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学案人教版.doc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6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基础巩固(2020广东深圳一模)以中国不同自然带700余个流域面积小于1000平方千米的代表性流域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将它们分为若干组,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得到了年径流深(年径流量平铺在其流域面积的水层深度)与产沙模数(流域单位面积年产沙量)的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可能为( )A.①森林、②荒漠灌丛、③草原B.①草原、②荒漠灌丛、③森林C.①荒漠灌丛、②草原、③森林D.①荒漠灌丛、②森林、③草原2.年径流深为40毫米左右的自然地带,产沙模数最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降水量最大B.地形崎岖、地面坡度最陡C.地表物质最为破碎、疏松D.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2020广东六校联考)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
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暴雨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
读图和表,完成3~4题。
3.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毫米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4.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能力提升(2020山西太原测试)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B.沙丘移向绿洲C.河流水量减少D.冰川融水减少6.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经济活动B.节约并合理用水C.加强矿产开发D.大力发展畜牧业(2020福建厦门一模)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共27张PPT)
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 定,禁止在250以上陡坡地 开垦种植农作物。列举治 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 流失的主要措施
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种草植树, 修筑梯田
4、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后来成 功引进优质苹果,产量高,并发展浓缩果汁加工业。 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习目标
1、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3、学会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造 成的危害、整治的措施。
退耕还林、 还草
1.原因 2.危害 3.措施
控制人口 增长
多途径解 决牧区能 源问题
构筑防护林体系, 合理分配并 利用水资源
生物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源自1.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 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 产生哪些影响?
地 表 破 碎
表层土壤在流水的作用下被侵蚀
地形、降水、植被
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自
坡陡破碎,水流较快 土质疏松,直立性强 降水集中,多为暴雨 地质灾害,加剧冲刷 植被稀少,保护力弱
然
原
人口增长 人为原因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耕地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破坏植被
因
地
侵蚀沟谷
貌
沟壑纵横
河 口 三 角 洲 植被退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26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师版)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细化预测】【构建知识体系】第26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答案】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
(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
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
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由于流水作用微弱,风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推移、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
【答案】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注意提示】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的区别原生荒漠:指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
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8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学案人教版
28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础全面梳理认识荒漠化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
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的危害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01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02生存环境。
.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03生产力。
.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04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05水资源。
2)利用□06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07能源问题。
5)控制□08人口增长。
.“甘草平移栽培技术”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治沙经验之一。
甘草是一种耐旱的名贵中药材,其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平移栽培是将甘草幼苗横着埋在沙地中滋生根蘖,形成“躺着长的甘草”。
说明库布齐沙漠甘草平移栽培产生的生态效益。
示:平移栽培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甘草的绿化面积,增强防风固沙能力,恢复沙地生态;甘草根瘤具有固氮作用,能够修复土地,增强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植被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说明理由。
示: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生态环境脆弱,应减少人工干预。
点深度研析点1 荒漠化.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表.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盐渍化国土地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如下表所示:.石漠化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贵高原,其石漠化的原因和危害如下表所示: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选择题(2021·衡阳一模)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表明:1980~2000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2001~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驱动力( )A.东部>中部>西部B.中部>东部>西部C.中部>西部>东部D.西部>中部>东部2.2001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封山育林C.技术创新D.人口迁移解析:1.D 2.D 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东西差异显著,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均是东部>中部>西部,降水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对荒漠化的驱动力越小。
选D。
第2题,近几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人类农业活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
选D。
(2021·重庆期末)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4.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休耕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D.降水量较少解析:3.A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植被破坏,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③即等高土埂,则②为等高草带。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
最新地理必修3案例: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教师用)
高二文科地理导学案班别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必修3第二章案例: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考点要求}1、(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
3、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
(我国华北平原、西北的灌溉农业区-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常见)(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也与人为的不合理灌溉有关);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土地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西北地区的范围,包括的省区:课内探究学案一、土地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分析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哪里(位置、范围)--有什么问题(土地荒漠化)---为什么(产生原因、危害)----怎么办(综合治理措施)。
(2)西北地区的位置、荒漠化原因、危害、整治措施(2)我国荒漠的纬度分布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异性及原因: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范围要比世界同类地区纬度偏高且面积大。
主要原因: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属西风带控制地区,西风受天山、阿尔泰山阻挡很难到达;而湿润的夏季风受地形阻隔,又不易到达;北部地形虽较开阔,但受到干冷气流影响,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荒漠广布。
反馈练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回答1~6题。
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B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 A .主要由于水分差异造成 B .主要由于热量差异造成C .主要由于地形差异造成D .主要由于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造成 3、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是主要成因B .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 .建国以后,该地区荒漠化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4. 我国西北地区形成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CA.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以下沉气流为主B.在北纬40以北,纬度偏高C.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D.山地高原地形,地势高 5. 在能源缺乏的地区,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 )A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6、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C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成都平原读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统计表,回答3—4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荒漠化与水土流失(1)
第28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考纲呈现]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重点)[思维导图]考点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1)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必要条件②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条件(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考向一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8.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 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人为因素
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整理课件
(2)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3)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 (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 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整理课件
微专题28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整理课件
考纲展示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 的治理保护措施。
整理课件
考纲解读 1.掌握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人 为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3.了解森林和湿地的生态效益和分布。 4.掌握森林和湿地环境效应及合理开发和保护的措施。
整理课件
(5)治理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整理课件
3.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 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 能力降低。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 力低。
整理课件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④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2021版山东新高考地理人教大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规范练26 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规范练26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基础巩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
右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A.土壤B.气候C.水分D.植被2.“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A.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C.调节气候D.涵养水源2.B1题,由材料可知,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是“沃岛效应”产生的结果,灌木是“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A项错误,D项正确;水分是灌木得以生长的关键因素,不是“沃岛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C项错误;产生“沃岛效应”的地区和周边地区气候类型相同,B项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沃岛效应”现象出现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中,其周围形成固定沙丘,灌木根系固沙,枝叶滞尘,因此其主要生态效益是防风固沙,B项正确。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市2000—2013年耕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3.导致该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建占耕B.生态退耕C.灾毁耕地D.抛荒弃耕4.该市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对当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土壤肥力提高B.坡面径流增多C.粮食供应紧张D.农村发展迟缓4.A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耕地面积在不同的坡度上都有所减少,城市一般选择在地形较平坦的地方建设,A项错误。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为了恢复生态环境,进行生态退耕,使耕地面积减少,B项正确。
灾毁耕地在所有的坡面上都发生并且是连年发生的可能性很小,C项错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可用于耕地的土地很少,因此抛荒弃耕的可能性不大,D项错误。
第4题,耕地面积减少有利于土壤休养,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肥力提高,A项正确。
生态退耕使耕地面积减少,植被增多,则下渗增多,坡面径流减少,B项错误。
该市耕地面积减少不一定使粮食总产量减少,不会导致粮食供应紧张,C项错误。
2021新高考地理选择性考试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7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第27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人地协调观:探讨荒漠化、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提出治理措施。
综合思维:分析荒漠化、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区域认知: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实践力:探究当地某生态环境问题,归纳其成因及治理措施。
以区域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基础全面梳理一认识荒漠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01荒漠荒漠草原02草原年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以下←400 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03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07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
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3.防治原则(1)(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2)(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5)1.“甘草平移栽培技术”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治沙经验之一。
甘草是一种耐旱的名贵中药材,其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平移栽培是将甘草幼苗横着埋在沙地中滋生根蘖,形成“躺着长的甘草”。
说明库布齐沙漠甘草平移栽培产生的生态效益。
提示:平移栽培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甘草的绿化面积,增强防风固沙能力,恢复沙地生态;甘草根瘤具有固氮作用,能够修复土地,增强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2.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植被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说明理由。
提示: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生态环境脆弱,应减少人工干预。
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第13章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判断正误,认识荒漠化的含义和类型。
(1)荒漠化的本质是指土地退化现象。
(√)(2)荒漠化都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3)荒漠化的发生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无关。
(×)(4)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都是荒漠化的表现。
(√)2.读我国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及区域差异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完成关联图,认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②人为原因:(4)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原则与防治措施。
①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②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二)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理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荒漠化概念、成因及危害 • 水土流失概念、成因及危害 • 荒漠化防治策略与措施 •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措施 •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建议
01
荒漠化概念、成因及危害
荒漠化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 农业,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
。
农艺节水措施
采取覆盖保墒、深松蓄水等农 艺节水措施,提高土壤蓄水能
力。
水资源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生态用 水和农业用水的平衡。
04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原则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的基本单元,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可以实现水土流失的全面控制。
沟道蓄水工程
在沟道内修建蓄水工程, 如塘坝、涝池等,拦蓄洪 水,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生物措施
通过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缓水流冲刷,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工程措施
通过修建梯田、地埂、蓄水工程等工程措施,改变地形地貌,拦蓄地表径流,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澳大利亚荒漠化防治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适合当地条件的荒漠化防治技术 和方法。
国外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借鉴
欧洲山地国家
注重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地改良等措 施治理水土流失。
日本水土保持经验
强调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理念,注重法律法规 的制定和执行。
东南亚热带雨林国家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27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之小船创作考纲展示考点扫描切脉高考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如2012年四川卷第4题,2009年海南卷第13~15题,2009年江苏卷第21~22题,2009年辽宁卷第37题等。
2.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如2013年重庆卷第9~11题,2011年山东卷第3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常结合坡度、降水、植被等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示意图,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
2.以区域图为载体,利用图中经纬网定位、结合图中降水量等信息,考查区域荒漠化问题及其原因。
3.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图中城镇、绿洲等的变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荒漠化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产生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点睛】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
荒漠化的成因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年降水量50mm以下200mm以下400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点睛】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异常。
干旱的气候使许多自然要素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荒漠化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课标(2017年版2020修订)】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区与荒漠化地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分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综合思维)【考点】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环节一感悟高考(2020年全国III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
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风沙活动越强。
研团队调查1万来毛乌素沙地东湖沼沉积和风沙数量的变化,结多,某科年以南部沉积果如多in少10 8 6—风沙沉积勿湖沼沉积4 2 0距今时间/千年年平均气温/Y 年降水量/m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年份图8所示。
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8 图9(1)分别简述图8所示I、II. III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6分)(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6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环节二整合知识环节三变式练习海南岛西部沿海自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狭长的沙漠化地区(位又见左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考纲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人地协调观:探讨荒漠化、水土流失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提出治理措施。
综合思维:分析荒漠化、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区域认知: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实践力:探究当地某生态环境问题,归纳其成因及治理措施。
以区域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一认识荒漠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01荒漠荒漠草原02草原年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以下←400 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03减少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07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
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01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02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03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04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05水资源。
(2)06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07能源问题。
(5)控制08人口增长。
1.“甘草平移栽培技术”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治沙经验之一。
甘草是一种耐旱的名贵中药材,其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平移栽培是将甘草幼苗横着埋在沙地中滋生根蘖,形成“躺着长的甘草”。
说明库布齐沙漠甘草平移栽培产生的生态效益。
提示:平移栽培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甘草的绿化面积,增强防风固沙能力,恢复沙地生态;甘草根瘤具有固氮作用,能够修复土地,增强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2.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植被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请说明理由。
提示:自然恢复形成的生态系统丰富、稳定,水土保持效果更好;生态环境脆弱,应减少人工干预。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 荒漠化1.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草原地区挖掘水井斑点状荒漠化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加剧下游土地荒漠化进程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3.盐渍化我国土地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如下表所示:次生盐渍化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②气候:气候干旱,蒸发量大;③土层:表层土层疏松,涵养水源能力弱;④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因素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的危害①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②土壤板结,含盐量增加,土地肥力下降;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贵高原,其石漠化的原因和危害如下表所示:石质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地势崎岖,坡度陡峻,喀斯特地貌发育;②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对山体冲刷严重;③山坡土层浅薄;④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②陡坡开荒石质荒漠化的危害①丧失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③水土流失加剧;④生态环境恶化(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思维探究][答案] (1)C (2)B (3)D考向1 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2019·四川自贡一诊)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
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 )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答案 B解析与土壤相比,沙地保水保肥性能差,故B项正确。
(2)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黄河附近,有灌溉水源可以利用,推广该技术可以发展农业生产,且可以防止沙漠向东蔓延,故B项正确。
(3)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答案 A解析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根系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项正确。
考向2 盐渍化(2020·大象联考河南质量测评)近年来,如下图所示的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岀现次生盐碱化现象。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①平原洼地地区②丘陵缓坡地区③季风气候地区④雨林气候地区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需要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季风气候地区旱涝频繁等条件。
日光温室农业生产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是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的。
与丘陵缓坡地区相比,平原洼地地区更易形成地下水水位上升现象。
(2)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A.减少土壤含水量B.减弱雨水淋溶作用C.增加地下水盐分D.加剧地表水分蒸发答案 B解析和自然状况下的耕地相比,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使其土壤很难接受雨水的淋溶作用,加之使用含盐量较大的地下水灌溉,从而使土壤盐分升高。
(3)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施化肥B.轮作休耕C.减少灌溉D.换土更新答案 D解析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增施化肥往往会增加土壤含盐量;休耕则会减少日光温室的产量,降低效益;要保证农作物生长,灌溉必不可少;换土更新可将原来的盐碱化土壤换掉,可缓解盐碱化。
考向3 石漠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其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下图示意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2000年以来广西石漠化区( )A.石漠化程度加重B.生物多样性减少C.生态环境改善D.植被破坏严重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线性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植物生长变好,生物量增加,这从侧面反映2000年以来广西石漠化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故C项正确。
(2)导致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城镇化建设B.开采矿山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植被指数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其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读图可知,2000~2017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线性指数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植物生长变好,生物量增加,由于曲线主要反映植被生长状况,故推测该时段该地应该进行了造林即植树造林,故C项正确;城镇化建设、开采矿山会降低植物生长量,退耕还湖会增加湿地,不会增加植被量,A、B、D三项错误。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的思路考点2) 水土流失1.成因2.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3.措施(1)工程措施: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措施。
(2)生物措施: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复种指数等。
(4)小流域综合治理(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1)~(3)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1 2 53.0 无明显洪峰2 4 80.3 无明显洪峰3 5 100.1 无明显洪峰4 2 73.2 无明显洪峰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思维探究][答案] (1)B (2)B (3)D考向1 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1)~(2)题。
(1)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西高止山,地形起伏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流水侵蚀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