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 海燕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七年级下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3. 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教学准备:1. 课文《海燕》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海燕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海燕的兴趣。
二、课文朗读和理解(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海燕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三、生字词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 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海燕的认识和生字词的掌握。
第二课时一、复习和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二、课文理解和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看法。
三、课后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和生字词,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海燕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海燕一、教材分析1. 教材本教案教授的课文为《海燕》。
该课文为初一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是教材中的散文类作品。
2. 课文内容《海燕》以描写海燕的独特生活方式为主线,抒发了人们对自由、梦想、生命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通过详细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海燕在飞翔、觅食、交配及繁殖等方面的优秀表现和特点,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2.让学生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促进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自由、梦想、生命等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文本理解:全文理解;段落理解;句意理解。
2.内容简述:对本文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3.语言表达:对本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感悟分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2. 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和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课前预习等方式,让学生提前阅读《海燕》一文,提出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引入本课内容,介绍《海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讲解•教师进行课文详解,帮助学生增进对文本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做出适当的思考和发问。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分析•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分析,说出自己所感受到的故事,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性,引发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思考。
4.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创作。
•教师进行讲评,让学生交流与分享各自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思考能力。
5. 结语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全文,再次提高对《海燕》的认识和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教学目标: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能有感情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海燕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对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高尔基,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
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0五年俄国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运用工具书,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呻吟胆怯翡翠号叫蜿蜒自读课文,在文中勾划关键语句,说一说:海燕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海燕这一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合作探究教时一、导入新二、课堂探究指导理清诗篇结构课文以大海为背景,描写了暴风雨到来前哪几个时刻海面景象的变化?学生概括每个时刻的海面景象和海燕的情况。
归纳明确: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节。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名称:《海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并运用相关词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相关词汇,如“录音笔、悬崖、崖壁、栖息、鸽子石、裂缝”。
四、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海燕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多媒体设备、录音笔、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擦等。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段画面优美的海燕飞翔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对海燕的了解和感受。
3.老师提问学生对海燕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海燕的基本信息。
步骤二:阅读课文(15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海燕》。
2.学生小组间互相讨论课文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步骤三:课文理解(20分钟)1.老师帮助学生解答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讨论。
步骤四:词汇学习(15分钟)1.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相关生词和词组,如“录音笔、悬崖、崖壁、栖息、鸽子石、裂缝”。
2.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讨论的方式理解并记忆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五:课文分析(1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对课文进行分析,包括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并互相评价。
步骤六:课文应用与拓展(20分钟)1.学生进行课文中相关的口头表达练习,如描述海燕的外貌、生活环境等。
2.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知识,写一段关于海燕的短文。
3.学生交换短文并互相点评。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1.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语教版七下《海燕》(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语教版七下《海燕》(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海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学习状物抒情的写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本文对海燕的描写,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作者对海燕的喜爱之情,领会作者心中浓浓的乡愁。
自展程序:一、明确学习目标:(课件显示)基础知识: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字词。
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状物抒情的写法。
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自学梳理释疑: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要求能读准屏幕上给出的生字词:轻飔(sī)隽(juàn)妙縠(hú)纹憩(qì)息蹇(jiǎn)劣皎(jiǎo)洁隽(juàn)逸从(cóng )容忧戚(qī )融融泄泄(yì)2、点读课文。
三、自展:自展一、文章思路,内容把握展示:1、全文以什么为行文线索?请找出相应的句子。
答:全文以“乡愁”为行文线索;相应的句子:第7段,第14段。
2、哪些部分是回忆,哪些部分是现实?哪些段落是在写故乡的小燕子,哪些段落是在写海上的小燕子?答:全文分为前后两部分,(1---7)段是第一部分,回忆故乡的家燕;(8---14)段是第二部分,是现实,看眼前的海燕;1---4段是写故乡的小燕子,9---13段是写海上的小燕子。
3、文章前后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展示了小燕子怎样的形象?答:分别描绘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和一幅“绝美”的海天图。
展示了小燕子“春天的使者”和“海上的英雄”的形象。
自展二、状物抒情的写法展示典型例题解析: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说说作者怎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故乡的小燕子。
外形活动背景飞翔憩息故乡的小燕子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隽妙无比的春景斜飞隽逸地横掠粗而有致的小黑点海上的小燕子乌黑的小水禽绝美的海天隽逸从容地斜掠展开双翼身子一落解析:作者被迫出国,离故乡越来越远,心中不免涌动思乡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 2 海燕学案3(无答案) 语文版
2 海燕【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学习重点】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考古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还有《郑振铎文集》。
二、背景导读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地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于是写成这篇咏物抒怀的散文。
四、文本助读(一)、整体感知(听读、朗读课文)(二)、形象感知(结合课件,感知小燕子的外形、飞翔、憩息等特点)(三)、读准字音轻颸.隽.逸隽.妙粼.粼縠.纹皎.洁憩.息融融泄.泄蹇.劣忧戚.匾.额(四)理解并积累下列的词语轻颸、忧戚、融融泄泄、隽妙粼粼劲俊憩息皎洁蹇劣(五)熟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检查字词、背诵二、整体导知1、通观全文,本文描写了___种燕子,即______和______。
作者按忆()——看()思路结构全文。
课文共有14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第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2、先完成下表,然后按提示思考,明确本文行文线索:从表中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一个是在,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通过填写以上表格,我们还可以迅速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全文共14段,前后两部分结构大体匀称,都是写景状物在先,然后归结到抒发“轻烟似的乡愁”。
湖南省衡阳市逸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海燕 (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第2课海燕 (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海燕,鸟纲,海燕科.小型海鸟,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中国所见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文题点明了本文的描写对象.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的生活。
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二.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燕子、海上燕子与作者乡愁之间的联系;3、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三.新知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写在下面。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隽.逸隽.妙粼.粼.纹.皎.洁憩息融融泄泄..蹇.劣忧戚.匾.额3、解词。
憩息—忧戚—隽逸—劲俊—游子—粼粼--- 隽妙---- 融融泄泄—蹇.劣---4、背景资料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相思,写成这篇文.四.探究演练.1.小组内朗读课文,并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或某句话并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学生阐述自己对句子的理解)2.小组探究合作交流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提示:作者按忆()——看()思路结构全文。
课文共有14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概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选文对小燕子的描写是从哪四个方面着笔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和故乡怎样的情感?四个方面:情感:(3)春天时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乡春天怎样的特点?描写故乡的春天有什么作用?景物:特点:作用:(4)选文记叙的顺序是()(5)请在选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五.拓展提升.1.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以致用.2.背诵第1段和第8段.六.知识整理与反思.七.成果检测.1,本文的作者-------.现代著名------ ----------2.给加点的字注音隽.逸隽.妙粼.粼.纹.皎.洁憩息融融泄泄..蹇.劣忧戚.匾.额’3、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句话.热爱蓝天,蓝天因爱而更加清澈;热爱白云,白云因爱而更加轻柔;热爱清风, 热爱明月, ;热爱生活,生活因爱而丰富多彩;热爱人生,人生因爱而美丽动人.。
初一语文下册第2课《海燕》导学案
初二语文下册第2课《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能说出小燕子形象的意义。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结合其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理由。
3.学习并会在写作中运用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知识链接郑振铎(du 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写作背景: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
作者被迫远走欧洲,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相思,写成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轻飔.( ) 隽.妙( ) 隽逸.( ) 粼粼..( ) 憩.息( ) 蹇.劣( ) 忧戚.( ) 穀.纹( ) 融融泄泄....( )( ) 2.阅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的表格,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异同。
3.依据上表,理清文章的结构,并写出每部分的含义。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三、合作学习·探究1.在第一段中画出概括景物特点的语句,并说说这幅“春景图”包含哪些内容?我的疑惑2.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的背景上飞翔或憩息的小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呢?作者把小燕子写得如此活波可爱,为什么呢?3.海燕活动背景如何?海上的小燕子又是怎样的形象呢?4.本文不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
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提示: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七年级语文下册2 海燕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2《海燕》【学习目标】1.记住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说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难点)3.品味语言,学会并运用课文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咏物抒情、情物合一等。
并尝试通过朗读来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学习重点)预习案一、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
1.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查找资料)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家、家。
福建长乐人。
本文写于1927年。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航行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
2.完成课堂作业第2课的第2题。
探究案(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
(前后组交替检查)二、初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了解文章结构,并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 )写第二部分:(--- )写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一”的表格,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异同。
乡的小燕探究案(第二课时)二、再读课文,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分组讨论后展示)1.找出段中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语句。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一部分这幅“隽妙春景图”包含了哪些内容。
3.在这浪漫无比的春天的背景上的小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4.作者把小燕子写得如此活泼可爱,除了因为对小燕子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外,还有其他感情上的因素吗?探究案(第三课时)三、再读课文,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后展示)1.文中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2.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3.作者明明在写海燕,为什么还要问“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4.请找出课文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5.《海燕》是一篇抒情散文,请谈谈你对本文所采用的抒情方式的理解。
四、小结:概括主旨——课文通过对小燕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乡愁,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语文版语文七下 第2课《海燕》课件 教案
语文版语文七下第2课《海燕》课件教案《海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领会作品中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
3.赋予“海燕”新的时代意义,激发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热爱生活直面困难的“海燕精神”。
【教学重难点】1.对文中象征意义的理解。
2.朗读的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第一板块:掀起诵读高潮,整体感知海燕形象1.播放交响曲《命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高声诵读。
2.让学生自由表演诵读,或者两三个同学自由组合诵读。
学生自评。
3.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海燕》添加一个副标题。
明确:可以添加为“勇敢的斗士、反抗上天的精灵、渴望暴风雨的勇士、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革命的先驱者、划破乌云的利剑”等等。
二、第二板块:细读细品,欣赏海燕形象1.跳读描绘海燕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深情赞美海燕。
海燕美海燕因为而更美明确: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层面引导学生去概括。
比如:海燕姿态美海燕色彩美海燕叫声美海燕的挑战精神美海燕的大无畏精神美海燕因为海鸥海鸭企鹅的对比而更美海燕因为暴风雨和海浪的衬托更美……2.选读自己认为写得最为精彩的句子,表情朗读并稍作分析。
明确:要求学生扣紧关键词语以及重要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教师要在关键处点拨并指导朗诵。
比如:(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可以和学生讨论:用黑色的闪电来形容海燕,好在什么地方?(2)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可以提问:用“歌唱”好还是用“唱歌”好?3.联系具体历史背景,解读象征意义。
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
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地未经审讯就急匆匆地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
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
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
语文版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海燕 (第二课时)》导学案
语文版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海燕+(第二课时)》导
学案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这两句描述了作者所见的早春景象,抒发了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
爱之情.
二.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的第二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新知预习.
1.将下列修饰语和中心词连接搭配.
隽逸的
..
...乡愁
浩莽的轻云
轻烟似的嘉宾
薄烟似的翅膀
劲俊轻快的波纹
粼粼的大海
2.熟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作者怎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
为故乡的小燕子。
四. 探究演练
研读第二部分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1、概括选文内容。
2、同写故乡的小燕子一样,选文也描写了它活动的背景,作者描写了海上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作者对海上的小燕子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着重写了小燕子的哪些行为?
4、请找出能表明全文线索的词语。
5、文章突出海燕的什么性格特征?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6、作者满怀思乡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这种写法叫什么?
五、拓展提升
1、作者从动、静两方面描写海上的燕子,各举一例。
动态:
静态:
2、作者描绘海上小燕子的活动背景时先写,然后写,这是作者远眺;然后作者(描写角度),写天上的,构成一幅“”图。
秋学期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版)第2课《海燕》精品教案
《海燕》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与作者的“乡愁”之间的联系,掌握解读这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让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4、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某些词语的使用,进一步学习状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乡,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背井离乡的游子百般思念的地方。
一群海燕,引发了作者郑振铎绵绵相思。
那么作者眼前看到的自由飞翔的海燕,是故乡美丽的燕子中的那一对、两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海燕》。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海燕,鸟纲,海燕科。
小型海鸟。
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
中国所见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
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
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它的生活。
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2、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考古学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
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
1921年,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
1929年回国。
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
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
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
七年级下册级语文教案之《海燕》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海燕》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海燕》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3.提高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分享他们对海燕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海燕的生活习性和象征意义。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如对比、拟人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海燕具有哪些品质?这些品质与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主题起到了哪些作用?四、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我眼中的海燕”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对主题起到了哪些作用?四、实践活动1.请同学们以“我与大自然的对话”为主题,进行一次课堂演讲。
2.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指导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通过课文《海燕》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如何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课文《海燕》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课文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课文《海燕》的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海燕导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 海燕学习目标: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燕子、海上燕子与作者乡愁之间的联系;3.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1.本文是现代﹏﹏、﹏﹏X运铎的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文章通过对﹏﹏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作者浓浓的﹏﹏,表达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全文以“﹏﹏”为线索.2.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两个部分,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二部分(﹏~﹏):3.作者为什么说小燕子是海上英雄?4.作者怎么会把海燕看成家乡的小燕子呢?是近视、笔误?还是根本不懂?或是……5.课文所表现的对象无疑是燕子(小燕子和海燕),但作者在描写燕子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景物描写,这是否偏离了描写对象,有侼初衷?6.分析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①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 )②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
( )③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④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7.文章中两次提到“乡愁”,而且说它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作者为何这样写?答:“燕”的诗句.①秦楼东风里,﹏﹏﹏﹏﹏﹏﹏﹏﹏.②无可奈何花落去,﹏﹏﹏﹏﹏﹏﹏﹏﹏﹏﹏.③﹏﹏﹏﹏﹏﹏﹏﹏﹏﹏,飞入寻常百姓家.④几处早莺争暖树,﹏﹏﹏﹏﹏﹏﹏﹏﹏.参考答案1.作家文学史家燕子乡愁乡愁2.1-7:用倒叙的方法对故乡的小燕子在"灿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细致的描写,勾画了一副"隽妙无比"的" 春景图".8-14: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绘.3.因为小燕子搏击风浪,从容自若,表现出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4.其实,"海燕"也好,故乡的"小燕子"也好,都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乡情、爱国心的凝聚与化身,作者明知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目的只是借以寄托情思、表达希望、抚慰心灵.5.不偏离.这样写是更好地为了燕子的出场提供绝美的背景,在这种背景的映衬下更能展现出它们的美丽可爱,这样既能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更好地凸显其形象,更有利于表情达意.6.比喻夸X、拟人排比比喻7.作者的思乡之情,像烟雾缭绕,挥之不去;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8.燕子归来寻旧垒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时王谢堂前燕谁家新燕啄春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海燕》
【自学体验】
1、走近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考古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原籍福建长乐县,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桂公塘》,散文集《》,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等。
著有《郑振铎文集》。
还有《猫》。
2、解题
燕子:鸟纲,燕科各类鸟的总称。
体型小,翼尖长,尾呈叉状,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飞行时捕食昆虫,为益鸟。
海燕鸟纲,海燕科。
小型海鸟。
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
中国所见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
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
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的生活。
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3、写作背景: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地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绵绵不绝的之情,于是写成这篇的散文。
4、朗读课文。
1)读准下列字音
铎.伶俐
..粼.粼縠.纹皎.洁憩.息..轻飔.隽逸
融.融泄.泄蹇.劣忧戚.匾.额浩莽.
2)重点词语解释
憩息忧戚隽妙情致隽逸轻飔劲俊粼粼蹇劣融融泄泄
【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本文描画了_______和______两种燕子。
作者以____为线索将全文串联起来?课文共有14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___段):
第二部分(第___段):
2)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比较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小燕子的各种特征,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有何异同点。
从上面的学习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一个是在,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相同点:
不同点:
3)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是故乡的小燕子。
2、概括主题:作者借海燕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3、文本详解
1)默读第1~7段,思考:
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②对小燕子的描写是从哪四个方面着笔的?
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和故乡怎样的情感?
2)默读第8~14段,思考:
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海天图?
②是着重从哪两方面来写海燕的?
③在感情上,与第一部分有何联系?
3)这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从写作顺序分析)
4)作者是如何把家乡的燕子与海燕联系起来表现主题的?从哪些段落体现出来?
5)《海燕》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请谈谈你对本文所采用的抒情方式的理解。
6)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
7)品味语言。
①文章直抒胸臆的笔调着墨不多其中两次写到“轻烟似的乡愁”,找出句子仔细揣摩,说说其表达效果。
②作者从静、动两方面对俊俏可爱的燕子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找出语句进行品味。
静态:
动态:
③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画面。
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
..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
美的蓝色夏衣
..,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沙巾
...。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描写“乡愁”的诗句。
2)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读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有过这种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感情的经历吗?试着说出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学习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