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5课 黄河颂 导学案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黄河颂【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在特殊背景下的深刻含义。
2.准确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热情。
【学习方法】精读诵读感悟合作探究【学习内容】《黄河颂》【自主学习】1.基础回顾①光未然,原名,湖北光华人,,。
他创作的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了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被广为传唱。
②黑体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并把生词写在横线上.)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2.文体知识(颂歌):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
在我国当代文学中,颂歌多以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英雄人物为主。
3.诗歌中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①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①松柏--孤傲正直,顽强的生命力。
如《青松》(陈毅)①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
如《竹石》(郑板桥)①梅花一一气节、高洁,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墨梅》(王冕)①子规(杜鹃)--凄恻、思乡怀归。
如《蜀道难》(李白)①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
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①月亮--思乡盼归、思亲怀人、故国之悲。
《月夜忆舍弟》(杜甫)4.【关于黄河诗句】积累①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课堂学习】任务一朗读诗歌,小组比拼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吐字清晰,读准字音,情感饱满)2.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你最喜欢的部分,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技巧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无答案)第5课《黄河颂》
第5课《黄河颂》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情感与态度目标: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学习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时间:1节课勤学过程:一、解决字词二、了解作者及背景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地读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四、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②这首歌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③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黄河”,而是在描写黄河。
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④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⑤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⑥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⑦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⑧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2、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学习重点】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资料助读】1.有关作者光未然(1913~2002)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
1940年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文艺现象发表意见。
2.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3.关于“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黄河颂》导学案-word文档
《黄河颂》导学案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黄河颂》导学案,一起来分享下吧。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2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提高朗诵诗歌的能力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学习过程“一、自学部分自学要求和内容:1自己查阅,了解作者光未然和《黄河大合唱》的有关知识,识记主要信息(5分钟)2朗诵诗歌,注意节奏,感情和气势并查出生字词。
(20分钟)自学检测(15分钟):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diān 峰( )流 xiè( )狂 lán( )pínɡ 障( )发yuán( ) wǎn 转( )哺育( )澎湃( )浊流( )劈成( )气魄( )臂膀(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⑵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发源:(3)(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4《黄河颂》选自组诗( )。
该组诗由( )作词,( )谱曲。
二、课堂延伸拓展延伸(10分钟)1诗歌分为和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文中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其中最主要的字是3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4找出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并分析好在哪里?能力提升(20分钟)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
找出你体会较深的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3“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歌?请至少写出三句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摇篮。
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能够从历史中撷取一朵小花来解释它吗?请用一段文字表达出来。
《黄河颂》教案+导学案
《黄河颂》教案+导学案«黄河颂»教案教学目的①知识与技艺:指点先生掌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诵诗文,培育先生鉴赏诗歌的才干。
②进程和方法:自主、协作、探求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剧烈的气势感染先生,惹起先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诵。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充溢感情地朗诵。
①教员范读。
②先生自在练习朗诵。
③先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
本课标题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照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反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局部,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刻末尾讴歌,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假设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清楚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序幕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肉体四、再朗诵。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先生依据«黄河颂»音乐,停止配乐诗朗诵。
教员可依据详细状况布置先生齐读、领读或一般诵读。
五、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局部:«黄河之水天下去»。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局部,并停止扮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绚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朋友的气概,使先生感遭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妥协肉体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先生一个了解先烈肉体的时机。
«黄河颂»导学案一导学目的:1积聚词语〝巅、澎湃、狂澜、屏障、抚育、九曲连环〞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知 识 积 累字音字形气魄.(pÒ) 建筑.(zhù) 宛.转(w ǎn ) 劈.开(p ī) 浊.流(zhuÓ) 山巅.(di ān ) 澎湃.(pài )哺.育(b ǔ) 屏障.(zhàng ) 滋.长(z ī) 力挽狂澜.(lán ) 歌曲.( q ǔ) 九曲.连环(q ū) 词语释义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气魄:气势,魄力。
山巅:山顶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摇篮:原指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现可比喻某种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宛转:辗转,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
泛指广阔或壮大。
一泻万丈:原指江河水流迅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文中指前者惊涛澎湃: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内容主旨(1)在《黄河颂》这首诗中,诗人用第二人称称呼黄河,而不是直接称为“黄河”或“她”,这样写的好处是为了拉近人物之间的关系,让人感觉作者是直接与黄河对话,这样对黄河的赞颂更有说服力,而用“她或“黄河”都无此作用。
(2)诗人从自然特征、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和赞美。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及我们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重点难点“望黄河滚滚”中的“望”统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是实写?哪些内容是想象?写出了黄河的哪些特点?“望”为什么不能换成“看”?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望”统领的内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导学案(部分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
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五、个性化备课六、教学反思《黄河颂》专项练习题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一、阅读目标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重点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层次,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揣摩、品味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难点二、教材预习问题提示问题1: 1939 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示例]可欣赏《黄河颂》歌曲、诗朗诵音频或视频,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和雄浑伟大。
问题2: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
[示例]《黄河颂》作为抒情诗,感情浓烈。
结合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及气势。
三、课文预习资料速查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其他诗作有长诗《屈原》、组诗《三门峡大合唱》等。
2、背景资料1938 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他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 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随后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1939 年 3 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文体知识颂歌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
黄河颂导学案课件ppt课件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 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 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 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 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病重光未然躺在担架上两 次渡黄河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 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诗人 光未然曾于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 花?,歌中唱到:“五月的鲜花开满了原野,鲜花 掩盖着志士的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 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朗读练习
一、听范读,品味诗的 意境及感情。 二、自由读,注意关键 词的音高、音长。
Back
提升主题: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 还是写一种精神?你认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精神指什么?
2、考虑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 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 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 族精神?
情感提升
面对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近年由于工厂多,所以水污染严重,面 对黄河流域被破坏了的环境,说说你 的想法.
黄河颂导学案课件ppt课件
一、学习目的
1、激情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 2、深化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化理
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实在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增强环保意识,爱黄河,爱祖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5 黄河颂(导学案)
5 黄河颂【导学目标】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3.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6.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目标3、4 (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求知的快乐)【导学难点】目标5、6【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
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
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三、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
《黄河颂》教案(优秀5篇)《黄河颂》教案篇一第6课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五、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精品教案篇二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
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
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学法指导】(1)学习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强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
(2)注意结合平时阅读、参观和观看影视作品等知识积累,知道中华儿女感人的英勇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做到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培养感情。
(4)品析诗歌的语言,用想象丰富其内涵。
【学习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走进课文,与课文和作者交流;走出课文,与生活和他人对话;这是阅读成功的必经之道!)一、过关预习(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1.生字注音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狂澜.()屏.障()浩.荡()臂膀.()九曲.连环()2.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27年参加革命, 1935随行军战士到了黄河边,那翻腾的黄河让他再也无法消释心中的情感,国难、屈辱、不屈种种感情齐涌心头,他的激情像黄河之水奔腾而出,于是一组长诗《黄河大合唱》问世了。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 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在抗日根据地延安,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学习环节】:一、导入新课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黄河颂 导学案学用.doc
黄河颂导学案(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知识链接]1、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之颠()澎湃()()鬲障()哺育()狂澜()灌长()宛转()一洱万丈()九叩连环()碼碑()()2、解释下列词语屏障:澎湃:狂澜:[朗读感悟]1、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1)小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2)全班齐读诗歌。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我站在咼山之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2)、歌词屮三次出现的“啊!黄河! ”把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3)、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合作质疑]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3、最后一段尾声主要写了什么?[课堂训练]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1、 选文屮第_节是 _____________ ,第二节是__________ ,作者先以 ___________ 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本诗的主题:。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导学案:《黄河颂》一、导语《黄河颂》是著名作家郁达夫所作。
课文内容讴歌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奔腾激荡的形象。
通过阅读和学习本课文,可以加深对黄河的了解,增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预习1. 预习课文标题,了解黄河是中国的第几大河。
2. 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形象、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黄河的特点。
三、课堂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1. 导入黄河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回答黄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标题,预测课文内容。
步骤二:阅读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角色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2)黄河为什么是“中国的珠玑”?(3)课文中黄河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4)课文中黄河的特点有哪些?步骤三:解读课文1. 分析词语:导师、矗立、板荡、翻盆、汹涌、澎湃、肆无忌惮。
带领学生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
2. 分析语言:课文采用夸张、形象的手法,表现了黄河的雄奇壮丽。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夸张手法的作用。
步骤四:课文赏析和理解1. 培养学生欣赏诗性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或短文。
2. 学习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形态,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黄河的形象,让学生对黄河的形态有更直观的了解。
步骤五:课文表达活动1. 学生自由小组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学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就“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并列出三个支持的理由。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步骤六:课文串读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黄河颂》,体会其中写黄河的豪迈和壮丽。
同时,为《黄河颂》献上我们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做一些有关黄河的访问调查。
了解黄河流经的城市,以及黄河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再做一次黄河图片展示,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解说。
五、导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得以增强。
《黄河颂》表格式导学案【部编版七下第5课】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读。
2.练习朗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
四、研读探究:
1、品读诗歌,抓关键语句:
①“…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答: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暗喻),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暗喻),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这是从表面上理解。从深层理解,黄河如一个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二、基础知识:
1、课后读读写写:
巅diān劈pī气魄pò狂澜lán浊流zhuó宛转wǎn屏障zhàng哺育bǔ榜样bǎng浩浩荡荡dàng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学习目标】1.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 •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重点聚焦】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难点突破】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把黄河比作摇篮,形象生动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把黄河比作屏障,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把黄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
如此的巨人,一泻万里,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背景追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一一《黄河颂》。
【拓展链接】与黄河有关的诗句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单元以“天下国家”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二、教材分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的现代诗来读。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即使牺牲生命也要保卫家乡、保卫祖国,使家乡得到解放、使祖国得到解放的感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诗歌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语文基础知识得分还可以,语文阅读及写作得分较少,或这是导致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也较差。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督。
努力做到: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1.结合每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
2.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全面提高文学素养。
4.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整体来看,本单元的课文教学应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采用圈点、勾画、作批注的方法标出自己不懂的句子或段落,和其他同学探讨以及和老师交流。
五、教学安排第5课黄河颂1课时第6课最后一课2课时第7课土地的誓言1课时第8课木兰诗2课时写作学习抒情1课时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1课时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分解 《黄河颂》(1课时)教学目标双向表主要检测题型: A 、填空题 B 、判断题 C 、选择题 D 、简答题 E 、阅读分析题 F 、欣赏评价题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设计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内容分析《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学习内 容学习要求重点 难 点检测方法识记理解分析 综合评鉴 应用字词气魄、山巅、澎湃、狂澜、浊流宛转、劈、臂膀、哺育、滋养√√ A 、B句子1.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C 、D 、F主旨 歌颂黄河,歌颂我们民族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鼓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 √ √ √√C 、D 、E语法A 、B 、C 修辞 排比 反问 比喻 夸张C 、D 、E 、 写作方法 呼告手法D 、E 、F文学知识 《黄河大合唱》 √ A 、 光未然√D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三)教材前后联系本单元选文展示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各有的感人言语,独特个性。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一)学生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
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二)教学方法设计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首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提升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由知识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移.第三尊重学习规律,把握阅读教学原则,坚持紧扣文章中心,联系上下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积极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时:一课时教与学的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朗读:(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
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三、内容研讨(一)、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
(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第三部分教学效果检测一、自主实践1.给下列的注音写上汉字。
山diān______ péng pài____ 狂lán______ 屏zhàng______ bǔ______育体pò______ zī______长2.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