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历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历史】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阐述本课在课标中的规定是: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民族融合是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中的民族关系。

什么是民族融合?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民族融合有哪些方式(或途径)?其实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内隐在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只有事先进行梳理,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游刃有余。

关于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请见附件一。

2.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及意义;民族融合的含义及意义。

3.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认识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先对两个授课班级中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知识基础的共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课前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见附件二。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民族融合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还停留在表象上,有些理解还比较片面,未能深入理解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并领悟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迁都、改汉姓、学说汉化、品尝北魏时的小吃(乳饼)。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孝文帝为什么要推行汉化政策?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并领悟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平台准备1.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①多媒体课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制作。

②FLASH动画《爱我中华》。

2.学生仿制乳饼。

三、教学内容框架设计(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识读、分析相关地图,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能够分析相关图片,进一步提高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的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初步理解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理解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措施。

教学难点: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2.分析法:对比分析,加深理解。

3.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理解。

4.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的课堂。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

老师:大家知道这部电影吗?主人公是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胡内迁”,谁来告诉大家“五胡”是哪五个少数民族吗?花木兰是哪个“胡”?这五个少数民族名称在我国还有吗?(告诉同学们,羌族还有,但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了。

)这些民族哪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老师:大家拿出导学案,我们共同学习一下本课学习目标,大家齐读。

老师:本节课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多媒体出示课件,告诉同学们哪三个方面,并且让同学们将三个方面与课本上的三个子目对应一下)。

老师:大家根据导学案上的预习提纲,大声、快速阅读课本内容,注意观察插图,把问题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二、自主学习、挑战自我第一子目:建立家园1、北魏什么时间建立的?由什么民族建立的?定都在哪里?2、北魏什么时间统一黄河流域的?3、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第二子目:乔迁新居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第三子目:除旧布新1、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什么意义?2、北魏政权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北朝指的是哪几个政权?三、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老师:大家完成任务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效果。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民族大融合时期。

本课主要讲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介绍了北方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两个内容。

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大一统打下了重要基础。

课标要求: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学习,体会孝文帝敢于学习先进、敢于创新改革的精神。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虚拟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一:故事导入:《文明太后》:通过介绍冯太后的事迹(政治、文化、教子)导入。

中国古代有几位知名的皇太后,像汉朝的吕太后、邓太后、北魏的冯太后以及唐朝的武则天等,都很有作为。

冯太后是我们今天要涉及到的一位。

她是汉族人,知书达理,聪明果断。

临朝听政,执掌北魏大权二十年。

在这期间,她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

她辅助的小皇帝在她的熏陶下成为汉文化的忠实推行者。

冯太后的称号是“文明太后”;小皇帝叫拓跋宏,就是北魏的孝文帝。

后来,他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有哪些作为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导入新课。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精品教案[修改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精品教案[修改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精品教案(注:结合课件)教学目标1、系统的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3、培养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和影响,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3、学生思考历史上黄河流域经过哪些统一,评价孝文帝4、通过学生探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教学过程1、导课师:让学生朗诵朝代歌谣,让我们随着歌谣对本单元的历史概况作以简单的回顾点击历史回顾师问:这应填什么生:北朝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三国以后的历史生: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并立师:东晋时期,北方处于十六国战乱,在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立了北魏。

2、幻灯片: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你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学生回答问题:1段什么时期进入分裂阶段,2段北魏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3段了解北魏的历史地位3、我们一起探究北魏的发祥地打出幻灯片:寻源说明北魏是以什么生活?是什么民族?4、鲜卑是如何兴起的?打出幻灯片,建立的王朝是什么?5我们来看北魏的发展打出幻灯片,北魏迁都到哪?展示平城的地理位置6、说到北魏的发展,离不开孝文帝的贡献,我们来了解他是怎样的人?打出幻灯片,获得什么信息?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7、孝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学习他的改革措施之前,我们先了解他改革的背景,同学们看书第一目,打出幻灯片,鲜卑兴起的时期是什么?建立北魏都城是什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学生回答思考:东汉末年,黄河流域经历了哪几次统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历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历史】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阐述本课在课标中的规定是: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民族融合是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中的民族关系。

什么是民族融合?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民族融合有哪些方式(或途径)?其实质和意义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内隐在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只有事先进行梳理,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游刃有余。

关于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请见附件一。

2.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及意义;民族融合的含义及意义。

3.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认识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先对两个授课班级中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知识基础的共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课前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见附件二。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民族融合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还停留在表象上,有些理解还比较片面,未能深入理解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并领悟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迁都、改汉姓、学说汉化、品尝北魏时的小吃(乳饼)。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孝文帝为什么要推行汉化政策?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并领悟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平台准备1.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①多媒体课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制作。

②FLASH动画《爱我中华》。

2.学生仿制乳饼。

三、教学内容框架设计(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正确识读、分析相关地图,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能够分析相关图片,进一步提高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过渡: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使北魏孝文帝寻找到了促使鲜卑族强大的改革梦!为了追逐梦想,孝文帝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追梦
1、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图片思考问题。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3、学生通过老பைடு நூலகம்提供的图片和同桌一起进行讨论认知:当时的民族融合已经成为历史趋势。
图片、视频能形象生动的让学生还原历史。
第二篇章
追梦
第二篇章追梦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迁都洛阳
教师:历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结合材料和图片请你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孝文帝,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幻灯片出示)
(3)五胡内迁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
师过渡: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学生:前秦、淝水之战。)
教师:北方黄河流域这种割据混战的状态是怎样再度得到统一的呢?哪位同学可以结合教材114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学生回答)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题就是民族大融合,课文紧扣此问题展开:
首先,简要地说明了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为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其次,比较全面地讲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采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调孝文帝改革对推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积极作用。
学生: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有效统治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地区。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课题名称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北魏的建立;北魏孝文第的改革;北朝政权的更替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越浓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的原则理解民族关系的能力教育目标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重点、难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提出问题,质疑。

教学媒体教学程序教学内容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文分析:肥水指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割局混战的状态,其中少数民族一支鲜卑族建立了北魏。

统一了北方。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魏的建立2黄河流域的统一 439年3民族的大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措施a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b禁穿胡服c禁用鲜卑姓氏d与汉族联姻f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教师活动1指导阅读,提问思考2渗透: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个民族共同创造的3提问孝文帝迁都的原因?要点:北魏都城辟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的统治,孝文帝想以汉族文化制度治理中原地区。

边缘地区粮食产量低,建树孝文帝想统一全国。

4迁都意义市场大,人口多,学生活动1思考自学(一小组为单位)a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民族?那年统一黄河流域的?B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的?2讨论:A 孝文帝迁都的意义?B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3书115页要求归纳理解4改革内容有哪些?(课文阅读)5你能说出鲜卑姓氏中那些改批注g 礼法2作用3北朝的分裂a北朝:北魏—东、西两魏、北齐、北周 b南朝:宋、齐、梁、陈小结:北周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间进一步融合,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处于中心。

5为什么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好多的皇帝采用“孝”字呢?例:孝武帝、孝明帝补充: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仪和历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已采用孝字在当今社会要发扬尊老、养老的风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汉姓?见书116页6质疑问难7快速记忆,师生互动。

孝文帝改革措施讲了那几方面的内容?8完成作业,查找资料课后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3、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通过论从史出,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开心辞典”猜谜语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文)(-)北方的统一(板书)1、(课件动态展示)(1)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黄河流域?(2)什么政权统一了北方?(3)北方重新统一的时间是:(4) 北方的重新统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的影响?(二)孝文帝迁都(板书)1、活动:(1)小小辩论会(多媒体)辩题:要不要迁都?反方:保守贵族们会怎么想?(从保守者的角度)正方:北魏孝文帝会怎么想?(从改革者的角度)(友情提示: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生活习俗、最终目的等方面分析)(2)先后出示平城和洛阳的城市资料(多媒体)(三)孝文帝改革(板书)1、改革的措施(学生自学教材后,多媒体依次显示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资料,要求学生回答具体是哪项措施)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知道“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来.学§.科§网Z§X§ X§ K](2 )能够概述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3 )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意义,学会评价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

(2 )通过材料赏析、辩论,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 )通过思考“各抒己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

这一时期北方、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在冲突与交往中相互融合、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

(2)了解孝文帝改革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史实,认识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3)让学生理解一个国家的强盛是靠各民族齐心合力的结果,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魏晋南北朝的前面是中国的秦汉时期,历史特征是大一统,它的后面是中国的隋唐时期,历史特征也是大一统,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

但他绝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低谷。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南北朝时期尽管是一个动荡不定的历史时期,但民族大融合是这一历史时期贯穿始终的主线。

孝文帝改革是民族大融合发展趋势和鲜卑族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孝文帝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行的改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

但是他们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判断往往不够成熟。

通过这节课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难点:评价孝文帝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探究问题,营造课堂氛围,层层深入,合作探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
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
(2)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3)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拓展延伸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 师 初 备 栏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检查预习或反馈
情境
引入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首歌是哪部电视的主题曲吗?听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那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信奉的哪种宗教,第二个师傅又是信奉那种宗教呢?那对这两种宗教的了解又有哪些呢?这两种宗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5北魏孝文帝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
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寻找问题答案(内容)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请回答:(1)上述材料提及中国古代哪次著名的改革?
(2)除材料的规定外,这次改革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点播,共同完成。
教 师 复 备 栏
.
板书设计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北魏的建立、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迁都原因、迁都前后的情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人教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东汉末年,五胡内迁,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那么请问:1、当时内迁的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呢(匈奴、鲜卑、羌、羯、氐)2、当时我国人口迁徙有什么规律呢(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

3、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讲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一下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新课探究: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魏的兴起:4世纪后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是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政权,拓跋氏是鲜卑族最东北的一部,活动在黑龙江上游额尔吉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之间。

398年,拓跋跬正式称帝,定都平城,北魏成为北方强国。

2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指导学生阅读114-115页“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课文。

思考回答: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哪个世纪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这时,黄河流域出现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5世纪,鲜卑族,民族融合前面我们曾讲过一个少数民族也统一了黄河流域。

师问: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生答:氐族人、前秦)那时侯,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出现了各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新课标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认识北魏迁都的原因,分析比较探究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围绕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创设一系列有趣的历史问题和活动,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最佳的思维状态中积极进行独立创新的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从而科学高效的完成本课的历史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敕勒歌”,学生齐读,一起感受北方民族的豪迈奔放。

提问: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由此引出鲜卑族。

教师引导:今天56个民族中却没有鲜卑族的名字,那鲜卑族到底跑哪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二)讲授新课一、北方的统一与民族融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19课的学习并进行课件演示:五胡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其中匈奴族的一支灭亡了西晋,接下来的形势就是东晋十六国。

后来前秦强大起来,与东晋进行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地区的形势怎么样呢?后来是哪个政权又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呢?【自主学习】1、北魏的都城在哪?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一年?哪一世纪?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对北方各族人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过渡语:民族融合使各民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新人教版
教师:同学们对这首歌一定都很熟悉,那么,哪一名同学来说一说,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理解(略)。
教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杂居相处,亲如一家。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问题,现做一个现场调查。
(教师现场调查班级里的民族分布情况)
教师:请这些少数民族的同学告诉大家,你生活在这个社会、这个集体中有什么感受?
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教师补充
教师引导进行纵向比较,
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教师给学生指导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学生动手设计表格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导学生读书读图)
请同学继续思考:这些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内迁,这些民族内迁到中原会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平城的地理位置图,师生共同分析平城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因素)
教师提问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课题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时
1






1、知识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1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知识的了解,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迁各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他们同汉族杂居相处,互相学习,逐渐融合,对祖国北方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此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课时]1课时[教具]课本教材、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图文资料、考古发现图板书设计: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时间:439年人物:鲜卑族事件:统一了黄河流域影响:生活和工作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迁都的原因北魏原都城为平城,当地气候干旱,位置偏北。

既不利于农耕,也不利于统治也不利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迁都的影响北魏孝文帝迁都后洛阳迅速发展。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主要措施鲜卑贵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说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孝文帝带头将皇族拓跋姓改为元姓,他自己的名字也由拓跋宏改为元,鲜卑人与门第相当的汉人通婚。

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等。

2、历史作用①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主要是均田令的颁布,开垦了大量荒地,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同时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②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社会的进步。

通过改革,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

3、北朝的形成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导入新课:新授课: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把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壮大和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政权的成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的融合。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什么缘故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育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阻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凡是符合历史进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进展的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难点:民族融合三、教学方式:采纳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式。

四、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北魏是怎么样进展前大起来的,还有北方似乎如何实现统一的呢?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从西晋末年开始,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前后入主中原,成立政权。

各族人民和汉族长期混居相处,相互往来,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适应彼此阻碍,趋向一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社会背景鲜卑族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为鲜卑人的一支。

自东汉末年以来,慢慢南迁。

南迁后,受到汉族文化的阻碍,开始学习农耕并慢慢过上居住的生活;386年,鲜卑族杰出领袖拓跋成立魏国,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终止了十六国割裂局面。

2)、改革的要紧内容出示孝文帝改革内容并帮忙学生从中归纳出改革的作用。

3)、改革的历史作用归纳: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进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增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并加以具体论述。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进展:北方各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注意施肥、选种、饲养等技术的提高。

手工业者的地位也起了转变,他们由官府操纵,改成许诺民间生产,有些工匠还当了低级官吏。

商品互换也日趋活跃,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几乎完全废弃货币,迁都洛阳后,第一次铸行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进展:改革以后,汉族地主阶级的地位取得提高,取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鲜卑贵族也完全摆脱了部落旧俗,完成封建化进程,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关系取得了调整;增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改革是在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改革又反过来增进了各族的进一步融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低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人教版主备人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年月日分管领导课时 1 第周第 1 课时总第 21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3、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第一种方法: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东汉末年哪些民族内迁?他们同汉族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有利于民族融合。

还有哪些事件促进民族融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二导入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大屏幕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那么在这五十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二、探索研究,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课件动态展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及北魏骑马佣)后来,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黄河流域?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是怎么统一黄河流域的呢?它的统一有何意义?2、动动手:回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用方向箭头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上画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迁徙方向。

3、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那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呢?4、在学生归纳后,进一步指出:各民族在生产技学生答: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分裂、大动乱、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

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掌权后进行了一系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

本课内容具体由三部分组成: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某某;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知识与能力1、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学习和历史短剧表演,再现历史生活场景,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也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本节课采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

学生历史活动:历史短剧表演缩句游戏【导入新课】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字谜:总是很自信的民族(打我国古代一少数民族)生:回答。

师:我们小学学过的《刺勒川》就是鲜卑族的民歌,鲜卑族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鲜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精品教案(注:结合课件)
教学目标1、系统的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
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学生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
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
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
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和影响,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3、学生思考历史上黄河流域经过哪些统一,评价孝文帝
4、通过学生探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导课师:让学生朗诵朝代歌谣,让我们随着歌谣对本单元的历史概况作以简单的回顾点击历史回顾师问:这应填什么
生:北朝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三国以后的历史
生: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并立
师:东晋时期,北方处于十六国战乱,在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立了北魏。

2、幻灯片: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你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学生回答问题:1段什么时期进入分裂阶段,2段北魏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3段了解北魏的历史地位
3、我们一起探究北魏的发祥地
打出幻灯片:寻源说明北魏是以什么生活?是什么民族?
4、鲜卑是如何兴起的?打出幻灯片,建立的王朝是什么?
5我们来看北魏的发展打出幻灯片,北魏迁都到哪?展示平城的地理位置
6、说到北魏的发展,离不开孝文帝的贡献,我们来了解他是怎样的人?打出幻灯片,获得什么信息?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7、孝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在学习他的改革措施之前,我们先了解他改革的背景,同学们看书第一目,打出幻灯片,鲜卑兴起的时期是什么?建立北
魏都城是什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回答
思考:东汉末年,黄河流域经历了哪几次统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北魏统一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胡内迁,民族界限模糊,经济文化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融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8、在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下,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那就是迁都洛阳,同学们看书第2目,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迁都?迁都有什么影响?打出幻灯片,学生找出答案,教师归纳。

9、展示地图,看洛阳的地理位置,是不是便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0、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进步深化改革,我们来学习孝文帝进行了哪些改革?有什么影响?
同学们看书第3目,回答打出幻灯片,学生填空,教师讲解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方面分析改革措施。

思考:在孝文帝改革内容中,你认为哪一项措施对民族融合最有说服力?而哪些政策可能会使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消失?为什么?
(1)语言,说汉话。

(2)姓氏,改汉性。

11、孝文帝叫什么?改姓后叫什么?我们对元姓进行探索打出幻灯片,讲解完后打出幻灯片,举例鲜卑改为汉姓。

从孝文帝改革的各项内容来看,他是要彻底改变鲜卑人原有的生活方式,过汉人的生活。

他禁止鲜卑人回到自己的故乡,甚至死后都不得归葬故乡,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决定啊!
12、我们来看服饰方面的相互影响?打出幻灯片,学生回答问题:服饰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不同?
鲜卑族是游牧族,窄衣小袖,便于骑射,胡服后来在风格上出现什么变化?
趋与汉服。

为什么?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的作用。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并讲解。

13、打出幻灯片,找一找今天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学生回答后给出答案,师:还有哪些相互影响的现象?学生回答,从食品、生活方式,语言、服饰等方面引导。

14、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黄河流域各民族掀起融合的浪潮,打出幻灯片,讲解:游牧民族主要指少数民族,农耕民族主要指汉族,从各个方面讲解相互融合的表现,先从农业生产回顾匈奴兴起的表现: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后经济发展,学习冶铸技术和农耕技术,再是畜牧方面:、定居方面、服饰方面、文化教育方面(汉匈和亲如王昭君出塞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食品等方面相互影响融合,少数民族汉化。

特别是东晋末年以来,掀起了人口迁徙的浪潮,民族融合发展为一种趋势。

情感教育: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所以以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待民族关系。

15、打出幻灯片,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背景角度思考:孝文帝早年受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有重要的影响,许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反对学习汉文化从反面证实了这一点,但孝文帝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

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16、作课堂练习打出幻灯片,其中选择题学生回答并讲解,材料题学生思考,简述题学生互动。

17、打出幻灯片,思考并讨论:如果你是当年的孝文帝会作何决策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我们从孝文帝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开拓创新,学习先进的技术,决策果断等。


18、打出幻灯片,活动与探究,回顾本单元的历史概况,结合历史朝代歌谣,学生回答填空。

19北朝的历史命运如何呢?打出幻灯片:北朝的分裂
北周统一了北方,促进了民族间进一步融合,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0、我们来总结本课的历史知识:学生总结并打出幻灯片。

从背景、内容、影响方面总结。

21点击历史的延续,了解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中的作用。

师: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悟、收获?
学生探讨:
尊老爱幼,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孝文帝开拓创新精神并应用到学习中去;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搞民族分裂的行为;正确认识民族关系;只有改革才能使国家发展,具有生命力;与历史的长河相比人的生命如此短暂要珍爱生命使之有意义。

22、布置作业
写一篇《由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想到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多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参与的方法,对北魏孝文帝在民族大融合的作用进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本课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开拓进取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认识改革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魏的建立
2、黄河流域的统一439年
3、民族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平城→洛阳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1)语言(2)服饰(3)姓氏(4)婚姻(5)官制、律令(6)
礼法
2、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