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是指组织机构内部为确保设备安全和合理使用而建立的一套责任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设备分级管理原则、设备分类标准、设备保管人责任、设备申领和报废流程等内容。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
1. 安全优先原则: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真实需求原则:设备的申领和使用必须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过度购置和浪费。
3. 统一管理原则:设备的申领、报废和保管必须由指定部门统一管理,确保规范和统一操作。
4. 优先内部利用原则:设备的优先利用权归属于组织机构内部,避免外借和闲置。
5. 合理配置原则:设备的配置必须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设备分类标准:
根据设备的使用范围和价值等因素进行分类,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信息设备等。
三、设备保管人责任:
设备保管人是指被特别指定负责设备保管和管理的人员,其责任包括:
1.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2. 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和安全性。
3. 组织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
4. 对设备进行领用和归还登记。
四、设备申领和报废流程:
设备的申领和报废必须经过统一流程,包括:
1. 填写设备申领或报废申请表。
2. 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将申请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
3. 设备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设备申领或报废手续。
4. 将设备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到设备台账中。
以上是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遵守该制度,可以确保设备安全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广告公司电脑分类管理制度
广告公司电脑分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管理公司电脑设备,提高公司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广告公司内所有电脑设备的分类管理。
三、分类管理原则1. 根据使用需要和保密等级,将公司内部电脑设备划分为不同的分类;2. 分类管理原则,要合理设置权限、统一标准、保障信息安全。
四、电脑分类按照使用需要和保密等级,电脑设备分为以下三类:1. 高保密电脑设备2. 中等保密电脑设备3. 一般电脑设备五、分类管理要求1. 高保密电脑设备(1)使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重要文件的存储和处理等高保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2)使用权限:只限高层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员使用。
2. 中等保密电脑设备(1)使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一般文件的存储和处理等中等保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2)使用权限:限公司内部中层管理人员和具有中等保密权限的员工使用。
3. 一般电脑设备(1)使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一般文件的存储和处理等一般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2)使用权限:限公司内部普通员工和具有一般权限的员工使用。
六、分类管理具体要求1. 设备采购(1)公司需根据使用需求和信息安全等级,分别购买高保密、中等保密和一般电脑设备。
(2)采购时要按照国家标准和公司要求进行采购,保障设备品质。
2. 设备使用(1)根据设备分类,相关人员需按规定使用对应等级的电脑设备。
(2)严格遵守使用规定,不得私自更改设备等级。
3. 设备管理(1)公司需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2)及时检测设备,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4. 设备维护(1)公司需设立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2)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七、其他事项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本规定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规定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八、附则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本规定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规定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设备分级与重点设备管理制度(4.06)
设备分级与重点设备管理制度一、设备分级为了更好地管理设备,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设备分级要按照设备等级、设备重要性等要素进行划分,一份完整的设备分级表应包括设备名称、编号、设备等级、设备重要性、设备位置、负责人等信息。
1.设备等级设备等级是对设备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评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应制定相应的等级标准。
设备等级通常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设备:技术水平、性能指标较高的设备,使用寿命长,维护保养比较容易,价格也比较昂贵。
一般采用国产知名品牌或进口品牌的设备。
•二级设备:技术水平、性能指标中等的设备,使用寿命较长,价格相对比较低廉。
一般采用国产名牌或合资小品牌的设备。
•三级设备:技术水平、性能指标不高,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使用寿命较短,较为容易出故障。
价格比较低廉。
一般采用国产普通品牌或进口低档品牌的设备。
2.设备重要性设备重要性是对设备在生产运营中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评价。
设备重要性通常分为三个级别:•A级设备:关乎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的核心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导致生产停滞。
•B级设备:生产运营关键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有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机,影响生产进度。
•C级设备:对生产运营轻微影响的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虽然不会影响整个生产线,但依然需要及时处理。
二、重点设备管理制度重点设备是指设备等级和设备重要性均较高的设备,对于生产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点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重点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1.设备台账对于所有的重点设备,需要建立相应的设备台账。
设备台账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主要包括设备名称、编号、厂家、型号、投产日期等信息。
并应按照设备分级表中的等级和重要性进行标识。
2.设备维护计划对于重点设备应制定细化的维护计划。
设备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和重要性,确定维护频次和维护内容。
在执行维护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准确记录维护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和维护内容。
动力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动力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动力设备管理行为,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保证企业生产安全,保护设备资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动力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发电机、空压机、汽油发动机等。
第三条公司管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动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条动力设备管理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措施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第二章动力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公司应当制定动力设备管理规范、操作规程和安全保障措施,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动力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动力设备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和安全规程进行,不得超负荷使用,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寿命。
第七条动力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当落实到岗位,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第八条动力设备的故障维修工作应当统一管理,建立故障维修记录,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及时修复。
第九条动力设备的报废淘汰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不得私自拆卸、报废设备,应当对报废设备进行彻底清理和处理。
第十条动力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处理常见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一条动力设备管理人员应当严格履行管理职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生产秩序,对于管理不善导致的设备损坏和事故,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章动力设备的分类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对动力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并明确责任人、用途、维护保养和报废等管理要求。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对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和档案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情况、维护保养记录、故障维修记录和报废淘汰记录等。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加强对重要设备的特殊管理,建立特殊设备台账,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对重要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建立设备检修计划和预防性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计量器具等级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在用计量器具有科学管理,达到“保证重点、兼顾普遍、全面监督”,确保量值准确一致,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化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结合生产的特点制定的。
第三条计量器具按A、B、C三级进行管理,其分级原则应以计量器具的技术特性、使用条件、在生产和管理中的作用及国家对该种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等情况进行划分。
第二章计量器具A、B、C分级管理范围第四条A级管理范围1.公司的最高标准器。
2.经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认证授权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
3.《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方面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4.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第五条B级管理范围1.用于量值传递的工作标准计量器具。
2.用于生产过程中较重要检测参数的计量器具。
3.用于产品质量检验中主要的计量器具。
4.安装在生产线或设备上,计量数据准确度要求高但非停产不能拆卸的计量器具。
第六条C级管理范围1.用于生产过程中非关键部位,无准确度要求,仅起指示作用的计量器具。
2.对计量数据准确度要求不高,使用频次低,性能稳定的计量器具。
3.使用环境恶劣、寿命短、低值易耗的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及自制专用的计量器具。
4.生产工艺过程检测中,非关键项目的低值易损性计量器具。
5.作为工具使用的计量器具。
第三章计量器具A、B、C分级管理办法第七条A级计量器具管理办法1.凡列入A级管理范围的计量器具应按国家检定规程要求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检定。
2.暂无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企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校验或比对方法。
3.凡使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以保证严格按规程实施周期检定,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
4.使用标准物质的单位,应严格加以保管和进行操作。
第八条B级计量器具管理办法1.对于连续性运转装置上拆卸不使的计量器具,根据有关检定规程,可随设备检修周期同步安排检定周期,但在日常运转中,必须严格监督检查。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分享]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水厂电器、仪表、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水厂电器、仪表、所有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1)、A类设备是指直接严重影响生产的设备,或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设备,以及危机人身安全的重点关键设备。
(2)、B类设备是指各生产环节的主要生产设备。
(3)、C类设备是指服务于生产的,对生产不会造成影响的设备。
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技术部、维修班、运行班各部门管理的重点,为水厂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维修内容必须认真仔细填写,并定期检查,设备应有维护保养规程和运行操作规程,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落实A类设备的定人(运行班组长)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制度和设备三级巡检制度,并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
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必须第一时间逐级报告各个设备、电器、仪表主管,随时进行处理,不可拖延维修时间,保证设备设备、电器、仪表在第一时间内正常运行。
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100,。
B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应建立必要的设备技术档案,维修内容应及时填写,并定期检查填写情况。
定期开展润滑油品检测,设备修理和维护采取预防性维护和定期修理的方式进行,保证设备完好运行。
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98,。
C类为一般设备,视单位情况建立设备技术档案,不定期开展设备润滑检测工作,按需换油。
定期维护和季节性维护相结合,设备修理主要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
保证设备完好运行。
设备、电器、仪表完好率达到95,。
设备ABC分类方法
关于我公司的设备ABC分类随着企业领导对设备管理的重视以及QHSE体系的运行,我公司的设备管理职能不断加强,管理范围得到了近一步扩大。
压力容器和电器设备相继归口到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的前期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以往设备管理混乱的局面得到了解决。
但职能的加强和管理范围的扩大,使设备管理人员少、维修资金紧张的问题凸显出来。
运用ABC现代化管理模式是搞好设备管理的途径之一。
一、设备ABC分类管理评价原则1.设备原值金额评价标准。
设备原值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评为20分;7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评为5分;7万元以下的评为1分。
2.设备利用率评价标准。
设备利用率规定在75%以上的评为10分;75%以下50%以上的评为5分;50%以下的评为1分。
3.设备发生故障后又无替代评价标准。
设备发生故障无备用设备替代评为5分;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1分。
4.设备维修难易程度评价标准。
(1)厂内无专业修理力量及手段、维修非常困难的评为10分;有专业修理力量及手段的评为5分。
5.在化工生产中设备所处地位评价标准。
(1)对产量及质量有直接影响、作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设备评为30分;无直接影响、属一般生产设备评为5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1分。
6.配件供应评价标准。
(1)配件供应渠道不畅、购买困难的评为25分;基本能满足生产的评为5分;应能满足生产的评为l分。
7.设备维修评价标准。
(1)设备维修频繁、费用高的评为20分;一般的评为5分;设备很少维修、费用较低的评为1分。
二、设备ABC分类标准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各类设备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各类设备的总评价分,并按各类设备综合评价的总分分值划定A、B、C类别。
A类为总评价分值在75分(含75分)以上的设备;B类为20~75分以内的设备;C类为20分以下的设备。
三、管理措施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使关键设备受到全面监控,主要设备受到必要监控,一般设备得到基本管理,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
玉门油田分公司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管理精细化,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强化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公司各单位的设备进行分类,并按照设备分类对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维修、备件储备和润滑管理等工作内容进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所有设备(静态和动态设备)均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并进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设备的分类第四条根据设备的价值和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
分类原则如下: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一旦故障或停机,均会导致生产或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环境、安全和产生较大影响的关键设备。
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对生产、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C类设备是该设备故障或停机对生产、安全产生影响较小的一般设备第五条分类的方法:采用是非判定法和多因子打分评定法两种方法。
1、是非判定法: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对设备进行评价(A类设备的划分主要依据本办法)。
A、发生故障和事故对生产、质量、安全和环境等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应评为A类设备。
B、可参考附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2、多因子打分评定法:根据因子对设备在生产、质量、维修、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带有半定量性质的定性评价方法。
参加评定的因子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第六条多因子打分评定法的具体评定方法如下:1、每台设备按其对生产、质量、维护、安全环保等四个类别方面进行打分评价,每个评估项分三个区间,分别定为:4分、2分、1分。
2、每个类别中的每个评估项根据其对主类别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占有比重。
3、计算方法:设备评价分值D=(P1*10%+P2*20%+P3*35%+P4*35%)*40/4。
公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用设备的使用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公用设备的管理,所有使用单位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种类、用途和重要性,将公用设备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如下:1. 重要设备:指对单位工作或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如主要供电设备、生产关键设备等;2. 一般设备:指对单位工作或生产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3. 日常设备:指对单位工作或生产影响较小,但仍然需要合理管理的设备,如空调、热水器等。
三、设备管理责任1. 单位领导:对全院公用设备的统一管理负有直接责任,需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
2.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
3. 使用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内公用设备的使用和保管,监督并协助设备管理员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
四、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购置:单位领导根据需要制定设备采购计划,明确设备的种类、数量、预算等;设备管理员按计划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采购,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 设备验收:设备管理员在设备到货后及时组织验收,确认设备完整且功能齐全,如有问题应及时向供应商提出处理要求。
3. 设备领用:使用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填写设备领用申请表,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领用设备,同时需签订《设备领用协议》,明确设备使用规定和责任。
4. 设备使用:使用单位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设备,严禁私自改装或拆卸设备,保持设备的整洁和良好状态。
5.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员和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和保养,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处理。
6. 异常处理:设备管理员应在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及时处理或报修,确保设备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7. 设备报废: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使用情况评估,对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报废并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交领导审批后统一处理。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目的:本标准旨在通过有效的分类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XXX烟台工厂现场所有设备。
职责:1.保全车间班组长负责根据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并参与设备的分类评估。
2.保全车间技术支持负责对新上设备和变更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并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暂定一年),并对设备分类清单进行更新。
同时,负责制定不同分类设备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
3.保全车间主任负责监督考核现场设备的分类管理执行情况。
4.工艺运行支持负责参与设备的分类讨论,并及时提供本工序的设备变更情况。
程序:1.设备分级方法:根据设备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将烟台工厂的设备分为四个等级:AA、A、B、C。
其中,AA级设备占比重为5-7%,A级设备占25%,B级设备占60%,其余为C级。
AA级、A级设备均作为关键设备进行管理,但对AA级作为关键设备中的重点设备进行管理。
2.设备分类方法:2.1 AA类设备:指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导致重大安全和环境影响,以及对生产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
必须建立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2.2 A类设备:指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设备。
必须有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2.3 B类设备:指该类设备故障或停机一般不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需要有较详细的设备档案。
该类设备以预知性维修为主,以现场检查为主要维护、维修依据。
2.4 C类设备:指该类设备故障或停机不会对生产、安全产生影响,可以采用事后维修。
3.评价方法:3.1 是非判断法:3.1.1 对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的设备进行评价:1)对于属压力且所含介质为极度危害介质的设备,列为关键设备。
ABC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ABC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公司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别是:A—重点设备;B—主要设备;C—一般设备。
具体如下:一、分类原则:按照设备重要程度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总体划分1. 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生产系统及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 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对生产工艺系统和环境污染造成较大影响的设备。
3. 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对生产工艺系统基本不会造成影响的设备。
二、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1. 直接指定法是指依据设备对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
2.公式判定法:是指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三、管理职责1. A类设备的技术负责人为各车间设备副主任,车间设备副主任为生产组织提供技术支持,设备副主任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A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
负责定期组织A类设备状态巡检和分析诊断,组织A类设备开机条件确认;负责组织A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编制A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报告;负责组织A类设备故障分析,编制A类设备故障分析报告,监督检查A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执行情况,检验维修效果,负责审查B类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负责维修、抢修期间A类设备的技术、质量管理。
2. B类设备的技术负责人为各车间技术组技术员,车间技术员为生产组织提供技术支持,车间技术员负责制定A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负责方案交底,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B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负责参与A类设备状态巡检和分析诊断,定期组织B类设备状态巡检和分析诊断,组织B类设备开机条件确认;负责参与A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组织B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编制B 类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报告;负责参与A类设备故障分析,组织B类设备故障分析,编制B类设备故障分析报告,监督检查B类设备故障处理及检维修施工方案执行情况,检验维修效果,负责审查C类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负责维修、抢修期间A、B类设备的技术、质量管理。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运行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运行管理,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包括生产线设备、工艺设备、输送设备等所有设备。
三、分级管理原则1. 尊重设备操作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具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2. 依据设备的重要性、作用和使用频率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3.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进行管理。
4. 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信息化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运行数据。
5. 完善设备维护体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作用和使用频率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三个级别:1. 一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如大型生产线、核心工艺设备等,具有重要的生产作用和意义,一旦出现故障,会对整个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的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2. 二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次要设备,如辅助设备、输送设备等,虽然不具备一级设备的重要性,但在生产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旦出现故障,会对部分生产环节或工序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3. 三级设备:对企业生产的一般设备,如办公设备、生活设备等,对生产工艺流程影响不大,但也需要保障其正常运行,以保证生产生活秩序。
五、设备管理责任1. 一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全权负责,设备经理为一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2. 二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和相关生产部门共同负责,设备经理为二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3. 三级设备由设备运行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负责,设备经理为三级设备的主要负责人。
六、设备管理制度1. 设备管理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基本情况、技术要求、操作程序、安全事项及维护保养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培训。
2.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汇报。
3.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制定设备运行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
农机安全分级管理制度
农机安全分级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农机作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农民和农机操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农机作业特点,制定如下《农机安全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农机作业安全管理,保障农机作业人员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农机安全分级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农机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耕作、施肥、喷洒等。
三、管理目标1.确保农机作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率;2.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管理机构1.本单位设立农机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具体负责本单位农机作业安全管理工作;2.设立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执行农机安全管理工作;3.设立农机作业安全监督员,每个农机作业班组配备一名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农机作业的安全情况。
五、作业流程1.农机作业安全分级:根据农机作业的风险程度和技术难度,将农机作业分为一般作业、中档作业和高难作业三个等级。
一般作业:指农机作业风险较低,操作简单的作业,如播种、除草等;中档作业:指农机作业风险适中,操作需要一定技术的作业,如收割、施肥等;高难作业:指农机作业风险较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的作业,如灌溉、喷洒等。
2.农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1)一般作业:由具有相关技术证书的农机操作人员操作,定期对农机进行保养维护,保证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转;(2)中档作业:在操作前进行安全检查,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定期进行技术考核;(3)高难作业:专门设立专业的农机作业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操作,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执行,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六、安全教育培训1.农机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技术证书,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掌握农机操作技能,了解农机作业安全规程;2.每年定期组织农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3.定期组织农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演练,熟悉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2.09.01•【字号】鲁市监特设规字〔2022〕7号•【施行日期】2022.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正文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鲁市监特设规字〔2022〕7号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9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信用风险分级第三章差异化监管第四章信用调整与修复第五章信息化管理第六章附则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治理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的实施意见》(国市监信发〔2021〕2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鲁安发〔2022〕8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含充装)、检验检测的市场主体进行信用风险分级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把握以下原则:(一)精准监管。
在特种设备全覆盖监管的基础上,按照特种设备风险等级、安全状况,实施精细化、差异化管理。
(二)源头管控。
把风险管控挺在前面,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
(三)综合治理。
以信用风险分级结果为参照,对信用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和监管力度,集中靶向,监督检查、驻点监督、行政执法多措并举,融合发力。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加强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公司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公司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一、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二、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装置的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三、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公司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
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
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评定项目所占分值评定内容评分值备注合计100生产影响程度25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评为16-25分;对生产没有直接影响且不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一般地位的设备评为11-15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2-10分。
设备原值15 设备原值在100万元以上评为11-15分;设备原值在50万~100万评为6-10分;50万元以下评为2-5分。
设备利用率10 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评为6-10分;设备利用率在50%~85%评为2-5分;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评为1分。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心得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心得首先,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
通过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根据设备的性能、用途和重要性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类,从而实现对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
比如,将生产关键设备和非关键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对生产关键设备进行重点保护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对非关键设备进行适当管理,避免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等问题。
其次,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设备定期检修和保养的制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下,企业可以根据设备的分类和重要性制定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计划,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规范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流程,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
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设备使用和操作规范,对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只有深入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才能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设备事故发生,减少设备事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最后,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通过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管理设备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频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只有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设备分级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设备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设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等目标。
通过深入理解和实施设备分级管理制度,我进一步认识到建立科学、规范和有效的设备管理系统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设备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的作用,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饭店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饭店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饭店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减少设备损坏率,保障饭店正常运营秩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饭店所有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厨房设备、客房设备、餐厅设备等所有饭店设备。
第三条饭店设备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一级设备、二级设备、三级设备,各级设备的管理要求和使用范围不同。
第四条饭店设备管理部门是饭店设备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维护、更新等工作。
第五条饭店设备管理部门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设备管理工作在规范和合法的范围内进行。
第二章一级设备管理第六条一级设备是指饭店设备中必须保障正常运营所必需的设备,例如厨房设备、供暖设备、电梯等。
第七条一级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验收程序需包括设备质量检查、功能检测、安全性评估等内容。
第八条一级设备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良好,若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需及时维修或更换。
第九条一级设备的使用范围和时间需符合饭店经营需求,不可私自拆卸或改动设备,如需更改应经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条一级设备的报废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且需经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报废。
第十一条一级设备的维修、更换、报废等费用由饭店设备管理部门承担。
第三章二级设备管理第十二条二级设备是指饭店设备中辅助设备,例如房间里的电视、空调等。
第十三条二级设备的采购需符合饭店经营计划,并经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采购。
第十四条二级设备的使用应符合规定使用范围和时间,禁止私自拆卸或改动设备。
第十五条二级设备的维护工作应及时进行,如设备出现故障或故障频繁需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第十六条二级设备的报废需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并且需按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二级设备的维修、更换、报废等费用由饭店设备管理部门和相应部门共同承担。
第四章三级设备管理第十八条三级设备是指饭店设备中不影响正常经营的设备,例如摆设品、装饰画等。
第十九条三级设备的采购不影响饭店正常经营,且经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采购。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35243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加强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公司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公司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一、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二、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装置的操作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三、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公司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
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
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各级设备部门管理的重点,为公司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设备投用前必须制定设备的润滑方案,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上岗,落实设备的“四定”(定人、定岗、定机、定责)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监测制度和设备点检制度,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
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设备分级管理
• MES的内涵:MES通过为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 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的方式,确定出该职业或岗位 应该具备的全部职能。再把这些职能划分成各个 不同的工作任务,以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模块。 根据每个模块实际需要,确定出完成该模块工作所 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
• 分类标准:
• A类(关键设备):总分20分以上(含20分) B类(主要设备):总分12~19分
C类(一般设备):总分11分以下(含11分)
• 2、进行ABC分类管理
• 对各类设备的管理项目和内容,应按下表 要求进行分级管理:
3、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 统筹规划,健全制度,使分类管理长期 坚持下去
• 3.交通运输工具。包括汽车、机车车辆、船舶等。 • 4.建筑工程机械。包括混凝土搅拌机、推土机等。 • 5.主要仪器、仪表、衡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企业设备分类(ABC分类法)
• 1.根据设备在生产上的重要程度,可将设备分为关键 设备(A类)、主要设备(B类)和一般设备(C类)
• A类设备 是企业的心脏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 引起全厂停产、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 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设备。
力和液体的各种设备。如管道、输电线路络等。
• (5)生产设备 是指具有改变原材料属性或形态、功能 的各种工作机器和设备。如金属切削机床等。
• 按工艺属性分类
• 1.通用设备。包括锅炉、蒸汽机、内燃机、电力 设备及电气机械、工业炉窑等。
• 2.专用设备。包括矿业用钻机、挖掘机、各种轻 工专用设备(如制药专用设备)等。
• 关于帕累托标准
• 帕累托标准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 个经济学概念,即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 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 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而这个“最优的状态 标准”,就被人们称为“帕累托标准”。调整理 念、抓住事物的重点,并取得两事物之间的“双 赢”,找到一个切实的平衡点是这个标准所追求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油田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油田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油田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
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可参考附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
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
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
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
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A类设备为重点关键设备,是各级设备部门管理的重点,为
公司重点特护对象,要求设备技术档案必须齐全完整,设备投用前必须制定设备的润滑图册,操作及维护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落实设备的“四定”(定人、定岗、定机、定责)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监测制度和设备点检制度,开展设备动态监测技术,实现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知性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
定期开展设备的评价工作,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设备发生故障和事故,必须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设备主管部门,随时进行处理。
B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应建立必要的设备技术档案,定期开展润滑油品检测,视单位情况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工作,设备修理和维护采取预防性维护和定期修理的方式进行,保证设备完好运行。
C类为一般设备,视单位情况建立设备技术档案,不定期开展设备润滑检测工作,按需换油。
定期维护和季节性维护相结合,设备修理主要采取事后维修的方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油田各部门对A、B、C设备实行四级管理制度。
公司管理层:以决策及宏观调控为主,全面掌握各单位A类设备的运行动态、故障处理、检修总体进度,并编制A类设备运行月报。
二级单位管理层:全面掌握A、B类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A类设备故障信息,组织对A、B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运行、检测、故障、检修等情况全面掌握分析。
三级单位管理层:全面掌握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B类以上
设备故障信息,按照厂处部要求组织对B、C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对区域内设备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及时汇报(汇总)需上传下达的信息。
岗位操作层:全面掌握所管设备的运行动态,及时上报C类以上设备故障信息,按照作业区要求组织对C类设备故障采取相应措施。
对各类设备的管理项目和内容,应按下表要求进行分级管理。
各单位要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认真落实。
本办法由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二0一一年五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