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1. 总则为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与维护,订立本《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设备的分类管理、使用、维护和保养,包含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2. 设备分级管理分类依据设备的功能、紧要性和使用范围,将设备分为三个级别:2.1 A级设备A级设备为企业生产过程中不行或缺的关键设备,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本领,由企业正式授权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

2.2 B级设备B级设备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紧要但不属于关键设备,由专职设备管理员负责。

2.3 C级设备C级设备为非生产关键设备,重要用于企业办公和辅佑襄助运营,由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负责管理。

3. 设备管理职责3.1 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2 A级设备管理人员A级设备管理人员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紧要岗位,重要职责包含:•订立A级设备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负责A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和更新计划;•引导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设备事故和故障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3.3 B级设备管理员B级设备管理员是对B级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专职人员,重要职责包含:•订立B级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操作规程;•负责B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和更新计划;•帮助A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维护和修理需求。

3.4 C级设备管理人员C级设备管理人员是对C级设备进行管理的责任人,重要职责包含:•确保C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维护和修理需求;•帮助A级和B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订立相关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管理企业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加强对设备的监督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制定本制度。

二、设备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企业设备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三类。

1.生产设备: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设备,包括生产线、机床、起重设备等。

2.辅助设备:指协助生产设备工作的设备,包括压缩空气设备、冷却设备、运输设备等。

3.办公设备:指用于企业办公和管理的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

三、设备分级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设备,要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价值分级管理,制定以下管理标准:1.重要性分级根据设备对生产经营的重要程度,设备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

A级设备:对生产经营具有重要影响,一旦损坏会导致生产中断或影响产品质量;B级设备:对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一旦损坏会对生产进度有所影响;C级设备: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小,一旦损坏可通过其他设备替代。

2.价值分级根据设备的价值和使用寿命,设备分为高价值设备、中价值设备和低价值设备三个等级。

高价值设备:设备价值较高,一般为生产设备和关键辅助设备;中价值设备:设备价值适中,一般为一般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低价值设备:设备价值较低,一般为低价值办公设备和附属设备。

四、设备管理责任1.设备管理员每台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管理,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负有责任。

设备管理员应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设备保养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定期检查设备损坏和磨损部件,及时更换和修复。

对于重要设备,还需制定专项保养计划,定期进行大修和设备升级。

3.设备维修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对于无法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报废或更换。

维修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维修质量。

4.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员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障设备安全,切实利用设备资源,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三、设备分级管理原则1. 划分原则:根据设备功能和价值划分设备等级。

2. 使用原则:按照设备等级和具体用途合理安排设备使用。

3. 维护原则:按照设备等级分类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保养。

4. 监管原则:严格执行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监管。

五、设备分级标准1. 设备分级标准根据设备的功能、性能、技术水平、年限、使用寿命、维修费用等因素进行评定,具体分级标准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2. 设备分级标准包括设备等级分类、设备使用权限、设备维护保养要求等内容。

3. 设备分级标准按照设备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分为A级、B级、C级。

六、设备使用权限1. A级设备使用权限: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人员才能使用。

2. B级设备使用权限:在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能使用。

3. C级设备使用权限:任何人员都可以使用。

七、设备维护保养1. A级设备维护保养:由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维护部门负责。

2. B级设备维护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日常保养,定期进行专业维护。

3. C级设备维护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日常保养。

八、设备使用流程1. 使用前认真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使用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4. 使用后进行设备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5. 使用中遇到设备故障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设备维护部门报告。

九、设备维护保养流程1. 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

2. 日常保养:保持设备的清洁,检查设备是否有异常现象,及时清理设备故障。

3. 定期维护: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规定时间进行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时间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

4. 维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维护规程进行维护,维护过程中要做到细致认真。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模版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模版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模版一、总则1. 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企业设备的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2.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设备的管理。

3.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是设备管理的基础,也是设备管理的依据。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二、设备分类设备按照其用途与重要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A类设备:对企业生产过程至关重要的设备,必须进行重点关注和严格管理。

2. B类设备:对企业生产过程重要的设备,需进行合理管理。

3. C类设备:对企业生产过程辅助作用的设备。

三、责任分工1. 高层管理人员责任:a. 确定并下发设备分级管理策略,并进行监督与检查。

b. 确保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估。

c. 指定设备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

2. 设备管理人员责任:a. 负责设备的分级管理和记录。

b. 制定并落实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c. 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d. 确保设备使用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3. 使用人员责任:a.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防止人为损坏。

b. 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

c. 配合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

四、设备分级管理流程1. A类设备管理流程a. 设备管理人员按照规定的频次对A类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对维护情况进行记录。

b. 定期举行设备维护会议,对A类设备维护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c. 对A类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2. B类设备管理流程a. 设备管理人员通过定期巡检和设备状态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b. 对B类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c. 配合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对B类设备进行备件储备和设备改造。

3. C类设备管理流程a. 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定期巡检和保养C类设备。

b. 对C类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确保其使用效果。

设备分级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设备分级评价管理制度范本

设备分级评价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设备的管理。

第二条设备分级评价原则(一)科学性:设备分级评价应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设备特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全面性:设备分级评价应全面考虑设备的性能、技术状况、使用环境、重要程度等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三)动态管理:设备分级评价应根据设备运行情况、技术更新和生产需求,及时调整设备分级,实现设备管理的动态优化。

(四)预防为主:设备分级评价应注重预防性管理,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设备分级评价机构及职责(一)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设备分级评价工作,对设备分级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提供设备相关资料,参与设备分级评价工作,执行设备分级评价结果。

(三)设备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维修和保养,提供设备技术状况资料,参与设备分级评价工作。

第四条设备分级评价内容及标准(一)设备性能评价:评估设备的技术性能、运行效率、能耗、可靠性等指标,确定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设备技术状况评价:评估设备的外观、结构、磨损程度、故障率等指标,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

(三)设备使用环境评价:评估设备所在车间的环境条件、生产流程、作业方式等,确定设备运行的适宜性。

(四)设备重要程度评价:综合考虑设备性能、技术状况、使用环境等因素,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第五条设备分级评价程序(一)设备使用部门提供设备相关资料,包括设备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等。

(二)设备维修部门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评估,提出设备分级评价建议。

(三)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设备进行分级评价,确定设备分级。

(四)设备管理部门将设备分级评价结果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概述公司设备是指公司用于生产、管理和运营的各种固定资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工具、车辆、电子设备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为了维护公司设备的正常运作和管理,规范设备使用和保管,公司特制定此《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分级原则设备分级是指按照设备的重要性、使用范围和风险程度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设备分为三个等级:1. 一级设备指用于公司基本生产和运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机房设备、重要电子设备、重要生产设备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将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运作,需要最高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2. 二级设备指用于公司职能或支持性工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办公桌椅、传真机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将对公司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一定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3. 三级设备指对公司生产或办公工作作用较小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耗材、用具和零部件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对公司工作影响较小,需要相对较低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三、设备管理1. 一级设备管理1.1 设备保险所有一级设备应及时购买保险,确保设备受到保护,或者设备损坏时能够及时得到赔偿。

1.2 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一级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记录设备维护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

1.3 设备使用一级设备的使用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技能的指定人员进行操作,遵守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定,严禁任何人员在未得到设备管理人员批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改动或修改。

1.4 设备保管一级设备必须按照管理规定放置和保管,禁止在设备周围堆放物品或拆卸设备零部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和保安部门。

2. 二级设备管理2.1 设备维修保养二级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作。

2.2 设备使用二级设备使用必须按照公司对设备使用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遵守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定,严禁将设备外借或私自搬动。

设备分级与重点设备管理制度(4.06)

设备分级与重点设备管理制度(4.06)

设备分级与重点设备管理制度一、设备分级为了更好地管理设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设备分级要按照设备等级、设备重要性等要素进行划分,一份完整的设备分级表应包括设备名称、编号、设备等级、设备重要性、设备位置、负责人等信息。

1.设备等级设备等级是对设备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评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应制定相应的等级标准。

设备等级通常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设备:技术水平、性能指标较高的设备,使用寿命长,维护保养比较容易,价格也比较昂贵。

一般采用国产知名品牌或进口品牌的设备。

•二级设备:技术水平、性能指标中等的设备,使用寿命较长,价格相对比较低廉。

一般采用国产名牌或合资小品牌的设备。

•三级设备:技术水平、性能指标不高,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使用寿命较短,较为容易出故障。

价格比较低廉。

一般采用国产普通品牌或进口低档品牌的设备。

2.设备重要性设备重要性是对设备在生产运营中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评价。

设备重要性通常分为三个级别:•A级设备:关乎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的核心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生产停滞。

•B级设备:生产运营关键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机,影响生产进度。

•C级设备:对生产运营轻微影响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虽然不会影响整个生产线,但依然需要及时处理。

二、重点设备管理制度重点设备是指设备等级和设备重要性均较高的设备,对于生产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点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重点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1.设备台账对于所有的重点设备,需要建立相应的设备台账。

设备台账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主要包括设备名称、编号、厂家、型号、投产日期等信息。

并应按照设备分级表中的等级和重要性进行标识。

2.设备维护计划对于重点设备应制定细化的维护计划。

设备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和重要性,确定维护频次和维护内容。

在执行维护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准确记录维护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和维护内容。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次,既要全面管理又要重点突出,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连续稳定,特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2设备分级管理原则2.1将公司现有全部设备分为三类:A类关键设备,B类主要设备,C类一般设备。

2.2划分原则为:设备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状态、设备检修时的复杂和精密程度、设备采购和检修的资金投入数量、有无备用设备或采购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划分。

2.3通过类别划分实现设备的分级化管理,即:设备部、分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

A类设备由设备部统一监管,分厂/车间重点管理,设备部重点实施考核;B类设备由分厂/车间统一管理,厂长、检修主任、工程师、技术员重点实施考核;C类设备由分厂/车间所属的班组管理,班组长重点实施考核。

2.4实行分级管理后,班组、车间等设备使用单位仍负有对全部设备的主体管理责任。

3设备分级管理职责3.1设备部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后有可能导致较大安全和环保问题或造成生产系统停车的关键设备、大型转动设备。

3.1.1检查落实该类设备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结合,审核补充该类设备操作规程,督促分厂/车间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3.1.2检查设备巡检落实执行情况,重要运行数据(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储量等)是否认真进行记录。

3.1.3检查是否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3.1.4检查备品备件是否齐全,该类设备备品备件是否执行按期更换规定。

3.1.5检查是否及时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关键部位是否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进行保养。

3.1.6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备用设备进行定期切换,切换前是否按要求通知有关人员。

3.1.7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协调、督促整改。

3.2分厂/车间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时虽不会造成系统停车,有可能造成局部停车,有可能对生产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核心资源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管理和维护好生产设备,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制定背景和目的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企业对生产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二、制定原则和内容1.科学性原则:根据生产设备的特点和工艺要求,合理规划设备的使用流程和分级管理制度。

2.规范性原则:制定明确的分级管理标准、流程和制度,确保各级设备的使用符合标准。

3.全面性原则: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分级管理,包括资产评估、定期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方面。

4.持续改进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适应生产现状和技术发展需求。

1.设备管理分类: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价值和技术要求,将设备分为主要设备、普通设备、辅助设备等不同级别,根据设备分类的不同,确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流程。

2.设备资产评估:对主要设备进行评估,包括设备价值评估、设备使用寿命评估、设备更新换代评估等,制定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并进行资产管理。

3.设备维护保养:根据设备分类和使用情况,制定不同级别的维护保养计划和标准,确保设备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延长设备寿命。

4.设备备件管理:对设备备件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备件的及时供应和合理使用,减少生产停机时间。

5.设备故障排除:建立设备故障报修和排除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

6.设备使用培训: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维护意识,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7.设备能耗管理:对设备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能源消耗标准和控制措施,降低生产成本。

三、实施措施和效果评估1.建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5篇)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5篇)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1、全矿设备实行矿、队两级管理,矿机电科设备组、队组配备兼职设备管理员。

2、管理职责和范围:机电科设备组负责全矿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报废、检查,发放、验收和管理,指导队组设备管理工作,按时向上级部门或主管领导上报各种报表,做到全矿设备帐、卡、物、板四对口。

组队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全队设备的领取、回收、检查、管理。

对本队的设备要经常做到数量清,状态明,新领设备要及时上帐,有条件的队组要挂牌,每月向设备组汇报一次本队设备状况,监督本队管好、用好机电设备,促进本队生产任务的完成。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2)是指组织机构内部为确保设备安全和合理使用而建立的一套责任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设备分级管理原则、设备分类标准、设备保管人责任、设备申领和报废流程等内容。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1. 安全优先原则: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真实需求原则:设备的申领和使用必须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过度购置和浪费。

3. 统一管理原则:设备的申领、报废和保管必须由指定部门统一管理,确保规范和统一操作。

4. 优先内部利用原则:设备的优先利用权归属于组织机构内部,避免外借和闲置。

5. 合理配置原则:设备的配置必须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设备分类标准:根据设备的使用范围和价值等因素进行分类,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信息设备等。

三、设备保管人责任:设备保管人是指被特别指定负责设备保管和管理的人员,其责任包括:1.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和安全性。

3. 组织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

4. 对设备进行领用和归还登记。

四、设备申领和报废流程:设备的申领和报废必须经过统一流程,包括:1. 填写设备申领或报废申请表。

2. 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将申请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

3. 设备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设备申领或报废手续。

4. 将设备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到设备台账中。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公司生产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规范设备管理过程,制定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设备管理员和设备使用者,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实验室设备等所有设备。

三、设备分级管理1.设备分类所有设备按照安全和稳定性等级进行分类,分为I、II、III三个等级。

•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较小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

•I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较大的设备,如搅拌机、豆浆机等。

•II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非常大的设备,如压力容器、高压机械等。

2.设备使用规定•所有员工必须按照设备等级使用设备,禁止跨级使用设备。

•设备管理员必须确保所负责设备的分级准确、清晰,不得随意调整设备的等级。

•设备管理员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设备,如使用的设备属于II、III级,需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后方可使用。

•设备使用者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管理员培训的内容正确使用设备,对不熟悉的设备需要向设备管理员咨询并经过培训后再使用。

3.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管理员必须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并记录检查结果,如存在问题,及时上报并维修。

•设备管理员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如对维修保养内容不清楚需要咨询厂家或专业人员。

•设备使用者必须按照设备管理员提供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方案按时实施,如存在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进行维修。

四、责任分工•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和审批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评定和设备分级,设备维护保养、检查和记录。

•设备使用者:负责按照设备分级和使用规定正确使用设备,并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管理员提供的设备维护保养方案按时实施。

五、附则1.本制度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2.发现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并进行处理。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初稿)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初稿)

项目设备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通过制定分类办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维修等方案,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设备。

第三条引用标准(或文件)中国石化总公司《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中附录二“石油化工主要设备划分规定”等。

第二章分类原则第四条按照设备类别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将公司设备依次划分为三类,即:A、B、C类。

A类设备为公司的核心设备,能直接导致公司生产经营中断,影响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行,或引起重大的设备安全事故,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B类设备为公司的重要设备,能影响公司的生产或能导致公司生产的中断,但不会直接造成生产经营的中断,或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C类设备为公司的次要设备,能使公司生产的工艺链条部分中断,不直接影响公司生产。

第五条A类设备是指:球罐、关键机组、锅炉及有机热载体加热炉、裂解炉及工业加热炉等,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B类设备是指:除A类设备以外的总公司规定的石油化工主要设备、Ⅰ/Ⅱ类及Ⅲ类(非球罐)压力容器、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和湿式气柜,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C类设备是指:除A、B类设备以外的其它所有设备及其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

第三章分类管理办法第六条 A类设备管理办法:(1) A类设备必须由设备部门、车间实行二级管理。

(2) 对A类设备必须实行“三优一专”管理,即:维护保养优先,备品配件优先,计划检修优先,由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3) 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建立A类设备完整的技术档案。

(4) A类设备在运转时,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必须每天巡视一次,专职维修人员和操作者应加强巡检,发现异常应立即向车间、设备部门汇报,必要时应先停机后处理。

(5)A类设备的大修、技改必须提前一个月做出有关方案,并经专题会议讨论通过,由设备管理部门批准,上报公司设备分管领导审核,方可实施。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范本(2篇)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范本(2篇)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范本一、总则为提高企事业单位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明确设备分级管理的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内各类设备的分级管理工作。

三、设备分级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

设备分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全员参与原则。

设备分级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每个员工都应承担分级管理责任,充分发挥主体责任。

3. 分级分类原则。

设备应按照设备的性质、功能、安全等级等因素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管理。

四、设备分级管理责任1. 企事业单位领导责任企事业单位领导是设备分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做好以下工作:(1)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的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安全生产培训。

(2)指定设备分级管理负责人。

明确设备分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分级管理组织架构。

(3)督促设备分级管理工作。

定期对设备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设备分级管理负责人责任设备分级管理负责人是设备分级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者,应做好以下工作:(1)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设备分级管理的具体规定,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2)负责设备分类评定。

根据设备的性质、功能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类评定,为设备的分级提供依据。

(3)制定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根据设备的分级情况,制定设备的分级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检查频率等。

(4)监督设备分级管理实施。

对设备分级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及时采取措施。

3. 部门负责人责任各部门负责人是设备分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以下工作:(1)落实设备分级管理要求。

根据设备分级管理制度,落实设备分级管理的各项要求,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制定部门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根据部门设备的分级情况,制定相应的设备分级管理方案,加强管理措施。

(3)监管部门设备分级管理实施。

设备管理的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前言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确保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设备管理的分级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实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2.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预防设备事故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4. 提升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设备管理团队。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监督设备管理制度,组织设备管理培训,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设备管理工作。

2.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按照规定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设备维修部门:负责设备的维修、检修和改造工作,确保设备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4. 设备采购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验收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5. 各级领导:负责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支持,确保设备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设备管理的分级制度1. 设备分类分级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使用频率、技术难度、维修复杂程度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一级设备、二级设备、三级设备。

(1)一级设备:指关键设备、大型设备、精密设备、稀有设备等,对生产过程影响较大,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安全事故。

(2)二级设备:指重要设备、常用设备、一般设备等,对生产过程有一定影响,设备故障可能影响生产效率。

(3)三级设备:指辅助设备、小型设备、非关键设备等,对生产过程影响较小,设备故障对生产影响不大。

2. 设备管理职责(1)一级设备管理职责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一级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报废等工作;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一级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设备维修部门负责一级设备的维修、检修和改造工作。

(2)二级设备管理职责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二级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报废等工作;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二级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设备维修部门负责二级设备的维修、检修和改造工作。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制定目的为了规范公司设备的使用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长期使用价值,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设备的分类和管理。

三、设备分类标准按照设备的使用目的和重要程度,分为以下三类:1. A类设备A类设备是指公司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设备,对生产流程起关键作用,如果发生故障将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设备。

该类设备需要特殊保养和维修,不得私自更换和延迟维修。

2. B类设备B类设备是指公司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对生产流程起辅助作用,如果发生故障将对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的设备。

该类设备需要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维修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3. C类设备C类设备是指公司生活和办公所必须使用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不属于生产设备范畴。

该类设备需要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维修时间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四、设备管理1. 设备保养各部门负责人在保养设备时,需遵守以下规则:•A类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进行保养,并且保养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确保保养质量满足标准要求。

•B类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进行保养,负责保养的人员需接受专业的培训。

•C类设备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保养,每次保养时,应当对设备进行清洗、擦拭和维护,必要时更换配件。

2. 机器维修各部门负责人在维修设备时,需遵守以下规则:•A类设备故障时,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由设备管理人员派遣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B类设备出现故障后,可以由负责人员先行排查原因,如果无法解决则需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维修。

•C类设备出现故障后可以由使用者进行简单的排查,如果仍无法解决则需向设备管理人员申请维修。

3. 设备使用各部门负责人在使用设备时,需遵守以下规则:•A类设备只能由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非专业人员不得操作。

•B类设备只能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

•C类设备使用者需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使用,非专业人员须得到指导和授权。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运行管理,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包括生产线设备、工艺设备、输送设备等所有设备。

三、分级管理原则1. 尊重设备操作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具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2. 依据设备的重要性、作用和使用频率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3.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进行管理。

4. 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信息化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运行数据。

5. 完善设备维护体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作用和使用频率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三个级别:1. 一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如大型生产线、核心工艺设备等,具有重要的生产作用和意义,一旦出现故障,会对整个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的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2. 二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次要设备,如辅助设备、输送设备等,虽然不具备一级设备的重要性,但在生产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旦出现故障,会对部分生产环节或工序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3. 三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一般设备,如办公设备、生活设备等,对生产工艺流程影响不大,但也需要保障其正常运行,以保证生产生活秩序。

五、设备管理责任1. 一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全权负责,设备经理为一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2. 二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和相关生产部门共同负责,设备经理为二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3. 三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负责,设备经理为三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六、设备管理制度1. 设备管理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基本情况、技术要求、操作程序、安全事项及维护保养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培训。

2.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

3.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制定设备运行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4篇)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4篇)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1、全矿设备实行矿、队两级管理,矿机电科设备组、队组配备兼职设备管理员。

2、管理职责和范围:机电科设备组负责全矿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报废、检查,发放、验收和管理,指导队组设备管理工作,按时向上级部门或主管领导上报各种报表,做到全矿设备帐、卡、物、板四对口。

组队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全队设备的领取、回收、检查、管理。

对本队的设备要经常做到数量清,状态明,新领设备要及时上帐,有条件的队组要挂牌,每月向设备组汇报一次本队设备状况,监督本队管好、用好机电设备,促进本队生产任务的完成。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二)1.目的为落实和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车间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设备巡回检查工作,切实做好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状态,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装置的工艺设备、管道、动力设备、通用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消防设备、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各类机械设备的分级。

3.设备分级按照设备类别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将公司设备按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进行分级,依次划分为三类,即:a、b、c类。

1)a类设备是指:储槽(____m3以上以及介质为单体、ahf、氢气、残液)、关键机组、蒸汽过热热炉、余热锅炉等,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2)b类设备是指:除a类设备以外公司在用主要设备、Ⅰ/Ⅱ类及Ⅲ类压力容器、常压储罐,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3)c类设备是指。

除a、b类设备以外的其它所有设备及其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

4.2电仪车间人员职责4.3车间管理人员职责5.处罚5.1对在用设备实行分级管理巡检,对巡检质量负责,各级巡检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5.2对巡检人员未按制度进行巡检,处罚责任人____元/次;5.3对未及时进行巡检,发现异常,未采取措施或上报者,处罚责任人____元/次;5.4对巡检中,工作不扎实,对存在的异常视而不见,而出现设备、安全事故的,处罚责任人____元/次。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生产设备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的所有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线、机械设备、工具等。

三、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运行原理、作用范围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将生产设备分为A、B、C、D四个等级。

1. A级设备:运行原理复杂,作用范围广泛,安全风险较大的设备,如高温高压设备、化学反应设备等。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员工才能操作。

2. B级设备:运行原理较复杂,作用范围较广,安全风险一般的设备,如注塑机、铣床等。

操作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3. C级设备:运行原理简单,作用范围较小,安全风险较低的设备,如电动工具、手动搬运设备等。

操作人员需接受基础培训后方可操作。

4. D级设备:运行原理简单,作用范围小,安全风险极低的设备,如桌子、椅子等。

基本无需特殊培训,一般员工均可操作。

四、设备管理1. 设备购置公司购置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2. 设备验收公司设备在到货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功能正常。

3.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4. 设备检修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5. 设备更新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六、培训要求1. A级设备操作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2. B级设备操作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3. C级设备操作员需接受基础培训后方可操作。

4. 公司应定期组织设备操作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七、违规处理对违反设备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公司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八、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公司领导审批并公布实施。

以上就是我对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01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01

电气车间管理制度汇编安全生产模块-维护 DK-02-01
设备分级管理标准
1、概念:规范二级管理(A类、B类),控制五大环节(巡检标识、防护、运行状况;异常上报;归档)。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电气设备。

3、设备分级
3.1 A类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有重大影响导致系统大减量或停车、故障率较高的电气设备。

如:高压开关柜、变压器、直流系统、连锁报警信号、锅炉风机、砂膜机、空压机、循环水泵、进料泵等。

3.2 B级:车间配电室、电缆桥架除A类设备以外的电机。

4、异常上报
3.1员工对A类设备需每天进行一次认真巡检。

保持现场卫生,做好防腐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上一级领导。

3.2 对B类设备需每3天巡检一次。

3.3 对A类设备的检查必须做到逢修必检,对A类设备的校验按照《校验规程》进行校验检查。

3.4 因临时性任务或生产需要的紧急任务,而不能按照正常的规定程序、方式方法及周期进行巡检的,在下次巡检时,应注明上次没有巡检的原因。

5、设备归档
4.1维护班组应建立A类设备档案,包括在线、维护、维修等记录。

4.2设备主管每月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形成综述上报车间。

对A类设备的巡检记录应至少保存一年。

起草:审核:版次:01 签发:2013年8月1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昌集团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同时明确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的管理职责,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对所有分公司生产设备的控制管理。

第三条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集团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第四条设备管理与维修要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制造与使用维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动力设备的管理要贯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针。

第五条管理控制一、分公司动力设备部是生产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集团范围内所有生产及与生产有关的非生产性设备由动力设备部负责管理,行政办公类设备及IT设备由集团综合管理部负责管理。

二、设备管理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详见下表)。

三、人员配置1、根据集团各分公司生产设备配置情况,由动力设备部拟定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计划;2、集团综合管理部核定批准人员配置计划并落实;四、管理职责1、动力设备部管理职责(1)负责制定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2)负责制定年度设备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动力、设备方面更新改造计划的调研、制定。

(4)负责编制固定资产设备总台帐,并对设备图样、资料、大修记录等技术资料汇总建立设备档案,同时根据其动态变化修改内容。

(5)负责指导监督设备使用单位做好设备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及日常项修工作。

(6)负责对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考核工作。

(7)负责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及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上报工作。

(8)负责特种设备检验、定保和检测的协调工作。

(9)负责对使用单位设备维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10)负责集团设备的调拨、封存和报废管理。

(11)负责对集团公用设备、水电系统进行直接管理,对各生产单位的设备、水电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2、分公司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职责分公司负责人(分公司副总经理或生产部长)为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贯彻执行集团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和规章制度;分公司生产部设设备管理员一名(可兼职),具体负责对本公司的生产设备的管理,保证生产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贯彻执行集团有关设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本单位生产设备的管理。

(2)负责设备润滑综合管理,编制年度重点、大型设备换油计划并逐月下达执行。

(3)负责对设备运行状态每周一次进行检查,并建立检查记录。

(4)负责建立本单位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及随机技术资料档案,做到一机一档完整有效。

(5)负责审核设备保养、维修及零配件需求计划。

(6)负责对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情况及生产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进行检查考核。

(7)负责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统计,编制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8)负责落实生产设备计划中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3、分公司车间主任设备管理职责(1)负责对区域内设备操作工及设备维护人员进行管理、考核;(2)负责对区域内设备润滑、日常保养进行检查,建立设备润滑、保养、维修台帐;(3)负责编制生产设备保养、维修及零配件需求计划;第六条设备购置、验收及移交一、设备购置由设备使用单位提交设备采购申请,填写设备采购申请单(附表一),经使用单位负责人批准交动力设备部,由动力设备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经动力设备部审核,价值在五万元(含五万)以下的,经集团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纳入预算实施;价值在五万元以上的,报集团分管副总理并组织集团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纳入预算实施。

1、经批准的采购项目按《采购招标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2、采购部负责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二、进口设备所需的维修配件,应本着立足国内自制生产;对制造难度大、批量小、国内制造不物经济确需进口的,应按照规定申请采购。

三、采购部负责组织安装、使用、设备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办理设备验收手续。

新设备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制造安装问题,由采购部门负责与制造厂家和安装单位联系解决。

四、动力设备部负责组织设备使用、财务部和相关单位办理设备移交手续。

第七条设备的建帐与档案管理一、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档案,每台固定资产设备在验收移交生产后,动力设备部按设备分类目录进行资产登记和建帐。

二、动力设备部负责设备档案管理,凡设备档案资料,由动力设备部统一保管,并积极与集团档案室联系,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三、设备档案应及时更新,以便对设备状况进行监控,进行必要预防性维护。

第八条设备的使用、维护修理和更新改造一、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操作、维护规程和保养制度。

二、把设备使用、大修和维护保养列为分公司负责人(分公司副总经理或生产部长)设备管理的考核内容,由动力设备部按月定期检查考核。

三、动力设备部负责动力设备、空压设备、特种设备(行车、升降及厂内机动车辆)和压力容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四、设备使用单位要严格执行润滑“五定”(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制度,切实做好润滑管理工作。

五、设备修理必须严格执行检修计划,遵守检修规程,保证修理质量,缩短停修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能。

六、按照设备预防维修的原则,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编制不同类别的修理计划。

七、设备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对设备的更新改造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制定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经分公司负责人审核后报动力安全设备部批准实施。

八、设备使用单位根据掌握的各项检查记录,拟出维修计划,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确属本单位修理困难的项目,使用单位填写设备修理申请单(附件二)经负责人批准后交动力安全设备部组织实施。

九、分公司每年12月底前提出设备大修申请,填写设备修理申请单(附件二)经分公司负责人批准后交动力设备部,由动力设备部制定年度设备大修计划(附表五)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特种设备及压力容器管理一、动力设备部负责联系相关资质检测单位对集团所用特种设备(行车、升降及厂内机动车辆)和压力容器及其安全附件进行定期检测,同时建立特种设备台账。

二、检测合格设备由检测单位出具检验报告,检测不合格项目,动力设备部按要求督促使用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由检测单位出具检验报告,动力设备部归档保存。

三、动力设备部负责行车、升降的检验和定保,建立行车、升降定检保养记录,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综合管理部安全办负责对各项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设备的调拨、封存、启封、报废一、设备调拨由现使用部门、调出部门、动力设备部和财务部共同会签固定资产购进调拨单(附件三),完成调拨手续,使用部门不得擅自移位和调动设备。

二、凡已验收投产使用,闲置三个月以上的设备,由设备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动力设备部审核后交集团分管副总经理批准,进行封存,贴封存设备标识牌。

三、封存设备由分公司生产部就地封存,并指定专人保管和定期保养,封存设备必须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四、封存设备需启用时,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动力设备部审核后,办理启用手续进行启用。

五、设备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附件四),经设备主管部门会同财务、设备使用、维修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后,符合报废条件的,原值在五万元(含五万)以下的,由分公司负责人签字后,动力设备部批准后实施;原值在五万元以上的,由分公司负责人签字,动力设备部审核,交集团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六、批准报废的设备应及时调至指定区域,不得继续使用。

报废后的设备由动力设备部负责处理。

第十一条备配件管理一、各分公司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负责对生产车间编制的设备备配件计划进行审核,经动力设备部批准后实施。

二、物流采购部须指派专人对生产所需设备零配件及时进行采购,确保生产正常运行。

三、动力设备部负责对设备零配件质量进行检验,并对购置、使用流程进行监督管理。

四、动力设备部负责制定集团设备配件储备最低标准,配件管理员依据储备标准提示分公司生产部申报计划,防止库存品种和数量的不足,影响设备维修。

第十二条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此项供参考)一、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主要生产设备完好台数 / 主要生产设备总台数*100%主要生产设备总台数——包括在用、封存、退库和已列入大、中修的所有主要生产设备1、设备技术状态完好的标准,凡达不到以下三项要求的设备,不能称为完好设备。

(1) 机械性能良好。

设备性能和精度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输出达到额定的功率。

(2) 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良好,操纵、控制系统灵敏可靠。

(3) 燃料、润滑油及材料、配件等消耗正常,无漏油、漏水、漏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

二、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h / H *100%h——全年主要生产设备实际使用台数;H——全年按规定班制主要生产设备应使用台数。

H按下列情况分别计算:1、高耗能设备H= 16小时 * n1 *制度工作日数-设备检修台时数n1——已安装主要高耗能生产设备总台数。

2、其他生产设备H=HW * n2 *制度工作日数-设备检修台时数一班制:HW=8小时二班制:HW=16小时n2——其他主要生产设备总台数。

三、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率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率=全年实际完成大修理台数 / 全年计划大修理台数*100%四、设备年度(月度)万元产值耗电年度(月度)万元产值电耗=年度(月度)电费/年度(月度)入库价值第十三条培训一、动力设备部负责对现有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配合集团综合管理部安全办,进行定期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并作为奖励和晋级的重要依据。

二、大型、进口设备的操作、维修技能培训由物流采购部组织设备厂家及使用、维修部门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动力设备部进行考核。

第十四条设备故障和事故应急处理一、动力设备部对集团设备故障和事故实行控制管理,并制定《事故处理与调查控制程序》。

二、设备发生安全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保护好现场,并报上级领导,并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第十五条监督检查一、定期检查,动力设备部联合综合管理部、各分公司生产部于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进行设备安全与使用的全面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

二、不定期检查,动力设备部根据分公司设备使用及各方面反映的情况对相关分公司进行设备使用情况的抽样、突击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

第十六条奖惩集团对评为设备管理先进的集体、个人和对设备管理与维修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出显著贡献者给予奖励。

奖励与设备管理和维修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奖惩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