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课诗两首

合集下载

中学初三下学期语文第1课诗2首-乡愁PPT课件

中学初三下学期语文第1课诗2首-乡愁PPT课件
乡愁
2020年10月5日
1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注: 2020年10月5日 (淡黄色的字词代表要重读,/代表节奏)2
你知道吗?
一:余诗中用了四种意象( 邮票 )、( 船票 )、 ( 坟墓 )、( 海峡 )来表现乡愁,作为喻体, 借物抒情,从而使抽象的乡愁变的( 生动 )、( 具体
10
),富有感染力。 二:席诗中运用了三种意象,分别是什么? 三:余光中的《乡愁》,按时空的跨度顺序,写出了千 千万万游子的思乡、思国深情,这首诗的结构美和音乐 美表现在哪里?
2020年10月5日
3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窄窄的海峡
2020年10月5日
4
乡愁似浓云
2020年10月5日
5
十六: 乡愁诗两首
一枚, 小小, 邮票
清远的笛

一张, 窄窄, 船票

一方, 矮矮,坟墓
模糊的怅惘
一湾, 浅浅, 海峡

结尾:感情升华,由

对亲人的感情扩延为
没有年轮的树
对祖国的怀念。
2020年10月5日
6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2020年10月5日
7
狂风 沙
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
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
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
风沙走时
乡心却无处停息
......
2020年10月5日
8
2020年10月5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沁qìn 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今朝zhāo3.注意节奏和重音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讨论并归纳:“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讨论并归纳: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诗两首》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诗两首》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作品
余光中,生于1928年,当代诗人、散文家、诗评 家。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 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 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作品 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 《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 的创作与鉴赏》等。
理解文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
灾多难的祖国。题目“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最 真挚的爱。
理解文题
《乡愁》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感情,这
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内 心感受。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把个人 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11月, 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 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 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 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 恨,坚定地融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 者”,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诗人说自己“是作为一 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余光中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指出在《乡愁四韵》中诗人所选取的意象,并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江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之情,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和民族历史的思恋。 2.试谈谈《乡愁》和《乡愁四韵》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把数量短语、形容词、名词等巧妙结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初中,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第1课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第10课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第一课诗两首

第一课诗两首

第一课《诗两首》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2.教学重点及难点:1.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及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3.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2课时,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5.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我爱这土地》一.自主预习1.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母亲养育了我们,祖国培育了我们。

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板书文题、作者)2.资料助读投影: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ppt课件

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ppt课件

《诗两首》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表达。
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 技巧的分析。
学生互动讨论和诗歌朗诵环节 。
02
《诗两首》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介绍
普希金
俄国著名诗人,被认为是俄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莱蒙托夫
俄国著名诗人,作品以独特的风 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
创作背景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创作于1825年,当时俄国正处于沙皇统治下,社会动荡 不安,诗人被流放南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 憧憬。
情感表达
总结词
深沉、含蓄、热烈
详细描述
本诗的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中,使读者 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同时,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又是热烈的,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诗歌中, 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04
课堂互动
提问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提出一 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 两首》ppt课件
• 课程介绍 • 《诗两首》概述 • 《诗两首》赏析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诗两首》的创 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 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修 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课程内容
01
02
03
04
《诗两首》的作者介绍和创作 背景。
莱蒙托夫
《帆》创作于1832年,当时俄国正处于十二月党人起义时期,社会矛盾激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单元介绍及第一课《诗两首》人教实验版

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单元介绍及第一课《诗两首》人教实验版

初三语文第一单元的单元介绍及第一课《诗两首》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同学们好,本周我们讲解第一单元的单元介绍及第一课《诗两首》。

九年级下和九年级上一样第一单元安排了诗歌单元。

这个单元的诗歌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都以“土地情思”为主题,其内涵是爱国思乡。

从情感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来看,学习这几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

另外,阅读诗歌还应该注意积累诗歌的优美语言,记诵名言警句。

你应该仔细、反复品味这几首诗歌,深深的记忆以下几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等。

学习第一课《诗两首》:1. 学习目标:反复朗读这两首诗,品味诗歌的语言。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复习九年级上“怎样读诗”:我们阅读诗歌,首先要诵读诗歌,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当中描绘的优美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优美含蓄精炼的语言。

3. 这一单元我们还应该在九年级上学习诗歌的基础上,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即意象。

4.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整体感知1. 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了这首诗?2. 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风霜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诗人艾青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课件

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课件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 过去”
诗歌内容解析
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强调了人生中的变化和不确定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 的怀恋”
表达了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于未 来的希望,强调了怀旧和憧憬的
情感
诗歌内容解析
01
“在雾蒙蒙的早晨,母亲一边柔 声地把我叫醒”
02
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表达了母 爱的温暖和家庭的温馨
诗歌内容解析
诗歌形式
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四行诗形式 ,每行八个音节,韵律感强烈。
内容描述
诗歌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人生道路 选择时的犹豫和思考,通过对未选 择的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选择 的思考和感慨。
象征手法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 黄色的树林”、“落日”等,使得 诗歌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
主题思想
作业布置
完成《诗两首》课文后的习题,巩固课 堂所学知识。
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进行赏析 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表达自
,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己的情感或描绘一个场景。
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现代诗歌精选》
收录了许多优秀的现代诗歌,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高诗 歌鉴赏能力。
《繁星·春水》
冰心的诗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适合中学生阅读。
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使 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她像一 朵花般绽放”,将女孩比喻为花,形 象地描绘了女孩的美丽。
拟人
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的特征或情感 ,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月亮偷 偷地探出头来”,将月亮拟人化,使 其显得更加活泼生动。
节奏与韵律
节奏
指诗歌中音节的轻重缓急,通过有规律的停顿和音节排列,形成特定的节奏感。例如,《雨巷》中“撑着油纸伞 ,/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通过“/”的停顿,营造出一种悠长、寂寥的氛围。

中学初三下学期语文第1课诗2首-乡愁PPT精品课件

中学初三下学期语文第1课诗2首-乡愁PPT精品课件

)来表现乡愁,作为喻体,
借物抒情,从而使抽象的乡愁变的( 生动 )、( 具体 ),富有感染力。 二:席诗中运用了三种意象,分别是什么? 三:余光中的《乡愁》,按时空的跨度顺序,写出了千 千万万游子的思乡、思国深情,这首诗的结构美和音乐 美表现在哪里?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窄窄的海峡
乡愁似浓云
十六: 乡愁诗两首
乡愁
余光中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注: (淡黄色的字词代表要重读,/代表节奏)
你知道吗?
一:余诗中用了四种意象( 邮票 )、( 船票 )、
( 坟墓
)、( 海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诗两首》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诗两首》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3.“思乡”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除余光中的两首诗歌,你还能 再列举两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吗?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席慕蓉的《乡愁》。
三、课堂小练笔 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
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国魂
余光中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指出在《乡愁四韵》中诗人所选取的意象,并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江水、红海棠、白雪花、香腊梅。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之情,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和民族历史的思恋。 2.试谈谈《乡愁》和《乡愁四韵》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把数量短语、形容词、名词等巧妙结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嘶哑( sī )( yǎ )
喉咙( hóu )
汹涌(xiōng )
邮票( yóu)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3.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设问 ) (2)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比喻 )
脉络梳理
脉络梳理
重点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句诗 作为《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 只鸟是饱受磨难、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 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于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 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所歌唱的对 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这四个被歌唱的 对象前面的修饰语来看,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 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 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的主题。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课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1课诗两首

《诗两首》课文原文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受得深沉……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两首》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作品有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

湖南衡阳人。

现居。

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抒发了 ;《乡愁》咏叹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三、合作释疑1.《我爱这土地》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 《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初三下册语文第一课诗两首

初三下册语文第一课诗两首

初三下册语文第一课诗两首阅读一些优美的诗歌对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初三下册语文第一课《诗两首》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下册语文第一课《诗两首》之《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受得深沉……初三下册语文第一课《诗两首》之《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初三下册语文第一课《诗两首》赏析一: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

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

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

”(《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

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一、点出土地情结。

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

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

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 京 大 屠 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
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 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 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 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 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 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 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 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 民和士兵 9000 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 9 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 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 人幸免。
“永远汹涌着”的“悲愤”的“河流”和 “激怒”的“风”抒写了人民的悲愤和激 怒,象征抗战力量的的日渐壮大和那风起
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
和那 / 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 / 黎明…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是 苦难人民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黎明”
——然后 /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构 思 特 点
邮票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
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如何理解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
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 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 出一切的决心。
为什么 / 我的眼里 / 常含泪水? 因为 / 我对这土地 / 爱得深沉……
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 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

诗人先把自己幻化成一只不屈的鸟,具备了
唱歌的天赋,具备了广阔的视角。它为我们
的土地苦难的历史,为我们的悲愤的人民, 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
为那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歌,死了,
意象写实和象征手法交织
我爱这土地
意象 鸟
土地 河流、风
象征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抗争精神 解放区
黎明
诗人以鸟的形象 自喻,用饱含激 情的诗句歌唱祖 国,歌唱神圣的 民族解放战争, 这种鸟儿对土地 的痴情,表达出 诗人愿为祖国奉 献一切的赤子情 怀。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
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 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 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 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 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 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 眷念。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 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 —— 无论 旧的还是新的 —— 都要求在新诗上有 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 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课文朗读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歌曲欣赏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 信,在外求学的学子思 念母亲,点点滴滴的思 念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 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 涵着多少对母亲的思念 之情啊!
密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 个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前者 象征祖国,后者象征光明(在本诗中,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也是 光明的化身)。 诗题“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对 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 的爱,这首诗抒发了那个艰苦的年代 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 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想 一 想 * 说 一 说
诗歌中哪些词语 或诗句深深地触 动了你,令你印 象深刻?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___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___孟郊《游子吟》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诗 两 首
我爱这土地
作 者 的 简 介
艾青( 1910---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
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 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儿子般的深情。长 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 个革命者。 1929 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 创作。 1932 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 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 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 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 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 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 《向太阳》 《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 《光的赞歌》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
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
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
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
埋者达30多万人。
你能忘了吗,
这个血淋淋的数字
我 爱 这 土 地
( 艾 青 )
假如 / 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 / 用嘶哑的喉咙 / 歌唱: 这被暴风雨 / 所打击着的 /土地,

乡愁
余光中
余光中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
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现居
台湾。
多年漂泊海外,致力
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游子思乡之情是诗歌作
品中的重要内容。
《 乡 愁 》 的 创 作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 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 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 整 20 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 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 20 分 钟便写出了《乡愁》。
抓住了海峡这个 意象,说现在的乡愁, 引发他乡愁的是那一 湾浅浅的海峡.一个游 子对故土的思念以及 期盼早日统一的思想 感情。(游子与大陆 的分别)
海峡
整体把握
小时候 (少年) 母子之情
长大后 (青年) 夫妻之爱 个人的思乡之情 升 后 来 (中年) 丧母之哀 华

在 (老年) 恋国之思
赤子的家 国之思
思 想 感 情
感情 —— 强烈的爱国情 —— 永恒
的主题 第一层强化:“假如” 第二层强化:“鸟的歌声” 第三层强化: “ 土地 ” 、 “ 河流 ” 、 “风”、“黎明” 第四层强化:“——然后我死了"
问 题 探 究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 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
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
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的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
特写。在这一节中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动 态 的 描 述
它们的核心是土地。作者描述这些对象时都是 在前面加上了修饰语。 “暴风雨”“打击”正是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汹涌”“悲愤”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 的情状; “吹刮”“激怒”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温柔”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 立自由的曙光必降临于这片土地。 “ 然后我死了 ,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小鸟 活着时,倾尽全力地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 将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形成强烈的对 比,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 “鸟”对土地的执着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以斯、 葬以斯,念慈在慈,至死不渝。
这永远汹涌着 / 我们的悲愤的 / 河流,
这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 / 风, 和那 / 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 / 黎明… ——然后 /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 / 我的眼里 / 常含泪水?
因为 / 我对这土地 / 爱得深沉……
“ 土 地 的 含 义艾青是一位与Fra bibliotek土地”联系得非常紧
七 七 事 变
1937年 7月 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
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 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 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 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 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 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 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 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 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 1931 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 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写 作 背 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
始后的 1938 年,当时日本侵略军 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 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 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 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 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 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 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诗。
静 态 的 特 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以设问的方
式形成一个静态的大镜头特写。眼中蓄泪, 表明心中自有悲愤痛苦;常含泪水,表明 这种感情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目睹山河破碎、人 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 痛苦也愈强烈。 这两句是全诗的 “诗眼”,它是那个苦难的 年代,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 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 渝,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全民 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抒发了那个时 代华夏儿女的共同的心声。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抓住邮票这个 形象 , 说小时候的乡愁,一个在外 求学的学子的乡愁,是母亲 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 那一枚枚小小邮票引发了他 的乡愁。(母子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