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鸡泽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河北省鸡泽县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选出下列加线的实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浩气四塞(阻塞)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B . 顾自民国肇造(开始)直可惊天地(只、仅仅)C .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屈)贼氛方炽(旺盛,这里形容气焰高涨)D . 视清季有加(一个朝代的末了)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领唱)2. (2分)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A .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项羽之死》)B .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六国论》)C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D .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3.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末)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幽壑之潜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③顺流而东也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⑧火尚足以明也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 ①③④B . ②⑤⑧C . ③⑤⑥D . ②④⑨4. (2分)选出划线的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 . 之二虫又何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 . 奚惆怅而独悲奚以知其然也C . 怒而飞抢榆枋而止D . 慈父见背遂见用于小邑5. (2分)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A . 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B .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C . 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D . 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6.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谁B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匹敌、相当C .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士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起D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文学批评在当下确实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处境,一方面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另—方面文学批评也面临作家和读者的质疑,就是文学批评家本身也对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产生了怀疑。
究竟我们该如何应对现实的问题,该如何走出文学批评的尴尬处境,我们呼唤着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导致文学批评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批评家自身的问题,如批评家缺乏对作品的真正的感悟能力,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批评家缺乏责任感和艺术良知,自愿堕落为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吹鼓手;批评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修养,无法准确估价和判断文学创作的各种现象;还有的批评家甚至缺乏跟踪与熟悉文学创作现象的热情,不了解文学的基本态势。
一句话,文学批评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批评家作风浮躁,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
批评家坚持批评要落实到“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在批评中坚守文学的精神是一个关键,只有落实到了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批评家才能与作家进行平等对话,批理家才能和作家一道展开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通向真理与道德的对话,文学批评才能引导文学创作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
批评家要开拓视野,丰富理论资源,建构全新的批评话语空间。
有些批评家不但没有真正领会和吸收中国文论的精髓,而且对西方的文论还抱有成见甚至充满敌意。
对西方思潮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怀疑是必要的,批评家也应该有这种文化的自觉和自律,但我们应该避免在倒掉洗澡水的时候连婴儿都抛掉了,应该尽量使西方学术资源本土化,新的批评话语空间不能建构,文学批评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谭旭东《文学批评的实与真》)材料二:如何重建文学批评与读者的联系,使其获得一般读者的认可,从而实现文学批评引领审美潮流的使命,这就要使文学批评克服各种“寄生”的缺陷,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要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出来,消除理论依赖症,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I)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氾.南(Fàn) 戮.力(lù) 衣冠.(guàn) 不悖.(bèi) B .夜缒.而出(zhuì) 刀俎.(zǔ) 参乘.(shèng) 箴.言(zhēn) C .阙.秦(quē) 犒.赏(kào) 变徵.(zhī) 瞋.目(chēng) D .共.其乏困(gòng) 玉玦.(jué) 濡.染(rú) 拊.心(f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戍守 谨诺 樊哙 浅陋无知B .怯懦 斗厄 偏袒 运筹帷幄C .彘肩 拜谒 淬火 图穷匕现D .忤视 陬生 目眩 按剑而跽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失其所与,不知秦王还柱而走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使工以药淬之 C.⎩⎨⎧张良出,要项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若属皆且为所虏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拔剑撞而破.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一致的一组是( )A.约为婚姻..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C.我持白璧一双..扼腕而进曰.. D.樊於期偏袒二、文言文阅读(21分,每小题3分)(一)课内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
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诗经》《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我举几个例子.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河北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
河北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2020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试卷中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河北鸡泽县一中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一上册
河北鸡泽县一中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一上册鸡泽一中2018--学年第一次月考检测卷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荆轲之死夏一刀荆柯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柯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
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柯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好打抱不平,这不,连起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2021河北省鸡泽县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河北省鸡泽县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4分)寻找恩人韦名建涛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找到女儿的救命恩人,给他恭恭敬敬地鞠个躬,道声歉。
女儿描述的救命恩人是个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不卑不亢,眼睛不大不小,头发不长不短的中年男人。
那天上午,事情太突然了:站在马路边等车的她发现一辆车疯了一样向自己狂奔过来。
小嘴张得巨大的她,既说不出话,也挪不动身子,眼睁睁看着车子朝自己飞奔过来……就在车子要撞上她的刹那间,她被一个人扑倒在路边的绿化带上——疯狂的车子从女儿刚刚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
和女儿一起倒在绿化带上的中年男人扶起了脑子一片空白的女儿。
女儿却站不稳,蹲在绿化带上,瑟瑟发抖。
“没事了!”中年男人扶起女儿。
惊魂未定的女儿终于抬起了头,看到了中年男人眉心间一颗黑闪闪的痣。
女儿连一声谢谢也没说,只呆呆地望着沾了一身泥水的中年男人头也没回地消失在马路上。
救了女儿一命,女儿却来不及对恩人道声谢,建涛心里不安,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亲口向恩人道谢!为了心中这一声谢,多少年,只要一有空,建涛就四处寻找恩人。
这样的恩人,在芸芸众生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无异于稻仓中的一颗稻谷,找这样一个人,也无异于大海捞针。
执着的建涛却不言弃,一直在寻找恩人。
在寻找恩人的过程中,建涛也做了很多和恩人一样的好事,成了别人嘴里的恩人。
女儿就在建涛不断寻找恩人的日子里逐渐长大,成了別人的女人——尽管建涛心里不大乐意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的儿子,一直对女婿很冷淡,可看到女儿后来又拥有了自己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建涛认了。
看到女儿的幸福,建涛寻找恩人的决心更加坚定。
多年寻找未果。
建涛不仅不放弃,还在家里亲自给恩人画像,画像眉心间有黑闪闪的痣。
建涛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完就让女儿认,每一张画,女儿都说像又不像。
画到后来,建涛把中年恩人画成了老年恩人:皱纹加深了,头发变白了……当然,唯一不变的是眉心间的那颗痣。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简,其中一部分竹简上记录的是秦国的法律,后整理出了《秦律十八种》。
“环保条款”记录在其中的《田律》上,这部法律因此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田律》中,除了前代规定的春季不准乱砍乱伐外,还有多条环保规定.其中有两条内容很新鲜,一是,规定不得堵塞河道,即“雍堤水”;二是,不是夏季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
即“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
特别是最后一条,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减轻雾霾天气。
云梦秦简的《法律答问》中还提到,《秦律》规定,东方六国的人到秦国来,入秦时必须用火熏其车上的衡轭。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官方的解释是:如果来人不处治马身上的寄生虫,虫子附着在车的衡轭或驾马的绳索上,就会被带到秦国来,所以必须用火来熏。
这简直就是现代海关卫生检疫的雏形,环保的意图十分明显.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
《荀子·王制》中里专门谈及为王之道:“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荀子将这种环保要求称为“圣王之制也”.比荀子早约四百年的齐国上卿管仲在任时倡导环保治国,称“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他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环保要求,提出过环保“四禁”概念.据《管子杂篇》所记,其中“春禁"是:“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仲这种环保观,不只提出了环保问题,还考虑到了民生.这种治国理念相当科学,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此不无关系.从史书记载来看,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就诞生在中国。
据清黄本骥编纂的《历代职官表》记载,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其很大一部分职能与今天的环保部相同,但所管理的范围更大,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都是“虞”的职责。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文阅读。
(9分)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鸡泽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
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
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
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
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
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
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
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
”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
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
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2.试卷中的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愆期(yán) 垝垣(ɡuǐ) 陨落(yǔn) 帷裳(chánɡ)B.攘诟(ɡòu)? 溘死(hé)? 侘傺(chì)? 公姥(mǔ)C.伶俜(pīnɡ)? 遗施(wèi)? 否泰(pǐ)? 鲑珍(xié)D.拾掇(chuò)? 吐哺(bǔ)? 羁鸟(jī)? 樊笼(fán)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尔卜尔噬夙兴夜寐信誓旦旦雨雪霏霏B.鸷鸟不群芳泽杂揉屈心抑志欲盖弥彰C.踯躅不前情投意和窈窕无双藕断丝联D.同心离居越陌度阡譬如朝露守拙田园4.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芳菲菲其弥章 B.箱帘六七十C.匪来贸丝 D.屈心而抑志兮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一、阐述类文本阅读(18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槐,《说文》曰:“木也,从木鬼声” 。
它作为一种常有的树木,材质精密,能够用作建筑资料和器物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
所以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
在《山海经》中就有对于槐树的记录:“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
《穆天子传》也有记录:“(天子)遂驱,升于弇山而树之槐” 。
《管子》也有记录:“五沃之土,其木宜槐”。
槐树屡次在这些古老的文籍里出现,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可见一斑。
人们聚在一同休憩、游戏、议事的时候就很可能会经常坐在槐树下边。
早在周朝就有了“三槐九棘”的制度:左九棘,为公卿医生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为三公之位。
所以世人就以“槐棘”来指三公九卿之位了。
中国古代一般把鼎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而先人又把槐和鼎联系在一同,用“槐鼎”来比喻三公之位,或许用来泛指执政大臣。
如《后汉书·方术传论》有“越登槐鼎之位”的说法;《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录。
因而可知,槐树已经渐渐成了政治地位的象征。
槐拥有崇敬、隆重、忠诚、仁义等政治道德含义,在中国古代,很多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与政治有关的场所常常都会有槐树的身影。
听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广泛。
唐诗中有好多描述槐树栽种地址的诗句。
比如,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有“绿槐十二街,松散驰轮蹄”之句;白居易《寄张十八》有“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之句;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有“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之句。
从上述诗人的这些诗句中我们能够看出,在唐朝不单是宫观旁的驰道才种槐树,仿佛所有的官道两旁都是可能栽种槐树的,并且李贺诗中的“官槐”一词,把“官”字与“槐”字直接并列,更能表现槐树与政治的关系。
因为“槐”与“怀”同音,槐树渐渐还拥有了怀来人材的寓意。
郑玄曰:“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人材是国君治国理政的助手,一定品学兼优,槐树作为招揽人材的象征,也表现着鲜亮的政治道德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