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整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

这门学科旨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矛盾和运行方式,以及对社会政治变革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剖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这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不均。

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关注了阶级斗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
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这种阶级斗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分析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的可
能性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当代经济社会问题和探索社会变革的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建于19世纪中叶。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成的产品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的活动。

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2.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它分成两类:一类是未经人加工可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的树木、低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棉花、钢铁等原材料。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

二、社会生产力1.社会生产力是具有相当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物质资料的力量。

2.生产力由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和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使用生产资料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构成,是劳动过程中结合在一起和共同起作用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总体的能力。

3.生产力要素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其他一切物质技术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三、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2.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被称为狭义的生产关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南京气象学院经济贸易系于波导论●教学目的通过导论的教学,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实和发展。

●教学要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作为—门学科最早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1575~1622年)提出的。

在19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孟克列钦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

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田的意思。

“政治经济学”就是指所研究的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以往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只局限于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限制。

从此以后,“政治经济学”—词便被广泛使用,成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这门学科的代名称。

到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书后,这门学科的名称才逐渐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

但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怡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

当今,随着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增多,于是将政治经济学纳入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以与应用经济学科、管理经济学科相区别。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名称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因而“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词。

这样,政治经济学就因理论框架、理论观点的不同而区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反映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理论,具有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单选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单选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单选题第一章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2.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 (B) 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3.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是 (C) A. 产品交换过程B. 产品消费过程C. 直接生产过程D. 成果分配过程4.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 (D) A. 创造经济规律B. 消灭经济规律C.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D. 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5.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D) A. 劳动生产率 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 D. 社会生产力6. 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7. 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 政治关系 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 D. 生产关系8.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 生产 B. 交换C. 分配 D. 消费第二章9.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C)A. 社会分工 B. 机器的出现C.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D. 货币的使用10.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11. 具体劳动 (C)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 创造剩余价值1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B)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 复杂劳动为尺度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13.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A.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 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14.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B)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6. 货币的本质是 (B)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 流通手段 D. 价值的表现形式17. 价格标准是收货币的 (A) A. 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B. 流通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C. 支付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D. 贮藏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18.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A) A. 可能用观念的货币B. 必须是现实货币C. 必须用金属货币 D. 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19. 价值规律是 (B) 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 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20.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 A. 不会发生B. 可能发生C. 取决于商品数量 D. 是不可避免的21. 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 (C)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C. 计划经济 D. 产品交换经济22.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C. 供求机制 D. 利率机制第三章23. 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B)A. 产业资本 B. 商人资本C. 工业资本 D. 可变资本24. 资本的流通公式是 (D) A. W-G-W B. G-W-GC. W-W-G D. G-W-G`25.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D)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26.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C)A.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B. 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C.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D. 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28.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A. 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 降低劳动力价值 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29.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D) A. 个别资本家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实现的B. 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C. 各个资本家降低个别劳动时间而实现的D. 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6.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C. 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 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7.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B)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D.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8.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C)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 价值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 D. 相对人口过剩规律9. 社会再生产是 (D) A.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B. 生活资料再生产和生产资料再生产的统一C. 生产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0.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C) A. 剩余价值 B. 可变资本C. 资本积累 D. 剩余劳动11.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B) A.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B.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D.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四、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不承认 市场经济,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市场经济,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前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前也是这样做的。 在今天我们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以后, 济以后,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这样那样的 疑问产生。 疑问产生。 那么市场经济究竟能不能和社会主 义制度相结合呢? 义制度相结合呢?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到了40年代 , 到了 年代, 虽然开始承认价 年代 值规律的存在, 值规律的存在 , 但又认为在社会主 义社会中存在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价值规律, 而是经过“ 改造过的” 的价值规律 , 而是经过 “ 改造过的 ”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50 年 代 初 , 虽 然 批 判 了 所 谓 改造过的” 价值规律的观点, “ 改造过的 ” 价值规律的观点 , 肯 定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 作用, 然而, 作用 , 然而 , 斯大林却否定价值规 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 律对生产的调节作用 , 并主张对价 值规律的客观作用施加种种限制。 值规律的客观作用施加种种限制 。 这种观点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内曾产 生过很大的影响。 生过很大的影响。
二、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 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3、作为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市场经济, 、作为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市场经济, 是当代世界一种“ 效率型” 的经济。 是当代世界一种 “ 效率型 ” 的经济 。 马 克思、 恩格斯在他们的《 共产党宣言》 克思 、 恩格斯在他们的 《 共产党宣言 》 中曾说过: 中曾说过 :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 比过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 还要大。 还要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生活的学科,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指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经济的核心活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私人占有、自由竞争、利润追求等特征。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所得到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 基本经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需要了解。

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

2.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不公平性。

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理论。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基本度量单位。

通过研究价值规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商品交换和利润产生的原因。

2.4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讲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讲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1.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和批判的集大成者。

本讲义旨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是一个由私人占有和控制的生产资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私人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

私人所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是由个人或私人公司所有和控制的,这使得生产力发展取决于个人的利益和动机。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市场经济意味着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1 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而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中可以交换的相对价格。

3.2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实现利润的基础。

3.3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私人所有权和控制生产资料的人,他们只拥有自己的劳动力。

资产阶级是指拥有生产资料和剥削劳动者的阶级。

3.4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矛盾和矛盾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和无法实现剩余价值导致的。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结合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它强调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矛盾点。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性质和内在矛盾。

它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和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深刻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获取。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调和性。

资本积累理论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会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上升,可变资本的比重下降,从而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即失业现象;另一方面,资本积累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广大工人阶级则相对贫困。

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保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和物质上的平衡。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会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危机、萧条和复苏的阶段。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痼疾,它不仅会给工人阶级带来巨大的痛苦,也会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学科。

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矛盾。

第二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量的总和,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要素。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制度。

第三章: 价值与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商品价值是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而剩余价值则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剥削劳动者和产生社会矛盾。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之一,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资源短缺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社会进步。

第七章: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国际经济关系的紧密联系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关系,提供了指导各国合作和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提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和资源环境管理机制。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的主要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深入理解和改造社会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19世纪40年代的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1820年11月28日生于德 国巴门市一个资产阶级 家庭,父亲是纺织厂的 资本家。
▪ 1837年中学未毕业当商 行办事员,后去纺纱厂 工作。
▪ 1841年服兵役期间去柏 林大学旁听,自学哲学 等,进行社会调查。24 岁发表《英国工人阶级 状况》。
3、《资本论》产生的伟大意义
《资本论》是一部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著作。 恩格斯:“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 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 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 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 说明,而这种 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 《资本论》的发表,使无产阶级在黑暗中得到了阳光的照 耀,使无产阶级看清了自己的地位、命运、力量和历史使 命,冲破了资产阶级编制的思想罗网,从此,工人运动同 科学社会主义得到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一个自在的阶级变 为自为的阶级,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的新纪元。
(

八卡
一尔
-
八 一 八 八

马 克 思

马克思的故乡:古城特利尔
马克思的故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摩塞尔河畔的德国古 城特里尔,位于当时德国政治、经济最发达的莱茵省。
马克思的故乡.avi

亲父
--
亲 罕
--
丽亨
兄 弟 姐 妹 共

达 普 雷 斯 堡


利 希 马 克 思
马 克 思 的 一
九 人
荷 兰 人
3、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形成
➢ 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是随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本讲义将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展开阐述,从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生产方式是指人们通过劳动活动来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经济形态。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以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家为中心,通过市场商品交换实现资本的增殖。

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以全体劳动者为中心,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手段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剩余价值和利润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工人所得到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工人只能获得劳动力的等价物,即工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这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商品交换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是基本的经济行为。

商品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的量度,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价值规律作为核心原理,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潜在矛盾和深层次的利益冲突。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危机和不平衡现象。

五、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不断积累过程的必然结果。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经济的持续稳定。

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需要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满足人们多样化、立体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在批判和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总产品和劳动价值论,这些理论在分析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的运行规律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相互关系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其中,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而工人则只能得到等价物的劳动报酬,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矛盾。

社会总产品理论则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总产品被分配给不同阶级和个人,使得社会财富不平等分配,造成社会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得到合理分配,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这样,社会主义经济将实现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学科,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性分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实践,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义(干部在线)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讲义(干部在线)

政治经济学和商品经济大纲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商品经济1.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 劳动创造商品价值3. 价值形式与货币4.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知识点汇总概念C01:社会生产力原理和观点:K0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K0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K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K04:商品的两因素K05:劳动的二重性K0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K07: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K08: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特点K09:世界货币的职能K10: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正文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从事其它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包括,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人的要素,一个叫物的要素。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叫做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构成中,人的因素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因为所有的物质资料要通过人来掌握;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主要指的是史前社会。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也有一句经典的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物质资料生产: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之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由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有两类:1、天然存在的:如矿藏等自然物2、劳动的生产物:如纺纱用的棉花劳动资料: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

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统称。

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力的构成:人的因素--劳动力物的因素—生产资料&自然力技术,社会结合方式生产工具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起到优化的作用科学技术越是广泛的应用于生产,越是深刻的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使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诸方面构成的生产关系体系,它也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再生产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不断重复与更新。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生产起决定作用:1、生产的结果决定分配的对象、交换的对象、消费的对象。

2、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后三者反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交换、消费适应于生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的出现;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时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连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注:自然物右使用价值;(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及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的共有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不是商品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费。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而这不兼得的。

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

第二,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及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加上原材料等于自然物。

(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及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二重性,特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地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第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市统一的,而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商品价值的质即实体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

2.商品价值的量是有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熟练程度是指人们的劳动经验和技术精湛的程度,劳动强度是指人们在单位劳动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由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

(四)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劳动生产率3.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4.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密切相关。

注:左=右:右是等价物表现左的价值。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第二,一种商品经常和许多别的商品想交换,多=一;第三,一般的价值形式,一=多;第四,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时。

例如贵金属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

2.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级。

第一,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第二,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

(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本质。

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食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职能:价值尺度(定价),流通手段(货款两清),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事先事后付款),世界货币(国际结算)。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根本的职能。

注: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价格。

商品价格等于商品价值除以货币价值乘以供求关系。

(七)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及客观要求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他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绕价值自发波动。

2.价值规律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3.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必然会产生的消极后果。

第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第二,可能到会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

第三,可能出现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状况。

(八)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原因:第一,他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第二,它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第三,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C不变的资本 V可变的资本劳动力资本 M剩余价值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力和劳动。

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既无生产资料,也无生活资料。

3.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需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三个部分: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家属;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

其特点即是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注:价值是个被动词(三)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所有者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本身不是商品,它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并获得剩余产品。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2.所有权。

所有制上升到法律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及所有权范畴。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租用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及其特点(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表面)和价值增值过程(实际)的统一。

2.剩余价值的含义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位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相应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在生产出来。

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出来的。

注:价值量=C+V+M 商品的价值=c+v+m 由抽象劳动新创造的价值=v+m v为工资即劳动力的价值 c前一个生产的固定资本(由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v用来支付劳动者及家人的费用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1)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必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子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在生产出来。

注:V可变资本,C不变资本:抽象劳动可以创造新价值,具体劳动可以转移价值。

5.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第二,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实现的。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就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因此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

2.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的含义把剩余价值转变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仅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即资本关系本身,因此,实际上它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资本积累的本质和后果(1)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后果:第一,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第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第三,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C/V4.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5.资本的有机构成6.相对过剩人口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