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优质课件:荒漠化与水土流失(1)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 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荒漠化概念、成因及危害 • 水土流失概念、成因及危害 • 荒漠化防治策略与措施 •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措施 •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01
荒漠化概念、成因及危害
荒漠化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 农业,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

农艺节水措施
采取覆盖保墒、深松蓄水等农 艺节水措施,提高土壤蓄水能
力。
水资源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生态用 水和农业用水的平衡。
04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原则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可以实现水土流失的全面控制。
沟道蓄水工程
在沟道内修建蓄水工程, 如塘坝、涝池等,拦蓄洪 水,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生物措施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缓水流冲刷,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工程措施
通过修建梯田、地埂、蓄水工程等工程措施,改变地形地貌,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澳大利亚荒漠化防治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适合当地条件的荒漠化防治技术 和方法。
国外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借鉴
欧洲山地国家
注重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地改良等措 施治理水土流失。
日本水土保持经验
强调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理念,注重法律法规 的制定和执行。
东南亚热带雨林国家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生__产__力___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共27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共27张PPT)

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 定,禁止在250以上陡坡地 开垦种植农作物。列举治 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 流失的主要措施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种草植树, 修筑梯田
4、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后来成 功引进优质苹果,产量高,并发展浓缩果汁加工业。 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习目标
1、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3、学会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造 成的危害、整治的措施。
退耕还林、 还草
1.原因 2.危害 3.措施
控制人口 增长
多途径解 决牧区能 源问题
构筑防护林体系, 合理分配并 利用水资源
生物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源自1.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 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 产生哪些影响?
地 表 破 碎
表层土壤在流水的作用下被侵蚀
地形、降水、植被
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坡陡破碎,水流较快 土质疏松,直立性强 降水集中,多为暴雨 地质灾害,加剧冲刷 植被稀少,保护力弱


人口增长 人为原因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耕地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破坏植被


侵蚀沟谷

沟壑纵横
河 口 三 角 洲 植被退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9:4.3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9:4.3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以及有关的 治理保护措 施。
区重地境地问域理区题认实的,知践归地:力纳理荒:其环漠探成境化究因特、当及征水地治。土某理流生措失态施严环。的因施、。表危现害形和式治、理成措
基础全面梳理
一 认识荒漠化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示意图
植被景观 年降水量 土地生产能力
01 _荒__漠___
①破坏植被;②陡坡开荒
石质荒漠 ①丧失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③水土
化的危害 流失加剧;④生态环境恶化
(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5~9 月土壤水分含量(%)随 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害如下表所示:
次生盐渍 化的原因
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②气候:气 自然
候干旱,蒸发量大;③土层:表层土层疏松,涵养水源 原因
能力弱;④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 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②不合理
因素 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
次生盐渍 ①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②土壤板结,含盐量增加,土
答案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思维探究]
考向 1 荒漠化的成因和治 理
(2019·四川自贡一诊)重庆某 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 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 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 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 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 喜人。右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考纲展示
核心素养定位

水土流失-PPT课件

水土流失-PPT课件

黄土高原分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 、 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 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 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 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复垦回填
基本前提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复垦回填精选ppt16建国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km2建设基本农田15亿亩营造水土保持林5亿多亩以水土保持措施使每年增产粮食150亿kg增产果品250亿kg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1亿t增加保水能力180亿m3精选ppt17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
建国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k m2,建设基本农田1.5亿亩,营造水土 保持林5亿多亩,以水土保持措施使每年 增产粮食150亿kg、增产果品250 亿kg,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1亿t、增 加保水能力180亿m3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
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 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 系统等)。 生物措施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 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 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 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 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Biblioteka 风沙区西北黄土草原

2022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课件-第十四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2022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课件-第十四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考向一 考向二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考向一 考向二
2.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
陆地区 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荒漠化的成因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几十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 下图为1987—2013年影响科尔沁沙地演变的部分因素变化图。读图,完成 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A.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大牲畜数 B.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 C.年降水量、总人口、大牲畜数、耕地面积 D.耕地面积、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 2.科尔沁沙地面积呈缩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态退耕 B.引入优良畜种 C.人工降雨 D.生态移民
2022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地理
内容索引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考点呈现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 措施
核心素养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 防治措施(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通过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 C 2. A 解析 第1题,据图文信息分析可知,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为温带大陆 性气候,降水年际变化较大,甲为年降水量;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乙表示总人 口;科尔沁沙地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可能是退耕还草,治理沙地导致沙地 面积减小,所以,丁为耕地面积,丙为大牲畜数,C项正确。第2题,丁为耕地面 积的变化,2002年后明显减少,应为生态退耕,A项正确;引入优良畜种和人 工降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两项错误;总人口在增加,D项错误。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共57张PPT专选课件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优质共57张PPT专选课件
冬、春两季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 沉积物(物质疏松)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降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 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例1.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
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
干旱
读图思考:我国年 降水量空间分布有 何规律?原因是什 么?
答案:由东南向西 北递减。受东南季 风的影响。
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3)气候 干旱
读图思考:西北
地区气候干旱的
原因是什么?

答案:
深居内陆,距海远;

山脉的阻挡。
印度洋

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4)植被 以草原、荒漠为主
读图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那种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基础是什么?
答案:从沿海到内陆;水分
贺兰山以西
贺兰山以东
降 水少
以下200mm以上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小 沙漠、戈壁
大 荒漠草原、草原
干湿状况
干旱
半干旱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2.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基本条件
动力条件
物质基础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 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 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 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 8, 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高三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ppt课件

流失
矿 河道滩地
完整泥编辑沙ppt入河
27
水土流失的危害
完整编辑ppt
2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 以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植被?
1.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
植退退
树耕牧
种还还
草林草
完整编辑ppt
2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降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
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完整编辑ppt
9
试分析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 人为原因?
完整编辑ppt
10
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2).人类的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
23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治 荒 漠

完整编辑ppt
2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治理
掌握要点: 1、掌握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掌握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完整编辑ppt
2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 人为原因?
完整编辑ppt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1%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 当 10%
过度农垦 27%
过度樵采 32%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解析 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式芦苇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 加重风沙在桥面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的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5.(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
考向训练
考向一 以图文、表格等形式考查荒漠化成因与防治 (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
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 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干 旱
沙质 沉积物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必要条件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 创造了有利条件。 d.植被覆盖率——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缺乏保护。 e.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考向二 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 (2019·河南适应性测试)策勒河位于塔
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315国道 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 境风沙流。2011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 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 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 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为减轻沙害, 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 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 沙障被拆除。据此完成3~4题。
(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 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区, 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 严重。
考向二 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 (2019·济宁模拟)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
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 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 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 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 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 ④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考向训练
考向一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过程 1.(2019·河南调研)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 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 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 变化: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 季风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 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 (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 答案 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 以风蚀作用为主。
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封沙育草
农田防业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气池
沼 省柴灶
4.防治原则 (1)坚持维护 生态平衡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 第(1)题,从图中信息直接可知C对。第(2)题,结合沙漠地区气 候可知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6~8月土壤含水量低;夏季降水较其他 季节多,但总量仍很少,不能提高土壤水分;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 季风影响,风速较小。第(3)题,因为该沙丘稳定,证明自然植被与水分条 件相符合。没有沙漠化倾向,人工种草会增加耗水,干扰生态平衡;适合自 然演化。
序号 时(天) /mm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 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
命题探究
精研真题
(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
干旱、半 干旱 半湿润
知识梳理
耕地 草地 林地
易错易混
荒漠化不一定是沙漠化 狭义的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而广义的荒漠化包含风蚀荒漠化、水蚀 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多种形式。
2.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 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 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 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故D正确; 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植树造林,A错误;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 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恢复工作,B错; 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禁止开采不符合实际,C错。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 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 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 风力强劲。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 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 安全。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 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
1.黄土高原区域背景
知识梳理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水土流失的危害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5.水土流失——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石漠化(云贵高原) (1)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②地形: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易水土流失; ③土壤:土壤发育差,土层薄,易流失。 (2)人为原因: ①过度开垦、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②开发历史悠久,人地矛盾突出。
第28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考纲呈现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区域认知:学会分析荒漠化;水土流失的发生范围及区域自然背景和 人文背景。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地区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思维导图
INDEX
考点一 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二 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时精练
降水 降水历 降水量
序号 时(天) /mm
1
2 53.0
2
4 80.3
3
5 100.1
4
2 73.2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 答案 沙漠地区无人为干扰,环境稳定;6~8月土壤水分少且水分随深度 增加变化不大;整体上深度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2)破题:你在回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 沙漠地区气候特点;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解析 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 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 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故选C项。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获得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降水时间长短,降水量的变化,径流量的变化。 (2)破题:你解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 森林(植被)的功能,影响下渗和地表径流的因素,水土流失的原因, 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 (3)解题:解答上题如何辨别选项? 答案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经历前4次的降水,土壤含水 量已经达到饱和,所以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第6次降水量没有明显增加, 但是洪峰流量明显增加,说明河流水位上升,淹没了植被覆盖的坡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