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人教版数学第9单元《数学广角》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数学广角”,这一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的编排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根据课标的理念,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
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更好地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本节课我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创设情境本节课我通过为迎接奥运,提高全民素质,我国在今年启动“阳光体育活动”,引出三年级学生在活动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跳皮筋。
然后我通过现场调查其中的一排学生对跳绳和跳皮筋的喜欢情况,作为教学素材展开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把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同时也渗透了锻炼身体,为国争光的情感教育。
二探究新知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介绍,我随机的将喜欢跳绳和喜欢跳皮筋的学生名单填到事先画好的表格中,让学生观察喜欢跳绳的有几人?喜欢跳皮筋的有几人?喜欢跳绳和喜欢跳皮筋的一共有几人?在回答喜欢跳绳和喜欢跳皮筋的一共有几人这一问题时,学生的答案产生分歧,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有一名学生的名字重复出现了。
为了使统计表顺利的过渡到统计图,在这里我进行了铺垫,我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指出喜欢跳绳的同学并把他们的名字圈起来,这个学生把喜欢跳绳的同学的名字一个一个圈起来,这是立刻有许多同学指出这样圈不合理,应该画一个大圈把他们圈到一起,在圈喜欢跳皮筋的学生名单时,有的学生提醒说应该用不同的颜色圈,这样便于区分,这是我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既是对学生进行肯定并给予评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8复习数学广角——搭配(二)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8复习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8复习数学广角——搭配(二)我今天要复习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搭配(二)。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组合与排列的知识,理解其应用。
2.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组合与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组合与排列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组合与排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组合与排列的概念。
例子:假设你要为你的房间选择一套家具(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你有3种颜色的床、2种颜色的桌子和2种颜色的椅子,你有多少种选择方式?2. 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讲解与示范:我会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用教学卡片展示不同的组合与排列方式。
4. 随堂练习: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题目,让他们独立完成。
题目1:小明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他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答案:3×2=6种搭配方式。
题目2: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了红色、蓝色和绿色的笔,小华要选择2支笔,他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式?答案:3×2÷2=3种选择方式(因为笔的颜色不同,所以要除以2)。
5. 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组合与排列的定义,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不同的组合与排列方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华有4件上衣和3条裤子,他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答案:4×3=12种搭配方式。
审定新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介绍
审定新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介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审定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材分析介绍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编排1.例1。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安排了“数学广角”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 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思想方法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 习。初步体集合和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六、教学措施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 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2、立足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 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体会数学思想。 七、教学时间:2 2、了解和掌握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1、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难点
关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下《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三下《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矛盾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学生借助直观图,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集合产生的过程,并学会用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集合图初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猜两个脑筋急转弯题:①2个妈妈2个女儿,可只有3个人,为什么?【学生回答:外婆、妈妈、女儿】师:在这里你们觉得谁的身份最特殊?为什么?(妈妈。
因为妈妈在这里有双重身份,她既是外婆的女儿,又是女儿的妈妈)②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师:引导学生,你能上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解释一下吗?(让学生用画图来表示解释)【生板书画画:○○●○○○】师:黑圈表示的是谁?一共有多少人?列式:3+4-1=6人为什么减1?(板书:重复)师: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有关重复的数学问题二、引入新课,激发探究欲望1、呈现材料老师:课前老师了解到光明小学三(2)班的小朋友参加了学校里的兴趣小组,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也有的喜欢不只一样。
课前就对他们班第2组同学做了一个现场调查,了解大家对数学语文兴趣小组的喜欢情况。
2024年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
本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
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
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比如人们出行可选择的路线,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体育比赛中比赛场次的设定等,这些都需要用到排列组合知识。
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
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动数字卡片找出不同的两位数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时的不同站位的活动;在例3中安排的是有关中国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时小组比赛的场次问题,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三个小朋友抢占两把椅子的游戏。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渗透数学思想。
难点:体会数学。
突破方法: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数学教案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數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数学广角的相关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平移、旋转、镜像等基本变换,以及这些变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首先讲解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动画,引发学生对数学广角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知讲解:详细讲解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平移、旋转、镜像等基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几何模型、绘制图案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学广角的魅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和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广角的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九单元 数学广角课时备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08页、109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主要是通过日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简单的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渗透最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动手实际操作法。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措施:适当把握教学要求,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要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要使用运筹、优化和对策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2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08页。
学习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江夏区实验小学一、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三、关键: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108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实例,初步渗透集合论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集合圈表示两个集合及它们的交集。
2、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图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1、谈话:老师想知道有多少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并说说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体备课教案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班级学情分析:我校三年级共有学生43人,大多数数学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优劣差距较大,所以教学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4、通过学习学生能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课件、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
)当有人说到足球时。
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
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
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二、引导参与:4人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三、共同探究:师:XX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
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
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三班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同学获得参加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规律推理技能,进而奠定进展更高素养的基础。
因此,培育同学良好的数学技能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约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的教学。
主要结合实际情境,使同学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例1借助同学熟识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与它相等的两区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的思想方法的.基础。
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表达就是等式的传递性,例2通过解决一些简约的问题,使同学初步体会等两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约的代数知识做预备。
二、教学目标:1、使同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2、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思想。
2、利用集合和等量这些思想正确解决一些简约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数学中的基本思想。
集合和等量代换是数学中的基本思想,集合思想可以是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同学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同时,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也是袋鼠思想方法的基础。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中不要用集合、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词语描述。
要让同学在详细活动中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沟通。
一方面让同学初步接触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另一方面让同学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约的问题,培育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爱好和动机。
四、课时安排:1、例11课时2、例21课时共2课时。
三班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109-111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的:1、让同学通过观测、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5篇)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
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
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
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篇二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4、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单元教学内容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第六册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第九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编排1.例1。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出两个课外小组各有多少人,再说出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小组。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3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3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08例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掌握用“韦恩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带有学生姓名的小贴片。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下面统计表师:朝阳小学三(1)班选出8人参加学校的语文活动小组,又选出9人参加数学活动小组。
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生:8+9=17人,师:同意吗?一定吗?生:齐说同意、一定。
师:出示图1集合圈,语文组数学组师:你能把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人的姓名图片贴在下面两个圈里吗?师:相机出示带有17个同学姓名的图片。
【评析: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的衔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巧搭“脚手架”,也使问题的引出顺理成章。
】二、探究新知1、问题的引出师: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表格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生:有几个同学重复了。
生:有三个同学既参加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重复”是什么意思?生:重复,就是一个人参加了两项活动。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了吗?生:遇到过,比如我既参加了象棋小组又参加了绘画小组。
生:我参加了三个兴趣组。
师:如果还用两个圈来表示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人数你认为下面那幅图能代表你们的意思?生:图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整体规划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整体规划一、课程设计理念。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新课标》(修订稿)强调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步一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新课标把“双基”改变“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强调学生不仅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还要获得数学基本思想及活动经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创能力、实践能力。
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我们改革的新视角,也是我们课堂探究的重要方向。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专门安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知识框架。
2、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及与其它教材的对比。
(一)集合思想的前后联系。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是数学的基础。
在新课改过程中集合思想早已渗透到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
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中虽然没系统呈现集合的知识,但集合思想多次渗透其中。
(二)等量代换思想的前后联系。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
这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在教材中这是第一次具体地呈现等量代换的思想,但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三)与其它教材的对比。
在其他版本教材中,虽然没开设集合思想的单元教学,但教材中也有集合思想也有渗透。
3、编写特点。
(一)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最大的特点是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两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7篇】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7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篇一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照相,可是照片上只有3个人。
这是为什么呢?2、学生各抒己见。
3、设置悬念:同学们的猜测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暂时还不想告诉你们,我相信通过下面的两个游戏,大家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游戏体验,构建新知1、开心转盘请6名同学参加比赛。
介绍游戏规则:每人转动一次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会停在相应的分数上,分数高者即获胜。
参赛结束后把带有自己姓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游戏结束后奖励获胜的同学。
2、夹球请5名同学参加比赛。
介绍比赛规则:学生面对面站立,一面三人,另一面两人,用小腿夹住球跑到对面交给另一名同学,依次这样做,球不落地即获胜。
参赛结束后也把带有姓名的纸条贴到黑板上。
3、游戏结束了,统计:参加这两项游戏的共有多少人?4、下面请参加这两项游戏的同学到前面来,我们来检验一下是否有11人。
请参加开心转盘的同学站到这个圈里。
请参加夹球的同学站到另一个圈里。
故作吃惊状:咦,参加夹球的还差2个人,在哪呢?赶快到前面来。
5、组织同学们想办法:他们俩站在哪比较合适呢?6、结合学生的方法,指着开心转盘这个圈问学生:你能说说这个圈里表示什么吗?那另一边呢?中间表是什么?那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游戏?怎样列式?7、揭示集合: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开心转盘”的同学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夹球”的同学看做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
8、板书课题。
9、介绍维恩图。
10、介绍维恩。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1、教材105页做一做的第1题2、教材105页做一做的第2题3、揭晓课前脑筋急转弯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案设计
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教材108页的例1,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积极尝试、主动交流,体验用集合思想解决生活问题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2. 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学生用画图来表示解释)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同学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老师统计了三(1)班参加语数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1)(出示表格)仔细观察这一个表格,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2)根据刚才收集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参加语、数课外小组的同学一共多少人?(3)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①8+9=17(人)②一个一个地数,数出两个小组的人数总和为14人。
2、对,数出来一共有14人,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却是17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学了今天的数学广角,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板书:数学广角)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椭圆,红色的椭圆表示语文小组,蓝色的椭圆表示数学小组,让学生将两个小组成员的名字填入所在的小组中。
2、让学生找出哪些人既在语文组中又在数学组中?学生回答:杨明、李芳和刘红三位同学。
3、再画两个相交的椭圆,一个椭圆上面写上“语文小组”,另一个写上“数学小组”。
提问:谁上来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写上小组同学的名字?学生上台将名字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4、观察图,能观察出红色圆圈表示的是什么人数?蓝色的呢?中间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呢?根据这幅图,你们能很快地算出参加语数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后,说出是怎么想的。
2023年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范文
2023年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掌握顶点、边、角的基本概念。
b. 学会用直角器和量角器测绘角度。
c. 掌握若干种常见角的命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运用角度概念的能力。
b. 培养学生测绘角度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b. 培养学生对角度的珍惜和正确使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角的基本概念:顶点、边、角。
b. 角的测量:用直角器和量角器测绘角度。
c. 角的命名: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顶点、边、角的概念。
b. 能够熟练使用直角器和量角器测绘角度。
2. 教学难点:a. 理解和辨析直角、锐角、钝角、平角的概念与特点。
b. 准确命名各类角。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的角度测量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出顶点、边和角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增进理解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角的基本概念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示引起学生对角的注意,并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角呢?”2. 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直尺和铅笔,随意画出几个图形,然后请学生观察图形中的顶点、边和角,并对其进行比较和总结。
3.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顶点、边和角的特点并记录在黑板上。
4. 实例练习:教师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找到其中的顶点、边和角,并进行命名。
5. 总结提升: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下一步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角的测量1. 导入新课:通过黑板上已有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角的大小?2. 观察和实践:教师示范使用直角器和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并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2023年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
2023年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教案一:引入广角的概念1. 目标:了解广角的概念和特点。
2. 教学资源:课件、黑板、广角的图片等。
3. 教学步骤:a. 在黑板上画一个广角,并找一个物体(如一张纸)来说明广角是如何形成的。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广角的特点。
b.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广角图像,如城市的风景、电视上的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发现广角的应用场景。
c. 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的广角图像,探讨广角大小如何比较,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角度的单位来描述广角的大小。
d. 鼓励学生合作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e.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广角的概念和特点。
教案二:广角的度量1. 目标:学会使用度量尺来测量并比较广角的大小。
2. 教学资源:课件、角度量尺等。
3. 教学步骤:a.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b. 引入角度量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角度量尺测量广角。
c.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广角的大小并比较,了解广角大小的概念。
d.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和比较广角的大小。
e. 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f.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广角的度量方法。
教案三:广角的加减1. 目标:学会使用加减法计算广角。
2. 教学资源:课件、角度量尺等。
3. 教学步骤:a.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释广角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b. 通过课件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广角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
c. 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广角加减法的应用。
d. 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e.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独立计算和比较广角的大小。
教案四:广角的乘法和除法1. 目标:学会使用乘法和除法计算广角。
2. 教学资源:课件、角度量尺等。
3. 教学步骤:a.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解释广角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b. 通过课件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广角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方法。
c. 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广角乘除法的应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片断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学片断设计马琼吴明芬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09页。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运用其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计算、验证等活动,亲历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学习的愉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都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曹冲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过程。
2、曹冲是把大象的重量转换成了什么的重量呢?【他是把大象的重量转换成了与它重量相等的石头的重量】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称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曹冲就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3、同学们,你们大概还不知道吧,曹冲确实非常了不起,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
【板书:数学广角——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神秘的礼物。
猜猜,什么样的孩子能够得到它们?全班分三个大组,哪组的成员在参与过程中积极主动,认真动脑思考,遵章守纪,老师就奖励这个组一个青苹果,三个青苹果可以换一个红苹果,两个红苹果可以换取一份神秘的礼物。
看看哪个组能得到礼物。
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2、大家请看这是什么?【出示天平、砝码】它有什么作用?【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重量】我们来体会一下,用天平量物体的轻重时,天平不同的状态会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这是砝码,砝码都是有重量的,所以用它可以测量出物体有多重。
看看,现在天平是什么样的状态?【向右边倾斜】天平向右边倾斜,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右边重些】现在天平是什么样的状态?【向左边倾斜】向左边倾斜,这是天平在悄悄的告诉我们什么?【左边重些】现在呢?【天平平衡】天平平衡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两边物体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呢?你能完成这个结论吗?【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相等”】两个重量相等的物体,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
学广角》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数学广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单元教学内容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第六册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第九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
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编排
1.例1。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
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
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出两个课外小组各有多少人,再说出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小组。
在求总人数时,学生既可以直接点数,也可以进行计算。
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统计表中的前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表示这两个课外小组的人员组成情况。
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直观图,所以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空白图,让学生在不同位置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先分别出示两个课外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集合圈进行合并。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如中间部分表示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同学,左侧是只参加语文小组而不参加数学小组的学生,右侧是只参加数学小组而不参加语文小组的学生。
最后,再让学生列式求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共有多少人。
2.例2。
⑴本例利用天平的原理,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
所以,从第一个图中可以看出,一个西瓜重4千克,从第二个图中可以看出,四个苹果重1千克,让学生思考一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
在这里还不能直接运用等量代换,需要学生首先考虑: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4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呢?引导学生想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教学本例之前,首先应该向学生说明: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前两个图并思考: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学生自己解决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从第一个图中知道一个西瓜重4千克,如果能知道多少个苹果也重4千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教学时,如果学生抽象地想像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用圆片代表西瓜,用小方块代表砝码,用三角形片代表苹果,通过摆学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⑵“做一做”,利用三种小动物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的情境进一步巩固等量代换思想的具体应用。
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质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
3.关于练习二十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建议。
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性质“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可能不能一下子把既能游泳又能飞的放到中间位置,要引导学生明确两个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什么,再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直接点数,或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第3题,如果学生抽象地想像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等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以后,再尝试抽象地推导一下。
第4题,是等量代换思想的一种变式练习。
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第5题,是比较抽象的等量代换练习,实际上是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直观表示法。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教学建议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
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