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doc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1. 用途及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合法性。
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2. 设备分类依据设备用途、种类和重要程度将公司设备分为三级:2.1 一级设备一级设备指对生产、工作流程、办公关键影响较大的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这些设备的性能和安全非常重要,任何疏忽和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2 二级设备二级设备指对生产、工作流程、办公影响较大的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率较高,但如果出现问题,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2.3 三级设备三级设备指对公司较为次要的设备,包括扫描仪、鼠标、键盘等。
这些设备的影响较小,但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
3. 设备管理人员职责3.1 一级设备管理人员职责对于一级设备,需要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其职责包括以下方面:1.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开机后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无误后再联网。
3.对设备进行最严格的安全要求,并对设备进行备份和加密。
4.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日志管理和审计管理。
5.定期对设备进行升级和修复。
3.2 二级设备管理人员职责对于二级设备,需要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其职责包括以下方面:1.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对设备进行日常管理,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3.对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和解决。
3.3 三级设备管理人员职责对于三级设备,由公司自行对设备进行管理,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设备使用规范4.1 设备使用流程1.使用设备前需要经过专门的操作培训。
2.设备使用前需要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无误后再使用。
3.设备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理。
4.2 信息安全管理1.一级设备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防止泄露公司重要信息。
2.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备份制度与技术措施,保护公司机密信息安全。
石化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石化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石化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保障生产运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层承担全面领导责任,监督并审核设备管理执行情况;2. 设备部门负责具体设备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更新等;3. 各部门负责使用设备时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用途和性质,将石化设备分为以下几类:1. 生产设备: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设备,如压缩机、分离器等;2. 辅助设备:辅助生产过程的设备,如空调设备、传送带等;3. 劳保设备:保障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设备,如安全带、防护眼镜等。
四、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购置阶段:设备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购置申请,经公司领导层批准后,进行采购;2. 设备接收阶段:设备部门接收新购设备,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完好无损;3. 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设备部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4. 设备使用阶段:各部门使用设备时,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5. 设备维护养护阶段:设备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养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6. 设备更新更新阶段:设备部门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更新需求,提出设备更新申请,经公司领导层批准后,进行设备更新。
五、设备安全管理1. 设备部门负责编制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操作安全;2. 各部门全体员工应接受设备操作安全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能;3. 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设备部门;5. 设备使用完毕后,应进行设备清洁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六、设备维护养护1. 设备部门负责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 设备维护人员应按照维护保养计划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3. 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应熟练运用各类维修工具和设备,确保设备维护保养质量;4. 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应及时汇报设备部门进行修理。
设备分级制度规范
设备分级制度规范1.目的:通过制定分类办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维修等方案,合理的安排人力将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范围:有限公司现场所有设备。
3.职责:3.1.工程部经理:负责根据《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对现场不同类别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对设备的分类评估。
3.2.工程部全体员工:负责对新上设备和变更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负责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并对设备分类清单进行更新;负责根据设备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3.3.生产部: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设备的分类讨论,并及时提供本工序的设备变更情况。
4.程序:4.1设备分级:4.1.1等级划分:根据设备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将宁波工厂的设备分为: A1、A2、A3、B1、B2、B3、C1、C2、C3、D1、D2、D3、E1、E2、E3、F1、F2、F3;共18个等级。
4.1.2分级评定标准环境分为三级,一级:影响到北仑以上地区。
二级:影响到开发区。
三级:影响到公司内部。
安全分为三级,一级:有生命危险。
二级:有伤残风险。
三级:有工伤。
生产分为三级,一级:全厂停产。
二级:一条以上生产线。
三级:一条以上生产线。
产品质量,一级:客户退货。
二级:赔偿客户。
三级:公司内部发现。
设备,一级:维修成本10W元以上,二级1W至10W元,三级1W元以下。
成本,一级:50W以上,二级:10W至50W,三级10W以下。
4.1.3分级方法:A1级:环境,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设备,成本均有风险且其中至少一项在一级。
A2级:环境,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设备,成本均有风险且其中至少一项在二级。
A3级:环境,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设备,成本均有风险且其中至少一项在三级。
机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机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1. 简介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公司内的机器设备使用,并设置不同级别的管理权限,以提高使用效率和保障设备的安全性。
2. 设备分级为方便管理和控制,将公司内的机器设备分为三个级别:2.1 一级设备一级设备指的是公司核心生产设备或关键运营设备,如生产线主机、数据中心服务器等。
只有经过相关资质认证的员工才可访问和操作该类设备。
2.2 二级设备二级设备指的是辅助生产和运营的设备,如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
所有公司员工都可访问和操作该类设备,但需要遵守相关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
2.3 三级设备三级设备指的是日常办公使用的设备,如电话、传真机、咖啡机等。
所有公司员工都可访问和操作该类设备,但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用途合理使用。
3. 设备管理权限为了保障设备安全和合理使用,根据设备级别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3.1 一级设备管理权限只有经过特定培训和授权的员工才能使用一级设备,并需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密码来访问设备系统。
对于涉及机密信息的设备,还需签署保密协议。
3.2 二级设备管理权限所有公司员工都可以使用二级设备,但需要遵守设备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
对于特殊访问权限的需求,需提出申请并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3.3 三级设备管理权限所有公司员工都可使用三级设备,但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用途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损坏设备。
4. 设备使用规范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所有员工需遵守以下设备使用规范:- 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和参数;- 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或程序;- 定期检查设备状况并及时报修故障设备;- 妥善保管设备和相关配件,避免丢失或损坏;- 离岗时及时关闭设备,节约能源和降低安全风险。
5. 处罚和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设备使用规范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式:- 警告和口头教育;- 暂停设备使用权限;- 记入个人档案并影响晋升评价;- 根据情节严重性,可能会引起纪律处分或法律追究。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概述公司设备是指公司用于生产、管理和运营的各种固定资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工具、车辆、电子设备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为了维护公司设备的正常运作和管理,规范设备使用和保管,公司特制定此《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分级原则设备分级是指按照设备的重要性、使用范围和风险程度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设备分为三个等级:1. 一级设备指用于公司基本生产和运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机房设备、重要电子设备、重要生产设备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将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运作,需要最高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2. 二级设备指用于公司职能或支持性工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办公桌椅、传真机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将对公司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一定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3. 三级设备指对公司生产或办公工作作用较小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耗材、用具和零部件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对公司工作影响较小,需要相对较低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三、设备管理1. 一级设备管理1.1 设备保险所有一级设备应及时购买保险,确保设备受到保护,或者设备损坏时能够及时得到赔偿。
1.2 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一级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记录设备维护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
1.3 设备使用一级设备的使用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技能的指定人员进行操作,遵守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定,严禁任何人员在未得到设备管理人员批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改动或修改。
1.4 设备保管一级设备必须按照管理规定放置和保管,禁止在设备周围堆放物品或拆卸设备零部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和保安部门。
2. 二级设备管理2.1 设备维修保养二级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作。
2.2 设备使用二级设备使用必须按照公司对设备使用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遵守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定,严禁将设备外借或私自搬动。
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动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等。
第三条动设备的管理原则:维修及时、保养谨慎、使用科学、管理严格。
第四条各部门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动设备管理人员,并进行指导培训。
第五条公司成立动设备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担任主任,各部门经理担任委员,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六条动设备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动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七条公司每年制定动设备使用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
第八条动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第九条动设备管理人员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操作,禁止未经培训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第十条动设备管理人员要保证设备的使用维护记录完整、准确,如有问题要及时上报。
第二章动设备分级管理第十一条动设备根据其重要性、使用频率和故障率进行分级管理,分为A级、B级、C级设备。
第十二条 A级设备指关系到生产质量、生产效率和安全的设备,属于高风险设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维护保养。
第十三条 B级设备指生产中使用频率较高、对生产质量有一定影响的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维护保养。
第十四条 C级设备指生产中使用频率一般、对生产质量影响不大的设备,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维护保养。
第十五条动设备管理人员要根据设备的级别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六条本公司将设备的级别、维护保养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十七条动设备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设备的级别进行调整。
第三章动设备管理流程第十八条动设备管理流程包括设备购置、设备投产、设备使用、设备维修保养、设备报废等环节。
第十九条设备购置环节主要包括设备需求确定、设备选型、设备采购、设备验收等。
电子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电子设备分级管理制度1. 背景随着电子设备在当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电子设备的使用,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电子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浪费,维护设备安全和保密性。
3. 适用范围4. 级别分类根据使用的敏感程度和涉及的业务需求,电子设备分为以下三个级别:4.1 一级设备一级设备包括对公司核心业务和关键数据具有重要作用的设备。
只有经过授权的员工可以使用一级设备,并且需要签署相应的保密协议。
4.2 二级设备二级设备包括用于一般办公事务和非敏感业务的设备。
所有员工都可以使用二级设备,但在使用前应接受必要的培训。
4.3 三级设备三级设备为个人设备,用于员工个人事务和娱乐。
这些设备不得用于公司的业务和工作目的。
5. 管理措施为了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管理措施将被采取:5.1 设备登记公司将对所有使用的电子设备进行登记并分配唯一的标识码。
5.2 培训和指导公司将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分级管理制度。
5.3 审计和监控定期进行设备审计,并使用监控工具来监视设备的使用情况,以确保符合制度要求。
5.4 处罚措施违反分级管理制度的员工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处罚或终止合同等。
6. 保密责任所有使用设备的员工都有保密责任,不得泄露公司的机密信息和数据。
7. 修订程序本制度的任何修订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全体员工。
8. 生效日期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生效,并适用于所有使用的电子设备。
以上为电子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请各部门和员工遵守执行。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3篇)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1、全矿设备实行矿、队两级管理,矿机电科设备组、队组配备兼职设备管理员。
2、管理职责和范围:机电科设备组负责全矿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报废、检查,发放、验收和管理,指导队组设备管理工作,按时向上级部门或主管领导上报各种报表,做到全矿设备帐、卡、物、板四对口。
组队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全队设备的领取、回收、检查、管理。
对本队的设备要经常做到数量清,状态明,新领设备要及时上帐,有条件的队组要挂牌,每月向设备组汇报一次本队设备状况,监督本队管好、用好机电设备,促进本队生产任务的完成。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2)是指组织机构内部为确保设备安全和合理使用而建立的一套责任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设备分级管理原则、设备分类标准、设备保管人责任、设备申领和报废流程等内容。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1. 安全优先原则: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真实需求原则:设备的申领和使用必须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过度购置和浪费。
3. 统一管理原则:设备的申领、报废和保管必须由指定部门统一管理,确保规范和统一操作。
4. 优先内部利用原则:设备的优先利用权归属于组织机构内部,避免外借和闲置。
5. 合理配置原则:设备的配置必须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设备分类标准:根据设备的使用范围和价值等因素进行分类,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信息设备等。
三、设备保管人责任:设备保管人是指被特别指定负责设备保管和管理的人员,其责任包括:1.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和安全性。
3. 组织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
4. 对设备进行领用和归还登记。
四、设备申领和报废流程:设备的申领和报废必须经过统一流程,包括:1. 填写设备申领或报废申请表。
2. 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将申请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
3. 设备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设备申领或报废手续。
4. 将设备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到设备台账中。
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分级管理。
二、特种设备定义1. 特种设备指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具有潜在危险性,需要特殊管理的设备。
2. 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三、分级管理原则1. 根据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
2. 分级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四、分级标准1. 特种设备根据其潜在风险和重要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2. 一级设备:具有高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设备。
3. 二级设备:具有中等风险,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一定程度的财产损失。
4. 三级设备:具有低风险,事故可能导致轻微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五、管理职责1. 一级设备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管理。
2. 二级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3. 三级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管理,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六、管理措施1. 一级设备:- 实施定期安全检查和维护。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维护和事故处理情况。
- 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2. 二级设备:-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维护情况。
- 安排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3. 三级设备:-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情况。
七、监督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跟踪整改情况。
八、事故处理1. 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2. 事故发生后,应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并进行事故调查,找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包括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办公设备等。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设备的重要性、使用频率、故障率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不同等级,实施分级管理。
第二章设备分级标准第四条设备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一级设备: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设备,如关键生产设备、重要检测设备等。
二级设备: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重要生产设备、一般检测设备等。
三级设备: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影响较小的设备,如一般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等。
四级设备:对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影响微小的设备,如办公设备、生活设施等。
第三章设备分级管理职责第五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分级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1. 调查、收集设备相关信息,进行设备分级;2. 制定设备分级管理方案,报公司领导审批;3. 组织实施设备分级管理工作,监督各部门执行;4. 定期检查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设备的管理,具体职责如下:1. 一级设备: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2. 二级设备: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3. 三级设备:各部门指定兼职人员负责,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四级设备:各部门指定一般人员负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四章设备分级管理措施第七条设备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1. 对一级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2. 对二级设备,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对三级设备,制定季度检查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对四级设备,制定年度检查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八条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办公环境的正常秩序,提高办公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办公设备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投影仪、办公桌椅等。
三、设备分类管理1. 根据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将办公设备分为三个等级:A级设备、B级设备、C级设备。
2. A级设备:使用频率高,对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的设备,如主要办公电脑、服务器、高级打印机等。
3. B级设备:使用频率一般,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次要办公电脑、普通打印机、复印机等。
4. C级设备:使用频率较低,对工作效率影响较小的设备,如传真机、办公桌椅、投影仪等。
四、使用权限1. A级设备的使用权限由公司领导决定,只有经过严格审批才能获得使用权限。
2. B级设备和C级设备的使用权限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根据工作需求适当安排使用。
五、设备使用规范1. 使用任何办公设备都要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来操作,不得擅自修改设置。
2. 使用电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每小时休息5分钟,并不定期做眼保健操。
3. 使用打印机、复印机时要节约纸张和墨盒,不得打印无关内容。
4. 使用办公桌椅时要正确姿势,长时间工作后要适当休息。
5. 使用投影仪时要注意保护灯泡,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
六、设备存储管理1. A级设备采取封存管理,由专人保管,不得私自移动或更换。
2. B级设备和C级设备可以由使用部门自行安排存放位置,但要保持整洁,并做好防盗和防水措施。
3. 所有设备存放期间要定期检查,保持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七、设备维护保养1. 每台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上报,由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八、设备报废处理1. 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要进行统一处理,不得擅自丢弃或私自处理。
2. 报废的设备要交由专人进行拆解、清理和处理,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回收或捐赠。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XX分厂设备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试行)一、目的自开车以来,X厂多数设备已到使用中、后期,为加强XX分厂设备管理,提升分厂设备管理水平,按照设备统一部署、分级管理的目标,合理分配设备管理职责,实现全面、全员、全方位设备管理,保证生产及设备安全、稳定、长期、满负荷、优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分厂所属各装置所有生产设备的管理。
三、设备管理人员配置1、组长:xx职责:全面负责分厂所有设备维修、保养、润滑等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2、副组长:xx职责:协助组长主要负责XX装置所有设备维修、保养、润滑等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3、副组长:XX职责:协助组长主要负责XX装置、循环水站所有设备维修、保养、润滑等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4、副组长:XX职责:协助组长主要负责XX装置所有设备维修、保养、润滑等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5、副组长:XX职责:协助组长主要负责XX装置所有设备维修、保养、润滑等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6、组员:XX….职责:协助副组长具体负责xx装置所有设备维修、保养、润滑等管理工作。
7、组员: XX…职责:协助装置长具体负责所xx装置所有设备维修、保养、润滑等管理工作。
四、责任制职责1、组长:(1)全面负责全厂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2)督促建立全厂设备管理体系,领导以维修装置为主的设备检查与维修工作,划分责任,明确职责,为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督促,组织开展设备的点检和专检工作。
(4)负责全厂设备检修、安装、改造及技改项目的审批。
(5)负责组织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工作,及时组织抢修,保证生产。
(6)负责设备备品备件计划、检修材料计划的审批。
(7)定期主持召开设备管理例会,总结解决一阶段设备问题.(8)负责全厂设备的检查和审核工作。
2、副组长:(1)在厂长领导下主要负责指定装置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负责设备维修,润滑,保养等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制定目的为了规范公司设备的使用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长期使用价值,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设备的分类和管理。
三、设备分类标准按照设备的使用目的和重要程度,分为以下三类:1. A类设备A类设备是指公司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设备,对生产流程起关键作用,如果发生故障将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的设备。
该类设备需要特殊保养和维修,不得私自更换和延迟维修。
2. B类设备B类设备是指公司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对生产流程起辅助作用,如果发生故障将对生产带来一定影响的设备。
该类设备需要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维修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3. C类设备C类设备是指公司生活和办公所必须使用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不属于生产设备范畴。
该类设备需要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维修时间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四、设备管理1. 设备保养各部门负责人在保养设备时,需遵守以下规则:•A类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进行保养,并且保养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确保保养质量满足标准要求。
•B类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进行保养,负责保养的人员需接受专业的培训。
•C类设备按照规定周期进行保养,每次保养时,应当对设备进行清洗、擦拭和维护,必要时更换配件。
2. 机器维修各部门负责人在维修设备时,需遵守以下规则:•A类设备故障时,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由设备管理人员派遣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B类设备出现故障后,可以由负责人员先行排查原因,如果无法解决则需通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维修。
•C类设备出现故障后可以由使用者进行简单的排查,如果仍无法解决则需向设备管理人员申请维修。
3. 设备使用各部门负责人在使用设备时,需遵守以下规则:•A类设备只能由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非专业人员不得操作。
•B类设备只能由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
•C类设备使用者需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使用,非专业人员须得到指导和授权。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范本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范本一、总则为提高企事业单位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明确设备分级管理的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内各类设备的分级管理工作。
三、设备分级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
设备分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全员参与原则。
设备分级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每个员工都应承担分级管理责任,充分发挥主体责任。
3. 分级分类原则。
设备应按照设备的性质、功能、安全等级等因素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管理。
四、设备分级管理责任1. 企事业单位领导责任企事业单位领导是设备分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做好以下工作:(1)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的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安全生产培训。
(2)指定设备分级管理负责人。
明确设备分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分级管理组织架构。
(3)督促设备分级管理工作。
定期对设备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设备分级管理负责人责任设备分级管理负责人是设备分级管理的具体责任落实者,应做好以下工作:(1)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设备分级管理的具体规定,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2)负责设备分类评定。
根据设备的性质、功能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类评定,为设备的分级提供依据。
(3)制定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根据设备的分级情况,制定设备的分级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检查频率等。
(4)监督设备分级管理实施。
对设备分级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及时采取措施。
3. 部门负责人责任各部门负责人是设备分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以下工作:(1)落实设备分级管理要求。
根据设备分级管理制度,落实设备分级管理的各项要求,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制定部门设备分级管理方案。
根据部门设备的分级情况,制定相应的设备分级管理方案,加强管理措施。
(3)监管部门设备分级管理实施。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运行管理,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包括生产线设备、工艺设备、输送设备等所有设备。
三、分级管理原则1. 尊重设备操作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具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2. 依据设备的重要性、作用和使用频率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3.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进行管理。
4. 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信息化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运行数据。
5. 完善设备维护体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作用和使用频率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三个级别:1. 一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如大型生产线、核心工艺设备等,具有重要的生产作用和意义,一旦出现故障,会对整个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的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2. 二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次要设备,如辅助设备、输送设备等,虽然不具备一级设备的重要性,但在生产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旦出现故障,会对部分生产环节或工序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3. 三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一般设备,如办公设备、生活设备等,对生产工艺流程影响不大,但也需要保障其正常运行,以保证生产生活秩序。
五、设备管理责任1. 一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全权负责,设备经理为一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2. 二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和相关生产部门共同负责,设备经理为二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3. 三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负责,设备经理为三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六、设备管理制度1. 设备管理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基本情况、技术要求、操作程序、安全事项及维护保养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培训。
2.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
3.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制定设备运行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次,既要全面管理又要重点突出,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连续稳定,特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2设备分级管理原则2.1将公司现有全部设备分为三类:A类关键设备,B类主要设备,C类一般设备。
2.2划分原则为:设备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状态、设备检修时的复杂和精密程度、设备采购和检修的资金投入数量、有无备用设备或采购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划分。
2.3通过类别划分实现设备的分级化管理,即:设备部、分厂/车间、班组三级管理。
A类设备由设备部统一监管,分厂/车间重点管理,设备部重点实施考核;B类设备由分厂/车间统一管理,厂长、检修主任、工程师、技术员重点实施考核;C类设备由分厂/车间所属的班组管理,班组长重点实施考核。
2.4实行分级管理后,班组、车间等设备使用单位仍负有对全部设备的主体管理责任。
3设备分级管理职责3.1设备部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后有可能导致较大安全和环保问题或造成生产系统停车的关键设备、大型转动设备。
3.1.1检查落实该类设备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结合,审核补充该类设备操作规程,督促分厂/车间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3.1.2检查设备巡检落实执行情况,重要运行数据(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储量等)是否认真进行记录。
3.1.3检查是否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3.1.4检查备品备件是否齐全,该类设备备品备件是否执行按期更换规定。
3.1.5检查是否及时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关键部位是否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进行保养。
3.1.6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备用设备进行定期切换,切换前是否按要求通知有关人员。
3.1.7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协调、督促整改。
3.2分厂/车间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时虽不会造成系统停车,有可能造成局部停车,有可能对生产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3.2.1具体检查落实该类及A类设备的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操作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操作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别操作人员权限和责任;2. 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3. 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4. 加强设备监控和远程控制,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设备操作分级1. 一级操作人员:1.1. 职责:(1)负责设备日常操作;(2)执行设备操作指导书中规定的操作流程;(3)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进行处理;1.2. 评定标准:(1)具有相关操作证书或培训记录;(2)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处理常见故障;(3)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2. 二级操作人员:2.1. 职责:(1)协助一级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2)参与设备的检查和保养工作;(3)熟悉设备操作流程,能够独立处理常见问题;2.2. 评定标准:(1)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2)能够胜任辅助操作工作;(3)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三级操作人员:3.1. 职责:(1)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2)熟悉设备操作流程,能够独立处理较为复杂的故障;(3)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2. 评定标准:(1)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能;(2)能够独立处理设备的常见故障;(3)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五、管理流程1. 岗位设置:根据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确定各级别操作人员的岗位设置;2. 岗位培训:对各级别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安全知识等;3. 岗位考核:定期对各级别操作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其操作能力和水平;4. 岗位评定:根据操作人员的考核结果,确定其岗位等级和职责范围;5. 岗位激励:对表现突出的操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6. 岗位奖罚:对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生产设备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的所有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线、机械设备、工具等。
三、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运行原理、作用范围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将生产设备分为A、B、C、D四个等级。
1. A级设备:运行原理复杂,作用范围广泛,安全风险较大的设备,如高温高压设备、化学反应设备等。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员工才能操作。
2. B级设备:运行原理较复杂,作用范围较广,安全风险一般的设备,如注塑机、铣床等。
操作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3. C级设备:运行原理简单,作用范围较小,安全风险较低的设备,如电动工具、手动搬运设备等。
操作人员需接受基础培训后方可操作。
4. D级设备:运行原理简单,作用范围小,安全风险极低的设备,如桌子、椅子等。
基本无需特殊培训,一般员工均可操作。
四、设备管理1. 设备购置公司购置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2. 设备验收公司设备在到货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功能正常。
3.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4. 设备检修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5. 设备更新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六、培训要求1. A级设备操作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2. B级设备操作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3. C级设备操作员需接受基础培训后方可操作。
4. 公司应定期组织设备操作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七、违规处理对违反设备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公司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八、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公司领导审批并公布实施。
以上就是我对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范文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本公司使用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
三、设备分级标准根据设备的用途、重要性和价值,在本公司内设备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A级设备、B级设备和C级设备。
1. A级设备指那些对生产和业务有直接影响,价值较高,重要性大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故障将直接影响生产进程,导致较大的损失。
A级设备主要包括生产线的核心设备、重要仪器仪表等。
2. B级设备指对生产和业务有一定影响,价值适中,重要性一般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故障会对生产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导致重大损失。
B级设备主要包括辅助设备、办公设备等。
3. C级设备指对生产和业务影响较小,价值较低,重要性相对较低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故障对生产进程基本无影响,只会对工作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C级设备主要包括一些常用辅助工具设备等。
四、设备管理职责分工为了保证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划分设备管理职责如下:1. A级设备管理职责(1)制定A级设备的保养计划,并组织执行;(2)负责A级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3)负责A级设备的备件管理和库存控制,确保备件供应及时;(4)负责A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故障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 B级设备管理职责(1)制定B级设备的保养计划,并组织执行;(2)负责B级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3)负责B级设备的备件管理和库存控制,确保备件供应及时;(4)负责B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故障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 C级设备管理职责(1)负责C级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设备故障;(2)负责C级设备的备件管理和库存控制,确保备件供应及时;(3)负责C级设备的运行记录和故障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五、设备运行管理流程为了规范设备运行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操作方法,制定如下设备运行管理流程:1. 设备巡检(1)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按照保养计划和检修周期,进行设备巡检;(2)记录巡检情况,包括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故障记录等;(3)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如设备故障及时报修并进行维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4**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暂行)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次层次,既要全面管理又要重点突出,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连续稳定,特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1、将公司现有全部设备分为三类:一类关键设备,二类主要设备,三类一般设备。
2、划分原则为:设备在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状态、设备检修时的复杂和精密程度、设备采购和检修的资金投入数量、有无备用设备或采购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划分。
3、通过类别划分实现设备的分级化管理,即:公司、分厂、工段班组三级管理。
一类设备由公司统一监管,设备部重点实施考核;二类设备由使用分厂统一管理,设备厂长、设备员重点实施考核;三类设备由使用工段、班组自主管理,工段长、班组长重点实施考核。
4、实行分级管理后,工段班组、分厂等设备使用单位仍负有对全部设备的主体管理责任。
二、设备分级管理职责1、公司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后有可能导致安全和环保问题或造成生产系统停车的关键设备、大型转动设备和特种设备。
(1)检查落实该类设备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结合,编制补充该类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检查设备巡检落实执行情况,重要运行数据(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储量等)是否认真进行记录。
(3)检查是否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4)检查备品备件是否齐全,该类设备备品备件是否执行按期更换规定。
(5)检查是否及时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关键部位是否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进行保养。
(6)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备用设备进行定期切换,切换前是否按要求通知有关人员。
(7)对分厂检查的问题及时协调和整改。
2、分厂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时虽不会造成系统停车,有可能造成局部停车,有可能对生产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1)具体检查落实该类及一类设备的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根据检查情况认真填写一、二类设备巡检记录。
(3)检查工段、班组是否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4)落实备品备件是否齐全,按规定对关键备件执行定期更换。
(5)组织、落实故障原因分析,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进行保养。
(6)工段、班组是否按要求对备用设备进行了定期切换,切换前是否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7)对班组检查的问题及时协调和整改。
3、工段、班组职责:负责管理有备用设备,出现问题不会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一般设备。
(1)根据检查情况认真填写设备巡检记录。
(2)对检查的问题及时向分厂反映。
(3)认真执行备件定期更换规定。
(4)认真执行设备切换使用的要求。
(5)认真执行设备巡检制度。
(6)认真执行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规程。
三、设备分级管理要求1、一类设备:这类设备由公司负责监督管理,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该类设备的大修计划的评审、设备档案和台帐的建立完善、故障原因分析评价,确定设备维护保养周期和项目,督促分厂对该类设备定期进行大中小修,强化设备现场和日常维护的检查落实;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杜绝跑冒滴漏,加强新材料、新备件的推广应用,保证设备安全、高效、长周期运行;组织落实各项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制定全年设备管理目标及措施。
2、二类设备:这类设备以分厂管理为主,公司协助管理,分厂负责对该类设备的大中小修和更新计划制定和落实,建立和完善档案和台帐,负责故障分析评价以及设备卫生和日常维护,对该类设备的大修更新计划的落实情况、故障分析要上报公司,这类设备出现问题时,分厂要采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并及时向公司反映,编制并上报备品备件计划,及时反馈新材料、新备件的应用情况;贯彻执行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提出加强设备管理的意见和措施,制定分厂设备管理目标措施,并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公司负责对分厂负责的内容进行督促检查,并制定出严格的考核标准;对分厂反映的问题积极进行协调,以便生产尽快恢复正常。
3、三类设备:这类设备主要由工段班组负责管理,主要负责该类设备的大中小修和更新计划的制订落实、档案和台帐的建立完善、故障原因分析评价以及设备卫生和日常维护的检查落实,并对该类设备大中小修和更新计划的落实情况、故障原因分析上报分厂;工段班组负责对设备的巡回检查及设备的现场管理,对查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分厂和公假如我是公司总经理,如何全面开展工作-员工思想第一篇:假如我是公司总经理,如何全面开展工作第二篇:如果我是公司的总经理第三篇:假如我是总经理第四篇:假如我是总经理第五篇:如果我是总经理更多相关范文第二篇:如果我是公司的总经理假如我是公司的总经理总经理这个角色至关重要,决定着企业的存亡与发展。
以下,我就对“总经理”的认识,谈点个人观点,假如我是公司的总经理,大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团队建设:构建人才“价值洼地”带一个人只需要一个许诺,带一群人靠的是利益,带一个强大的事业团队出发,没有超前的思想感召和文化模式终将是难于前行的。
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总经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团队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发展的原动力。
团队建设的着眼点,不是如何去选择人才,而是如何创建一个“池塘”或者叫“洼地”,这个“池塘”(洼地)是团队的摇篮,团队的优劣、人才的引进等,都取决于这个“池塘”(洼地)的好坏程度。
没有一个好的“池塘”(洼地),即使引进了优秀的高级人才,不到几天这个高级人才就会另谋高就。
真正具有一流团队精神的是“水”,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为什么要往低处流?因为水必须寻找到能够容纳、聚集的场所,水只有聚集在一起,才具有强大无比的力量,否则水的力量就无法显现出来。
而能让水聚集的,就只有“洼地”,而对于“洼地”来说,海洋才是真正的归宿。
水只有走到一起,才能刚柔相济,刚时,波浪涛天,柔时,柔若无骨。
水之所以要往低处流,是因为“低处”才是它的“价值洼地”。
企业要想留住人才,着眼点就是建立好人才的“价值洼地”——池塘,让人才进来后,既然体现价值,又能找到一种归宿感,让他安下心来,感觉这里就是他价值展现的最好平台,就是他永远的家。
企业“池塘”(洼地)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平台。
包括企业的发展蓝图与前景、企业的管理机体、企业用人体制与人才的发展空间等。
员工跳槽通常只有两种情况:看不到希望和学不到东西。
看不到希望又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看不到企业的希望,就是指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做不大,员工很努力的做,但是企业发展不起来,工资待遇和职务同样也无法得到提高,这时,员工就会跳槽。
另一种情况是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一个员工在企业工作,也许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并且企业效益也好,但是无论怎么卖命,员工的工资待遇、职务等方面都很难得到提升。
这时员工也会跳槽。
员工在一家企业工作,无非就是为了发展和学习东西。
如果企业的待遇不高,但能够学到东西,那么员工也会愿意在企业里认真的做下去。
如果待遇不高又学不到东西,员工自然就会跳槽。
因而建立“企业池塘”,关键是从两方面入手: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希望和他个人的希望,给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能做到这两点,“企业池塘”就建立起来了,水(人才)自然就会流进“池塘”里来安营扎寨。
用人不当终身流浪,一帮甚至一个“臭皮匠”就可搞死一个诸葛亮。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就可以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二、战略制定:设定方向与使命感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和扩张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针。
它应该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情况,企业的产品、技术、信息优势等具体情况来制定。
我们知道,战略就是方向,方向永远比方法重要。
方法错了,可以改正,方向错了,就得重来,甚至无可挽回。
如果说“制度建设”事关企业存亡的话,那么,审时度势地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则是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企业的战略制定上,主要包括:经营战略、管理战略、人才战略和文化战略。
经营战略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做什么”这个先决条件;管理战略主要解决的是企业“怎么做”;人才战略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工作“谁来做”;文化战略主要解决的是回答企业“我是谁”这个在竞争中明确定位的重大问题。
战略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一个企业在运营中,要不断对战略进行定位修正。
通常来说,战略驱动力可以分为三个范畴:新业务,新市场,新能力。
当企业效益不彰、出现危机、受到竞争打压时,就应该从以上三方面进行战略考虑与战略选择,从而有效而快速规避企业问题与风险。
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我们必须把握好四个关键要素:全局性——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需要规定企业的总体行为;纲领性——囊括企业的目标、重点、措施,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纲要;长远性——为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开拓未来的前景;竞争性——为谋求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同竞争对手争高低或者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成长;应变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况。
公司因为独特而发展,公司如果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东西,就难以被顾客、市场所认知,就可能被竞争对手的所吞没。
战略定位的重要目的是要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独特的价值区隔,使顾客将你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用一句话来说,战略定位要实现“与众不同”。
企业战略定位大致包括:产业战略定位;市场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合作与联合发展战略定位;人才战略定位等内容。
当然,战略目标的设定是战略制定的关键环节,没有了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失去使命感。
解决好了这些问题,企业就像一部汽车一样,已经具备了制造一部整车的各项思路与要件。
接下来就是如何组装的问题了。
三、经营管理:仅会创造业绩不是好总经理20年前,企业家如果不关注企业管理则是无知,而20年后的今天,企业家如果还只关注企业管理则是无能。
但是,从总经理这个角色本身来说,管理企业是总经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因而,仍然要把企业管理当作必修课。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的企业总经理都是不合格的,这缘于许多企业决策者对总经理职位的认识不够,几乎所有企业考核总经理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比如,许多企业对总经理的考核,就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与错误性。
根据我的了解,中国企业决策者(股东/股东会/董事会/董事长)只关注总经理的经营业绩(指标),而对其他方面则置之不理。
这种考核总经理的方法,是产生不了真正合格的总经理的,只会产生唯利是图的总经理。
那么,怎么才能产生合格的总经理呢?这得从考核方面来进行规范。
对总经理考核,设置考核项目非常重要,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对总经理进行考核时,往往仅考核总经理的任务指标,是不是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经营指标就是一个好的、合格的总经理呢?绝对不是。
总经理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头人,不能仅把经营指标当作工作的全部,同时还要负责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在企业外部建立一个社会关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