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行当分三大类
昆曲名词解释
昆曲名词解释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明代,发源于江苏苏州地区,被誉为“戏曲之魂”,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之一。
下面是一些关于昆曲的常见名词的解释:
1. 昆曲:昆曲是指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形式,也是昆山地区曲艺文化的代表。
昆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娴熟的身段功底和精湛的演技而闻名,被誉为“百戏之祖”。
2. 正宫:昆曲中分为正宫、旦角、净角、丑角等角色类别。
正宫是指扮演贵族或官宦人物的男性角色,常常出现在昆曲的传统故事中。
3. 旦角:旦角是昆曲中扮演女性角色的角色类别,通常扮演贵妇、仕女等角色。
旦角在昆曲表演中以婉约、柔美、细腻的唱腔和姿态为特色。
4. 净角:净角是昆曲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角色类别,常常扮演武将、士兵等角色。
净角的表演风格以刚健、威猛的舞蹈动作和豪放、放声的唱腔为特点。
5. 丑角:丑角是昆曲中扮演丑角色的角色类别,常常扮演喜剧角色,具有滑稽、逗笑的表演风格。
丑角在昆曲中起到调剂气氛、增加戏剧效果的作用。
6. 坐脸:坐脸是昆曲中的一种表演技巧,指演员将一条腿盘腿坐在一个有绣花靠脚的小凳子上,另一条腿向下垂,同时唱腔
和表演。
7. 花旦:花旦是昆曲中扮演青年女性角色的特定角色类型。
花旦的造型和化妆都非常讲究,以嫩、俏、美、青春为特点。
8. 太监:太监是昆曲中的一种特殊角色扮演,他们通常扮演皇宫中的宦官,以太监的特有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特点。
以上是一些昆曲常见名词的解释,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独特魅力和表演形式使其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组图昆曲旦角凡戏中女性人物都属旦。
细分之,昆剧有老、正、作、四、五、六、贴七门之说;其中以正、五、六、贴为主体。
正旦一般就是扮演已婚女子得。
昆剧中有一句行话,叫“正旦只有两件半红衣裳”,大约指以下三折戏中穿红衣裳得正旦就是重头戏:《琵琶记》中得赵五娘(在《称庆》一折中穿红衣)、《风筝误》中得柳夫人(《后亲》一折中穿红衣)与《烂柯山》中得崔氏(在《痴梦》一折中穿红衣)。
这三人规定由正旦扮演,在上述三折戏中必须穿红衣裳,只就是崔氏因为她就是在做梦时自以为做了诰命夫人,她得大红霞帔不好算真穿,只能算作半件,所以有“两件半”之说。
KpWW2Kk。
五旦一般就是扮演所已及笄得淑女,或待字闺阁得千金,所以又称闺门旦,如《西厢记》中得崔莺莺、《浣纱记》中得西施等。
有一些一时蒙尘流落得善良侠义少女也多由五旦扮演,如《玉簪记》中得陈妙常、《绣襦记》中得李亚仙,《双红记》中得红绡等。
rLw9gTZ。
六旦通常比五旦得年龄稍小些,身份略低些,又称活泼旦;或者因为原称快乐旦或乐旦,转音而称为六旦。
《西厢记》中得红娘、《牡丹亭》中得春香、《渔家乐》中得邬飞霞、《翡翠园》中得赵翠儿等,皆属六旦。
5ARx7wt。
贴旦此名色由来已久,在旦初分为两个家门时,就就是旦与贴。
据说其原义就是在主要旦之外又“贴”一旦,就旦中之“贴”,犹如生中之“外”,也就就是次要者得意思。
但事实上贴旦所扮演得固然多数为村姑贫女、侍妾丫环,但也不乏夫人小姐、千金淑女。
她们往往有独立得身份、自主得言行及鲜明得性格,在不少戏中就是很重要或最主要得角色,甚至就是唯一得女角,如《相约相骂》(《钗钏记》)中得芸香、《彩楼记》中得刘千金、《红梨记》中得谢素秋、《蝴蝶梦》中得田氏等,原都就是归属贴旦行得。
实际上,贴旦与六旦相去不远,所以过去分家门时,贴与六旦便就是分在一起得。
昆剧中关于旦角有“衣西裴蝴”与“一门九娘”两句话,从中可以瞧出正、五、六、贴重头戏之一斑。
昆曲知识点
昆曲知识点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被誉为“戏曲之花”。
它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昆曲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昆曲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角色扮演。
以下是一些昆曲的知识点:1.唱腔:昆曲的唱腔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它采用的是特殊的乐曲和唱腔技巧。
昆曲的唱腔音域较宽,音色柔美,旋律细腻。
其特点是以音调变化丰富、音域跳跃较大、声音起伏有致等。
2.表演形式:昆曲的表演形式十分特殊,它采用了很多独特的技巧,如“敲子”、“套子”、“打腔”等。
其中,“敲子”是指演员在表演时敲击特制的木鱼,以引导节奏和强调情感;“套子”是指演员在表演时携带手提箱,从中取出道具和服装;“打腔”是指演员在表演时用手拍击自己的身体,以增强节奏感。
3.角色扮演:昆曲中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演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昆曲中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当,即生、旦、净、末。
每个行当都有其特定的角色类型和表演方式,如生行当扮演男性角色,旦行当扮演女性角色,净行当扮演丑角,末行当扮演世俗角色。
4.剧目:昆曲有着丰富多样的剧目,包括历史剧、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其中,经典的剧目有《牡丹亭》、《紫钗记》、《窦娥冤》等。
这些剧目不仅在中国内地广为流传,也在海外得到了认可和喜爱。
5.影响力: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对于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在中国内地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许多昆曲剧团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演出和交流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昆曲。
总之,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角色扮演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昆曲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通过了解昆曲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
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代表剧种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
它唱腔优美,在演唱上注重对声音节奏速度的控制,讲究咬字吐音,从而形成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的独特风格。
昆曲的角色分工很多,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耳朵旦等。
各行角色都在表演上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昆曲剧目很多,共计有400多出折子戏。
演出较多的有100多出,如《浣纱记—寄子》、《宝剑记—夜奔》、《鸣凤记—吃茶、写本》、《牡丹亭—闹学、游园、惊梦、寻梦、拾画、叫画》、《渔家乐—藏舟、刺梁》、《长生殿—定情、酒楼、絮阁、惊变、哭像、闻铃、弹词》。
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
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
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主要昆曲行当简述
主要昆曲行当简述闺门旦:应属于本学期接触最多的昆剧行当之一,其代表主要是《牡丹亭》的杜丽娘,《长生殿》的杨贵妃,《下山》中的尼姑色空等。
以杜丽娘为例,其唱腔一唱三折体现了昆曲的一贯特点。
表演时候由于要体现闺门旦作为未出嫁或新婚未久的年轻女子的羞涩温婉,其角色多为大家闺秀或者书香门第的千金,非常注意在演出中表现出端庄的淑女形象。
动作一般不大,步伐一般保持在使裙摆稍稍起来一些,但是整个脚并未显露在外的程度,手指动作也较多,用手势来表现心情的地方细腻。
在唱腔上的特点主要以小嗓为主,真声使用较少。
且闺门旦大多都出现在爱情剧目当中,多为其中的女主角。
但是不同的人在表演时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比如青春版的《牡丹亭》的女主角沈凤英的唱功与其师傅王芳老师相比,气息上似乎还需要更注意。
巾生:小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行当。
其代表之一就是《牡丹亭》当中的柳梦梅。
巾生一般也多出现在爱情戏剧当中,作为剧中男主角。
其角色一般都戴有方巾或必正巾等,故而称为巾生。
巾生一般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折扇功夫,由于其表演一般都是比较细腻的感情戏,要求演员对表演细节要更加注意。
其形象一般都是潇洒飘逸,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年青男性。
唱腔方面比较清而亮,音调较高。
贴旦:在本学期欣赏的昆剧著名剧目当中出现也比较多。
其典型代表还是《牡丹亭》当中的角色,另外还有《西厢记》中的红娘。
春香在《牡丹亭》的《游园》一出当中与女主角杜丽娘在金鱼池边的一段念唱做,使剧中所想要表现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气氛显得鲜明和活泼。
同时这也体现了昆剧不同于其他剧中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台上的演员不管是主要演员还是次要演员,都要求演员要唱要演不可以呆立在台上。
同时贴旦一般是扮演次要角色的女性角色,且活泼勇敢但是地位不高的年青女性角色。
其表演着重于念做,声音较清脆,动作干脆灵活。
另外,贴旦作为六旦的一种,从六旦角度来讲其表演范围比较宽。
在一部剧中,如果同时出现两个女性角色,其中一个一般由六旦老充当。
昆曲服饰
二衣箱 箭衣、马褂、大 靠、打衣、大铠、 候衣、扣带、鸾 带等
三衣箱 内衣、厚底靴、 朝方、彩鞋、 旗鞋、胖袄、 僧鞋、大袜等
昆曲服饰作为一门艺术,荃本沿袭了明代的风格,以后又 吸收清装、旗装的服饰特点,同京剧服饰差异不大,是以红、 黄、蓝、白、黑、紫、粉色等为主色,色彩鲜艳、热闹。 红为枣红、黄为明黄、黑作层次,白是淡的五彩,绿为 深绿与粉绿,蓝为里蓝,紫为灰紫。
突出体型美表演时体 态曲线清晰可见
宫装衣 华丽富贵,颜色 明亮,多黄色红色。 服装外加云肩或飘带; 长裙上搭配有短裙、 或中裙、佩、腰带、 玉饰。
昆曲行当之净
净行分大面与白面,大面脸谱以红、黑二色为 主,故有“七红、八黑、三和尚”之说;代表有 《长生殿》中的高力士。
多黑,红色长袍
长生殿
昆曲行当之末
传统的昆曲服饰在刺绣、盘扣等工艺上已十分考究,在运线 行针方面,以精确的角度组成完美的图案,不强调艳丽,讲求的是 “雅”与“韵传统服装的纹饰有龙、凤、鸟、兽、鱼、虫、花 卉、云、水等。
戏曲之美,取决于其丰富的内涵和离超的唱、念、做、
打功夫。而“行头”之美则满足了观众的视觉美感需求。
传统的昆曲艺术往往给人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印象。 从审美的角度认识戏曲服装,它具有以下审美特点
昆曲行当之生
在「生」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 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 不同的角色人物
巾生服饰风流儒 雅,清洒飘逸
服饰中的其 它细节,如扇子 上的、腰巾子上 面的花草,笛子 颜色也注意衣服 的盛体搭配。
官衣
昆曲行当之旦
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
旦角服装上衣有水袖或本色连袖,外加云肩或飘带;长裙上
末行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昆剧老生 不分文武,如《宝剑记》的林冲,《麒麟 阁》的秦琼等。 多短袍,干净利落。
昆曲的行当分三大类
昆曲的行当分三大类:旦角、生角及净丑角。
昆曲的旦角行当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又称四旦)、闺门旦(又称五旦)、贴旦(又称六旦)、武旦。
老旦是年老妇人,用本嗓近似老生,和其他旦行不相通,如《荆钗记》的王母、《精忠记》的岳母、《牡丹亭》的杜母。
正旦米用本嗓,咬字吐音比较用力,有「雌大面」之称,大都是正直刚毅的妇人如《琵琶记》的赵五娘、《窦娥冤》的窦娥、《慈悲愿》的殷氏。
在正旦行当中有几个特殊的角色,违反传统,性情尖锐的妇人特别归成一类,她们在服装上有一特色,是把水袖翘起不用,故称为翘袖旦,如《烂柯山》的崔氏、《狮吼记》的柳氏、《蝴蝶梦》的田氏。
作旦是年幼的儿童,不分男女,作幼童打扮如《浣纱记》的伍子、《邯郸梦》的番儿、《白兔记》的咬脐郎。
其中咬脐郎头带插有雉尾的紫金冠因此也可以雉尾生应工。
刺杀旦的著名戏码有所谓的「三刺、三杀」。
刺杀他人的「三刺」是《铁冠图.刺虎》的费贞娥、《渔家乐•刺梁》的邬飞霞及《一捧雪•刺汤》的雪艳娘。
被杀的「三杀」是《义侠记.杀嫂》的潘金莲、《水浒记.杀惜》的阎婆惜及《翠屏山•杀山》的潘巧云。
刺杀旦并非武旦,除了刺杀时有些翻扑打斗外,演唱时必须要能准确的表现人物的个性。
闺门旦简称旦,嗓音讲究宽而甜、腔要柔,柔中仍需有抑扬顿挫,实腔与虚腔要分明,发挥抑扬最重要的就是橄榄腔。
闺门旦大都扮演美貌、含蓄又富感情的深闺少女或年轻妇人,如《牡丹亭》的杜丽娘、《玉簪记》的陈妙常、《长生殿》的杨贵妃。
唱腔、白口及身段都必需在细腻庄重中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贴旦简称贴,穿坎肩彩裤,系腰巾,持团扇,不带水袖。
嗓音细而脆,演唱节奏较轻快,需注意行腔运气、步法身段。
贴旦大都扮演丫环或性格爽朗的少女,如《西厢记》的红娘、《牡丹亭》的春香、《钏钗记》的芸香,天真活泼但不逾矩,这和京剧中的花旦有很大的差别。
其他剧种的武旦只重开打,而昆曲的武旦唱念作打并重,要把动听繁重的唱段、高难度的作功配合在精彩的开打之中。
昆曲非遗分类
昆曲,又称为昆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表演地区、表演流派、传承人物等不同的分类标准,昆曲非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表演地区:
-不同地区的昆曲表演风格和传承有所不同,主要分为苏州昆曲、浙江昆曲和上海昆曲等。
其中,苏州昆曲被认为是昆曲的代表流派之一。
2.表演流派:
-根据不同的流派,昆曲可以分为南派和北派。
南派昆曲主要以苏州昆曲为代表,而北派昆曲则以浙江昆曲和上海昆曲为主。
3.剧目类型:
-昆曲有多种剧目类型,包括历史传奇、现实生活、梨园戏等。
不同的剧目类型有不同的表演风格和曲调。
4.表演形式:
-传统的昆曲表演形式主要包括正旦、净、末、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有其独特的表演特色和角色类型。
5.传承人物:
-根据昆曲传承的人物,可以将昆曲非遗分为一些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物的传承流派,比如袁雪芬、梅兰芳等。
昆曲非遗的分类体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昆曲的传承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不同地区、不同学派的昆曲在表演技巧、音律、唱腔等方面都有一些差异。
昆曲的非遗传承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
浅谈昆曲行当的俊扮化妆
( 白) 、 胭脂 ( 红) 、 油 烟灰 ( 黑) 三 种 颜料 , 均 为 粉状 的 。而近 人 已改 用 油彩 、 粉 底霜 、 眼 影等 各种新 式
的彩 妆 用 品 , 用 色 更 加 浓郁 、 注 重色 彩 的 层 次 和
结 构 感 的搭 配 , 为了 更加 唯 美和 迎 合现 代 人 的审
生、 雉尾生 、 鞋皮生 ) 、 武 生 。 老 生是 指 年 长 的男 性, 造型以黑三髯 口为主 , 如《 牧 羊记 》 的苏武 、 《 满 床笏 》 的郭子 仪 、 《 渔 樵记 》 的朱 买 臣 。外 的年
龄 比老 生 更 长 , 造型 以 白髯 口 为主 , 如《 浣纱记》
昆曲 的旦 角 行 当分 为老 旦 、 正旦 、 作旦、 刺杀
旦( 又称 四旦 ) 、 闺门 旦 ( 又称 五 旦 ) 、 贴旦( 又称 六
旦) 、 武 旦 。老旦 是 年老 的妇 人 , 和 其 他旦 行 是 不
的伍 子 胥 、 《 长生 殿》 的李 龟年 、 《 义 妖记 》 的法海 。
末是 地位 较次 的老 生 ,造 型以 黑满 髯 口为 主 , 如
舞台实践 尉 影 月 报
用较重脂粉 , 中年 妇 女 则 较淡 , 表现 苦 难 中 的妇
女 以 及 贫 苦 的 老 旦 角色 则 完 全 不 施 脂 粉 , 称“ 清 水脸 ” 。 还 有用 荷叶 煮汁 抹脸 使脸 成焦 黄色 。 此法 今 已不 见使 用 。
美! “ 俊扮” 致 力 于 表 现 剧 中 人 物 的 年龄 、 性别 、 身份。 处 境不 同而 有淡妆 、 艳妆 之别 。 昆曲只有 扮 演 富 贵 人 家 的 少女 、 少妇 或 风 流 、 轻 佻 的 女 性 用
昆曲的名词解释
昆曲的名词解释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明代,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之一。
它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精妙的表演技巧、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形式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一些昆曲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昆曲:昆曲是指昆山地区的曲艺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被称为昆曲。
2. 唱腔:昆曲的表演形式之一,指演员用旋律吟唱剧本中的文言文或白话文,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台词。
3. 行当:昆曲中的行当是指不同的角色类型或表演特点。
行当包括丑行当、生行当、净行当和末行当等,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形象塑造。
4. 武生:昆曲中的武生行当,是扮演武将、英雄或具有武功的男性角色。
他们的表演以武打和动作技巧为主,形象刚健、豪迈。
5. 旦生:昆曲中的旦生行当,是扮演女性角色的演员。
旦生可以分为正旦、花旦、老旦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形象塑造。
6. 丑生:昆曲中的丑生行当,是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
丑生的表演以幽默、夸张和滑稽为特点,常常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带给观众欢乐。
7. 末生:昆曲中的末生行当,是扮演配角或临时角色的演员。
末生在剧情中通常出现较少,但他们的表演也是为整个剧目增添情节和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8. 伶官:昆曲中的伶官是指在演出中负责音乐伴奏的乐师。
伶官们使用传统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笛子等,为演员的表演提供音乐伴奏。
9. 戏曲台:昆曲表演的舞台,一般呈长方形或半圆形,舞台上设有花台、小台、纱幕等装置,用以展现不同场景和情节。
10. 传统剧目:昆曲中流传下来的经典剧目,如《牡丹亭》、《窦娥冤》等,这些剧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视为昆曲的瑰宝。
这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对昆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
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昆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地域分类:昆曲源于中国江苏苏州地区,因此可以根据地域将其分类为苏州昆曲。
2. 剧种分类:在中国的戏曲分类体系中,昆曲属于南戏的一种。
南戏是指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戏曲剧种,包括苏州昆曲、浙江越剧等。
3. 表演形式分类: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注重唱腔和舞台动作的细腻表达。
根据表演形式的特点,昆曲可以被分类为唱腔戏,强调歌唱和音乐表演的内容。
4. 艺术特点分类:昆曲以其高超的唱腔技艺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根据艺术特点,昆曲可以被分类为儒林戏,强调文人雅士的气质和修养。
总的来说,昆曲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戏曲剧种,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主要包括地域、剧种、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
这些分类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昆曲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昆曲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昆曲的知识点总结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珍贵艺术瑰宝。
昆曲以其独特的唱腔、优美的舞姿、精妙的表演方式而著称,被誉为“戏曲之源”,对中国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昆曲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音乐特色、剧目体裁、流派流派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希望对读者深入了解昆曲和中国传统戏曲有所帮助。
一、历史渊源昆曲起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昆曲是由曲艺演化而来的,曲艺是指在古代即兴演唱故事的艺人,其中有一种曲艺叫做“昆山腔”,因此昆曲得名。
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湖南昆山曲艺人白朝奉携带昆曲来到嘉靖年间津沽(今天津)地区传播昆曲。
白朝奉收集了当地的山戏、柳词、杂剧等民间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创立了昆曲的三大流派——梨园、坐回、青衿,标志着昆曲的成型。
此后,昆曲逐步形成并传遍全国各地。
清朝时期,昆曲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宫廷和达官显贵娱乐的主要节目。
20世纪初,昆曲逐渐式微,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昆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关剧目得以保存与传承。
如今,昆曲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种昆曲演出和研究也得到了新时代的发展和壮大。
二、表演特点1.音律婉转昆曲的音乐体现了古代中国音律的特点,其音乐旋律细腻婉转,曲调多样。
昆曲的音乐分为“腔调”和“唱腔”两种,腔调是指曲牌,唱腔是指唱腔曲牌的演唱方式。
昆曲音乐中的腔调多以古琴、古筝为伴奏,悠扬动听,具有浓厚的古代音乐韵味。
2.表演细腻昆曲表演讲究精细和细腻,演员要求表演出精湛的唱功、功力深厚、表演细腻,更重要的是要有极高的美学修养,驾御舞台、情感、音乐、感知、体现出真情实感。
3.化妆服饰昆曲表演中,化妆服饰也有其独特之处。
演员进行精细的脸谱化妆,用色艳丽鲜明,服饰华丽堂皇,演员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与角色的性格特点相呼应。
4.舞蹈形式昆曲的舞蹈形式也有其独特之处,舞蹈动作、身段优美雅致,动作多以手舞为主,手部动作细腻多变。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哎呀,这昆曲可真有意思呀!”我兴奋地对小伙伴说。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参观昆曲博物馆。
一走进那古色古香的大门,仿佛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博物馆里展示着各种各样的昆曲道具和服饰,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哇,你们看这个!”我指着一件华丽的戏服叫道,“这也太漂亮了吧!”小伙伴们都凑过来看。
这时,一位老爷爷走过来,笑着说:“小朋友们,昆曲的魅力可不止这些哦。
昆曲有五大角色行当,那才叫精彩呢!”“爷爷,快给我们讲讲呗!”我们迫不及待地说。
老爷爷清了清嗓子,开始给我们讲解:“这昆曲的五大角色行当啊,分别是生、旦、净、末、丑。
这生呢,一般是指年轻的男子,像书生啊之类的;旦呢,就是女性角色啦,有花旦、青衣等等;净呢,就是大花脸,看起来很威武;末呢,是年纪稍大的男性;丑就很有趣啦,常常扮演一些滑稽的角色。
”“哎呀,那不就跟我们看的电视剧里的差不多嘛。
”我嚷嚷道。
“哈哈,也不完全一样哦,昆曲可是有它独特的韵味和表演方式呢。
”老爷爷笑着说,“你们想想,那演员在舞台上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那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练习的呀。
”“真的吗?那一定很厉害!”小伙伴们纷纷感叹。
“可不是嘛,昆曲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老爷爷感慨地说,“你们这些小孩子呀,要多了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不能让它们失传咯。
”我和小伙伴们都用力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我对昆曲就更加感兴趣了,也知道了昆曲五大角色行当的独特魅力。
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们。
这不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吗,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绽放光彩,共同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呀!。
昆曲人物角色
昆曲人物角色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其人物角色丰富多彩,通常分为正剧和旦角、生角、净角、丑角四大类。
正剧角色通常是反映历史人物或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如《汉宫秋》中的汉武帝、《南柯记》中的张生等。
他们通常是高贵、英明、豁达、心志坚定的人物,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旦角是昆曲中的女性角色,通常分为花旦和老旦两类。
花旦通常扮演年轻美丽、娇柔温婉的女性,如《西楼记》中的梅妃、《牡丹亭》中的李香君等。
老旦通常扮演年龄较大、性格豁达的女性,如《桃花扇》中的韩姬、《长生殿》中的牛娘。
生角是昆曲中的男性角色,通常分为文生和武生两类。
文生通常扮演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等角色,如《牡丹亭》中的张生、《汉宫秋》中的杨贵妃等。
武生通常扮演武将、侠客等角色,如《雪窦冤》中的文天祥、《荒山泪》中的林冲等。
净角是昆曲中的丑角,通常扮演幽默滑稽的角色,如《拾玉镯》中的蝴蝶精、《牡丹亭》中的莺莺燕燕等。
净角是昆曲中的重要角色,能够为戏剧增色添彩,引起观众的笑声和好感。
以上是昆曲中的主要人物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表演风格,是昆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昆曲行当简介
昆曲⾏当简介昆曲⾏当简介[转帖]昆曲的⾏当“⽣、旦、净、末、丑”和“⼆⼗个家门”清嘉庆、道光间,昆曲的脚⾊⾏当定基本定型为在“⽣、旦、净、末、丑”五⼤⾏当之下,⼜细分⼆⼗⼩⾏,称作“⼆⼗个家门”。
另有⼀个杂应各种群众⾓⾊的“杂”⾏,通常不计为家门。
⼀、⽣昆剧的⽣⾏主要扮演青年男⼦,故也称⼩⽣。
分为冠⽣、⼱⽣、鞋⽪⽣、雉尾⽣。
冠⽣:亦称官⽣,其表演特点是⽓宇轩昂,舒展恢宏。
有⼤⼩之别,帝王、⾼官皆以⼤冠⽣应⼯,多数并⾮青年。
⼩冠⽣⼩嗓的运⽤较⼤冠⽣为多,所扮⾓⾊⼤多是青年为官者。
⼱⽣:多系年轻的风流书⽣,⼀般尚未求到功名,⽽且往往是爱情故事的主⾓,因此类⾓⾊多戴⽅⽄或必正⼱,故得名。
鞋⽪⽣:⼜名穷⽣,专门扮演穷困的年轻书⽣。
因此家门规定镶鞋后跟必须蹋着趿在脚上,故得名。
雉尾⽣:指头戴紫⾦冠,加插两根雉尾的⼩⽣。
⼤抵与武事有关。
⼆、旦 昆剧旦⾏有“⽼、正、作,四、五、六”之说,实践中还有⼀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旦:扮演⽼年妇⼥,也兼演太监之类丧失男性特征的男⼦。
正旦:扮演已婚或中年妇⼥,重唱⼯,要求嗓⾳宽阔、刚劲。
正旦⾓⾊多以悲怆凄恻的表演为主。
作旦:主要扮演男性童⼦和青少年⼥性⾓⾊。
四旦:传统昆剧没有武旦,却有刺杀旦,需要武功技巧的戏,即由刺杀旦承担。
刺杀旦简称“刺旦”、“刺”与“四”同⾳,故名。
五旦:所扮者基本上都是年已及笄的青年⼥⼦,⽽且多半是窈窕淑⼥、⼤家闺秀。
因这类⾓⾊都⾝在深闺,故⼜称“闺门旦”。
六旦:通常扮演年轻活泼,⾝份较五旦为低的青年⼥⼦。
贴旦:主要旦⾓之外,所扮多村姑贫⼥,丫环侍妾。
三、净 分⼤⾯、⽩⾯,此外还有由⽩⾯中析出的邋遢⽩⾯。
⼤⾯:着红、⿊⼆⾊脸谱的男性正⾯形象,如关⽻、赵匡胤、李逵、尉迟恭、阎王、达摩⽼祖等。
⽩⾯:⼤多扮演反⾯⼈物,除眼纹外,全脸皆涂以⽩粉。
有时也扮正⾯⼈物,或⽆所谓好坏的⼈物。
邋遢⽩⾯:除⾯涂⽩粉以外,在眼⾓、⿐窝等处,加上⼀些⿊纹,故名。
【昆曲简介】
【昆曲简介】【昆曲简介】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被称为“昆剧”。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段结合得巧妙⽽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18⽇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命名为“⼈类⼝述遗产和⾮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常重视⾮物质⽂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20⽇,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地区,⾄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唱法也不⼀样。
元末,顾坚等⼈把流⾏于昆⼭⼀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腔”,为昆曲之雏形。
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乐家魏良辅对昆⼭腔的声律和唱法进⾏了改⾰创新,吸取了海盐腔、⼷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腔⾃⾝流丽悠远的特点,⼜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北曲的演唱⽅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体的“⽔磨调”,通称昆曲。
之后,昆⼭⼈梁⾠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步的研究和改⾰。
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部昆腔传奇《浣纱记》。
这部传奇的上演,扩⼤了昆腔的影响,⽂⼈学⼠,争⽤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益增多。
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声腔。
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歌曲必宗吴门”。
明末清初,昆曲⼜流传到四川、贵州和⼴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为载体的,但在传⼊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和民间⾳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
昆曲那些事儿快来认识昆曲“女神”
昆曲那些事儿快来认识昆曲“女神”展开全文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
不同的行当有着自己不同的表演程式和人物性格色彩。
在观看戏曲表演时,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妆容服饰、性格气质、语言动作等因素来判断人物的行当,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行当是戏曲人物内在思想情感的一种外化形式。
行当的历史可追溯至元杂剧时期,那时还叫做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划分并不够科学、细密,各种脚色的含义和表现形态,也和舞台上的呈现有很大的区别。
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行当的划分才日益细密,已经划分为12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老外、末、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大面、二面、三面、杂,这些角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
而后,根据人物形象的特点,简化精炼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生、旦、净、末、丑”,随着末行归并入生行,就变成“生、旦、净、丑”四大类了,但每个大类之中,实则又包含若干小类。
按顺序看,我们似乎应当先聊聊生行,然适逢3.8女神节,不如就Lady First (女士优先),一起看看昆曲里的女神角色---旦角吧!旦戏中女性人物都属旦,昆剧有一、二、三、四、五、六、贴七门的说法,其中以二、五、六、七为主体。
一旦一旦(老旦):顾名思义,是扮演老年女性形象的,要求嗓音洪亮、韵味醇厚,多用本嗓。
参考人物:《红楼梦》中的贾母、《精忠记》中的岳母、《西厢记》中的崔母等。
北方昆曲剧院演员白晓君女士饰演《红楼梦》贾母昆曲研习社吕沛真同学北大附中开放日演出中饰演《西厢记》崔母二旦二旦(正旦):一般扮演中青年已婚女性形象。
以唱工为重,动作端庄大方,因所穿衣服多为素色黑褶子,故称“青衣”。
参考人物:《琵琶记》中的赵五娘、《金锁记》中的窦娥、《风筝误》中的柳夫人、《烂柯山》中的崔氏等。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秦肖玉女士饰演《金不换》姚氏秦老师也是北大附中昆曲研习社特邀专家哦~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梁谷音女士饰演《琵琶记》赵五娘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余彬女士饰演《窦娥冤》窦娥三旦三旦(作旦):主要扮演年幼的孩子,以及门子等。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昆曲吗?昆曲那可是超级厉害的艺术瑰宝哟!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昆曲里超级重要的五大角色行当,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先来说说“生”这个行当。
“生”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哥哥一样,帅气又有魅力。
他们通常都是很有气质、风度翩翩的角色。
比如说《牡丹亭》里的柳梦梅,那可是个让人着迷的“生”角儿。
他举止文雅,说话也文绉绉的,一出场就好像带着光芒,难道你们不想看看这样的角色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吗?再讲讲“旦”角儿。
“旦”就像是美丽的花朵,娇艳动人。
有端庄的正旦,活泼的花旦,还有厉害的武旦呢!正旦就像我们班级里的班长,稳重又大气;花旦呢,就像班上最俏皮可爱的女生,总是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武旦就更厉害了,像个女英雄,威风凛凛的!想想看,要是她们都出现在同一个舞台上,那得多精彩呀!还有“净”角儿,他们的脸上总是画着五颜六色的脸谱,看起来可神气啦!就像超级英雄换上了酷炫的战衣。
他们的声音也特别洪亮,一开口就能镇住全场。
这不就像我们运动会上喊口号最大声的同学,一下子就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吗?“丑”角儿可有意思啦!他们总是能做出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表情,让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就像我们班的那个小活宝,总是能想出各种好玩的点子逗大家开心。
他们虽然看起来有点“丑”,但其实特别可爱,难道不是吗?最后是“末”角儿,他们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经验丰富的角色。
就像我们的老师,总是能给大家传授很多知识和经验。
昆曲里的这五大角色行当,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员,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本领。
他们在舞台上相互配合,共同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这不就像我们一起做游戏,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赢得胜利一样吗?所以呀,昆曲的五大角色行当真的是太有趣、太精彩啦!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
昆曲专业术语
昆曲专业术语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拥有丰富的专业术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昆曲专业术语:
1.“唱、念、做、打”:昆曲表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指唱腔、念白、动作和打击乐器。
2.“改脸”:昆曲中的一种脸谱变换技法,演员通过快速更换面具来表达角色情感和转变。
3.“装束”:昆曲演员在舞台上的服饰和化妆,通过精心的装束来突出角色特点和风格。
4.“走百戏”:训练演员基本功的阶段,包括学习舞蹈、动作、唱腔、念白等各个方面的技能。
5.“生、旦、净、末、丑”:昆曲中的五类角色,分别指男性正面角色、女性正面角色、鬼怪丑陋角色、配角和滑稽角色。
6.“十三劝”:昆曲表演中的行腔技法之一,指演员用唱腔的方式念唱对白,并带有音乐的节奏感。
7.“念白”:昆曲中演员用念书的方式表演的对白,通常与唱腔和动作结合,营造出舞台上的角色形象和情感表达。
8.“吐字”:昆曲演员通过舌尖的发音技巧,清晰地念白或唱腔,确保观众能够听清每个字音。
9.“拍板”:昆曲音乐伴奏中的一种乐器,由两块木板构成,演员通过敲击木板产生特定的节拍和韵律。
10.“鼓吹”:昆曲中的鼓乐器,包括大鼓、小鼓和钹等,用来伴奏和强调舞蹈和动作节奏。
昆曲人物角色
昆曲人物角色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角色扮演。
昆曲中的人物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角色形象。
生角通常扮演英俊潇洒、正义勇敢的男性角色,如岳飞、关羽、张飞等。
他们的唱腔婉转动听,动作流畅自然,给人以精神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
旦角则扮演美丽、温柔、聪明的女性角色,如西施、杨贵妃、潘金莲等。
她们的唱腔柔婉动听,动作轻盈优美,给人以柔情和温馨的感受。
净角则扮演一些次要的角色,如官差、刺客、贼等。
他们的唱腔明快简练,动作干脆利落,给人以紧张和刺激的感觉。
末角则扮演一些老年或者丑陋的角色,如乞丐、瞎子、瘸子等。
他们的唱腔平凡朴素,动作滑稽可笑,给人以幽默和感动。
丑角则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如韩世忠、潘安等。
他们的唱腔夸张、滑稽,动作搞笑诙谐,给人以欢乐和幽默感。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现手法,在昆曲中各显神通。
通过昆曲人物角色的表演,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和智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曲的行当分三大类:旦角、生角及净丑角。
昆曲的旦角行当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又称四旦)、闺门旦(又称五旦)、贴旦(又称六旦)、武旦。
老旦是年老妇人,用本嗓近似老生,和其他旦行不相通,如《荆钗记》的王母、《精忠记》的岳母、《牡丹亭》的杜母。
正旦采用本嗓,咬字吐音比较用力,有「雌大面」之称,大都是正直刚毅的妇人如《琵琶记》的赵五娘、《窦娥冤》的窦娥、《慈悲愿》的殷氏。
在正旦行当中有几个特殊的角色,违反传统,性情尖锐的妇人特别归成一类,她们在服装上有一特色,是把水袖翘起不用,故称为翘袖旦,如《烂柯山》的崔氏、《狮吼记》的柳氏、《蝴蝶梦》的田氏。
作旦是年幼的儿童,不分男女,作幼童打扮如《浣纱记》的伍子、《邯郸梦》的番儿、《白兔记》的咬脐郎。
其中咬脐郎头带插有雉尾的紫金冠因此也可以雉尾生应工。
刺杀旦的著名戏码有所谓的「三刺、三杀」。
刺杀他人的「三刺」是《铁冠图.刺虎》的费贞娥、《渔家乐.刺梁》的邬飞霞及《一捧雪.刺汤》的雪艳娘。
被杀的「三杀」是《义侠记.杀嫂》的潘金莲、《水浒记.杀惜》的阎婆惜及《翠屏山.杀山》的潘巧云。
刺杀旦并非武旦,除了刺杀时有些翻扑打斗外,演唱时必须要能准确的表现人物的个性。
闺门旦简称旦,嗓音讲究宽而甜、腔要柔,柔中仍需有抑扬顿挫,实腔与虚腔要分明,发挥抑扬最重要的就是橄榄腔。
闺门旦大都扮演美貌、含蓄又富感情的深闺少女或年轻妇人,如《牡丹亭》的杜丽娘、《玉簪记》的陈妙常、《长生殿》的杨贵妃。
唱腔、白口及身段都必需在细腻庄重中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贴旦简称贴,穿坎肩彩裤,系腰巾,持团扇,不带水袖。
嗓音细而脆,演唱节奏较轻快,需注意行腔运气、步法身段。
贴旦大都扮演丫环或性格爽朗的少女,如《西厢记》的红娘、《牡丹亭》的春香、《钏钗记》的芸香,天真活泼但不逾矩,这和京剧中的花旦有很大的差别。
其他剧种的武旦只重开打,而昆曲的武旦唱念作打并重,要把动听繁重的唱段、高难度的作功配合在精彩的开打之中。
如《扈家庄》的扈三娘、《西游记》的铁扇公主。
生角指男性角色,昆曲的生角行当分为:老生(又称正生)、外、末、冠生、小生(又可分为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武生。
老生是年长的男性,的造形以黑三髯口为主,用本嗓,如《牧羊记》的苏武、《满床笏》的郭子仪、《渔樵记》的朱买臣。
外的年龄比老生更长,造形以白髯口为主,如《浣纱记》的伍子胥、《长生殿》的李龟年、《义妖记》的法海。
末是地位较次的老生,造形以黑满髯口为主,如《荆钗记》的李成、《一捧雪》的莫成、《牡丹亭》的陈最良、《长生殿》陈元礼。
/?XI,#j3kM
冠生是有权位功名的男性,低音用本嗓,高音用小嗓,大小嗓的交换要不露痕迹。
大冠生年龄较大,带髯口,以用嗓的方式与老生区别,如《长生殿》的唐明皇,《邯郸记》的吕洞宾、《千忠戮》的建文帝。
小冠生年龄较轻,不带髯口,以用嗓的方式与小生区别,如《琵琶记》的蔡伯喈,《金雀记》的潘安、《牧羊记》的李陵。
小生用小嗓,又细分为巾生、雉尾生、鞋皮生等。
巾生大都是风流潇洒的文士,如《牡丹亭》的柳梦梅、《西厢记》的张君瑞、《玉簪记》的潘必正。
雉尾生头
带插有雉尾的紫金冠,如《连环记》的吕布、《白兔记》的咬脐郎。
鞋皮生是指穷困潦倒的书生,如《绣儒记》的郑元和、《彩楼记》的吕蒙正。
+ |pYu<OY 武生英武矫健,如《宝剑记》的林冲、《祝家庄》的石秀、《义侠记》的武松。
净丑角指以油彩勾出特定造型的角色,故统称花脸。
昆曲的净有:文净及武净(统称大面或大花脸)、白面。
丑有:付(又称二面或二花脸)、文丑及武丑(统称小面或小花脸)。
文净威武,如《莲花宝筏》的尉迟恭、《千金记》的项羽,其中有几个特殊的角色以红色为主故又称红生,如《单刀会》的关羽、《风云会》的宋太祖赵匡胤。
武净粗犷,如《蒲葵传》的钟馗、《虎囊弹》的鲁智深、《铁冠图》的李固。
白面阴狠,全脸涂白,如《连环记》的董卓、《鸣凤记》的严嵩、《长生殿》的杨国忠。
付大都是性格与外表不一的人,如《跃鲤记》中姜诗的迂腐、《水浒记》中张文远的油滑。
文丑滑稽,如《渔家乐》的万家春、《义侠记》的武大郎、《孽海记》的本无。
武丑灵活,如《西游记》的孙悟空、《雁翎甲》的时迁、《连还计》中吕布的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