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4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特训新人教版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3
单元过关测试(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一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
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存在( ) 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B.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D.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材料“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一体”说明田庄以传统的农耕经济为主,根据材料“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可知庄园经济属于租佃关系,其特点是自给自足,故选B项;田庄经济是土地兼并发展严重的结果,排除A项;大地产不会冲击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D项与材料表述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排除。
]2.下表是目前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分布情况。
据表格可知东汉时期(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出现结构完备的曲辕犁D.统治者重视开发江南地区A[根据表格可知,大部分牛耕图出现在北方,由此可知,北方牛耕使用比较普遍,故选A项;表格中只有牛耕图,体现的是农业耕作工具,没有体现政府政策,排除B项;唐代出现曲辕犁,而题干时间为东汉,排除C项;牛耕图主要在北方地区出现,可见北方农业发展水平高,排除D项。
]3.(2020·潍坊高三期末)中唐以后,“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其河东、镇冀、魏博、X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
”迫使政府“以江淮为国命”“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
这表明( )A.北方长期战乱不断B.北民南迁进程加快C.南方经济地位提高D.赋税制度发生变化C[由材料“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江南八道”可知,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从而说明南方经济地位提高,故选C项;“河东、镇冀、魏博、X阳、淄青等十五道,不申户口”说明北方藩镇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但未涉及北方战乱,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南方,B、D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2.“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3.商业城市(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①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500字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主要部分。
这三个部分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在古代经济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古代中国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蔬菜等。
古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制度、税收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此外,农业在古代社会中也起到了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导,包括纺织业、瓷器业、木器业等。
古代手工业发达,技术熟练,产品品质精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手工业经济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为贸易和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和产品。
最后是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起步较晚,但在后期逐渐发展壮大。
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商业为中心,城市作为商业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积聚了大量商品和商贾。
商业经济促进了商品产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
古代中国的商业交往主要以陆上贸易为主,丝绸之路等重要贸易通道的开通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
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封闭和自给自足为特点。
各地的生产和消费都较为独立,难以实现统一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其次是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基础和主导作用。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农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都与农业经济密切相关。
再次是政府的控制和干预。
古代中国的经济活动受到政府的广泛控制和干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调控经济,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
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过关检测(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China”来源于“Cina”(支那),“支那”一词语音,出自荆楚,其人文含义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
该观点强调“China”得名于( )A.经济生活形态 B.秦帝国的建立C.制瓷业的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2.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3.(2016·郑州调研)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4.某校学生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时,用到了如下关键词:瓷器烧制技术、雍正时期、浓淡协调。
该报告最有可能涉及的是( )A.青瓷 B.唐三彩C.粉彩瓷器 D.釉下彩绘5.钧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之一,钧瓷被誉为“五大名瓷”之首,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其窑址在今( )A.河北省境内 B.河南省境内C.江西省境内 D.陕西省境内6.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准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
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
盐铁官营(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7.下表反映了唐代官员的设置情况,其职责是直接主持官市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市场交易、物价、度量衡器的管理,官府所需物资的购进和所余物资、没收物资的卖出等。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唐代(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市场管理的规范8.(2016·惠州期末)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三
③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史料四 《尚书· 禹贡》据称是夏朝的古文献,这一先秦文献将当时认识到 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分为九个大的区域即“九州”,该文献根据适合农业与否, ④将各地土壤分为上上至下下九个等级,称以渭河平原为中心的雍州“厥土惟 黄壤,厥田惟上上。”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 考 三 大 能 力 培 养 学 科 两 大 素 养 讲 练
高 考 主 题 知 识 串 讲
课 时 限 时 训 练
高三一轮总复习
农业经济 手工业经济 商业经济 经济政策 (1)古代中国以农 (1)古代中国商业 (1)古代中国纺织 (1)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历 立国,农耕文明 与农业、手工业的 业、陶瓷业和冶铸 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 长期居于世界先 发展紧密相连,相 业生产长期领先 的经济政策。前期促进了社 进水平,精耕细 辅相成。城市、 世界,产品享誉海 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 作是我国传统农 “市”和商人等 内外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单 主要表 业经济的一个基 商业元素不断发 (2)在自然经济时 (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 元 现 本特征 展 代,官营、家庭和 “闭关锁国”政策不仅阻 概览 (2)小农经济是我 (2)古代商业长期 民营手工业三种 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国古代农业生产 受到“重农抑 经营形态并存,官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 的基本模式,是 商”政策的压制, 营手工业占有特 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促进 中国古代文明的 始终作为农耕经 殊地位 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 济的补充而存在 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 主旨 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方面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 、
概况:
明
清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 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十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
商 对外 业 贸易:
明郑和下西洋的朝贡贸易;后来实行“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
14
三、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①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到宋元时期达到 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 发展 ③货币种类不断丰富。有柜坊、飞钱和 交子、汇票,白银等。 ④商人群体活跃但商人地位低下,总体 上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 折。
会的动荡。
8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重视精耕细作技术。
3、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具有封闭性、分散性和落后性缺点(脆弱)
9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隋唐: 进一步 发展
原因: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政府政策开明;农 业、手工业发展(经济);大运河的开通(交通)
表现:①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扬一益二) ②市场发展:“市”“坊”分开,农村集市(草市)发展 ③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唐设市舶使
④贸易和金融方面:邸店、柜坊和飞钱出现
7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①生产技术提高,促进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
小农经济的发展。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
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 十分薄弱。
生产资料和自主权,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课件
-3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项目 经济 重心 经济 政策 经济 结构
特 点 经历了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 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 局不断变化 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与“闭关锁 国” 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明朝中后 期,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4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5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 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 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多年。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 兼并。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 运行,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 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 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2)“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 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封建时期)经济的基本特点
项目 农业生 产模式 土地 制度 手工业 商业 特 点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生产 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实行精耕细 作 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 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 式并存 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
-10纵向梳理 横向比较
对点训练3明代《织工对》中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 于财者,率居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 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 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C ( )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而题干时间为“明代”, 故A项错误;“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体现了 手工业者从雇主那里领取工资,并不能反映依附关系的强弱,故B项 错误;“日佣为钱二百缗”体现了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特点,这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故C项正确;材料与抑商无关,故D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时空概览知识主线线索一: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
素养对接第12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题一田园风情——发达的古代农业必备知识·自主排查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木制的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主要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5.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基础。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的重视B. 中央集权的作用C. 工匠积极性高D. 市场需求2.宋朝规定: “应典、卖、倚当物业, 先问房亲, 房亲不要, 次问四邻, 四邻不要, 他人并得交易。
房亲着价不尽, 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
”(《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 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B. 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D. 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3.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小农经济, 抑制土地兼并B. 实行土地国有, 促进经济恢复C. 打击地主势力, 促进生产发展D. 改革基层行政, 加强中央集权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 该局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 收入归皇室B. 全部供皇室使用, 不投放市场C. 部分用于纳税, 部分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 部分投放市场5.《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 “其永业田, 亲王百顷, 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 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 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
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 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B. 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C. 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D. 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6.有学者认为, 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7.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 “戮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官奴)。
”B.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 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 则商病。
”C. “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第06单元提升课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2.古代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古代商业总体趋势在不断发展,但速度比较缓慢。
市场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
4.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后两个政策在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一、宏观上掌握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2018·孝义模拟)明朝时,原为“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
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解析:选A根据材料“‘稻米之乡’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浙江吴会(今绍兴)仰食于……江西赣州”,以嘉定、吴会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故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地域分工,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突出地区生产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东南地区的生产变化,不能体现其在全国的地位,故D 项错误。
二、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1.从发展水平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
2 关于中国人工冶铁出现时间的不同看法 (1)观点一:中国的人工冶铁始于商代中期。因为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发现过一件商 代中期的铁刃铜钺,经鉴定是经过人工锻打过的。此外,在北京平谷商代中期墓葬中也出土过一件铁刃铜 钺,在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还出土过两块赤铁矿石和十几块铁渣,都是物证。但是,许多学者认为,河北 藁城台西村遗址以及北京平谷商墓出土的铁刃铜钺是以陨铁为原料。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中出土的赤铁矿 石和铁渣,应是炼铜的矿渣而不是人工冶铁的遗物。 (2)观点二:西周初期可能出现人工冶铁。据传于 1931 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一件西周初年铁刃铜钺和 一件铁援铜戈,就是物证。 (3)观点三:西周中晚期出现人工冶铁。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三门峡虢国大墓中发现了属于西周末年的铜 柄铁剑和铁刃铜钺各一件、铁工具三件可为佐证。 (4)观点四:春秋始有人工冶铁。这种观点流行于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
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1 对小农经济的不同评价 (1)小农经济是否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①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建立在广 泛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小农经济,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体系,其所 处的地位视各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而定。 (2)小农经济是否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 ①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是落后贫困愚昧的根源,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小农经济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相反它是推动农业 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自耕农数量的增减往往标志着社会发展的快慢和经济的兴衰,直接关系着 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根源,在于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 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及其推行的政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
解析 该题展示的图像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 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 A 项错误;图片中没 有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也无法体现先进的生产方式,无 法体现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 B 项错误;从图片中无法 看出土地的所有制形式,故 C 项错误;从图片中可以看出 很多人在做农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 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 D 项正确。
A.完全开放民间贸易 B.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 D.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由材料信息“雍正时期……允许”“乾隆……限制外 商只准……”可分析其实质是官方垄断商业,故 B 项正确。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板块三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 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 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 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 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 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①一切土地属于 国有 ,是奴隶社会的
2夏、商、土地国有制。
西周时期: 井田制
②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 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①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 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
【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4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特训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4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特训新人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xx·长沙模拟]明清史研究专家黄冕堂先生在《明史管见》中记录了明朝中后期勋戚占地情况,如下面表格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疯狂B.国家授予勋戚大量良田C.封建社会实施土地私有制D.豪强地主拥有强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严重的根源。
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疯狂且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一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造成的,而土地兼并只是材料所反映的一种历史现象,并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20xx·北京月考]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
①④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②③强调工农商三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故②③符合题意。
C项正确。
3.[20xx·定州高三月考]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4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
24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7·河北唐山摸底]商鞅变法两次颁布《分异令》,强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其旨在( )A.鼓励发展小农经济B.剥夺旧贵族的特权C.培植新兴地主阶级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答案 A解析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之一,是适应封建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根据“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商鞅主张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新旧贵族之间的权力之争,故B、C两项错误;商鞅变法中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实行郡县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2017·兰州诊断]中国历史上常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A.封建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答案 A解析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允许买卖,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所以土地私有是土地兼并的根源,A项正确。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它与土地兼并无关,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与土地兼并无关,C项错误;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政治统治腐败会加重土地兼并,但它不是根本原因,D 项错误。
3.《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如有犯者,科违敕罪,兼须重罚。
”《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徒一年。
”由此可以推断,唐朝( )A.法律内容十分严苛B.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C.抑商制度已经松弛D.商业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唐朝运用法律等强制手段,对“坊”“市”加强管理,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抑商政策,但不能说明其法律严苛,排除A、C两项;材料内容不涉及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D项。
4.[2017·闽粤大联考]“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4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特训新人教版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长沙模拟]明清史研究专家黄冕堂先生在《明史管见》
中记录了明朝中后期勋戚占地情况,如下面表格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
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疯狂
B.国家授予勋戚大量良田
C.封建社会实施土地私有制
D.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严重的根源。
表中
数据主要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疯狂且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一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造成的,而土地兼并只是材料所反映的一种历史现象,并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2016·北京月考]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
策不相符合的有(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
不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
①④反映的是重农
抑商政策;②③强调工农商三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故②③符
合题意。
C项正确。
3.[2016·定州高三月考]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
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
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用排除法。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D两项不符合史实;农业税
收是政府的主要来源,C项错误;答案为B项。
4.[2016·枣强中学月考]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定台湾后,“诏沿海迁民归复田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于南洋的吕宋(今菲律宾),是“西洋国(西班牙)和红毛国(荷兰)泊船之所,藏匿盗贼甚多”,再次颁布出海禁令。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 ) A.清朝的政策与当时西方的工业文明格格不入B.康熙皇帝已经察觉西班牙和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海盗行径
C.清朝前期根据形势,海上贸易“时禁时不禁”
D.处理民族关系是康熙实施海禁政策的出发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信息“诏沿海迁民
归复田里”“再次颁布出海禁令”可判断C项正确。
[提能题组]
5.[2015·贵阳摸底]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
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民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答案D
解析题干内容反映了南宋时土地兼并和买卖频繁,官府为土地
买卖双方主持交易并保管契约和收取一定的手续费,D项正确。
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土地买卖不局限于农民之间,B项
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
6.[2016·哈尔滨模拟]“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
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
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答案D
解析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获取巨额财富”可知,A、B两项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市坊制度是政府管理商业的措施,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但它不能使国家获取巨额财富,排除C项;官营专卖的措施既能使国家最大限度地控制经济,又能使政
府获取巨额利润,故答案为D项。
7.[2016·枣强中学月考]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
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
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
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
由此可以得出( )
A.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市场的性
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可知A项正确,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约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B、D两项表述不合题意,C项
不符合史实,均应排除。
8.[2015·大庆期中]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
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④外商贸易瓦
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海禁”政策。
根据
材料“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结合时间可知,当时政府采取海禁政策,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故①正确;材料虽然显示“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但不能说明“开始成为”,故②不正确;“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说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故③正确;结合时间可知,西方列强还没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维持
的是朝贡贸易体系,故④不正确。
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20分)
9.[2015·湖北重点高中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神宗元丰年间制定了“××市舶条法”,史称“元丰法”。
至南宋时海外贸易达到全盛,当时监管市舶务的张阐奏言:“比者叨领舶司仅及二载,窃尝求其利害之灼然者,无若法令之未修。
何当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市舶务及分建于五所,三路市舶相去各数千里。
初无一定之法,或本于一司之申请而他司有不及知,或出于一时之建明而异时有不可用,监官之或专或兼,人吏之或多或寡,待夷夏之商或同而或异,立赏刑之制或重而或轻,以至住舶于非发舶之所,有禁有不禁,买物于非产物之地,有许有不许,若此之类,不可既举。
故官吏无所遵守,商贾莫知适从。
奸吏舞文,远人被害,其为患深。
欲望有司取前后累降指挥及三路节次申请,厘析删修,著为一司条例。
”建议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
朝廷嘉纳之,“委官详定”,这样,单行市舶敕
令在南宋进一步发展并完备。
——《宋代商业立法与欧洲同期商法之比较》材料二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恤商政策,对官吏妄加征税给以严惩。
如宋太祖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壁,以遵守焉。
”
——摘编自《宋代商业管理中的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市舶官员张阐上奏折的背景、目的和结果。
(1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代商业政策的特点。
(6分)
答案(1)背景:仅广州有管理市舶的法令,其他涉有外贸的地区无类似法令。
目的:建议中央政府制定全国性的市舶法令,以解决多地外贸管理方面无法可依的问题。
结果:中央政府同意该建议,并组织官员编订了详细的单行市舶
敕令。
(2)特点: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法令条款详细,以防范官员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鼓励商业和外贸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初无一定之法”来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建议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来归纳;第三小问根据材料“朝廷嘉纳之,‘委官详定’……单行市舶敕令在南宋进一步发展并完备”归纳。
第(2)问中材料一表明中央政府制定全国性的市舶法令,说明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材料二表明法令条款详细,以防范官员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