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7 日月经天(学生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背诵全词,积累重点字词。
2.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 学习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 写作背景。
(三)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妖娆(ráo)风骚(sāo)稍逊(xùn)今朝(zhāo)2. 解释下列词语。
妖娆:娇艳美好。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四)文本研读。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从空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和动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静态描写)等方面描写。
顺序是由远及近,由上而下。
2. 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字有多种含义。
一方面肯定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他们都曾是威震一方的英雄;另一方面委婉地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同时,通过“惜”字引出真正的英雄——今朝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体现出诗人超越历史英雄人物的自信。
3.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无产阶级必定能主宰世界。
(五)写法探究。
1. 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找出例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群山比作银蛇在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赋予山和原以生命活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群山与高原在大雪覆盖下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 对偶句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和冰天雪地的景象。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九上《7日月经天》PPT课件 (1).ppt
刘白羽
内容介绍:
作者刘白羽在这篇文章中,描 写了在他77岁的中秋节之夜及 次日黎明赏月时所见到的奇美 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和 从中发现的奥秘,得到的启迪。
教学重点:
欣赏作者笔下的美景,理 解作者观察景物得到的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观察景物得到的 感受。
第过一了次七十七中个秋 中才秋从节大,自今然当天中晚
课堂练习:
写一幅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的大自然画面,注意细节描写。 (100字以内)
发现一种奥秘, 第得二到次一种启中迪秋。
次日 黎明 楼顶 日黎明
月升中天 过今现种了一天启七种才迪十奥从。她去裹七秘大已…的个,自…经美中得然缟脱人秋到中裳。节一发素, 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变
淡淡的月亮化高,一切中美秋都节在日运似动乎 悬西天 中升腾,依又依在未运去动。中
隐没与消失。
月亮冉冉下降, 这不是人的血,
晨曦初显
而是宇宙的血
吧!
第四次 第五次
中秋次 楼顶 日黎明
中秋次 楼顶 日黎明
太阳还未露出地面, 已将强烈的红光从
地平线直射西方。
我觉得这是生 命的呐喊,天 地的呐喊。
太阳升上来时, 日月同在一条 平行线的奇观。
运动中的永恒,永恒中的运动。
一切一切的美都在运动中活跃 与存在。
写作特点:
精湛的细节描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形象 描绘了多幅奇丽的月景图。
例如:(第二段)
①西面空中颤抖着、闪耀着一种火一样长条、 方块以及千点万点,像无数巨龙在飞腾,在跳 跃,红极,亮极,有如鲜血在流动。
②西山的轮廓给晨曦照得非常清晰,云层重 叠,浓淡有致,看来是月亮的清光最后照明山 岭。这时整个西方出现一派黛青色,真是美极 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日月经天》课件 北京课改版
她已经脱去……缟裳 月升中天 素裹的美人。 过了七十七个中秋节,今天 才从大自然中发现一种奥秘, 得到一种启迪。 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变化,一 中秋节日似乎依依未 淡淡的月亮高悬西 切美都在运动中升腾,又在 去。 天 运动中隐没与消失。
第三次
中秋次日 黎明
楼顶
月亮冉冉下降,晨 曦初显
这不是人的血,而 是宇宙的血吧!
日月经天
刘白羽
内容介绍:
作者刘白羽在这篇文章中,描 写了在他 77岁的中秋节之夜及 次日黎明赏月时所见到的奇美 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和 从中发现的奥秘,得到的启迪。
教学重点:
欣赏作者笔下的美景,理 解作者观察景物得到的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观察景物得到的 感受。
第一次
中秋
窗前
当晚
过了七十七个中秋 第二次 节,今天才从大自 中秋次 楼顶 日黎明 然中发现一种奥秘, 得到一种启迪。
②西山的轮廓给晨曦照得非常清晰,云层重 叠,浓淡有致,看来是月亮的清光最后照明山 岭。这时整个西方出现一派黛青色,真是美极 了。
课堂练习:
写一幅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的大自然画面,注意细节描写。 (100字以内)
第四次
中秋次日 黎明
楼顶
太阳还未露出地面,已将 强烈的红光从地平线直射 西方。
我觉得这是生命的 呐喊,天地的呐喊。
第五次
中秋次日 黎明
楼顶
பைடு நூலகம்
太阳升上来时,日 月同在一条平行线 的奇观。
运动中的永恒,永恒中的运动。 一切一切的美都在运动中活跃与存在。
写作特点: 精湛的细节描写。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形象 描绘了多幅奇丽的月景图。 例如:(第二段) ①西面空中颤抖着、闪耀着一种火一样长条、 方块以及千点万点,像无数巨龙在飞腾,在跳 跃,红极,亮极,有如鲜血在流动。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册
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1课课文题目:《沁园春∙雪》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3、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积累∙欣赏《念奴娇·昆仑》毛泽东·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翻译】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了人世间春天的景色。
玉龙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身上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身鱼腹。
你千年的功劳罪过,究竟是何人曾经予以评说?今天我要对你说昆仑:不要这么高峻,也不要堆这么多的雪。
我想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截呢?一截送给欧洲,一截赠予美洲,一截留给中国。
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同样感受到凉爽与火热。
(写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到陕北,毛泽东登岷山西望之时。
)【赏析】《念奴娇•昆仑》主题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
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9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7课导学案(人教版)
7.《傅雷家书两则》学习目标1.积累佳词丽句,品味语言的美。
2.感悟父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3.体味饱含哲理的语言之美,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含义。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庸.()碌谀.()词扶掖.()枘.()凿相契.()涕泗..()横流2. 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课堂探究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2. 两封家书有何异同?(从背景、语气、中心内容等角度进行比较。
)4. 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5. 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是什么?也就是说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
6.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对感情?7.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8.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他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中呢?他还写了什么?当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谀.()词(2)扶掖.()(3)借鉴.()(4)庸碌.()2.根据课文填空。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________,一半靠________,但只要________,就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3.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这两封信可以看出傅雷与儿子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证据”吗?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学会感谢你去过印第安原始部落吗?如果去过,你会发现,那里的原始人有种习惯:喜欢感谢万事万物。
他们感谢太阳——他们心中的神——给他们送来光明。
他们感谢大地生长草木。
他们感谢牛羊给他们奶……甚至临死时,他们还感谢:感谢神带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去。
有些现代人变“聪明”了,他们认为不必这样时时感谢:太阳发光,土地生长植物,天下雨,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感谢。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日月经天》课堂导学(含答案)
7 日月经天名师导学1 理清结构:2 语言特色:1.笔触细腻,描写生动。
如作者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亮高挂中天的美景图:“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晶莹皎洁,一尘不染。
她已经脱去刚出升时那金黄色辉煌的外衣,变成一个缟裳素裹的美人。
”2.感悟深刻,语言含蓄。
作者由所见景象,触发感悟,受到启迪,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变化,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升腾,又在运动中隐没与消失。
不过,这隐没与消失不就意味着再一次飞腾、升起吗?”感悟深刻,耐人寻味。
3 把握重点:作者赏月,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他看到了哪些景象?第一次,写中秋节之夜在床前看到的是“月亮已经升上中天”。
第二次,中秋节次日黎明,走上楼顶,仰首西望看到的是“淡淡的月亮高悬西天”。
第三次,写在楼顶上缓缓漫步中,看到的是“它冉冉下降”,描绘了月亮隐没前的美景图和月亮隐没时西方美景图。
第四次,写转身向东,看到的是“太阳还未露出地面,但它已将强烈的红光,从地平线下直射西方”。
第五次,写太阳升上来时,看到的是“西天上悬着的月亮,东天上跃出的太阳,平列在一条平行线上。
一面火热,一面清凉,十分壮观”。
4 攻克难点:作者观察景物,触发了哪些感悟,受到哪些启迪?(1)中秋节次日黎明见到东方天空的景象,感悟到:“我觉得这是生命的呐喊,天地的呐喊。
”(2)从日月轮回中悟出一个道理:“运动中的永恒,永恒中的运动。
”(3)从日月轮回中悟出人生奥秘:“一切一切的美都在运动中活跃、存在。
”(4)回忆在罗马所见日月同辉的景象,再看眼前景象得到的感悟是:“日月同辉,宇宙永生。
”(5)从中秋赏月中得到的启迪:“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变化,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升腾,又在运动中隐没与消失。
”5 质询疑点:作者写中秋赏月,为什么还插入一段在意大利罗马新城参加作家聚会的描写?其目的在于引出“美,往往在一刹那间出现,你抓不住它,它就消失了”这一感悟,突出文章中心。
2.7.2 日月经天(课堂训练)-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原卷版)
第二单元散文的情趣第7课日月经天第2课时课堂训练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中均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在题后方框内正确书写。
A.缟裳素裹一晨不染奥秘辉煌B.恒古不熄海市蜃楼升腾瞬间C.晶莹皎洁日月同辉尉蓝隐没D.浓淡有至庄严壮美轮廓启迪2.在加强师德建设活动中,光明中学的学生给老师提出下面五条建议,你对其中哪一条最认同?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除以下这五条建议外,请依据自己的认识,再提出一条建议(30字以内)。
给教师的建议①老师,如果您讲的课再生动、凝练些,我们听讲时会更认真。
②老师,在课下如果您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我们会很高兴。
③老师,请您多给我们一些建议,少给我们一些命令。
④老师,我们爱您,也有点怕您,请让我们把爱留下,将怕赶走。
⑤老师,请您把微笑带进课堂,这样我们会多一些信心。
最认同的建议是第____________条;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建议:(3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日月经天》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过了七十七个中秋节,今年才从大自然中发现一种奥秘,得到一种启迪。
夜间入睡之前,到窗前又最后看了一眼,月亮已经升向中天。
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晶莹皎洁,一尘不染。
她已经脱去刚出升时那金黄色辉煌的外衣,变成一个缟裳素裹的美人。
……我转身向东,发现太阳还未露出地面,但它已将强烈的红光,从地平线下直射西方。
我才明白,那些火蛇、火龙、火炬,正是生之先导的红光照在西面的玻璃楼体、玻璃窗上,于是闪出那么多辉煌、明亮……我为这庄严而神奇的晨之诞生所震慑着了,我觉得这是生命的呐喊,天地的呐喊。
3.作者在赏月时的时间、观察点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在文中写出标志性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过了七十七个中秋节,今年才从大自然中发现一种奥秘,得到一种启迪”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晶莹皎洁,一尘不染。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七周第1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七周第1、2 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月星期四主备人:赵丽凤备课组长签字:赵丽凤一、知人论世1、了解乔治•桑乔治?桑,法国女小说家。
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
法国七月革命后,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 一举成名。
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 )、《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
1876年6月7日逝世。
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了解雨果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民主作家。
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要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诗集《颂诗集》,剧本《爱尔那尼》。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课题:悼念乔治•桑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即乔治?桑和雨果两位作家的情况。
2、朗读课文,体会悼词的写作特色。
3、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4、揣摩有关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揣摩重要语句。
学习难点:挖掘文章的深层内蕴,培养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一:检查预习(提示:课前预习很重要。
)1、给加点字注音钦佩()禀性()强韧()苍穹()屹立()2、解释字词独一无二:禀性:争光载誉:屹立:居咼临下:二、自主学习,理顺结构。
1、文章一开始就悲痛而又虔诚地说: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通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要为之哭泣,向之致敬?2、本篇文早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组织的?提示:1、因为死者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是那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伟大女性;他给法国带来了荣誉,创造了奇迹,留下了许多佳作,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她有伟大的品格,她是公开的行善者;她的思想象火炬一样不会熄火,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册教案
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1课课文题目:《沁园春雪》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课文题目:《雨说》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3课课文题目:《星星变奏曲》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4课课文题目:《外国诗两首》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课文题目:《敬业与乐业》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06课课文题目:《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课文题目:《傅雷家书两则》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08课课文题目:《致女儿的信》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09课课文题目:《故乡》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
10、小说的主题。
通过小说的阅读和社会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以及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的皱纹;眼睛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
[金牌原创]《日月经天》导学案.doc
《日月经天》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邮评价:【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梳理出文章内容。
2.提炼出作者赏月不同地点、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景象3.能品味出优美以及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法指导】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语速适中、富有感情。
2、每个同学认真找出自己欣赏的句子,并在组内交流自己欣赏的理由,通过小组积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分析出句子好的理由,并形成答案。
3、对于组内达成共识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推荐读的最好的同学。
4、展示时,可以一人主读兼分析,也可以分工完成展示,一人负责读一人负责分析。
5、其他小组如果对展示组的朗读或分析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及时补充。
【学习内容及要求】一、自主学习、作者简介刘白羽(1916-2005),北京通州人。
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
本文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刘白羽卷》。
(一)注音胭脂()雾蜜(编()裳())妩媚(遽变()晨曦(海市蜃楼()黛青色()亘古())(二)解释词语缩裳:震慑:旦古:海市蜃楼:遽变:二、梳理课文1.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段落。
全文共十三段,以作者的思绪为线索,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_部分(1-8段)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层(1)写中秋当晚作者所见的月亮高挂中天的美景。
第二层(2-4)写中秋次日黎明作者所见到的奇景。
第三层(5-8)写从日月轮回中所悟出的道理,及得到的启迪。
第二部分(9-11段)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12-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课文第一句话写道“过了七十七个中秋节,今天才从大自然中发现一种奥秘,得到一种启迪。
北京19版九年级上第七课 日月经天 学案(1)
7 日月经天零失误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皎.洁(jiǎo) 遽.变(jù) 胭.脂(yīn)B.黛.青色(dài) 雾霭.(.ǎi) 颤.抖(zhàn)C.冉.冉(rǎn) 晨曦.(xī) 遽.变(jù)D.一刹.那(shà) 亘.古(gèn) 诞.生(dàn)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3.下列各组中均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在题后方框内正确书写。
A.缟裳素裹一晨不染奥秘辉煌B.恒古不熄海市蜃楼升腾瞬间C.晶莹皎洁日月同辉尉蓝隐没D.浓淡有至语言表达训练4.判断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晶莹皎洁,一尘不染。
( )(2)她已经脱去刚出升时那金黄色辉煌的外衣,变成一个缟裳素裹的美人。
( )(3)我觉得月亮有一种女性的温柔与妩媚,青天与素月相映,像水晶一样透明,总给人一种清爽之感。
( )5.考试结束不久,你作为学校广播站一名小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考满分的同学,原先设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英语的能力?”但看到他的父母也在场,你发现这个问题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问题。
(1)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加强师德建设活动中,光明中学的学生给老师提出下面五条建议,你对其中哪一条最认同?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除以下这五条建议外,请依据自己的认识,再提出一条建议(30字以内)。
给教师的建议①老师,如果您讲的课再生动、凝练些,我们听讲时会更认真。
②老师,在课下如果您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我们会很高兴。
③老师,请您多给我们一些建议,少给我们一些命令。
④老师,我们爱您,也有点怕您,请让我们把爱留下,将怕赶走。
九级语文上册 第7课《日月经天》课件 北京课改(通用)
•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32021/5/13Thursday, May 13, 2021
•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2021/5/132021/5/132021/5/135/13/2021 4:24:02 AM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3日星期四2021/5/132021/5/132021/5/13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32021/5/132021/5/135/13/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32021/5/13May 13, 2021
课堂练习:
写一幅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的大自然画面,注意细节描写。 (100字以内)
•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132021/5/13Thursday, May 13, 2021
•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21/5/132021/5/132021/5/135/13/2021 4:24:02 AM
•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2021/5/132021/5/132021/5/13May-2113-May-21
•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021/5/132021/5/132021/5/13Thursday, May 13, 2021
•
日月导学案
课题:《短文两篇——<日><月> 》备课人:白何明课时;2 课时《短文两篇——<日><月>》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一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背景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005年10月17日在编辑这篇课文时,惊闻本文作者巴金逝世。
)写作年代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2、看提示导语,默读课文。
3.查字典,理解生字。
注音:旸姮皓一撮解释:倘使:皓月:咏叹:凭栏:飞蛾扑火: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月: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 _ ___),(_ _ _____________)。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在《日》中,作者写了和;在《月》中写了。
(3)让学生讲一讲“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4)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解“光明”“寒冷”的特殊涵义。
光明:寒冷:2、句段品读:反复朗读课文,挑选3个问题作答。
四、问题研究(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思考:课文第一句话写道“过了七十七个中秋节,今天才从大自然中发 现一种奥秘,得到一种启迪。”想一想,作者发现了大自然的什么奥秘?得到了怎样的启迪?
精选教案、学案、试题、试卷、复习资料
三、了解课文内容,概括各段的段意。 1 段:
2 段:
3 段:
4 段:
5、6 段:
7 段: 8 段:
9、10 段:
11 段:
12、13 段:
四、仔细阅读课文,作者在赏月时观察点、观察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观察时间 第一次
观察地点
看到的景象
作者的感悟
精选教案、学案、试题、试卷、复习资料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环节
1. 解读目标
2. 读学 【知识超市】
3. 交流
4、展示
一、简介作者 :刘白羽,1916 年 9 月生,北京人。中共党员。1936 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 《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37 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草原上》。翌年春赴延安。抗战期间投身敌后 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 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文化领导工作的同时, 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 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 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 本文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刘白羽卷》。 【学习流程】 一、导入: .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震慑 海市蜃楼 缟裳 晨曦 黛青 遽变 亘古 瞬间
精选教案、学案、试题、试卷、复习资料
组别:第 课题 课 日月经天 预习展示 授课时间 授课人
1.理解作者观察景物得到的感受;了解作者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写景的特点。 2.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 3. 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语言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要学会热爱生活,用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