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脉怎么打基础

合集下载

手把手教你把脉,把脉基本知识大全都在这里了!!

手把手教你把脉,把脉基本知识大全都在这里了!!

手把手教你把脉,把脉基本知识大全都在这里了!!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为什么中医把脉要把两只手呢?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分析脉象啦!中医将脉分为二、三十种,普通人没必要都了解,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浮沉、力度、粗细、快慢、停跳。

1.浮沉浮沉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手轻轻地放到脉上,只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浮。

要是一直摸不着,不断加力,几乎已经按到骨头了,才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着,稍加点力往里按,但又不至于按到底,这个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据用力大小的情况称之为偏沉(用力较多)偏浮(用力较少),统称为中。

另一种就是把脉的时候,只明显感到了寸部的脉动,而关、尺部远没那么明显,这也叫浮;如此类推,寸关不明显而尺明显,也叫沉;寸尺不明显而关明显,也叫中。

为什么脉会有浮沉之别呢?一般来说,人体的保护机能与外邪作斗争,首先想从“表”解决问题,津液气血都集合到这里打仗来了,所以这里气血充足,脉就现浮象;当在这里不能解决问题,邪向里挺进,正气往里退,气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里)了,脉就现中象;邪气再胜再往里进,正气再战败往里退,全退到里面来了,在这里积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决战,脉就现沉象。

简而言之,正气(津血、气血)在哪集结,就会在脉的相应部位有所反映,守住这一条,观脉就不难了。

2.力度找到脉之后,不是按住不动就可以了,医生们会搞一些“小动作”。

慢慢加力向下按,然后再把力减少一点,把手指再提回原处,反复做上好几次。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概述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正确认识和掌握如何简单而准确地进行脉诊,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脉诊,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技巧。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脉诊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脉诊的准确性。

首先,确保环境安静舒适,以便能够专注地观察和诊断。

其次,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并将手放在患者的脉搏处。

最后,确保自己的手指干净并保持温暖,这有助于更好地感受患者的脉搏。

第二步:触诊脉搏脉搏是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搏动,通过触诊脉搏,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脉象情况。

触诊脉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节触摸脉搏,避免使用拇指来触摸,因为拇指自身带有脉搏,可能会干扰触诊结果。

2.轻轻地按下脉搏,逐渐增加压力,直到能够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3.注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

脉搏的频率指的是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节律指的是脉搏的规律性,力度指的是脉搏的有无力量感,形态指的是脉搏的形状和强弱变化。

第三步:判断脉象脉象是通过触诊脉搏,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脉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陈脉:脉搏缓慢、弱,节律不齐。

2.实脉:脉搏有力、有节律,但过于紧张。

3.虚脉:脉搏弱,节律不齐,形态较平。

4.滑脉:脉搏顺滑、有力,节律规律。

5.弦脉:脉搏有力,有节律,但过于紧绷。

根据不同的脉象,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四步:辨别脉象所代表的意义在判断脉搏的类型以后,我们需要根据脉象所代表的意义来进一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脉象可能与身体的各个脏器有关,具体而言:1.陈脉可能与消化系统功能较差有关,建议注意饮食调理。

2.实脉可能与高血压、心脏病等有关,建议进行相关检查。

3.虚脉可能与体力衰弱、营养不良等有关,建议适当休息和调节饮食。

教你学诊脉(初学)

教你学诊脉(初学)
三、xx
迟脉属阴脉,一息三至为迟,是阳不胜阴的表现。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耍为虚。
主病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
左手人迎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
恶寒发热更无殊,xx四症要审定。
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
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
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二、沉脉
沉脉属阴脉,需要重重地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左关上主肝胆,此脉以长弦为常态。
右寸口主肺,肺脉常态为浮涩短。
右关上主脾胃,此脉以缓大为常态。
左右尺中属肾,此脉宜沉软。
同时还要xx四时脉之常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于脉的把握是一个实践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多分析品评,才能深入掌握。这不在本讲的陈述范围。本讲主要针对外感脉进行简单的说明。从六经的角度不讲,只讲太阳经证脉象
2、浮脉主病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xx,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外感多以浮迟、浮数、浮紧、浮缓为特征,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是人迎脉的把握。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式,来了解病人身体的情况。

把脉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把脉?把脉是指通过触摸病人手腕上的动脉,了解病人身体内部的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经络与经脉相通,血液循环与气血运行有关。

因此,通过触摸手腕上不同位置的动脉来判断病人身体内部气血运行是否正常,并进而确定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案。

二、把脉需要注意什么?1. 技巧把脉需要有一定技巧,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手法。

在初学阶段,建议跟随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实践操作,并注意不要过度用力。

2. 环境在进行把脉时需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干扰或影响判断。

3. 位置把脉的位置在手腕上,通常在桡动脉和尺动脉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触摸不同的位置来判断病情。

4. 时间把脉需要在病人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进行。

例如,可以选择在早晨、晚间等较为安静的时间进行把脉。

三、把脉的方法1. 观察观察病人外貌、面色、舌苔等情况。

从这些方面可以了解到病人身体内部的情况。

2. 问诊询问病人有关疾病发生时间、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3. 把脉a) 抬手法:让病人坐直或卧床,将手臂伸直并放置在床头或桌子上。

医生用左手握住右手手掌,并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在不同位置分别感受到不同的跳动。

b) 捏法:让病人坐直或卧床,医生用左手握住右手手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捏住桡动脉和尺动脉,在不同位置分别感受到不同的跳动。

4. 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病人舌苔、听取病人声音、闻病人气味等方式来了解病情。

四、把脉的分类1. 按时间分类a) 静息脉:在病人身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把脉,称为静息脉。

b) 运动脉:在病人进行运动时把脉,称为运动脉。

2. 按部位分类a) 头部:包括颈动脉和颞动脉等。

b) 胸部:包括胸骨旁的肋间动脉等。

中医摸脉基础知识2篇

中医摸脉基础知识2篇

中医摸脉基础知识2篇中医摸脉基础知识(第一篇)中医摸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医摸脉的基础知识,包括摸脉的意义、方法和常见的脉象。

摸脉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很高的价值。

中医认为,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反映,通过摸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气血状况、脏器功能以及疾病的情况。

因此,中医摸脉是中医师进行诊断和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中医摸脉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寸按、关按和尺按。

寸按即在患者手腕的寸口处按摩,关按即在患者手腕的关口处按摩,尺按即在患者手腕的尺口处按摩。

这三个部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脏器和经络。

寸按主要反映心、肺、大肠等脏器的情况;关按主要反映肝、胆、脾、胃等脏器的情况;尺按主要反映肾、小肠、心包等脏器的情况。

在摸脉的过程中,中医师会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速率、形态等指标。

脉搏的节律正常应该是有规律的,强弱适中,速率正常。

脉搏的形态则包括脉搏的宽窄、散紧等特点。

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性质。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等。

浮脉一般表示气血过盛,沉脉一般表示气血不足。

弦脉一般表示肝气郁结,细脉一般表示气血亏虚。

这些脉象的出现可能与不同的疾病有关,中医师根据脉象的变化可以进一步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摸脉是非常重要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摸诊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情况。

进行摸脉时,中医师需要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速率、形态等指标,并根据不同的脉象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进展。

通过摸脉,中医师可以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医摸脉基础知识(第二篇)在中医诊断中,摸脉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帮助中医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本文将介绍摸脉的方法及其应用。

在摸脉之前,中医师需要先向患者询问病史、主要症状和相关体征,这样可以为摸脉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

教你给自己把脉(带你入门)外行人总觉得把脉很神奇,学习者又总觉得脉诊难学。

难度的的确确是有,因为指下感觉要敏感与精准,才能结合脉诊理论做出相应诊断。

首先,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并拢,在被号脉者手掌大鱼际下方寻找脉搏。

三指并拢、依次对应寸(无名指)、关(中指)、尺。

注意,虚弱者以及女性尺脉一般较弱或者没有。

掌握上面这个号脉基本知识后、便可以进行号脉了。

1.浮脉,如水中浮木。

所谓浮脉,就是指尖在皮肤一层就能摸到患者脉搏跳动。

一般见于感冒期间、亢奋疾病、以及身体偏瘦人群。

2.沉脉(水中沉石)在皮这一层按不到脉,按到肉也感受不到什么跳动,而用力按,按到底部,才能按到脉博。

这在中医来看属于里实证或者里虚证,病的程度较为严重一些。

3.迟脉(跳的慢)医生自己呼吸一下,能感受到病人脉博跳三到四次。

古人云此为一息三至。

可见于里虚寒、阳气弱、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黄疸、神经官能症、疼痛等。

一般心率在每分钟60以下。

4.数(shuò)脉(跳的快)医生呼吸一次,能摸到患者6次以上的跳动。

一般见于热性、亢奋性疾病,但也可见于虚弱性疾病。

结合兼见脉,可有“越快越热”、“越快越虚”、“越快越寒”等。

5.虚脉脉跳的没劲儿,应指无力,稍一重按似乎能给按没了。

一般主虚弱疾病、恶性疾病。

6.实脉脉博跳动有力,可见于病邪强但正气亦足,正气能与病邪斗争的情形。

7.长脉脉博过长,三个手指覆盖寸关尺后,仍然不能覆盖整个脉博。

说明脉道过于臃实,主肝阳上亢、阳盛内热、癫痫、疝气、肝病等。

8.短脉脉博太短。

如长不及寸、尺只有关部略微充盈,可见气郁、气伤。

若脉博可见寸、尺,不见关部,乃阴阳诀离,多见于死证,有人将此脉与短脉相区别。

有“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

故关不诊短”短脉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9.简化歌诀:无力为虚,有力为实。

中医把脉的技巧

中医把脉的技巧

中医把脉的技巧
中医把脉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下面是中医把脉的技巧:
掌握基本知识:中医把脉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比如脉搏的位置、频率、力度和节律等。

选择正确的位置:中医把脉需要选择正确的位置,比如手腕部位的尺、关、冲等脉搏点。

把脉时要注意手指的位置和用力的大小,同时要保持手指的稳定性。

注意身体姿势:在把脉时,病人应该坐直并放松身体,双手放在腿上,不要过度活动或交叉双腿,这样可以使脉搏的节律更加清晰。

注意把握时间:中医把脉需要把握正确的时间,通常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不同的时间段,脉搏的特征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把脉的时间。

全面观察:把脉时不仅需要观察脉搏的位置、节律和力度等,还需要全面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呼吸和声音等身体状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综合分析:中医把脉需要综合分析病人的脉搏、身体状况和病史等多方面信息,确定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把脉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需要病人配合,保持身体姿势放松,配合医生进行诊断。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通过触摸动脉来感受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正确地把握脉搏并判断健康状况是一项需要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来把握脉搏。

一、了解常见的脉搏部位1.桡动脉:手腕处,拇指侧面靠近掌根处。

2.颈动脉:颈部正中央,耳垂下方约2.5厘米处。

3.肱动脉:上臂内侧,肘部内侧上方约2厘米处。

4.股动脉:大腿内侧大转子上方约3厘米处。

5.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骨头后方凹陷处。

二、选择适当的位置和姿势1.保持放松姿势:在检测时应保持身体放松,呼吸平稳,不要过度紧张或运动。

2.选择合适位置: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位置进行检测。

一般来说,手腕、颈部和股部是最常用的检测位置。

3.选择合适的手:在检测手腕脉搏时,应使用与被检测者相反的手;在检测其他部位时,可以使用任意一只手。

三、正确的把握脉搏方法1.用两个或三个指头触摸动脉:通常使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不要用拇指来触摸,因为拇指有自己的动脉,可能会干扰到判断。

2.轻柔地按压:不要过度用力按压动脉,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感知。

应该轻柔地按压,并感受到动脉跳动的频率和力度。

3.记录数据:记录每分钟跳动次数(即心率),以及跳动力度等信息。

如果需要更准确地了解健康状况,则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记录。

四、判断健康状况1.心率:正常成年人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则可能表明存在某种身体问题。

2.节律性:正常情况下,心跳节律应该是稳定而有规律的,如果出现明显的不规则节律,则可能表明存在心脏疾病。

3.跳动力度: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应该是有力而有节奏的。

如果感觉到脉搏跳动很弱,或者感觉到间歇性地跳动,则可能表明存在某种健康问题。

总之,把握脉搏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巧的技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姿势,并正确地使用手指轻柔地按压动脉,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健康状况判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脉搏检测时,应该保持放松状态,并且要进行多次检测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中医基本把脉手法

中医基本把脉手法

中医基本把脉手法
中医基本把脉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合适体位:患者选取坐位,将手臂平放在桌子上,手心向上,腕关节背面放在脉枕垫上。

2.定位、布指:确定关脉、寸脉、尺脉的位置。

关脉在桡骨茎突处,其上面一点是寸脉,下面一点是尺脉。

然后用右手的中指按在左手的关脉上,食指按在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在尺脉部位。

弯曲三个手指,使指端平齐,指尖和指腹交界处去按触脉体。

3.诊脉:布指完成后,将三个手指同时向下按压进行脉诊,了解总体情况。

然后将其余两根手指抬起,只用一指单按其中的一部脉象,依次完成三个部位的单脉。

每次脉诊时间约3~5分钟。

在把脉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脉时要静心凝气,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尖,用指腹轻柔和缓地接触患者的皮肤,感知脉象。

2.注意运用三种指力,即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举),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寻),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按)。

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

3.在寻找脉的时候,不可以骤然用力或猛然下按,以避免患者紧张导致脉象异常。

此外,不同脉象可能对应不同的身体状况。

例如,脉象洪大可能表示阳盛或火盛;脉象芤形可能表示血虚或血上溢;脉象沉迟可
能表示里冷等。

医生需要根据脉象结合其他诊断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请注意,中医脉诊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非专业人员的脉诊结果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如有需要,建议寻求专业中医的帮助。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把脉的入门知识的详解:
1. 把脉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变化和气血运行
的状态。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是否畅通以及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2. 把脉的位置:常用的脉搏位置有手腕部的尺泽脉、关冲脉、尺骨外侧脉等。

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手腕部位寻找脉搏,并通过按压、摸索等方式来感知脉搏的节律、强弱、速度等变化。

3. 把脉的方法:医生在把脉时,通常会使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位置,并观察脉搏的变化。

医生可以观察脉搏的弦紧、滑数、虚实、浮沉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4. 把脉的诊断内容:通过把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
况等。

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寒热、虚实、湿燥等病理情况,并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把脉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技术,准确的把脉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触诊技巧。

作为患者,如果有需要,应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把脉诊断。

初学脉诊小技巧——脉法入门三诀

初学脉诊小技巧——脉法入门三诀

初学脉诊小技巧——脉法入门三诀中医,可能给世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一个老者用三个手指搭在手腕处的景象,也就是把脉,任何一个真正学好中医的人,绝对是掌握好脉诊之法的,那么,初学者,你可知道脉诊的“四诀”,注意哦,这四诀,是所有脉诊大师的入门功夫。

第一诀:准准,当然指的是布指要准,寸关尺三部对应食指、中指、无名指,这第一诀说起来很简单,不就是找对位置嘛,这也许对于经验丰富的中医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因为基本上80%的人,是找不准正确位置的。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准”字诀?01先学学手腕位置的解剖学,把手腕位置的血管分布准确位置,做到了如指掌,然后当你把脉时,只需要目测就大概知道把脉的位置。

02结合三本以上医书,按所描述的把脉位置准确下指,虽然说,理论上所有医书讲的都应该是同一个位置,但是每一本医书的者,所用的文字表达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结合多本医书,目的就是“形象化”,把脉诊的位置形成“脑像”,简单的说就是联想、想像。

03当然就是多练了,要知道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有不同的骨骼大小,练多了才能更加的精准。

第二诀:敏敏,就是敏感度,整个手指最敏感的位置是哪?也就是常说的指目位置,这个敏感度为何重要,恐怕就不用多说了,把脉之法,恐怕最讲究的就是敏感度,各种不同的脉形,完全靠的就是敏感度来辨识。

我们要讲讲的,是如何训练敏感度01冷热练习,就是用不同温度的水,把我们的指目,轻轻触摸在不同温度的水上,去感受水的温度,冷的,凉的,温的,热的,坚持练下去,可能你很快就能掌握什么是寒脉寒证,什么是热脉热证。

02软硬练习,铁管、木管、软胶管,试试闭上眼去感受,没事的时候,就分别把在这三种管上面。

03静度练习,所谓的静度练习,可不是指你手指的安静度,而是你的心静,心静对于把脉来说,其重要性是直接影响敏感度的,心越静,脉感越准。

心静度,如何练?找一个最安静的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指目上,去感受指目!感觉指目什么呢?感觉指目上的动脉,每个手指都会有动脉血管,也就是说每个手指其实都在“动”,血液在流动,当你足够安静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指目处,会有和心脏一样频率的跳动,静静感觉它,会让你的指目变得越来越灵敏。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中把脉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和从事中医工作的医生来说,必须掌握中医把脉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中医把脉的要点和关键是口诀,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一、手指察脉亦为基,记得三部六位置。

中医把脉要点之一就是察脉的位置和方法,手指是最基本的工具。

掌握察脉的基本方法是中医学习的第一步,而在察脉的时候,要必须掌握三部六位置,即荣枯、浮沉、迟数、左右、寸口、关口。

二、荣卧左手沉至底,荣跳右手中气微。

察脉时,要察荣脉和跳脉。

荣脉在左手,跳脉在右手。

察荣脉时,要让患者仰卧,并将左手手腕放在胸前,右手两指放在荣脉处,向下按压,直至触及底部;察跳脉时,要将患者的右手伸直,右手两指放在跳脉处,向上前方按压。

三、有病之脉有异,四型八脉判病机。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病症会影响人体的脉搏,使之产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中医把脉的关键是识别不同类型的脉象,结合病症进行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常见的脉象分为四型八脉,分别是浮脉、沉脉、弦脉、缓脉、数脉、迟脉、结脉和涩脉。

四、六经之脉是基础,手足之别派关键。

中医把脉的分类不仅包括脉象的类型,还要将脉象按照其所属经脉和部位进行分类。

经脉和部位的分类是中医把脉的基础之一,其中经脉包括六经之脉、奇经之脉,部位则是分为手足之别,同时还有一些派别区分。

掌握不同经脉与部位的特点,对于中医学生和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五、脉有运动常寻常,有时长短整分明。

中医把脉不仅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脉象和经脉部位,还要注意脉象的运动特点。

脉搏的运动有时会表现为长度和短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是可以判断疾病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把脉时要注重观察脉搏的运动和变化,寻找不寻常的脉搏变化和长短、整分明的规律。

总之,掌握中医把脉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中医把脉的要点和关键。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相关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特征,从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中,脉象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把脉的基本知识,包括把脉的方法、把脉的内容和解读,以及把脉的应用范围等。

把脉的方法把脉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判断脉搏的变化和特征。

把脉的位置一般在患者手腕上,即手腕部的脉搏位置,具体有中脉、尺脉、关脉等。

把脉时,医生用中、食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上相应的脉搏位置,感觉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的内容和解读把脉时,医生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如果脉搏频率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发热、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如果脉搏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情况。

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是指脉搏的有规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有规律地跳动,间隔时间相等。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示患者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力度是指脉搏跳动时的力量大小。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力度适中,不过强也不过弱。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可能表示患者有虚寒、气血不足等情况;如果脉搏力度过强,可能表示患者有实热、血压偏高等情况。

脉搏的形态脉搏的形态是指脉搏跳动的形状。

根据脉搏形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形态的不同,可以反映患者的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情况。

把脉的应用范围把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诊断。

把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根据把脉结果,中医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自学把脉入门教程

自学把脉入门教程

自学把脉入门教程
把脉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其身体状况。

想要学习把脉,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自学入门:
1.了解基础知识
首先需要了解人体脉搏的基本知识,包括脉象的位置、节律和形态,以及与各种脉象相关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2.练习手法
正确的手法是把脉的关键,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指位置、力度和频率,练习时可以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进行。

3.多练习
把脉是一门技艺,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可以多在家庭中练习把脉,或者寻找机会向中医师请教或观摩。

4.积累经验
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积累把脉的经验,熟悉各种脉象和其病症,并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以上是自学把脉的入门教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相信能够逐渐掌握好这门技艺。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把脉时一定要细心、耐心和谨慎,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 1 -。

自学中医号脉训练方法

自学中医号脉训练方法

自学中医号脉训练方法
自学中医号脉(切脉)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了解基础知识:学习脉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脉象的种类、形成原理、变化规律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在线课程来获取这些知识。

2. 练习触摸脉搏:在练习切脉时,需要先学会如何正确触摸脉搏。

可以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受脉搏,练习触摸不同种类的脉象,包括浮脉、沉脉、实脉、虚脉等。

3. 观察和记录脉象:在触摸脉搏时,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所感受到的脉象特征,如脉搏的跳动频率、力度、柔和度等。

通过不断地观察和记录,可以提高对脉象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4. 不断实践和反思:切脉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能。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5. 学习并掌握常见疾病的脉象特征:不同的疾病往往有不同的脉象表现,学习并掌握常见疾病的脉象特征,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判断病情。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向经验丰富的医师请教来获取这些知识。

6. 注重细节和技巧:切脉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技能,需要注重细节和技巧。

例如,在切脉时需要保持手指的温暖,避免影响到脉搏的跳动;同时,也需要注重放松心情,避免影响到自己的感知能力。

总之,自学中医号脉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能。

同时,也需要注意科学性和严谨性,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避免出现误诊和偏差。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把脉入门概述1、浮脉口诀: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口诀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口诀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2、首先要弄清脉的搏动原理,二十多种脉像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

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动属阳,切脉其实就是感觉体内阳气的盛衰。

静脉血经下腔静脉回流右心房,再入右心室再经肺静脉入肺,红细胞与氧原子结合后再由肺动脉入左心房,再入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供给全身其他器官。

切脉中独取寸口指的就是切手太阴肺经经过的桡动脉搏动开端。

三部九侯就是摸身体其他各处脏器经络循行部分的动脉搏动。

肺是红细胞和氧原子结合的地方,人体运行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所以肺脉的变化反应了身体内的整体变化,所以可以用来指导如何调节人体阴阳。

你可以把血管想像为水管,正常情况水通过水管,靠近管壁就会压力明显可看做阳气,管道中央压力较小可看做阴血,如果阴虚轻轻摸就能感觉到搏动(浮脉,毛脉)。

如果阳虚管壁压力小,要用劲按的比较深才能感觉到搏动(沉脉,石脉)。

如果血不足,气失血养,气也少,血也少,就会流动不顺畅(涩脉,芤脉)。

久病气虚搏动压力小(细脉,小脉),血液流动缓慢(迟脉,缓脉)。

阴虚阳亢(疾脉,长脉),血行不畅有瘀阻(结脉,代脉)。

风属阳邪,会使脉跳过于有力,寒属阴邪,有收引的性质会使脉跳动紧绷,火属阳会使脉快速跳动,湿属阴邪会使脉缓慢或出现停顿,暑为阳邪但多夹湿会使脉紧小慢涩。

口诀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浮统五脉要明勘(濡、革、洪、微、散)沉含四脉重方得(伏、细、牢、弱)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学中医不会把脉?脉法入门指南

学中医不会把脉?脉法入门指南

学中医不会把脉?脉法入门指南播放GIF当人们谈起中医时,最直接的印象恐怕就是在电视中看到的这样一幕:一位老者将三根手指轻轻搭在患者的手腕处,静静感受脉搏的跳动。

一个好的中医,肯定是牢牢地掌握了脉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脉法究竟要怎样入门呢?这里送大家3个字,以供学习!第一字:准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找不准位置,那你还把什么脉嘛!所以正确的姿势是:“寸关尺三部对应食指、中指、无名指”。

这句话对于老中医来说,当然不难理解,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建议这么做。

1.先在网上看看手腕的解剖图,将手腕附近的穴位全部记下,然后再找到寸关尺在哪里。

熟悉后,你只需看一眼便能知道把脉的位置在哪里。

2.调动大脑的联想思维,每本书对具体位置的描述,在文字的表达上可能都有一定差异,但穴位都是同一个,所以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将穴位形象化,记载脑海中。

3.多练练,没事就给身边人把脉,给自己把脉也行,但基于每个人的骨骼大小各不同,还是建议拿别人的手来把脉。

第二字:敏敏就是手指的敏感度,各种脉象都是通过手指传递给医者,所以保持手指的敏感度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练习。

1.用指目在冷热水中交替感触,温的、冷的、热的、凉的。

久而久之,你会快速掌握什么是寒脉、热脉,寒证、热症!2.除了温度的把控,对硬度也有要求,有的人经脉比较硬,有的则比较软,这也需要细心去体会。

3.心静如止水,锻炼自己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心越静,把脉就越准!第三字:变变就是“变化”,时间、地点、人群、天气的不同,脉搏也会有些许变化,我们可以从自己开始的身上,切实去感受脉动的变化。

当初学者把这三点练到位后,就相当于内功大成,知识缺少对应的武功秘籍了(治疗方法)。

另外学起脉法的时候,你会表现出远超一般人的天赋,不信的话,你就去试试吧!。

如何练习脉诊手感的

如何练习脉诊手感的

如何练习脉诊手感的理解脉像需要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而准确地感知脉象则需要长期的实战练习。

如果同时有意思的锻炼自己手指的感觉能力,效果就会好很多。

如何锻炼脉诊的手感呢?一个是需要锻炼自己的集中力,能把注意力完全地放在手指上。

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在把脉的时候,总是不能完全地集中注意力,总是会分神想其他东西。

另外一个是要锻炼手指的敏感性。

手指麻木没有气感的人,很难准确把握脉象的具体形态。

如何有针对性地去练习呢?我的方法十分简单。

有两个。

一个是在平时走路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三个手指上。

想象着手指如打脉一样,如抓住鸡蛋一样。

这样手指上就会逐渐有气感,有一种麻胀刺的感觉,有重感,能感觉到周围空气的阻力。

第二个,就是用太极拳中的云手来练习。

练习过程中想象着双手如抱有物,通过双手掌的相对运动,集中注意力用手指去感觉空气的阻力。

这个方法,不仅能锻炼手指的敏感性,更能锻炼自己的静力。

心情躁动不安的时候,是不可能安安静静的定志凝神去做这个锻炼的。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状态好的时候,能够定下心来练习半小时。

心情烦躁的时候,根本几分钟都定不下来。

我自己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这样练习半小时,那个时候打脉是相当精准。

以上两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效果很好。

比许多说的天花乱坠、玄乎其玄的方法靠谱的多。

另外,手指的感觉需要一定的接触感。

所以,手指皮肤并不需要保养的特别光嫩。

有的人喜欢用牛奶什么的来泡手指,指望这样增加手指的感觉能力,那真的是扯蛋。

中医摸脉你也能学会

中医摸脉你也能学会

中医摸脉你也能学会中医摸脉,一般人都感到神秘莫测。

把中医的摸脉学精、学透,当然不易。

但是,学一些基本常识,了解一下上火的脉是什么样的,受寒的脉是什么样的,身体强壮脉是什么样的,身体虚弱脉是什么样的,到也不难。

不信?那么听我慢慢道来。

愿意学的也可以跟着一步步学。

一、摸脉的部位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摸脉是用三个手指,在病人的小臂内侧,大拇指后面接近腕横纹的地方,来诊“寸、关、尺”三部脉。

我们的小臂外侧,手掌后有一突起的骨头,中医叫“掌后高骨”。

初学摸脉的人,先把要摸脉的手,用中指找到“掌后高骨”的最高点,然后从外侧滑动到内侧和“掌后高骨”相对的地方,感到有动脉在跳,中指所按,就是中医所说的“关脉”。

把三个手指都放上去,中指按的是“关脉”,其他两指,靠进腕横纹的手指按的是“寸脉”,而在肘横纹一侧的就是“尺脉”。

二、摸脉的力道:看过中医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医摸脉用力有三部曲:第一步,先用三个手指轻轻放到病人的脉搏上细心体会。

第二步,等到心中有数以后,再加一点力量,再静静的体会。

第三步,用更大一点力道,再细心诊断。

第一步,是轻轻的摸。

这个“轻轻”是用多大劲呢?古人讲:“是三菽之力”。

用现代话说,医生手指放到病人的手上,病人好象感觉是有三颗豆子放到自己的脉搏上。

可见力道不大。

这样摸到的脉,叫“浮脉”。

浮脉的特点是,医生用三颗豆子的力量,就可以明显感到脉搏的跳动。

如果在加大一点力量(如,用十颗豆子的力量),反而不如用三颗豆子的力量感觉的脉跳清晰了。

有浮脉的人,往往是有病初起。

或者,即将得病。

换句话说,就是外来的病邪已经侵入了人体,但还没有到很严重,没有发展的内部脏府。

如感冒初起。

有了浮脉,要及时看病,治疗,不要让病情发展。

还要注意充足睡眠,及时喝水,多休息。

第二步,是医生感到病人的浮脉并不明显,加大力度,用上9到12颗豆子的力量,才感觉病人的脉搏清晰。

这时的脉叫“沉脉”。

出现沉脉,可就要格外注意了。

我摸脉的经验

我摸脉的经验

我摸脉的经验我年纪还小,才26岁,但是我的脉条还行,得到了很多外行人得肯定。

下面,用我的废话。

来浪费一下大家的时间,介绍一下我不成熟的经验。

首先,你要想摸明白脉,必须知道一件事,就是,你摸得是哪,位置很重要。

老话讲中指定关,大家可都了解然后是摸桡内棘突,到手腕那是关,尺就看着摸吧,因为人得身高体型不一样。

位置我就说完了。

第二是你的手该怎么摸,有很多人用手指肚,我是不建议的,我外公摸脉的时候全都是三根手指头立起来,就像他们在站排,不是趴下睡觉。

但现在有的专家,比如李士?提出,用指肚,这没什么,关键是你下一步的判断准不准。

我认为,指眼比较准罢了。

第三是脉的位置的判断。

这很有说法。

比如很多很多。

大家可以看到各色参考书。

就是陈修园绕了半天也不说尺是干什么的。

大家有兴趣可以一读。

他笔下的东西写的还是能看出来几分真东西的。

不是全玩虚的。

那么我个人看法是这样的,我主要采自医宗金鉴,这不是我的错。

也不是我看书不多。

是我通过时间发现,感觉这书所说的还是比较实际的。

也就是编书那人得临床是很扎实的也是通过了大量实践的。

那么左尺我的判断是前阴,什么是前阴,注意,是从肚脐眼到男性前列腺。

右边的是从前列腺到命门穴。

至于女生我认为,溺孔是前阴,产道是后因。

所以有大病一般考虑现代西医学所说的妇科,小病就是前阴了。

还有,就是什么脉是什么病,要考虑整体脉跟脉的形状。

比如下焦轻取是勾!我在有的书上看到,说是妇科肌瘤,我认为有这类可能。

有的滑数,我认为有的是囊肿,有的是关节不利。

别的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作进一步判断。

寸关的问题我不叙述了,书上写的都很明白。

第四,我认为以上的问题你都分清了。

就进行下面的,我们要判断顺逆问题,就是生死。

我曾经看过很多书关于生死的,有写的玄而又玄的,有的是写的不着边际,但是大体还是我认为要参合李频湖脉的叙述的意境跟王叔和的脉经。

别的说的都不怎么靠谱。

我这里提到的是关于胃的脉,也就是右手的关的问题,记住各位初学者,什么时候摸到什么地方的脉都别奇怪,只要发现胃的脉不缓慢濡弱的就要说他胃有问题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摸脉怎么打基础?
答:只能慢慢去体会脉气吧,不光摸自己的脉也好还是摸别人的脉也好,慢慢的把心静下来,能体会这个脉有不同的感觉,摸到有那种流水的感觉,不同的形态,你慢慢有感觉的时候自然就体会到脉气来了。
问题8:我是眼科医生,平时碰到右眼角膜炎的感觉很难治疗,脉象尤其是那种很软的偏大的脉,尤其是关尺部大而软的脉,很难治疗。 答:大而软的脉,尤其是右关部,一般都是中土湿气比较盛,中土湿气盛的患者,他的阳气不容易降下来,所以出现眼,尤其是右眼,右路主降吗,右眼的发炎,红肿啊,这是很常见的,这个时候用消炎药越用越厉害,根本治不好,用中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就是用温润中焦加利湿的药为主,把中焦的气,把大而软的脉把它流通开,就是把湿气一去,把这个脉气流通开来,这个大而软的脉就会比较流畅,然后再用升左路,木气升发的药,把这个一气再给他推一下,这样是比较好治的不会很难,这种病我也经常遇到,当然如果中土还伴有粘痰的话要加上化痰的药。司马秉风说推荐《眼科奇书》,对,《眼科奇书》就是很好的一个,就是用麻黄、细辛之类的非常强力的升达左路的药去推这个一气去转,主动的把这个郁结把他推开,但是如果中土非常软的时候,偏大偏软,中土湿气很盛的时候,一定要加上运中焦利湿的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