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产量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
鄂温克旗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鄂温克旗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陶克奇;金磊;杨童显;乌力吉那仁
【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
【年(卷),期】2014(0)3
【摘要】采用呼伦贝尔牧业气象实验站2000-2009年牧草(干重)产量资料,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鄂温克旗草原牧草产量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牧草生长期,产量与光、热、水三大气象要素有着不同的相关关系.采用牧草产量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建立多元回归牧草产量预报方程,制作牧草产量预报.为当地畜牧和草原等部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陶克奇;金磊;杨童显;乌力吉那仁
【作者单位】鄂温克旗气象局,内蒙古鄂温克旗 021100;鄂温克旗气象局,内蒙古鄂温克旗 021100;鄂温克旗气象局,内蒙古鄂温克旗 021100;鄂温克旗气象局,内蒙古鄂温克旗 02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
【相关文献】
1.青海牧区近10年牧草产量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 祁如英;李应业;魏永林;赵隆香
2.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气象卫星植被指数的相关分析 [J], 黄敬峰;王秀珍;王人潮;
蔡承侠;胡新博
3.草地光谱与牧草产量的相关分析 [J], 胡新博
4.蒿属荒漠草场牧草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及其模拟模型 [J], 黄敬峰;胡锋锋
5.天山北坡冬草场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统计分析 [J], 黄敬峰;李建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Markov预测模型
年份 图 1 共 和 盆 地 18 -2 0 9 5 0 5年 积 温 变 化
Fi . Gon heba i 9 g1 g sn 1 8S一 20 e r a c m u a e e p r t r 05 y a c u l td t m e a u e c a eda rm fc re h ng i g a o u v s
草 地年水 热因子对 平均 牧草 产量 预报 的离 散 随机 过 程
模 型E “ 。 从 图 1 图 2及通 过数值 计算 可得 , 和盆 地年 积 , 共
收 稿 日期 :20 —90 ;修 回 日期 : 0 71 —6 0 70 —6 2 0—02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气 象 局 新 技 术 推 广 项 目 (mag O 7 8 c t2 O m0 ) 资 助 作 者简 介 :郭连 云 ( 9 9)男 , 海 湟 源 人 , 士 , 程 师 , 16 一 , 青 学 工 从事气象管理工作 。
0 7℃ , . 年降水量 3 7 0 2 . 2 .  ̄4 3 0mm, 湿润度 0 4 ~ 年 。1
05 , 。 2 草原植被 类 型 为温 性 草 原 类 , 过 应 用 Mak v 通 r o 链 的相关 预测 的基 本 原理 与方 法 , 究 共 和 盆 地 天 然 研
5 . ∞ 0 4 n0 5
中图分 类号 :S8 2 3 1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 95 0 ( 0 8 0 —0 10 1 0 —5 0 2 0 ) 30 7 —4
\赠
2 2 2 2 2 2 2 2 2
离 散随机过 程预测 模 型是建 立在 对历 史 数据 的分 析基础 之上 的 , 历史 数 据 越 多 , 息 越 充 分 , 算 也 越 信 计
川西北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年度产草量动态研究
其年 度 产 草量 进 行 了动 态研 究 。 果 表 明 : 结 紫花 苜 蓿在 该 地 区种植 利 用 , 种 当年 产 草 量 较低 , 播 次年 可 形
成 生产 能 力 , 4 5年 产量 达 到 高峰 , 第 N 随之 开始 下 降 , 7年 下 降 至播 种 后 第 2年 的 产 量 水平 。 因 此 , 第 3
Ke r s y wo d :Al i e p sm’ r a;Al l pn at a ae l f f a a;Ou p t t u ;Dy a c n mi
川 西北 高原 牧 区是 位 于 四川 西 北部 , 藏 高 原 东 青
南缘 , 拔 2 0 ~ 5 0 以上 的地 区。长 期 以来 , 地 海 804 0 m 该
HE Gu n - ’ Z ANG a g wu , H Rui z n , L U De g k i, e . - he ’ I n - a t
( . n rlGrsl d Sain o ih a rvn e Sc u n C e g u 6 0 41C ia 1Ge ea as n tt fSc u n P oic ,ih a h n d 1 0 , hn ; a o 2 G niP e cue Grsln tt n o ih a rvn e Se u n K n dn 2 0 0 C ia) . a z rf tr as d s i fSc u n Po ic ,ih a a g ig 6 6 0 , hn e a ao
年度产草量动态研究
何 光武 , 张瑞珍 , 刘登锴 , 马 涛 (. l 1 ̄J 省草 原工 作 总站 , 川 成 都 6 0 4 ;. ll 甘孜 州草 原 站 , I l 四 1 0 1 2I l  ̄J 省 四川 康 定 6 6 0 ) 2 0 0
草原放牧的数学模型及预测
草原放牧的数学模型及预测摘要:目前草地放牧系统的利用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性,系统破坏严重,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策略,确定适当的放牧率,使得系统输出最多而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为了给放牧的稳定和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在放牧过程中,根据研究的因素找到羊、草与放牧者之间的关系,找到可以稳定草原生态平衡又能保持羊增长的方法,还可以针对放牧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研究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并且作图分析得到结论通过合理放牧来维持草原草的数量达到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并提出了有效的放牧措施.关键字:可持续;互利系统;微分方程;平衡点;稳定性1引言1.1背景目前,草地由于过度开垦目前、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引起沙尘暴. 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使它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草场退化是草场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输出入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因草场类型不同,引起退化的原因各异,草场植被演变的趋向也有很大差别.如干旱草原由于气候干燥,放牧过度,易造成牧草生长不良,覆盖率降低,甚至引起沙化;草甸草原因水分过多,易产生沼泽化等. 草场退化可使载畜量降低,影响和限制畜牧业的发展. 如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大肆开垦西部草原,导致出现大范围的“黑风暴”,成为严重的历史教训. 中国草原因开发利用不当,退化草场已占总数的1/3. 其中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退化草场竟占50%之多. 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草场退化,是保护草场资源,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措施.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牧业产值不断提高,自1949年的33.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209.3亿元;1990年,畜牧业产值进一步增加到1967亿元,是1949年的58倍多,1978年的9倍多;至2010年,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20000亿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为30.04%,可见随着中国畜牧业产值的不断增加,其在农业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2010年畜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我国畜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较低,特别是羊群的放牧过程. 研究羊群与草原草增长的平衡与稳定,合理控制放牧强度,能使羊群增长的同时,保持资源的持续开发.1.2 研究现状蔡卫在论文《数学模型在生态系统的应用研究》中研究了在只受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下种群的变化,建立了竞争,依存,竞争合作以及捕食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初步的生态学分析. 文献[1]研究了种群增长的稳定性,建立了compertz增长的数学模型,分析和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稳定性. 并进一步阐述了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对资源的持续开发. [2]研究并建立了常微分方程组类型的生态数学模型,应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作出稳定性分析,并且主要使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讨论多种群落的全局稳定性. [3]研究了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天然草场牧草生产的季节性与家畜营养需要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暖季牧草处于“盈供”状态,家畜膘肥体壮,冷季牧草处于“亏供”状态,家畜往往因乏弱而大量死亡.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这些历史上遗留至今的春乏问题. [4]研究了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建立了单种群模型和两种群互相作用的模型,给生态现象做出了解释和控制的方法. [5]研究了数学生态学中的竞争,互利(互惠)系统. 王顺庆,王万熊等研究了在什么条件下互相竞争的两种群长期共存?什么条件下互相排斥?参数在竞争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突变?建立了一系列两种群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 [6]探求解决天然草场放牧绵羊春乏死亡的途径,在亚高山草甸类草场上对放牧成年藏系绵羊春乏死亡率的数学模型和数字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达到提高科学养畜水平. [7]研究了一类捕食者具有人工控制迁移率的Holling-II 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 食饵模型的全局动力学性质. 首先建立了一个时滞微分方程组数学模型. 研究了该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接着以时滞为参数,分析Hopf 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正规型理论给出确定Hopf 分支周期解方向和稳定性的计算公式. [8]研究了一类具有四类功能反应的捕食者-食饵系统,建立了微分方程和Poincare-Bendixson模型,对该系统的平衡点进行了分析,并证明了该系统存在的一个极限环.以上研究人员,研究的问题背景都是在自然环境自治系统下来考虑种群的增长,和种群间的关系. 而人们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时,特别是放牧业中,对所需要的物种进行人为的保护,所以此类物种的增长不仅只依赖于环境,还有人为的保护. 这就是我所研究的羊的变化与生存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的不同.2 微分方程模型2.1 模型假设虽然在自然环境中草的生长则有自身的阻滞增长作用,但在放牧过程中,只对长大的草进行放牧,对幼草不进行放牧. 另外,羊和草存在互利关系. 羊对草的促进可看作羊在留下的粪便,使无机物分解在土壤里,促进了草的生长;在草长高的时候羊群把长高的草吃完,不至于阻挡低处草的见光,也促进了草数量的增加. 考虑到人工饲养的羊的放牧与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羊的生存不同. 不同点在于人能给所饲养的羊提供丰富的资源生长,如优异的饲养厂、饲料以及提供其他条件提高羊对草的利用率等条件. 所以人工饲养的羊的增长以指数规律增长. 设羊离开草无法生存,设它独自存在时死亡率为b. 但草为它提供了事物,相当于使羊的死亡率降低,且使它增长. 根据模型生态学意义,做如下假设:x,y为草和羊的多少,则x>0,y>0. 设x,y的增长率为,,为x,y,z的连续函数,都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羊和草相互存在制约因素. 当y=0时,0;x=0时,0.两种群互利关系对双方增长有利,即0,0.草和羊同时存在时,草不会达到其环境容纳量.放牧时只对长高的草进行放牧,对还在是幼草的地方不进行放牧.2.2 符号说明t时刻可以被放牧的草的数量t时刻还不能被放牧的幼草的数量t时刻放牧的羊的数量长高的草受环境影响的死亡率幼草长为可供放牧的成草的成长率羊对草的促进作用羊独自存在时的死亡率幼草的成长率被放牧的成草所占成草的比例2.3 模型建立放牧过程羊对草有一定促进和依赖作用,有助于草的增长;提供放牧的成草依赖于幼草的成功成长;于是x(t),y(t),z(t)满足方程:(1)(2)(3)3.模型分析(1)稳定性分析:根据微分方程(1),(2),(3)解代数方程组得到平衡点:其中显然不稳定,对于,当1,0时有意义.(2)画图分析:由方程:令,,,,,,取初值,在Maple环境中输入如下程序运行后,可得数值解.restart:with(plots):g:=0.05: c:=0.1: b:=0.1: d:=0.05:r:=0.5: h:=5: a:=0.1:eqs:={diff(x(t),t)=-g*x(t)+r*y(t)+a*z(t)-c*x(t)*z(t),diff(y(t), t)=h*x(t)-(g+r)*y(t),diff(z(t),t)=-b*z(t)+d*x(t)*z(t)};init:={x(0)=16, y(0)=30, z(0)=10}:sol:=dsolve(eqs union init,numeric):odeplot(sol,[[t,x(t)],[t, y(t)],[t,z(t)]],0..150,numpoints=1000);odeplot(sol,[x(t),y(t),z(t)],0..50, numpoints=150000);在运行程序后,可得到图1,2,3,4的结果.图1 关于的函数图像,其中黄线表示;绿线表示;红线表示从图1可以看出,刚开始羊对草有明显的依赖,此时消耗了大量草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过一段时间后幼草增加,被放牧的草也随之增加,由于三个种群之间有促进制约的关系,一定的周期变化后,使得三者各自数量都趋于稳定的态势,改变系统中的参数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当充分大时趋于,趋于,趋于,即是稳定的,该系统表现出了渐进稳定的生态循环性.由图2中观察得,最初的阶段:刚进行放牧时,看图像的右边,可进行放牧的草短时间内减少,而幼草在增加;再从上往下看当放牧时成草减少. 第二阶段:随着放牧的进行草也在缓慢增长,两则逐渐体现相互促进的效果,特别是羊对草的一定程度的促进效果,使得幼草增长,成草也增长. 一定周期之后两则趋于平衡稳定. 趋于2,趋于18.图3 的相图由图3观察得到:一开始放牧时被食的草减少,此时对羊的供养能力体现也增长,但随着放牧的进行减少而继续体现对的供养能力继续增长,一段时间后由于的减少也随之减少. 体现与之间的间接影响一定后两则逐渐平衡稳定. 趋于18,趋于43.图4 的相图从,的像图中可以看出与直接制约,与微小的直接促进关系:刚进行放牧时的出现促进了的缓慢增长,之后随着放牧进行消耗了,使逐渐增长,随着放牧的进行当与都变小对的供养能力减弱,所以呈下降的趋势. 这样进行若干周期后与与趋于平衡稳定,稳定时趋于2,趋于43.4.采取有效放牧措施保证放牧的可持续性根据以上对系统稳定性分析可采取以下合理的放牧方式:(1)采用灵活的放牧方式,一是分群放牧,将羊群按年龄、性别、大小分成小群,每群数量50只-100只不等,育肥羊、育成羊青草期组群放牧,繁殖母羊和种公羊在当地放牧;二是根据羊的采食特点,采取分片轮回放牧的方法即每日出牧后先让羊在往日放牧的地方吃草,待羊吃到半饱时,再到新鲜草场放牧,等看到羊不大啃吃时再放开手,采用“满天星”方式让羊吃饱为止. 这种“先生后熟,先紧后松,一日三饱”配合两季慢(春秋两季放牧要慢)和三坚持(坚持跟群放牧、早出晚归、二次饮水)与三稳(放牧、饮水、出入要稳)以及四防(防跑青、防扎窝子、防害和防病)的方法有利于放牧羊群的增长.(2)对草地的季节性利用. 即根据气候、草地植被、地形、水源和管理等条件的差异以及牧民对草地的利用习惯,按季节划分放牧草地,随着季节的更替,顺序地年复一年地轮流放牧.5.总结与展望由给出的在生态学上的意义及上述结果表明,人工饲养羊在放牧过程中控制放牧强度,可使草原系统不受破坏也可使羊的增长最大化.考虑到羊群是人工饲养和放牧且对草原影响有:不放牧,草地枝叶过多,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有机物合成下降;不放牧,植株自然衰老的组织多(被动物摄食的少),有机物消耗增加;不放牧,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影响有机物合成.这些因素都会降低草的产量.另一方面,草原属于可再生资源,要保护好,合理开发利用,就能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兴修草原水利、放牧制度合理、不过度放牧、保护草原,营造防护林可以提高植被的面积,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促进草原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草原环境的保护.尽量超载放牧以发挥草原能力,会破坏草原生态平衡,加剧草场退化,沙化.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急于发展,过度开采资源,超载放牧牲畜,使得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但是近年来为了促进牧畜牧业业发展,我国也采取了大量积极的措施如:培育良种牲畜加强良种的培育和对羊群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修建了横穿草原的大铁路,牲畜很方便地运往全国各地加工,再装船外运;开辟水源,在草原上打了很多机井,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及提供羊群群和人们的饮用水;种植饲料,以补充放牧时天然牧草的不足等来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改善社会经济条件. 特别是依靠建立和分析数学模型来考虑客观因素,加强了模型的完整和全面化,也理性的对畜牧业进行了生态学上分析.[1]张丽娟,孙福杰.一类生物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解的稳定性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6,7 (3):12-23[2]朱吉祥,朱丽.多群落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2,19 (1):9-14[3]毛凯,李日华.种群竞争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生物数学学报,2002,14(3):288-292[4]陈兰荪.数学生态模型与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9[5]王顺庆,王万雄,徐海根.数学生态学稳定性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6]陈塞琳,李守虔,张中奎.放牧绵羊春乏死亡的数学模型及数字预测[J].中国草原,1984,2:1-9[7]段全恒,郭志明.一类具有迁移率和Holling-II 型功能性反应的时滞捕食–食饵模型[J]应用数学进展, 2014, 3:231-244[8]DeeveyE.S.Lifetablesfornaturalpopulationsofanimals[J].Quart.Rev.Biol.1947,22:283-314Mathematical model and corresponding forecast of grazingAbstract:Current use of grazing systems exist serious unreasonable, severe system damage, take reasonable graz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stocking rates, so that the system output up to ye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tabilize and grazing continu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 grazing process, based on factors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eep, between grass and grazing, and to find ways to stabilize the ecological balance while maintaining grassland sheep growth, but also the actual situation for grazing , make the appropriate adjustments. differential equation model us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tability theory,the stability of the equilibrium state, and drawing a conclusion by analyzing grazing to maintain a reasonable amount of grasslands prairie grass reaches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and made effective grazing measures.keywords: sustainable; mutual benefit system; differential equations; equilibrium point; Stability。
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摘要通过对青海省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即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平均温度、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等22年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0℃年积温、3~8月≥0℃积温、3~8月平均温度的影响,贡献率是59.167 98%;第二主成分中的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和3~8月均温的作用,贡献率为25.515 48%;第三主成分中的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3~8月降水量、3~8月日照时数因素,贡献率为9.301 132%。
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形成是众多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相协调的产物,其中热量因子是牧草生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牧草产量;影响因子;主成分分析;共和盆地中图分类号S8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158-02共和盆地地处青海南山以南,包括共和、贵南、兴海河卡镇,是我国重点牧区之一环青海湖牧区的一部分,也是青海省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和半细毛羊改良培育的重点地区之一。
草原植被类型为温性草原类,由于受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和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的影响,使原有的草地植被系统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演化,草地生产力水平逐渐降低。
加之不合理利用,草场退化严重,产草量大幅度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已严重威胁到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探讨引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水平变迁的主要原因,研究项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1-3],对制约该地区草地生产力最主要的水、热、光因子与牧草产量的关系进行系统量化分析。
其目的是探寻主导制约因子,为合理保护利用草地资源,发展可持续性草地畜牧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1自然概况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98°46′~101°22′,北纬35°27′~36°56′,在自然地带上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草原和干旱荒漠草原的过渡生物气候亚带。
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Markov预测模型
密度 、 播种 行 距 、 肥 时期 。播 种 密 度 6 2 1 3 3 时期 2 0 施 2 ~ 3 0 5年 6月 1 日~ 7月 5日、 种 行 距 2 ~ 3 m, 4 1 施肥时期 20 年 6E 3 I。 c 05 , 1CI l T
律 , 预 测 其 未来 变 化 趋 势 的 一 种 预 报 方 法 , 用 于 随机 波 动 较 大 的 预 报 问题 。根 据 Mak v链 原 理 , 出 了 一 并 适 ro 提
个用于三江源地 区天然 草地 年平 均牧草产量预报 的离散 随机 过程 模型。实测资料 的验证结果表 明 , 这种 模型计 算精度较高 , 具有 良好 的应用价值 。
E ∈[ , 一1 2 … , i AiB]i , , n AiB 为状 态边界 , , , AiB∈ { 常数集 } () 5
2 计 算 原 理及 过 程
Mak v链 预 测 模 型 的理 论 基 础 是 Mak v过 ro ro 程 。设有 随机过 程 { , ET}若 对 于任 意 的整 数 Xn n , n ET和任 意 的 i, , , , , 。i i … i 条件概 率满 足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5
三 江 源 地 区 天 然 草 地 牧 草 产 量 的 M k 测 模 型 a o v预 r
都 耀 庭 ( 青海省玉树县草原工作站 , 青海玉树 8 50 ) 10 0
摘要 Mak v预测技术是应用 Mak v链 的相关 预测 的基本 原理 与 方法 来研 究 分析 时间序 列 的变 化规 ro ro
, ,
参考文献 。
1 9 1 : 82 . 9 o( ) 1 5
草 产量 R1 . 2 , 子产 量 R2 0 9 7 8 均 达 E3 徐中 农业试验最优回归设计[ ]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 一O 9 3 1 种 — . 5 , l 儒・ M・
利用MODIS—NDVI进行草地生产力估测研究——以奇台县草地为例
33 奇 台县反 演的草地 产量 图和盖度 图 .
33I 反演 的产量 图 ( 图 3 .. 见 )
.
r
一 蕉
20 年 8 00 月
20 年 8 01 月
20 年 8 02 月
20 年 8 0 3 月
.
r
、 务
20 年 8 0 4 月
关 键 词 :M ODI ND ;生物 量 ;遥 感 ;模 型 S - VI
中 图分 类 号 :S 7 l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4 3 2 1 )2 0 1 — 4 3 8 0 (0 0 — 0 0 6 1 8
遥感 技术 自2 世 纪 7 年代 迅速 发展 起来 , 已广 0 0
3 结果
将 产量 与 经 纬度 录入 E cl 数据 保 存 为 tt xe,将 x格 式 ,然 后 导入 GS 件 。先 将 导 人 的点 位转 化 为 Sp I软 h
格式 ,然后 加 投影 ( 投影 为 A b r ,然 后将 S p 式 le) h格
转化 为栅格格 式 ,将 栅格化 的点位 与 MO I影像 相叠 DS 合 ,得 出读取 与地 面样 方对 应 的各点 N值 ,将 N值 与 实测 草量进 行相关 分 析 ,建 立估 产方程 ,然 后按估 产 模 型单元计 算全县 1 年 的产草 量 。 0
在 草地资 源的常规 调查 中 ,草地初 级生产力 的测 定一般用 收获法抽 样估计 。在较 小地域 范 围的草地资
源调查 和为草地 生态学研究 而进行 的 田间试验 中 ,用
感估 产 ,则 可 以在 既不接触 也不破 坏研究 对象 的情 况
青海牧区近10年牧草产量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验 )兴 海 ( 、 R一0 5 ) 曲 麻 莱 ( 0 6 , 过 O . 5 .7 、 R一 . 2 通 t 0 一0
整 个生长 季河 南牧 草 产 量 变 化较 大 , 产量 远 高 于 其 余 4站点 , 曲麻 莱牧 草产量 较 低 ; 8月 各地 牧 草 产量 均达年 最 高值 , 9月牧草 产量 略低 于 8月 ( 1 。因 图 )
草 观 测 资 料 。 因 海 北 牧 试 站 无 气 象 观 测 资 料 , 气 在
象 资料分 析 中海 北牧 试站 气 象资 料用 海晏 气象 站气 象 资料代 替 。资料 处 理 中利 用 DP S统 计 分 析 软件
分析 各站 牧 草产 量 与 对 应 气 象 资 料 的相 关 关 系 , 从 而确 定气 象 因子 对牧 草 的影 响程 度 。
用 20 -2 0 年 的 牧草 观测 资料 和 同期气 象 资料 , 00 07
海 北 采 用 1 9 — 2)7年 海 北 牧 业 气 象 试 验 站 的 牧 9 7 (] (
天 然 牧 草 产 量 是 反 映 草 地 初 级 生 产 力 的 指 标 ] 其 形 成 与 高 低 , 大 程 度 上 受 制 于 区 域 气 , 很 候 、 壤 和 牧 草 本 身 物 理 特 性 等 因 素 , 为 干 扰 较 土 人
喃 甘 德 _ 剐 l — 一
干旱虫害等 , 致产量下 降 。甘德 除 因上 年秋季 土壤 导 墒 情差而导致 春 季 土壤墒 情 差 , 利 于牧 草 返 青 、 不 休
眠外 , 和 河 南 有 着 共 同 的 可 能 原 因 。 还
一
定 气候条 件下 形成 的牧 草种 群结 构 、 高短疏 密 、 形态 特 征 、 济性状 等 比较一 致 的草地 类 型) 经 以及 土壤 特
草业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生态环境下牧草品质和产量的评估研究
草业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生态环境下牧草品质和产量的评估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牧草品质和产量的评估研究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草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关注。
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牧草的品质和产量直接影响着牲畜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牧草品质和产量的评估研究,探讨不同生态环境对牧草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为牧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牧草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其优质高产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和养殖效益。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草地资源逐渐减少,利用和管理草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牧草品质和产量的评估,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同生态环境对牧草生长和发育的影响1. 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和光照是影响牧草生长和发育的主要气候因素。
不同气候条件下,牧草种类和生长方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2.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水分和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对牧草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土壤条件下,牧草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水分的留滞和光照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影响。
山地、平原、河谷等不同地貌条件下,牧草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一定的差异。
4. 人为因素:合理的耕作管理和施肥措施、科学的灌溉水分管理等人为因素对牧草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管理措施下,牧草的品质和产量存在差异。
三、不同生态环境下牧草品质和产量的评估研究方法1. 田间试验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牧草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设置田间试验,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下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差异。
2. 室内试验法:通过室内控制条件,模拟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比较不同条件下牧草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评估品质和产量差异。
3. 统计分析法:收集并整理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牧草产量和品质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生态环境下牧草品质和产量的评估结果。
牧草生长仪在提高牧场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探索
牧草生长仪在提高牧场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探索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提升。
牧业作为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如何提高牧场的利用效率一直是牧业生产者们所面临的难题。
而牧草生长仪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装备,其在提高牧场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牧草生长仪是一种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监测、记录和分析牧草生长的设备。
通过对牧草生长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牧场主可以根据牧草生长的情况,合理安排饲草的投放和牲畜的放牧,从而提高牧场的利用效率。
首先,牧草生长仪可以帮助牧场主确定合适的放牧时间和方式。
通过对牧草生长仪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牧场主可以得知牧草的生长情况、饲草的养分含量以及适宜的放牧时机。
有了这些信息,牧场主可以合理安排放牧时间和方式,避免过早或过晚地放牧,提高牧场草场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放牧不当而对草场造成的破坏。
其次,牧草生长仪可以助力牧场主精确投放饲草。
牧草的生长情况受到气温、光照、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可能存在差异。
牧草生长仪能够实时监测牧草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实时数据提供精确的投放饲草建议。
通过根据牧草生长仪的数据进行投放饲草的计划,可以使牧场主减少浪费和损失,提高牧场的饲草利用率。
第三,牧草生长仪对于牧场的规划和管理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牧草生长仪通过对牧草生长的分析和预测,为牧场主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牧草生长仪可以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预测出草场的产量和质量,帮助牧场主合理规划牧草的收割和利用。
此外,牧草生长仪还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牧草的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减少牧场的损失,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
此外,牧草生长仪还可以提高牧场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牧场利用牧草生长仪获得的数据可以帮助牧场主科学制定养牛计划、控制饲养量,从而合理分配资源,提高饲养效益。
牧草生长仪还可以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为牧场主提供土壤改良的建议,进一步提高牧场的利用效率。
牧业专用仪器:牧草生长仪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牧业专用仪器:牧草生长仪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牧业是世界上许多地区重要的农业部门之一,而牧草的生长情况对于牧业的发展和经济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测牧草的生长过程,牧草生长仪作为一种专用仪器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牧草生长仪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首先,牧草生长仪在技术方面的创新使其能够提供更准确和实时的数据信息。
传统的牧草生长仪通常只能提供静态的数据,如植物高度和叶片面积等。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牧草生长仪能够通过高分辨率相机和传感器实时捕捉植物的图像和数据。
这样的创新使得牧草生长仪能够提供更详细和全面的信息,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光吸收、叶绿素含量等。
这些数据的实时监测使养殖户和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牧草的生长状态,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提高养殖效益。
其次,牧草生长仪的技术创新还包括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提升。
传统牧草生长仪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通常需要专业团队进行处理和分析,而现代牧草生长仪能够通过内置的数据分析算法和云端计算技术实时分析数据。
这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使得养殖户和农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并据此进行决策。
此外,现代牧草生长仪还能够将数据与其他农业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土壤水分等进行关联分析,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理解牧草生长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牧草生长仪的发展呈现出几个趋势。
首先是移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移动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牧草生长仪将更多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
养殖户和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访问和控制牧草生长仪,获取数据和报告,进行实时决策。
这样的移动化和智能化将极大地便利用户,并提高牧草生长的管理效率。
其次是数据共享和合作。
随着牧草生长仪的普及和数据的积累,养殖户和农民可以将其数据与其他农业生产者共享。
这将为农业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从而更好地了解牧草生长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数据共享也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使从养殖到销售环节的各个参与方能够更好地合作和互利共赢。
牧草学研究报告
豆、禾比例 6:4
茎叶比变化
豆、禾比例 7:3
实验研究具体方法
LOGO
• 各比例混播草地均设对照组和试验组一块,区组之间以及两侧 设有区埂以便与其它试验小区相隔,试验小区于2007年4月15日 浇水,4月20日将两种肥料混合均匀一次性全部施入。施肥方式 为沟施,深度2—3cm,施肥后覆土踩实。 • 株高测定 苜蓿进入返青期后开始测量株高,每隔7d测1次,
混播草地中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 本试验结论仅表明特定施肥量对生长第3年混播草地牧草生产性
能的影响,绿洲区生长年限不同的各比例混播草地牧草对施肥
的响应效果,及不同施肥量对不同比例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 响有待今后继续研究。
试验中的创新点与不足
LOGO
• 研究苜蓿品种与禾本科品种的混播,有利于提高整体产草量,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总产草量的方差分析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苜蓿茎叶比变化的影响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无芒雀麦茎叶比变化的影响
LOGO
实验研究结论
LOGO
• 特定的施肥量对不同比例混播草地中牧草株高、产草量的促进
作用不同,对7∶3混播草地中苜蓿和无芒雀麦株高和产草量的
为今后的混播草地建立提供了可能和科学依据。
• 还可增加研究不同混播比例不同茬次的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养分
需求量的变化规律与产量、株高、茎叶比等指标之间的影响。 • 还可设计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同行或间行混播实验对比,对比相 关指标的差异。
总结
LOGO
• 苜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很多营养元素,在苜蓿生长初期, 需要氮肥,至根部有固定的固氮菌则不再需要大量的氮肥;磷、 钾肥对苜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但是因土壤中速效磷和速 效钾的含量较低,人工施肥成本较高;因此,对于植物自身的 固磷和固钾会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草量与营养品质预测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草量与营养品质预测胡安;康颖;侯扶江【期刊名称】《草地学报》【年(卷),期】2016(024)006【摘要】为了预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通过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不同刈割时间的紫花苜蓿株高、产量(包括茎产量和叶产量)和干草样品,分析了样品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粗蛋白,并比较了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株高的产草量与营养品质预测模型(草产量:yTotal =0.1256x2.2866,R2 =0.8898,粗蛋白含量:yCP=50.103x-0.369,R2=0.8625,中性洗涤纤维:yNDF =0.4902x+13.728,R2 =0.8586,酸性洗涤纤维:yADF =0.371x+9.3476,R2 =0.8678,粗纤维:ycF=0.3556x+4.598,R2=0.8855),以及基于产草量的产量构成和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基于产量构成的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基于株高、草产量和产量构成的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和营养品质之间相互预测模型等.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成本降低96%,可以为黄土高原雨养耕作区紫花苜蓿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总页数】9页(P1155-1163)【作者】胡安;康颖;侯扶江【作者单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1.9【相关文献】1.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和、产草量营养品质的影响 [J], 闫得朋;巩林;袁玉莹;多田琦;王洋;刘国富;肖知新;崔国文2.黄土高原菊苣产草量与营养品质的预测 [J], 卓玛草; 杨天辉; 李广; 常生华; 侯扶江3.叶面施肥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J], 袁玉莹;闫得朋;尹航;李丹丹;宋婷婷;喻金秋;孙雪;项继红;崔国文4.积雪覆盖对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J], 苏力合;张凡凡;王旭哲;王挺;付冬青;马春晖5.黄土高原多次刈割提高长叶车前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 [J], 姜玮琦;杨天辉;侯扶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草地类型对产草量的贡献研究——以巴里坤县为例
不同草地类型对产草量的贡献研究——以巴里坤县为例徐根生;魏文寿;姚艳丽;张璞;李杨;王敏仲【摘要】采用2004年到2008年牧草生长季(2004-2007年4-10月,2008年的仅到8月)的卫星遥感数据,统计出巴里坤县不同草地类型对产草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低平草甸、高寒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等5种不同草地类型对巴里坤地区产草量贡献分别为:7.46%、11.05%、19.17%、21.09%、41.23%.这对农牧业生产和农业区域规划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年(卷),期】2010(004)00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卫星遥感;草地类型;产草量【作者】徐根生;魏文寿;姚艳丽;张璞;李杨;王敏仲【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气候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4草地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干旱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草地不仅是维持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重大作用。
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辽阔,面积约57 250.88万hm2,可利用面积4 900.68万hm2,居全国第三位[1]。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引起的荒漠化等问题不断加剧。
因此及时准确地估算草地产草量,统计出不同草地类型对产草量的贡献大小,可为确定各种草地类型合理载畜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农牧业生产和农业区域合理规划以及畜牧业生产等也有现实意义。
紫花苜蓿生长模拟模型(ALFASM)研究
研究生签名: 旅王;.乏
导师签名: 二≯矿¨鑫
时间: 2004年6月19日 时间: z。04年。s月-,日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
1.1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前言1
1992年国务院做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产业的决定,指出:对目前的种植业进行调整,将传统 二元结构逐步转向三元结构。1993年国务院通过{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重申 了上述观点,并指出:要使饲料作物生产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要制定有效的扶植政策,加快发 展。1999年国务院通过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将种草纳入21世纪的 治理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各种政策的出台,为草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proces辩s such∞phenology,photosynthesis,respiration,dry matter production,撕eld and leaf area dynamic,ete,under different climate and soil conditions.The ALFASM model provide abundant output' and it Can reflect alfalfa growth and develop for simulated conditions.
研究生签名: 铢王≥老
. 时间:城)年年6月修目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草地牧草物候发育模型的应用研究
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5056)和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6唱40)资助 收稿日期:2005唱01唱20 改回日期:2005唱04唱15草地牧草物候发育模型的应用研究倡———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魏玉蓉1 潘学标2 敖其尔3 郝 璐1(1畅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 呼和浩特 010051;2畅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94;3畅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业气象试验站 锡林浩特 012600)摘 要 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牧草的发育期年际间和年内有很大变化。
利用多年牧草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要素并建立了锡林郭勒草原主要牧草物候发育模型。
关键词 草地 牧草 物候发育 模型Applicationresearchofgrassphenophasemodelsingrassland—AcasestudyfromXilinGolgrassland.WEIYu唱Rong1,PANXue唱Biao2,Aoqier3,HAOLu1(1.MeteorologicalRemoteSenseCenterof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Huh唱hot010051,China;2.College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094,Chi唱na;3.MeteorologicalBureauofXilinGolLeague,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XilinHot012600,China),CJEA,2007,15(1):117~121Abstract Thegrassgrowthinnaturalgrasslandisaffectedseriouslybyenvironmentfactors.Thedevelopmentalperiodofgrassisverydifferentineveryyear.Along唱termobservationdataofgrassandmainclimatedatainnaturalgrasslandareanalyzed.Thephenophasemodelsoffourspeciesarebuiltinthegrassland.Keywords Grassland,Grass,Phenophase,Model(ReceivedJan.20,2005;revisedApril15,2005)长期以来,作物生长模型在不同的作物品种中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甘肃省草原产草量动态监测模型
甘肃省草原产草量动态监测模型孙斌;王炳煜;冯今;姜佳昌;潘冬荣;王惠;王红霞;韩天虎【期刊名称】《草业科学》【年(卷),期】2015(032)012【摘要】利用MODIS数据和地面实测资料,研究了甘肃省不同草原区的最适草原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反演了甘肃省2005-2009年的草原产草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和反演模型类型存异,其中河西走廊高平原荒漠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RVI、模型类型为对数模型,甘南高原草甸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EVI、模型类型为指数模型,而黄土高原温性草原区适合的植被指数是NDVI、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模型.甘肃省2009年草原总产鲜草3 718.30万t,整体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变化过程,形成3个高产中心,分别是甘南高原、祁连山北麓中东段和陇南南部.与1985年相比,2005年草原明显减产(相对变化率V=19.34%),但2005-2009年间甘肃省草原产草量有总体上升的趋势.【总页数】9页(P1988-1996)【作者】孙斌;王炳煜;冯今;姜佳昌;潘冬荣;王惠;王红霞;韩天虎【作者单位】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10;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10;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10;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10;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10;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10;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10;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相关文献】1.红豆草和抗旱苜蓿产草量及其营养动态分析 [J], 吴自立;宋淑明2.锡林浩特市天然大针茅草原产草量及营养动态分析 [J], 孙林;都帅;张颖超;刘鹰昊;孙磊;格根图;贾玉山3.海晏县草原产草量及营养动态分析 [J], 王守顺4.基于MODIS的青海草原产草量及载畜平衡估算 [J], 刘建红;黄鑫;何旭洋;申克建5.荒漠草原近地面反射光谱特征研究Ⅱ.戈壁针茅荒漠草原产草量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时空动态研究 [J], 王艳荣;雍伟义;苏德毕力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玛曲草原气候资源利用与牧草生产力的研究
第 3期
李国军等: 玛曲草原气候资源利用与牧草生产力的研究
2 7 7
6 ] 不足, 积累滞后, 牧草产量为历史最低值 [ 。统计
草地产草量快速调查技术
草地产草量快速调查技术阴倩怡;高婷婷;刘鸿芳;魏椿萱;王虎成【期刊名称】《草业科学》【年(卷),期】2015(032)003【摘要】系列干重法(Dry-Weight Rank Method,DWR)是一种通过矫正样方建立反演模型,大范围估测草地植物组成及生物量的方法.该技术最初普遍应用于栽培草地,极少用于天然草地.近年来,澳洲和欧洲逐渐将此项技术扩展.为证明该方法能否适用于我国天然草地的调查,本研究以甘南碌曲高寒草甸和内蒙古四子王旗典型草原为试验区,将DWR与样方技术(Conventional Method,CM)做比较.结果表明,高寒草甸中,以常规方法测定的优势种为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以DWR方法测定的优势种为高山嵩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鹅绒委陵菜;典型草原以常规方法和DWR方法测定的优势种均为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且两种技术测得的高寒草甸地上总生物量(73.18 g·m-2,DWR; 82.84 g·m-2,CM)差异不显著(P>0.05),典型草原植被地上总生物量(89.67 g·m-2,DWR;88.10 g·m-2,CM)亦不显著(P>0.05).DWR 方法在我国天然草地植被评估中具有一定可行性.【总页数】6页(P464-469)【作者】阴倩怡;高婷婷;刘鸿芳;魏椿萱;王虎成【作者单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29【相关文献】1.应用遥感技术监测,预报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 [J], 刘东升2.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提高天然草地产草量的试验 [J], 寇明科;王安碌;徐占文;卓玛加;马玉明;张生璨;苗建勋;康秀芬3.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人工混播草地产草量的影响 [J], 莫本田;罗天琼;韩永芬4.播种比例和施氮量及刈割期对燕麦与豌豆混播草地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 [J], 韩建国5.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人工混播草地产草量的影响 [J], 莫本田; 罗天琼; 韩永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产量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邹雨坤,王璐,王明新等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730070)E-mail:zyk@摘要:我国牧区面积较大,水热条件分布不均匀,牧草产量主要受气象因子,牧草条件,人为因子等的影响。
一般来说气象因子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大多数研究均以气象因子为预报因子,利用简单的单因子线性回归模型,多因子线性回归模型正交多项式积分回归模式等数学方法建立牧草产量预报模型,以求准确预测牧草产量,为牧业生产决策,提高牧业生产效率调整牧业结构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对于大面积的草地,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建立更好更准确的模型应用于牧业生产中,并在现实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预报模型;牧草产量;研究进展1.引言我国牧区南北跨越23个纬度,东西跨越50个经度。
草地面积根据十个省的资料统计为3.53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0%[29]。
比澳大利亚和前苏联草场面积小,比美国草场面积大。
在草场面积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的牧区,由于自然条件,地形和牧业经营方式不同,生产中也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水热不协调,产草量低;季节草场不平衡;气象灾害多等。
近些年,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变,加上人为影响,缺乏科学管理,长期超载过牧,造成草场退化,沙漠化。
因此监测天然草地产草量,对确定合理载畜量,加强草场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牧草产量预报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研究领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牧草产量模型研究从理论研究进入生产运用并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37],我国的牧草产量预报摸型研究在80年代起步,但发展比较快[5]。
天然草场产草量是畜牧业生产规划的重要基础。
掌握天然草场暖、冷季产草量的动态资料实施草畜生产安排,对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准确预测牧草产量,将成为指定牧业生产决策调整农业结构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影响产草量的生态因子排除人为影响,天然草地生产力主要决定于气候、土壤和牧草条件。
土壤结构,肥力,牧草种类,数量等,在一个时期内相对稳定。
气候因子中,光(尤其是光照时间强度等)虽然在短时期内可有较大的变化,但一般尚能满足牧草光合作用的要求,热量和水分则不然,即使在一个生长季内,高温﹑低温﹑多雨﹑少雨以及它们的互作都对牧草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在近些年来的研究中,产量预报摸型的预报因子大多以气象因子为主,如光照﹑降雨﹑温度,也有地形﹑海拔等,但地形、海拔也是因水热分布不同而影响着牧草产量,热量条件支配着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高低[18]。
少有以牧草条件为预报因子的,但在羊草+杂类草草原牧草产量的非破坏性预测中就以牧草的种群和群落数量特征为因子做了预报模型(1994,多立安)[17]。
2.1 光照与牧草产量的关系某一地区日照时数可代表太阳辐射的多寡,太阳辐射能是生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能源,牧草通过叶绿细胞吸收太阳辐射能中可见光波段与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植物能。
一般认为,牧草在充足的水热条件下其产品随光能的增加而增加。
就我国西部来说其值较小,与牧草生长有直接意义的是生长季内(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的持续日数)的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过程中所吸收的0.38-0.71um波段的辐射)。
我国牧区全年总辐射量,各地变化在502400-837300J/cm²而我国东部农业区华中,华南则低于502400J/cm²,长江中下游川黔地区更低,在418700 J/cm²以下[30]。
可见我国牧区的光辐射是非常充裕的,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牧草经常处于光饱和状态,这对牧草光合作用与营养物质的积累十分有利,牧草在红光下形成碳水化合物,在蓝光下合成蛋白质,因此在我国牧区太阳辐射强,光质好的情况下,与南方草山草坡的牧草相比,牧草多具“三高一低”的特点,即蛋白质高,脂肪高,无氮浸出物高,粗纤维低。
由此可见,光照不失为牧草产量预报模型的一个重要预报因子。
2.2 温度与牧草产量的关系我国牧区地域广,由于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使得用年均温表征一地热量资源,不但局限性大,而且也很难对草原畜牧生产利弊程度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因而对月,季温度状况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众所周知,年平均气温相同的两地,其最热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事实上牧草的地区分布规律表现出与最热月最冷月的相关关系比年平均气温要密切的多,为此选择最热月平均气温作为指标温度更能评价牧业生产的利弊程度[21]。
积温是度量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地方牧草生长季的积温,能够表征该地区可供牧草利用的热量资源多少,其地域分布趋势与牧草生长及天数分布一致,积温变动范围在500-5500℃之间[29]。
多数模型以积温作为温度方面的预报因子。
2.3 降雨量与牧草产量的关系我国牧区自然降水的水汽来源,北部牧区主要是来自太平洋,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西部牧区主要是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在移动过程中多降落在西北部,东南和南部降水减少。
由于各地水汽来源和距海远近的不同,降雨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除了东北大兴安岭、黄土高原、西部山区(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为多雨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以外,其余地区均不足400mm﹑200mm以下的地区占据了整个牧区的一半左右,形成了广大的半干旱和干旱荒漠区[31]。
降水分布不均匀,除了表现在地区的差异外,还由于季风的迟早,强弱而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我国牧区年降水变率为15-50%,分布规律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29]。
明显的表现在降水量多的地区变率小,降水量少的地区变率大。
降水变率大,自然降水的保证就低。
我国牧区年降水本来就少,在正常情况下都嫌不足,稍有变化就会波及草地的产产量和牧草的品质,给牧业生产带来损失,影响牧业生产的稳定性。
2.4 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积温和日照时数从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日期开始累积,降水量由于考虑前期降水的影响,从前一年11月起累积,气象条件对天山北坡中山的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1996林柯)一文中指出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系数大于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系数,不同气象要素中,降雨量最大,日照时数最小,积温居中。
干草重与积温,降水量,日照常数的相关系数,除杂类草干草重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反,鲜草重中只有杂类草鲜重和总重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杂类草鲜重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的达到显著水平[14]。
对于不同的气象要素而言,产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最好,文献14中显著性测验指出除禾本科牧草鲜重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的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鲜草重均达到显著水平日照时数,只有禾本科牧草及鲜重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杂类草鲜重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达到显著水平[14]。
但是,降雨量一般不被单独作为预报因子,一般都是与其它因子相结合,如在文献13中,就将降雨量与土壤湿度对产草量的影响共同考虑起来。
图1是荒漠地区草地产量与降水量,土壤湿度的关系图,从图1可看出,1982年、1986年、1989年降水和土壤湿度都处于明显的低谷,故产量在此期也表现为明显的负增量,但草产量较高时降水和土壤湿度对产量的增量并不一定表现为正相关,而是取决于较多降水量在各个时期分配是否均匀以及根系层土壤(0~20cm左右)对大气降水的截留情况。
表现出了由于草场长期过度利用,使草产量退化趋势逐年加重。
3 模型的建立3.1简单的单因子线性回归法简单的单因子线性回归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模型,仅以某一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如邓子风做出白刺的新生枝条长度增量与日照时数的关系[31]:ΔH白刺=0.0029-0.6212S r=-0.6210 ra=0.5494(a=0.1)。
又如草原化荒漠天然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一文中(巫荣征)[30]给出了以5-9月降水量(x)为预报因子的牧草白产量(y)的模型:y=3.7+0.09x(r=0.7937,n=2.47)。
游直方[20]用1964,1971,1979-1980年的牧草产量和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绘制了相关图,并用回归方法建立预报方程:y=21.0+0.79x(y为牧草产量百分率,x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信度为0.05,相关系数为r=0.8638)。
作预报时只要将某一时段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代入方程即可算出同一时段牧草产量百分率,再将百分率还原为牧草产量预报值。
图1 降水量、土壤湿度和产草量的变化关系[13]3.2 多元线性回归法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受光﹑热﹑水等气象要素以及牧草自身生物学特性的综合影响,而且各种气象要素在各个发育期的作用各不相同,牧草生长前期(返青期)对牧草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热量条件,其次是降水因素,6-8月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的需要,牧草的生长要受限于大气降水的多少及在各个时期的分配[30]。
巫荣征[30]经统计分析可得,牧草产量与水热条件关系如下:y=19.2-0.001x1+0.276x2(n=22,r=0.8579)其中x1为ΣΤ日≧10℃积温,x2为同期降水量(mm),y为牧草产量(kg/亩)。
3.3 正交多项式积分回归模式近年来所报道的草地生物量及年产草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多以数学方法给出了多种形式的模拟模型,在实际工作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但所提及的模拟模型一般以某个气象因子或多个气象因子为自变量建立的经典回归分析。
实际上气象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或产量形成的影响,并非是简单的以某个气象因素作自变量的回归关系。
因为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同一气象要素所反映的作用效果具有很大的区别。
要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内的分配,对最终产量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41]。
对此,不少学者应用了正交多项式积分回归的模拟模型,它具有样本资料短,同时考虑气象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影响效应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李英年等[19]采用地温资料建立影响高寒草甸牧草产k(t)x(t)dt量的正交多项式回归模式,GW=359.6[19176+ak∫Ψ111]此模型拟合率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2.32%,达极显著相关的检验水平(p<0.01),预报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4关联分析与多元回归相结合关联分析是确定时间序列与比较时间序列之间随时间变化动态发展趋势是否接近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相对性序列分析。
实质上是曲线间几何形式形状分布的比较,它包括了关联系数,关联序及关联程度的求算。
为便于运算,既消除量纲影响又可使数值缩小,一般对序列数值进行均值化处理。
首先求出关联系数,然后再求出产量序列与气候因子序列的关联度(关联度是表征序列间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关系)然后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李英年等[1]便采用这一方法建立了预报高寒草甸牧草产量的模拟模型方程GW=a+Σajxj,其拟合效果及试报效果均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