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还得读书治,读书日里好养生【余一】
中医养生健康 读书 名言
中医养生健康读书名言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饭饱不洗澡,酒后不剃脑。
饭后行百步,不用上药铺。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平时省一口,缺时顶一斗。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
不知保养不算巧。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健康不是一切,没有健康没有一切。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自然精华,清淑之气。
不在凌晨,而在日出。
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灵。
人得之以寿,物得之以宁。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多运动,控体重。
少思虑,心安静。
少吃盐,食清淡。
少吃甜,多补钙。
少咖啡,多吃菜。
少吃肉,多吃素。
常喝茶,多吃醋。
多淀粉,少脂肪。
少吃干,多喝汤。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自死禽与兽,食之多命促。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 胸怀欲开,筋骸欲硬; 脊梁欲直,肠胃欲净; 舌端欲卷,脚跟欲定; 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十六气养生诀
十六气养生诀慎言语以养神气,忌狂喜以养心气,乐助人以养胆气,善制怒以养肝气,少忧思以养脾气,食清淡以养胃气,常咽津以养肾气,深呼吸以养肺气,多运动以养骨气,广交友以养人气,好读书以养灵气,不显露以养元气,居中道以养和气,意内守以养真气,祛惰性以养志气,坦胸襟以养正气。
古人云:“智者知养生也”。
20年前,我由于不懂得养生的道理,精神、形体经常处在超负荷状况中,使我成为一个身患多种疾病的人。
这些病既有寒,又有火;既有实症,有虚症,从而使我的呼吸、消化、泌尿等几大系统失去平衡,长期疾病缠身,医治无效。
然而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因为疾病给我的精神和肉体带来极大的痛苦,才逼使自己刻苦地钻研中医、收集验方、自行针灸、练习气功,试图从古老的医学和传统文化中寻求自救之路。
经过多年的探求和实践,这条路我走通了。
现在,我已年逾花甲了,不仅自愈了身上的多种疑难病,而且连过去部分白了的头发也逐渐变黑,并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养生保健的经验。
现将其编写为“十六气养生诀”,公布如下:慎言语以养神气,忌狂喜以养心气,乐助人以养胆气,善制怒以养肝气,少忧思以养脾气,食清淡以养胃气,常咽津以养肾气,深呼吸以养肺气,多运动以养骨气,广交友以养人气,好读书以养灵气,不显露以养元气,居中道以养和气,意内守以养真气,祛惰性以养成志气,坦胸襟以养正气。
一、慎言语以养神气。
人的生命活动是以神(意识)作主宰的。
古人把神称作“君主之官”,意思是说,神对人体就像国家的君王对百姓那样,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因此,对神的养护是第一位的。
反之,神的耗散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养神气呢?《西游记》里有句话言:“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就是说,讲话不谨慎,好讲大话、假话、废话,易于伤神散气。
此外,讲话过多,则言多必失,就可能会滋生是非,引起烦恼,就会进一步伤神耗气,影响身心健康。
古之善养生最重视对神气的养护,主张精神内守,寡言静养。
人的神气充足了,精神就稳定了,精神主宰生命活动的地位就可能确立起来。
《书鲁亮侪事》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书鲁亮侪事》的原⽂及译⽂赏析 《书鲁亮侪》是清代⽂学家袁枚创作的⼀篇散⽂。
⽂章通过记叙“摘印”这件事,集中写鲁亮侪不盲⽬执⾏上司指令,深⼊调查事实真相,并能尊重民意,抛弃私利,冒险犯难,仗义执⾔,下⾯为⼤家带来《书鲁亮侪事》的原⽂及译⽂赏析,快来看看吧。
袁枚《书鲁亮侪事》 ⼰未冬,余谒孙⽂定公于保定制府。
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事。
”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许,⾼眶,⼤颡,⽩须彪彪然;⼝析⽔利数万⾔。
⼼异之,不能忘。
后⼆⼗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下沈⽒,纵论⾄于鲁,坐客葛闻桥先⽣⽈: 鲁裕字亮侪,奇男⼦也。
⽥⽂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游⽬视者。
鲁效⼒麾下。
⼀⽇,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鲁为微⾏,⼤布之⾐,草冠,骑驴⼊境。
⽗⽼数百扶⽽道苦之,再拜问讯,⽈:“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若问云何?”⽈:“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
”⼜数⾥,见儒⾐冠者簇簇然谋⽈:“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咄!⽥督有令,虽⼗鲁公奚能为?且鲁⽅取其官⽽代之,宁肯舍⼰从⼈耶?”鲁⼼敬之⽽⽆⾔。
⾄县,见李貌温温奇雅。
揖鲁⼊,⽈:“印待公久矣!”鲁拱⼿⽈:“观公状貌、被服,⾮豪纵者,且贤称噪于⼠民,甫下车⽽库亏何耶?”李⽈:“某,滇南万⾥外⼈也。
别母,游京师⼗年,得中牟,借俸迎母。
母⾄,被劾,命也!”⾔未毕,泣。
鲁⽈:“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动。
良久,击盆⽔誓⽈:“依凡⽽⾏者,⾮夫也!”具⾐冠辞李,李⼤惊⽈:“公何之?”⽈:“之省。
”与之印,不受;强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君⾮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
合⾢⼠民焚⾹送之。
⾄省,先谒两司告之故。
皆⽈:“汝病丧⼼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
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
⽥公南向坐,⾯铁⾊,盛⽓迎之,旁列司、道下⽂武⼗余⼈,睨鲁⽈:“汝不理县事⽽来,何也?”⽈:“有所启。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最近读了有关讲解《黄帝内经》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笔财富,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
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灵,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透支快乐,还有人以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钱就有了一切,许多人都为追求这些东西而对健康在所不惜。
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长寿,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
只有健康快乐,才是一个完满的人生。
你每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你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养生,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
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其实,养生并不难,养生无处不在,养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生就是养护我们的生命,保养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学到一点,就做到一点,长此以往,原本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得到改正,原本受到伤害的身体能够慢慢得到修复。
只要你认识自己,能够“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2020年4月高中作文时事素材:疫情之下的“世界读书日”——“疫”起读书,“愈”见美好
疫情之下的“世界读书日”——“疫”起读书,“愈”见美好疫情下的“世界读书日”:书中自有光芒——新华网阅读仍是刚需——南方日报让书香人生乘“读书日”的春风起航——四川在线在阅读中升华人生在书籍中美丽生活——四川在线让电子书与纸质书“比翼双飞”——天府评论全民阅读需要更多“网红”领读人——地评线别把“都来读书”看得无足轻重——地评线让阅读的正能量在线上延伸——天山时评“云阅读”应成为世界读书日标配——地评线疫情下的“世界读书日”:书中自有光芒新华网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此时此刻,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仍然笼罩全球,不少国家的人们正在与病毒战斗,因新冠肺炎病毒失去亲人的人们,还处在巨大的伤痛中。
病愈出院的患者努力回归正常生活,他们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嫌隙眼光和自己心理上的阴影。
让我们走进3位曾受到疫情困扰的普通人的生活,看看读书为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光芒?阅读是心药良方武汉解封已有半月,但防控一点儿没放松。
街道上恢复了车水马龙,却少了些往日的喧嚣。
重新拥抱生活,多少人渴望了许久。
对曾经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4月,李文雄的印刷公司开始复工。
公司规模不大,只有7个员工,但之前,李文雄自己被确诊,如今又有两名员工由于与无症状感染者同乘地铁被隔离。
如此复工,李文雄心头的压力不小。
心病还得心药医,他说解压良方便是走进书的世界,那里有片刻安宁。
对于李文雄,很多人并不陌生。
前些日子,他在方舱病榻上淡定读书的画面曾经走红网络,被网友们称为“清流读书哥”。
那时候,他的内心一度仓皇不安,是书本将他带入了一个忘却了恐惧、心神安宁的世界。
方舱住院期间,他读完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铁马中原》。
书中记录的是一段辽国时期的历史,跟随着作家的笔触,他仿佛置身于那个与宋朝对峙的政权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病痛和焦虑中成功抽离。
出院回家隔离,书也是李文雄重要的陪伴。
《诗经三百诗注解》《康熙王朝》,半个月时间,他已经将这些书通读了数遍。
十六气养生诀
喜的情绪影响心脏气的变化。 《黄帝内经· 素问》中说:“喜 则气缓”。事实上,人们过于 高兴时,往往笑得直不起腰, 缓不过气来。中医理论认为: “喜伤心”。这里所说的喜是 指过份的喜悦,亦既大喜、狂 喜。
过喜的情绪一旦产生,就会促使 心气聚然上冲,原本沟通的心肾 之气一下子分离开来,使之失去 平衡而引发出心脏病,这样的事 例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养生也必须保持喜悦的心 情。而它与大喜、狂喜有什么区 别呢?
慎言语以养神气,忌狂喜以养心气, 乐助人以养胆气,善制怒以养肝气, 少忧思以养脾气,食清淡以养胃气, 常咽津以养肾气,深呼吸以养肺气, 多运动以养骨气,广交友以养人气, 好读书以养灵气,不显露以养元气, 居中道以养和气,意内守以养真气, 祛惰性以养成志气,坦胸襟以养正 气。
一、慎言语以养神气:
人的生命活动是以神(意识)作 主宰的。古人把神称作“君主之 官”,意思是说,神对人体就像国 家的君王对百姓那样,是统帅与被 统帅的关系。因此,对神的养护是 第一位的。反之,神的耗散对人体 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养神气 呢?《西游记》里有句话言: “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就是说,讲话不谨慎,好讲大 话、假话、废话,易于伤神散 气。此外,讲话过多,则言多 必失,就可能会滋生是非,引 起烦恼,就会进一步伤神耗气, 影响身心健康。
其根本分界线就在于喜的时候 是否引起情绪的波动。而养生 要求的喜,是在心里上泛起淡 淡喜悦,是比较理智的,能够 自控的。这种情绪反应在脸上, 是似笑非笑,或面带三分笑。 狂喜则是非理智的,是失去自 我控制的大的情绪波动。
怎样才能避免和控制狂喜呢? 一是看淡名利; 二是加强对情绪自控能力的锻 练; 三是遇到狂喜时可以想自已害 怕的事,借恐冲喜。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黄帝内经读书笔记1说是读《黄帝内经》,可实际上自己并不是读原文,而是看了北京厚朴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电视里讲《黄帝内经》的节目,然后又读了几本根据这个节目录制下的《对话录》,感到深受启发。
养生的文章有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只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几点写下,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顺应天时,顺应四季生命是智慧的,人体充满奥秘。
古人认为,人在宇宙中,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
年有四季,亘古不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敬畏天地,在应该的时节做应该的事情,不要违背上天的安排。
我们顺应它,就是使自己顺应自然,与其和谐共振,“天人合一,尽享天年”。
古人的智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今天仍然可以从中汲取能量。
2、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养生的方法有许多,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从中医来讲,人有五脏:肝肺脾胃肾,功能各不同;每个人生来先天不一,各人五脏也强弱不同。
有的肝气旺,有的肾气足,保护好自己的“元气”,并关注自身的.变化,提高身体的敏感度,摸索与分析自己的“强”与“弱”,从而对症处理分别对待。
3、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好好吃饭,要吃身体需要的饭,能“消”与“化”的饭。
即使山珍海味,如果不能消化,也是白费,说不定还成为垃圾,还要劳累身体费心打扫;“五谷为养”,最好的饭就是家常饭。
好好睡觉,是到睡觉时就要睡,不能勉强自己的身体,委曲求全。
某种意义上说,睡觉比吃饭还重要。
现代社会的“灯红酒绿”已使我们不能安时就寝,根本无法做到“日落而息”,但如果明白道理,就要强迫自己该放手时就放手。
4、养心比养生更重要养生重要,养心更重要。
养心的方法有多种,但我自己体会,读书与写作也是让我们的心静下来的一种方法。
不断反省自己,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更是使人静心的方法之一。
5、人生最完美的结局:无疾而终常听说老人离世时的种种痛苦,想到一个词:“痛不欲生”。
如果我们能够免于大的疾病,健康地活到九十岁,是多么大的福气;而如果真能做到“无疾而终”,将是人生最好的谢幕。
读书可养生
读书可养生作者:董天恩来源:《祝您健康》 2015年第11期董天恩读书是一种高尚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有利于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
实践证明,它与养生的关系极其密切。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香味,如花香、书香、饭香、酒香、墨香等,但是可以这样说,只有书香的影响最深远,收益最实在,享用之后也是最感快乐的。
经常受到书香的熏陶,不仅能使我们的头脑变得聪明睿智和事业有成,而且能使我们的体魄变得更加健壮,有利,于健康长寿。
像孔子、陆游、巴甫洛夫、萧伯纳、马寅初、巴金、冰心等,他们不仅把读书当作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把读书当作养生保健的方法之一,从而获益良多。
宋代诗人陆游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尚能活到85岁,这与他平时爱读书和注意养生有很大关系。
他曾在诗中多次提到读书的体会,如“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需书卷作良医”等。
读书是健康的良药。
文字好像语言一样,能够调节情感、平衡心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开阔人的视野。
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和文化生活中的千姿百态,指导我们如何与大自然做斗争,如何适应新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指导我们如何度过各种难关、痛苦和悲哀,让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将无限美好的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余生无过人之处,只好读书。
忧愁非读书不释,忿愤非读书不解,精神非读书不振。
”可见,读书能排解忧愁烦恼的情绪,给人一种美好的心情,读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强的书,好像和良师益友在交谈,心中非常愉快。
有些离退休的老年人,平时无事可干,容易出现无聊、孤独、郁闷、悲观、失望的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而读书有较强的解忧和宣泄效果,调整人的心理状态,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书上,这时身心就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一切忧愁、烦恼和不愉快的情绪,顿时烟消云散,于是便增进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读书是长寿的“滋补品”。
人到老年,体力下降,脑力衰退,疾病增多,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生命规律。
读书与养生
龙源期刊网 读书与养生作者:李职贤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10期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其实,多读书、善读书,不但可以医愚,还可以养生,生命因之而更加健康,更加丰盈。
南宋的时候,有个头风患者问大诗人陆游:“吾患头风久未痊,当何如?”陆游支其一招:“不必更求芎芷药,我诗读罢自醒然。
”意思是说,读我的诗歌,亦有除风定痛健脑醒神之功效嘛,何必强求芎芷药?古往今来,通过读书达到益寿延年目的的名人不在少数。
清代皇帝乾隆一生喜欢读书,尤其善读史书,希望以古鉴今,到了暮年仍勤读不辍,成为历代皇帝中的长寿冠军。
晚清名臣李鸿章同样喜欢读书,视读书为修身养性的法宝,他说,“余平生最喜读者,为韩愈《论佛骨表》,取气盛也。
多阅数十篇,得神志,譬如饮食,但得一肴,适口充肠,正不求多品也。
”又说,“体气多病,得名人文集,静心读之,亦足以养病。
”可见,读书之所以可以养生,缘于带给人很多无法言喻的快乐,一书在手,双目和思想专注于字里行间,几万个方块字的巧妙组合,构筑起奥妙无穷、有血有肉的精神大厦。
读书养生,读书务必认真。
《内经》有这样一说:“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
”只有认真,方能放松心情,并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只有坚持认真读书,方可让全身的细胞(特别是脑细胞)持续活跃,让人延缓衰老,预防痴呆。
读书养生,阅读对象必须多样化,正如人体需要吸收不同的营养物质,阅读不同的好书,恰似和不同阅历和思想的饱学之士晤谈,谈经论道,总能从中受益。
梁武帝也是个长寿帝,他像乾隆帝那样,手不释卷,而且所读之书甚杂,“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央,并悉称善”。
后来,梁武帝活了85岁,仅次于乾隆帝。
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也认为,“读书可以健身——读优美典雅的诗篇,有利于胃病的愈合;读幽默小品之类的书,有助于神经衰弱的医治;读小说能使病人精力集中,有助于康复。
”可见,凡是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起到不同的养生效果。
廖纶为《治家格言》正名
远远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不久袁朱大满逝世袁朱柏庐在当地也怀才 不遇袁只得离开故土袁到吴县东山的大户人家 去当了塾师遥 后来袁挂在昆山朱家的叶治家格 言曳原作下落不明袁挂在常州朱家的抄作却被 后人继承袁 随后流传到各地的抄件数不胜数袁 被公认为是一篇训导家庭美德的经典美文袁成 为上至官宦尧下至百姓的治家座右铭遥
在相互抄录的过程中袁大家都为漏写作者 姓名和文章篇名而遗憾遥 有人似乎从朱大满编 撰的对联中获得了可寻信息袁 想当然地认 为要要要既然野鹿洞冶为朱熹 在庐 山讲学 的地 方袁 大作肯定为朱熹所作袁同姓族人朱柏庐只是继 承文中的倡议罢了袁 这样的推测也算顺理成 章遥 而且袁朱熹还写过有关野家训冶的著名文句院 野君之所贵者袁仁也遥 臣之所贵者袁忠也遥 父之所 贵者袁慈也遥 子之所贵者袁孝也遥 兄之所贵者袁友 也遥 弟之所贵者袁恭也遥 夫之所贵者袁和也遥 妇 之所贵者袁柔也遥 事师长贵乎礼也袁交朋友贵乎 信也噎噎冶朱大满的刻件与朱熹野家训冶相比袁 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袁 而且叙述更详尽袁文 字更生动遥 为使这篇文章更有吸引力袁有人干 脆直接运用理学大家朱熹的姓氏袁命名为叶朱 子家训曳遥
后来某天袁 常州叔父朱大满到昆山走亲袁 看到朱柏庐家墙上的叶治家格言曳颇有触动袁认 为这是一篇教人治家的美文袁很想带回常州扩 大教化影响遥 朱柏庐认为反正都在朱家大族内 传播袁就挥笔一幅袁赠与叔父遥 从此袁叶治家格 言曳走出了昆山遥
自从朱大满将叶治家格言曳带回常州后袁立 即刻匾袁挂在家中遥 据说袁制匾人漏刻了作者姓 名和 篇 名 袁叔 父 还 在 匾 旁 添 加 了 一 副 对 联 院 野鹿 洞谈经传千秋师表袁柏庐继志垂一脉家规遥 冶这
副对联无意中将朱柏庐与曾在庐山白鹿洞书 院讲学传经的朱熹联系了起来遥 当然袁这是朱 大 满 出 于 好 心 袁对 朱 家 门 第 中 继 往 开 来 的 精 英 给予了褒扬袁却没有想到日后会引发出一些节 外生枝的联想遥 对联的内容本身没有错袁却被 一知半解的人解读错了袁让人误认为这篇美文 的作者就是理学大家朱熹了遥
读书,是最养心的自律(文案)
读书,是最养心的自律
民族英雄郑成功,书房里挂着一副自勉联: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清心寡欲,一个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书。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烦恼、迷茫,根源就在于读书太少,才会为现状焦虑,为未来担忧,人也越来越抑郁。
而读书多的人,很少盲目,不焦躁,不迷失,遇事笃定自如。
在娱乐圈里,有一位音乐诗人,他就是李健。
他常年保持大量阅读的习惯,书架上满满当当的全是书籍。
酷爱读书的他曾说:
读书就像精神层面的一日三餐,人要吃饭,那你的心灵,也要不断地给予能量给予滋润。
他的音乐灵感,很多都来源于书中,笔下的歌词,更是温柔雅致富有诗意。
《格言联璧》中写道: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大意是鱼离水则亡;心离书将精神枯竭。
读书,是一辈子的修行,不论财富多寡和地位高低,都能通过读书重塑内心,活出自我。
作家周岭36岁开始潜心阅读,大量涉猎各领域书籍,向内觉醒,向外探索,最终写出改变无数人的畅销书;
樊登老师通过精读论语,阅读海量书籍,改变忧心忡忡的心态,直面生活的无奈,实现自我疗愈。
正如毕淑敏所说: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
读书,才是一个人灵魂最大的支柱,面对生活的百般肆虐,依然能够逆风翻盘。
古今读书祛病佳话
古今读书祛病佳话作者:延君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9年第07期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中世纪的西方,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朗读《圣经》为辅助治疗的手段,这便是西方图书疗法的起源。
中国图书疗法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据文献记载,早在古代,中国人就创造了文体“箴”,用以规过,疗以心疾。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铭箴”篇中说:“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斯文之兴,盛于三代。
”这里的“针石”,指古人治病用的石针和药石,“三代”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夏、商、周。
箴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古代以针和药石治疗疾病的事实引申来的。
人有生理疾病,可以用针药治疗;人有心理的迷惘和过失,亦可用“箴谏”、“箴诫”来疗救。
刘勰对文体“箴”之源流的考据,向人们揭示了图书疗法在古代中国的存在。
古人有语:“饥读之可以当肉,寒读之可以当裘,孤寂而读之可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可以当金石琴瑟也”,“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汉代的刘向有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其实,读书不仅可以治病,还可能是世界上最高明最划算的治病方式。
下面举几例医案供读者欣赏。
治抑郁 ;据传我国古代《韩诗外传》中有一个名叫闵子骞的人,此人功利心强,贪图名声,几多忧闷,烦躁抑郁,终年如此,积癖成疾。
读过圣人孔子的著作,对世界万事万物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平常心,所积心病与身体的“骚痒”一并被祛除无余。
治疟疾 ;《唐诗纪事》中记载,有人居然因为读杜甫的诗而治好了疟疾。
祛头风 ;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也许都注意到书中一个“读书祛头风”的趣事:三國时代的陈琳颇具文采,所写讨曹檄文甚是锋利。
一日,曹操头疼病复发,随手拿起陈琳的文章读起来,刹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意间竟感到精神焕发,久遭困扰的头风病因此而“痊愈”了。
令他颇为惊喜,连声说道:“此医我病也!”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享年85岁,其长寿秘诀有一条就是嗜书如命,以读书舒心养生。
他晚年罢官,归隐故里“身杂老农间”长达二十余年。
心病还得心药医“遗忘”也是一种养生
龙源期刊网 心病还得心药医/“遗忘”也是一种养生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12期心病还得心药医文/张湖德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但人体若受到突然、强烈而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正常所能耐受的限度,导致情志内伤,就会引起疾病。
中医针对这类疾病,把情志与五脏联系起来,除了采用药物辨证施治外,还特别注重运用情志手段治疗,即所谓“上医者治神、治心也”。
以激怒治郁病和以逗笑治郁病即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从前,青龙桥有位姓王的儒生,得了一种怪病——喜欢独居暗室,不能接近灯光,更不能见阳光,偶尔走出暗室,病情更加严重,遍寻名医,屡治无效。
有一天,名医李建昴经过青龙桥,家人忙请李医生前来替病人看病诊治。
李医生诊毕,并未给病人处方开药,却向家人索取这位王儒生过去所写的文章,接过文章后就朗读起来,故意读错,而且读的声音很高,有意让王儒生听见。
王儒生在暗室内听到有人乱读他的文章,便大声斥责:“读者何人?”李医生的读声更高。
王儒生气愤至极,忘记了畏明的怪习惯,从暗室中跑出来,接过文章,就灯而坐,用手指着文章的字句,质问李建昴医生:“你不解句读,为何在此高声嘶闹?”王儒生经过这一激怒,郁闷得泄,怪病痊愈。
以逗笑治郁病的故事在民间也有流传。
据说,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70多岁了,膝下无子无女,一时间惆怅之情油然而生,慢慢地食不香、睡不好,渐渐忧虑成病。
当地知情的医生知道心病难治,不知情的医生认为年逾古稀,断难康复。
沈老医生的病日渐加重。
名医张仲景知道后,赶到沈老医生家来,详细察看病情后,沉思许久,提笔书方:“用五谷杂粮面各1斤,蒸熟揉成蛋大团子,外涂朱砂,一顿食用。
”沈槐看了方子,觉得非常可笑。
他吩咐家人照法将5斤面团做好,挂在房檐下,逢人就指着房檐下那些面团子,得意地把张仲景奚落一番:“你们看,这就是大名医张仲景开给我吃的五谷杂粮面团,这5斤要一顿吃完!这真是笑话、滑稽、荒唐!哈哈,哈哈哈……”过了些日子,张仲景又来看望沈槐,见到老先生眉舒目展,又恢复了往日慈祥的容颜,内心高兴地说:“恭贺老先生病祛体良,学生斗胆班门弄斧了。
读书养生趣无穷
读书养生趣无穷作者:吕峰来源:《祝您健康》 2014年第11期吕峰读书可以治病疗疾当沉迷于书的世界里时,心理上的压力被释放了,可以获得一种心情上的放松和精神上的享受,以起到调节神志、平衡人体气血的作用。
西汉文学家刘向把读书比作一帖药,他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一生与书为伴、以书祛病健身的中外名人不胜枚举。
三国时曹操有头风病的顽症,当他读了陈琳讨伐他的《讨逆檄文》,“悚然汗出”,顿时病愈如常。
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穷居乡间,常靠读书怡情,他还用自己的诗为人治病,有“诗医”之谓,有诗为证:“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
不用更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
”读书可以修心养性养生贵在养心,而良好的读书习惯能美化心灵,修身养性,淡泊宁静,延年益寿。
清代文学家沈复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
”其实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徜徉其间,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滋润灵魂,充实生活,使人生快乐。
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远离官场,专心治学,他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
”读书养心,使他寿至耄耋之年。
钱钟书逝世后,已经八十七岁的杨绛一如既往地闭门谢客、潜心读书,至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这其实就是她修心养性、延年益寿的“秘诀”。
读书可以延缓衰老科学研究表明,经常读书能使大脑产生一种叫神经肽的化学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免疫力,而且读书犹如脑体按摩,会让大脑血管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可以输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反之则会加速衰老。
法国图卢兹老年大学在每个教室都刻下了“停止学习之日,即是开始衰老之时”的座右铭。
世纪老人冰心有句名言:“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在八十岁之后,她又出现了一个创作的高峰,写下了《空巢》、《万般皆上品》等小说和回忆文章。
她认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正是这种读书创作的“养内”功夫,使她永远处于一种平和、达观和刚毅的状态之中,被严文井称为“一直在玩七巧板的女寿星。
古代名人不乏养生 书香方可延年益寿
古代名人不乏养生书香方可延年益寿*导读: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楹联艺术中,不乏吟咏养生之道的佳对妙联,这些谈论养生与长寿的名联,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楹联艺术中,不乏吟咏养生之道的佳对妙联,这些谈论养生与长寿的名联,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人们养生益寿的良方。
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为自己题写一副自勉联是: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此联阐述了寡欲养性、为善施德、读书静心、读书求乐的养生之道。
一般人只知道读书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增长智慧与才干。
殊不知,读书也是一种乐趣,读书是大脑的有益运动。
常言说:镜子越擦越亮,脑子越用越灵。
故读书可以推迟大脑衰老,保持思维活跃,有利于身心健康。
清代乾隆年间进士顾光旭撰写的养生对联是: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此联是指为善乐和读书香乃养生的法宝。
君子莫于与人为善,这是中国人由来已久恪守的古老训示,是一
种积淀中华文化的道德精神,是关心公益事业和友善与人相处的基本体现。
如此可消除自己的情绪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健康长寿。
读书,令人忘掉悲观,忧愁和烦恼,变得乐观、开朗和豁达,对疾病起到良好的抵抗作用,从而减少疾病侵袭,在书香中得到延年益寿。
2020年4月高中作文时事素材:疫情之下的“世界读书日”——“疫”起读书,“愈”见美好
疫情之下的“世界读书日”——“疫”起读书,“愈”见美好疫情下的“世界读书日”:书中自有光芒——新华网阅读仍是刚需——南方日报让书香人生乘“读书日”的春风起航——四川在线在阅读中升华人生在书籍中美丽生活——四川在线让电子书与纸质书“比翼双飞”——天府评论全民阅读需要更多“网红”领读人——地评线别把“都来读书”看得无足轻重——地评线让阅读的正能量在线上延伸——天山时评“云阅读”应成为世界读书日标配——地评线疫情下的“世界读书日”:书中自有光芒新华网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此时此刻,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仍然笼罩全球,不少国家的人们正在与病毒战斗,因新冠肺炎病毒失去亲人的人们,还处在巨大的伤痛中。
病愈出院的患者努力回归正常生活,他们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嫌隙眼光和自己心理上的阴影。
让我们走进3位曾受到疫情困扰的普通人的生活,看看读书为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光芒?阅读是心药良方武汉解封已有半月,但防控一点儿没放松。
街道上恢复了车水马龙,却少了些往日的喧嚣。
重新拥抱生活,多少人渴望了许久。
对曾经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4月,李文雄的印刷公司开始复工。
公司规模不大,只有7个员工,但之前,李文雄自己被确诊,如今又有两名员工由于与无症状感染者同乘地铁被隔离。
如此复工,李文雄心头的压力不小。
心病还得心药医,他说解压良方便是走进书的世界,那里有片刻安宁。
对于李文雄,很多人并不陌生。
前些日子,他在方舱病榻上淡定读书的画面曾经走红网络,被网友们称为“清流读书哥”。
那时候,他的内心一度仓皇不安,是书本将他带入了一个忘却了恐惧、心神安宁的世界。
方舱住院期间,他读完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铁马中原》。
书中记录的是一段辽国时期的历史,跟随着作家的笔触,他仿佛置身于那个与宋朝对峙的政权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病痛和焦虑中成功抽离。
出院回家隔离,书也是李文雄重要的陪伴。
《诗经三百诗注解》《康熙王朝》,半个月时间,他已经将这些书通读了数遍。
古今读书祛病佳话
古今读书祛病佳话阅读是为了心灵的滋养,不仅能扩宽视野,增长知识,还能舒缓心情、减轻压力。
历史上的许多名人因读书而得到对健康的帮助,这里列举了几个关于读书祛病的佳话,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启发。
第一则:唐朝著名法师慧远曾患严重的心疾,一度病情严重,床榻未起。
后来他开始研读佛经,领悟到“心无杂念”,“净心福德”等主张,通过反复默念,最终心境得到了舒缓,疾病也逐渐痊愈。
这则佳话告诉我们,读书可以让人在沉浸于作品中时暂时忘却烦恼,放松身心,平衡情绪,甚至对身体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第二则:唐朝杨炯,字颖之。
因患疽疮,大伤元气,钟情于读书。
一次,他深夜读书,一直读到天亮,身体却无比轻松,疮也痊愈了。
杨炯于是逐渐习惯了晚上看书。
后来成为唐朝的名臣。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读书对心灵的释放,在激烈的工作中,人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紧张,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舒缓紧张情绪,想逃离现实中的压力。
第三则: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则推崇《岳阳楼记》,他曾经说过:“善读经书,治病有真妙法”。
孙思邈劝诫人们多读书,延年益寿。
这再次印证了读书可以为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不仅让人的心灵得到滋养,还能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则:现代科学证实,阅读可以提高大脑运转能力,增强大脑抗压能力,增强人们的免疫力,降低忧郁情绪,防止记忆力衰退等。
因此,阅读是对心灵和身体的双重补给,助力个人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上述佳话,可以看到古今中外读书对健康的积极作用,读书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贯穿一生的重要习惯。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读书,不仅能提升知识水平,更能积累一份健康和心灵的福利。
潜心读书:养生好伙伴
潜心读书:养生好伙伴*导读:为何读书能养生祛病?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人们整个身心的活动。
《内经》就有“聚神会神乃养生大法”之说。
当排除所有的杂念,沉迷于书的世界里时,不仅可以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身体放松和精神享受,起到调达神志、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潜心读书,是养生修性之路上最可值得信赖的伙伴。
有了好书相伴左右,聚精会神地读书,你的心灵就远离尘世的喧嚣,进入超凡脱俗的纯净空间。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美化心灵,修身养性,淡泊宁静,延年益寿。
读书若能读到成“家”的档次,尤其是读书“大家”,往往能道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读书感受。
近读《杨绛说“读书”》的文章,可谓让笔者大开了眼界。
钱钟书逝世后,杨绛闭门谢客,潜心读书。
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
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为何读书能养生祛病?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人们整个身心的活动。
《内经》就有“聚神会神乃养生大法”之说。
当排除所有的杂念,沉迷于书的世界里时,不仅可以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而且也是一种积极的身体放松和精神享受,起到调达神志、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当工作生活尤其是疾病压力加大、精神感到紧张的情况下,适时读一些好书,就会使自己超越现时处境,进入到书中的世界中去。
心理上的压力被解脱了,心情也得到了放松,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精神往往会随之而变得愉快、振作和积极。
亚洲首富孙正义在23岁的时候,得了肝病,整整住了两年医院。
在两年当中他阅读了4000本书,平均一天读5本书。
书,让他对肝病抱着“即来之,则安之”的平静心态;书,成了他住院期间陪伴左右的最好朋友,并为他超越梦想,指点迷津,献计献策,酝酿未来蓝图。
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家校携手,共促转化的微观解析
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家校携手,共促转化的微观解析摘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愿学校、家庭、老师、家长能携起手来,探寻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释怀我们心头的纠结;但愿更多特殊困难的孩子能尽快健康快乐起来。
还是那句老话——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
关键词:家校携手;缘起;应对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倘不否认一切的人类都是环境的产物,尤当是家庭环境缔造的结果。
那么,家庭与学校,家长和老师的鼎力携手,或能为特殊学生的转化摸寻出一条“通幽曲径”缘起·困惑学生陈锐是2010年10月复学插入我校初三(3)班学习的。
适逢我接手该班班主任工作一月有余。
也正巧赶上了他由于极不稳定的日常情绪,严重影响学业进程而被迫休学一年期满。
经医院鉴定病情稳定,本人提出申请,校方最终同意了他的复学要求。
如果说十一年的教学经历,再加上近九年的班主任工作还不算一个很短促的时间跨度的话。
那么,陈锐的种种表现在我有限的教育教学历程中,不敢说“绝后“,但绝对堪称“空前”:1)在校一整天,他从不主动与同学交流上一句话。
据他的母亲说,那是因为他过去曾遭受过伤害。
自此落下了见到同学就会近乎本能地产生“受陷害”的恐惧感这一病根;2)他会在即将关上老师办公室门的一刹那,突然折返回来,猛地抽出办公桌上的餐巾纸,歇斯底里地嚎啕大哭起来,扬言到:“我最恨同学了,最不喜欢同学了……”;3)他会当家长的面从教学楼的12级台阶上纵身跳下去;4)他会在办公室内写作业的当口,忽然提出要去食堂吃两个包子,然后回家睡觉休息;5)他会因为外班的女生说了句“老师的跟屁虫”,愤怒地一星期不来学校上课;6)他会一整整天地关上自己卧室的门打游戏机;6)他会在酣睡至半夜,冲到父母的床边,将父亲揍醒,高喊着:“谁让你逼我学习,谁让你逼我学习……”无庸赘述,像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状况还有很多很多.但让我颇感困惑的是这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在校他还是肯默古诗,默英语的,尽管错误率很高,尽管字写得像摔过跟头似的;哪怕每次初三数学模拟150分测试成绩从不过80分?他怎么从不和同学、老师主动交流…..越是这么想就越发使我感到有与家长和前任老师展开进一步深入沟通的必要。
读书亦养生
龙源期刊网 读书亦养生作者:李光乾来源:《现代养生》2007年第04期明人郑成功有副对联:“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这副对联用对比的手法指出了寡欲与养生间的联系,确是真知灼见。
那么,读书与养生是否也有联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能享年百岁,其养生之道就是“养花读书,修养心性”。
在痛失自由,壮志未酬的漫长岁月里,他能顽强、乐观地活下来,靠的就是读书。
他每天都要在书海里遨游,可以想见,那些书本怎样弥合了他心灵的创伤,又给了他多少精神的安慰啊。
邓小平能享年97岁,与读书也有关系。
邓小平爱读书,除了马克思、列宁著作及中国历史经典书籍、中外文学名著外,家里还订了十多份报纸,每天都要读书看报,安享生活的乐趣。
读书为什么能养生呢?首先,读书能使人心态平和。
宋人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所谓“心到”就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要做到“心到”就要心静,《大学》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思深虑是求知的关键,书中的万千道理,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慢慢品味。
而在静心读书时,呼吸均匀,血压平稳,心绪安宁,心情舒畅,有利于肌体的新陈代谢。
养生贵在养心,心态平和的人能保持心境的平静安宁,他们不会因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大悲大喜诱发脑溢血、心脏病。
其次,读书能使人旷达乐观。
良好的情绪能激活全身各个细胞,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抵御病毒的攻击。
现代医学临床实践证明,心情愉快时,体内会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处于最佳状态。
如果长期闷闷不乐,则会憋出心病。
《医学入门》认为积忧伤肺,过思伤脾。
郁闷悲伤会使正常的新陈代谢失调,使胃液的分泌量减少,胃的蠕动减弱,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忧郁而终的。
第三,读书能延缓大脑衰老。
大脑是人体中管全身知觉、运动、思维、记忆等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6、【书香一瓣】【读书有妙处,读书日里谈读书】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长寿更养生。
打开书本吧!在我看来,读书不仅是一种优雅的休闲方式,是一种高贵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养生之道。
【对症读书,读出健康】选一本有益身心特别是“对症”的书,确比选几味管用的良药要难得多。
读书是治病养生的良药。
养生之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神,就是精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博大的胸怀。
不修身养性,心灵不健康,吃什么东西都没用。
人的健康有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而读书,于心健和身健均有裨益。
生命在于运动,脑力在于活动。
读书治学,有助于增强脑神经系统对肌体的控制能力,是健脑壮身、养生防疾的良方。
冰心做的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勿为”。
我一直用这两句话自励,对工作、对自己的专业要知不足,要有为,对欲望的东西,要知足,要舍得放弃。
我想这也是像钱钟书、冰心这样的大家都能长寿的一个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见疾病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许多疾病可通过心理治疗不药自愈或早愈,许多疾病又会在心理状况不佳时,乘虚而入或进一步恶化。
读书主要用于情志方面疾病的治疗。
苏东坡的一句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张之洞也写了一副对联:“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我还经常背诵诸葛亮的《诫子书》,还背给女儿听,里面说得很好的:“夫君子之行,静以养生,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打开扉页,班主任漂亮的隶书跃然纸上:祝你早日康复,我们等你一起高考。
于是,我捧着了这本温暖的书,一边阅读,眼泪一边滴答地滚落。
烦恼忘却了,焦虑云消雾散了。
看完这本书,病也好了,我的意志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1990年,大病中坚持高考,著名散文家秦牧说:“书中自有妙药。
”他对读书的作用大加赞誉,与刘向所说的一脉相承。
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书就像药一样,经常读书可以医愚。
也可以这样说,读书不仅可以让人明白事理,还可以增强防病治病的信心和能力。
那一年,我顺利地跨进了大学校园。
【读书治病,更治心症】曹操有头风病的顽疾,久治不愈,即使华佗也奈何不了。
当曹操读了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顿时“悚然汗出”,一举解除了病痛。
【附录】《为袁绍檄豫州文》陈琳著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
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
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
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
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
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
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
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
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
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
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
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袅雄。
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
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今乃屯据敷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
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
如律令!【读书长寿,头脑更明】凭借诵读诗、文、书信等养生疗疾的,再如《后汉书·万术列传》中介绍了华佗给一个郡守读信疗疾的事例。
华佗受了郡守的丰厚诊金却不认真诊治,临走时还留下一封信骂郡守。
郡守读信后大怒,“吐黑血数升而愈”。
这是根据中医经典著作《内经》情志调节理论中的“怒胜思”而治。
郡守所患乃思郁之疾,故使之读信怒则思郁解。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懂得读书吟诗可疗疾健身的道理。
欧阳修常言:“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清代著名戏曲家、养生家李渔也深有感触地说:“予生无他癖,惟好读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除。
”可见,诗书中的喜怒哀乐具有调理情志、平衡人体阴阳与气血的作用。
《唐诗纪事》中也有记载,说某人得了疾患,读杜甫诗而痊愈之事。
清代《老异續編》也有這樣一則故事,白岩公患有哮喘病,每當疾病發作時,他便大聲誦讀杜甫詩歌數百首,疾病即可平复。
南宋胡仔《苕詩漁隱》中云,“世傳杜詩能除病,此未必然。
蓋其詞義典雅,讀之若脫然,不覺沉屙去体也。
”這可以說是對杜詩療疾的藥理學說明。
陸游對自己詩歌的“療效”也頗有自信,他曾有詩云:“儿扶一老候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
不用更求芎芷藥,吾詩讀罷自醒然。
”蓋好的詩歌作品大都詞義典雅、語气暢達,大聲朗讀必能使气息順暢流動、精神振奮,可以治療一些气脈不暢造成的疾病當然不足為奇了。
陆游享年85岁,其长寿秘诀有一条的嗜书如命,“饮水读书贫亦乐”,“病中书卷作良医”。
清代沈复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唯读书可以养之。
”以读书舒心养性,寻求乐趣。
心为人体之君,养生贵在养心。
书要读进去,必须心先静。
读书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知己在促膝谈心,心情格外愉悦,一切忧愁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
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远离官场,专心治学,他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
”读书养心,使他寿至86岁。
读书养颜,书中自有颜如玉,“相”由“心”而生,因勤读书、善读书而积淀的精神美,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人的面容、形体和言谈举止上,睿智、儒雅、气度、自信,由此而生。
叔本华说过:“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不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乐而忘忧,能不养颜?【开出读书药方,对症阅读】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好的书籍、文章、诗歌、宛如心理疏导的医生、高尚情操的导师。
人们常读之,显然是一咱精神食粮,可防止精神空虚,助人消除烦闷,解开忧郁,忘却痛苦。
读书不但可以使用人增长知识,充实自我,而且还是一种治病的方法,俗称“读书疗法”。
近年来,“读书疗法”在国外普遍运用。
如德国、英国不少医院各科室设置了“患者图书室”,鼓励病人阅读,加速恢复健康。
意大利则成立了“诗药有限公司”,出版具有不同主治功能的诗集,供病人对症选读。
读书疗法,作为治病的一种疗法或辅助疗法,几乎对各种慢性病、心理疾病患者,都有一定的解闷、排忧、疏导、怡情功能。
科学家证明,读优美典雅的诗篇,有利于胃溃疡的愈合;读笑话、喜剧和小品之类的书,有利于神经衰弱的医治;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古典著作,可之心烦意乱;读故事生动、幽默风趣的小说,可治精神抑郁等。
读书疗法有益身心健康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者,“用进废退”。
多读书、勤动脑,可使脑细胞老化便减慢;反之则老化得快。
故有关专家告诫说,脑细胞的特征是“用进废退”。
因此,人们应该多读书,不仅要读那些浅显易懂的书,而且应该多读些需要动脑筋的书才好。
读书不动脑,缺少信息刺激,大脑功能得不到发挥,脑啡肽及脑内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质的水平就会降低。
若长期如此,则大脑功能逐渐退化,分析判断能力下降。
而勤读书、勤动脑,能促进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中枢神经活跃,能积极地改善和增强功能。
二者,调节情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他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则说:“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价钱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这说明读具有调节情感、解除烦恼、抑郁的功能,可使思想得到陶冶,智慧得以开掘;可使心灵得到净化,排除各种私心杂念,胸襟更加开阔。
心理學家建議,當你苦悶、心煩、憤怒時,不妨打開一本喜歡的書,開始或許是強迫自己去讀,但漸漸地你就會沉浸到書中世界去,心情也會慢慢“陰轉多云”甚至“陽光明媚”。
一本書就是一扇窗戶,透過它,我們可以暫時脫离、忘卻實際生存環境中的种种無奈,而瀏覽、觀瞻一個超越的世界,這樣就容易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和、安靜的心態。
好書讀多了,人生境界自然就會跟著提高,思維、視野隨之開闊,心中便有方法來化解人生必不可免的种种憂思愁緒,較為容易保持健康樂觀的心境。
如孔子的學生閔子騫,原本名利心很重,整天憂郁思慮,以致面黃肌瘦,后來跟隨孔子學習先王大道,豁然有醒,出一身大汗,憂郁之疾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