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律失常 52 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心律失常讲课PPT课件
康复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包 括心律失常的 频率、持续时 间、严重程度
等
评估方法:心 电图、超声心 动图、心功能
检查等
评估标准:根 据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如年 龄、体重、基
础疾病等
评估结果:根 据评估结果制 定康复计划和
预后判断
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注意药物副作用 预防感染:避免新生儿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合理喂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保证新生儿营养需求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心律失常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 药物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患者 的个体差异
非药物治疗
吸氧治疗
镇静剂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疗
心脏起搏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 或无法耐受药 物治疗副作用 的新生儿心律 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 加重心肌缺血和缺氧,导致心 肌梗死。
长期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 扩大和肥厚,进而引起心脏功 能衰竭。
心律失常可能引起脑栓塞和脑 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新生 儿的生命安全。
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心脏功能:心律失常可能导致 心脏功能受损,影响血液循环。
肺部健康:心律失常可能导致 肺部感染,影响呼吸功能。
保持安静环境: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以免影 响新生儿的情绪和睡眠。
合理喂养: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需要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饥饿,以免加重心脏 负担。
新生儿心律06失常的康复
和预后
56例小儿爆发性心肌炎病例的临床分析和研究
56例小儿爆发性心肌炎病例的临床分析和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
方法回顾56例小儿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及进行临床随诊观察其预后情况。
结果 56例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均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发热,心肌活检显示广泛的急性炎细胞浸润和多发型心肌坏死灶。
经过支持治疗全部存活,随诊2-2.5年无死亡和心力衰竭事件发生。
结论爆发性心肌炎病情危重且急剧恶化,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小时内死亡,经过积极对症治疗,患者的预后良好。
【关键词】心脏病;治疗;心律失常;爆发性心肌炎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1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05-02儿童急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起病隐匿,但是也有少数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心衰、休克,甚至猝死,在临床上称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
所以暴发型心肌炎又称急性坏死型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广泛的心肌细胞损害,多突然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阿一斯综合征,病情危重且急剧恶化,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所以对病情发展迅速,数小时或1-2d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或阿斯综合征发作的患儿,在排除中毒性心肌炎、结缔组织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伤、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或药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改变后,可确诊为小儿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
因此,加强临床观察,及时救治与护理,已成为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心律失常是临床诊断爆发性心肌炎的主要指标。
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正规治疗对爆发性心肌炎预后至关重要。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电复律是首选。
为探讨小儿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及进行临床随诊观察情况,现将56例爆发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8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
结果:新生儿心律失常类型主要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占64.5%,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占16.7%,而室性心律失常仅占10.5%,复合性心律失常占8.3%。
心肌酶谱测定,其中18例正常,24例升高。
心律失常主要病因为:围生期缺氧、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低血糖。
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宫内缺氧,防止低血糖及电解质紊乱,避免孕期感染,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近年来,由于心电监护和床旁心电图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广泛使用,发现新生儿心律失常并不少见。
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发育不成熟,其与年长儿和成年人的心律失常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方面均有不同之处。
新生儿心律失常虽多数呈良性经过,但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若不及时治疗,可合并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1]。
现将2004年1月~2010年5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心律失常新生儿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30例,女18例;胎龄(36.5±4.9)周,体重1 250~4 200 g,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34例,过期产儿1例。
所有患儿经入院常规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心电监护等综合检查确诊为心律失常并行分类。
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标准及分类参照《小儿心律失常诊疗学》,并进一步行病因诊断,疾病诊断标准根据《实用新生儿学》[2-3]。
1.2 症状与体征:1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常规入院心脏听诊闻及心率过快或过慢、心音强弱不一。
32例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纳差、气促、阵发性发绀、反应低下等。
1.3 辅助检查:所有患儿都进行胸片、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部分患儿行心肌酶谱检测及病毒血清学检查。
医生分析心律失常病例
医生分析心律失常病例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未婚,北京市房山区人。
主诉咳喘1周,不能平卧半天入院。
患者10年前体检胸透时发现心脏扩大,但当时无任何症状,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此后逐渐发觉当劳动强度稍大时,即心慌气短。
9年前在某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1年前安静时自觉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夜间不能平卧。
1个月后,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尿少和双下肢水肿,当地医院以心包积液待查收治,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住院17天出院。
一周前因受凉感冒,又出现心慌气短,半天来症状加重,遂急诊收住本院。
既往史无结核病和风湿病史;其母患高血压病,姑母患“心脏病”早年亡故,两个弟弟有心脏病,均有心脏杂音,其中一人在本院拍X线胸片见心脏扩大,与其姐情况类似。
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200次/min,血压100/70 mmHg。
两颊紫红,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两肺未闻罗音,叩诊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200次/min,呈奔马律,因心率过快各瓣膜有无杂音听不清。
腹软,肝大,下界在右肋下6 cm,质中等,有压痛,脾未触及;双下肢明显水肿。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
X线胸片:心脏向两侧极度扩大,呈球形,两肺门不清晰;超声心动图未见心包积液。
血、粪常规,血沉,尿素氮,肝功能,HBSAg,A/G 比值和血电解质均正常。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36.7 vok%,尿蛋白? 。
患者入院后立即吸氧,并予洋地黄和利尿剂等治疗,心率于1小时后降至120次/min,5小时后降至100次/min,心慌气短明显好转。
此时,于二、三尖瓣区各听到一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后来发现,此杂音随心衰加重而增强,心衰被控制,杂音则消失,并时有频繁早搏,20~30次/min,有时呈二、三联律。
未闻心音遥远现象,无奇脉。
在以后数日内,患者时有恶心呕吐,食欲差,精神萎靡,呈无欲状。
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一度稳定,住院期间,每当活动量稍大时,即感胸闷气短、心悸和早搏增多。
早产儿心律失常15例临床分析
发 育 愈 不 完 善 , 易受 外 界 因 素 影 响 而 愈 发 生 心 律 失 常 。 围 生 期 窒 息 可 引 起 心 肌 损 害 , 脏 自主神 经 及 其 传 导 系统 受 心
损 。 电解 质 紊 乱 可 导 致 心 脏 电生 理 改 变 而 引起 儿 心 律 失 常 。本 组 原 发 病
志 , 0 5 2 ( ) 70— 6 20 , 0 8 : 6 7 1
不同, 年长儿及成人以室性心律失常 占 多数 , 而新生儿则以室上 性心律失常多 见 。本 组 资料 以室 上 性 心 律 失 常 为 主 ,
其 次 为 传 导 异 常 。 与 李 月 梅 等 报 道
一
[ ] 张憬 ,黄国英 .新 生J , 5 LD律失常 的诊 治进展[ ] J .国际儿科 学杂志 , O 6 20 ,
律 , 随 访 1年 , 再 发 作 。 1例 房 颤 均 未
过缓 , 这与早 产儿 窦房结发 育不 良, 心 脏传导系统发 育不成熟 , 缺氧 、 在 窒息 等的刺激下 , 心脏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 关。本组仅 2例有 面色苍 白、 气急 、 哭 吵不安等非特异症状 , 其余均无典 型临
龄 0 5h一 0d 日龄 < 3例 , 7d . 2 ; 7d1 > 2例 。 窒 息缺 氧 5例 , 息 合 并 肺 透 明 窒 膜病 2例 , 质紊乱 4例 , 炎 2例 , 电解 肺 原 因不 明 2例 。其 中 有 2例 因胎 心 增 快, 可疑 胎 儿 官 内窘 迫 行 剖 宫产 娩 出。 12 临 床 表 现 . 2例 有 面 色 苍 白 、 气
传 导 阻 滞 ( 钙 、 钠 ) 补 钙 补 钠 后 低 低 经 治 愈 , Ⅱ度 Ⅱ型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系 双 2例 胞胎患儿 , 龄 2 胎 7周 , 重 分 别 为 80 体 0 g和 80g 因窒 息合 并 肺 透 明 膜 病并 发 7 , 多 脏 器 衰 竭 放 弃 治 疗 。 l例 重 度 窒 息
59例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及临床
此原则治疗,有70例(73.7%)的患儿心律失常消失, 13例 (13.68%)好 转 。 新 生 儿 心 律 失 常 的 特 点 是 传 导 系统紊乱的发生率高,功能性和暂时性的多见,多 在7 d内发生[10],常在1~3周内消失。这可能与新生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 取 我 院2010年 1月至 2012年2月 收 治 的 59例 心
律失常患儿,均为足月产儿,其中男37例,女 22 例。发病日龄0~3 d 35例,3~15 d 17例,15~28 d 7例。来自产房24例,新生儿病房20例,门诊15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59例患儿有48例无临床症状,而由查体时 心脏听诊发现心脏症状:心律不齐、心率过快过 慢、心音强弱不一。仅11例有临床症状,表现为精 神及反应差,气促、烦躁、面色苍白、循环不良、 口周青紫、拒乳、黄疸、抽搐。 1.3 方法
3例失访,其余56例患儿于出生 3个月分别来院 复 查 心 电 图 。3个 月 后 , 50例 (89.3%)患 儿 恢 复 正 常 心 电 图 , 2例(3.6%)心 电 图 好 转 , 其 中 1例 为 频 发 房 早转为偶发,另1例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I度房 室传导阻滞,4例(7.1%)无变化。
本 组 59例 患 儿 中 心 脏 外 部 因 素 有37例 而 心 脏 本 身 因 素的的10例。
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与围产高危因素关系较 大,主要是缺氧心肌损害,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肌炎及电解质紊乱[7]。严重缺血可造成新生 儿各器官缺氧缺血性损害,如心、脑、肾等器官, 尤以心脏受累最常见。窒息新生儿随着缺氧程度的 加重,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越差[8]。本组有25例 患 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为窒息或宫内窘迫。
浅谈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胎儿心血管系统临床监护日趋被重视,以及医疗检查设备的改善,近年来,关于胎儿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多。
胎儿时期发生心律失常可导致宫内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伴有非免疫性水肿的胎儿。
目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M型超声心动图(M-UCG)及脉冲多谱勒频谱诊断,发生的心律失常种类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及心房扑动(房扑)。
但仍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及给药途径。
现就目前有关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与治疗1.诊断:出生前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通过M-UCG、脉冲多普勒频谱及无创性胎儿心电监护,而出生后心律失常的诊断可依赖体表心电图及食道电极心电图等方法。
胎心听诊及胎儿心电监护虽然能显示胎儿心率的改变,但不能进行胎儿心律失常分类,不利于明确诊断。
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尤其是多普勒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在胎儿时期发现是否伴有心脏结构畸形,而且可较准确地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
M-UCG取二尖瓣前后叶波群(A峰代表心房收缩,E峰代表心室舒张),脉冲多普勒取二尖瓣频谱(A峰,E峰)和左室流出道频谱(S波,代表心室收缩)。
通过观察二尖瓣运动波形和多普勒频谱形态,测量各波时距,分析各波的相互关系,可明确心房激动与心室激动之间的关系。
室上速时,房室间呈1∶1传导,心率>180次,每次心搏间变化小;房扑表现为心房率400~500次,伴固定或不固定的房室传导阻滞,而心室率慢于心房率。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表现为房、室节律分离,心房率慢于心室率。
房颤表现为二尖瓣波形呈单峰,振幅、时距不等,频率>360次,与S波无固定关系。
如有以下1项或多项即可诊断胎儿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水或皮下水肿。
2.治疗:传统的胎儿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为母亲口服地高辛。
部分患儿对洋地黄反应较差,尤其是出现水肿的胎儿。
van Engelen等对51例心律失常胎儿[33例胎儿为室上速,15例为房扑,1例为室上速+房扑,2例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在胎儿期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小儿重症心律失常急救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况适当调整疗程,对房性早搏进行为期3 个月观察后,患者痊愈;针对
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 0 1 3 , 2 3 ( 8 ) : 4 5 4 0 - 4 5 4 0 .
[ 5 】 李燕 . 奥 扎格 雷钠 治疗 急性 脑 血栓 形成疗 效 观察 [ J 】 . 中国现代 药
物 应用 , 2 0 1 3 , 7 ( 1 6 ) : 1 4 2 — 1 4 3 .
国睚|豳—圈同
2 0 1 3 年1 2月第 1 1 卷 第3 6 期
・
临床研 究 ・ 1 0 3
动 脉粥样硬化 ,当患者处于 血压波动 、寒冷 、失 水、失血等 特殊状况 下 ,其体 内血管 会发生痉 挛 ,导致血 液更为黏稠 ,血流速度 变慢 ,导 致血小板积 聚 ,最终形成血栓 。 参芎 葡 萄糖 注射 液是 一种 复合 针剂 ,主 要成 分为 川 芎嗪 和丹 参 素 ,丹参可对 急性脑血 栓患者微 循环予 以有效改 善 ,促使脑 组织A T P 含量升 高 ,降低 缺血所致脑水 肿程度 ,对 缺血后脑组 织异常改 变加 以 抑制 ,从而发挥抗 炎 、抗氧化 效果 ;川芎 嗪可对血小 板积聚 发挥有效 拮抗 作用 ,对血 液流变学指标 加以改变 ,促使血管扩 张 ,改善患 者微 循环 ,从而对血 管 内皮 功I I I I 以改善 ,逐步缩小 梗死体积 [ 4 】 。参芎 葡
d gL 重症心律 失常急救治疗 的临床价值分析
高 学军
( 宁乡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 长沙 4 1 0 6 0 0 )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重症心律 失常急救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于2 0 1 2 年 4月至2 0 1 3 年 5月收治的7 8 例重症心律失常惠儿,
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
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摘要】新生儿心脏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尚不成熟,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仍处于发育阶段,故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类型、治疗及预后与年长儿及成年人均有所不同。
笔者拟就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类型、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新生儿科临床医师对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认识。
由于新生儿心脏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尚不成熟,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仍处于发育阶段,故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而且其病因、类型、治疗及预后与年长儿及成年人均有所不同。
1 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率由于统计人群、统计方法不同,国内外有关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报道各异。
Southall等[1]对3383例健康新生儿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0.98%新生儿合并心律失常。
Jones等[2]对1028例早期新生儿的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8%。
曹春明等[3]对5089例住院新生儿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律失常发生率为0.67%。
上述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律不齐。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由于床旁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Holter monitor)的使用日益增多,更易发现心律失常。
文献报道该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可高达8.5%[4]。
早搏在新生儿中亦较常见,在健康足月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2%~ 23%, 在早产儿中为21%~ 31%。
在早搏中,房性最多见,其次为交界性及室性。
2 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对临床资料分析的结果显示,引起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可分为非心脏疾病所致及心脏疾病所致两种,并且前者所致者占多数。
2.1 非心脏疾病所致心律失常2.1.1 围生期窒息、缺氧产前及产时窒息、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心律失常最常见原因。
窒息可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损伤,影响传导系统功能,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小儿危重心律失常80例回顾性分析
1 治疗 方法 患者在 一般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 ,加 - 2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 帕酮 ,剂量为 1 ~1 mg . . ,同时 0 5 加入 10 葡萄糖进行缓慢静脉注射 , 0 ml 如果起不到效果 , 则 lmi 2 mi O n 0 n内重复进行,一般不超过 3次 。如果患 一 者在进行抗 心律不齐药物治疗基础上 ,还不能达到恢复 心律的作用 ,必要时可 以采用起搏器协助 治疗 。
2 结 果
21 疗效标 准 显效:药物治疗后 ,患者 的心律恢复正 . 常值 ( 0 10次/ n ;有效 :患者 的心律次数接近正 8~ 4 mi) 常值 ( 0 - 5 7 " 10次/ n ;无效 :患者 的心律次数与 治疗 - - mi)
前保持一致 。
2 治疗 结果 通过 抗心律 不齐 药物 以及心肌 营养 药 . 2
第 9卷 第 2 4期 ・ 总第 18期 2 2 1 0 1年 1 2月 ・ F半 月 刊
◎
杨红欣
D远O 现D擞 bUF  ̄CC T A熏 Al N程 代O CN E .
王 海 霞
将 20 08年 0 6月至 2 1 0 0年 O 6月收 治的 8 患者进 行 0例
d J 危重心律 失常 8 例 回顾性分析 ,L O
摘要 : 目的 探讨 d J危 重心 律失 常疾 病的 诊断 方法 以及 相关 的 治疗措 施 。方法 ,D
临床 分析 总 结 ,总结 小儿 危重心 律 失常 的临床 表现 特 点 以及相 关 的治疗 措施 。结 果 本 组 患者痊 愈 7 ,占 9 %, 状减 轻 的有 4例 ,占 5 2例 0 症 %, 总有 效率 为 9 %。结 论 5 小 儿危 重心律 失 常患 者经 过抗 心律 失常 药物 以及 心肌 营养 药 治疗后 的恢 复情 况 良好 ,没有 出现 心j 病现象 。 i J l 文 章编 号 :17—79 (0 1 2 -070 6 22 7 2 1)-40 2.1 关键 词 :小 儿危重 心律 失 常 ;中西 医结 合 d i 1.99 .s. 7—792 1. .1 o: 036 8i n1 227 . 1 409 s 6 0 2
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
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疾病简介: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即希氏束)、左、右束支及蒲肯野氏纤维。
心律失常 (arrhythmia)系指心脏激动来自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或激动传导不按正常顺序进行,或传导时间较正常延长或缩短。
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小儿心律失常不论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各方面都与成人差异较大。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中如三尖瓣下移常易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大血管错位常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常发生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可后遗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后天性心脏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肌炎最多见,长Q-T综合征及二尖瓣脱垂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心律失常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晕厥以及脑栓塞等而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心脏以外的原因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电解质紊乱。
药物反应或中毒,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自主神经失调及情绪激动等,在电解质紊乱中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高钾血症最常见;在药物反应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洋地黄类制剂中毒最为重要,在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时更易诱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及麻醉过程中常有心律失常,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心律失常可与母妊娠期疾病,用药及分娩合并症有关,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病的母亲,其新生儿多有房室传导阻滞,婴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有些心律失常,尤其是期前收缩常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未发育成熟,至2岁时始完善,新生儿期窦房结的起搏细胞结构原始,窦房结动脉搏动弱不能调节窦房结激动的发放,故窦性心律波动范围大,另外,房室结区在塑形过程中,自律性增高,传导功能不均一,以及残留的束室副束(Mahaim束),均易导致室上性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
新生儿心律失常80例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ert rd i a C ie n s m d i 0 8Jn 1 ( 7 dr orao t ae T aio l h s adWet Mein 2 0 u I g d tn n e e ce 7 1)
.Leabharlann .2 7 . 69 新 生J , 失 常 8 L6律 0例
浮纪玲 , 朱红 丽 , 毅斌 唐
( 南省 新 乡县人 民 医院 , 南 新 乡 4 3 3 ) 河 河 5 7 1
[ 键 词 ] 心律 失 常 ; 生 儿 关 新 [ 图 分 类 号 ] R 4 , 中 5 17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8 1 —2 7 —0 文 0 8 8 92 0 )7 6 9 2 因素。a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b .心 肌 病 : 主要 是 肥 厚 性 心肌 病 和
两 大 类 , 者 可 因 为 某 些 疾 病 如 新 生 儿 窒 息 、 透 明膜 病 变 、 前 肺
室性心律失常 2 0例 (5 )传 导 异 常 6例 ( % ) 窦 性 心 动 过 2% , 8 ,
缓 8例 。 1 3 辅 助 检查 . 3 0例 胸 部 x 线 检 查 , 心脏 外 形 增 大 6例 , 心
新 生 儿 肺 炎 等 使 窦 房 结 缺 氧 而 出 现 一 系 列 临床 表 现 , 者 是 后
由于 窦 房 结 先 天 发 育 异 常 引 起 的 严 重 的 窦 房 结 发 育 不 良 , 可 引 起 死 亡 。 另 外 还 有 阵发 性 室 上 速 、 性 心 动 过 速 、 室传 导 室 房 阻 滞 、 Q T 问期 综合 征 等 是 新 生 儿 时 期 较 常 见 的 一 种 心 长 — 律 失 常 。新 生 儿 心 律 失 常 的 诊 断 : 生 儿 心 律 失 常 可 以表 现 新
低血糖并发心律失常52例的急诊治疗观察
低血糖并发心律失常52例的急诊治疗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并发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诊治时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3年1月于我院急诊治疗的低血糖并发心律失常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①52例患者发病前有不同程度饥饿感、乏力、出汗、头晕、心悸等症状,心率≥100bpm,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21例发病时有意识不清;②52例患者测血糖为0.7-2.8mmol/l,平均(1.87±0.52)mmol/l。
③低血糖并发心律失常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65.4%),其次为室性早搏(30.8%)。
④38例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于急查血糖、明确诊断后予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后心律失常可消失,心律恢复正常;14例因延误诊断予对症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无有效恢复,急查血糖、明确低血糖后予静滴葡萄糖注射液后心律失常可逐渐好转。
结论对低血糖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及时明确诊断、予补充葡萄糖后可明显好转,临床应注意与原发性心律失常鉴别。
【关键词】低血糖;心律失常;急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在急诊科中易被误诊,因此而被延误诊治,危及患者生命[1]。
本文收集、分析了52例低血糖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4月——2013年1月于我院急诊治疗的低血糖并发心律失常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排除既往有心律失常。
52例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7-73岁,平均(41.8±10.4)岁。
52例患者均经手指血糖测定或静脉血糖测定,确诊为低血糖症。
1.2 诊断标准低血糖症诊断标准[2]:参照whipple三联征确定,发作时血糖<2.8mmol/l,低血糖症状,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证实存在心律失常,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和/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排除其心律失常由心脏病本身所致,且排除其他功能性原因[3]。
25例小儿心律失常的护理及临床
25例小儿心律失常的护理及临床分析李雪梅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心律失常患儿的治疗并总结其护理经验。
[方法]对25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对症治疗,同时为患儿创造适宜的病房环境,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恢复期护理及预后护理。
[结果]25例患儿在出院时心律失常消失18例,减轻5例,无效2例。
[结论]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要做好原发疾病的治疗,同时做好心律失常的对症治疗,并且要加强护理。
关键词:心律失常;小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2.01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B-2999-02 小儿心律失常是儿科急诊原因之一,其心电图表现虽与成人相似,但其病因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不尽相同[1]。
目前,小儿心律失常已成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发现率、就诊率日益提高,因此,临床上应该对小儿心律失常给予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2]。
现将25例小儿心律失常的护理及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25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4个月至12岁(8.22岁±3.65岁),6岁及以下的16例,6岁以上9例。
患儿入院时均进行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经过严格的检查后确诊为心律失常。
1.2 临床表现 相对于成人心律失常来说,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一般较轻,一些年幼的患儿由于年龄原因导致无法主诉,一些年长的患儿向医生主诉有心悸、胸闷、不适。
患儿期前收缩次数情况呈现多样化,即使是同一患儿在不同时间也相差较大。
部分患儿在运动后心率增快时期前收缩增多,但也有的患儿反而减少。
1.3 治疗方法 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原发病。
对期前收缩次数不多、无自觉症状或期前收缩虽频发呈联律性,但药物治疗形态一致、活动后减少或消失的患儿不用药物治疗。
新生儿心律失常210例临床分析
例, 其中房缺伴 Ⅲ度 A B 2例 , V 房缺伴 I度 A B 4例 , V 内心 膜垫缺损 、 右位心伴 Ⅲ度 A B2例 , V 8例先 天性 A B, V 行心腔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取决 于全 身疾病 的严重 程度 和
心律失常的程度 , 因此积 极治疗 全身性疾病 非 常重要 , 如无
山东 医药 2 1 00年第 5 0卷第 2 5期
本文结果显示 , 用综合治 疗取得 较好 的效果 , 应 患者平 均生
者可耐受 , 出现致命 性损害。因此 , 未 将放化疗及手术 、 内分 泌治疗有机结合起来 , 出化疗的全身 控制作 用 , 突 对提 高乳
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 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 实质 改 性效果 , 值得 临床应用 。
上或呈二联律以上的患儿分 别应用心 律平 、 乙胺 碘呋 酮 、 苯 妥英钠等治疗 。阵发性室 上速 为新生儿 常见的心律 失常 , 本
组2 6例 , 率多 在 20— 2 心 4 3 0 ̄/ n 应 从 速 处 理 , 则 极 易 mi, 否
结果 : 感染因素 : 性心肌炎 3 例 中, 性早搏 1 ① 病毒 2 房 0
于先天性心脏病伴严重心律失常 8例 , 于化脓性脑 膜炎伴 死 Ⅲ度 A B 病毒性心肌炎伴 Ⅲ度 A B 重 度硬肿症伴 室早二 V、 V、 联律 、 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室 早、 生儿重症 肺炎 伴室上 速并 新
心 力 衰 竭各 2例 。
吸急促 3 4例 , 面色苍 白 2 4例 , 呕吐 l , 6例 抽搐 1 。心率 O例
室早 l , 8例 右束支传导 阻滞 4例 ; 败血 症 2 4例 中窦性心 率 过缓 4例 , 房早 4例 , 室早 8例 , 室上 速 4例 , I度 A B2例 , V 房室交界性早搏 2例 ; 化脓性脑膜炎 2例中心电 图表现 Ⅲ度 AB V 。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 5 6例 中房早 4例 , 室早 4 8
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分析与治疗
因和改善不 良生活 习惯后病情减轻,甚至终止 。阵发性房颤 的 电生理 基础是折返 ,肺静脉局灶融发和驱动机制,为相应 的肺 静脉 消融提供 了理论基础。本组研究 中发现,房性期前
收缩触发 阵发性房颤最多见 ,占9 . ,提示阵发性房颤的 0 1% 1 发生可能与心房及其相关结构某 一局部的 电活动异常有关。
年3 月期 间在我 院治疗 的患者 ,其 中男3 例 ,女 l例 ,年 龄 数天,部分患者 未经 治疗也可 自动终止,但是 易于复发而转 3 9
5 . -9 2 。所有患者均经心 电图证实的阵发性房颤 ,2 35 .岁 + 周 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排除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 结综合征、心肌梗死、 甲状腺功 能亢进、严重肝 肾功 能不全
至 0 5 gm n 4 总 量 不 超 过 6 0 g . m / i ,2 h 0m 。用 药 期 间严 密 观 察 心 率 、心律、血压和心 电图等指标 ,记录从给药到房颤转 复的 时 间和 药物 的不 良反应 。 2 结 果
患者经过治疗,显效3例 、有效 1例 ,总有效率高达9. 1 。 0 8 2 3% 胺碘酮是一种苯 比呋喃类 的衍生物 ,具有高度脂溶性 ,属于
I 类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 并且 没 有 逆 频 率 依 赖 性 。循 证 医学 显 Ⅱ
示 ,胺碘酮具有较好 的恢复窦性心律的作用 ,可 以有效预防 发作,在抑制心律失常 、改善心功能的同时,显著降低心律 失常死亡 的危 险。我们在研究发现 ,胺碘酮 的转复率与患者
病 程 长 短 没 有 关 系 ,均 得 到 有 效 的 复率 。 综上所述 ,本研究发现阵发性房颤以非器质性心脏病为
5 例 阵 发 性 心 房 颤 动 临 床 分 析 与 治 疗 2
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2-10-18T10:30:23.0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王盈1 王建辉 2 燕飞1[导读] 研究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王盈1 王建辉 2 燕飞1(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26420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电生理科 264200)【摘要】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患儿46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3例,常规给予氧疗、营养心肌药物,对过缓的心率、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等给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
实验组2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每次5-10mL,每日1次。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率提升及心电图恢复方面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1.31%,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增加生脉注射液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缓慢性心律失常新生儿新生儿出生时心脏的传导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故新生儿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多见。
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新生儿心率低于正常值下限(90次/分),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如青紫、呼吸急促、苍白、出汗,严重者可发生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新生儿心律失常不可掉以轻心。
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常见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
在2009年5月-2011年9月我院将生脉注射液应用于治疗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缓慢性心律失常患儿4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实验组23例。
46例患儿入院后均呈轻-中度青紫,心率慢(<90次/分),心音低钝,心电图均具备心动过缓特点,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0例,房室传导阻滞8例,窦房阻滞2例,束支传导阻滞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心律失常52 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并不少见,随着心血管系统监护的加强,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与年长儿不同,新生儿心律失常有其自身特点,现将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近几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2003 年 1 月至2007 年12 月共收治心律失常患儿52 例,均经心脏听诊、心电监护或产前检查提示诊断心律失常,其中男34 例,女18 例;早产儿8 例,足月儿44 例;胎龄最小30周,最大41 周,出生体质量>2500 g 40 例, 1500~2500 g 12 例;心律失常由心脏听诊发现15 例,心电监护发现27 例,产前检查时发现10 例。
1.2 治疗方法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后积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原发时给予营养心肌心肌药物三磷酸腺苷、辅酶 A 、维生素 C 、丹参、生脉注射液、 1 , 6二磷酸果糖等。
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利多卡因,室上性心动过
速给予心律平复律;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给予阿托品;心房扑动给予地高辛,余各类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均未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52例心律失常患儿中窒息缺氧16例;感染14例,包括TORCH 宫内感染、生后并发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先天性心脏病9例;电解质紊乱6例;其他包括患儿应用药物如氨茶碱;母亲合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及麻醉剂等7例。
2.2 心律失常类型及临床表现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14例,其中房性期前收缩7例,室性期前收缩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性期前收缩2例;传导异常11例,其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文氏型)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窦性心动过缓12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律不齐6例;心房扑动1例。
临床症状大多无特异性,阵发性青紫16例,气促11例,面色苍白15例,哭声低弱8例,烦躁不安10例,拒乳、呕吐8例。
2.3 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CK MB增高24例;电解质异常血钾增高2例,低钙血症1例,低钠血症1例,低血糖1例;肌钙蛋白增高10例。
胸部X线检查32例,10例;心脏外形轻度增大,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5例,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卵圆孔未闭1例,法洛氏四联症1例。
2.4 预后及转归52例原发病治愈后均出院。
随访3~6个月,32例生后1~2个月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12例生后2~3月个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其中1例法洛氏四联症生后4个月死亡,3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病毒性心肌炎随访6个月心电图基本正常,3例患儿出院后失访。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时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是引起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1]。
与年长儿不同新生儿心律失常有三大特点:①传导系统紊乱发生率高;②功能性暂时性高;③常可自行消失,预后取决于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病[2]。
本组资料显示,窒息缺氧、感染、器质性心脏病是引起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三
大原因。
产前胎心监护、产后心电监护和认真细致的新生儿体检是及时发现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重要途径。
因此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窒息缺氧和感染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关键。
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与病因、失常类型及程度有关,既可毫无症状,或被原发病掩盖,亦可表现为哭声弱、烦躁、拒奶、呕吐、面色苍白、多汗、气促、阵发性青紫等非特异性表现。
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心律失常类型有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发布、房性及结区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
新生儿心律失常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病,大多是功能性和暂时性,无需特殊治疗,随着心脏传导系统发育成熟,心律失常可以自愈,常于生后1周~3个月内自然消失。
但应重视及时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也有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必须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甚至、食管心房调搏、电复律、心脏起搏器等,如确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辨明心律失常严重程度,性质越严重处理越要积极及时,还需全面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毒副作用,权衡利弊,选择利用[23]。
所以对新生儿心律失常重在监护和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和重视随访。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91600.
[2] 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2208.
[3] 刘万红,王健怡,李敏,等.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及急诊处理.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