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设备几级管理制度

设备几级管理制度

设备几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设备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设备几级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领用、台账管理、维护、维修和报废等。

第三条设备管理遵循合理使用、安全第一、节约为主的原则,加强设备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

第四条本制度内容包括设备分类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设备闲置报废管理等。

第二章设备分类管理第五条设备按照使用性质分为固定资产设备和日常使用设备。

第六条固定资产设备包括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必须进行专门台账管理,每月进行一次盘点,年度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第七条日常使用设备包括办公用品、文具、小工具等,由各部门负责统一管理,要求清点台账,年底进行一次台账对比。

第八条设备要及时维修、加油、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九条对于生产设备,要制定定期检查计划,做好设备使用记录。

如设备故障,应当报修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第十条设备故障对设备进行及时维修,维修期间及时通知各部门,维修完成后进行相关设备检验。

第三章设备使用管理第十一条设备领用必须进行审批程序,由设备管理员统一管理,领用人员应签订《设备使用协议》。

第十二条设备使用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设备,杜绝私自挪用设备、乱改原配件、无故闲置等行为。

第十三条设备使用人员要爱护设备,合理使用,并做好设备的清洁和保养。

第十四条设备使用人员要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设备管理员。

第十五条设备领用人员应按照规定时限归还设备,并经设备管理员验收确认后,方可归还库存。

第四章设备维护管理第十六条设备维护管理要做到“定期、定点、定人”原则,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

第十七条设备管理员要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定维护计划和维护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设备维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维护,做到不遗漏,不错误。

第十九条对于需要更换零部件或大修的设备,必须经过设备管理员审批,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

广告公司电脑分类管理制度

广告公司电脑分类管理制度

广告公司电脑分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管理公司电脑设备,提高公司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广告公司内所有电脑设备的分类管理。

三、分类管理原则1. 根据使用需要和保密等级,将公司内部电脑设备划分为不同的分类;2. 分类管理原则,要合理设置权限、统一标准、保障信息安全。

四、电脑分类按照使用需要和保密等级,电脑设备分为以下三类:1. 高保密电脑设备2. 中等保密电脑设备3. 一般电脑设备五、分类管理要求1. 高保密电脑设备(1)使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重要文件的存储和处理等高保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2)使用权限:只限高层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员使用。

2. 中等保密电脑设备(1)使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一般文件的存储和处理等中等保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2)使用权限:限公司内部中层管理人员和具有中等保密权限的员工使用。

3. 一般电脑设备(1)使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一般文件的存储和处理等一般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2)使用权限:限公司内部普通员工和具有一般权限的员工使用。

六、分类管理具体要求1. 设备采购(1)公司需根据使用需求和信息安全等级,分别购买高保密、中等保密和一般电脑设备。

(2)采购时要按照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进行采购,保障设备品质。

2. 设备使用(1)根据设备分类,相关人员需按规定使用对应等级的电脑设备。

(2)严格遵守使用规定,不得私自更改设备等级。

3. 设备管理(1)公司需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2)及时检测设备,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4. 设备维护(1)公司需设立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2)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七、其他事项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本规定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规定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八、附则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本规定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规定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动力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动力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动力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动力设备管理行为,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保证企业生产安全,保护设备资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动力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发电机、空压机、汽油发动机等。

第三条公司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动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条动力设备管理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措施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第二章动力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公司应当制定动力设备管理规范、操作规程和安全保障措施,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动力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动力设备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和安全规程进行,不得超负荷使用,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寿命。

第七条动力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当落实到岗位,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第八条动力设备的故障维修工作应当统一管理,建立故障维修记录,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及时修复。

第九条动力设备的报废淘汰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不得私自拆卸、报废设备,应当对报废设备进行彻底清理和处理。

第十条动力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处理常见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一条动力设备管理人员应当严格履行管理职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生产秩序,对于管理不善导致的设备损坏和事故,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动力设备的分类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对动力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并明确责任人、用途、维护保养和报废等管理要求。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对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和档案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情况、维护保养记录、故障维修记录和报废淘汰记录等。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加强对重要设备的特殊管理,建立特殊设备台账,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对重要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建立设备检修计划和预防性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某发电公司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某发电公司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某发电公司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摘要
本管理制度旨在结合相关法律国家标准,发电公司的设备评级提供一
个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结构清晰,包含了设备评级目的、原则、技术条件、程序等内容。

本制度有助于发电公司的设备使用安全、事故预
防和风险管理。

关键词:发电公司;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1.0 Introduction
发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发电公司,拥有众多精
密复杂的电力设备。

为了使公司的设备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运行,确
保公司安全生产,我们制定了:发电公司设备评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
“本制度”)。

本制度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标准,对公司设备的评级提供
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2.0 Purpose
本制度的宗旨是为公司的设备评级提供有效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安全
生产,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维修成本,降低事故风险,并降低环境污染。

3.0 Principle
(1)依据国家标准进行设备评级,全面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分析设
备可靠性,并根据设备的历史运行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确定其使用寿命。

(2)按照国家规定的评级标准和分类,综合衡量设备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以提高运行的效率和控制设备损失。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水厂电器、仪表、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水厂电器、仪表、所有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1)、A类设备是指直接严重影响生产的设备,或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备,以及危机人身安全的重点关键设备。

(2)、B类设备是指各生产环节的主要生产设备。

(3)、C类设备是指服务于生产的,对生产不会造成影响的设备。

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技术部、维修班、运行班各部门管理的重点,为水厂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维修内容必须认真仔细填写,并定期检查,设备应有维护保养规程和运行操作规程,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落实A类设备的定人(运行班组长)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制度和设备三级巡检制度,并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

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必须第一时间逐级报告各个设备、电器、仪表主管,随时进行处理,不可拖延维修时间,保证设备设备、电器、仪表在第一时间内正常运行。

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100,。

B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应建立必要的设备技术档案,维修内容应及时填写,并定期检查填写情况。

定期开展润滑油品检测,设备修理和维护采取预防性维护和定期修理的方式进行,保证设备完好运行。

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98,。

C类为一般设备,视单位情况建立设备技术档案,不定期开展设备润滑检测工作,按需换油。

定期维护和季节性维护相结合,设备修理主要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

保证设备完好运行。

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95,。

设备ABC分类方法

设备ABC分类方法

关于我公司的设备ABC分类随着企业领导对设备管理的重视以及QHSE体系的运行,我公司的设备管理职能不断加强,管理范围得到了近一步扩大。

压力容器和电器设备相继归口到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的前期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以往设备管理混乱的局面得到了解决。

但职能的加强和管理范围的扩大,使设备管理人员少、维修资金紧张的问题凸显出来。

运用ABC现代化管理模式是搞好设备管理的途径之一。

一、设备ABC分类管理评价原则1.设备原值金额评价标准。

设备原值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评为20分;7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评为5分;7万元以下的评为1分。

2.设备利用率评价标准。

设备利用率规定在75%以上的评为10分;75%以下50%以上的评为5分;50%以下的评为1分。

3.设备发生故障后又无替代评价标准。

设备发生故障无备用设备替代评为5分;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1分。

4.设备维修难易程度评价标准。

(1)厂内无专业修理力量及手段、维修非常困难的评为10分;有专业修理力量及手段的评为5分。

5.在化工生产中设备所处地位评价标准。

(1)对产量及质量有直接影响、作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设备评为30分;无直接影响、属一般生产设备评为5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1分。

6.配件供应评价标准。

(1)配件供应渠道不畅、购买困难的评为25分;基本能满足生产的评为5分;应能满足生产的评为l分。

7.设备维修评价标准。

(1)设备维修频繁、费用高的评为20分;一般的评为5分;设备很少维修、费用较低的评为1分。

二、设备ABC分类标准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各类设备的总评价分,并按各类设备综合评价的总分分值划定A、B、C类别。

A类为总评价分值在75分(含75分)以上的设备;B类为20~75分以内的设备;C类为20分以下的设备。

三、管理措施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使关键设备受到全面监控,主要设备受到必要监控,一般设备得到基本管理,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

玉门油田分公司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玉门油田分公司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管理精细化,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强化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公司各单位的设备进行分类,并按照设备分类对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维修、备件储备和润滑管理等工作内容进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所有设备(静态和动态设备)均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并进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设备的分类第四条根据设备的价值和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

分类原则如下: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一旦故障或停机,均会导致生产或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环境、安全和产生较大影响的关键设备。

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对生产、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C类设备是该设备故障或停机对生产、安全产生影响较小的一般设备第五条分类的方法:采用是非判定法和多因子打分评定法两种方法。

1、是非判定法: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对设备进行评价(A类设备的划分主要依据本办法)。

A、发生故障和事故对生产、质量、安全和环境等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应评为A类设备。

B、可参考附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2、多因子打分评定法:根据因子对设备在生产、质量、维修、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带有半定量性质的定性评价方法。

参加评定的因子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第六条多因子打分评定法的具体评定方法如下:1、每台设备按其对生产、质量、维护、安全环保等四个类别方面进行打分评价,每个评估项分三个区间,分别定为:4分、2分、1分。

2、每个类别中的每个评估项根据其对主类别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占有比重。

3、计算方法:设备评价分值D=(P1*10%+P2*20%+P3*35%+P4*35%)*40/4。

公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用设备的使用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公用设备的管理,所有使用单位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种类、用途和重要性,将公用设备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如下:1. 重要设备:指对单位工作或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如主要供电设备、生产关键设备等;2. 一般设备:指对单位工作或生产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3. 日常设备:指对单位工作或生产影响较小,但仍然需要合理管理的设备,如空调、热水器等。

三、设备管理责任1. 单位领导:对全院公用设备的统一管理负有直接责任,需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

2.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

3. 使用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内公用设备的使用和保管,监督并协助设备管理员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

四、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购置:单位领导根据需要制定设备采购计划,明确设备的种类、数量、预算等;设备管理员按计划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采购,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 设备验收:设备管理员在设备到货后及时组织验收,确认设备完整且功能齐全,如有问题应及时向供应商提出处理要求。

3. 设备领用:使用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填写设备领用申请表,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领用设备,同时需签订《设备领用协议》,明确设备使用规定和责任。

4. 设备使用:使用单位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设备,严禁私自改装或拆卸设备,保持设备的整洁和良好状态。

5.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员和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处理。

6. 异常处理:设备管理员应在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及时处理或报修,确保设备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7. 设备报废: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使用情况评估,对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报废并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交领导审批后统一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油田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油田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油田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可参考附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

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
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

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评定项目所占
分值
评定内容
评分

备注
合计100
生产影响程
度25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到停产,作
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评为16-25分;对
生产没有直接影响且不影响到停产,
作用处于一般地位的设备评为11-15
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2-10分。

设备原值15 设备原值在100万元以上评为11-15分;设备原值在50万~100万评为6-10分;50万元以下评为2-5分。

设备利用率10 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评为6-10分;设备利用率在50%~85%评为2-5分;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评为1分。

设备保有量 5 设备发生事故、故障后没有备用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