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导向与账表、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摘要】随着新的独立审计准则的出台,风险导向审计正式落户中国。

那么,风险导向审计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与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有何不同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风险导向;制度导向;审计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发展到现在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其中: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始的审计方法,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的形成,验算其记账金额、核对账证、账账、账表,账项导向审计模式适用于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而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之处,则可缩小其检查范围或简化其审计程序,这种审计模式,提高了审计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因为它着眼于全面的控制测试,而不是着眼于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即符合性测试),因而要:首先,将客户置于行业、法律、经营管理、资金、生产技术、甚至企业的经营理念等环境中,从各个方面研究环境对审计风险控制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进行评价,将其数量化,归结为固有风险。

其次,在保留制度导向审计优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此时审计人员所研究的是已经扩大了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包括会计控制,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控制,其目的不仅仅是找出薄弱环节,更要研究由于控制的缺陷而产生的控制风险,并对此进行评估。

再次,通过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的分析评价,审计人员利用审计风险模式,可以把风险量化,确定出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并以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及收集什么性质的审计证据。

【审计实操经验】系统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审计实操经验】系统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审计实操经验】系统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均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或以此为导向性目标,或以此为导向性目标的重要考虑对象。

因此,二者在审计程序和概念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容易导致在审计准则制定和审计教材的编写方面概念的模糊不清。

为规范相关审计概念,完善审计理论,必须了解二者的区别。

两种审计导向模式的区别主要是:①导向性目标不同。

系统导向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为基础,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据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基础,并据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涉及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检查风险的评估和计算。

②研究和评价的对象——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范围不同。

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是传统的二分法因素,主要关注内部会计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结构,其内容先是三分法因素,进而又发展为五分法因素。

③审计测试的内容不同。

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由两种测试构成;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由五种测试构成。

④分析性程序和重要性的使用不同。

系统导向审计模式较少使用分析性程序,一职称之为分析性复核,不涉及重要性概念及评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广泛应用分析性程序,涉及重要性概念及评估。

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升,是正常的途径,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家定
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现在只需沉淀,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良心出品】第1章: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良心出品】第1章: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检查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内外部因素
审计原理
会计资料的准确代表了企业行为的准确
内部控制健全,差错少,反之,差错多。
既定审计风险下,固有、控制风险高,则检查风险低,反之,则高。
审计人员条件
掌握相关会计知识
对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深入、全面的了解
重视对企业环境、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
证据来源
会计部门内部
开始有外部证据的取得
内外兼得
优点
操作简单
①为确定审计重点指明了方向
②解决了因审计范围扩大而造成的审计资源不足问题
强调了审计战略的制定,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保大
②抽样误差大
③程序性错误不易发现
无法发现那种刻意隐瞒的舞弊和造假行为
对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要求高
适用单位
业务简单、量小的单位
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股份公司和跨国公司
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审计模式
项目
账项导向审计
制度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目标
检查会计错误和揭示舞弊行为
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
追求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审计技术
判断抽样技术的初始应用
统计抽样技术的应用
统计抽样和分析性检查方法的统筹应用
审计对象
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各控制环节
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股份公司和跨国公司

制度导向与账表、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分析

制度导向与账表、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分析

制度导向与账表、风险导向审计的差异分析账表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的三种模式。

其中,账表导向审计模式产生和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制度导向审计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盛行并占主导地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生并逐步被广泛采用。

虽然三者都是审计模式,但却存在着重大差异。

一、制度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不同尽管制度导向审计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都适用于财务审计,都要服从财务审计的目的与要求,但是,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模式,它们存在着如下差异。

1.效率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与账表导向审计模式相比,注重分析产生财务报表结果的过程与原因,减少了对凭证、账表进行直接检查与验证,突出了审计的重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2.程序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进而在重点检查关键控制点的基础上,确认和评价被审计人员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则在审查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风险性和异常性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进而确认和评价被审计人员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3.审计的内容不同。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可以确认和评价被审计人员会计处理与报告的正确性,而且可以确认和评价财务会计领域以外其他方面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且往往以后者为重点。

它既适用于财务审计,又适用于管理审计。

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是确认和评价被审计人员会计处理与报告的正确性,即会计处理与报告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

它主要适用于财务审计。

4.确定审计重点的依据不同。

采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时,审计人员根据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价结果,考虑到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然后确定审查的重点。

而采用账表导向审计模式时,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的依据为重要性、风险性和异常性,即账表导向审计模式是凭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固有风险的大小,并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抽取样本的规模。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有什么区别1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有什么区别1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有什么区别(一)账项导向审计模式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的审计方法,主要功能在于查错防弊,其技术方法主要是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稳健的形成,验算其记账金额、核对账证、账账、账表,如果它们之间能够勾稽相符,就认为财务报表所放映的情况是真是的。

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往往只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相关的会计资料,审计的方法主要是详查法,力图通过大量的凭证审核及其在会计系统内的周转来发现问题。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仅适用于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

由于舞弊行为的多样化,使得审计工作如果仅仅着眼于会计过程中的账证、账账、账表的“三相符”,在实践中则难以保证有小弟查错防弊。

同时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融资、投资渠道和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账项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就日益凸显,至20世纪初,这种模式就逐渐退出其主导地位,而代之以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业主或企业管理层势必改变“事先躬亲”的管理方式,建立系统的分层、分工的科学管理制度,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这就是使审计人员把注意力转移到与会计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上来。

因为,如果防止和揭露差错舞弊的那些控制方法已经在内部控制系统中正确地运用,那么这个系统所产生的会计结果自然也应当是正确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现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之处,则可缩小其检查范围或简化其审计程序。

在这种审计模式下。

是否检查凭证与经济事项、检查多少凭证与经济事项都不再是毫无目的大海捞针,而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认识基础上的重点审查。

以大数定律和正态分布为基础的统计抽样也逐渐取代了单纯判断性和任意性的抽样。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分析与研究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分析与研究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分析与研究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扩大,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工作也显得愈发重要。

风险导向模式是一种以风险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近年来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风险导向模式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风险导向模式风险导向模式是以风险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它注重寻找和管理风险,并以此来实现企业的成功和增长。

在风险导向模式中,企业管理者需要主动识别、评估、管理并控制风险。

在企业管理中,常常采用风险导向模式的方式,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会计报表审计是会计专业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监督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机制之一。

其目的在于对暴露风险程度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从而维护信任、保护公众利益,创造更大的价值。

1. 确保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为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的可靠信息。

3. 评价和制定有关内部控制的建议。

4. 为证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支持。

5. 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负责任程度。

在风险导向模式下,审计师需要以风险为导向进行会计报表审计。

此时,企业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对公司管理的保障,也是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

1. 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指针对企业活动的目标,为保护企业资源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系列措施。

在风险导向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不再是为达到会计报表准确无误而存在的,而是为管理风险而存在的。

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导向模式下更为强调。

2. 重点审计对象在风险导向模式下,审计师需要关注企业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审计。

尤其是那些被认为在企业成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区域。

例如,与营业收入、其他收入、费用等相关的会计科目,对于这些科目的核查工作尤为关键。

3. 风险管理在风险导向模式下,审计师需要主动识别、评估、管理并控制企业风险。

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风险评估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包括分析经济环境、监管环境以及客户的经营环境等等,从而制定出一份全面和精准的风险管理计划。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李传彪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理论版)》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本文对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种审计模式的具体特点,阐述了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两者的利弊得失及其适用的审计环境,以期从理论和实务上对两种审计模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李传彪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研究比较 [J], 木雯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差异分析:从不同交易类型入手 [J], 胡明霞
3.论制度基础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型 [J], 林刚;李相志
4.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研究 [J], 柳和华
5.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实现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创新 [J], 阮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审计模式的比较

审计模式的比较

审计模式的比较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的目的、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它规定了审计应从何处着手、如何着手以及何时着手等方面。

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三个阶段。

由于各阶段的导向性目标不同,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三个阶段相互之间并非孤立,而是存在承前启后的关系。

一、账项基础审计模式特点:(1)以会计事项为主线,在审查会计事项的基础上开展审计工作,工作量较大,适应早期审计的需要。

(2)主要目标是查错纠弊,但不审查内部牵制制度,不对内部牵制制度发表评价意见。

(3)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

它要审查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内关于会计事项的会计记录及其有关凭证,验算其会计金额,核对转账事项,以证实账簿和报表数字的正确性。

(4)没有区分阶段、步骤,没有固定的审计程序,,也不重视着手审计前的准备工作,只要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概况和搜集试算表、总账、明细账等会计资料,然后直接审查会计事项。

(5)此阶段形成了丰富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并沿用至今,主要包括:①书面资料审计方法②财产物资审计方法③分析性复核方法。

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特点:(1)主要目标是确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尽管也揭露错误和舞弊,但只是因为错误和舞弊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2)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并非传统的详细审计,可以在保证审计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形成了标准化的审计程序,一般包括计划、实施、完成三个阶段,重视审计计划阶段,并把内部控制的评审作为关键步骤,审计范围和重点都比较明确。

(4)除采用账项基础审计的技术方法之外,还引入了对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和审计抽样。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经历了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主要区别:(1)从审计风险模型来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2)从审计思路来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审计方式,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审计起点,以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为风险评估的重心;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从企业内外部环境、经营风险分析入手,以此来发现可能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及评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适当性,加强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同时仍未完全放弃自下而上的审计方式。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研究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研究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研究审计模式是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重要问题。

在审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依次出现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频频发生,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审计界的普遍关注。

该审计模式以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为基础,并在审计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随着审计的发展,将不同的审计模式进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我们才能看清不同审计模式的优缺点。

科学地看待不同的审计模式,有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进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本文就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程序、方法及风险处理等方面一一进行比较。

一、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比较制度基础审计是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是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量化分析来确定影响财务报表的重要因素和检查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一)制度基础审计是在评价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期能够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和时间。

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整、健全,初步评价其可信赖程度,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有效,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财务报表就会越真实越公允越可靠。

相反,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审计人员为了取得相关证据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就不得不扩大审计范围。

2.测试。

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状况、了解掌握了相关资料后,即可以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复合性测试。

否则,就对财务报表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发现控制缺陷以改进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控制测试在非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主要目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较2019-09-05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市场风险导向评鉴和审核机制标准,已经完全不能够满⾜⽬前的实际需要。

风险导向审计的作⽤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从事会计⾏业的相关专业⼈⼠为迅速提⾼审计⼯作的效率。

但是由于传统的审计⼯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许多现在经济活动中的审计⼯作。

⽂章主要从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作的区别进⾏分析,并最终对⽬前的审计⼯作模式提出了许多可⾏性的想法和构思。

关键词:风险导向现代与传统审计⽅式相互⽐较引⾔风险审计的基本概念就是指经济活动中,以被审计的企业的风险评估资料为基础,对影响被审计企业的各种因素进⾏综合分析评估。

对审计的对象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精确分析,最终对其进⾏量化范围和重要关键部分进⾏实际审查的⼀种审计⽅法。

风险导向审计的作⽤就是着重进⾏识别和控制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时在财务账⽬导向审计和制度审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作⽅⾯分析进⼊本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极速发展,⼈类社会都进⼊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种世界新形势下企业的⽣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如果仍然使⽤原先传统的审计⽅式最终不能够很好对完成风险导向审计⼯作,在变化的过程中被审查的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个孤⽴的主体。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考虑范围就只是仅仅考虑了被审计企业本⾝的各种因素,⽽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影响到企业发展运⾏的外部因素。

当然,这主要是由我国在建国以后实⾏的是全民国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策决定的。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是基本上是没有外部因素能够影响企业的运⾏和发展的,因为国家实⾏的是计划⽣产、计划分配的制度,所以市场根本就没有其到作⽤:(⼀)从审计⾓度⽅⾯分析由于传统的审计⼯作针对的⼤部分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的⼤型国有企业,所以在审计⼯作中考虑的⾓度就拿仅仅只是企业本⾝的⽣产管理和质量控制问题。

许多企业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竞争,在审计⼯作中根本就不⽤考虑市场或者外部因素的变化。

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审计模式
项目
账项导向审计
制度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目标
检查会计错误和揭示舞弊行为
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
追求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审计技术
判断抽样技术的初始应用
统计抽样技术的应用
统计抽样和分析性检查方法的统筹应用
审计对象
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各控制环节
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股份公司和跨国公司
检查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内外部因素
审计原理
会计资料的准确代表了企业行为的准确
内部控制健全,差错少,反之,差错多。
既定审计风险下,固有、控制风险高,则检查风险低,反之,则高。
审计人员条件
掌握相关会计知识
对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深入、全面的了解
重视对企业环境、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
证据来源
会计部门内部
开始有外部证据的取得
内外兼得
优 点
操作简单
①为确定审计重点指明了方向
②解决了因审计范围扩大而造成的审计资源不足问题
强调了审计战略的制定,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保证审计质量
缺 点
①人力、物力耗费大
②抽样误差大
③程序性错误不易发现
无法发现那种刻意隐瞒的舞弊和造假行为
对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要求高
适用单位
业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量小的单位
多种经营形式的大型企业、股份公司和跨国公司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计 模 式 和 风 险 导 向 审计 模 式 两 者 的 利 弊 得 失及 其 适 用 的 审计 环境 , 以期 从 理 论 和 实务 上 对 两 种 审计 模 式 有 一 个较 为全 面
的认 识 。
【 关键词 】 制度基础审计 风 险导向审计 审计方法


对两种审计模式的评析
限制 。 此 时 , 查 内部 控 制 制 度 往 往 无 法 发 现 这 种 刻 意 隐 瞒 检
( ) 审 计 实 务 中 , 于 制 度 基 础 审 计 忽 略 对 固有 风 险 3在 由
的 评 估 , 册 会 计 师 往 往 不 注 重 从 宏 观 层 面 上 了 解 被 审 计 单 注
计 师 之 间 的 “ 利 害 关 系假 设 ” 础 上 的 , 假 设 被 审 计 单 位 无 基 即 管 理 层 和 注 册 会 计 师 都 希 望 建 立 能 防 止 和 揭 露 差 错 和舞 弊 的 内 部控 制 制 度 , 无 异 于 将 防止 和揭 露 差 错 和 舞 弊 的 主 要 这
是 否 检 查 和检 查 多 少 凭 证 与 经 济 事项 不再 无 关 。由 于 这 一 审 计 模 式着 眼 于 对 内 部 控 制 制 度 整 体 的 了解 与 分 析 , 而 还 可 因 以发 现 与某 些 内 部 控 制 相 关 的会 计 信 息 的系 统 性 错 误 , 而 从
可提 高审 计 效 率 。 因此 , 度 基 础 审计 从2 世 纪 4 年 代 起 就 成 制 0 0 为 注册 会 计 师 审 计 的主 要 方 法 。尽 管 制 度 基 础 审 计 如 此 受 重 视 , 它 还 是 存 在 一些 较 明 显 的 缺陷 : 但 ( ) 度 基 础 审 计 是 建 立 在 被 审计 单 位 管 理 层 与 注 册 会 1制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风险导向与制度导向审计的比较分析

制度导向审计
采用“自下而上”的审计方法,从财务报表 的具体项目开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 试和评价,确定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错报领
域。
审计报告的差异
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报告中除了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意见外,还会对被 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和措施。
制度导向审计
审计报告中主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意见,并根据内部 控制制度的测试和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制度导向审计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视,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和测试,找出制度中存在 的漏洞和缺陷。
制度导向审计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制定审计计划、进行内部控制测试、进行实质性测试、形 成审计报告和发布审计结果。
制度导向审计在评估企业风险时,通常会考虑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等方面是否存在潜 在的风险。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后,审计 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制定个 性化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审计程序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
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审计人员需要充 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及其变 化,以及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和内部 控制缺陷,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 证据。
VS
最后,审计人员需要汇总审计证据并 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以报告 其审计结果和建议。
结果讨论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效率、审计 质量以及审计风险等方面相对于制度导向审计是否存 在优势,并进行了讨论分析。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风险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 计方法,它们在审计重点、审计程序、审计效 果等方面存在差异。
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确 定潜在的重大错报领域,而制度导向审计则更 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和测试。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发布时间:2021-11-11T11:44:40.581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8期作者:商加丽周园[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审计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但是,因为审计需求呈持续递增的趋势,而审计资源又比较短缺,这就导致审计工作的风险性日益增加,而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审计模式从之前的账项基础审计而转变到了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而审计方法的革新则意味着现代审计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对审计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从理论的角度上展开深入的了解。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这两大模式,本论文进行了综合的对比与剖析,实际上,制度基础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重要根基。

虽然二者的审计流程大致相似,但是核心却有所差异。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制度基础审计的补充,其不会受内部控制所限制。

而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非常的苛刻。

在全面的比较后我们可发现两大审计模式所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因此,对于这两大审计模式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进行区分,则有助于促使国内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升,另外,还可使审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方法商加丽周园(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审计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但是,因为审计需求呈持续递增的趋势,而审计资源又比较短缺,这就导致审计工作的风险性日益增加,而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审计模式从之前的账项基础审计而转变到了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而审计方法的革新则意味着现代审计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对审计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从理论的角度上展开深入的了解。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这两大模式,本论文进行了综合的对比与剖析,实际上,制度基础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重要根基。

虽然二者的审计流程大致相似,但是核心却有所差异。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制度基础审计的补充,其不会受内部控制所限制。

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优劣势分析

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优劣势分析

3.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逐渐成为了第一生产力,因此对于各个领域的企业来说,科技都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

而且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转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需要企业具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因此民营企业的转型必须要对于企业的技术水平进行提高。

一方面,在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大都由家庭手工作坊或乡镇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而且多分布于服装,鞋类,玩具,五金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或者是钢铁、煤化工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这些企业当中,基本的生产方式需要的技术水平较低,但是若是要改变这些民营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的现状,就需要这些民营企业对于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提高,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所降低,并且足够高的技术水平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新兴的技术型产业,因此,在此新形式下,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也在逐渐向这个方向转变。

而要发展新兴的技术型产业,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就需要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而且技术水平的提升也能够使得员工的工作潜力得到发掘,使得企业整体的生产方式以及产业结构得以转变。

例如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当中,大力提高互联网技术,并且对于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使企业自身逐渐转型,更加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提升。

三、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转型也在逐渐进行,而该转型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转型,同时也包括了政府的相关部门在政策方面对于民营企业进行支持,使得政策体系以及企业服务体系更加的完善。

因此民营企业的转型不仅包括了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发展适应市场现状的经济,同时也要求民营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化。

而且由于民营企业在市场当中的所占比重较重,因此民营企业要逐渐解决当前所面对的融资困难以及资金缺少等问题,使得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更加的顺利。

帐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异同

帐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异同

作业:帐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异同论述:1系统导向审计与帐表导向审计的异同相同点:1性质上都是财务审计不同点:1帐表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纠错查弊,系统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说明财务报表的可信性2 帐表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查账的方法,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审计,还有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检查证据法、询问及观察法、试验法等。

3 帐表导向审计采用全面详查,系统导向审计采用抽查4 帐表导向审计是以会计事项为主线,系统导向审计则是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目的是降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5帐表导向审计是财务审计的初级阶段,系统导向审计财务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6局限性不同:帐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A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B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有问题项目的事件C由于一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主要围绕着交易展开的,因此不容易发现程序性错误。

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A对于无规律的业务很难发生作用B强调控制系统的同时忽略了人的因素C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没有有效的降低风险从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要远远超出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范围。

2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导向审计的异同相同点:1他们都建立在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2 程序都是多步骤的3根本目标相同不同点:1风险导向审计目标是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同时考虑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系统导向审计的主要目标是说明财务报表的可信性2审计对象不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是传统的二分法因素,主要关注内部会计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使用的概念是内部控制结构,其内容先是三分法因素,进而又发展为五分法因素3 方法不同:风险导向审计采用分析程序的审计方法,系统导向审计主要采用控制测试选用统计抽样,并且吸收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法进行审计,还有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检查证据法、询问及观察法、试验法等。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分析与研究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分析与研究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分析与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管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分析与研究,是对现有审计方法论的一种创新性尝试,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为核心内容。

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师主要关注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这种传统审计方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传统审计方法对于潜在风险的忽视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漏洞,可能导致财务舞弊和财务风险的发生。

传统审计方法往往侧重于历史财务数据的验证,对于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的预测能力较弱。

传统审计方法因为注重细节和程序的合规性,导致审计师容易偏离对核心风险的关注与判断。

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风险导向模式更加注重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与改进,强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风险导向模式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它通过对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机制的认知与分析,全面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风险导向审计需要侧重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的评估。

审计师应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风险导向审计需要注重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审计师应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分析与比对,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导向审计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风险。

审计师应该通过对企业的市场环境、竞争状况和经营策略的分析研究,识别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第1章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第1章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

第1章风险导向审计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区别风险导向审计和账项导向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制度,其侧重点和核心内容也有所区别。

一、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强调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审计,以及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

它通过对企业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监控等方面进行审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内容包括:1.企业风险识别:审计人员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

2.企业风险评估:针对确定的各项风险,对其潜在的影响和财务损失进行评估。

3.风险响应措施:对企业风险控制体制、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强化企业风险控制和监督。

4.风险監督:驻企审计、定期审计等手段,对企业风险监控体制是否有效进行审计评估。

二、账项导向审计账项导向审计是一种以账项为导向的审计,它强调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账户进行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内容。

它通过对企业各项账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账项导向审计的核心内容包括:1.财务会计核算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各项会计数据进行审计,验证会计数据是否准确、真实。

2.财务报表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进行审计,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3.财务信息披露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

三、制度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是一种以制度为导向的审计,它强调对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帮助企业改进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制度导向审计的核心内容包括:1.内部管理制度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审计,验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制度导向审计和 账表导向审计模式都适用于财 务审 的审计模式 , 它们存在着如下差异 。 1效率不 同。制度导向 审计模 式与账表 导向审计模式相 .
计 , 要服 从财务审计 的 目的与要求 , 是 , 都 但 二者是 两种不 同 控制 风险和检 查风险均进行检查和评价 ,而账 表导 向审 计模 因此 ,账表导 向审计模式一般情 况下仅仅 适用 于财 务审
4确定审计重点的依据 不同。采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时 , 控制 的风险 , . 但主要是从总体上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 对管理
审 计人 员根据对 内部 控制制度及 其执行情 况的评价 结果 , 考 风险 没有予 以足够 的关 注。 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 以确认和评
虑到审计项 目的风险水平 , 后确定审查的重点 。 然 而采用账表 价检 查风险为重点 , 为了搞 清检 查风险状况 , 审计人员不但 要
1审计 的 重 点 不 同 。 制 度 导 向 审 计 模 式 以 评 价 被 审 计 人 .
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 审计。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主 要是确 认和评价被审计人 员会 但二 者却属 于两种不同 的审 计模式 ,
责任的履行情况。它主要适用于财 务审计 。
员的 内部控制制度 及其执行情况为重点 ,尽管也耍评价 内部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但它显然缺乏科学依据 。 5对 内部控 制的利用程度 不同。制度导 向审 计模 式必须 .
析 、 价。 评 .
2面对 的方 向不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面向历史 , . 而风险
详细检 查内部控制制度及 其执 行的情 况 ,确认和评价内部控 导向审计模式 面向未来 。后者更加注重被审 计人 鼠显现与潜
认和评价被审计 人员受托管理 责任的履行情况 。 评价被 审计人员会计处理与报告的正确性 ,而且 可以确认和 原则 。风险导向审计 则是审 计人 员以风险分析 、 评价为前 提 , 种审计模式 。它注重风险性 、 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强调 3审计的 内容 不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不仅可 以确 认和 根据风险的大小 , . 选定审计的范 围 、 重点和 方法并予 以实施的
制的完善程度 , 指出显现与潜在的偏差 , 进而确定进一步审计 在的影响未来 发展 的l 可题。 在实施审计时 , 对这些 问题投入较 的范围 、 重点和方法。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开始 前 i 虽 多的审计 资源 , 在确 认 、 价有关信 息 的基础上 。 出恰 当的 评 做
导向审计模式时 。 审计人 员确定审计重点的依据为 重要性 、 风 找 出并评价被审计 人 员的固有风险 ,而且 要评 价被 审计人 员
险性和异常性 。即账 表导 向审 计模 式是凭审计人 员的经验判 的管理 风险 , 还耍评价产生这些管理 风险的各个环节与因素 。
断固有风险的大小 , 并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抽取样 本的规模 。 因此 , 审计人 员要将被审计 人员放 在大的经济甚至政冶 、 文化 尽 管这 一审计模式在 当时 对于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 环境 中 ,从被 审计人员与该环境的联 系中对管 理风险进 行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价财 务会计领域 以外其他方面 受托管理 责任的履 行情况 , 合理与适 当的控制 , 并非控制程 序越 完善越好 。
并且往往以后者为重点。 它既适用于财务审计 , 又适用于管理
计处理与报告的正确性 ,即会 计处理与报 告方面的受托管理
尽管 制度导 向审计和 风险导向 审计都要 运用内部控 制 ,
比 ,注重分析产生财 务报 表结果的过程与原因 ,减少了对凭 计的初级阶段 ,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则适 用于 现代 财务审计
证 、 表进行直接检查 与验证 , 账 突出了 审计的重 点 , 从而大 大 和 管 理 审 计 。
提 高 了 审计 的 效 率 。 二 、 度 导 向 审计 与 风 险导 向审 计 的 不 同 制
2程序不 同。制度导 向审计模式在评价 内部控制制度 及 .
制度导向审计是以确认 和评价被 审计 人 员的内部控制制
有效性为前提 , 针对被审计人员内部控制 其执行情 况的基础上 , 确定审计 的重点 、 围 。 而在重点 检 度及其执行的健全 、 范 进 确定进 一步审计的范围 、 重点和方法并予以实施 查关键控制 点的基础 上 。确认和评 价被审计人 员受托管理 责 的薄弱环节 , 有效性 , 认 任的履行情况。而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则 在审查 会计报表项 目 的一种审计模式 。它 注重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 、 的重要性 、 风险性和异常性 的基础 上确 定审计的重点 , 而确 为控制程序越完善越好 , 进 而轻视了风险性 、 重要性和成本效益
维普资讯
账表导向审计 、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 向审计 是审计 的 然也要考虑内部牵制制 度的健全 、 有效性 的强 弱 , 以决定是采
三种模式 。其 中, 账表导向审计模 式产生和 流行 于 2 O世纪 4 用详细审计还是账表导 向审计 , 0 但并 不检 查内部牵制制 度 , 也 年代以前; 制度导 向审计在 2 O世纪 4 0年代至 7 0年代盛行并 不对其发表评价意见 。
占主导地位;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则是 2 0世纪 8) (年代以后产生
差异 。

6采 用方法的科 学性 强弱不 同。制度 导向审计模 式主要 . 行审计 , 其科学性较强 。而 账表导向审计模式 , 只凭经验选择
实质性测试 、 统计抽样和 系统分析等方法进 并逐步被广泛采用。 虽然三者都是审计模 式 , 但却存在着重大 采用符合性测试 、 制度导 向审计与账表导 向审计的不 同 部分项 目进行测试 , 因而其科学 性较差。 7面对风 险的种 类不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对固有风险 、 . 式只检 查和评价 固有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