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和经济学复习总结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1.新制度经济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2.科斯革命:科斯在微观经济学中增加一个新的成本分类,这个新的理论被接受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3.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不能像完全理性一样时刻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行动。
4.制度变迁:新制度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
5.路径依赖: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6.理性: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通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7.有限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8.互惠制度:互惠互利的制度,即一种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
9.交易费用: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10.产权: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11.外部性: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
12.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
13.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14.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使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契约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项活动,并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活动。
15.资产专用性:某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专门用途的资产就难以改变为他用,如果要改为其他用途,可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6.剩余索取权:是一项索取剩余的权利,也就是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即经营者分享利润。
17.剩余控制权: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的所有权。
18.寻租:在非市场领域,通过政治行动获得比通过市场活动所获得更多的报酬。
法学大三下学期期末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法学大三下学期期末总结法学大三下学期期末总结法学大三下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个学期的学习和成长,我深感时间的宝贵和不容浪费。
在这个学期里,我不仅在法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进步,还提高了自己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将简要总结我在这个学期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首先,在法学理论方面,我学习了民商法学基础》和法律经济学》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进一步熟悉了我国现行民商法律制度,了解了法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这些课程拓宽了我的法学知识面,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实践方面,我参加了模拟法庭和法学实习等活动。
通过模拟法庭的参与,我锻炼了自己的辩论和演讲能力,并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法学实习让我有机会与专业律师和法官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和职责。
这些实践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加深了我对法学的理解和热爱。
此外,在研究和分析能力方面,我比从前有了更大的提升。
在完成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比较。
我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如何运用逻辑和法理进行推理和论证。
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使我在学术研究中更有信心,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具备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法学专业的课程复杂而丰富,需要兼顾法律理论和实践,因此学习压力较大。
有时候学习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进度紧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复习。
但是通过努力和坚持,我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学习和成长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在法学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这个学期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法学信念,对法学的热爱和追求也更加深厚。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学专业人才。
展望未来,我希望在法学大四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法学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专升本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升本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专升本考试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考试,对于希望提升自己学历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从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点出发,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政治学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基础理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内容。
3. 国家与政府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组织、政府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4. 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
5.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二、经济学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宏观调控政策等内容。
2. 微观经济学包括供求关系、价格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3. 经济制度主要包括我国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理论等内容。
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发展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5. 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包括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三、法学知识点1. 宪法与行政法主要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2. 民商法与刑法包括民法与商法的基本规则、刑法的基本原理等内容。
3. 人权法与劳动法主要包括人权的基本权利、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4. 环境法与知识产权法包括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定等内容。
5. 法律实务主要包括司法实务、律师实务等方面的知识。
四、英语知识点1. 语法包括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
2. 阅读理解包括短文阅读、长篇阅读等方面的内容。
3. 写作主要包括写作技巧、写作模板等方面的知识。
4. 听力理解包括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听力技巧等内容。
五、数学知识点1. 高等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数学分析等内容。
2. 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包括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概率统计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3. 数学建模与运筹学主要包括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运筹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
考研政 治经济学复习方法汇总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方法汇总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这门学科,提高复习效率,以下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一些复习方法。
一、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政治经济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
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不要死记硬背,要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理解。
比如,通过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来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通过观察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波动来理解价值规律。
同时,要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比如,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等,只有弄清楚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在答题时准确运用。
二、掌握理论体系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在复习时,要梳理清楚整个理论体系的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自己构建知识框架。
从商品和货币开始,逐步延伸到资本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再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这样能够使知识点更加清晰,便于记忆和理解。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学科,很多理论都可以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时事热点,尝试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知识来解释经济现象和政策。
比如,用劳动价值论来分析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工资水平,用资本积累理论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等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多做练习题做题是检验和巩固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做题,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复习。
在选择练习题时,要注重质量,选择权威的考研辅导资料和历年真题。
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理清解题思路,注意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
做完后要对照答案进行总结,找出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
五、阅读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经典著作,如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经济法期末复习
经济法期末复习经济法期末复习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2.行业协会是由单一行业的竞争者所构成的非盈利性组织,其目的在于促进该行业中的产品销售和为雇佣方面提供多边性援助服务。
3.企业社会责任一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4.垄断:(T241)是指各国反垄断法律中规定的,垄断主体对市场运行过程进行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状态。
5.本身违法原则:(T265)是指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市场机构或行为本身来判断是否违法,而无需考虑该行为对市场是否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6.合理原则:(T266)是对本身违法原则的修正与限制,它的基本要义是限制竞争行为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全面考虑限制竞争行为的合理与否,不合理的才构成违法;适用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7.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8.商业贿赂行为:即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如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商业回扣行为。
9.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不包括建设工程产品和军工产品,但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产品的范围。
10.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1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的供求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
12.财政关系: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对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国家为一方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P42813.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百分比的税率P434 14.全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等级,对每一个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的税率,当征税对象达到某一等级,就对其全部数额适用该级别的税率征税P434 15.超额累进税率:根据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个等级规定税率,分别计算税额P43416.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经济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9篇)
经济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经济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9篇)经济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篇1在李老师的安排下,我六个人成为一个小组,同时确定实习的题目为价格歧视的表现形式,虽然这次实习时间不长,仅有一周时间,但让我们受益匪浅。
使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局限课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了解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小组进行实际调查,走访安康各大超市,批发市场,各大医院及联通、移动、电信等通讯公司了解价格歧视在这些领域的表现形式,小组成员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分析探讨,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出色的完成了这次实习任务。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只用经过共同的探讨才能迸出思想的火花,在实践中才能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由于从未深入地接触社会,在与别人交谈时,语言过于专业化,使得不少调查对象不明白自己说什么。
自己一向喜欢独处,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团队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后我也会向这方面改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断总结,逐步完善,主动学习,积累经验,提高综合能力,以求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发挥出更多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另外,感谢李老师为我们的这次集体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同时希望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机会。
经济学基础学习心得体会篇2学习经济学的课程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平常的学习中,经管类的知识是很少涉及到的。
也许是高中里经济学知识学得不好吧,也许是为了得到这门课的学分,但是更多的是对股票、投资、金融危机的兴趣和经济学知识的渴望,不管怎样我还是选上了这门课。
快期末了,现在静下心来谈一下体会。
每节课老师都给我们留了一定的时间来课堂发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经济学新闻以及一些经济学知识,单单从内容上讲,这些信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一些课本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一位同学就用一个孤岛上的事例简单明了地向我们阐述了。
学习注会经济法的期末总结
学习注会经济法的期末总结首先,经济法是国家经济管理法律制度的总称,是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规则和制度。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明白了经济法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同时,经济法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宏观经济调控、商法、金融法、投资法等。
其次,经济法的学习使我对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交易的自由原则是经济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学习相关案例和法律条文,我了解了市场经济交易的自由原则不能放任自流,而是需要通过法律的限制和规范来维护市场交易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经济法的学习还增强了我对经济法律制度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商法时,我了解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知道了如何正确签订和履行合同。
在学习金融法时,我了解了银行金融业务的基本规则,知道了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在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我还通过参加法律实践活动加强了对经济法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我曾参加过一次模拟法庭辩论活动,以解决一起商业合同纠纷案件。
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践,我深刻感受到经济法的适用和操作的复杂性,这也增强了我对经济法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经济法是我在大学期间学习得最深入的一门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经济法,我深入了解了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提高了综合运用经济法的能力。
未来,在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运用经济法的知识,准确把握国家经济管理法律制度,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我也会不断学习和应用经济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但凡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X=出口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经济法基础学习归纳
经济法基础学习归纳一、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是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目的的法律体系,包括了经济法总论、市场经济法、经济管理法、金融法等法律领域。
经济法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市场主体利益等。
二、经济法的重要性经济法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法能够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
其次,经济法能够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此外,经济法还有助于规范国家经济管理行为,提高国家治理效率。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平等自由原则是经济法的核心原则之一。
平等自由原则要求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自由的经济行为权。
其次,自愿原则是指市场主体的行为必须是自愿的,不能强迫或欺骗。
再次,诚信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准则之一,要求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遵守商业道德和诚实信用原则。
最后,保护原则是指经济法必须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和稳定。
四、经济法的主要内容1. 市场经济法市场经济法是经济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 经济管理法经济管理法是对国家在经济领域进行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了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经营许可和执照制度、行政审批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 金融法金融法是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重点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了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五、经济法的应用经济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
在企业经营中,经济法可用于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金融领域,经济法可用于监管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经济法可用于规范国家经济实施政策和管理措施。
六、经济法在国际上的地位经济法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经济学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1、稀缺性:与无限欲望相比,生产资源总是有限的、一定的。
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
3、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和企业家才能(其价格叫正常利润)。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三)选择和机会成本1、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2、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2、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
3、货币的稳定性。
三、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
(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指定分配规则。
(三)混合经济制度:指政府和私人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制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考点归纳:公司制度必过技巧
高级管理人员
董事会:负责公司的决策和监督 监事会:负责公司的监督和检查 经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制定公司战略、决策、监督等
公司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公司的设立与变更
公司的设立:包括股东、注册资本、 公司章程等要素
公司的解散与清算:公司解散的原 因、清算的程序和责任
公司的解散与清算
公司解散的原因: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 并或分立需要解散等。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公司清算的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制定清算方案、清偿债务或分配剩余财产等步骤。
考试要求:了解 考试形式、题型 和评分标准
备考策略:根据 大纲要求制定备 考计划
重点难点:针对 难点重点进行专 项练习
掌握公司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公司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公司制度的基本要素与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公司制度的类型与分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公司制度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理解公司制度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公司的变更:包括名称、地址、经 营范围等变更事项
公司的合并与分立:公司合并的程 序、分立的程序和影响
公司的管理与监督
公司的管理机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各自拥有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公司的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方式,确保公司运营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公司的决策机制: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公司的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薪酬激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一财经法规期末总结
大一财经法规期末总结在大一的财经法规学习中,我主要学习了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度、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经济犯罪和经济诉讼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个总结。
第一部分是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度。
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度是指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规范。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我国市场经济法规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原则,如市场自由、公平竞争、法律平等等。
这些法规对于市场主体的自由行为提供了保障,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提供了法律支持。
第二部分是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各种形式参加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这些责任是对市场主体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保护了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三部分是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国家的经济法律法规,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或严重扰乱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经济犯罪的特点、分类和预防控制措施等。
学习这些内容使我认识到经济犯罪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性,同时也提高了我对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部分是经济诉讼。
经济诉讼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纠纷和争议通过司法途径加以解决的过程。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经济诉讼的程序和要素,以及其中的一些特殊程序和特点。
学习这些内容使我了解到了维权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大一财经法规的学习,我不仅增加了对于经济法规的认识,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经济法规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市场主体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未来的个人经济行为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指导。
我将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遵守法律规范,合理规划个人经济活动,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财经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财经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导论:财经考试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了金融、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财经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很多,例如货币政策、国际贸易、股票市场、汇率等等。
本文将对财经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等多个方面。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考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为考试做好准备。
一、宏观经济学1. GDP和GDP增长率GDP是国民生产总值的缩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所有常住人民的生产活动的总价值。
GDP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GDP的增长速度,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上涨;通货紧缩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上升,导致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普遍下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中处于不在工作状态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以影响整体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5.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政策。
6.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中,以货币和商品交换为基础,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收支状况。
二、微观经济学1.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买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卖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物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需求或供给的变化程度。
价格弹性的概念包括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交叉弹性。
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一定量生产所需的资源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4.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几个卖方,而竞争是指市场上有多个卖方。
5.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与实际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的最高价格与实际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
管综199知识点总结
管综199知识点总结导言《管综199》是一部管理综合能力考试教材,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和大量的练习题目,提高考生的管理综合能力水平。
本文旨在对《管综199》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管理学1.管理学概论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学科,包括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内容。
2.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规划是确定目标和制定行动方案,组织是构建组织结构和分配资源,领导是影响和激励员工,控制是监督和评估活动结果。
3.管理者的层级管理者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总体规划和方针,中层管理者负责实施和执行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基层管理者负责具体的业务操作。
4.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包括科学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模式、现代管理模式等。
科学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和标准化,人文管理模式注重员工的情感和需求,现代管理模式注重整体性和适应性。
5.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包括传统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
传统管理思想强调效率和规范,现代管理思想强调创新和适应。
6.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理论、韦伯管理理论、马克思管理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视角解释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7.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沟通、决策等。
这些方法是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手段和方式。
二、经济学1.经济学概论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配置和稀缺性的学科,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政策。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调节资源分配的经济形态,计划经济是由政府计划调控资源分配的经济形态。
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和市场价格,计划经济强调政府计划和分配。
3.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一、引言事业单位考试是目前许多求职者追逐的职业机会之一。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考生需要对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本文档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份全面的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更好地备战考试。
二、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2.1 政治学政治学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主法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政治学复习资料的一些重点内容:•国家政治制度:包括单一制、联邦制等不同形式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多党制的特点;•民主法治:掌握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和法制相关的知识。
2.2 法学法学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科目。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基本原理。
以下是法学复习资料的一些内容:•法律制度:包括我国的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主要法律制度;•法律基本原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
2.3 经济学经济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以下是经济学复习资料的一些重点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微观经济学: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理论等微观经济原理;•金融学:掌握货币市场、银行体系等金融基本知识。
2.4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考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以下是计算机基础的一些复习资料:•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安全知识;•常用软件:了解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三、总结本文档为事业单位考试的准备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的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考生在备考期间,可以结合本文档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通过认真的复习和准备,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顺利进入事业单位。
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份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复习资料。
以下内容将涵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并提供一些备考技巧和建议。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
它涵盖了供求关系、市场机制、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等多个方面。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础。
1.1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学可以被定义为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学科。
它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领域。
1.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供应表示市场上可供应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表示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1.3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基于供求关系,通过价格调节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一种信号,它能够引导资源分配和经济活动。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领域。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2.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有支出法、收入法和产出法。
2.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相反,指的是物价普遍下降,货币购买力增强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影响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2.3 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和价格稳定的一种手段。
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三、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领域。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市场运作和市场失灵非常重要。
3.1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的是一个单位的增加或减少所导致的效用变化。
高中经济学习技巧掌握经济学公式记忆方法
高中经济学习技巧掌握经济学公式记忆方法高中经济学习技巧:掌握经济学公式记忆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经济学不仅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将来就业和社会参与的基础。
然而,由于经济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无法掌握。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学习经济学,下面将介绍一些经济学习技巧,着重讲解经济学公式记忆方法。
一、理解经济学公式的原理经济学公式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学表达方式,它能够简明扼要地描述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在学习经济学公式时,首先要理解公式的背后原理和意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记忆和应用公式。
以供需关系为例,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Qs = f(p),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Qd = g(p),市场均衡可以表示为:Qs = Qd。
在学习这些公式时,要理解供需关系的内在逻辑,明白供需关系是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基本原理。
只有深入理解公式所表达的经济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和运用。
二、建立联系,联想记忆在记忆经济学公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联系和联想记忆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首先,我们可以将公式与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找到公式应用的场景和实际意义。
例如,在学习消费函数C = f(Y) 时,我们可以联想到个人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从而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公式。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形象联想的方法,将公式中的符号与具体形象相联系。
例如,在学习边际效用公式时,我们可以将边际效用视为享用一块巧克力的快乐度,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联想为连续吃巧克力每一口的快乐度递减。
通过建立联系和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使经济学公式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记忆和理解。
三、创设情景,动手实践在记忆经济学公式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来加深记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将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释其中的概念和关联。
例如,在学习生产函数 Y = f(K,L) 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如用土地和劳动力生产农作物,来解释土地、劳动力与生产产出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课程总结
课程教学总结
附:
填写说明:
1.每位任课教师承担一次全过程教学活动后填写一次。
2、填写时, 希望如实记载, 能在一定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 教学质量的分析应以教学知识、能力、素质的分析为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作业、教材等, 在此基础上, 进行归纳和综合, 希望能写出客观的分析报告。
3、该课程结束后两周内填写(跨学期的课程, 只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并交学院存档。
4.同教材、同进度班级可统一写一份课程总结。
教务处一、教学基本情况(含教学开展情况、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作业、设计等辅
导答疑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编写人:
分管教学副院长签名:
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信息披露:安全信息能够帮助人们规避损害,不透露安全信息就会大大增大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法庭通过推行透露责任,避免了由安全性信息透露失败所导致的危害,减少了未来的购买者提防卖主隐瞒的必要性。
因此,在合同议价时,双方当事人应当透露安全性信息。
2、市场失灵P35: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四个原因分别是第一、各种形式的垄断: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其他竞争性企业或要素生产者之间的合谋,要素市场的买方垄断(仅有一个买方);第二、外部性;第三、存在一种被称为公共产品的产品;第四、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的严重甚至会阻碍交易的达成。
3外部性: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
换言之,有时候市场内交换的收益可能不仅仅被参与交换的双方所获得,有可能还会溢出给其他经济主体。
更重要的是,交换的成本也可能溢出到其他经济主体。
前者称为外部利益,后者称为外部成本。
(分析工具二:外部性“外部性”(也称外部效应或外部影响)是一个包括外在成本和外在收益的概念,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的现象。
即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社会产生的一种不能由市场交易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
)如何解决:在存在外部性的时候,实现社会最优的关键是引导私人利润的最大化实现限制产量以达到社会最优,而非私人最优。
典型的方法有征税与补贴、科斯定理和企业合并。
4、边际成本:决策制定者无论通过什么方法打算从初始位置处进行微量的增加,这一微量增加所带来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所带来的收益称作边际收益。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的水平就是决策制定者的最大化水平。
P24边际成本被定义为由生产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的)产出引起的总成本增加。
5、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特征是a、理性人有有序的、稳定的偏好b、在一定条件下努力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6、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即交易的成本。
交易有三个步骤:寻找交易对手,在双方之间进行交易以及交易顺利完成后的执行。
这三个步骤所对应的三种形式的交易成本分别是搜寻成本、讨价还价成本(谈判成本)及执行成本。
7、预知能力:如果受约人的信任等于立约人能合理预期的数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信任就是能被立约人预知的;如果受约人的信任超出立约人能合理预期的数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信任就是不可预知的。
英美法把过度信任定义为不可预知的信任,是不可补偿的。
8、合理缺口:在合同中留下一个缺口将要求双方在损失成为实际时进行分担。
抽象描述:“事前风险”指的是当合同双方商议合同时将面对的将来损失的风险;“事后损失”指的是签订合同后实际发生了的损失。
通常合同双方分配风险比分配损失更容易达成一致,如果他们留下缺口,那他们将承受概率为正的交易成本。
合同中缺口的预期交易成本等于损失实际发生的概率乘以分配损失的成本。
9需求函数P22: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此函数关系可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
需求函数是单调减少函数。
常见的需求函数有以下几种形式:D=(a-P)/b (a,b大于0)D=(a-P平方)/b (a,b大于0)D=(a-√p)/b (a,b大于0)其中P表示商品价格10、供给函数P:一种商品的供给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用公式表示为:Qs=f(p)供给函数Qs=f(p)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种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它就表示这种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供给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供给数量是因变量。
11、有效违约:当某种意外事件发生时,导致履约成本比违约成本高,那么违约就比履约更有效。
一般出现在下面两种情况:第一,幸运的意外事件收获可能使不履约比履约更有利可图;第二,不幸的意外事件可能使履约比不履约损失更大。
(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只有因违约带来的收益将超出己方以及他方履约的预期收益,并且针对预期收益的损害赔偿有限,使之在承担违约责任后仍有盈余,违约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二、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威廉姆森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交易成本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他认为,交易成本的产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有限理性;(2)机会主义;(3)资产的专用性。
1、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最早是由西蒙提出,意指人的行为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地达到”。
有限理性主要表现在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度的。
有限理性意味着(如何导致交易成本):(1)人们要寻找交易对象→搜寻成本;(2)人们不知交易对象的出价→谈判成本,签约成本;(3)人们不知道交易对手在签约后是否会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监督成本;(4)一方从事了机会主义行为→仲裁成本,诉讼成本。
2、机会主义机会主义是指行为主体在交易活动中不仅追逐自利的目标,而且在追逐自利目标的同时使用策略性行为,这些策略性行为包括隐瞒真实信息,交易意图的不实陈述和欺诈等,它是对“经济人”的一种拓展。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是追逐自利目标的,但在追逐自利目标的过程中不包括策略性行为。
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机会主义受到来自“大数条件”的制约,即交易双方面临的可供选择的交易对手很多时,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较小。
3、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是由威廉姆森首先创立的,指的是一项资产可调配用于其他用途的程度,或由其他人使用而不损失生产价值的程度。
他认为,资产的专用性至少可以分为五类:(1)地点的专用性:将衔接的岗位以相互关系密切的方式来安排场所,以便节约库存和运输费用。
(2)有形资产的专用性:专指资产在物理性能上(比如设计、构造)的专门适用特性。
(3)人力资本用途的专用性:指有些特殊部门的特殊技术专业,拥有特殊的知识和信息,一旦离开这个行业、部门,可能导致自己人力资本价值的贬值。
如苏联解体后大批教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教授失业,找不着工作,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或转行。
所以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更具备议价的能力。
(4)奉献性资产:这是根据客户的紧急要求而在一般目的工厂中进行的特殊投资。
(5)品牌资本。
分析工具三: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对于某些事件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对称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即有关交易的信息在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之间非对称分布,其中占有较多相关信息的一方出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对应的占有较少信息的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信息不对称也称之为“信息偏在”。
信息不对称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从经济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导致效率损失的情况主要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
导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第一,信息不对称是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存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在信息领域的具体体现。
第二,信息的搜索成本的存在。
——交易成本第三,信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信息供给不足第四,拥有信息的交易者对信息的垄断。
分析工具四:效用物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称之为效用。
效用不仅是指物品本身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而且还是指消费者从对物品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程度。
效用代表着消费者的主观的心理感受,而不是一个客观范畴。
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不断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分析工具五:效率效率是经济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问题。
所谓“效率”,指的就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个概念一般是指不浪费,或尽可能好地应用可用资源。
”经济效率主要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才能使资源的配置效果最佳。
在法经济学的规范研究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确立和突出法律的经济分析中的“效率”标准,即以效率为标准来研究在一定社会制度中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斯密定理(Smith Theorem)内容:自愿交换对(市场上的)个人是互利的,因而可以增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也就是“无形之手”定理。
其基本内涵是如果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那么毫无疑问,循着市场手段的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最优是可以达到的。
霍布斯定理内容:国家通过建立法律以使私人协议失败造成的损害达到最小程度。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交易成本为零时,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
•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权利的初始分配将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而,产权制度应寻求使交易成本最低的权利初始分配。
产权的界定1、产权赋予与获取的基本原则法经济学关于产权界定的基本原则:要把产权界定给使用效率最高的人。
三个产权界定的基本原则:先占原则,第一占有产权客体的主体拥有所有权。
例如殖民时代对土地的占有,对无主物的占有。
附属规则:产权主体对于附属于其产权客体的财产拥有所有权,例如土地与其上的房子创造规则:产权客体的创造者拥有所有权,例如知识产权先占原则的优势:(1)清晰地说明了产权主体(2)一定程度上符合效率原则。
因为往往第一个占有主体是对客体评价最高的主体,因为付出了较高的搜寻成本。
劣势(1)引发先占竞争,导致部分先占投资失效。
(2)有些先占不符合效率原则。
例如碰运气的先占附属规则优势:(1)、主物产权清晰时,附属物产权也相应清晰(2)、主物和附属物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将附属物产权赋予主物产权主体符合效率原则劣势:1、这个规则只适用于存在附属关系的情况2、对什么是附属关系还有争议。
如土地与天然气创造规则优势:(1)、激励创造性活动,推动社会财富的增加(2)、增加未来预期确定性,激励未来投资(3)、较为清晰的界定产权劣势:(1)、产权导致垄断,从而损害社会福利。
(2)、如同先占原则,也存在竞争投入无效的问题。
(3)、创造者本身又是也会存在不清晰的问题。
产权界定的多头利益均衡原则产权界定的前提条件:稀缺性使得产权客体的相对价格上升,从而超出了获取产权客体的成本,因此主体有获取和保护产权的经济激励。
例如:农业税废除前,很多地方农民对农田的归属不在意,废除后,种田收益上升,开始重视农田的收益。
又如,中大放弃三分之二的校园。
多头均衡:•权利拥有者渴望拥有权利•规则确认者渴望确认权利•责任承担者承认权利•产权只有在实现权利主体、权利确认者、权利责任者的界定收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下,产权才会被界定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