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学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7看云识天》说课稿(2)(清风语文)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
第17 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明白得文章要紧内容。
2、明白得讲明的思路及讲明方法。
3、学习运用比喻的妙处。
4、把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讲明的写法。
5、培养学生观看自然的爱好。
6、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适应。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
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漂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如何解读?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是一种双关,其中的一方面就讲到天上的景象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文章——?看云识天气?。
二、学习课文1、齐读课文。
2、默读课文,把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讲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能够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 〕具体介绍云的形状、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讲明如何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讲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其中,第二部分又能够如何分?〔能够分为二部分,一、〔2-5 〕写云的形状和天气的关系。
二、〔6〕写云的光荣和天气的关系。
〕4、同学们现在分小组合作制定表格,列出云的形状、光荣的种类特点和它们分不表示的天气情形。
种类云的形状天气情形云的形态晴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能够透过它照到地面卷积云像鳞波它可不能带来雨雪积云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顺的阳光高积云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阴卷层云看起来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它预示着将要下雨或下雪雨雨层云布满天空雨雪就开始下降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赶忙就会下暴雨光晕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上学习了本课,这篇文章要紧写了什么呢?〔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2、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分析文章的语言、讲明方法和写作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一)明确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南昌市抚生路学校熊媛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云的名称,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四、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普文。
学生经常看得多,但仔细观察研究少。
设想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学生的阅读、研讨和教师的释疑解惑,来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平常生活当中,同学们是如何得知一天当中的天气情况?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简便识别天气的方法。
——《看云识天气》2、题解。
看:观察。
识:识别。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1.注音:燚(yì)一霎(shà)间崩塌(bēng tā)峰峦(luán)绫(líng)纱日晕(yùn)2.欣赏课文朗读视频,理清文章的思路。
(多媒体播放视频)(1)、哪句话能概括出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文中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
八种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四种云上光彩(晕,华,虹,霞)(3)、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总﹙三﹚、快速默读课文,探究质疑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1、出示图表,自主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和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晴天云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2、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四)品味语言,美点寻踪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除了讲了知识之外,它也不乏有生动形象的语句,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一找,哪些语句写的非常生动,非常精彩,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 看云识天气》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筛选信息)。
2、积累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谚语、诗词。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分类别等。
4、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2、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完成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预示的天气情况的表格。
2、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3、掌握本文说明方法及其好处教学难点:1、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观察与联想、图表概括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课前先来猜一个字谜,看谁反应最快。
“运动会——猜一个字”生:云!师:真聪明!现在天气转冷了,我每天在做你们的天气预报员,那么,除了天气预报,古时候的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云和天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来解答我刚刚所提出的疑问。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生: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用双横线划出各种云的名称,单横线划出云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它和天气的关系。
2、正音正字3、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明确:两方面——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三、课堂游戏[你猜我是谁]找出各种云和云上的光彩,然后以一种云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绍。
要求:①充分利用文中描写云彩的句子;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③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或在书上作记号,或写在本子上。
④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
语文:第17课 看云识天气 教案02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云彩知识的科技小品。
课文以云的变化为线索,以怎样看云识天气为重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变化与天气变比的关系、看云与识天气的关系,告诉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拭气。
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理,解释天象,这是课文的重点之—;其二是掌握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安排特点.反复品味,积累有关谚浯: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茫茫宇宙,变幻莫测,天上的云彩,更是变化无穷。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根据天上不同的云彩判断天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与天气相关的知识短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把握本文学习的两个重点。
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解释词语。
正音:棉絮点缀预兆绫纱粼波绸幕解词:峰峦清晰绫纱朦胧3.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①学生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说明顺序。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认识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②讨论: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明确: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三、整体感知课文,揣摩、把握关键词语1。
默读第一部分,说说这一部分的结构形式。
学生归纳:“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的。
(这一部分是对云的形态与特征作说明,要组织学生对关键句子加以揣摩,体会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 第一句为中心句。
“姿态万千”。
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万千”。
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一一—“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把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讲明的写法。
③明白得讲明的思路及讲明方法。
④培养学生观看热爱自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明白得讲明事物要抓住特点,明白得讲明的思路及讲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看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存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预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讲明,不但讲明看云能够识天气,还进一步讲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紧密,由讲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讲如何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专门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状和光荣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讲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讲清晰,最后讲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现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还能够请学生从课前预备中谈谈自己的积存和观看。
例如:a.你观看了天空中的云吗?有如何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讲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存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预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请认真看咨询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咨询题组:a.全文要紧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差不多思路是如何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能够明确:全文要紧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差不多思路是先总讲云的作用,再讲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状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荣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内容预览:17、看云识天气教师寄语: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
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要点点拨《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轻盈()匀称()()崩()塌一霎()间2、解释下列词语预兆: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思考3、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三、赏析语言5、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云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摹,由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6、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了,像每当月光照在地上,像四、拓展延伸7、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五、学习小结8、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达标测试(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鱼鳞()(2)峰峦()(3)一霎间()(4)冰雹()(5)弥漫()(6)圆弧()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二)课内阅读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优秀说课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教材分析《看云识天气》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专题气象物候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
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未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以,在新学期要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答题的模式。
指导思想“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授之与渔”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
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运用比喻句。
2、了解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难点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信息的筛选与提取)2、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修辞方法及作用)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
首先,通过听读、自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
其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探究主要内容。
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这个作为重点安排。
教法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地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特运用如下教法与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1.朗读法。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7看云识天 教案2汇编
17.看云识天教学设计一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过程与方法: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
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
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
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
(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1)注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2)释义:峰峦:山峰和山峦。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层次,运用分类的方式感知课文。
2.品味语言。
3.丰富科学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观看大屏幕中展示的各种云,(学生谈看法),其实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它为我们展示了天气的种种变化,今天让我们通过《看云是天气》一起来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峰峦.()预兆.()崩塌..()..()弥漫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示例: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一词,本义指商业人员用来标志商品,招揽顾客的广告牌,用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云和天气的紧密关系。
(2)理清思路:总(1)--分(2-6)--总(7)(3)请设计几个表格并依次填写: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他们具有怎样的特点?示例:云的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云名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象征晴朗卷云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00米左右天晴云名云的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问题探究:1.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教育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习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第17课看云识天气【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预兆()一霎时()绫纱()匀称()薄云()日晕()mí 漫轻yíng bēng 塌鱼līn2.下边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顷刻冰雹绫纱大雨倾盆B.棱角点辍留恋层峦叠障C.崩塌弥漫朦胧霎那间D.招牌峰峦绸幕姿态万千3. 选出填入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不一会儿,整座云山了,乌云了天空,,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A、朦胧塌崩弥漫霎那间B、模糊崩塌弥漫顷刻间C、模糊塌崩布满顷刻间D、朦胧崩塌布满霎那间4. 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天上的云,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C、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D、大海中,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综合运用】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28日,中国××局月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说:今年4月份以来的气温是1961年以来气温最低值,全国平均气温为8.7℃,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
除了在西藏、青海西南部、云南、西南地区较常年偏高1℃到4℃之外,其他地区偏低2℃到4℃。
大范围来看,今年是1971年以来比较严重的低温年份。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不是孤立的:同一时间段,在北半球,美国、欧洲,也都出现暴雪天气。
这是气候波动幅度增加的结果,是在现阶段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我们不能因为这几个月愣就认为全球变暖停止了。
(1)请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加点的“愣”一词在上文中的意思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
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
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
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2)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
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
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段。
2、《看云识天气》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复习说明方法,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三、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四、学情分析:朗读能力方面方言较重,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大障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
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
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五、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部分
(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图表:提高效率。
)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张掖的天气。
(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2)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3)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由《天气预报》和《辛弃疾避雨》视频和动画片段,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发布“张掖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
通
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峰峦一霎间预兆征兆弥漫轻盈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4)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
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
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
)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
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
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
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
点,筛选信息的能力。
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
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
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
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部分,进一步训练这
种阅读能力。
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扶、放的一个过程。
通
过对8种云介绍顺序的讨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的写作特点。
“云的光彩”
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
五、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下节课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准备。
)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流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
)
教学启示
得:创设了学习情境,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较为扎实。
失: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一班7分钟,二班12分钟),学生阅读勾画的学习过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学习没有全部完成,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布置作业。
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估计有些高,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深入;二是说明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别。
这也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