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论文(昆曲)

合集下载

精品人文论文(昆曲)

精品人文论文(昆曲)

让昆曲成为你我生活的伴奏昆曲人文将昆曲从遥远的天边拉近到我的眼前。

说来有些惭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原先竟以为昆曲跟京剧相仿,对她敬而远之。

是昆剧院的艺术家们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让我透过他们感受到了昆曲的深情之美,诙谐之美,悲壮之美与梦幻之美,想象着那些黛瓦粉垣,雕梁画栋,花木扶疏的江南庭院中丝竹之声日夜绵延……是的,昆曲曾如现今的流行歌曲一样风靡全国,把那些个风雅调调带入了生活,带进了千万人心中。

多少人感动于杜丽娘的梦中真情,多少人感慨着万代江山的瞬间破灭,又有多少人,在昆曲中寻寻觅觅,觅觅寻寻着自己的影子,发出同病相连的慨叹。

昆曲是生活的缩影,是社会的缩影,更是历史的缩影,没有过多的词句,简单却深刻着,如江南流动的小溪,清澈得让人舒畅。

郭晨子说:“昆曲,是今生看到的前世。

一段段前尘往事,明明素未谋面而却偏偏以似曾相识,梦里熟悉得真切。

”我想,昆曲之所以有着矛盾的统一,皆来自它的虚幻朦胧吧。

她能将世故与天真融合得近乎完美,无愧于“百戏之祖”了。

有人说昆曲由诗写成,如香草美人,未免让人为其前景产生“高处不胜寒”的担忧。

对于生活节奏快速的现代人来说,要真正将自己融入戏中,恐怕不是件轻易就能做到的事。

这或许就是昆曲为高雅所付出的“代价”吧——真正懂得如何欣赏昆曲的人还不多。

然而使十四节昆曲课让我学到了不少昆曲知识,半只脚踏进了欣赏昆曲的门槛,也让我了解了昆曲的生存现状。

昆曲的现状应该是让我们每个江南人都感到痛心的吧。

但失望中也同样蕴藏着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在昆曲身上很是贴切了。

昆曲由兴转衰,又由死复生,令我们多少感到欣慰。

起码现在,我们还可以对自己说一句:还好,昆曲是有希望的潜力股!当今社会还是需要昆曲的,她可以平衡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息。

当然,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更多地继承和发展她,在保留传统的前提下创新昆曲。

但在这里我想陈述的观点是:我们不应为了让她适应社会发展,让她走市场化道路而去改变她,迎合需求,这是万万不可的!昆曲就是昆曲,相反,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从观众身上找挽救昆曲的途径,即提高观众的文化修养。

昆曲论文范文

昆曲论文范文

昆曲论文范文昆曲魅力之兴落摘要:昆曲,又称盛世元音。

昆山腔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话剧,于元末明初时形成,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表演艺术。

关键词:昆曲历史舞台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

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而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特点:主要表现在剧本、音乐、表演三个方面:l、剧本:昆曲剧本采用了宋、元时代的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每出大戏分很多折子,每折戏自成单元,都有一个贯串在总的情节上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它的许多单折戏可以独立演出。

在文学语言上,它继承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和长处,采用了长短句的方法,使每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把汉语的音乐性发挥得非常充分,通过字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长短轻重和谐的艺术效果,京剧则采用七言诗歌发展而来的七字句、十字句,每句唱的字数都是固定的。

2、音乐:中国的戏曲音乐大致分成两种结构形式,即曲牌体和板腔体。

昆曲音乐呈曲牌体结构形式,有一千多个曲牌,昆曲的每出戏就是演唱其中的北曲、南曲或南北曲全套的曲子,它的唱腔婉转细腻、吐字讲究,有四声、尖团之分,而京剧音乐是板腔体结构,它分为西皮二簧等几个板式。

昆曲

昆曲

《昆曲》选修结业论文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因此,昆曲成为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与大家所熟悉的京剧相比,昆曲抒情性极强,圆滑、温婉的声腔,如潺潺流水般细腻的舞蹈动作似乎更能打动人心。

这一点,在我刚与昆曲相识时就深有感触了。

我想这也许就是昆曲最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能将各种赋有丰富感情的故事演绎得如此令人动容。

昆曲的代表作品有许多,其中较为经典的是众所周知的四大名剧:《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长生殿》。

这四部作品分别讲述了不同的爱情故事。

然而,我对在选修课中赏析的《牡丹亭》与《桃花扇》饶有兴致。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该作品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作品,主要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牡丹亭》相比《桃花扇》更为悲壮,表达方式更为强烈。

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这样至死不渝的爱情让人心生向往,在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能够爱得如此惊天动地,我们该从中看到,感到些什么呢?作者把这种叛逆的爱情当作对封建礼教的打击手,这无疑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个性的解放。

我想这对当时的社会应该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样的震撼造就了一部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昆曲论文

昆曲论文

《昆曲鉴赏》论文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在这八周的课程中,老师让我们看过了几部戏曲,每一部给我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班昭》这部讲述汉代才女班昭编纂《汉书》的不凡经历,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集才气与一身的女人,还展示了班昭和二位师兄马续、曹寿之间的感情与事业上的纠葛。

演绎了面对兄死、夫亡、友散和大火烧毁大量书稿的困扰艰辛,班昭的奋斗、失望和重振,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

对于《班昭》这部戏曲,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只有它的剧情,其中的演员的表演令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听老师介绍说,其中的演员在出演这部戏曲是都已经四、五十岁,其中更有甚者,已经达到六十岁。

虽然演员的实际年龄都很大,但他们都表现的非常的好,表现的他们都还处于最青春、最羞涩的年纪。

还有一个演员即使是扮演的傻姑的角色,也演得很到位。

然后是它的内容,该部戏曲演绎了才女班昭的一生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

班昭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班昭的哥哥班固负责编纂《汉书》,不料,就在快要完成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在班昭四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汉书。

之后的内容我们没有来得及看,不过,听老师说,班昭的夫婿最终在宫里成了太后的“男宠”,在这一方面来说,也体现了班昭的悲惨。

昆曲论文

昆曲论文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

“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

到明嘉靖、嘉庆年间(1522——1572)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在此之后音乐家、戏剧家梁辰鱼按昆山腔的特点,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

因此也扩大了昆腔的影响。

一些文学人士争用昆腔新声撰写传奇,昆山腔一时名声大噪,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1621——1722)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

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

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

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剧目。

当然它们的语言,都带着浓郁的乡音,这是地方剧种的最大的特点。

昆曲论文

昆曲论文

水磨一曲,风流宛在————我的昆曲印象关于昆曲的前世今生,已经有不少人做过深入的研究,了解昆曲甚浅的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在这里,我只能谈一谈自己对昆曲的感性认识,说一说自己对昆曲的独特印象。

我从小接触到的传统戏剧种类是越剧。

在我的家乡,一个江南小镇上,经常可以看到临水而建的戏台。

当你徜徉在古镇的青石板路或是石拱桥上时,偶尔可以瞥见在水边的戏台上有越剧戏班在演出。

悠扬的丝竹声中,水袖微扬,粉面半遮。

这既是江南小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我对越剧表演的一份重要记忆。

真正接触到昆曲,是在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上,当老师讲到非物质遗产时,给我们播放了青春版《牡丹亭》的一小段,虽然仅仅是一小段,但是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那是一种传统文艺所特有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回家之后,我立刻上网寻找这部作品的完整版本,一点一点地看,终于全部看完了。

虽然那时我的文学水平十分有限,许多唱词都不甚了然,但是那柔美而圆润的唱词,淡雅而不失庄重的色调,和恰到好处的音乐与舞蹈,都让我有一种“触电般”的感觉,和以前那些乡间小越剧班给我带来的感觉有点相似,却又有了质的飞跃。

从此,我开始了解和关注昆曲,开始欣赏与感悟昆曲之美。

昆曲的美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譬如独登高山,在山脚下看到的是盛放的野花和潺潺的溪流(恰似昆曲淡雅精致的布局,衣饰,化妆,给人以直接的美感),及达山腰,山脚的风景依稀可见,但已然成为背景与陪衬,此时接触到的,是悦耳的鸟鸣和脚踏在山间石路上的声响,在空谷间回荡(好比是昆曲轻柔婉转,流丽悠渺的唱腔),比至山巅,一片开阔,举头红日,回首白云,天地间的壮美于此汇集,一种直抒胸臆的登临感油然而生,又让人生出无限感慨(正如经典昆曲那直入人心的美学冲击和咂摸不尽的深丰意蕴)。

它能够洗净你一天的疲惫和一身的铅华,让你漫步于古典美学的殿堂,慢慢走,欣赏呵。

初听昆曲,我觉得它和越剧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不觉得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随着我欣赏的层层深入,我发现它和越剧的区别越来越大,以至于大相径庭。

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

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

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昆曲艺术赏析论文范文一: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演绎历史传奇,传颂人间佳话,凝聚文化精髓,承载千古情意。

昆曲,用它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神韵风采。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明末清初,昆曲发展为全国性剧种,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昆曲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可称为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佳酿,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的悠久,对南北曲唱腔优点的吸取,各地文化语言的融合,造就了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吟词唱诗话情意昆腔唱词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斟句酌,字字珠玑,韵调优美,含情蕴意。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

它所使用的曲牌不计其数,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

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词本为唱而生,字数、平仄、韵调、对仗,处处讲究,只是当世人多作古典文学作品来赏读,但亲耳听其谐调而唱时,才能感到真正的韵味之所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游园》中的这段唱词是我最喜欢的,看似描绘园中景,实有幽愁怨情生,全然是古典诗词的一贯作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意含蓄不外露,颇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

责任作文(关于昆曲)

责任作文(关于昆曲)

责任作文(关于昆曲)
哎呀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说说昆曲呢!昆曲呀,那可是超级厉害的东西!就好像我们喜欢的糖果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

你们知道吗?昆曲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一打开,里面就有好多好多精彩的故事和漂亮的表演。

每次看到那些演员穿着漂亮的戏服,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我都觉得好有意思呀!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看昆曲表演。

哇,那场面,可热闹啦!舞台上的灯光一亮,音乐一响,演员们就出场啦。

他们的动作好优美呀,就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样。

我旁边的小伙伴都看得眼睛直愣愣的呢!
“这昆曲可真好看呀!”我忍不住对旁边的同学说。

“是呀是呀!”他也连连点头。

在表演的过程中,我完全被吸引住了,感觉自己好像也进入了那个故事里。

昆曲不就是这样嘛,能把我们带到不同的世界里去。

昆曲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贝呀!它就像一个智慧的老爷爷,有着好多好多的故事要告诉我们呢。

我们可不能把它给忘了呀,要好好地保护它,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好。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多去看看昆曲表演,去感受它的魅力。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呀!这就是我的想法,你们觉得呢?。

昆曲论文

昆曲论文

保护与弘扬昆曲文化08020246 李腾摘要:昆曲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和弘扬昆曲文化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重点讲述作者对于保护与弘扬昆曲文化的一些看法,探索出拯救民族瑰宝的新途径。

关键词:戏曲之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通过这学期昆曲鉴赏课的学习,我初步领悟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魅力。

昆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和弘扬这一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代,昆曲淹没在流行音乐的大海之中。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复兴昆曲,弘扬传统文化。

昆曲被称为“戏曲之母”,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有高尚的艺术观赏性。

对于如何保护昆曲,大概分为两种观点:1、较多的人主张昆曲要原汁原味保护、保存起来,认为唯一的任务是挖掘、抢救、继承、保存、整理,不让遗产丢失,不让昆曲灭绝。

昆曲不需革新和创新,因为她已达到应有的高峰,具有不朽的价值。

古典昆曲现代化、变高雅昆曲通俗化,结果是只能损害甚至毁灭昆曲,会使昆曲面目全非,使昆曲真正价值丧失殆尽;2、有部分人则认为昆曲应该现代化,通俗化。

由于历史原因及自身原因,昆曲观众越来越少,“雅”得连雅人也看不懂读不懂。

如果昆曲一成不变,就只能作为文物保护保存下来,使其纯粹化地保留,即使挖掘了,抢救了许多传统剧目,因为是遗产,只能原封不动成为和起到国粹文物保护作用,或是“克隆”下一代。

我的观点是:昆曲就是在不断与时俱进中发展起来的。

固守不变只会使昆曲丧失活力,反而不利于昆曲的保护。

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她是一种有思想有艺术性的产品。

在新的时代和形势下,应当以其为根再长新芽,再多新花,再结新果才是继承的目的。

任何事物和文化都是“与时俱进”的。

昆曲从昆腔起,到昆曲而后清时昆曲是不断创新和成熟的过程,今天昆曲一些优秀“传统节目”正是前人的“新作”,是那个时代的“当代题材”,在今天人们观赏起来必然感到有很大距离。

昆曲期末论文

昆曲期末论文

昆曲演唱艺术的魅力之我见——《经典昆曲欣赏》期末论文【摘要】昆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有着独特深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文从文本、唱腔和身段着手,结合一些著名的昆曲剧目中的细节具体分析,浅谈自己对昆曲魅力所在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昆曲文本唱腔身段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

昆曲是中国现存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

它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于一身,熔文学、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有着较深的文化意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昆曲是优美的。

美在哪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在北大课堂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就是意象,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

艺术作品如何表现它的美?艺术作品在社会上为什么有特殊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具有的意象,其艺术意蕴的宽泛性、多义性,某种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美感和丰富性。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过几个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

“彰”就是照亮的意思,美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美的,而是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照亮它。

这八个字大抵有两层意思。

一是艺术作品必须有欣赏者的阅读、感受、领悟、体验才能显示出来;二是艺术依靠人的意识,那么不同的欣赏者,或者同一欣赏者不同时期的体验、领悟也就是不一样的,所“彰”的东西也有所区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艺术的美又是具有无限性的、永无止境地生成和更新的过程。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昆曲也是如此。

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研究,从一开始对昆曲的懵懂无知,只是凭着一些粗糙的印象和直觉去感受,到现在掌握了一些昆曲的基础知识,对昆曲鉴赏也有了自己粗浅的见解和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一下昆曲演唱艺术之美的感受。

昆曲演唱艺术之“文”——文本的遣词造句1叶朗,2010年春,《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合集五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合集五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合集五篇)第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我们很陌生,其实它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比如端午节,京剧,皮影戏,珠算等等。

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那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我们不熟悉但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昆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2021推荐优秀昆剧论文范文四篇范文3

2021推荐优秀昆剧论文范文四篇范文3

2021推荐优秀昆剧论文范文四篇范文 昆剧是只采用昆腔这一单一声腔演故事的剧种。

一般而言,着重表达戏曲声腔时用昆山腔,表达乐曲、尤其是脱离舞台的清唱时用昆曲,而将指表演艺术的戏曲剧种,则称作昆剧。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昆剧曾经有"昆山腔"(简称"昆腔")、"昆调"、"昆曲"、"南曲"、"南音"、"雅部"等各种不同的名称。

昆剧的产生,不仅是昆腔自身发展的成熟标志,还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

本文提供四篇优秀昆剧论文范文供大家欣赏。

摘要:苏州昆剧戏衣同昆剧一样,在中国戏剧服饰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苏州昆剧戏衣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处在苏州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苏州昆剧戏衣在走向成熟的同时,也逐步显现出了它的艺术特色,并表现出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昆剧;戏衣;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昆剧作为“百戏之祖”,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其戏衣艺术来自生活,但与生活服装设计又有区别。

苏州昆剧戏衣以明代服装为主体,在宋元南戏戏衣与元杂剧戏衣的继承基础上,结合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服装,并逐步加以艺术化,形成一套不分朝代、不分季节,各剧通用的“戏衣”。

一、苏州昆剧戏衣的艺术特色 (一)“美如冠玉”———装饰性 所谓装饰,是一种审美形式,也就是对自然事物进行修饰以使之美观。

而装饰物具有这种能够被美化的装饰性的特点。

装饰性是昆剧服装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

而昆剧服装的装饰性主要通过装饰工艺、纹样、色彩、样式等手段来体现。

精湛卓越的苏州刺绣工艺赋予了苏州昆剧服装“精致雅洁”的装饰艺术特色。

特别是苏州刺绣受当时文人的影响,带有诗情画意的韵味。

其中绘画艺术对当时苏州刺绣的影响最为直接。

这使苏州刺绣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再加上绣花苏针“坚而不脆”,针身匀圆,针尖锐利的特点以及苏州花线可染一百多种色彩,一种色彩又可分许多色阶,而且纤维细致透明,抱合好,拉力强,能劈丝分缕,直至一丝一线,都具“光、滑、细、柔”的特点,使绣出的绣品平薄匀,和色无痕,精美细致。

昆曲的优秀作文

昆曲的优秀作文

昆曲的优秀作文昆曲的优秀作文篇1走在林荫小道上,我聆听着鸟鸣,“叽叽喳喳”,仿佛与生命在交谈,感受着那份活力;漫步在山川岩谷中,“叮叮咚咚”,仿佛在与自然沟通,赞叹那份豪迈;踏入影院的沁兰厅中,我聆听着昆曲“咿咿呀呀”,仿佛与前人在对话,惊叹那份古典。

郭晨子说,昆曲是河对岸的风景,河水潺潺,没有摆渡的舟。

而我们只能停留在河的这头,听着对岸“咿咿呀呀”的水磨腔,回首前尘,想象着戏里女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向往着戏中似真似假的人生。

叹一声戏如人生,却不知人生如戏,只是一味地感怀着那一段段从未经历的人生旅程,只是觉得戏里演得真切,好似那就是自己苦寻多年的前尘往事。

于是我轻叹:昆曲,今生看到的前世。

在昆曲那酥人入骨的腔调中,我分明嗅到了一丝江南微湿的味道。

沁兰厅中未能听一曲《牡丹亭》,隐约记得其中一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种遗憾,惆怅与无奈,就如在“花雅之争”中失势的昆曲一般,悄悄的退出历史的舞台,隐匿于繁华的生活之外,看着自己被遗忘,而后一笑,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从容与淡然吧。

昆曲诞生于苏州昆山,并由此得名。

她被称为“百戏之母”,因为她是最古老的一种戏曲,剧本的文学性很高。

歌与舞的结合,虚实结合,神形皆备。

后来发展的戏剧都从昆曲的表演形式上汲取了养分,可以说,昆曲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戏曲。

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

昆曲所讲求的不正是人世间的美善丑恶吗?昆曲舞台上的一方春色,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并在陶醉中思索人生。

昆曲中的丑角最令我印象深刻,滑稽的动作,明快的语调,一出场便深深吸引了我视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我不禁“哈哈”大笑。

静静地聆听,轻轻地微笑,也许不是每次付出都会有收获,但收获的背后必须付出。

还记得大宰相寇准吗?在庆功宴上大摆酒席。

刘婆苦口婆心,时而规劝,时而说唱。

曲调幽婉凄凉,发人深省。

例举寇准寒窗苦读,太夫人的告诫,自己的感想,使得内容格外丰富。

听者有意,说者更是用尽心思。

昆曲的作文

昆曲的作文

昆曲的作文有关昆曲的作文(精选8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昆曲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昆曲的作文篇1600年前,当文艺复兴的曙光划破了欧洲中世纪黑暗夜空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有一种声音,伴着胡笳长笛荡涤开来,让中华民族痴迷了两个多世纪。

这就是诞生于南中国昆山脚下的天籁之音——昆曲。

它自园林深处传出,风雅了人世间的凡尘琐俗,成为一种美丽的辉煌。

推开厚重的朱门,转过曲折的回廊,拂去满身尘埃,静听婉转的水磨调,让思绪飞回几百年前的江南。

彼时,昆曲自闺阁深处,觅一段锦屏人的春愁婉转,化作一唱三叹的水磨调,演绎了《牡丹亭》的一往情深,自华清池边,寻一段大唐盛世的歌舞升平,化作水袖飘飘,演绎了《长生殿》中的爱恨情愁,自秦淮河畔,写一段南朝往事,化作李香君的扇上桃花。

昆曲之美,美在唱腔。

沈宠绥在《度曲颂知》中说,昆曲“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水磨调流丽悠远,听之足以荡人。

一与之长,延至数息。

“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离人相思,兴亡之叹,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檀板慢拍中,让人心魂摇曳,神思悠然。

”昆曲之美,美在演员指尖,遥指远方,便成巍峨群山;轻点近处,便观荡漾碧波。

指尖成峰,指间绕水,青山绿水勾勒出昆曲之美。

边歌边舞,水袖抛舞,时而牵住离愁别恨;时而翻出满腔衰怨;时而绕出情思绵绵。

舒展之间,道不尽的风致楚楚。

昆曲之美,美在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你可见杜丽娘独立小庭深院,春光寂寂,涟滟了她眉间的二分寂寞,三分相思,五分无奈。

“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

”你可见李香君于筵席之上,目光清冷,大骂奸臣贼子,手持定情折扇,握住的不止是忠贞的承诺,更是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中仍然坚持的气节。

5000字论文(昆曲)

5000字论文(昆曲)

5000字论文(昆曲)篇一:昆曲赏析论文昆曲赏析论文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211403039姓名:孙玉莹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有全国高校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2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各不相同国内首批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达形式以?人类口传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价值,它写实主义有着独特渊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 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地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明初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从?明-天启??清-康熙?末年,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全盛期,有望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

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

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未必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诸暨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它的摇滚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目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剧目。

昆曲的传播策略研究论文

昆曲的传播策略研究论文

昆曲的传播策略研究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愈加重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昆曲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更是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然而,如何更好地传播昆曲,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这项文化遗产,一直是古典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昆曲传播的策略,旨在实现昆曲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一、昆曲的特点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剧本构思。

昆曲以其的“高超的音乐技巧、华丽的武术跳跃、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文雅深刻的感情世界”被人们誉为“中国艺术的珍宝”。

二、昆曲的传播现状随着现代娱乐业的发展,昆曲受到了空前的冲击,面临着传承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国能唱良好昆曲的人不到500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低龄演员几乎没有。

这一数字足以骇人听闻。

李铁夫院士曾多次呼吁要重视昆曲的传承,他认为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昆曲研究中心,推进昆曲技艺的传承和推广,是当前昆曲保护工作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三、昆曲传播的策略(1)政策扶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昆曲的文化地位和知名度。

通过建立昆曲学校、提高昆曲表演者的收入待遇、增加政府和社会层面的资金投入,让昆曲在更广泛的人群和市场中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可。

(2)文化创新在推广昆曲时,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表演方式和场地,例如拍摄微电影、推出小型音乐会等,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并让昆曲走进生活。

同时,也可以将昆曲尝试和当今的一些流行元素进行融合创新,接受年轻观众的审美和口味需求。

(3)组织演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面向公众的昆曲表演活动,使得那些没有接触过昆曲的人也能够了解昆曲这一人类文化的珍品。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昆曲会演,例如昆曲夜话、爱心昆曲之夜等,可让更多观众了解和接触这一艺术形式。

(4)推广昆曲教育昆曲传承需要注重教育。

政府可以建设各地的昆曲学校,并进行师资培训和课程设置的规范化,还可以配合社会力量,制作多种形式、介质的昆曲教育资料,丰富昆曲教学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0字论文(昆曲)篇一:昆曲赏析论文昆曲赏析论文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211403039姓名:孙玉莹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2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它有着独特渊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 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从?明-天启??清-康熙?末年,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

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

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剧目。

当然它们的语言,都带着浓郁的乡音,这是地方剧种的最大的特点。

由于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而有?百戏之母?的美誉。

因为早期昆剧属于南戏系统,所以它继承了南戏的角色行当体制,同时兼收北杂剧之长,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早期作品《浣纱记》反映了昆剧初创时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戏的七行之外,还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臵法,更增设小生、小旦、小末、小外、小净五行,共十二行。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在演唱技巧上,昆曲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

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

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曲的乐器配臵较为齐全,大体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三弦、琵琶等。

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几百年冠绝梨园。

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适应不同场合,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

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

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此外,还有不少宗教歌曲。

从古至今,著名的昆曲杰作数不胜数,《牡丹亭》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从结构上看,《惊梦》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

?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

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

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

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

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

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

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

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

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

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

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昆山腔的正式形成并能在多种声腔中脱颖而出,与?曲圣?魏良辅有关。

魏良辅是昆山的一名曲师,他?生而审音,愤南曲之讹陋也,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镕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所度之曲,则皆《折梅逢使》、《昨夜春归》诸名笔,采之传奇,则有《拜新月》、《花荫夜静》等词。

要皆别有唱法,绝非戏场声口,腔曰‘昆腔’,曲名‘时曲’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

盖自有良辅,而南词音理,已极抽秘逞妍矣。

?昆山腔又被称作水磨腔,用?水墨?来命名这种细腻婉转的曲调生动地体现了昆曲在声腔上柔媚绵远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魏良辅之所以会致力于创造这种新腔,有着极为偶然并有趣的原因。

明代的余怀告诉我们:?南曲盖始于昆山魏良辅,良辅初学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镂新南音,足迹不下楼者十年。

当是时,南曲率平直无意致。

良辅转喉押调,度为新声,疾徐高下,清浊之数,一依本宫。

取字齿唇间,跌换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唳。

吴中老曲师如袁髯、尤驼辈,皆瞠乎自以为不及也。

?在昆曲形成之前,北曲的势力相当强大,导致像魏良辅这样的优秀曲师都要努力去学习北曲。

可是,他所操持的吴方言却给他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他在北区方面一直得不到发展,无奈之下,也许是激愤之下,魏良辅转向了自己熟悉的南曲,他希望在这方面干出一番事业来,最终,他成功了,他成功地完成了南曲的改革和创新,为南曲尤其是昆曲日后的席卷全国开创了局面。

虽然魏良辅的行为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文化地理学的他者与自我的理论在这件事情上的体现。

自我认同感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他者的东西再好,总会觉得有那么一层隔膜存在,而只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才会产生亲切感,并愿意为他倾注心血。

进入21世纪,昆曲的发展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机。

2021年,昆曲被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

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使人们意外的发现,古老而高雅的昆曲又充满了活力。

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一支强心针的力量一下子就使得我们的昆曲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受到了国际的关注。

?在政府、民间、专业团体几股力量的联合推动下,昆曲的演出市场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繁荣景象。

昆曲培养年轻观众,大学校园是重要的阵地。

全国七家昆剧院团每年都会到大学校园进行公益演出。

青春版《牡丹亭》和全本《长生殿》的上演,让昆曲在大学里掀起了一股热潮。

昆曲在新世纪的重振,有着政治的原因、社会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却是中华民族文化归属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对所有中国人而言,昆曲是中华文明的根和血脉,它清晰地传承着我们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情趣。

而我们,通过昆曲,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文化归属,也找到了发展自己、迈向世界的信心和依靠!篇二:昆曲期末论文昆曲演唱艺术的魅力之我见——《经典昆曲欣赏》期末论文【摘要】昆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有着独特深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文从文本、唱腔和身段着手,结合一些著名的昆曲剧目中的细节具体分析,浅谈自己对昆曲魅力所在的个人见解。

【关键词】昆曲文本唱腔身段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至今已经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了。

昆曲是中国现存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剧种。

它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于一身,熔文学、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有着较深的文化意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昆曲是优美的。

美在哪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叶朗在北大课堂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在中国美学看来,艺术就是意象,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

艺术作品如何表现它的美?艺术作品在社会上为什么有特殊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具有的意象,其艺术意蕴的宽泛性、多义性,某种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美感和丰富性。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过几个字“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

“彰”就是照亮的意思,美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美的,而是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照亮它。

这八个字大抵有两层意思。

一是艺术作品必须有欣赏者的阅读、感受、领悟、体验才能显示出来;二是艺术依靠人的意识,那么不同的欣赏者,或者同一欣赏者不同时期的体验、领悟也就是不一样的,所“彰”的东西也有所区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艺术的美又是具有无限性的、永无止境地生成和更新的过程。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昆曲也是如此。

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研究,从一开始对昆曲的懵懂无知,只是凭着一些粗糙的印象和直觉去感受,到现在掌握了一些昆曲的基础知识,对昆曲鉴赏也有了自己粗浅的见解和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一下昆曲演唱艺术之美的感受。

昆曲演唱艺术之“文”——文本的遣词造句 1 叶朗,2021年春,《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在文学史上,《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