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脚湿气概述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8)

中医外科学-(8)

中医外科学-(8)1. 脂瘤独有的特征是A.数目不等,大小不一,肿形如馒,推之可移B.青筋垒垒,盘曲成团,质地柔软,表面青蓝C.瘤中心有粗大毛囊孔,可挤出臭味脂浆D.瘤体单发,质地硬韧,界限清楚,推之可移E.瘤体深隐,质地坚硬,境界清楚,推之不移答案:C脂瘤的特征在肿块表面皮肤常可见针头大开口,略带黑色,挤之有白色分泌物溢出,且有臭气。

故选择C。

2. 在肿块触诊中,不属癌性肿块特性的是A.高低不平B.坚硬如石C.推之不能移动D.表面与皮肤粘连E.表面光滑答案:E癌性肿块的特性A、B、C、D项都可以成为癌性肿块的特征,而表面光滑不属于癌性肿块的特性。

故选择E。

3. 患者,男,48岁。

肩背皮肤浅层肿块,与皮肤粘连,瘤体表面中心有黑色粗大毛孔,挤压时有臭脂浆溢出,其诊断是A.脂瘤C.流痰D.血瘤E.筋瘤答案:A脂瘤的诊断在肿块表面皮肤常可见针头大开口,略带黑色,挤之有白色分泌物溢出,且有臭气。

故选择A。

4. 患者,男,36岁。

背部左侧肿物约3年,大小约3cm×3cm×3cm,经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检查后确诊为脂瘤,其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中药外敷B.中药内服C.神灯照法D.针刺治疗E.手术摘除答案:E脂瘤的治疗手术治疗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脂瘤完整切除,其他的都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适应于术前或者术后。

故选择E。

5. 患者,男,45岁。

左上臂内侧有一肿块,呈半球形,暗红色,质地柔软,状如海绵,压之可缩小。

应首先考虑的是A.气瘤B.筋瘤C.脂瘤D.血瘤答案:D血瘤的诊断血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四肢、躯干、面颈部多见。

常在出生后即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长大,长到某种程度后,可停止进展。

瘤体外观呈暗红色或紫蓝色,亦可为正常皮色,小如豆粒,大如拳头,质地柔软,状如海绵,压之可缩小,肢体活动时胀大。

故选择D。

6. 患者,男,43岁。

左大腿内侧发现肿物10年,不疼痛,活动正常。

外科中西医诊断对照参考

外科中西医诊断对照参考

少腹疽病 生于少腹部的有头疽。
发颐病 相当于西医的成人化脓性腮腺炎。儿童急性腮腺炎中医诊断为痄腮。
流注病
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处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深部脓肿、 髂窝脓肿。
无头疽病
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统称,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 性关节炎。
附骨疽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胯腹痈病 生于胯腹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相当于腹股沟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腹股沟脓肿。
窦道 窦道
编码 中医诊断 BWG000 痔病 BWG000 内痔病 BWG000 外痔病 BWG000 混合痔病
BWG010 悬珠痔病
肛肠病类
西医诊断及主要特征 痔 内痔 外痔 混合痔 相当于西医的肛乳头纤维瘤及肛隐窝炎(肛窦炎),并发肛乳头炎、肛乳头肥 大
蛇腹疔病 生于指中节前肿如鱼肚、蛇肚的的疔疮病。相当于化脓性腱鞘炎。
托盘疔病 生于手掌中心的,形如盘中托珠之状的疔疮病。相当于掌中间隙感染。
足底疔病 相当于足底皮下脓肿。
红丝疔病
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串的的疔疮病,相当于急性淋巴管炎 。
烂疔病 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的疔疮病。相当于气性坏疽。
BWV020 肠痈病
西医诊断及主要特征
相当于西医的水、火、化学、放射各类烧伤及电击伤。
相当于西医的成人破伤风。 相当于西医的产后破伤风。 相当于西医的新生儿破伤风。
相当于西医的虫咬皮炎
相当于西医的冻伤。按部位中医也诊为:水浸足、水浸手、冻烂疮。全身性冻 伤中医称冻死,西医称冻僵。
相当于西医的毒蛇咬伤
颜面 疔疮病
发生颜面的较大急性化脓性疾病,直径3-6cm。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医外科学》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医外科学》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下列各项中,除……外,均为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1分]A.毒蛇咬伤B.疫疔C.麻风D.狂犬病E.破伤风2. 检查乳房的方法,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A.端坐,暴露乳房,观察其形态B.以四指平按,轻柔触摸,观察其肿块C.捏住乳房肿块,定其性质大小D.按摸乳晕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溢液E.触摸腋窝、锁骨上、下区有无淋巴结3.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多为干性。

其成因为 [1分]A.风B.湿C.热D.虫淫E.血虚4. 乳房所属经络为 [1分]A.足太阳膀胱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阳胆经D.足厥阴肝经E.足少阴肾经5. 诊断外科疾病,首先应 [1分]A.辨善恶B.辨顺逆C.辨病因D.辨阴阳属性E.辨经络6.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学专著是: [1分]A.金创瘈疭方B.五十二病方C.世医得效方D.刘涓子鬼遗方E.外科精要7. 痈的范围一般是: [1分]A.6-9cmB.1-3cmC.3-6cmD.9-12cmE.9-30cm8. 有头疽初起常用的主方是: [1分]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托里消毒散D.竹叶黄芪汤E.五味消毒饮9. 颜面疔疮治法宜: [1分]A.散风清热B.泄火解毒C.凉血清热D.清热解毒E.和营解毒10. 下列关于外科疾病致病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A.气血瘀滞,经络阻塞B.外感六淫邪毒C.感受特殊之毒D.外来伤害E.房室损伤11. 下列哪一项与气瘿关系最密切? [1分]A.皮肤潮红。

B.忧思郁怒,湿痰凝结而成。

C.多流行于山区高原地带。

D.多见于40岁的女性患者。

E.用海藻玉壶汤有效。

12. 患者女性,38岁,因双乳胀痛伴肿块数年而就诊,检查时发现双乳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之结节,质韧,腋窝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挤压乳头时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溢出,细胞学检查无异常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1分]A.乳岩B.乳核C.乳漏D.乳痰E.乳癖13. 下列各项中,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1分]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C.体表的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D.五善、七恶均是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E.脏腑的病变可以反应于体表14. 瘿病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1分]A.颈前喉结两侧的颈魇部B.下颏部C.耳垂与颌角之间D.颈前部,与吞咽动作关系不明显E.胸锁乳突肌的外缘,锁骨上窝15. 皮肤增厚伴有鳞屑或渗液的皮肤病,统称为 [1分]A.疮B.斑C.癣D.疥E.疣16. 丹毒是以 [1分]A.部位命名B.穴位命名C.脏腑命名D.病因命名E.颜色命名17. 下列关于内治法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1分]A.治疗外科疾病都应严格遵循消托补法的顺序B.治疗肿疡早期用消法C.治疗肿疡中期用托法D.治疗溃疡后期用补法E.托法中应用黄芪主要是透脓而不是补气18. 箍围药根据病情,需进行调制。

中医外科学 课程中心题目 附答案

中医外科学 课程中心题目 附答案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A.《灵枢经》B.《五十二病方》C.《世医得效方》D.《外科精要》E.《刘涓子鬼遗方》2.以下疾病是按病因命名的是A、流注B、黄水疮C、岩D、丹毒E、漆疮3.和营法的实质为:( )A. 养血法B. 活血化瘀法C. 行气法D. 消法E. 益气活血法4.发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有囊性感的包块称为( )A. 结核B. 痰C. 痈D. 肿疡E. 毒5.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袋脓者,宜选用:()A. 垫棉法B. 扩创法C.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D. 托法E. 药线引流6.检查乳房的方法,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 端坐,暴露乳房,观察其形态B. 以四指平按轻柔触摸有肿块否C. 捏住乳房肿块,定其性质大小D. 按摸乳晕,观看有无乳头溢液E. 触摸腋窝. 锁骨上. 下区有无淋巴结7.气瘿相当于西医学的病名是A.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B.结节性甲状腺肿C.甲状腺瘤D.甲状腺癌E.病毒性甲状腺炎8.性生活时过早射精而影响性生活正常进行或性生活不满意的病症称为A.遗精B.阳痿C.早泄D.滑精E.精浊9.周围血管疾病总的治则为:A. 理气活血B. 益气活血C. 活血化瘀D. 活血通络E. 化瘀通络10.脱疽的好发部位是:A. 双上肢B. 双下肢末端C. 足跟部D. 双小腿上1/3处E. 双小腿下1/3处11.深二度烧伤正常愈合时间约为:( )A. 3-7天B. 1-2周C. 2-3周D. 3-4周E. 1月12.暑疖的临床特点是( )A.多发于儿童B.好发于夏季C.坚硬根深D.范围在3~6cmE.以上都不是13.疖病的肿势范围为( )A.3cm左右B.3~6cm左右C.6~9cm左右D.大于9cmE.以上都不是14.手术时切断后会造成肛门失禁的组织是:A.肛门内括约肌B.肛管直肠环C.外括约肌皮下部D.外括约肌浅部E.外括约肌深部15.肛裂手术疗法中没有:A. 扩肛法B. 切开疗法C. 缝合法D. 纵切横缝法E.侧切疗法16.急性湿疮见明显红肿、水疱糜烂、渗液明显时,应选用以下哪种外治剂型A.软膏B.洗剂C.粉剂D.溶液E.酊剂17.最易继发感染的脚湿气为下列临床中哪一型?A.水疱型B.糜烂型C.脱屑型D.皲裂型E.红斑型18.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A.天疱疮B.蛇串疮C.脓疱疮D.滴脓疮E.疥疮19.疥疮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A.丘疹B.水疱C.黑线D.具有传染性E.剧烈瘙痒夜间尤甚20.毒蛇咬伤中神经毒所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中毒性休克B.循环衰竭C.周围性呼吸衰竭D.广泛性血液外渗E.肾功能衰竭21.患者,女,25岁。

中医外科学-(8)

中医外科学-(8)

中医外科学-(8)中医外科学-(8)1. 脂瘤独有的特征是A.数目不等,大小不一,肿形如馒,推之可移B.青筋垒垒,盘曲成团,质地柔软,表面青蓝C.瘤中心有粗大毛囊孔,可挤出臭味脂浆D.瘤体单发,质地硬韧,界限清楚,推之可移E.瘤体深隐,质地坚硬,境界清楚,推之不移答案:C脂瘤的特征在肿块表面皮肤常可见针头大开口,略带黑色,挤之有白色分泌物溢出,且有臭气。

故选择C。

2. 在肿块触诊中,不属癌性肿块特性的是A.高低不平B.坚硬如石C.推之不能移动D.表面与皮肤粘连E.表面光滑答案:E癌性肿块的特性A、B、C、D项都可以成为癌性肿块的特征,而表面光滑不属于癌性肿块的特性。

故选择E。

3. 患者,男,48岁。

肩背皮肤浅层肿块,与皮肤粘连,瘤体表面中心有黑色粗大毛孔,挤压时有臭脂浆溢出,其诊断是A.脂瘤C.流痰D.血瘤E.筋瘤答案:A脂瘤的诊断在肿块表面皮肤常可见针头大开口,略带黑色,挤之有白色分泌物溢出,且有臭气。

故选择A。

4. 患者,男,36岁。

背部左侧肿物约3年,大小约3cm×3cm×3cm,经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检查后确诊为脂瘤,其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中药外敷B.中药内服C.神灯照法D.针刺治疗E.手术摘除答案:E脂瘤的治疗手术治疗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脂瘤完整切除,其他的都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适应于术前或者术后。

故选择E。

5. 患者,男,45岁。

左上臂内侧有一肿块,呈半球形,暗红色,质地柔软,状如海绵,压之可缩小。

应首先考虑的是A.气瘤B.筋瘤C.脂瘤D.血瘤答案:D血瘤的诊断血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四肢、躯干、面颈部多见。

常在出生后即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长大,长到某种程度后,可停止进展。

瘤体外观呈暗红色或紫蓝色,亦可为正常皮色,小如豆粒,大如拳头,质地柔软,状如海绵,压之可缩小,肢体活动时胀大。

故选择D。

6. 患者,男,43岁。

左大腿内侧发现肿物10年,不疼痛,活动正常。

湿热证_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湿热证_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湿热证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湿热证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病证类型,自古以来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主要表现为体内湿气和热气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湿热证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湿热证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关于湿热证的概述,介绍其定义和特征,并描述文章的结构及目录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湿热证的诊断标准以及具体的症状和表现,并对该证进行一个概述说明,包括原因和机制、流行病学数据以及分类和分型方法等内容。

然后,我们将解释湿热证诊断标准的来源和依据,分析主要诊断指标,并探讨其临床应用和局限性。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归纳发现并提出对湿热证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阐述湿热证,通过详细介绍其诊断标准和相关内容,使读者对该证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促进对湿热证的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治疗策略。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湿热证这一中医学重要概念的理解,并为进一步探究中医药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湿热证2.1 定义和特征湿热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疾病证型,其主要表现为体内湿气和热毒的盛行。

湿气指的是机体内部湿润功能失常,导致湿重、水液停留等现象;而热毒则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引发体内代谢紊乱产生的有害物质。

湿热证的特征在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

一般而言,患者会出现黏腻不爽、口苦咽干、尿黄赤滑等全身性症状,同时还可能伴随着皮肤湿滞、便秘或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问题。

此外,湿热证还常伴有心情焦躁、思绪困乱以及容易生气易怒等精神方面的异常。

2.2 诊断标准湿热证的诊断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进行判断,并结合辨证论治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主要诊断标准包括:- 症候学:患者表现出上述的湿热证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如口苦、黏腻不爽等。

中医外科填空

中医外科填空

中医外科1、疡又称_______,是________的总称。

2、《周礼·天官》中所载“疡医”是指________医生,主治________、溃疡、金疡和________。

3、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症状者,称为_________,不以顺序出现不良症状者,称为_________。

4、外科病发于上部多由、引起。

5、外科病发于中部多由、引起。

6.外科病发于下部多由、引起。

7.便血亦称“”,即指血从肛门下泄,包括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

便血有“远血”、“近血”之说,一般呈便,为远血;便血见,为近血。

8.尿血亦称“”、“”,是指排尿时尿液中有血液或血块而言。

一般以无痛为“”,有痛称“”。

9.外科的治疗方法分和两大类。

10.内治法要依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确立、、三个总的治疗原则。

11.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不使邪毒,是-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

12.在具体应用消法时是极其灵活的,必须针对病种、病位、病因病机、病情,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

如有表邪者;里实者;热毒蕴结者;寒邪凝结者;痰凝者;湿阻者;气滞者;血瘀者等。

13.托法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此时热毒已腐肉成脓,由于一时疮口不能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滞留。

治疗上应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邪毒盛衰状况,分为和两种方法。

14.消、托、补三大法则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三个总则。

由于疾病的病种、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程等之不同,因此在临床具体运用时治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等十一种法则。

15.解表法是用解表发汗的药物达邪外出,使外证得以消散的治法。

正如《内经》所说“”之意。

16.外科通里法常用的为和两法。

17.由于外科疮疡多因所生,所以清热法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法则。

18.温通法在外科临床运用时,主要有、和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两法。

19.运用祛痰法时,大多数是针对不同的病因,配合其他治法使用,才能达到化痰、消肿、软坚的目的。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说的是中药外治法。

这包括了敷贴法、熏洗法、涂擦法等等。

敷贴法是将调制好的中药膏或散剂直接敷贴在患处。

比如,对于红肿热痛的疮疡,可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敷贴,促进炎症的消退。

又如,对于慢性皮肤溃疡,可采用生肌收口的药物敷贴,加速创面的愈合。

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的热气熏蒸和药液浸泡来治疗皮肤病。

这种方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例如,对于湿疹、瘙痒症等,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中药熏洗,能有效减轻症状。

涂擦法是将中药制成药液或药膏,涂抹在患处。

像治疗痤疮,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药膏涂擦,减少痤疮的发生和炎症反应。

除了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皮肤的病理状态。

比如,对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与情志、神经调节相关的皮肤病,针刺相关穴位能够缓解紧张情绪,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皮肤病,如冻疮,艾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拔罐疗法也是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对于一些因湿热、血瘀引起的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拔罐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中医外科学还注重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能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皮肤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

这对于皮肤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和患者的体质,中医会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

比如,对于湿热型的皮肤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助湿生热的食物;对于血虚风燥型的皮肤病,则要适当多吃一些补血滋阴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指的是采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学科。

它包括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等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极强的医学科学。

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经络学:经络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运输系统,其功能是在整个身体内维持气血的运行。

在中医外科治疗中,经络学不仅是诊断的重要指标,还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例如,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疾病的方法,都是基于经络学的原理。

2. 中医气血学:中医学将人体内的活动和机能归结为气血两大方面。

气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血是人体流动的液体。

气血的运动状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外科领域,中医学常用气血来描述外科手术前后的情况。

例如,气血瘀滞、气滞血瘀等等,这些术语都是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来的。

3. 中医五行学:中医学将自然界的万物按照五行分类,即金、木、水、火、土。

人体也是五行之一,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在中医外科治疗中,五行理论在治疗手段和药物选择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手段中医外科学通过采用特殊的药物治疗、针刺疗法、拔罐等治疗手段,来治疗外科疾病。

以下是具体的介绍:1. 针灸疗法:针灸在中医外科学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直接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从而加快血液循环,加强身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除了手术治疗之外,针灸还可以治疗痛经、头痛、牙痛、腰酸背痛等症状。

2. 诊所手术:中医外科常使用诊所手术治疗疾病。

诊所手术一般包括吸氧治疗、换胃口针技术、开放性手术,切口清创等。

它们经常被用来治疗胃肠道疾病、手脚湿疹、极度疼痛等非传统医学难以治愈的疾病。

3.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应用于许多外科医学情况中,包括肿瘤、疮疡、癌症、疼痛和消化不良等。

中药治疗主要基于中医学的概念来确定草药的组合和用量,以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中医外科名解全

中医外科名解全

1.疡:又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2.疮疡:广义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指发生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破溃的肿块。

4.溃疡:指体表外科疾病破溃的疮面。

5.痈:痈者,雍也。

指气血被邪毒雍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发生于体表皮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易消易溃易敛)6.疽:疽者,阻也。

指气血被邪毒雍聚而发生在皮肉筋骨间的化脓性疾病。

7.痔:痔有峙突之意,凡是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称之为痔。

8.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尤如滴漏。

9.岩:病变部位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为岩。

10.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集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

11.顺证:顺,指正常的征象,但是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

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的相应的症状,称为顺证。

12.应指:用两手食指的指腹轻放在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一手稍用力按一下,另一只手指既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

13.箍围药:古称敷贴。

是药粉与液体混合而成的糊剂,具有箍围聚集,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

14.挂线法:是采用普通丝线,或药用丝线,或纸裹丝线或橡皮筋线等挂断瘘管或瘘道的治疗方法。

15.结扎法:又称缠扎法,是将线缠扎与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的分界处,通过结扎,促使病变部位经络组织,气血不通,远端结扎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16.垫棉法:是用棉花和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

17.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疖,头皮穿凿性脓肿)18.蝼蛄疖:患疖后若处理不当,疮口过小引起脓毒潴留,或搔抓染毒,或脓毒旁流,在头顶皮肉较薄弱处蔓延,窜空而形成蝼蛄疖。

19.疔: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1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1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1章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皮疹的特点,如原发性皮损与继发性皮损之不同。

2.熟悉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内治法及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3.掌握蛇窜疮、疣、癣、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瘾疹、风瘙痒、牛皮癣、风热疮、白驳风、黄褐斑、粉刺、脂溢性皮炎、油风、淋病、梅毒等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4.熟悉热疮、黄水疮、虫咬皮炎、疥疮、日晒疮、猫眼疮、葡萄疫、瓜藤缠、紫癜风、酒齄鼻、红蝴蝶疮、艾滋病等的皮疹表现及其治疗。

5.了解各种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西医学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皮肤结构。

2.因有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八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临床特点。

3.全身症状辨证与内科相同,局部自觉症状有瘙痒、疼痛、灼热、麻木等辨证。

4.皮肤损害的形态及其辨证。

5.内治常法的作用、适应症和常用方药。

6.分别介绍溶液、粉剂、洗剂、酊剂、软膏、油剂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适应症、用法。

7.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第一节热疮目的要求1.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2.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风热毒盛阻于肺,反复发作,阴虚内热。

2.辨证:在红斑基础上的群集透明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3.治疗:局部未破者搽洗剂黄连膏,已破者用青黛膏,严重者根据辨证。

第二节蛇窜疮目的要求1.掌握本病疱疹特点及主要证型的治疗。

2.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概述:本病不同名称及特点,说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2.辨证:缠腰火丹的症状,簇集成群的水疱排列成带状,皮肤刺痛为其主要特点。

3.治疗: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2)外治:按概论外治法。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

第三节疣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疣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2.了解疣的种类。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风热毒邪搏于肌肤。

2.辨证:分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的好发部位及形态特点。

3.治疗:1)内治:活血解毒。

中医外科速记

中医外科速记

中医外科学第一单元疮疡一. 疮疡暑疖1.内治: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2.外治: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2)珠疖:清黛散3)成脓:切开排脓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5)并发湿疮:清黛散疖病1.内治: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体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防风通圣散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二. 疔疮颜面疔1.内治: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火毒炽盛: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2.外治:1)初期:箍毒消毒─玉露散.千捶膏2)中期:提脓祛腐─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3)后期:生肌收口─太乙膏.红油膏.红丝疔1.外治: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三. 痈颈痈1.内治:风热痰毒: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2.外治:1)初起:金黄膏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四. 丹毒五龙普柴1.内治:风热蕴毒:散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湿热毒蕴:清热利湿解毒—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五. 发锁喉痈1.内治:1)初起:.痰热蕴结: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热盛肉腐:清热化痰,和营托毒—普济消毒饮热伤胃阴:清养胃阴—益胃汤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臀痈湿火蕴结: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湿痰凝滞:和营活血,利湿化痰—仙方活命饮气血两虚:调补气血—八珍汤六、有头疽1.内治:火毒凝结:和营托毒,清热泻火—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气虚毒滞: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收口期:气血两虚:调补气血—十全大补汤2.外治: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七. 无头疽黄八仙附骨疽1.内治:1)湿热瘀阻: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2)热毒炽盛: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3)脓毒蚀骨:调补气血.清化余毒─八珍汤.2.外治: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八. 走黄与内陷1.走黄:热毒入血: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2.内陷:1)邪盛热极: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2)正虚邪盛: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3)脾肾阳衰:温补脾肾.4)阴伤未败:生津养胃九. 瘰疬1.内治:香开六骨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加清骨散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2.外治: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十. 流痰1.内治:1)阳虚痰凝: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2)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托毒─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透脓散3)肝肾亏虚:补益肝肾—左归丸合香贝养营汤2.外治:1)初期:阳和解凝膏2)中期:切开引流3)溃后:五五丹.第二单元乳房疾病:一. 乳痈1.内治:瓜农毒1)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2)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3)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2.外治: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二. 乳癖1.内冶:二仙逍遥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三.乳疬1.内冶:1)肝气郁结:疏肝散结—逍遥蒌贝散2)肾气亏虚:肾阳虚温阳化痰─右归丸肾阴虚:滋阴化痰─左归丸2.外治:参照乳癖.四. 乳衄内治:当归1)肝郁火旺:疏肝解郁.凉血止血─丹栀逍遥散2)脾虚血亏:健脾养血止血─归脾汤.第三单元瘿一.气瘿内治:1)肝郁脾虚:疏肝解郁─四海舒郁丸2)肝郁肾虚: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内治:逍遥脉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三.瘿痈柴胡牛蒡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气滞痰凝:清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清肝汤四.石瘿:第四单元瘤一.血瘤内治芩连担子顺气归1)心火妄动:清心泻火、凉血散瘀—芩连二母丸合泻心汤2)肾伏郁火:滋阴降火、凉血化瘀—凉血地黄汤合六味地黄丸 3)肝经火旺:清肝凉血祛瘀—凉血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二.肉瘤三.脂瘤内治1)痰气凝结:理气化痰散结—二陈汤合四七汤2)痰湿化热:清热利湿、活血行瘀—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第五单元岩阳开活血保五味一. 失荣内治化开五阳珍1)肝郁痰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开郁散2)痰毒凝结:祛寒温阳、化痰散结—阳和汤3)气虚痰凝:益气养荣、化痰散结—补中益气汤合海藻玉壶汤 4)气血两亏:调补气血—香贝养荣汤二.乳岩内治八仙生神人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3)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第六单元皮肤病:一.热疮新龙正1.内治:1)肺胃热盛:疏风清热─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2)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增液汤2.外治:青吹口油膏二.缠腰火丹1.内治:胡桃除龙1)肺经郁热: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桃红四物汤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水疱破后:青黛膏寻常疣猴马推1)风热血燥: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治瘊方2)湿热血瘀:清化湿热、活血化瘀─马齿苋合剂扁平疣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马齿苋合剂2)热蕴络瘀:清热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四.癣消皮龙头癣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手足癣鹅掌风内治风湿毒聚:清热除湿、消风止痒—消风散、苦参汤外治: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1.内治:1)风湿毒聚:清热除湿、消风止痒—消风散、苦参汤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龙胆泻肝汤、五神汤2.外治: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3)有脓疱者:青黛膏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圆癣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紫白癜风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外搽.五.疥疮黄三1.内治:湿热毒聚:清热化湿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六.接触性皮炎1.内治消龙归1)热毒湿蕴:清热去湿、凉血解毒─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2)血虚风燥:清热祛凤、养血润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2.外治:1)潮红.丘疹者:三黄洗济外搽,用青黛散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湿敷3)糜烂.结痂者: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七.湿疮1.内治:五匹龙除湿1)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3)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2.外治: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婴儿湿疮1.内治:1)胎火湿热:凉血利湿清火—消风导赤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小儿化湿汤2.外治:1)湿性者:青黛膏.黄连油2)干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八.药物性皮炎1.内治:清皮胃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2)热毒入营:清营解毒─清营汤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九.瘾疹1.内治:消防归枝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消风散3)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当归饮子十.牛皮癣1.内治:消龙归1)肝经化火: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2)风湿蕴肤:疏风利湿—消风散3)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消风饮或当归饮子2.外治:1)风湿热证:三黄洗剂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十一.白庀1.内治:红皮清溪归1)风热血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犀角地黄汤或凉血地黄汤2)血虚风燥:养血和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3)瘀滞肌肤: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十二.粉刺1.内治:茵陈枇杷1)肺经风热:清肺散风─枇杷清肺饮2)湿热蕴结:清热化湿─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3)痰湿凝结:化痰健脾渗湿─海藻玉壶合参苓白术散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酒渣鼻:枇杷通黄猫眼疮:请消龙归瓜缠藤:阳皮褥疮:生血解里乳核:小四十三.多形性红斑1.内治:1)湿热蕴结:清热解毒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2)寒湿阻络:和营祛寒化湿─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2.外治: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十四.结节性红斑1.内治:1)湿热瘀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萆解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2)寒湿入络:温阳健脾.通络理湿—当归四逆汤合三妙丸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十五.红斑性狼疮盘状红斑性狼疮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2.外治:白玉膏系统性红斑狼疮1.内治:西弟六父四逍遥1)热毒炽盛证: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热毒内陷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4)脾虚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重者─参附汤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十六.淋病内治青龙归1)湿热毒蕴: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2)正虚毒恋:滋阴降火、利湿去浊—知柏地黄丸3)毒邪流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4)热毒入络:清热解毒、凉血化浊—清营汤十七.梅毒内治五苓弟请龙1)肝经湿热:清肝解毒利湿—龙胆泻肝汤 2)痰瘀互结:祛瘀解毒、化痰散结—二陈汤合消疬丸3)脾虚湿蕴:健脾化湿、解毒去浊—芎归二术汤4)气血两虚:补气养血、扶正固本—十全大补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补肾填精—生脉散合大补阴丸十八.尖锐湿疣内治黄草1)湿毒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解化毒汤2)火毒炽盛:清火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生殖器疱疹:白龙艾滋病:银白合补肾通脉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一.痔1.内治:补脏凉血散瘀通脉1)风伤肠络: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血─脏连丸3)脾虚气陷: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4)气滞血瘀: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止痛如神汤2.外治:熏洗法小儿无蒂息肉:注射疗法低位带蒂息肉:结扎法较高位小息肉:电烙法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内治:黄仙透青山1)实证:火毒蕴结: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火毒炽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2)虚证:阴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2.外治: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三.脱肛1.内治:补草1)脾虚气陷:补气升提.收敛固摄─补中益气汤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四. 锁肛痔1.内治: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槐角地榆丸2)气滞血瘀:祛瘀攻积、清热解毒—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四君子汤合增液汤肛裂:六肠凉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一.子痈内治:狗龙橘急性子痈1)湿热下注:清泻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2)瘟毒下注: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合金铃子散慢性子痈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2)阳虚寒凝:温肾散寒、理气散结—右归丸合阳和汤血精:龙知桃红归二.子痰内治十阴阳1)湿痰凝结:温经通络、化痰除湿—阳和汤2)阴虚内热:滋阴清热、除湿化痰、透脓解毒—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3)阳虚痰凝:补肾温阳、化痰散结—先天大造丸合小金丹阴茎痰核:阳和汤三.前列腺炎1.内治:虚证:补益法实证:疏导法.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或大分清饮2)阴虚火动: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3)肾阳不足: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4)气血瘀滞:活血散瘀─前列腺汤2.外治: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五. 前列腺增生症内治:前列腺增生:八补济柏香1)肺热失宣:.清热宣肺、通调水道─黄苓清肺饮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3)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4)肾阴不足:滋肾养阴─知柏地黄汤5)肾阳不足: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失禁.遗尿:─螵蛸丸6)气滞血瘀:活血散瘀、通气利水—抵挡丸尿石证:三斤肾慢性前列腺炎:知龙第七单元.外科其他疾病一.烧伤1.内治:黄四营山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热毒传心:─安宫牛黄丸.紫雪丹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2.外治: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二.臁疮1.内治: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附桂八味丸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三.脱疽内治:1)寒湿阻络:温经散寒活血─阳和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2)血瘀脉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4)气血两虚: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八珍汤5)热毒伤阴: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顾步汤四.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1.内治:请复活1)血热瘀结:清热凉血、和营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2)瘀阻脉络: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内治: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清热利湿─通络活血方合抵挡汤2)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阳利水—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六.肠痈1.初期:黄柴毒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2.酿脓期: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3.溃脓期: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毒蛇咬伤:黄龙清血筋瘤:黄红顾阳四股肿:生活炒。

中医外科学 课程中心题目 附答案

中医外科学 课程中心题目 附答案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A.《灵枢经》B.《五十二病方》C.《世医得效方》D.《外科精要》E.《刘涓子鬼遗方》2.以下疾病是按病因命名的是A、流注B、黄水疮C、岩D、丹毒E、漆疮3.和营法的实质为:( )A. 养血法B. 活血化瘀法C. 行气法D. 消法E. 益气活血法4.发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有囊性感的包块称为( )A. 结核B. 痰C. 痈D. 肿疡E. 毒5.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袋脓者,宜选用:()A. 垫棉法B. 扩创法C.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D. 托法E. 药线引流6.检查乳房的方法,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 端坐,暴露乳房,观察其形态B. 以四指平按轻柔触摸有肿块否C. 捏住乳房肿块,定其性质大小D. 按摸乳晕,观看有无乳头溢液E. 触摸腋窝. 锁骨上. 下区有无淋巴结7.气瘿相当于西医学的病名是A.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B.结节性甲状腺肿C.甲状腺瘤D.甲状腺癌E.病毒性甲状腺炎8.性生活时过早射精而影响性生活正常进行或性生活不满意的病症称为A.遗精B.阳痿C.早泄D.滑精E.精浊9.周围血管疾病总的治则为:A. 理气活血B. 益气活血C. 活血化瘀D. 活血通络E. 化瘀通络10.脱疽的好发部位是:A. 双上肢B. 双下肢末端C. 足跟部D. 双小腿上1/3处E. 双小腿下1/3处11.深二度烧伤正常愈合时间约为:( )A. 3-7天B. 1-2周C. 2-3周D. 3-4周E. 1月12.暑疖的临床特点是( )A.多发于儿童B.好发于夏季C.坚硬根深D.范围在3~6cmE.以上都不是13.疖病的肿势范围为( )A.3cm左右B.3~6cm左右C.6~9cm左右D.大于9cmE.以上都不是14.手术时切断后会造成肛门失禁的组织是:A.肛门内括约肌B.肛管直肠环C.外括约肌皮下部D.外括约肌浅部E.外括约肌深部15.肛裂手术疗法中没有:A. 扩肛法B. 切开疗法C. 缝合法D. 纵切横缝法E.侧切疗法16.急性湿疮见明显红肿、水疱糜烂、渗液明显时,应选用以下哪种外治剂型A.软膏B.洗剂C.粉剂D.溶液E.酊剂17.最易继发感染的脚湿气为下列临床中哪一型?A.水疱型B.糜烂型C.脱屑型D.皲裂型E.红斑型18.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A.天疱疮B.蛇串疮C.脓疱疮D.滴脓疮E.疥疮19.疥疮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A.丘疹B.水疱C.黑线D.具有传染性E.剧烈瘙痒夜间尤甚20.毒蛇咬伤中神经毒所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中毒性休克B.循环衰竭C.周围性呼吸衰竭D.广泛性血液外渗E.肾功能衰竭21.患者,女,25岁。

脚部湿气的一些问题

脚部湿气的一些问题

脚癣俗称湿气的一些问题1、有人说湿气是不会完全治好的,所以干脆就不治了!这种说法对吗?2、也有人说脚上有湿气好,是排毒的,对身体有好处!这种说法对吗?3、也有说如果治脚上的湿气,搞不好它会跑,脚上好了结果头上可能又有了!这种说法对吗?脚气又称湿脚气、烂脚丫、脚气疮,现代医学称为足癣,是比较难治病证之一,也是比较容易复发病证之一.中医认为,引起脚气的原因往往是久居湿地,或水湿浸淫,或夙体有湿,郁而化热,湿热走注于下;或过食辛辣生热,热蕴而生湿,湿热胶结而下注.“香白醋”治疗湿脚气--《四川中医》1988年12期<正> 配方及制法:丁香、藿香、百部、白矾、黄精、苦参各30克,蛇床子、硼砂各20克。

用纱布将以上药物包裹放入瓷盆或瓦罐内,以食醋2~4斤浸泡两天。

功效:渗湿收敛,杀虫止痒。

用法:取上醋液浸泡患脚(醋浸淹过足趾为宜,如醋液挥发不够可加适量食醋),每日1~3次,每次10~20分钟。

浸泡后让醋液挥发尽,再用清水洗。

冬天可用文火加热醋液后脚湿气,中医认为由脾经湿热下注或接触湿毒邪气而发病,属西医"足癣"范畴,系真菌(癣菌)感染所致.笔者近几年来,在临床上采用苦参合剂,治疗本病3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煮黄豆水可治脚气用150克黄豆打碎煮水,用小火约煮20分钟,水约1公斤多,待水温能洗脚时用来泡脚,可多泡会儿。

治脚气病效果极佳,脚不脱皮,而且皮肤滋润。

一般连洗三四天即可见效,无花果叶治脚气取无花果叶数片,加水煮10分钟左右,待水温合适时泡洗患足10分钟,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按摩穴位可治脚气与脚臭洗脚时,将双脚放在盆内温水中泡两三分钟,待双脚都热了,用一只脚的足跟压在另一只脚趾缝稍后处,然后将脚跟向前推至趾尖处再回搓,回拉轻,前推重,以不搓伤皮肤为宜。

每个趾缝搓50一80次,双脚交替进行。

速度为每分钟100一120次。

每晚一次,脚气较重上部皮肤已破者不宜用此方法。

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脚湿气

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脚湿气

中医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脚湿气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脚湿气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脚湿气的诊断与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中医科、中医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脚湿气 Tinea PedisICD-10代码 B35.301脚湿气相当于西医的足癣,是指发生在足部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以足趾间浸渍、糜烂、水疱、脱屑、肥厚、皲裂、自觉瘙痒、常伴特殊臭味为临床特征,严重者发生丹毒。

糜烂多见于夏季、雨季及潮湿时,干燥、皲裂多见于冬季及干燥季节。

所有人群均可患病,成人多见。

3 病因病机3.1中医病因病机[1-9]本病多因患者平素生活起居不慎,久居湿热地区、趾缝潮湿、脚汗多而外感湿邪,或因湿邪困脾,脾失健运,脾虚湿蕴下注足部,蕴积生虫,久则湿热化燥,耗伤阴液,肤失濡养,风虫滋生;亦可因接触患者的用具沾染虫毒导致。

3.2西医病因 [10,16-17]现代医学认为足癣是一种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引发的主要致病真菌是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趾间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玫瑰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

整体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HIV感染者是高危人群。

4 诊断[ 2,4,10-18]4.1 病史患者可能有接触传染史。

14.2 临床表现[1-7]皮损初发部位先以一侧足趾间发病,多见于第3、4趾间,可以波及其他趾间及足趾、足跖、足侧缘、足跟部、甚至整个足底,瘙痒轻重不一,常伴特殊臭味,根据皮损形态分为5种病型。

4.2.1 浸渍糜烂型最为常见,多发生在第3、4趾缝间,浸渍、糜烂、渗液、表面覆以白皮,除去浸渍发白的表皮可见基底红色糜烂面,瘙痒程度不同。

严重者多个足趾、趾间潮红、浸渍、糜烂、渗液较多、有腥臭味、瘙痒难忍、疼痛、恶寒、发热,发生下肢丹毒。

4.2.2 水疱型起病较急,初起以足跖、足趾侧缘少许粟粒大小水疱为主,疱壁厚不易破,内容物清澈,之后水疱可自行干燥吸收,出现白色薄皮样翘起。

体内有湿气有哪些症状表现?

体内有湿气有哪些症状表现?

什么是湿气重?当一个人的身体平衡出现了问题的时候。

他正常的运放受到了影响。

身体就会出现排泄障碍,那么身体代谢的垃圾,比如一些多余的资方水分。

等等就会滞留在身体内。

然后水分啊,这下就会形成湿气,湿气根据它形成的病因又分为内湿与外湿,湿气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中医上认为,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液,此时机体就容易形成水湿内停的情况,因而此时停留在患者肌表和肌肉之间。

如果风邪外袭和湿气内阻,则可能会最终影响到患者肺脾肾的气化功能,使得其水液的运化失常,而导致湿气过重情况的发生。

体内有湿气有哪些症状表现?1、头部:如果身体湿气重,会出现头部昏沉,头昏脑胀,就像感受很沉重,十分不舒服。

2、舌头:舌苔厚腻是湿病的经典表现,它常在机体还没有表现出突出病态态势时就有所表现。

早上起来刷牙后,观察自己的舌苔是否出现厚苔并且滑腻,如果是,则为湿气重。

正常生态位薄白苔。

3、皮肤:湿气重的人,皮肤会感到痒痒的,像有蚤子在身体爬动一般难受,用手去抓痒,有红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样。

不过持续比较段时间就消失。

4、关节:当湿邪伤及到关节时,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5、大小便:湿气重的人,会有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症状。

如果大便成形,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很难冲干净厕所,也需要多几张手纸才擦干净。

6、精神状态: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身体特别疲乏。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预防和祛除湿气的方法?第一、注意饮食: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扁豆、冬瓜、绿豆等,一定要少吃或者不吃生冷食物。

因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造成脾虚胃寒。

第二、体恒排湿法:一个老中医推荐的祛湿名方—角美膏,它不存在单向祛湿,它能做到双调双补,标本兼顾。

含有鸡内金、芡实、山药、砂仁、雪莲,槐花,阿胶等16种天然食材,进入体内后首先是帮助身体快速的恢复脾胃的平衡,又能帮助身体彻底的排出湿气。

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助理 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述: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因病机皮肤病的常见症状:重要内容下面分别讨论瘙痒辩证:着重在风邪所致。

蛇串疮1.概念: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2.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

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

蛇串疮的辨证治疗总结下列关于蛇串疮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损对称分布B.多无疼痛C.皮损为红斑,风团D.愈后很少复发E.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带状疱疹的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可多次发病A.皮损对称分布:湿疹对称分布疣不同疣的好发部位疣的内治法疣目,扁瘊皮损少者及鼠乳、掌跖疣、丝状疣均不需内服治疗。

疣的外治法各种疣均可选用木贼草、板蓝根、马齿苋、香附、苦参、白鲜皮、薏苡仁等中药,煎汤趁热洗涤患处,每天2~3次,可使部分皮疹脱落。

1.疣目:可选用推疣法、鸦胆子散敷贴法、荸荠或菱蒂摩擦法。

2.扁瘊:可选用洗涤法、涂法。

3.鼠乳:用消毒针头挑破患处,挤尽白色乳酪样物,再用碘酒或浓石炭酸溶液点患处。

若损害较多,应分批治疗,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癣:分头癣、手足癣、体癣、花斑癣癣的治疗方法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

结合抗真菌药物。

(一)白秃疮、肥疮采用拔发疗法(二)鹅掌风、脚湿气1.水疱型:可选用1号癣药水、2号癣药水。

2.糜烂型:可选1:1500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溶液、二矾汤或半边莲60g煎汤待温,浸泡15分钟,次以皮脂膏或雄黄膏外搽。

3.脱屑型:可选用以上软膏外搽,浸泡剂浸泡。

(三)灰指甲每日以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分。

患者,男,30岁。

两大腿内侧可见3枚钱币形红斑,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无明显疼痛,瘙痒感明显,多在夏季加重,入冬减轻。

应首先考虑的是A.圆癣B.紫白癜风C.白秃疮D.鹅掌风E.肥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圆癣特点---中心消退,外围扩张B.紫白癜风:实即花斑癣C.白秃疮:西医之白癣(灰白色鳞屑,头皮0.3-0.8CM处折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以脚丫糜烂瘙痒伴有特殊臭味而得名。

若皮损处感染邪毒,足趾掀红肿痛,起疱糜烂渗液而臭者称“臭田螺”、“田螺疮”。

我国南方地区气温高,潮湿,发病率高。

多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

夏秋病重,多起水疱、糜烂;冬春病减,多干燥裂口。

脚湿气主要发生在趾缝,也见于足底。

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为特征。

分为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但常以1~2种皮肤损害为主。

①水疱型:多发在足弓及趾的两侧,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瘙痒,疱壁厚,内容物清澈,不易破裂。

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

②糜烂型:发生于趾缝间,尤以3、4趾间多见。

表现为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

如将白皮除去后,基底呈鲜红色。

剧烈瘙痒,往往搓至皮烂疼痛、渗流血水方止。

此型易并发感染。

③脱屑型:多发生于趾间、足跟两侧及足底。

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皲裂。

常由水疱型发展而来,且老年患者居多。

水疱型和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致小腿丹毒、红丝疔或足丫化脓,局部红肿,趾间糜烂,渗流腥臭滋水,胯下器核肿痛,并可出现形寒发热、头痛骨楚等全身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