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1. 总则为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与维护,订立本《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设备的分类管理、使用、维护和保养,包含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2. 设备分级管理分类依据设备的功能、紧要性和使用范围,将设备分为三个级别:2.1 A级设备A级设备为企业生产过程中不行或缺的关键设备,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本领,由企业正式授权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

2.2 B级设备B级设备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紧要但不属于关键设备,由专职设备管理员负责。

2.3 C级设备C级设备为非生产关键设备,重要用于企业办公和辅佑襄助运营,由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负责管理。

3. 设备管理职责3.1 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2 A级设备管理人员A级设备管理人员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紧要岗位,重要职责包含:•订立A级设备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负责A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和更新计划;•引导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设备事故和故障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3.3 B级设备管理员B级设备管理员是对B级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专职人员,重要职责包含:•订立B级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操作规程;•负责B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和更新计划;•帮助A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维护和修理需求。

3.4 C级设备管理人员C级设备管理人员是对C级设备进行管理的责任人,重要职责包含:•确保C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维护和修理需求;•帮助A级和B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订立相关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一、分级标准:A级: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引起生产停产,如:纯化水系统、空气压缩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灌装机;B级:主要用于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且操作较复杂的仪器设备或主要的检验仪器设备;C级:在其它环节中使用,对产品质量有轻微影响且操作较简单的设备或一般的检验仪器设备。

D级:辅助类的仪器设备,如:震荡器等。

二、各级别注意事项:A级:此类设备要有独立的操作规程进行指导使用、维护保养,并按照相对应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保养维护和使用记录的填写;没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填写《A级设备使用记录》;维护保养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内容如下:•保养频次为六个月进行一次,由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人员协助。

•清扫、检查、调整电器部分,检查电器接触是否良好,接线是否牢固;•彻底清洁、擦拭设备内外表面和死角部,清除表面活动毛刺,无污物;•检查、调整必要的零件,调整各部件的间隙,更换易损件;•检查紧固件和操纵装置,做到齐全可靠;•清洗油杯、油管、油标,检查油质,按规定加油,做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排除故障,消除隐患,必要时对设备局部拆卸检查,调整和修复。

B级:此类设备要有独立的操作规程指导使用;并按照相对应的操作规程进行保养维护和使用记录的填写,没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按照《B级设备使用记录》进行日常使用记录,维护保养填写《维护保养记录》。

内容如下:•设备的B级维护保养为每年进行一次,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操作人员协助。

B级维护保养需完成A级维护保养的全部内容;•检查传动系统,修复、更换磨损器件;•检查电机,更换润滑油,检查电机绝缘;•整理电器线路,做到线路整齐安全,接地线符合规定;•更换新油,消除漏油;•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调整、修复和更换必要的零部件。

注: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在对设备实施维护保养后,应如实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C级:此类设备根据操作的复杂程度评估是否需单独编写操作规程,对于其中结构简单且需长时间连续使用或者频繁使用的设备,如温湿度计、压差计、容量瓶、移液器等,不需要填写保养记录级使用记录,其它的按照《设备日常保养及使用记录》说明进行保养和日常使用记录的填写。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管理企业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加强对设备的监督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制定本制度。

二、设备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企业设备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三类。

1.生产设备: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设备,包括生产线、机床、起重设备等。

2.辅助设备:指协助生产设备工作的设备,包括压缩空气设备、冷却设备、运输设备等。

3.办公设备:指用于企业办公和管理的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

三、设备分级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设备,要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价值分级管理,制定以下管理标准:1.重要性分级根据设备对生产经营的重要程度,设备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

A级设备:对生产经营具有重要影响,一旦损坏会导致生产中断或影响产品质量;B级设备:对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一旦损坏会对生产进度有所影响;C级设备: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小,一旦损坏可通过其他设备替代。

2.价值分级根据设备的价值和使用寿命,设备分为高价值设备、中价值设备和低价值设备三个等级。

高价值设备:设备价值较高,一般为生产设备和关键辅助设备;中价值设备:设备价值适中,一般为一般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低价值设备:设备价值较低,一般为低价值办公设备和附属设备。

四、设备管理责任1.设备管理员每台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管理,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负有责任。

设备管理员应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设备保养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定期检查设备损坏和磨损部件,及时更换和修复。

对于重要设备,还需制定专项保养计划,定期进行大修和设备升级。

3.设备维修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对于无法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报废或更换。

维修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维修质量。

4.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员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

设备保养的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保养的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保养的分级管理制度一、前言设备是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对设备进行规范的保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生产效率。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保养分级管理制度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本制度是为了规范设备保养管理,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确保生产安全及生产稳定运行的程序。

二、设备保养分级管理制度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备管理条例》2. 《设备保养管理规定》3. 公司的实际生产运营情况三、设备保养的分级管理制度1. 设备保养的分级管理(1)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使用频率和性能稳定性将设备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设备为生产关键性设备,使用频率高,设备性能要求稳定,B级设备使用频率次之,要求设备性能较为稳定,C级设备为一般设备,要求设备性能相对较低。

(2)对于A级设备,保养要求最为严格,需要制定详细的保养方案,保养频率较高,一般每周进行保养,对于B级设备,保养频率为每两周进行一次保养,C级设备则为每月一次保养。

2. 设备保养责任的分级(1)设备管理员A级设备保养由设备管理员或技术人员负责,他们负责对A级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清洁,润滑,机械零部件的检查,电气部件的检查等。

(2)操作工B级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工负责,操作工要了解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上报。

(3)班组长C级设备的日常保养由生产班组长负责,班组长负责组织班组成员对C级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保养。

(1)设备管理员按照设备保养计划,对A级设备进行保养。

先进行设备停机,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设备各部位的磨损情况,然后进行设备的润滑工作。

若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需要及时维修。

(2)操作工按照设备保养计划对B级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清洁,润滑,设备运行情况的观察以及对异常情况的上报。

(3)班组长要确保班组成员按照设备保养计划对C级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和保养。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障设备安全,切实利用设备资源,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三、设备分级管理原则1. 划分原则:根据设备功能和价值划分设备等级。

2. 使用原则:按照设备等级和具体用途合理安排设备使用。

3. 维护原则:按照设备等级分类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保养。

4. 监管原则:严格执行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监管。

五、设备分级标准1. 设备分级标准根据设备的功能、性能、技术水平、年限、使用寿命、维修费用等因素进行评定,具体分级标准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2. 设备分级标准包括设备等级分类、设备使用权限、设备维护保养要求等内容。

3. 设备分级标准按照设备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分为A级、B级、C级。

六、设备使用权限1. A级设备使用权限: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人员才能使用。

2. B级设备使用权限:在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能使用。

3. C级设备使用权限:任何人员都可以使用。

七、设备维护保养1. A级设备维护保养:由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维护部门负责。

2. B级设备维护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日常保养,定期进行专业维护。

3. C级设备维护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日常保养。

八、设备使用流程1. 使用前认真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使用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4. 使用后进行设备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5. 使用中遇到设备故障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设备维护部门报告。

九、设备维护保养流程1. 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

2. 日常保养:保持设备的清洁,检查设备是否有异常现象,及时清理设备故障。

3. 定期维护: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规定时间进行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时间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

4. 维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维护规程进行维护,维护过程中要做到细致认真。

设备分级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设备分级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设备分级评价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设备的管理。

第二条设备分级评价原则(一)科学性:设备分级评价应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设备特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全面性:设备分级评价应全面考虑设备的性能、技术状况、使用环境、重要程度等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三)动态管理:设备分级评价应根据设备运行情况、技术更新和生产需求,及时调整设备分级,实现设备管理的动态优化。

(四)预防为主:设备分级评价应注重预防性管理,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设备分级评价机构及职责(一)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设备分级评价工作,对设备分级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提供设备相关资料,参与设备分级评价工作,执行设备分级评价结果。

(三)设备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维修和保养,提供设备技术状况资料,参与设备分级评价工作。

第四条设备分级评价内容及标准(一)设备性能评价:评估设备的技术性能、运行效率、能耗、可靠性等指标,确定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设备技术状况评价:评估设备的外观、结构、磨损程度、故障率等指标,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

(三)设备使用环境评价:评估设备所在车间的环境条件、生产流程、作业方式等,确定设备运行的适宜性。

(四)设备重要程度评价:综合考虑设备性能、技术状况、使用环境等因素,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第五条设备分级评价程序(一)设备使用部门提供设备相关资料,包括设备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

(二)设备维修部门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评估,提出设备分级评价建议。

(三)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设备进行分级评价,确定设备分级。

(四)设备管理部门将设备分级评价结果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设备依照安全性、机密性和紧要性等级进行合理分级管理,以保障企业财产和信息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养效果。

本制度是依据《企业设备管理制度》订立的,对设备分级管理责任进行进一步规范。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设备的分级管理,包括计算机、服务器、打印设备、通信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设备分级设备分级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安全性设备的安全性包括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方面。

对于需要防止外部入侵或信息泄露的设备,应属于高安全级别。

2. 机密性设备所处理的数据或信息的机密性需要依据企业的保密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对于需要严格保密的设备,应属于高机密级别。

3. 紧要性设备对企业运营的紧要性也是设备分级的一个紧要考虑因素,对于能够支撑核心业务运行的设备,应属于高紧要级别。

四、设备分级标准依照上述评估指标,本制度将设备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 高级设备(级别一)高级设备属于最高级别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机密性和紧要性。

只有在必要时才能使用,并且需要严格授权和监督。

对于高级设备的管理要求如下:1.设备必需存放在专用安全区域,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2.高级设备的使用必需遵守相关安全和保密规定,严禁私自解密、复制或外传信息。

3.高级设备必需定期接受安全检查和维护,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 中级设备(级别二)中级设备属于一般级别的设备,具有肯定的安全性、机密性和紧要性。

大部分设备属于中级设备。

中级设备的管理要求如下:1.设备必需存放在安全区域,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2.设备的使用必需遵守安全和保密规定,不得私自将设备用于非正常用途。

3.中级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正常运行。

3. 低级设备(级别三)低级设备属于最低级别的设备,安全性、机密性和紧要性较低。

一般为日常办公设备。

低级设备的管理要求如下:1.设备可以存放在一般办公区域,由员工自行保管。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设备分级管理是指根据设备的性质、功能和安全等级,对不同级别的设备进行分类和管理的一种手段。

它旨在实现对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设备分级管理方案应包含设备分类、安全防护等级划分、设备权限控制、设备监测与管理等内容。

一、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特性和用途,可以将设备划分为以下几类:1.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3.生产设备:如机械设备、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

4.安全设备:如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报警器等。

5.储存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根据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将其进行分类,是合理进行设备分级管理的前提。

二、安全防护等级划分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涉及的安全风险,可以将设备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高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国家安全、重要设施、重要数据的保护等有重要意义的设备。

2.中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部门内部业务数据的保护、公司核心业务的支持等有一定意义的设备。

3.低安全等级设备:包括对一般办公、通信、生产等设备的管理,风险相对较低的设备。

根据安全等级划分设备,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并确保关键设备的安全性。

三、设备权限控制设备权限控制是指对设备的使用者进行身份验证,并授予相应的权限,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管理。

设备权限控制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用户身份认证:对使用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包括用户名、密码、指纹、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

2.权限分级管理:根据用户的职责和需要,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确保他们只能访问和操作自己需要的设备和数据。

3.访问控制:对设备进行访问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防止信息泄露和设备被恶意篡改。

四、设备监测与管理设备监测与管理是指通过监控设备的使用情况、运行状态和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等问题。

1.设备使用监测: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地点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合理利用。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3篇)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3篇)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一、引言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是指根据设备设施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规程旨在规范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的相关要求,提升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以及其他拥有设备设施的组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实验设备、通信设备、电力设备等。

三、基本原则1.风险导向:根据设备设施的重要性和对人身、财产安全的影响,合理确定分级标准,确保风险可控。

2.科学决策:分级标准应基于科学的依据和实际情况,避免主观意识的干扰。

3.综合考虑:综合考虑设备设施的功能、性能、用途、工作环境、运行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等级。

4.动态管理:设备设施的分级应与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和环境风险等因素保持一致,随时进行调整和管理。

四、设备设施分级标准1.一级设备设施: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核电站、空中交通管制设备等。

2.二级设备设施: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如电力系统调度设备、危险化学品生产设备等。

3.三级设备设施: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工业生产线设备、网络服务器设备等。

4.四级设备设施:对人身安全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影响较小,如办公设备、普通电器设备等。

五、分级管理要求1.一级设备设施应制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天候监控和巡检。

2.二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3.三级设备设施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并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4.四级设备设施应建立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六、分级管理措施1.一级设备设施应采取物理隔离、加密通信、备份存储等手段,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二级设备设施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关键数据不会丢失或破坏。

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分级管理。

二、特种设备定义1. 特种设备指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具有潜在危险性,需要特殊管理的设备。

2. 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三、分级管理原则1. 根据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

2. 分级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四、分级标准1. 特种设备根据其潜在风险和重要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2. 一级设备:具有高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设备。

3. 二级设备:具有中等风险,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一定程度的财产损失。

4. 三级设备:具有低风险,事故可能导致轻微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五、管理职责1. 一级设备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管理。

2. 二级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3. 三级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管理,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六、管理措施1. 一级设备:- 实施定期安全检查和维护。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维护和事故处理情况。

- 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2. 二级设备:-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维护情况。

- 安排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3. 三级设备:-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情况。

七、监督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跟踪整改情况。

八、事故处理1. 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2. 事故发生后,应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并进行事故调查,找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完整版)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完整版)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设备分级管理规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的分类原则,分级管理,责任分工及设备档案的建立及各种计划报表的上报。

本标准适用于气化厂各级设备管理部门。

2管理职能在主管厂长和机动处的领导下,按设备分级管理标准,各部门各负其责。

3设备分类3.1设备分类的目的3.1.1加强设备管理,明确责任,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3.1.2确保使用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化工生产能正常地、持续稳定地、有计划地进行。

3.1.3及时地、正确地、有计划地进行抢修使维修费用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3.2设备分类的原则3.2.1化工设备就动态来讲可分为传动设备与静止设备。

3.2.2主要设备可分为甲类设备和乙类设备,一般设备可分为丙类设备和丁类设备。

A、甲类设备是工厂心脏设备,在无备机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将引起全厂停车。

B、乙类设备是工厂主要生产设备,有备用设备,且对全厂生产和安全影响不严重,其重要性程度比甲类设备差一些。

C、丙类设备是运转设备或检修比较频繁的静止设备。

D、丁类设备趋于结构比较简单,平时维护工作较少,检修也简单的设备。

3.3设备的分类管理3.3.1全厂设备实行三级管理,厂机动处;分厂机动科,分厂车间。

3.3.2主要设备甲类,乙类为厂管设备,甲类设备为厂控制——厂机动处主管。

3.3.3乙类设备为分厂控制——分厂机动科主管。

3.3.4丙、丁类设备为车间控制——分厂车间主管。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设备卡片的要求4.1.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4.1.2设备出厂年月、设备编号。

4.1.3设备使用日期、年限、单位。

4.1.4设备原什值4.1.5生产厂家4.2电机、减速机的设备卡片4.2.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4.2.2技术参数:电压、功率、速比、生产厂家。

4.2.3技术条件:温度、压力、介质。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2022.5.19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2022.5.19

设备分类管理规定一、目的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在设备管理方面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最大效能,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在用的生产设备分类,各车间应根据本规定对设备进行分级分类。

三、术语(一)A类设备(关键设备):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影响重大的设备。

例如:在主装置上不可旁路或无备用、出现故障影响重大必须立即抢修的设备;直接造成一个或多个生产车间(厂)停工、降量、循环的设备;影响全厂稳定运行的公用工程设备。

(二)B类设备(重要设备):指发生故障后对以上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主装置上可旁路或有备用、出现故障影响较大必须立即抢修的设备;对主生产装置造成局部影响的设备。

(三)C类设备(一般设备):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小的设备。

例如:在配套装置上可旁路或有备用、出现故障影响不大,允许在一段时间内修复的设备。

四、设备分类原则(一)直接判定原则凡是以下三种情形时可直接判定为关键设备:1.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的设备;2.电力系统的高压变电站、高压配电室、高压电机;3.锅炉、压力容器(II、In类)、深冷空分系统。

(二)专业划分原则1.机修专业:机>泵>阀;2.电气专业:100OKW以上电机>250KW以上电机>250KW以下电机;3.仪表自控专业:联锁回路>控制回路>显示回路;4.静设备专业:高压设备>中压设备>低压设备。

(三)按照设备关注程度划分原则1.无备用设备>有备用设备;2.专用设备>通用设备;3.高故障率设备>低故障率设备;4.无维修经验设备>有维修经验设备。

(四)综合评价标准参考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和备件周期因素综合判定设备分类。

关联A、B、C类设备供电设备、仪表系统对应设备分类级别进行判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年维保、检修费用在 5000 元-10000 元之间,对应成本影响程度是 4;则按
照计算方法,该设备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是:(3+5+4)/3=4
第三步:确定设备等级
确定设备等级的方法:根据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的
影响程度两者在设备等级划分标准矩阵中的交点确定设备等级。
设备等级划分标准(矩阵)
4.2.1.2 全面掌握本班组设备的运行动态,对区域内设备日常工作进
行管理,及时汇报(汇总)需要上传下达的信息。
4.1 设备等级划分 4.1.1 划分的依据:综合考虑设备的自身因素(设备原值、设备用途) 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对安全、生产、成本的影响),确定设备等级划分标准。 4.1.2 划分的范围:作业公司所有设备资产以及使用的业主设备。 4.1.3 划分的方法:采用矩阵分析法进行设备等级划分,将设备划分 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三个级别。
关键影
设备自身因素(分值)
1(含)
1-2
2-3
3-4
4-5
响因素
1(含)
一般 (含一)般 (含一)般 (含一)般 (含重)要
1(-影2(响含)
一般
一般
一般
重要
重要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程2度-3)(含)
一般 设备
一般 设备
重要 设备
重要 设备
关键 设备
3-4(含) 一般
重要
重要
关键
关键
设备
设备
设备
设备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配餐服务公司
第1页 共6页
4.1.4. 划分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

设备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模板

设备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模板

设备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设备分级授权管理,是指公司对设备的管理权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的权限,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改造等事项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三条设备分级授权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实现设备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第四条公司各级部门和员工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章设备分级第五条设备的分级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复杂性、危险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为一级设备、二级设备和三级设备。

第六条一级设备是指对公司生产、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设备,或者设备故障可能导致人身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设备。

第七条二级设备是指对公司的生产、安全有一定影响的设备,或者设备故障可能导致一般财产损失的设备。

第八条三级设备是指对公司的生产、安全影响较小的设备,或者设备故障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的设备。

第三章权限划分第九条公司设备管理权限分为四级,分别为: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车间设备管理部门、工段设备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

第十条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一级设备和二级设备的运行、维护、检查、改造等工作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车间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所属车间的设备进行管理,对二级设备和三级设备的运行、维护、检查、改造等工作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工段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所属工段的设备进行管理,对三级设备的运行、维护、检查、改造等工作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操作人员负责对所操作的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查和操作,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章授权程序第十四条设备分级授权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设备分级标准,对设备进行分级评估,确定设备的级别。

医院医疗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管理原则1. 医疗设备分为四类:一类设备、二类设备、三类设备和四类设备。

其中,一类设备为风险程度最低,四类设备为风险程度最高。

2. 根据设备的风险程度、功能、使用范围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3. 设备的分级管理应遵循“分类管理、分级负责、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的原则。

三、设备分级管理职责1. 医院医务科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分级管理工作,包括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

2. 设备科负责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

3.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设备分级管理要求1. 设备采购(1)一类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医院医务科、设备科和采购部门共同审核采购方案,确保设备质量。

(2)二类设备:医院医务科、设备科和采购部门共同审核采购方案,报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后采购。

(3)三类设备:医院医务科、设备科和采购部门共同审核采购方案,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采购。

(4)四类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医院医务科、设备科和采购部门共同审核采购方案,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采购。

2. 设备验收(1)设备到货后,设备科负责组织验收,确保设备符合采购要求。

(2)一类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报医务科备案。

(3)二类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报医务科备案,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4)三类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报医务科备案,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5)四类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报医务科备案,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 设备使用(1)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掌握设备操作规程。

(2)一类设备:各科室自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二类设备:各科室使用,设备科负责定期检查、维护。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生产设备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的所有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线、机械设备、工具等。

三、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运行原理、作用范围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将生产设备分为A、B、C、D四个等级。

1. A级设备:运行原理复杂,作用范围广泛,安全风险较大的设备,如高温高压设备、化学反应设备等。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员工才能操作。

2. B级设备:运行原理较复杂,作用范围较广,安全风险一般的设备,如注塑机、铣床等。

操作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3. C级设备:运行原理简单,作用范围较小,安全风险较低的设备,如电动工具、手动搬运设备等。

操作人员需接受基础培训后方可操作。

4. D级设备:运行原理简单,作用范围小,安全风险极低的设备,如桌子、椅子等。

基本无需特殊培训,一般员工均可操作。

四、设备管理1. 设备购置公司购置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2. 设备验收公司设备在到货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功能正常。

3.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4. 设备检修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5. 设备更新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六、培训要求1. A级设备操作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2. B级设备操作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3. C级设备操作员需接受基础培训后方可操作。

4. 公司应定期组织设备操作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七、违规处理对违反设备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公司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八、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公司领导审批并公布实施。

以上就是我对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特种设备分级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分级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分级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

2.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3. 特种设备应根据其潜在的风险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管理。

二、分级标准1. 根据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等级,将设备分为A、B、C三个等级。

2. A级:具有高安全风险,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设备。

3. B级:具有中等安全风险,可能导致较大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设备。

4. C级:具有低安全风险,可能导致较小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设备。

三、管理措施1. A级设备:- 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 实施定期的全面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 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

2. B级设备:- 设立兼职或专职安全管理岗位,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 实施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 制定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 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

3. C级设备:- 由使用单位负责安全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

- 实施常规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 制定基本的操作规程。

- 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四、监督检查1.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单位,将依法给予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罚。

五、事故处理1.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等级,组织事故调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请注意,这是一个简化的模板,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是指组织机构内部为确保设备安全和合理使用而建立的一套责任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设备分级管理原则、设备分类标准、设备保管人责任、设备申领和报废流程等内容。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
1. 安全优先原则: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真实需求原则:设备的申领和使用必须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过度购置和浪费。

3. 统一管理原则:设备的申领、报废和保管必须由指定部门统一管理,确保规范和统一操作。

4. 优先内部利用原则:设备的优先利用权归属于组织机构内部,避免外借和闲置。

5. 合理配置原则:设备的配置必须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设备分类标准:
根据设备的使用范围和价值等因素进行分类,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信息设备等。

三、设备保管人责任:
设备保管人是指被特别指定负责设备保管和管理的人员,其责任包括:
1.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和安全性。

3. 组织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

4. 对设备进行领用和归还登记。

四、设备申领和报废流程:
设备的申领和报废必须经过统一流程,包括:
1. 填写设备申领或报废申请表。

2. 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将申请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

3. 设备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设备申领或报废手续。

4. 将设备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到设备台账中。

以上是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遵守该制度,可以确保设备安全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设备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模板

设备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设备分级授权,是指公司对各类设备按照安全风险、操作复杂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设备授权不同的操作权限和责任。

第三条设备分级授权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分类管理,分级授权;3. 责任明确,权限清晰;4. 适时调整,持续改进。

第二章设备分类与分级第四条公司设备分为以下类别:1. 特种设备: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目录进行分类,如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2. 一般设备:除特种设备以外的设备,如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第五条设备分级标准:1. 特种设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按照设备安全风险、操作复杂程度等因素,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2. 一般设备:根据设备安全风险、操作复杂程度等因素,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

第三章设备授权与责任第六条设备授权:1. 一级设备:仅限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2. 二级设备: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外,具备公司内部培训合格的作业人员可操作;3. 三级设备:一般作业人员可操作。

第七条设备责任:1.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授权等级操作设备,未经授权不得操作;2. 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规程,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3. 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设备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四章设备管理与监督第八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1. 制定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分类、分级、授权、责任等;2. 组织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 监督设备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4.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设备分级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调整设备管理理念及策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为生产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保障。

2适用范围适用于作业公司各班组对设备的管理。

3职责3.1各班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本班组设备的分级划分。

3.2各班组班长负责对设备分级划分情况进行审核。

4工作要求4.1设备等级划分4.1.1 划分的依据:综合考虑设备的自身因素(设备原值、设备用途)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对安全、生产、成本的影响),确定设备等级划分标准。

4.1.2 划分的范围:作业公司所有设备资产以及使用的业主设备。

4.1.3 划分的方法:采用矩阵分析法进行设备等级划分,将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三个级别。

4.1.4. 划分的步骤第一步:确定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

设备自身因素分值的计算方法:设备原值、设备用途两个方面分值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设备自身因素分值设备原值设备用途1 1万元以下非生产设备2 1(含)-2万元3 2(含)-5万元一般生产设备4 5(含)-10万元5 10(含)万元以上主要生产设备备注:配餐公司主要生产设备、一般生产设备、非生产设备暂定义如下。

1.主要生产设备:生活支持设备(如:固定式冷库、移动干货箱、移动冷藏箱、生活营房等)、载货车辆(如:厢式货车、皮卡等)、特种设备(如:起重设备、叉车、压力容器等)2.一般生产设备:厨房设备、清洁设备、制水设备、载客汽车、实验室设备、通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环保设备、消防设备、通讯设备、动力设备(除空调外)、印刷设备(仅指海工分公司出版室所用部分设备)3.非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对应设备用途分值是3;则按照计算方法,该设备自身因素分值是:(4+3)/2=3.5。

第二步: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安全、生产、成本三个方面影响程度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安全生产成本1 由于事故造成直接损失金额在1万元以内;设备事故或故障对人员没有影响。

设备事故、故障对生产无影响;生产设备年平均利用率在65%以下。

每年几乎没有故障;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1000元以下。

2 由于事故造成主要机件损坏,但可以修复,直接损失金额在1万元至2万元之间;设备事故或故障对人员有轻微影响。

设备事故、故障对生产稍有影响;生产设备年平均利用率在65%-75%。

每年出现故障1-2次;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1000元-2000元之间。

3 由于事故造成主要机件损坏,但可以修复,直接损失金额在2万元至5万元之间;设备存在低风险。

设备事故、故障对生产有一定影响;生产设备年平均利用率在75%-85%。

每年出现故障3-5次;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2000元-5000元之间。

4 由于事故而造成设备报废,直接损失金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设备事故、故障对生产有较大影响;生产设备年平均利用率每年出现故障6-9次;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5000元-10000元之间。

设备有局部伤害危险,或存在中等风险。

在85%-95%。

5 由于事故而造成设备报废,造成直接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上;设备有人员伤亡、爆炸或火灾危险,或存在重大风险。

设备事故、故障对生产有严重影响;生产设备年平均利用率在95%以上。

每年出现故障10次以上;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10000元以上。

备注:每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均有两个指标,公司统一规定取每个指标的最大值。

例如:成本的影响程度的确定方法,一台设备每年出现故障1-2次,对应的成本影响程度为2,但该设备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10000元以上,对应的成本影响程度为5,则最终确定该设备对应的成本影响程度为5。

故障对生产有严重影响,对应生产影响程度是5;该设备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5000元-10000元之间,对应成本影响程度是4;则按照计算方法,该设备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是:(3+5+4)/3=4第三步:确定设备等级确定设备等级的方法:根据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两者在设备等级划分标准矩阵中的交点确定设备等级。

设备等级划分标准(矩阵)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设备自身因素(分值)1(含)1-2(含)2-3(含)3-4(含)4-5(含)1(含)一般设备一般设备一般设备一般设备重要设备1-2(含)一般设备一般设备一般设备重要设备重要设备2-3(含)一般设备一般设备重要设备重要设备关键设备3-4(含)一般设备重要设备重要设备关键设备关键设备4-5(含)重要设备重要设备关键设备关键设备关键设备则根据设备自身因素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两者在矩阵中对应的交点确定该设备是:关键设备。

4.1.5设备等级划分评价工作应由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并且至少每年评价更新一次,确保设备分级合理、客观和保持最新状态。

4.1.6结合公司设备特点,采用是非判断法,将特种设备以及在公司范围内发生过事故的设备统一定义为关键设备。

4.2设备分级管理4.2.1管理责任。

4.2.1.1建立、完善关键设备的管理措施并抓好落实。

4.2.1.2全面掌握本班组设备的运行动态,对区域内设备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汇报(汇总)需要上传下达的信息。

4.2.2管理内容。

依据公司《MN-01-01 设备管理办法》并结合设备分级管理思路,针对不同级别的设备制定了不同的管理策略,并重点细化了各级设备使用环节的最基本的管理内容和要求,详见下表:设备管理内容及相关要求设备级别管理内容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前期购置进行可行性安全和技术经济论证;设备管理人员参与设备选型调研、设备制造环节的检查以及安装调试验收工作视情况进行可行性安全和技术经济论证;设备管理人员参与设备选型调研以及验收工作设备管理人员参与设备选型调研以及验收工作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包括技术资料和记录文档)齐全完整,建立《设备资料档案目录》,做到一物一档,并由专人管理设备档案,设备档案至少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出厂合格证、设备验收单、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设备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大修及改造的申请及完工验收报告、设备事故的记录及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相关设备的检定证书、特种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设备档案(包括技术资料和记录文档)齐全完整,建立《设备资料档案目录》,做到一物一档,并由专人管理设备档案,设备档案至少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出厂合格证、设备验收单、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相关记录文档建立《设备资料档案目录》,并由专人管理设备档案,设备档案至少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设备验收单、相关记录文档设备级别管理内容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设备操作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责任制;依据使用说明书建立完善设备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填写设备运转记录责任到人;依据使用说明书建立完善设备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视情况填写设备运转记录合理正确使用设备;可不填写设备运转记录维护保养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责任制;依据使用说明书建立完善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明确维护保养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保养十字作业要求以及定期保养的周期和内容;制定定期维护保养计划,严格按照保养规程以及保养计划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责任到人;依据使用说明书建立完善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明确维护保养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保养十字作业要求;严格按照保养规程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可不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检修改造依据设备维修手册,并结合设备使用、检修情况,确定维修周期,制定维修计划,按计划开展预防性维修;委外修理必须有修理合同或修理委托书;大修和更新改造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设备检修完毕及时验收,形成验收报告;建立单台设备维修管理台账根据日常的检查和监测,对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判断设备的故障,并组织检修,并做好检修后的验收工作,留下记录;委外修理必须有修理合同或修理委托书;大修和更新改造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视情况建立单台设备维修管理台账设备出现故障后,实施检修,并做好检修后的验收工作,留下记录标志标识实行挂牌管理;规程上墙;张贴相关标志标识实行挂牌管理;规程上墙;张贴相关标志标识张贴相关标志标识本质安全严格落实隐患排查,隐患未整改前禁止使用;梳理常见隐患(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定期检查设备安全装置,确保安全装置符合要求;纳入《设备本质安全管理抓好隐患排查,隐患整改率100%;梳理常见隐患(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定期检查设备安全装置,确保安全装置符合要求;纳入《设备本质安全视设备特点做好隐患排查及隐患整改落实工作设备级别管理内容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指导意见》管理范围管理指导意见》管理范围技能培训操作人员做到“四懂三会”;上岗、转岗、轮岗、替岗、转场进行岗前培训;有持证要求的按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做到“四懂三会”;上岗、转岗、轮岗、替岗、转场进行岗前培训;有持证要求的按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做好上岗前培训;有持证要求的按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安全检查确定设备检查项目、内容、部位、方法、标准和要求,纳入公司《设备检查规范》管理范围;日常检查与定期巡检相结合;明确设备巡检的频次和内容;制定巡检计划,按计划开展巡检;设备检查留下记录日常检查与定期巡检相结合;明确设备巡检的频次和内容;设备检查留下记录做好设备日常检查工作备品备件对设备运行情况、维修记录进行梳理,确定各配件更换周期,备好库存;建立备品备件管理台账视情况备好库存,可以需要时及时采购需要时及时采购基础工作定期开展设备实物盘点,摸清底数,做到帐物相符;做好各类设备台账管理;合理调拨设备,提高利用率,留下记录,设备档案随设备调拨;做好设备运行监测,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强检设备确保在检测有效期内;设备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按《HSE-01-24事件的报告、调查与处理管理办法》执行与关键设备的管理内容和要求相同与关键设备的管理内容和要求相同备注:业主设备的管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以业主要求为主。

各单位、基层班组要积极与业主进行沟通,明确此类设备的管理责任,确保我方使用的设备安全可靠,避免出现人员伤害及设备损坏事故。

5.1本规定由作业公司班组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6附件6.1设备等级划分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