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合集下载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中医执医考试必背方剂(含助理)汇总

中医执医考试必背方剂(含助理)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2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3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4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5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6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7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8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9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0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1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2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3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4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5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6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页18 共页17 第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
*表示实践技能不考注:带页18 共页18 第。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全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全

方剂学方歌以下整理的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方剂,共计194个,★20个,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88个,药物组成、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57个,药物组成、功用及主治证候。

●29个,功用及主治证候。

1、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适。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正适用。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辛凉解表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石甘汤▲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发不畅,解肌透疹此方良。

3、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1、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未共成方,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河南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

河南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

河南名老中医秘方验方选黄明志验方1.加减三甲散:龟板鳖甲炮山甲鸡内金槟榔各十五克砂仁六克泻叶一点五克。

功能消食化滞,消积去疳,行气和胃。

主治:因小儿积滞所引起的厌食食积疳证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消导散:大黄牵牛子等分(又叫牛黄散)功能清热导滞,消食健胃,祛疳化积,通经破瘀,涤痰蠲饮,逐水消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乳食积滞,疳积呕吐泄泻痢疾腹痛口疮流涎乳娥喉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肺炎咳喘高热惊厥等多种病症。

3.加减大原饮:炒槟榔六克草果九克柴胡九克生薏仁三十克葛根六克黄芩九克厚朴六克泻叶一点五克。

功能解肌清热,健脾祛湿。

主治小儿发热。

若系外感风寒兼上述症状者加羌活荆芥以辛温解表,风热加薄荷金银花以辛凉解表,暑湿加香薷滑石,阳明热毒加金银花连翘大青叶以清热解毒,大黄二丑以釜底抽薪。

4.三甲鹿茸散:三甲散加鹿茸末三克以兔脑海参汤冲服。

功能健脾补肾,益髓健脑,主治小儿大脑发育不全。

5.兔脑海参汤:野兔脑一个山羊肾一对海参六克银耳三克青盐二克味精零点三克白酒三克荷叶蒂三枚。

频服,功能健脾补肾,益脑髓。

主治小儿大脑发育不良。

6.龙虎镇惊散:生龙齿琥珀朱砂僵虫蝉衣全虫蜈蚣石菖蒲天麻钩藤等。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涤痰理气。

主治癫痫。

7.息风宁痫膏:安息香白胡椒琥珀苏合香朱砂冰片公丁香麝香。

患者双手搦药或者外敷双足涌泉穴,使药膏从表皮渗入手厥阴心包和足少阴肾惊之穴位,通过经络达于心脑而收效。

功能:同上。

主治癫痫。

8.濯足止泻合剂。

没食子律草车前子各三十克藿香炒苍术各十五克变米壳十克,外用水煎熏洗双足。

功能健脾燥湿,收敛止泻。

主治:小儿腹泻。

9.退热童乐浆:生石膏三十克僵虫十二克薄荷十克蝉衣十克滑石十五克葛根十二克苏叶十克板蓝根十五克炒麦芽十二克焦山楂十二克粳米十克甘草六克。

功能清热透邪,解毒和味。

主治小儿发热。

10.达宣消导汤:槟榔厚朴草果知母黄芩各十克柴胡十二克葛根十克生石膏薏仁各三十克大黄十克炒二丑十克泻叶五克粳米十克。

双核心知识普及

双核心知识普及

双核心知识普及一、何谓“双核心指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为加强中医医院医疗服务监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于2017年7月12日发布的对全省二级以上含二级中医医院进行管理及考评的标准;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省中管局对中医院的考评标准;二、“双核心指标”包括了哪些内容“双核心指标”包括了“中医特色”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及“基础管理”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双20条三、核心中的核心省中医管理局对核心指标中部分指标实行了单项否决,并在考核细则中以“★”标出,我们权且称之为“核心中的核心”,共8项,其中在:“中医特色”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中有:1.医院床位规模、科室设置达到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专科医院达到专科医院基本标准、等级标准和国家配置标准;2.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3.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专科医院≥4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4.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50%;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收入占中药收入比例≥50%;在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收入中,中药饮片收入比例≥60%;“基础管理”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中有:1.医院依法执业,全面落实卫生、中医法律法规,无违法违规事项;全年发生行政处罚案件数为0;2.医院加强经济运行管理,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在各次审计、检查中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省直中医医院落实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建立省直中医单位经济运行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重大事项漏报率为0;其它二三级中医医院参照执行,漏报率为0;3.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年医疗事故数为0;输血安全事故为0;4.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为0;四、双核心检查中“抽查”的内容有哪些1.所有非中医类别医师参与中医药知识系统培训入职三年内完成;随机抽查3名非中医类别医师进行考核;2..医师熟练掌握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中医医师掌握经典方剂≥150个,条文≥100个;临床、口腔医师掌握经典条文和方剂≥100个;随机抽查5名医师进行考核3.手术科室制定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3个,使用率≥50%;查阅相关资料,抽查10份手术病历应包含3个常见病种;4.每个临床科室开展与诊疗方案一致的中医护理技术≥4项,应用率≥60%;抽查3个科室,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5..中医药知识培训制度完善,建立考核机制,全员参与中医药知识培训有实效者;查阅相关资料,从非中医专业人员中随机抽查3名医师和2名护士进行考核;6.有专精某项中医典籍,能够熟练背诵并应用者;五、双核心检查中“实地考查”的内容有哪些共有12项,具体内容如下:1.医院床位规模、科室设置达到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专科医院达到专科医院基本标准、等级标准和国家配置标准;2.每个临床科室开展与诊疗方案一致的中医护理技术≥4项,应用率≥60%;3.具有符合要求且与医院规模一致的煎药房,住院病人中药汤剂使用率≥60%,院内煎药率≥90%;4.提供中药24小时应急服务含急煎服务,急诊常用中成药配备率≥90%,急诊病人中药使用率≥50%;5.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6.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模式探索,推行针灸推拿和康复医师进病房,在制度保障探索上有成效者;7..收集整理民间土单验方并应用于临床,有制度保障、有效果者;8.能够提供中药饮片特需服务,包括临方炮制、临方制剂、门诊代煎药、膏方制备、汤药快递服务等;9..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数量达到100%,二级医院≥70%;10.专科建设任务明确,三级医院省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3个,至少有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二级医院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2个;市级以上专科门诊量和收治患者占全院比例分别≥20%、≥30%;11.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年医疗事故数为0;输血安全事故为0;12.医院外在形象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医院建筑、通道、设施等凸显中医特色,医院公共区域宣传符合中医药特点;六、双核心检查中对病历的要求有哪些共5项,其具体内容如下:1.考核评价同时进行的工作:开展病历评比评价、行风评比等事项,具体内容另行通知;2.中医病证诊断准确率≥95%,专科医院以非手术科室指标为准;查阅病历等相关材料;3.手术科室制定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3个,使用率≥50%;查阅相关资料,抽查10份手术病历应包含3个常见病种;4.门诊病历合格率≥95%,住院甲级病历率≥90%5.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包括改善医院环境、完善便民设施、科学实施预约诊疗、推行日间医疗服务、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等,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查阅病历等相关资料;七、关于“查阅相关资料”除细则特殊规定外,是指2016年全年资料和2017年上半年资料;八、检查对相关数据的要求:1.贯彻落实“九不准”,健全行风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医院行风评议优秀;注重新闻宣传,每年新闻媒体宣传≥10次;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回访满意度≥90%,门诊满意度≥90%;2.细化反商业贿赂有关规定,依法开展药品、耗材、设备招标采购;相关人员制度知晓率达到100%;3.门诊病历合格率≥95%,住院甲级病历率≥90%;处方合格率≥95%,毒麻处方合格率100%;手术、麻醉、输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告知率100%;4.入院三日确诊率≥95%,住院治愈好转率≥9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0%;大型设备CT、MRI、超声等诊断阳性率≥70%不含健康体检;推进分级诊疗,医院收治患者疑难急危重症比逐年提高;5.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15天,二级医院≤12天,专科医院≤17天;三级医院床位周转次数≥24次,二级医院≥30次,专科医院≥21次;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90%,二级医院≥85%,无过度加床现象;6.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数量达到100%,二级医院≥70%;7..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分别≤同期、同地区、同级别综合医院平均水平;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30%,专科医院≤25%或比上年度下降3个百分点;比例均不含中药饮片;8.专科建设任务明确,三级医院省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专病≥3个,至少有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二级医院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2个;市级以上专科门诊量和收治患者占全院比例分别≥20%、≥30%;9.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并执行手术分级与准入管理制度;备案类技术备案率100%,实验性治疗项目备案率100%,无国家禁止开展的技术服务诊疗项目;10.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范要求,医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备案率100%,目录外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符合有关要求;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住院患者使用率≤60%,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0%;11.组织学术活动每年每100张床位≥1次;三级医院具备研究生培养能力,二级医院具备本科生和大专生带教能力;12.执行河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实施细则及河南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考核合格率≥95%;三级中医院每年承担省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5项;13.医院人文内涵建设体现中医药核心价值观,院歌、院训知晓率≥9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一、解表剂功用主治病症辨证要点药物组成趣味方歌方歌1.1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姜枣草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大青龙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兼清郁热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陈更借钱百草园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1.2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桑菊荷杏,草根更俏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浮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双核心知识普及

双核心知识普及

双核心知识普及一、何谓“双核心指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为加强中医医院医疗服务监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于2017年7月12日发布的对全省二级以上(含二级)中医医院进行管理及考评的标准。

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省中管局对中医院的考评标准。

二、“双核心指标”包括了哪些内容“双核心指标”包括了“中医特色”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及“基础管理”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双20条)三、核心中的核心省中医管理局对核心指标中部分指标实行了单项否决,并在考核细则中以“★”标出,我们权且称之为“核心中的核心”,共8项,其中在:《“中医特色”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中有:1.医院床位规模、科室设置达到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专科医院达到专科医院基本标准)、等级标准和国家配置标准。

2.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3.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专科医院≥4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4.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50%;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收入占中药收入比例≥50%;在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收入中,中药饮片收入比例≥60%。

《“基础管理”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中有:1.医院依法执业,全面落实卫生、中医法律法规,无违法违规事项。

全年发生行政处罚案件数为0。

2.医院加强经济运行管理,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在各次审计、检查中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省直中医医院落实《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建立省直中医单位经济运行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重大事项漏报率为0;其它二三级中医医院参照执行,漏报率为0。

3.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年医疗事故数为0;输血安全事故为0。

4.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为0。

四、双核心检查中“抽查”的内容有哪些1.所有非中医类别医师参与中医药知识系统培训(入职三年内完成)。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歌诀完整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歌诀完整版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小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止嗽散>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卸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桔枳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大乘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且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秘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通,苔黄脉数服之康。

泻热逐水为峻剂,芒硝甘遂大黄供。

<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用高。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课件资料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课件资料

9.麻杏石甘汤【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常用方剂歌诀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解表剂第一章 10.柴葛解肌汤【功用】解肌清热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辛温解表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麻黄汤1.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功用】外感风寒。

【主治】扶正解表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11.败毒散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功用】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桂枝汤2.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功用】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外感风寒。

【主治】12.参苏饮【功用】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九味羌活汤3.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功效】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主治】13.再造散【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主治】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香薷饮4.【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湿。

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主治】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14.加减葳蕤汤【功用】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5.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功用】泻下剂第二章外寒里饮证。

【主治】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寒下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大承气汤15.峻下热结【功用】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5.止嗽散[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外感咳嗽[主治]鞕痞满泻热良,去硝名曰小承气,便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河南省中医骨伤科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定稿

河南省中医骨伤科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定稿

河南省中医骨伤科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1.十灰散《十药神书》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妙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方歌:大成活血便立通,硝黄枳壳厚归红;木通苏木陈皮草,煎服不行加蜜冲。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方歌: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紫地丁,蒲公英与天葵子,痈仓疥肿亦堪灵。

4.四生丸(《妇人良方》)方歌:四生三叶在其间,艾柏鲜荷生地餐;热迫血行成吐衄,血随火降一时还。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方歌:加味乌药元胡索,香砂香附甘草剉;每服一钱姜三片,脐腹疼痛功效卓.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方歌: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

9.金铃子散(《圣惠方》)方歌: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10.抵当汤(《伤寒论》)方歌: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11.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方歌:活血止痛乳没鳖,归穹芍红陈三七,紫荆苏木落得打,水酒煎服痛能医。

12.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方歌:顺气活血桃砂仁,枳朴木香苏木邻,苏梗归芍红香附,损伤气滞非七情。

13.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方歌:复元通气木茴香,山甲青陈贝母良,白芷漏芦甘草共,瘀消气畅不为殃。

14.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方歌:复元活血用柴胡,花粉当归山甲珠,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正宜服。

15.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方歌: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歌诀完整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歌诀完整版

<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小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止嗽散〉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卸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桔枳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大乘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且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秘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通,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治结胸,心坚硬满便难通, 泻热逐水为峻剂,芒硝甘遂大黄供。

<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 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用高。

<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双核心知识普及

双核心知识普及

双核心知识普及一、何谓“双核心指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为加强中医医院医疗服务监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于2017年7月12日发布的对全省二级以上(含二级)中医医院进行管理及考评的标准。

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省中管局对中医院的考评标准。

二、“双核心指标”包括了哪些内容?“双核心指标”包括了“中医特色”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及“基础管理”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双20条)三、核心中的核心省中医管理局对核心指标中部分指标实行了单项否决,并在考核细则中以“★”标出,我们权且称之为“核心中的核心”,共8项,其中在:《“中医特色”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中有:1.医院床位规模、科室设置达到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专科医院达到专科医院基本标准)、等级标准和国家配置标准。

2.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3.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专科医院≥4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4.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50%;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收入占中药收入比例≥50%;在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收入中,中药饮片收入比例≥60%。

《“基础管理”核心指标20条考核细则》中有:1.医院依法执业,全面落实卫生、中医法律法规,无违法违规事项。

全年发生行政处罚案件数为0。

2.医院加强经济运行管理,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在各次审计、检查中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省直中医医院落实《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建立省直中医单位经济运行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重大事项漏报率为0;其它二三级中医医院参照执行,漏报率为0。

3.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年医疗事故数为0;输血安全事故为0。

4.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为0。

四、双核心检查中“抽查”的内容有哪些?1.所有非中医类别医师参与中医药知识系统培训(入职三年内完成)。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歌诀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歌诀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歌诀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方剂歌诀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方剂一共有191方,在此,根据医学教育网论坛网友“gdchoice”提供的信息整理了中医内科119方必备歌诀,我想,应该能为广大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生提供一些帮助,愿大家早日顺利通过考试。

一、感冒1.葱豉汤《肘后备急方》加味:(荆防葱豉苏叶杏)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2.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3.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冬干地劳水添,葛根生姜葱豉选,产后出血兼外感,养血解表七味痊。

二、咳嗽4.清金化痰汤《统旨方》桑白栀芩肺热清,瓜蒌橘桔草贝苓,麦冬知母肺阴养,清中有养化痰灵。

5.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百合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三、哮病6.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姜辛五味麻黄射,紫苑冬花半夏和,大枣和中调诸药,温肺散寒平喘咳。

7.加味过敏煎(验方)柴胡防风五味梅,白芍甘草敛阴配,钩藤地龙僵蚕白,桑皮降肺8.定喘汤《摄生众妙方》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9.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验方》平喘固本党参味,胡桃虫草坎脐配,沉磁橘夏款冬苏,肺肾双疗此方推。

四、喘病10.华盖散《和剂局方》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

11.桑白皮汤《景岳全书》桑白皮汤芩连栀,贝母苏杏姜夏施,火炎痰盛咳喘急,清泄痰热效可睹。

12.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五磨饮子沉木香,乌药枳实加槟榔,白酒浓磨煎温服,理气降逆功效强。

四、肺痈13.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黄连解毒汤加桔梗、甘草)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火热烦狂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14.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15.沙参清肺汤(验方)太子沙参芪阴气,冬瓜薏仁甘草桔,白及合欢化止血,沙参清肺痈后期。

经典条文及方剂

经典条文及方剂

经典条文及方剂一.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四时瘟疫)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胃肠感冒)5.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外寒里饮证(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1.2 辛凉解表7.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辛凉轻剂”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甘石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10.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1.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12.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喻嘉言痢疾“逆流挽舟”13.参苏散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4.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暴哑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症,寒重热轻脉沉良。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包括以下内容: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使用桂枝、杏仁和甘草,适用于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的症状。

2.桂枝汤:桂枝汤治疗太阳风,使用芍药、甘草、姜枣等药材,可以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使用防风、细辛、苍芷和川芎等药材,黄芩、生地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香薷饮使用三物香薷、豆朴和银翘,具有散寒化湿的功效。

新加香薷可以祛暑煎。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效,使用姜、桂、麻黄和芍药等药材,适用于风寒束表饮停胸的症状。

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1.止嗽散:止嗽散使用桔梗、紫菀、荆芥和陈皮等药材,可以调服止嗽频。

2.银翘散:银翘散主要用于上焦疴,使用竹叶、荆芥、牛蒡和薄荷等药材,清疏风热煮无过。

3.桑菊饮:桑菊饮使用桔、杏、翘和芦根等药材,清疏肺胃轻宣剂,适用于___咳嗽。

4.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适用于身热而喘的情况,使用麻杏、甘草和石膏等药材,可以定喘除热。

5.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使用芩、芍、桔、甘和羌活等药材,适用于邪在三阳热势张的情况。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6.大承气汤:大承气汤使用硝黄、枳朴和大黄等药材,适用于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的情况。

7.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汤使用桃仁、瓜子、芒硝和薤白等药材,适用于肠痈初起腹按痛的情况。

8.温脾汤:温脾汤使用参、附、干姜和当归等药材,适用于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的情况。

9.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麻子仁丸使用大黄、枳朴、杏仁和芍药等药材,润肠通便功效高。

10.黄龙汤:黄龙汤使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和黄芩等药材,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1.十枣汤:十枣汤使用大戟、甘遂和芫花等药材,适用于逐水效果明显。

12.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使用半夏、人参、甘草和黄芩等药材,适用于和解供、少阳百病。

13.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汤使用蒿、芩和黄芩等药材,适用于清胆热。

中医临床各科常用方剂

中医临床各科常用方剂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2.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3.二至丸(《医方集解》)4.二陈汤(《和剂局方》)5.八正散(《和剂局方》)6.八珍汤(《正体类要》) 7.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10.小蓟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11.小营煎(《景岳全书》)12.小柴胡汤(《伤寒论》)13.上下相资汤(《石室秘录》)14.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16.乌药汤(《兰室秘藏》)17.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18.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19.六君子汤(《和剂局方》)20.开郁种玉汤(《傅青主女科》)21.四乌贼骨一茹丸(《素问·腹中论》)22.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3.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24.生化汤(《傅青主女科》)25.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6.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27.归肾丸(《景岳全书》) 28.平胃散(《和剂局方》)29.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30.甘麦大枣汤(《金贵要略》)31.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32.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33.圣愈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34.左归丸(《景岳全书》)35.右归丸(《景岳全书》) 36.玉屏风散(《医方类聚》)37.三仁汤(《温病条辨》)38.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39.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40.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41.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42.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43.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4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45.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4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4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48.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49.两地汤(《傅青主女科》)50.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51.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52.完带汤(《傅青主女科》)53.肾气丸(《金匮要略》)54.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6.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57.苓桂术甘汤(《伤寒论》)58.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59.济生肾气丸(《济生方》)60.保阴煎(《景岳全书》)61.胎元饮(《景岳全书》)62.养精种玉汤(《傅青主女科》)63.举元煎(《景岳全书》)64.香棱丸(《济生方》)65.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66.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67.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68.逍遥散(《和剂局方》)69.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70.桂枝汤(《伤寒论》)71.胶艾汤(《金匮要略》)72.桑菊饮(《温病条辨》)73.真武汤(《伤寒论》)74.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75.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76.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77.清经散(《傅青主女科》)78.银翘散(《温病条辨》)79.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80.温经汤(《金匮要略))81.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82.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8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84.毓麟珠(《景岳全书》)85.增液汤(《温病条辨》) 86.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87.四神丸《证治准绳》88.二妙散(《丹溪心法》)89.三妙丸(《医学正传》)90.四妙丸(《成方便读》)9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92.金铃子散(《素问病机宜保命集》)93.当归四逆散(《伤寒论》)94.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95.半夏厚朴汤(《金金匮要略》)96.活络笑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97.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98.桃核承气汤(《丹溪心法》)99.越鞠丸(丹溪心法》) 100.五子衍宗丸(《医宗入门》)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8.大青龙汤(《伤寒论》)9.小青龙汤(《伤寒论》)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12.五皮饮(《中藏经》)13.五苓散(《伤寒论》)14.实脾饮.(《济生方》)1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16.小柴胡汤(《伤寒论》)17.止嗽散(《医学心悟》)18.定喘汤(《摄生众妙方》)19.乌药散(《小儿药证直诀》)20.六君子汤(《世医得效方》)2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22.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23.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24.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25.归脾汤(《正体类要》)26.四神丸(《内科摘要》)27.生脉散(《医学启源》)28.白虎汤(《伤寒论》)29.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30.真武汤(《伤寒论》)31.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3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33.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34.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35.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36.杞菊地黄丸(《医级》)37.连翘败毒散(《医方集解》)38.桂枝汤(《伤寒论》)39.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0.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4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42.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43.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44.小蓟饮子(《济生方》)45.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46.固真汤(《证治准绳》)4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48.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49.麻黄汤(《伤寒论》)50.炙甘草汤(《伤寒论》)51.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52.定痫丸(《医学心悟》)53.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4.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55.茵陈蒿汤(《伤寒论》)56.理中汤(《伤寒论》)57.保元汤(《博爱心鉴》)58.保和丸(《丹溪心法》)59.麦门冬汤(《金匮要略》)60.都气丸(《医宗金鉴》)61.清金化痰汤(《东病广要》引《统旨方》)62.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63.健脾丸(《医方集解》)64.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6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6.大承气汤(《伤寒论》)67.消乳丸(《证治准绳》)68.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69.涤痰汤(《严氏易简归一方》)70.苏子降气汤(《小儿药证直诀》)71.资生健脾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72.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3.桑菊饮(《温病条辨》)74.桑螵蛸散(《本草衍义》)75.桑白皮汤(《景岳全书》)76.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77.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78.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79.黄连解毒汤(《肘后方》)80.菟丝子散(《医宗必读》)81.银翘散(《温病条辨》)82.麻杏石甘汤(《伤寒论》)8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84.清营汤(《温病条辨》)85.半夏泻心汤(《伤寒论》)86.清热泻脾散(《医宗金鉴》)87.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88.羚角钩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8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90.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91.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92.温胆汤(《世医得效方》)93.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9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5.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96.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97.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98.增液汤(《温病条辨》)99.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10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医医院肛肠科常用方剂目录1.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2.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3.葛根芩连汤(《伤寒论》)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6.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7.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8.黄芪汤(《千金要方》)9.健脾益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四物汤(《仙授理方续断秘方》)11.四物消风汤(《医宗金鉴》)12.八珍汤(《丹溪心法》)13.六味地黄丸(汤)(《小儿药证直诀》)14.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15.右归饮(《景岳全书》)16.十全大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18.六君子汤(《医学正传》)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20.六一散(《伤寒直格》)2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2.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合击局方》)23.四神丸(《校注妇人良方》)24.四逆散(《伤寒论》)2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6.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27.痛泻药方(《景岳全书》)28.当归芍药汤(《千金要方》)29.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30.良附丸(《良方集腋》)31.六磨汤(《证治准绳》)32.沉香化滞丸(《中医大辞典》)33.四磨汤(《济生方》)34.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35.桃仁承气汤(《伤寒论》)3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37.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38.槐花散(《普济本事方》)39.十灰散(《十药神书》)40.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1.地榆丸(《证治准绳》)42.活血祛瘀汤(《外科正宗》)43.黄土汤(《金匮要略》)44.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5.清营汤(《温病条辨》)46.凉血地黄汤(《脾胃论》)47.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48.三黄丸(《证治准绳》) 49.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50.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51.龙胆泻肝汤(《外科正宗》)52.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53.白头翁汤(《伤寒论》)54.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55.疏风清热饮(《医宗金鉴》)56.玉女煎(《景岳全书》)57.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8.黄芩汤(《伤寒论》)59.乌梅丸(《伤寒论》)60.三仁汤(《温病条辨》)61.胃苓汤(《证治准绳》)62.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63.二妙散(《丹溪心法》)64.三妙丸(《医学正传》)65.滋阴除湿汤(《外科正宗》)66.化毒除湿汤(《疡科心得集》)67.理中丸(《伤寒论》)68.附子理中汤(《和剂局方》)69.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70.四逆汤(《伤寒论》)7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72.赤石脂丸(《中医大辞典》)73.保和丸(《丹溪心法》)74.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75.人参健脾丸(汤)(《景岳全书》)76.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77.凉膈清肠散(汤)(《证治准绳》)78.麻子仁丸(《伤寒论》)79.五仁丸(《世医得效方》)80.苁蓉润肠丸(《金匮翼》)81.济川煎(《景岳全书》)82.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83.大承气汤(《伤寒论》)84.调胃承气汤(《伤寒论》)85.酸枣仁汤(《金匮要略》)86.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87.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88.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89.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90.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91.五神汤(《辨证录》)92.止痛如神方(《医宗金鉴》)93.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94.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96.透脓散(《外科正宗》) 97.当归饮子(《济生全书》)98.消风散(《外科正宗》)99.增液汤(《温病条辨》)100.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2.白虎汤(《伤寒论》)3.保元汤(《外科正宗》)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11.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12.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引《统旨》)13.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4.大承气汤(《伤寒论》)15.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16.大青龙汤(《伤寒论》)17.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18.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19.当归四逆汤(《伤寒论》)20.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21.地黄饮子(《宣明论方》)22.独活寄生汤(《千金方》)2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4.二妙丸(《丹溪心法》)25.二至丸(《证治准绳》)26.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27.茯苓饮(《外台秘要》)28.桂枝汤(《伤寒论》)29.葛根汤(《伤寒论》)30.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31.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32.甘草泻心汤(《伤寒论》)33.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34.活血散瘀汤(《外科正宗》)3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36.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37.化斑汤(《温病条辨》)38.化斑解毒汤(《医宗金鉴》)39.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40.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41.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42.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43.理中汤(《伤寒论》)44.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45.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46.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47.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4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49.麻黄汤(《伤寒论》)5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51.麻杏石甘汤(《伤寒论》)52.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5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4.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55.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56.秦艽丸(《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57.清骨散(《证治准绳》)58.清营汤(《温病条辨》)59.清暑汤(《外科全生集》)60.清骨散(《证治准绳》)61.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引邵应节方)62.三仁汤(《温病条辨》)63.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4.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65.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66.四逆散(《伤寒论》)67.四逆汤(《伤寒论》)68.透脓散.(《外科正宗》)69.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0.神应养真丹(《宣明论方》)71.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72.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73.痛泻药方(《丹溪心法》)74.温胆汤(《千金方》)75.温经汤(《金匮要略》)76.五苓散(《伤寒论》)77.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78.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79.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80.犀角地黄汤(《千金方》)81.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82.消风散(《外科正宗》)83.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4.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85.小柴胡汤(《伤寒论》)8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87.玉屏风散(《丹溪心法》)88.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89.益胃汤(《温病条辨》)90.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91.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92.茵陈蒿汤(《伤寒论》)93.一贯煎(《续名医类案》)94.银翘散(《温病条辨》)95.越婢汤(《金匮要略》)96.栀子金花丸(《景岳全书》)97.猪苓汤(《伤寒论》)98.增液汤(《温病条辨》)9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100.真武汤(《伤寒论》)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常用方剂目录1.麻黄汤(《伤寒论》)2.桂枝汤(《伤寒论》)3.苍耳子散(《济生方》)4.六味汤(《喉科秘旨》)5.银翘散(《温病条辨》)6.桑菊饮(《温病条辨》)7.疏风清热汤(《中医喉科学讲义》)8.败毒散(《摄生众妙方》)9.大承气汤(《伤寒论》)10.小柴胡汤(《伤寒论》)11.四逆散(《伤寒论》)1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半夏泻心汤(《伤寒论》)14.大柴胡汤(《金匮要略》)15.白虎汤(《伤寒论》)16.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17.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18.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19.清咽利膈汤(《外科正宗》)20.银花解毒汤(《疡科心得集》)21.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22.黄芩汤(《医宗金鉴》)23.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24.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25.理中丸(《疡医大全》)26.温肺止流丹(《疡医大全》)27.四逆汤(《伤寒论》)28.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29.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31.玉屏风散(《丹溪心法》)32.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33.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34.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5.归脾汤(《正体类要》)36.八珍汤(《正体类要》)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38.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39.肾气丸(《金匮要略》)40.四神丸(《证治准绳》)41.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42.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43.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44.通气散(《医林改错》)45.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4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48.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49.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50.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1.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5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5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54.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5.三仁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57.五苓散(《伤寒论》)58.真武汤(《伤寒论》)59.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0.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中医医院针灸科常用方剂目录1.麻黄汤(《伤寒论》)2.桂枝汤(《伤寒论》)3.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4.小青龙汤(《伤寒论》)5.止嗽散(《医学心悟》)6.银翘散(《温病条辨》)7.桑菊饮(《温病条辨》)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9.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大承气汤(《伤寒论》)11.七厘散(《良方集腋》)12.麻子仁丸(《伤寒论》)13.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14.小柴胡汤(《伤寒论》)15.涤痰汤(《奇效良方》)16.虎潜丸(《丹溪心法》)17.四逆散(《伤寒论》)18.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9.痛泻要方(《丹溪心法》)20.半夏泻心汤(《伤寒论》)21.白虎汤(《伤寒论》)22.蠲痹汤(《医学心悟》)23.清营汤(《温病条辨》)24.犀角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25.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27.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28.清胃散(《脾胃论》)29.玉女煎(《景岳全书》)30.白头翁汤(《伤寒论》)31.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32.理中丸(《伤寒论》)33.小建中汤(《伤寒论》)34.四逆汤(《伤寒论》)35.当归四逆汤(《伤寒论》)3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7.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8.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39.生脉散(《医学启源》)40.玉屏风散(《医方类聚》)41.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2.归脾汤(《正体类要》)43.炙甘草汤(《伤寒论》)4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45.左归丸(《景岳全书》)4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4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48.肾气丸(《金匮要略》)49.右归丸(《景岳全书》)50.地黄饮子(《圣济总录》)51.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52.酸枣仁汤(《金匮要略》)53.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54.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55.紫雪丹(《苏恭方》录自《外台秘要》)56.苏合香丸(《广济方》录自《外台秘要》)57.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8.四神丸(《内科摘要》)59.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60.保和丸(《丹溪心法》)61.温经汤(《金匮要略》)62.越鞠丸(《丹溪心法》)63.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64.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5.定喘汤(《摄生众妙方》)66.旋覆代赭汤(《伤寒论》)6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6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69.小蓟饮子(《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70.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1.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2.牵正散(《杨氏家藏方》)73.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74.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75.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76.大定风珠(《温病条辨》)77.杏苏散(《温病条辨》)78.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79.增液汤(《温病条辨》)80.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81.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3.三仁汤(《温病条辨》)84.五苓散(《伤寒论》)85.真武汤(《伤寒论》)86.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87.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8.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89.三子养亲汤(《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90.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91.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92.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4.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9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96.消风散(《外科正宗》)97.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98.缩泉丸(《校注妇人良方》)99.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100.吴茱萸汤(《医宗金鉴》)。

中医执业医师常考方剂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常考方剂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常考方剂总结1、归脾汤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特点:心脾同治,以脾为主;气血并补,重用补气。

组方:黄芪龙眼肉为君,人参白术当归为陈,佐以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生姜大枣甘草为使。

中内中的运用:眩晕之气血亏虚证;内伤发热治血虚发热证;血证鼻衄之气血亏虚证吐血气虚血溢证尿血之脾不统血证紫斑之气不摄血证;不寐之心脾两虚证;郁证(虚症)之心脾两虚证。

2、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下注证功用:清肝胆实火写下焦湿热特点: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邪不伤正泻火不伐胃组方:龙胆草为君,黄芩栀子为臣车前子、木通、泽泻、当归、生地为佐,柴胡为使中内中的运用:自汗盗汗之邪热郁蒸证鼻衄之肝火上炎证吐血之肝火犯胃证不寐之肝郁化火证痫证之痰火内盛证胁痛之肝胆湿热证耳鸣耳聋之肝胆火盛证医`学教育`网整理3、温胆汤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特点:组方:半夏为君竹茹为臣枳实、橘皮、茯苓为佐干草为使生姜大枣反佐中内中的运用:不寐(实证)之痰热内扰证耳鸣耳聋之痰火郁结证4、柴胡疏肝散主治:肝气郁滞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特点:组方:柴胡为君,香附川芎为臣,陈皮枳壳甘草为佐甘草为使中内中的运用:郁证(实证)之肝气郁结胃痛医`学教育`网整理之肝气犯胃证腹痛之气滞血瘀证胁痛之肝气郁结证鼓胀之气滞湿阻证5《金匮》肾气丸主治:肾阳不足功用:补肾助阳特点:补阳与补阴药配伍阴阳并补补阳为主;滋阴药]配入少量桂附以温阳以阴中求阳、少火生气组方:地黄为君茱萸山药附子桂枝为臣泽泻茯苓丹皮为佐中内中的运用:哮证之肾虚证喘证之肾虚证支饮之脾肾阳虚证消渴之阴阳两虚证6、失笑散主治:瘀血停滞功用:活血祛瘀特点:肝经血瘀组方:五灵脂蒲黄中内中的运用:胃痛之瘀血停滞积证之气滞血阻7、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特点:重在化湿和胃组方:藿香为君半夏曲、陈皮、白术、茯苓为臣大腹皮、厚朴、紫苏、白芷、桔梗、生姜、大枣为佐甘草为使中内中的运用:呕吐之外邪犯胃泄泻之感受外邪(寒湿或风寒) 寒霍乱之轻症8、葛根芩连汤主治:协热下利功用:解表清里特点:组方:葛根为君黄芩、黄连为臣甘草为使中内中的运用:医`学教育`网整理泄泻感受外邪(湿热或暑湿)。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2022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新增方剂内容

2022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新增方剂内容

1.大青龙汤【组成】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

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配伍特点】寒温并用,表里同治,重在辛温发汗。

歌诀: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2.越婢汤【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

【功用】发汗行水。

【主治】风水夹热证。

症见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方歌: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3.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功用】宣肺祛痰,降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

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方歌:射干麻黄枣生姜,半菀细辛味款冬。

咳而上气喉水鸡,宣肺祛痰兼降气。

4.荆防败毒散【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肿初起。

症见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5.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成】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炙甘草【功用】和解少阳,温化水饮【主治】伤寒,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柴胡、龙骨、牡蛎、生姜、人参、桂枝、茯苓、半夏、黄芩、铅丹、大黄、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主治】伤寒少阳兼痰热扰心证。

症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清热剂7.清心莲子饮【组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炙甘草、石莲肉、白茯苓、黄芪、人参。

【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

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等。

一名好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

一名好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

一名好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中医传承一名好中医必知的基本处方一览想要成为一名好中医,对中药知识的了解,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方剂的记忆与运用,也是令很多人感觉头疼的事情,所为何?方剂众多,记不住呀!但一些很基本的处方,总还是要记住吧!徐灵胎说:“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症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

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即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

”的确,治疗每一种病必须辨证求因,才能确定治疗方针。

同时,一病有一病的主治法,也必然有主方和主药,这是治病的基本法则。

在这基础上,再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出入,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前人留传下来的成方,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必须加以重视。

特别是几个基本方剂,必须熟悉。

现在择要说明,以见一斑。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为补气主方,用于脾胃薄弱,食少,泄泻等症。

气不运者,可以加陈皮,名异功散;胃寒者,可以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

2.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川芎。

为养血主方,用于肝血虚滞,妇人经水不调。

气血俱虚,可与四君子汤同用,名八珍汤;除去生地、白芍,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为养阴主方,用于肾水亏乏,腰痛遗精等症。

虚寒者可以加附子、肉桂,名桂附八味丸;内热者,可加黄柏、知母,名知柏八味丸;单加肉桂,名七味地黄丸,能引火归元;加五味子,名七味都气丸,能治痨嗽。

附子、干姜、炙甘草。

为回阳主方,用于寒盛阳微,四肢厥冷,水泻不止。

寒伤血分,脉细欲绝,可加当归、木通,名当归四逆汤;风湿相搏,身体烦疼,可加白术、大枣,名术附汤。

5.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为调和荣卫主方,亦治伤风。

汗不止者可加附子,名桂枝加附子汤;精关不固,可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倍白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再加黄芪,名黄芪建中汤,治中气虚寒腹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逐水20.十枣汤方歌: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21.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2.蒿芩清胆汤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调和肝脾23.四逆散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24.逍遥散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25.痛泻要方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调和寒热26.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表里双解27.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28.防风通圣散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29.葛根黄芩黄连汤(芩连葛根汤)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30.白虎汤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生气津。

31.竹叶石膏汤方歌: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清营凉血32.清营汤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33.犀角地黄汤方歌: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

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清热解毒34.黄连解毒汤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35.普济消毒饮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36.凉膈散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37.仙方活命饮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清脏腑热38.导赤散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39.龙胆泻肝汤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0.左金丸方歌: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41.泻白散(泻肺散)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42.苇茎汤方歌:苇茎汤出千金方,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43.清胃散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44.玉女煎方歌:玉女煎用麦地黄,石膏知母牛膝尝。

45.芍药汤方歌: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46.白头翁汤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攻效奇。

清热祛暑47.清暑益气汤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清虚热48.青蒿鳖甲汤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阴虚发热服之安。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9.当归六黄汤方歌: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顾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第五章温里剂温中散热50.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51.理中丸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52.吴茱萸汤方歌: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回阳救逆53.四逆汤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温经散寒54.当归四逆汤方歌: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55.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56.阳和汤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第六章补益剂补气57.四君子汤方歌: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58.参苓白术散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59.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90.玉屏风散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61.生脉散方歌:生脉散治气阴虚,人参麦冬五味齐,补气生津又敛阴,气短自汗诸证去。

补血62.四物汤方歌: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

63.当归补血汤方歌: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功独显,血虚发热用之宜。

64.归脾汤方歌: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

气血双补65.泰山磐石散方歌: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全。

补阴66.六味地黄丸方歌: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67.左归丸方歌: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68.大补阴丸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69.炙甘草汤方歌: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70.一贯煎方歌: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71.百合固金汤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麦冬玄参桔甘藏,贝母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补阳72.肾气丸方歌: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73.右归丸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阴阳双补74.地黄饮子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七章固涩剂固表止汗75.牡蛎散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涩见效奇。

涩肠固脱76.真人养脏汤方歌: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涩精止遗77.金锁固精丸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蒺藜龙骨与牡蛎,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78.桑螵蛸散方歌: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当归入,补肾宁心健忘灵。

固崩止带79.固冲汤方歌:固冲补气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宜,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80.固经丸方歌:固经丸用龟版君,黄柏椿皮香附群,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

第八章安神剂重镇安神81.朱砂安神丸方歌: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

补养安神82.天王补心丹方歌:天王补心柏子仁,二冬归地与三参,桔芩远志朱砂蜜,枣味酸收血自生。

83.酸枣仁汤方歌: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第九章开窍剂凉开84.安宫牛黄丸方歌: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温开85.苏合香丸方歌: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襄,牛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急救莫彷徨。

第十章理气剂行气86.越鞠丸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神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87.柴胡疏肝散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88.四磨汤方歌: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89.瓜蒌薤白白酒汤方歌: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90.半夏厚朴汤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91.枳实消痞丸方歌: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92.厚朴温中汤方歌: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93.天台乌药散方歌: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94.暖肝煎方歌: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95.加味乌药汤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降气96.定喘汤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哮喘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