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例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产科的临床治疗方法作一分析。方法:选择医院产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出生的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严格遵循抢救步骤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0例窒息患儿有33例属于轻度窒息,通过积极抢救成功复苏,另7例患儿属于重度窒息,在进行积极、有效、严格的复苏抢救后及时转往儿科行对症支持治疗,资料随访可见此7例重度窒息患儿的临床症状也得到理想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轻,发现时间越早,抢救效果越佳,产科临床应该加强对新生儿各项指标的监测,以便能早期发现并有效防控窒息,以促进患儿的生命安全。

标签:新生儿窒息;产科;治疗;效果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若新生儿窒息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会诱发患儿血糖异常,易导致患儿死亡或致残,因此,早期对窒息患儿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尤为重要[1]。本研究便将医院产科出生的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窒息患儿的临床抢救措施与抢救效果,现作如下报道,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出生的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根据患儿窒息严重程度(新生儿窒息患儿的窒息严重程度根据第7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Apgar评分进行判断,轻度窒息:1 min Apgar评分在4~7分之间;重度窒息:1 min Apgar评分在0~3分之间)分为轻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7例。男女比例23∶17,出生体重2750~4280 g,平均体重(3170±440)g;其中自然分娩17例,胎吸产8例,剖宫产15例。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在接受本次研究前,均已排除孕产妇妊娠期有高血压病史者、有服药史,因其他疾病造成脑损伤的新生儿。

1.2 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

通过本次实践研究,总结出如下几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1)胎位异常。胎位异常不仅易造成新生儿窒息,还会导致难产,例如持续性枕横(后)位,经常会引起新生儿窒息,临床需提高重视。(2)脐带因素。脐带过短、脐带绕颈、脐带脱垂、脐带扭转、脐带打结、脐带受压等脐带异常现象,均有可能导致胎儿在宫内因供血不足或供血中断,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缺氧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新生儿窒息。因此,在产前完善各项检查,密切观察胎心和羊水状态异常,也是临床产科需注意的重点。(3)胎盘功能不全。胎盘功能不全主要指胎盘绒毛间发生老化、血栓、梗死等症状,导致血、氧、营养等循环发生障碍,最终引起胎儿缺氧,胎儿娩出后便会发展为新生儿窒息。针对胎盘功能不全者,在产前做

好相关检查的基础上,还应该由丰富的产、儿科医生制定合理的分娩方案,并积极配合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工作。(4)羊水污染。羊水污染容易使胎儿处于缺氧状态,例如羊水过少、羊水黏稠,分娩时易导致胎粪吸入,引起新生儿窒息。基于这类因素,在接生时注意及时清除胎儿鼻咽部内羊水,也很有必要。(5)催产素应用。催产素应用不科学、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新生儿窒息。例如催产素应用剂量大,容易导致子宫收缩过频、过强,进而引起绒毛间隙血流减少,使胎儿获氧减少。针对此类因素,分娩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应用催产素,不得滥用、过量使用[2]。

1.3 抢救方法

基于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的了解,在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抢救中,便应该遵循如下几个要点:(1)复苏抢救准备。孕产妇在孕期或产时存在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时,便需在分娩前将各种抢救器械准备到位。确保氧气管道良好连接,同时为防止新生儿的热量丧失和呼吸道黏膜干燥,为有窒息倾向的新生儿提前打开热辐射台,准备好复苏气囊,检查气囊通气是否良好,有无漏气问题,不同大小的面罩均需准备一份,一旦需要面罩给氧,面罩大小可以合适选择。此外,针对有窒息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分娩时最好由熟练掌握复苏技术的新生儿科医师到现场指导和参与抢救工作,以保證新生儿复苏抢救的有效性。(2)清理分泌物。产时,当新生儿娩出后平卧,使头轻度后仰,应用吸管吸净患儿口鼻、呼吸道中黏液;针对轻度窒息患儿,需在热辐射台保暖下,摆正体位(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并擦干体表羊水,然后由医生于喉镜直视下,吸净患儿口腔、咽部的粪染羊水与分泌物,并吸净呼吸道深部的羊水及分泌物,每隔3~5 s抽吸1次。同时轻轻刺激患儿足底部或摩擦背部,以此来诱发自主呼吸。(3)吸氧。以氧流量5 L/min 按储气囊,选择合适大小的面罩,通过挤压气囊的方式对患儿加压给氧。(4)胸外心脏按摩。若患儿在吸氧后,心率还在60~80次/min时,则需应用胸外心脏按摩。医生手指位于患儿胸骨的下1/3处(注意不可按压剑突),按压下胸骨距离为1.5~2.0 cm,按压然后放松,使心脏重新充盈,频率120次/min。每进行正压通气1次,则需按压3次,当心率>80次/min时便可停止按压。(5)儿科治疗。重度窒息患儿因病情严重,大多需要临时用药治疗,因此在及时进行复苏抢救后,需将患儿立即送往儿科急救治疗[7]。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复苏抢救的效果进行观察,复苏效果分为完全复苏:患儿复苏抢救2 h以内,缺氧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四肢活动良好,心率>100次/min,氧饱和

度>0.90,呼吸规律处于平稳状态;良好复苏:患儿复苏抢救2~8 h内,缺氧症状得到缓解,存在反射,刺激后有反应,四肢末端青紫,氧饱和度在0.85~0.9之间,呼吸规律处于平稳;不良复苏:患儿通过8 h以上的复苏抢救治疗,缺氧症状才得到改善,或者是因复苏抢救无效致病情加重而死亡[4]。

2 结果2.1 窒息患儿复苏抢救效果分析

观察4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复苏抢救效果,33例轻度窒息患儿通过严格的抢救均成功复苏,7例重度窒息患儿在行复苏抢救后及时送往儿科继续治疗,后期观察可见7例重度窒息患儿的抢救效果也比较理想,复苏良好率100%;无死亡病例。

2.2 窒息患儿不良情况发生分析

33例轻度窒息患儿在抢救期间均未见并发症发生,7例重度窒息患儿中有3例并发HIE(脑缺氧缺血性脑病),但经儿科救治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属于产科临床常见病,多是指产前、产时、产后的各种因素作用,致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胎儿在出生后1 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是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为主要生理病理改变的疾病。新生儿窒息若未得到有效的干预治疗,很有可能造成远期后遗症,严重时还会给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进行积极抢救与处理,也是临床需注意的重点。

本研究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新生儿窒息的如下几点特征:(1)胎儿或新生儿暂停原发性呼吸,属于新生儿窒息的起始症状,当10~15 s内患儿不再呼吸即成为暂停原发性呼吸,属于新生儿窒息的前兆,临床需提高重视,做好实时监测工作,以便能及时发现窒息前兆,在患儿处于轻度窒息时期便进行积极救治;(2)早产儿与过期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几率较高,对于此类新生儿,必须高度重视。在接生早产儿和过期产儿时,应该在前期做好窒息预防工作,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展开抢救;(3)臍带绕颈、脐带打结或脐带过短均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临床资料统计可见,由脐带因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比率较大,临床对此类因素也需提高重视,在分娩尽量规避脐带因素引发的新生儿窒息[4]。且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还发现,轻度窒息的患儿复苏抢救良好率明显优于重度窒息的患儿,且轻度窒息患儿救治过程中未见并发症发生,重度窒息患儿中有7例并发脑缺氧缺血性脑病。因此表明,早期发现新生儿窒息问题,在轻度窒息时便采取最有效措施,用最快速度对患儿进行复苏治疗,帮助患儿恢复正常呼吸循环,可以尽最大程度避免患儿出现伤残、后遗症,减小死亡率,提高治愈康复率[5-6]。

而关于产科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措施,除了如上所述几点外,还应该从如下几点加强,以便能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窒息抢救成功率。(1)做好分娩前后预防工作。母体分娩前,根据分娩方式选择的不同,做好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工作,准备齐全各种抢救设备、器具及药品,以便在发生新生儿窒息时及时展开抢救;母体分娩后,需及时应用各种有效对策快速处理,排除新生儿气道的阻碍因素,确保新生儿呼吸及气道畅通性[7]。(2)综合救治。严格遵循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展开抢救,针对窒息较为严重的患儿,均及时转送儿科进行纠正酸中毒、恢复心率、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以便使患儿能够及早复苏。(3)窒息新生儿在复苏成功后,也不敢疏忽大意,需实时、动态观察新生儿的心率、肤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