以数字化航测成图生成的4d产品为源数据,以skyline terrasuit系统软件为平台,研究并开发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三维景观漫游信息系统。

来实现遗址范围地理资源、文化遗址景观、地理环境等社会资源的数字化,以达到三维景观保留其高度信息和纹理特征,给人以模拟直观感。

通过将三维可视化的信息应用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规划、宣传、文物保护,使决策者、设计者和用户对景观的历史、现状和规划有着直观的三维立体印象,决策设计更加合理和规范的目的。

2、研究内容
针对开发实现牛河梁红山文化三维景观漫游系统,本论文对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展开具体的研究:
1)历史文化遗址三维场景制作源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研究。

牛河梁遗址源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航测数字化成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牛河梁遗址点位落图。

以上数据的质量和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所生成的三维数据模型,因此需要对此项内容加以研究。

2)历史文化遗址三维场景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

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面向对象组织三维空间数据,并就三维模型的多细节层次特征做详细阐述。

最后结合牛
河梁遗址三维项目的建设,提出一种快速、高效的建模方法,并详细介绍其建设流程、制作标准和数据管理。

3)基于terrabuilder和terraexplorer的三维场景发布、浏览与漫游。

利用skyline terrabuilder软件,结合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矢量数据,简洁、快速地创建三维模型地形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压缩降低了数据存储量。

利用skyline软件产品系列的terraexplorer pro与terrabuilder所创建的地形库相连接,对牛河梁遗址的地形数据库进行发布,在terraexplore pro里获取牛河梁遗址的三维可视化场景并进行浏览、分析、创建、加载、编辑操作,完成信息的整合和景观漫游。

4)关于牛河梁遗址群布局的研究。

从宏观上看牛河梁遗址的布局采用了伏羲八卦中震巽两个主体方位,中间的遗址点以标准的s形太极曲线相连,其中的9个遗址点都是选择在高度大致相近的高度上。

这表明古人在5000年前就掌握了先进的定位方法,而且测绘水平精确性很高,这一点很值得去研究。

3、系统开发流程
(图1.1 )
3.1数据准备
(1)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
数据格式:geotiff;影像采样间隔:0.5米;影像色彩:真彩色;
主要数据源:数字航空摄影;数据源分辨率:0.48米;数据获取时间:2007年10月;
传感器:ccd传感器;侧视角:0.0;数据纠正法:多项式纠正法;
(2)数字地面模型(dem)数据
该数据用于确定建立模型区域的地形、地貌。

(3)属性数据及多媒体数据
有的遗址定位数据为gps全球定位技术采集,该数据是对遗址点位的补充说明,有多种收集渠道。

属性数据以数据库记录的方式管理,多媒体数据以文件方式管理。

(4)保密处理
对测绘数据进行一定参数的坐标转换,换带计算处理,参数严格保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