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地球的卫星月球》公开课教学设计1(1)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题是“地球的卫星——月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到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月球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特点。

同时,学生对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知道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特点;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如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2.难点: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和潮汐现象。

2.观察法:观察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3.实验法:模拟潮汐现象。

4.小组合作:讨论月球的特点和对地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球模型、地球模型、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如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同时,通过地球模型和月球模型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模拟潮汐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

2.掌握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和大小。

2.月球的结构和表面特征。

3.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图表,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看法。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潮汐现象,让学生体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图表和相关视频资料。

2.准备实验器材,如水盆、石头等。

3.准备分组讨论的任务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结构、表面特征等。

通过展示图表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月球的相关知识。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课件、视频、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动画:人类登月、认识月球、月球概况视频:月球的形成图片:月球1、月球2【教学过程】1、导入(1)对有关月亮的歌曲。

和有关月亮的诗歌。

讲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

(2)关于月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3)引导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出示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4)引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2、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教师板书: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人类登上月球(2)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3)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5)观看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 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 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运动以及月球表面特征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直观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天体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太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月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太空探索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运动以及月球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距离、运动等。

2.难点: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太空探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月球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2.教具:月球模型、月球表面特征图片等。

3.资料:月球探索的历史、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距离、运动等。

同时,展示月球表面特征的图片,让学生对月球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月球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月球表面特征,思考月球的形成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个单元,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索月球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形成、结构、运动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月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距离等。

2.掌握月球的形成过程,如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3.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如自转、公转等。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成过程。

2.月球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学生讨论月球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验法:通过模拟月球的运动,让学生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图表等资料。

2.准备月球的模型或挂图。

3.准备月球运动的相关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月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距离等,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月球的模型或挂图,了解月球的结构。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月球的形成过程,如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4.巩固(5分钟)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月球的运动规律,如自转、公转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月球的运动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

同时,可以让学生探讨月球的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对月球的研究成果。

6.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和运动规律。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自转和公转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特点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月球的认识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对月球的整体概念。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各不相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形状、大小、距离、自转和公转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理解月球的特点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形状、大小、距离、自转和公转等。

2.难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图片、图表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看法。

3.观察法: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描述月球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材。

2.图片:准备月球的图片、图表等相关素材。

3.视频:准备关于月球的探索历程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教材和多媒体资料,呈现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形状、大小、距离、自转和公转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月球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月球的特点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1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1

《地球的卫星——月球》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百度搜索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有关月球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1、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利用百度搜索: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4、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一课。

【教材分析】本课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在茫茫宇宙的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但是,它又是距离地球最近、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星球。

其次是制作我的“月球卡”。

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搜集月球的运动、体积大小、表面特征等有关资料,制作成“月球卡”,来了解月球的基础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对月球形成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月球在诸多方面的特征都与地球不同。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并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利用百度汉字和网址搜索并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1、利用百度搜索: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百度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我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四、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基本形成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的能力。

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都会使用电脑。

根据这个特点,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并不难。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怎样利用百度文字搜索和网址来查找资料并进行筛选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具体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探索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表面特征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特征。

2.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月球表面特征的模型或实物。

3.准备地球和月球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并解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月球的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和其他行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月球方面,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于月球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2.难点:月球的运动和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月球模型、月球表面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外观,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球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月球。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构成、月球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等。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运动和表面特征,并提出问题:“月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运动?月球表面特征是如何形成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月球模型和月球表面图片,分析月球的运动和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教材简析:
在茫茫宇宙的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

但是,由于月球距地球最近,对于地球来说,除了太阳之外,天空中没有任何天体比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更加显著。

因此,月球同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几组图片反映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

第二部分:我的“月球卡”: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记录在“月球卡”上,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活动,也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形成“头脑风暴”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
本课是六年级宇宙单元的起始课,自然要了解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了,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关于月球的探究相当一部分功夫是在课前了,要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在课中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同时明白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农远”教学设计适用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

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我想一要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

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

我在课前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提供的有关月球的资料,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

(二)、学情分析:解读学生──找准教学的“起始点”,月球在学生来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进,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观念。

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

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知道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了解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了解还比较片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每个月亮有圆缺变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月球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2.教学难点:月球的自转与公转,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月球模型、月球表面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距离等。

3.探究月球与地球的关联:引导学生思考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如月球是如何形成,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等。

4.探究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自转与公转。

5.探究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让学生分析月球表面的特征,如陨石坑、山脉等,探讨其形成原因。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月球的基本特征:•形状:圆形•大小:地球的1/4•距离:约38万公里月球与地球的关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对地球的潮汐有影响月球的自转与公转:•自转:一周约27.3天•公转:一周约29.5天月球表面特征: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地球下的卫星—月球|教科版 (1)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 地球下的卫星—月球|教科版 (1)

课堂设计课型新授课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整理有关的信息。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根据资料特征制作“月球卡”。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的资料;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次备课首学阶段一、单元概述学生思考,宇宙单元要学些什么?(地球的卫星——月球、太阳系、星空等宇宙知识。

)二、初步感知——月球同桌之间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地球的知识,并分享。

课件情景创设引入主题,师生共同学习宇宙单元。

出示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根据学生的发现,引领学生进入课题,并板书:地球的卫星——月球(标题)1、关于月球你们知道些什么?(可以是神话故事、诗歌等)。

过渡语: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月球有着非常不错的了解,那你们知道吗,除了这些之外,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有着怎样的发现?古往今来,月球总是让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

因此,很多人在想尽办法探索月球,逐渐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先辈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探索月球的吧!板书: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互学阶段三、探索月球工具的发展史小组讨论研究观察并完成表格,学生主动汇报。

观察月球工具和手段的变化:播放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

教师提问: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把你们学到的观察工具和手段填入表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肉眼观察;2、天文望远镜;3、探测飞行器;4、登月考察。

过渡语:人类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具体的了解了哪些和月球相关的信息呢?群学阶段四、制作我们的“月球卡”小组制作并分享播放与月球有关的信息(月球的运动、月球的数据、月球的地形特点等)经过无数人的观察和计算,我们现在知道了关于月球的哪些知识呢?请为月球制作一张简历吧。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 月球》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 月球》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活动的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月球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实践活动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月球的形成和演变,月球表面特征的成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特点和与地球的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如月球的直径、质量、表面温度等。

3.案例分析:分析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地球的自转等。

4.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5.知识拓展:介绍月球的形成和演变,月球表面特征的成因。

6.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月球的变化,并撰写观察报告。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宇宙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月球方面,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知识,对月球的内部结构、表面特征等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了解月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月球的内部结构、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基本特征。

2.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月球模型、地球模型。

2.PPT、教学课件。

3.实验器材:放大镜、望远镜等。

4.教学素材:关于月球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月球的基本特征,如形状、表面特征、自转和公转等。

同时,教师讲解月球的内部结构,如月球的核心、地幔、地壳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地球的卫星——月球》1-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内部结构、表面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2.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如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平原等。

3.了解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如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表面特征以及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月球内部结构的认知,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的图片,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

2.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平原等表面特征。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月球的图片、视频资料。

2.月球模拟实验器材。

3.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月球的表面特征,如环形山、平原等,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地形地貌。

3.操练(15分钟)进行月球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如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基本特征、表面特征以及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卫星——月球。

通过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将学到月球的特点、起源、表面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其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2. 探索月球表面的特征,如山脉、峡谷和撞击坑。

3.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引潮力和日食现象。

4. 增强学生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二、教学准备:1. 显示屏或黑板2. PPT或教学素材3. 实物模型或图片素材4. 实验器材:点燃烛芯、玻璃棒等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主题(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精美的月球图片或模型,然后提问学生:月球是什么?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们对月球的思考。

步骤二:月球的特点和形成(2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素材,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月球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讲解。

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展示月球的不同面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月球的表面特征。

步骤三:实验探索月球表面特征(30分钟)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物品,如点燃烛芯和玻璃棒。

教师模拟小行星撞击月球的过程,引导学生们观察实验结果。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讨论撞击坑的形成和月球表面的特征。

步骤四:月球对地球的影响(20分钟)教师使用PPT或教学素材,向学生们介绍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引潮力和日食现象。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过程。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月球的未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对月球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制作月球模型,如泥土模型、纸板模型或一些创意手工品。

部编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word教案(1)

部编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3.1、地球的卫星—月球》word教案(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一、教材简析:在茫茫宇宙的无数天体中,月球只是一个小天体。

但是,由于月球距地球最近,对于地球来说,除了太阳之外,天空中没有任何天体比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更加显著。

因此,月球同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几组图片反映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

第二部分:我的“月球卡”: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记录在“月球卡”上,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

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活动,也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形成“头脑风暴”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六年级宇宙单元的起始课,自然要了解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了,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关于月球的探究相当一部分功夫是在课前了,要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在课中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同时明白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科学词汇:卫星、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科学方法: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深度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核心价值观:天文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月球卡的制作,了解月球的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重难点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的知识体系。

难点:学生对信息的整理和交流表达。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多媒体课件 1.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月球的书籍、图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本课是六年级宇宙单元的起始课,自然要了解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了,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关于月球的探究相当一部分功夫是在课前了,要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在课中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同时明白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上这节课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锄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还要自己准备卡片、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

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伽利略家族姓伽利雷(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

因为翻译问题,所以姓众说纷纭,以伽利略·伽里雷为准
天文学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

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

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4、播放关于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的视频资料。

(这些资料中有发达国家的,也有中国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中国的探月工程,我补充“嫦娥探月”的部分视频。


说说看了这些视频,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这里让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中国的探月情况和发达国家对比,了解差距,激发斗志。


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问题吗?
(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找找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思考。

同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解决一些分歧性的问题。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制作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制作“月球卡”实际也是整理信息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以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本课的理解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有关月球的神话故事不少……人类不仅有对月球的幻想和向往,也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教材中的几组图片反映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

这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体现了科学不断推进,人类不断探索的精神。

特别需要指出,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还没有终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

接下来就是一个信息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有关资料里寻找有关月球的基本数据、地形特点和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二、我对本课的希望
1、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过程与方法
欢迎大家砸砖头,多提意见。

因为这个教案是3月份胡乱弄的,很仓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