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3

合集下载

《赤壁赋》课件3

《赤壁赋》课件3

读第二段,思考: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同代表了主人怎 样的情怀?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 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 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 之悲的?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萧存。体现作者借 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 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读第四段,思考: (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 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 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 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 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 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 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1、夜游之乐
写景 抒情 议论
“乐” “悲” “乐”
2、吊古伤今 3、阐述哲理
1、 整理文有生命力的四字短主,明确其意义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发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一世之雄、一叶扁舟、沧海一粟、逝者如斯、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相与枫藉、 乐方既白 。 2、根据文赋对仗特点填写《赤壁赋》中的句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 ; ,羽化而登 仙。 哀吾生之须臾, , ,抱明月而长终。
读第四段,思考: (3)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 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 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 于大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 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 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 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 点还是积极的。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 《赤壁赋 》 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下面内容由小编 为大家介绍《赤壁赋》原文与翻译,供大家参考! 《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zhào)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zhú) 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cé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 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解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解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解赤壁赋原文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赤壁赋全文及翻译

赤壁赋全文及翻译

赤壁赋全文及翻译引导语:苏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下文就是他的前后赤壁赋全文及翻译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前赤壁赋】全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赤壁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扶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C.而今安在哉安:哪里D.相与枕藉乎舟中藉:凭借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无礼于晋B.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C.吕鱼虾而友糜鹿,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项伯杀人,臣活之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皆白衣冠以送之D.吾得兄事之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

古诗文《赤壁赋》原文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高一语文赤壁赋3

高一语文赤壁赋3

5.课文点拨 (1)作者在写游赤壁时,为什么在描绘仙境般的景色之后 将客人的箫声写得如此悲凉?这样与全文的格调是否一 致? 答案 作者与客来游赤壁,面对如此壮丽奇伟的大好景象,
首先必然是十分快乐。但是,联想起古代的英雄人物,又
难免产生怀才不遇、悲悯人生的情绪来。想起自己无辜入
狱,赦免后被贬在外,心情怎不凄凉伤感呢?但作者毕竟 是智慧超群的人,对人生对事物自有与众不同的睿智的见 解,既能看得开,又能放得下。作者这样写箫声既表达了 自己失落的心情,又为下文的阐发作了铺垫,同时也使文
4.翻译下列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听任小船到它想去的地方,越过那宽阔的江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而去,却不知到什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脱离人世超然独立,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仙飞入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皆为方位名词作状语,修饰 ②西 望夏口,东 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望”,意思是向东、向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引人入胜。
(2)作者在第四段中是怎样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译文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译文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译文《赤壁赋》苏轼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qián)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zūn)以相属。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酌(zhuó)。

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1]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

苏东坡赤壁赋原文

苏东坡赤壁赋原文

苏东坡赤壁赋原文北宋诗人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东坡赤壁赋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u)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

《赤壁赋》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原文: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

《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必修②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之中《赤壁赋》文学色彩最为浓厚,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这篇名赋应该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本文句式骈散夹杂,参差错落之中见整齐之美、声韵之美,适于美读。

全赋4段,537字,背诵有一定的难度,死记硬背之后往往容易忘记,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背诵指导。

在抓重点的基础上,化整为零,将较长的文章分成一小块一小块进行记忆,将内容一点点“吃”下。

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文章。

难点:研讨苏轼的人生感悟,感受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竞赛法、诵读法、讨论法媒体准备:背景音乐、ppt。

课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读《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字词句。

(二)情景设置:配乐,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

(说明:将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三)字词句积累复习板块课前将学生分成组,布置复习任务,要求学生将本课中的文言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找出来,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译文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译文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译文《赤壁赋》作者:苏轼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hè)之潜(qián)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zūn)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3)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3)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赤壁赋》中写客人觉得只能驾-叶扁舟,以瓢为杯,举酒属友,个人之卑弱,不言自明,为后文生命之慨继续蓄势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赤壁赋》中写出了江上水光与月光水气浑然一体的景象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赤壁赋》中写客人以虫为喻叹息生命短暂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

写客人感叹个人的渺小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

4.《赤壁赋》中化用《楚辞.少司命》的“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表达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隐隐流露出些许政治上的失意和哀伤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5.《赤璧赋》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两句写客人在感叹人生短暂、渺小之后,亮明了理想的生活场景。

6.《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两句写作者描写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的存在。

8.《赤壁赋》中写在攻破荆州后曹操水军南下时阵容盛大,气势非凡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9.《赤壁赋》中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的句子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0.《赤壁赋》中“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写作者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

11.《赤壁赋》开头表现了月出后,升于天际的景象的句子是:徘徊于斗牛之间,最后写出了早晨到来天光照耀的情境的句子是:不知东方之既白,做到了首尾呼应。

12.《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心旷神怡,飘然欲举,像长出翅膀,超脱人世升入仙境的句子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苏轼)(3)原文

赤壁赋(苏轼)(3)原文

赤壁赋(苏轼)(3)原文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鉴赏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

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

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

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这是。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赤壁赋原文及注释(3)赤壁赋原文及注释[48]骤:屡次。

[49]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

悲风:秋风。

[50]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

斯:此,指水。

[51]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52]卒:最终。

消长:增减。

长:增长[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

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zàng ):佛家语。

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55]适:享有。

[56]更酌:再次饮酒。

[57]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

既:已经。

[58]狼籍:通“藉”,凌乱。

[59]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60]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通假字:举酒属客(“属”通“嘱” 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山川相缪(“缪”通“缭” 环绕)尊("尊"通"樽")狼籍(“籍”通“藉”,凌乱)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词类活用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3、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4、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5、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6、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7、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8、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9、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作动,砍柴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10、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11.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部编版高中背诵默写填空练习 赤壁赋 - (3)

部编版高中背诵默写填空练习  赤壁赋 -  (3)

部编版高中背诵默写填空练习赤壁赋- (3)
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水波不兴。

,,
歌窈窕之章。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水光接天。

,,
凌万顷之茫然。

,,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
扣舷而歌之。

,,
击空明兮溯流光。

,,
望美人兮天一方。

”,,
倚歌而和之。

,,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
泣孤舟之嫠妇。

,,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东望武昌,,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
壬戌之秋
清风徐来
诵明月之诗
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于是饮酒乐甚
歌曰:“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客有吹洞箫者
其声呜呜然
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
苏子愀然
客曰:“'月明星稀
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
方其破荆州
舳舻千里
固一世之雄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旷达风貌之下满腔的悲愤。

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品味如散文诗一般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教学设想1.本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二是像意味深长的散文诗。

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这两个特点。

课前预习,可要求学生分别划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或段落。

在教读中,又可要求学生找出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

这样,既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又便于学生对全文结构的把握。

2.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

在预习和教读中,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教学中可根据“诵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

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通读两遍。

分别划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或段落。

二、导入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ppt)“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三、范读配乐朗诵课文。

1.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第一段间天然仙第二段桨光方慕诉缕妇第三段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第四段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第五段酌藉白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

至于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研究的课题。

这一点,向学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过深。

2.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举酒属(zhǔ)客歌窈窕(yǎotiǎo)之章少(shǎo)焉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冯(píng)虚御风扣舷(xián)而歌桂棹(zhào)兮兰桨溯(sù)流光幽壑(hâ)嫠(lí)妇苏子愀(qiǎo)然山川相缪(liáo)舳舻(zhúlú)千里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江渚(zhǔ)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而相属(zhǔ)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天地曾不能以一瞬(shùn)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洗盏更(gâng)酌肴核(yáohã)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yǔ)枕藉(jiâ)四、诵读、感悟、背诵学生诵读、感悟。

教师从句法、层次理路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记诵速度,逐段练习背诵。

1.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

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

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指导要点舟游于赤壁之下”,“舟”后可断,为两个六字句;“浩浩乎”一句中,去掉第一个“而”(骈体文中有些虚词只有辅助作用,常不计入),也可视为宽对。

层次理路。

首句点题,“泛舟”“赤壁”四字是下文写景、议论的依托。

次写泛舟所见景象,而以风、水、月为主,为下文“苏子曰”一段张本;写景用虚实相济之法,先实后虚,虚景(即“浩浩乎”一句)伏下段“乐”字。

熟读成诵。

2.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箫声起,悲意生。

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指导要点句法。

这段开头是散句,次用楚辞句法(与《九歌》中“桂棹兮兰”“目眇眇兮愁予”等相似)。

“客有……其声呜呜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

层次理路。

“乐”字承上。

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作烘托。

以下写箫声,为“客曰”一段作烘托,兼伏下文苏子“问客”。

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1.巩固1~2段,熟读3~5段。

板书设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景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泛舟赤壁,(一)事举洒诵诗遗世独立,情羽化登仙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二)事客吹洞箫,倚歌而和如泣如诉,舞蛟泣妇悲第二课时一、齐背1~2段二、诵读、感悟、背诵1.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

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

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指导要点骈句。

“方其”“况吾与子”是统领字,不计。

层次理路。

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

“客曰”一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由三“问”组成,先因望月而问“孟德之诗”,次因望地而问“孟德之困于周郎”,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这是主要的一问,为下文写悲做铺垫。

后一层转而说到自己,先着眼与曹公对比,突出自己的渺小,不禁悲从中来;后写幻想不能实现,并以“托遗响于悲风”作结,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熟读成诵。

2.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指导要点句法。

以散句为主,只有“惟江上之清风……用之不竭”这一段用骈句。

层次理路。

先借眼前的水和月说明“变”和“不变”的道理,客知其“变”而不知其“不变”,因而生“哀”与“羡”;知其“不变”,则何哀何羡?后以“物各有主”反跌出明月与清风之无主,可以自娱,以“而吾与子”照应上文“况吾与子”。

熟读成诵。

3.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

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指导要点本段句句皆是承前作结,最后两句意味隽永,主客“自在”之态跃然纸上。

4.背诵全文。

三、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板书设计孟德周郎,而今安在?客(哀)主客蜉蝣寄身,沧海一粟问答盈虚有数,物我无尽(理)主(乐)(苏子)清风明月,与子共适第三课时一、齐背全文二、品味1.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第一段中所说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诗经》中的《月出》。

第二段中,又写出了扣舷而歌的歌词,试比较这两首诗歌,想想它们在内容、情感上有何不同?《月出》是一首情诗,写一个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

思慕的焦点只在爱人身上,“月出皎兮”只是比兴。

末句直抒胸臆,写出男子的焦灼心情。

《赤壁赋》中之歌虽从《月出》化出,但胸怀、境界却更加渺远空阔。

歌的前两句叙事、写景,与赋中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

“渺渺兮予怀”与“劳心悄兮”一样是直接抒情,但歌中的“美人”未必是哪位美女,倒令人想起屈原诗中喻指的圣主贤君与美好理想。

因而歌中表现的是一种政治的感慨,在知音难觅、天各一方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

3.舷歌之后,赋中又写了客吹洞箫之声。

课文是怎样描写箫声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从开篇处到第二段末,赋的情感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箫声起,悲意生。

从开篇至此处,情绪变化正是由欢乐转为悲哀。

4.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的言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客人认为即使曹孟德那样的英雄豪杰,当年声威赫赫,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更何况渔樵江渚的草民,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有如沧海一粟,梦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由悲从中来,借箫声来表达愁绪了。

”5.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辩难?他的话是否全都正确?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无尽,因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悲伤。

二是要知足常乐,非吾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如清风明月——则尽情享用。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但也有负面因素,一是关于“变”与“不变”的解释是相对主义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辩证法,二是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6.你以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据说东坡泛赤壁果有一乐师相随。

但主客问答肯定是虚拟的,这是赋体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客之言与苏子之言,各代表了苏轼贬谪黄州后思想的一个方面,当然,乐观一面是主导。

7.课文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课文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旷达的风貌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