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点睛:2010高三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二)社科文章阅读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骛恣意桎梏恣意妄为B. 摒当斡旋恣睢恣情纵欲C. 摒除斡旋恣肆恣意妄为D. 摒当斡旋恣肆恣情纵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优异。

C.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那座山像一头沉睡的狮子。

D. 那片云彩像一匹奔跑的骏马。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

B.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一切值得热爱的事物。

D.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她虽然年长,但是知识浅薄。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她虽然年长,但是知识渊博。

D.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答案:1. C2. A3. A4. C5. B二、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10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版)

2010上海高考语文卷(解析版)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

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

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

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

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

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

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

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

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

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作文题解及高分作文示例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作文题解及高分作文示例

感受 作 者的心 意 , 欢看 作者 笔下 流淌 的情 思 。 阅 喜 浅 读可 能是 仅仅 与 作者 有个会 面 ,近 未深 交 ,便 已走 远 , 免让 人 遗憾 , 未 阅读 得深 , 我们 获 得更 多 。很 让 多人 怀念 过 去在 书店 读书 , 界仿 佛 只剩下 了 书 , 世 只
度 、 诚 的心 态 阅 渎那些 触 动 心灵 的文 字 , 虔 如庄 周 的 《 子 》顾 炎 武 的 《 庄 、 日知 录 》 鲁 迅 的《 、 呐喊 自序 》 , 等 中华文 化才 能 得 以传 承或 真正 的阅 读应 该 能 够净 化 心 灵 , 高修 养 , 升 民族 的 软实 力 等 ; 综 合 两 种 提 提 若 立 意 , 好先 谈 出两 种 阅读 形 式 的好 处 , 后 指 出在 最 然 阅读 形 式 日益 多样 化 的今 天 ,每个 人 有选 择 自己喜 欢 的 阅读形 式 的权 力 ,两 种 阅读 形 式 同时 并 存符 合
阅读” 的肯 定 ; 的两 句 话 表 达 了对 “ 阅 读 ” 丁 浅 的否
定, 提倡 “ 深阅读 ” 。 综上 , 该题 的 立 意 已明 确 或 提倡 “ 浅阅 读 ” 或 , 提 倡 “ 阅读 ” 或 将 两者 糅 合 而成 新 立 意 。若 提倡 深 ,
读” 的讨论 。
甲: 么是浅 阅读? 什
阅读 ” ,就 要 谈 “ 阅 读 ” 优 点 , 有 以 恭 敬 的 态 深 的 只
江水 边 想起 那 “ 江 东去 浪 淘尽 ” 豪放 。深 阅读 , 大 的
是 一 利1 贴 近 心 灵 的 阅 读 。 里 捧 着 书 , 幽 幽 荷 香 更 手 在 中 , 一 壶 月 光 下 酒 , 字 里 行 间 聆 听 , 自远 古 的 温 在 来 清 音 。一 直 认 为 , 读 是 与 作 者 内 心 的 交 流 , 经 意 阅 不 的干 文 问 , 亍 叮 作 者 的 扬 眉 微 笑 ; 经 意 的 思 考 间 , 不 可 听 自 己 的 寂 寂 心 声 。 爱 深 阅读 , 欢 在 字 里 行 间 喜 喜

2010高考语文真题 附答案打印版

2010高考语文真题 附答案打印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试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绚(xuàn)丽丰腴(yú) 倩(qiàn)影乳臭(chîu)未干B.赦(shâ)免嗜(shì)好逡(qūn)巡弱不禁(jīn)风C.游说(shuì) 愤懑(mân) 逶迤(yí) 不见经传(chuán)D.泅(qiú)渡坍圮(pǐ) 恐吓(xià) 否(pǐ)极泰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一筹莫展B.寒碜礼尚往来偿试杀一儆百C.端倪改弦更章虐杀原形毕露D.肆意淋漓尽致编撰理屈词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广东卷)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Word解析版)

(广东卷)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Word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精析版语文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皎洁/打搅业绩./污渍.纤.维/纤夫..B.效.仿/发酵.空旷./粗犷.盛.开/盛.饭C.隐瞒./蛮.横挑衅./抚恤.埋.伏/埋.怨D.市侩./反馈.濒.临/频.繁辟.谣/精辟.1、解析B 笑/叫,矿/广,剩/乘A同为“脚”,JZ声母不同,仙/欠C蛮瞒同,挑衅抚恤韵母不同,埋伏/瞒怨D快/愧,斌/贫,辟谣与精辟同。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2、C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

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

而且,褒贬也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VIP专享]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详解答案

[VIP专享]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详解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全国卷2语文详解答案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

故答案为C。

2.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

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三项都是用正确。

B项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故选B。

3.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B项“凝聚”和“骨干”不搭配,“产量成为品牌”搭配不当,可改为“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在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一个著名品牌”。

C项“这”指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

D、定状语序不当,应该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

故选A。

4.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B。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一、手指兄弟兄弟十个两组(十指个展手心外)图1-1。

生来个子有高低(翻动两手手心向内)图1-2。

老大长得最粗壮(两手伸拇指)图1-3。

老二生来有主意(两手伸食指)图1-4。

老三长得个子大(两手伸中指)图1-5。

老四生来没出息(两手伸无名指)图1-6。

老五别看个子小(两手伸小拇指)图1-7。

拉起勾来有本事(两手小指互勾)图1-8。

老大碰碰头(两手大拇指相碰)图1-9。

老二碰碰脸(两手食指相碰)图1-10。

老三弯弯腰(两手中指上下运动图1-11。

老五伸伸腿(两手小指伸展运动)图1-12。

大家拍手把歌唱(两手拍掌)图1-13。

握紧拳头有力气(握双拳举双手)图1-14。

东一捶(右手捶左手心)图1-15。

西一捶(左手捶右手心)图1-16。

南一捶(右手捶左手背)图1-17。

北一捶(左手捶右手背)图1-18。

二、手指睡觉老大睡了(两手心向上,拇指弯曲)图2-1老二睡了(食指弯曲)图2-2。

大个子睡了(中指弯曲)图2-3。

你睡了(无名指弯曲)图2-4。

我睡了大家都睡了。

(小指弯曲,同时两手心转向下方)图2-5。

小不点醒了(小指伸直)图2-6。

老四醒了(无名指伸直)图2-7。

大个子醒了(中指伸直)图2-8。

你醒了,我醒了(食指、拇指先后伸直)图2-9。

大家都醒了(两手相互拍)图2-10。

三、手指宝宝两个大拇指(两手成拳相对,拇指伸直)图3-1。

比比一样高(两拳相合,拇指并在一起)图3-2。

相互点点点(两手拇指向前弯曲)图3-3。

接着弯弯腰(两手拇指向前弯曲)图3-4。

两个小拇指(两拳打开,两手小拇伸直)图3-5。

一样都灵巧(两手小指弯曲运动)图3-6。

相互拉拉勾(两手小指反复互勾)图3-7。

点头问问好(两拳成竖起两手小指相互弯屈运动)图3-8。

食指(弹食指)图3-9。

中指(弹中指)图3-10。

无名指(弹无名指)图3-11。

样样事情离不了(两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弯曲运动)图3-12。

摊开双手数数数(两手心向上,十指伸展)图3-13。

2010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江西卷下)

2010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江西卷下)

2010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江西卷下)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语文第Ⅱ卷(共114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见参考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

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矛盾。

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解析】A与B是否矛盾的一类鉴赏题宜结合诗歌写作技巧,熨平诗文意蕴。

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

2010高考题语文试题·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详解一、2010上海春季高考卷(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1分)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凝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

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

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

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

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

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

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

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

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

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

2010高考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解析

2010高考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解析

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 , 也可能涉及政治、 社会、 历史 、 地理、 文学 、 美学等学科知识。但我
44
们的阅读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 , 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 , 完成理解 的任务。此类命题通常材料丰富, 凸显文化含量 、 人文价值 、 教化作用, 注重全文筛选、 提 取与信息整合 , 对考 生整体理解能 力的考查力度较大 ,提炼 、 “ 概括和拓展 ” 都是考查
明 代 是 我 国绘 画 发 展 的 重 要 时期 , 画 装 裱 进 入 发 展 的 黄 金 时 期 。 明 朝 皇 帝 把 仁 智 书
殿 作 为御 用画 院 , 并设 立 了专 门从 事 书 画装裱 的机 构 。此 时 . 江南地 区 出现 了一 批通 晓
诗 文 书 画的 文人 雅 士 , 人 画有 了很 大的发 展 。在 这 种 背 景 下 , 苏 州 为发祥 地 的“ 文 以 苏
“ , 比”即在比较中发现选项细微的带有迷惑性 、 欺骗性的错误 。
四、链接高考 曩
。 __ _ |l L i
(0 0高 考 语 文 四 川 卷 )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成 5 7题 。 21 阅 完 ~
书画 的 装 裱
书画装裱 是伴 随 着书 画创作 产 生和发展 的一种 特殊 的工 艺 。
画 装 裱 工 艺进 入 成 熟 阶 段 , 裱 样 式 有 了新 的 发 展 , 生 了 著 名 的 “ 和 装 ” 卷 。 随 着 装 产 宣 手
丝 织 技 术 的 发 展 , 种 质 地 花 纹 的 织 物 为 书 画 装 裱 提 供 了丰 富 的 物 质 基 础 . 广 泛 用 作 各 被
至迟 在 两晋 时代 , 书画装裱 进入初 创 时期 , 选材 、 式及 技 法上还 并 不 完善 。南北 在 样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What’s the goal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way teachers organize what goes on in the classroom. The goal: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conductive to interacting in English in meaningful ways.
Causes of discipline problems
The teacher The students The institution
The teacher
• • • • • • • • Don’t go to class unprepared Don’t be inconsistent Don’t issue threats Don’t raise your voice Don’t give boring classes Don’t be unfair Don’t have a negative attitude to learning Don’t break the code
The roles of the teacher
Task 1:think about teacher’s rol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 Before class: planner, who plans what to teach, how
to teach, and what result to achieve. • During class: organizer… • After class: evaluator, who evaluates not only how successfully he has conducted the class but also how effective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_2010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

_2010高考语文(北京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摩擦力供认不悔对称.(chèn)穷源朔.(shuò)流B.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令人发.(fà)指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一气呵.(hē)成D.化装品整齐划一倾轧.(zhà)囤.(tún)积居奇【答案】C【解析】第一题字音字形,难度相当小,每个错误选项中都有两个错误,且非常明显。

字音的错误(溯、隽、轧)也是相当明显。

分别读穷源溯.(sù)流,隽.(juàn)永倾轧.(yà) ;字形错误,像“供认不讳”的“讳”(选项作“悔”);“易拉罐”的“易”(选项作“一”)“化妆品”(选项作“装”),试题的简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答案】B【解析】第二题考成语,"防患于未然"、"信马由缰"、"殊途同归"本来就属于考生应该熟悉掌握的成语,即便这三个成语不了解,"无地自容"也绝对不是语境中的那个用法,不能"望文生义",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

形容非常羞愧。

此处应为“无处藏身”。

考题在延续往年成语题以"望文生义"为主的错误选项设置方法的同时,又降低了一个难度。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国民收入
P
P
AS1
AS2 AS2
AS1
O Y1 Y2 Y O Y2 Y1 Y
由于整个社会的投资 增加,生产成本不变,提 高了生产能力,总供给曲 线向右移动。
投入价格水平提高,即 生产成本提高(如工资提 高),生产能力下降,则 总供给曲线上移。
2、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
P
P0
O
Q0
Q
P AS
P
AD2 AD1
每年支出数
B C
A+C=B
A
O
30
60
80
年龄(岁)
*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是消费的机会成本,与消费反方向 变动; 价格水平——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而影响消 费; 收入分配公平状况——越公平,国民消费就 越多,反之则少; 消费品存量——存量多少影响人们的购买, 消费多少则受习惯的支配; 流动资产的多少—— 一般与消费成同方向 变动,但短期中也可能难以确定;
E1
Y
E1,如果是长期增加,
消费从E0增加到E2。
Y1 Y2
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根据预期寿 命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也就是说,各家 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反映了该家庭在其 生命周期内谋求达到消费理想分布的努力,而各家庭 的消费要受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货币
二、国民经济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 (一)三种不同的均衡: 1、低水平的均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 社会产出水平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 失业人数众多,国民经济不景气。 2、高水平的均衡: —— 产出水平高,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失业问题基本解决,国民经济结构比较合理, 出现经济繁荣但不过度的局面。(目标均衡)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II卷)真题精品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II卷)真题精品解析

2010高考真题精品解析--语文(大纲全国II卷)第一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 )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 本埠.(bù)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D项“放虎归山”,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2010语文答案解析

2010语文答案解析

2010语文答案解析【篇一: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一、语文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级,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答案: c,解析: a项中,微言大意——微言大义;b项中缈——渺 d项中纷繁人世——纷繁人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她到在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物料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答案:b。

解析: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

语境不合,原文内容与主题无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2)解析版

[高考真题]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卷2)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语文解析一、1.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A项“唱主角”的“角”应读jué;B项“掺和”的“掺”应读chān;D项“名噪一时”的“噪”应读zào.故答案为C.2.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连衣服都承受不起.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上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三项都使用正确.B项姑妄而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用来说比尔纳不恰当.故选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B项“凝聚”和“骨干”不搭配,“产量成为品牌”搭配不当,可改为“十几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在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成为一个著名品牌”.C项“这”这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职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他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D定状语序不当,应该为“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影响”.故选A.4.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B.二、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中说:“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故选D.6、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第三段说:“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说明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还可以选择其他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故选C.7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正确,但不能推出“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借助研究了解文化的流变,完成自由的文化对话,故选A三、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故选A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裔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站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四、1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老,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翻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赔偿.(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翻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12.(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3.答案:(1)又申之以搅茝亦余心所善兮不预则废白云千载空悠悠芳草萋萋鹦鹉洲(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荒于嬉毁于随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五.1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故答案总结为: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1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重在理解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结构特征和情感内涵.第一句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句子,要从文章中找出答案,还要结合全文主旨理解.第二句要理解“随波逐流”和“去大河家住一阵”的深层含义,还要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故答案总结为:(1)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⑨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2)(2分) 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⑨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16.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故答案总结为: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17.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是因为老汉与河的关系,“默默无语”是坎坷人生后的醒悟.作者写韩老汉,是将他当作了底层人的代表,写韩老汉的动作,就是写意韩老汉为代表的大河家人、底层人与河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思考.故答案总结为:第一问:①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②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③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第二问: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六、18.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专线电话”与“设立”搭配,服务页面和电话的作用是咨询和服务,举报后行动时核实,“叫停”的主语应该是执法部门,不是企业,故④应选“停止”;⑤应选“存在”,“侵害”不和“身心健康”搭配,应选“损害”;⑦⑧很明显要选“保护”和“免受”.故答案为:①设立;②咨询;③核实;④停止;⑤存在;⑥损害;⑦保护;⑧免受.19.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①为转折关系;②表示严重后果;③“就”和“一”搭配;④是让步关系;⑤解释原因.故答案为: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20.解析:要内容贴切,形成排比,句式相同.答案略.。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1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模样(mó)疲惫(bèi)濒临绝境(bīn)并行不悖(bèi)B.麻痹(bì)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步履蹒跚(pán)C.贮藏(zhù) 鞭笞(chī)瞠目结舌(chēng) 解甲归田(jiě)D.畸形(jī)机械(jiè) 破绽百出(zhàn) 伺机报复(s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舶来品一幅对联一诺千金B.凑合主弦律旁征博引死皮赖脸C.家具炒鱿鱼雍荣华贵流芳百世D.坐镇明信片枉费心机平心而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B.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D.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日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之社科文章阅读
一、考点点击
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伦理学等。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阐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有政治经济、教育探索、考古研究、诗画评论、文学评论和艺术鉴赏等。

二、常见误区
社会科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分三步:1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2,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3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

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

要在比较中作出准确判断,这就要求我们掌握错项的一些规律:
1,背离原文,歪曲观点
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不一致,错项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造成~字或一词之差,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

2,置肯定为否定,置否定为肯定
原文已明确否定了某一观点,选项却予以肯定,或相反。

即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

3,主次不分。

本末颠倒
将原文中所说的主要问题说成次要问题,或相反。

4,过于武断,夸大其辞
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辞;或将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

5,节外生枝,无中生有
原文中本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选项却脱离原文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6,东拉西扯,张冠李戴
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态度,让人感觉东拉西扯、混乱不清。

7,不明事理。

偷换概念
将原文中的A概念换成B概念,也就是原文说的是A事物,而选项说的是B事物,义理
混淆。

8,不明关系。

强拉因果
将毫无关系的两个事物拉到一起,并强加因果;或将有因果的两个事物关系颠倒,因说成果,果说成因。

三、链接高考
1(2009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行用于其他各时期。

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

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

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

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

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

如此等等,其说不一。

直到1936年,昊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

从甲骨文、金文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弧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钺阑。

“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

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夫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

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

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

”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边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
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2L”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题中D项“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错误,以偏概全或无中生有;“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

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

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

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力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权力就不复存在。

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

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

注意“原始社会晚期”,题中“始终”的说法不准确。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

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前殿王室的遗物。

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
中国也是如此。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

D项偷换概念,应该是“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个时代距离许慎太遥远了。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