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师考编心理学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学习意义一、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二、研究内容: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状态;人格(个性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三、教师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轴突)组成。
三种神经元: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2.神经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调节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2)周围神经: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实现发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古希腊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二、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第二节注意<一、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最基本的特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
教师招聘普通心理学目录章节
教师招聘普通心理学目录章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普通心理学概述一、心理的本质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发展的过程。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负责运动、说话和书写;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阅读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
大脑两半球功能呈现出一侧化优势,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性工作,右半球在空间关系、面孔识别、情绪识别与表达、想象、音乐欣赏等方面功能更强。
3、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
他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感应器组成。
巴甫洛夫心理学学说: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4、特点: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四、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879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认为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心理的基本元素有感觉、意象、激情状态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研究任务应是描述意识的进程与状况,描述意识对社会适应的功能。
行为主义:华生研究外显的行为,刺激—反应,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组织、样式),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教师编制之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二、心理现象的内容:(一)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分(为弄清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产生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2情感过程(体验感受)、3意志过程(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实现目标)(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四、心理学发展史心理学产生:受近代哲学、生理学影响。
1879,德国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独立发展的标志(一)19世纪末20年代初1构造主义:冯特,主张研究直接经验意识2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把心理学堪称川流不息的过程,而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3行为主义:美国,华生,《无疑是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实验4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5精深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二)当代心理学研究方向:1生理心理学:把生理学堪称描述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
2行为主义研究:关心环境的作用,不关心内在心理过程与机制3心里分别系的研究:4认知心理学研究:早起,皮亚杰,重视智力问题、注意分析智力发展的结构。
20世纪40年代,科学间横向联系推动了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形成。
他们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
美国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5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人格方面比研究。
人性本善,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应对人单个测量),反对只相信可观察到的袭击和反映,认为思想情感灯内部过程,才使人成为不同的个体。
五、心里的实质(一)人脑的机能神经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单位。
(二)神经系统活动的最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概述: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3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一)第一节教师威信一、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已有智力、学业或品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表现出的对学生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估计。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通过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在学生身上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一.教师的专业品质(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1.教师的基本教育信念(1)教学效能感(2)教师控制点(3)对学生的控制(4)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2.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1.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2.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1.情感投入2.个性品质二、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二)第三节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一)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在方法1.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2.学校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3.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内在方法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2.强化自我维护意识,掌握自我调节策略3.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健康体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三)(一)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
从宏观层面和长期性来看,教学设计可指对一组课题或一门课程,乃至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的设计。
从微观层面和较短时间来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针对一个班级或单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所作的设计和准备。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心理学篇
(1)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 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二)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1)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 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2) 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 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 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28. 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 能力的核心。 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 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即我们一般所 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操作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社 交能力如沟通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等。 29.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 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30. 智力和智力理论 (一)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 素:一般因素(即 G 因素)和特殊因素(即 S 因素) 。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 G 因素的数量。S 因素参与不同的智力活动,但每种智力活动中主要有一种特定的 S 因素存在。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 G 因素和 S 因素的共同参与。 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 因素) 。 (二)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 关的“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各种智力活动可分为不同的族群,每一族群中 有一种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他概括出七种基本因素: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 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七种 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三)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 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 果的三维结构。内容是指思维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 种。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反应方式,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 评价五种。成果是指智力活动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 寓意六种。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一项结合成一 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 150 种(5X5X6) ,其中每一种智力 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该理论中,操作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 (四)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
心理学基础知识整理(教师招聘考试)
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里变化。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心里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关于人格发展的八阶段划分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他提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既不是其内在成熟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儿童的自主探索。
要发展心智,儿童必须掌握文化提供给他们的智力工具——语音、文字、数学符号及科学概念等。
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经过他人指导帮助后所能达到的潜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为此“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教育与心理发展: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正确;②教育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③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注意力;④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尽可能配合协调;⑤教育的影响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注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从认知的具体内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小学生、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进行具体特征分析,并给出教育建议。
中小学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从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形式)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水平的程度进行教育建议。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即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正规学习和随机学习。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①除了学习个体行为经验外,还有掌握人类世代累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②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而进行的;③是一种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根本区别);■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间接经验为主;2、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3、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4、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5、以掌握学习方法为主■学习的分类:■学习理论:⑴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招教考试详细知识点-心理学第一章—记忆
心理学学习指导与应试策略从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来看,心理学部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考生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能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去。
心理学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心理学的绪论部分,总括本部分的内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第五章与社会生活情境相联系,侧重于考查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应用。
考生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注意区分各个心理现象的概念,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
例如:单选题可采用排除法以节省时间;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比较;比较抽象的题目要善于用图形表示,提高解题速度等。
考生在复习时要认真总结,恰当分配。
考生可以根据各个章节的不同特点,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命题聚焦本章是心理学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流派等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建立了一个整体框架。
本章命题侧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意义;3.心理的实质;4.心理活动的脑的神经生理机制;5.心理学的发展历史:6.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单选、多选】★★(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
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
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学考编辅导材料
《心理学》考编辅导材料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3)意志过程: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自我意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四、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五、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内省法)2、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意识)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整体研究心理)4、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行为)——心理学第一势力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及前意识)——心理学第二势力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心理学第三势力7、现代认知心理学:第二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最早出现(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最古老的感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内脏感觉: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三)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联觉二、知觉(一)定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基本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三)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视觉4、错觉5、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四)感知觉规律与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三、观察力(一)含义: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156)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单选、填空、判断)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动态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冯特——心理学之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民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3.区别: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二、西方的心理学流派流派代表人物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完整版)教师招考——心理学讲义大全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基本知识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第二节心理学流派
第二章认知
第一节注意
二、★注意分类、品质
三、注意功能
加里倍林认为: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最重要的功能)
第二节感觉
第三节知觉
一、知觉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四、观察
1、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叫“思维的知觉”。
2、基本特性: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在观察中善于区分事物细微而重要的特征品质)、敏锐性
第四节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头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第五节想象
第六节言语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节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意志
第四章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
第二节能力
概念: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三节气质与性格
第五章社会心理与行为第一节社会态度与社会知觉
第三节人际关系
第四节群体心理。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参考答案:D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参考答案:B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
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参考答案:B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
5.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8.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0.(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1.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心理学(教师编制考试、教师资格证)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这种心理状态。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3.脑的功能分布大脑四叶: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
大脑两半球: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运算和推理等;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它主要处理的信息是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情感、欣赏音乐和艺术等。
4.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5.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话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面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6.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7.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背诵题答案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任务包括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预测和控制心理。
3.描述心理事实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4.揭示心理规律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深入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具体表现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6.心理过程由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
7.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
8.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9.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10.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包括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交叉的产物。
4.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6.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含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个过程。
7.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9.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10.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1.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2.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13.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第一章 教师考编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一)心理过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时,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它是行为和活动的动力因素,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它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
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具体的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性是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
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三、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与心理有着密切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起作用。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四、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主观臆想或虚构猜测,得出的结论必须符合实际。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以全面的、发展的和整体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学生心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招聘知识之心理学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
3、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的心理状态是注意。
4、心理现象结构表P1305、❤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理解和解释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6、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7、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一时间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8、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
该学派一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被称为心理学学派中的“第三势力”。
❤❤第二章认知过程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把自己的注意不断地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也就是把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这就叫做注意的转移)。
教师入编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第一章概论(多为小题,名词解释、选择、简答等)1、心理学(名解):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选择):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构造主义心理学:①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或称心理学之父)。
②冯特创造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
4、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主要代表是杜威。
它否定意识的结构,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5、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
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他宣称心理学只研究行为,而行为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提出了“刺激—反应”公式(S—R),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持教育万能论。
华生的名言:“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6、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创始人人有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等,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为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习惯把看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
7、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
8、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强调“自我实现”。
9、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01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一)心理过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时,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它是行为和活动的动力因素,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它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
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具体的人的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个性是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
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三、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与心理有着密切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起作用。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四、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主观臆想或虚构猜测,得出的结论必须符合实际。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以全面的、发展的和整体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学生心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言语、表情、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观察内容上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观察方式上分:直接观察、间接观察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
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如感觉剥夺实验、条件反射实验等。
另一种是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来改变或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3、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搜集被试者的各种相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谈话法:一种口头调查法,通过主试和被试相互交谈,从中了解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2)问卷法:通过书面回答问题,从中了解被试某些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扩大调查的范围,既可以在许多被试中同时进行,也可以借助邮寄的方式进行。
(3)作品分析法:通过被试的作品,如日记、作文、绘画、工艺品等、报告总结、自传、回忆录等进行分析,来了解他们的某种心理特点的方法。
4、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被试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验按其目的不同,可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兴趣测验、能力测验等。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古希腊的希波克拉特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类型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所占的比例不同造成的;盖伦提出气质概念,把希波克拉特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一直沿用至今。
过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用的是思辨和总结自己经验的方法,所以多心理现象的看法,只能说是一种心理学思想,而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科。
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时期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有很多成果:韦伯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定律,即韦伯定律;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但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不仅创建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而且创办了《心理》杂志。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一)构造主义学派创始人:铁钦纳(冯特学生)在美国建立的。
是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二)机能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三)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可以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采用客观的实验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四)格式塔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于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和科勒。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论文《似动现象实验研究》,标志着这一学派的兴起。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情感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五)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观点是: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
(六)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和罗杰斯创立。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
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
(七)认知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认知心理学派的观点是:认知心理学强调了意识(理性)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主动性,重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
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一节感知一、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然而一切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我们正是依靠感觉把客观事物精确地分解为个别属性,并对其细微差别作出精细的鉴别。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机器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
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
感觉、知觉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第一,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过感觉可获得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通过它可以了解事物的意义,因而具体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三,从生理基础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在多种分析器的参与下,通过反映事物多种属性并整合后才形成知觉。
联系: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和知觉。
而且,它们产生的主要映像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第三,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只是在新生儿中才有,而在儿童和成年人实际的心理活动中,单纯的感觉是很少有的,总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由于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因此,常将二者统称为感知。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一)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1)视觉:由外界物体所发生的或反射出的光波作用于视分析器而引起的感觉。
(2)听觉: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
(3)嗅觉:对物质固有气味的感觉。
(4)味觉:对物质的某些特征,如酸等味道的感觉。
(5)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于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
2、内部感觉——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
(2)平衡觉: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
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加速或减速),使人产生头部运动速度、方向或超重、失重的感觉。
(3)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是传递热门对四肢变化、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的。
(二)知觉的种类1、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在时间知觉方面,人们往往会出现“长时短估,短时长估”的现象。
2、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
(1)形状知觉靠视觉、触觉和运动觉来实现的。
在知觉物体的形状时,首先必须形成的是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靠视觉、触觉和运动觉来实现的。
(3)方位知觉对物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方向的知觉,靠视觉、触觉、运动觉和平衡觉以及听觉实现。
(4)深度知觉就是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
人可以凭借生理线索(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的辅合)。
双眼线索和单眼线索(经验线索),结合触觉、运动觉等最终形成人的深度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