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小津安二郎书信摘录
第十五章 小津安二郎:做豆腐的人
•
(图:《秋刀鱼之味》剧照—穿上日式婚服的女儿隆重跪谢父亲的养育之恩)
三、优雅的精神:温暖与隐忍
• 1.以温情来写寂寥——嫁女儿。
• 小津的电影世界是温暖的,流动着宽容、敬重、感恩、自持和隐忍的情感。 伴随这些的,是疏离和淡漠,只是小津电影里人物对于疏离和淡漠又应对得 那么节制郑重,心怀宽容地接受和隐忍。人生自有苦衷,疏离淡漠不是因为 道德的善良与否,而是生活的内在必然。温暖和隐忍,这是小津电影的精神 优雅。 片例:《晚春》(1949年)讲的是早年丧妻的大学教授嫁女儿的故事。
(图:小津安郎和他的“無”字墓碑)
一、日本平民导演
• 1.日本国内地位:
• 小津安二郎(1903-1963)、沟口健二(1898-1956)和黑泽明(1910-1998) 被誉为日本电影史上三大导演。小津的作品曾获得了商业和艺术上的成功, 去世之前的十个月被选为日本艺术院院士。
(图: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黑泽明)
196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 享年60岁。
•
(图:小津安二郎)
• 墓志铭:“無”
• 小津安二郎,日本导演,1903年出生在一个开设肥料批发店的家庭,1963年12月12日 因癌症去世,那一天正好也是他六十岁的生日。死后,他被安葬于生前居住的北镰仓 的圆觉寺,墓碑上只刻了一个“無”字。这个字是他家人为他选择的。1938年日本侵 华战争中,他出征到中国内地,南京古鸣寺主持赠送他一幅字,后来他把这幅字送给 好友,这幅字就是“無”。人们据此推测,这也许是小津生前最喜欢的一个字,于是 将它刻在了墓碑上。
•
(图:《东京物语》剧照、《麦秋》剧照-正面拍摄)
《2024年“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范文
《“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篇一“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无中相遇释影像: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在这个喧嚣的时代,电影以独特的视听语言诉说着世间的千种情感与百般故事。
当我们探讨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和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思想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不约而同地共同触动了人们的“哀”与“畏”。
本篇旨在分析这种交汇之处,解析影像背后隐藏的深沉哲理。
一、小津安二郎之“哀”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展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韵味和深沉的哀愁。
他的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往往显得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平淡中透露出的是对人生无常的深深哀叹。
在电影中,人们往往可以看到对家庭、友情、爱情等生活琐事的细致描绘。
这种细致的描绘,其实是对逝去时光的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在小津的电影里,这种“哀”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一种对于人生沉浮的静默和深思。
这种深沉的哀愁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波涛汹涌,给予观众深沉的思考空间。
二、海德格尔之“畏”相较于小津的哀愁,海德格尔的思想更多地展现了人对存在本身的深深畏惧。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畏”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对于存在的体验和理解。
它表达的是人对生命无常、命运未知的恐惧与迷茫。
在人类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总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令人心生畏惧。
这种力量在人类的认知范围内似乎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而海德格尔则通过他的哲学思想来探寻这种“畏”背后的存在意义,希望通过对“畏”的体验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三、影像与哲学的交汇当我们观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时,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片段往往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深处,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思。
而这些情感与体验与海德格尔的“畏”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电影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了生活中的片段和细节,这些片段和细节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和思想。
同样地,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也试图通过人们对未知和不可知的恐惧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寻找《小津》的那一份新鲜与美好
寻找《小津》的那一份新鲜与美好——《小津》读书笔记1980年11月,二十一岁的山口百惠与演员三浦友和结婚,同时退出艺坛。
在美貌的巅峰时刻,她选择了告别舞台与银幕的光鲜耀眼,在女孩向女人过渡的最为甜美的时期,她出的自传,名字却叫《苍茫时刻》。
王遵称她是“樱花之语的最好注解者”——朴素甜美的样貌,令人怜惜的忧郁,以及义无反顾的诀别。
而和樱花一样的还有豆腐,同样都是短暂的新鲜,短暂的美好。
小津在最后一部电影《秋刀鱼之味》公开宣传时说过:“我常常对别人说,除了做豆腐,我什么都不做,因为我是个只卖豆腐的人。
“他去世之后,北镰仓圆觉寺的墓碑上也只镌刻了一个字:无。
2013年夏,于小津安二郎逝世的50周年之际,继续寻找《小津》带来的那一份新鲜与美好。
1 “标点符号”“正如一个作曲家使用休止符或停止一个和弦,小津在一个忙碌的场景之后插入一段空的街景,又或者一段铁轨,一艘缓慢行驶过的小船,一间房子的空廊。
这些镜头给我们时间将刚刚发生的事更深的咀嚼,并使他沉淀下来,这个世界的深静环绕着身处其中的烦躁的人”侯孝贤的作品里,我一直很偏爱《恋恋风尘》。
现在想来,它称得上是最具小津风格的台湾电影——火车窗外悠远的风景,以及刻意保持着距离,客观冷静的长镜头。
2 视角“视点是他典型的低角度。
”“可能是一种心理状态多于一种视觉形象。
”“一种日本人以传统方式坐在榻榻米上的高度拍摄的镜头。
不管是在室内还是户外。
小津的摄影机总是高于地面三英尺。
且极少移动,极少摇镜。
”“他限制他的视角,为的是看到更多”“他限定他的世界,为的是超越这些限定。
”“这种传统视角是一种静观的视角。
呈现的是一个颇受限定的视域。
是一种适于聆听和注视的态度。
和佛家的感受密不可分,他将世界置于远处,令观察者置身事外。
”实际上侯孝贤的《童年往事》也有类似的“榻榻米”视角。
更多的是有日式房屋的推拉门带来空间的延展与联系。
区别于小津,黑泽清在《东京奏鸣曲》里缓慢的摇镜,使人们在纷乱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卑微与可笑。
小津安二郎
「(小津は)初めから
自分の世界がある。
演繹的にはめ込んで
いく。だから小津安二
郎の映画は人間を生
かさない。昆虫採集
のようだ。」
同じテーマ、同じキャスト
• 小津作品では「娘の結婚」や「親子の関係」など同 じテーマが繰り返し描かれる。それだけでなく、登 場する俳優たちの顔ぶれもほぼ決まっており、同じ
務めた。それから本格的に映画の作りを学んだ
性格
• 無口で内気、女性と付き合うのが苦手 • 実家で家族と一緒に住んでいたが、父親だけ は東京にいた • 生涯60歳、結婚しなくてずっと母親と一緒に住 んでいた • 映画に時間を込めて54作の出産量は監督の 中に非常に多いと思われる • 映画の撮影中非常に厳しい、俳優はまるで自 分の道具のように使っていたそうだ
役名も繰り返し登場した。
• たとえば笠智衆は「周吉」役を5回演じ、「周平」役も 3回演じている。原節子は「紀子」という名の役を3 回演じたが、それらは「紀子三部作」と呼ばれること もある。
小津安二郎と原節子
• 1949年、原節子を初めて迎えた作品『晩春』を 発表。 • 小津安二郎は「原節子ほど理解が深くてうまい 演技をする女優は珍しい。『原節子は大根だ』と 評するのはむしろ監督が大根に気づかぬ自分 の不明を露呈するようなものだ。実際、お世辞 抜きにして、日本の映画女優としては最高だと 私は思っている。」とも語っている。 • 彼女は小津の映画に六回女性主役を担当した。 ところで、小津に十七歳年下。
なった。 • アメリカの映画学者は「小津より完璧に近づく 監督がいない」と絶賛した。
• アメリカの映画評論家は「偉大な映画」と いう本の中にそう書いた:「映画が好きな 人限り、必ず小津と出会う 。彼は監督の 中に一番静かで優しい。それに一番温和 な人間本位の価値観を持っている。彼の
谁人不识小津安二郎
谁人不识小津安二郎作者:本期主持夏丽柠来源:《广东第二课堂(中学)》 2019年第12期本期主持夏丽柠《花园词典》,是法国园艺家阿兰·马哈东的散文集。
其中有一篇,讲比利时贝洛伊尔花园曾经的主人,克洛德·拉莫拉尔亲王。
他既是诗人,又是伟大的园艺家,才华横溢,一生迷恋园林。
拉莫拉尔亲王谈及自己未来的埋葬之所时这样说道:“我最爱的那个人会来我的墓地,献上几束花,洒上几滴泪……”读到这里,我心头不由掠过一个身影:小津安二郎。
小津一生未婚,葬在镰仓圆觉寺。
虽然不知道谁是小津最爱的人,可我知道无数影迷爱着小津。
他们去墓前拜祭,写下数不尽的怀念文字。
如今,那里不仅是座墓园,也是一道风景,是一种精神力量,永驻人间。
寻访小津安二郎明前茶起意要去日本湘南海岸的茅崎市,寻访小津安二郎写作电影剧本的旅馆茅崎馆,是源于多年前看过的电影《东京物语》。
那部电影讲述了一对老夫妻从海边小城去东京看望子女的故事。
记得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是:上了年纪的妈妈,在二儿子遗孀狭小的单身公寓里过了一夜,她盖着儿子生前用过的被子,说道:“真想不到啊,能盖着昌二的被子睡上一觉。
”这个镜头,把老妈妈那种无法言表的对儿子的思念,把她压抑在心里的痛苦和温馨,把她那种“为了昌二能安心,也要好好过下去”的决心,都淡淡地传递出来。
据说这个镜头,让几代日本观众都泪流不止。
导演小津安二郎,在拍电影时,要求所有的演员把人物内心的波澜压抑到最低,表现出普通日本人那种把哀愁与喜悦都放在心里的朴素情感。
他用非常讲究的镜头,表达重复的家常琐事,与亲人间的微妙互动,因此打动了无数观众。
他的这些故事是怎样琢磨出来的?也许茅崎馆可以告诉我们一二。
这是小津安二郎当年包了房间,与他的御用编剧野田高梧,以及整个剧组的主创成员讨论剧本的地方。
到现在,还有世界各地的小津迷们前来参观。
茅崎馆的院子里,大片的金雀花已经到了结果期,而窗下的木芙蓉正在盛开,这场景,与野田高梧回忆录中所说的一样:“经常是金雀花吐芽的时候我们就住了进来,它们开了半年的花,剧本还在修改中;等所有的金雀花都结了小果子,导演还在说,我们再磨一磨嘛,我亲手来做牛肉火锅招待大家。
余味
余味●锁锁一直很喜欢深秋里的黄昏。
下班回家的路上,看着夕阳从天边坠落。
深秋的美一点点萦绕心头,有漫长的余味。
而有余味的东西,总是能够在心里住得久一些。
就像好的音乐,总是余音袅袅,余音绕梁。
心情不好时,打开音乐,它就像女人的闺蜜,能让一颗心慢慢被治愈。
而好的酒又何尝不是这样?浅尝一口清酒,余味散落在唇齿间,有纯净恬淡的美。
当然,好的食物,也有余味。
大抵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款美食,绝不是简单地用来饱腹,那是属于个人的小私藏。
每每想起那个味道,心底就会变得柔软而温暖。
好食物有这样的魅力,能让你吃得酣畅淋漓的同时,还意犹未尽。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说,电影以余味定输赢。
那些流传久远的经典之作会很讲究,懂得用缓慢细腻的镜头透出人情,而不是简单的刺激性画面和情节。
就像《一代宗师》,会让人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久久回味。
而其中有句台词,更是说到心里:“做羹要讲究火候。
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做人也是这样。
”好的朋友关系,绝不是锦上添花的喧闹,而是你不在我身边但还在我心上的默契。
也许你们不常见面,也很少寒暄,可心里却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始终有一个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陪你聊一聊粗茶淡饭的生活,以及诗意的远方。
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告别之后,还有余味。
想起对方的时候,会在淡淡的情谊里,心生温暖。
自然要说到爱情。
年少时,爱一个人容易爱得太满,眼里只看得到对方。
经年后,才知道好的感情,从来只用爱到八分,剩下的两分,用来爱自己。
给彼此一点空间和时间,留有余地,感情才更长久。
而一段感情结束时,就好好告别,不纠缠不怨恨,从此在各自的世界里幸福。
日后回想起来,尚且还有美好留存,散发淡淡的余香。
歌有余音才美,饭有余味才香。
何止是电影要靠余味定输赢,人生也一样。
女人要给自己留足余味,不浮躁不匆忙,细细品尝生活,让日子过得生动绵长。
(步步清风摘自《妇女》2016年9期)37°QQ 1201612月号·。
从今日丸写给他
从今日丸写给他作家小林多喜二重新被日本人忆起,小说《蟹工船》重新被年轻人阅读——对这个醒目现象的认识,是那2010年在明治学院大学讲演《四十年的初衷不敢忘》之后。
讲演次日,《每日新闻》记者铃木英生的谦让令我惊奇,可能是我谈到烧身自杀的桧森孝雄时说得激动,他流了眼泪。
让我更惊奇的,是小说《蟹工船》的再次畅销居然是由他推动的。
在《新左翼与迷失的一代》一书中,他叙述了自己组织的一次作家对谈。
那个对谈在《每日新闻》发表那天,上野书店的职员读着报纸把《蟹工船》摆上店头——突然的畅销惊动了出版社,书店纷纷摆出《蟹工船》,接着媒体也被传染,多米诺骨牌一波波滚动,当年50万册一销而空。
[1]地震发生在自己脚下,终于撼动了今日的智能青年。
虽然还有对大叔一代的本能的抵触,但他们无法回避《蟹工船》超前的巨大隐喻。
网络上流传着一封《从蟹工船‘日本丸’写给二十一世纪的小林多喜二的信》。
惟妙惟肖地把今日社会比喻成一艘巨大的“蟹工船”。
“日本丸”就是“日本号”,隐喻刹那就覆盖了全国。
是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伸曲不能被逼入社会一角,像蟹工船里随着流水线的噪音,一步步从刚从海里捕捞来的活螃蟹,在原始的机械轰鸣中变成了罐头里的肉。
鼻子前头逼近的现实突然改变了定义,一个结论在游走:我们的生存比起百年前的悲惨工人,并无本质的区别。
就这样,作家小林多喜二悄悄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1.“从理论中像虱子一样爬出来吗?”北海道的小樽,是明治日本彻底实现了对北海道的殖民占据之后,为了运出北海道丰富的原煤建成的一个出海港。
当年,一夜前还是个荒僻渔村的小樽突然变身为码头工人的云集地,吸引着四方破产的农民。
小林多喜二就是一户秋田贫农的儿子。
来到小樽后,敏感聪慧的他不仅吞咽着知识,更每天都挤在码头的芸芸众生里。
文学馆里空无一人。
专程来凭吊小林多喜二的中国人怕只有我们两个。
我细细读了小林多喜二展示的几乎每一个字。
出于职业的经验,我知道愈是革命、左翼的题材愈是不易描写。
拆书-小津安二郎的宇宙《小津》读书笔记
小津安二郎的宇宙《小津》读书笔记“我这豆腐匠只能做炸豆腐和必须油方,炸猪排之类的恕无须为。
”——小津安二郎论自己“凡尘俗世,就算极为简单的事,人总是喜欢将之复杂化。
眼看复杂,人生的根源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
”——小津论《秋日和》唐纳德·里奇在《小津》中同多次引用了保罗·施拉得的《电影的超验风格:小津、布列松与德莱叶》一书,并将小津水平线形式化的电影手法最终升华为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经验,甚至超越仪式性,到达神秘的境界。
这境界好像终极人生教诲,是消极的卵蛤属。
消极此为放弃与生活消极的抗争,而大力积极则是在忍耐与认命中寻得对待生命波折的坦然,并以顺服为代价获取宁静。
唐纳德·里奇极热爱小高崎电影中这种对命运的叩拜,并在书中才反复例证。
一《我出生了,但……》这部小津早期明确指出的儿童电影在古书中被反复提及。
影片中孩子们与继父激烈地吵,他们亲眼看到父亲对老板可笑的谄媚,认为父亲向权势与财富的折腰是饶恕的,而父亲亦无法回答他们的诘难,父亲与母亲的对谈中,意识到“‘即使终其一生他们都将面对这样的问题’,寻思他们能否可以像他这样静下心来活得下去。
”答案很快出现了,“在影片结尾,道德规范被饥饿所打败,他们多少开始有些明白了,经纪人是个更加了不起的人。
”(p.287)影片以轻微的悲剧收场,这与松竹公司起初的想法并不一致。
小津说“开始,我第二部拍的是两部反映孩子的电影,结果却拍成了讲述成年人的电影;然而最初我计划讲一个相当光明的小故事,结果我拍着拍着,故事忽然变调了,变得非常黑暗。
”在论述《早安》时,唐纳德分析了影片中孩子与片子大人们的矛盾,并说大人“不认同年轻人对世界的尖刻批评。
他平心静气的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接收它不完美的种种瑕疵,接受种种毫无必要的话语,诸如此类。
”(p.51)小津成熟婆媳关系时期那些描写家长里短的故事,也被唐纳德·里奇看做暗影的悲剧:“他毕生的电影,只有一个主要包括的题材,即日本的家庭,并且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家庭的崩溃。
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是一位日本著名的导演和编剧,被誉为电影界的“尊贵的孤独者”。
他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大师之一,其作品形式多样,主题丰富,风格独特,以细腻的情感和对人性复杂深刻的描绘而闻名于世。
小津安二郎于1903年12月12日出生在日本东京,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的童年过得相对愉快。
小津从小就对电影抱有极大的兴趣,并且在中学时作为影迷经常参加电影放映会。
他在1923年进入东京电影学校学习电影制作,并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
小津的早期作品主要是青春片和喜剧片,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作品是1935年的《疯狂世界》,这部影片带有浓厚的社会讽刺色彩,并且融入了小津一贯的幽默风格。
小津的电影作品通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日本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他擅长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对人性的深入观察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津的代表作品之一是1953年的《东京物语》,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和人际关系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迈夫妇到东京探望子女的故事,通过对亲情、爱情和人生意义的深思熟虑的描绘,导演巧妙地传达了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失去的价值观念。
《东京物语》被公认为小津最具代表性和心灵深处最引人深思的作品之一,被誉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东京物语》,小津的另一部经典之作是1959年的《秋刀鱼之味》。
这部电影以精湛的拍摄技巧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独到解读而闻名。
影片通过深入描绘一户家庭在日本传统秋刀鱼季节到来时的生活,表达了关于家族、传统和记忆的深远主题。
《秋刀鱼之味》展现了小津丰富的导演才能,以及他对细节的精确把握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小津在其一生中拍摄了超过50部电影,其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和风格。
他以其无可替代的电影语言和深刻的洞察力在国际电影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被许多导演和评论家尊称为影坛的巨人。
小津的电影作品深受法国新浪潮导演的喜爱和影响,例如让-利奥·戈达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
他们赞美小津塑造角色和情感细节的能力,以及他对电影剖析现实和人性的独特洞察力。
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
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小津安二郎是日本著名的电影导演,被誉为电影界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作品以真实、细腻、温情著称,深受观众喜爱。
尽管他是一个日本的导演,但他对中国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观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以及他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
通过分析他的作品和言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导演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和见解。
对于研究中国电影以及欣赏小津安二郎的影迷来说,本文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迪。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第二部分:正文2.1 小津安二郎的背景和影响力2.2 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电影的贡献第三部分:结论3.1 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总结3.2 小津安二郎的影响和启示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阐述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和其在中国电影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小津安二郎的背景介绍,包括他在电影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接着,探讨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电影的具体贡献,包括他对中国电影制作风格、叙事手法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进行总结,并探讨他的作品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启示,以期展示小津安二郎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布置,本文将全面、系统地探讨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引导读者深入了解和思考小津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著名的电影导演和编剧,被誉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和影响深远,因此了解他对中国的看法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小津安二郎对中国的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中国影视艺术的评价和认知,了解他是如何看待中国的电影环境、主题和技艺的。
这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略窥小津安二郎的思想和创作理念的窗口,还可以帮助我们从他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电影的发展和特点。
《2024年“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范文
《“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篇一“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无中相遇释影像:小津安二郎之“哀”与海德格尔之“畏”一、引言电影与哲学,看似两个独立的领域,却在某些深邃的时刻相互交织,互为诠释。
小津安二郎的影像艺术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便是一对典型的例证。
在电影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哀”;在哲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畏”。
本文将探讨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哀”与海德格尔哲学中的“畏”如何相互呼应,以及这种呼应如何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深刻而丰富的启示。
二、小津安二郎之“哀”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经常能观察到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这就是他所传达的“哀”。
这种“哀”并非简单的悲伤或忧郁,而是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体验。
在小津的电影中,人物往往在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中流露出这种情感。
例如,在《东京物语》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成员在平凡生活中的疏离与亲近,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三、海德格尔之“畏”与小津的“哀”相似,海德格尔的“畏”也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体验。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畏”是一种对存在的领悟和敬畏。
他认为,人类面对存在的真相时,会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畏惧。
这种畏惧并非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领悟和探索。
四、两者之交的“释影像”在小津的电影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哀”与“畏”。
虽然这两种情感体验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指向了人类内心的深处。
在小津的电影中,“哀”通过影像得以具象化,而海德格尔的“畏”则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考。
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呼应的。
小津的电影通过影像表现出的“哀”,让我们在感受上更接近海德格尔所说的“畏”——对存在本身的敬畏和领悟。
五、结论通过对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电影与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补充的。
《2024年“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范文
《“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篇一“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无中相遇释影像: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影像中流露的细腻情感,总在无意识间勾起人们对世界和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本文尝试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与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中寻找共同点,探究“哀”与“畏”这两种情感的交融与对话。
一、小津安二郎之“哀”小津安二郎,日本电影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以深沉的哀愁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他的电影往往通过平淡的镜头语言,展现生活的琐碎与平淡,却能在其中发现一种深深的哀伤。
这种哀伤,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感慨,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思索。
在小津的电影中,“哀”并非是对某种特定情境的悲悼,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活各个角落的情感。
他的镜头往往对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的细节来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
这种真实往往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共鸣。
二、海德格尔之“畏”马丁·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考关注的是人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
在他的哲学中,“畏”是一种对生命存在的深深感触,是对存在本身的探索和质疑。
海德格尔认为,“畏”是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索和自我发现的开始。
这种“畏”不是对某个特定事物的恐惧,而是对生命本身的无处不在的疑问和探索。
它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无中相遇虽然小津安二郎和海德格尔的生活背景、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深深感触。
在小津的电影中,我们可以通过影像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哀愁;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生命存在的探索和思考。
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共通之处,那就是对生命本质的思索和感悟。
在小津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所说的“畏”的存在。
他的电影虽然表达的是生活的琐碎和平淡,但其中却蕴含着对生命存在的深深感触。
《2024年“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范文
《“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篇一“无”中相遇释影像_小津安二郎之“哀”和海德格尔之“畏”无中相遇释影像:小津安二郎之“哀”与海德格尔之“畏”光影交织之间,总有那么一种情感的流转让人深思,既有导演小津安二郎作品中无尽的“哀”,也有海德格尔思想里潜藏的“畏”。
在影视艺术与哲学思考的交汇点上,我们得以探寻出两者之间相互映照的内在联系。
一、小津安二郎的“哀”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常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贯穿始终。
这种哀,并非是悲剧性的冲击,而是一种生活的沉淀,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的镜头下,人们各自忙碌于生活的琐事,却又时常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和无奈。
小津的电影中,“哀”不仅是人物情感的一种体现,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悟。
影片中的光影流转、物是人非,无不透露着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他的作品中常出现深沉而宁静的画面,那种寂静之中的情感,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们对生活深深的眷恋和哀愁。
二、海德格尔的“畏”与小津的电影相呼应的是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的“畏”。
这是一种面对存在的本质时所感到的敬畏和不安。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而海德格尔的“畏”正是对这种遗忘的提醒。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存在本质的敬畏之心。
他提倡人们在生活中要有一种沉静的洞察力,去体验生活的真谛。
他的思想让人们在对生活本身的沉思中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感。
三、两者的交织虽然一个是影视导演,一个是哲学家,但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他们的作品都通过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思考,展现出对存在意义的探索和追问。
在小津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本身的无常和美好;而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生命和存在的敬畏和尊重。
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让我们看到了对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四、结语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与海德格尔的思想都是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体验。
《东京物语》歌词 小津安二郎作品选
《東京物語》歌词小津安二郎作品选
東京物語
(男)如果我说爱你就是真的爱你
是不能代替的用时间沉淀的每秒都会珍惜
那种爱你
(女)如果我说想你就是真的想你是无法呼吸的
被泪水渗透的每秒都不停息
怎么也睡不着想你
(男)我受够了热情的苦青春幸福当做赌注
(女)既然相爱为何不爱何况那的确是真爱
(男)爱的开始如此简单爱的过程如此困难
(女)世间一切都是假的
我爱你你爱我不爱?爱我不爱?
以上就是关于東京物語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高中作文素材:小津安二郎
高中作文素材:小津安二郎【人物名片】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出生于日本东京。
日本电影导演、编剧。
1923年,进入松竹公司蒲田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助手;1926年,任助理导演;1927年,拍摄了电影处女作《忏悔之刃》,这是其唯一的古装片; 1933年,编导了剧情片《心血来潮》,该片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最佳电影;1936年,编导了首部有声电影《独生子》。
小津安二郎豆腐是太常见的吃食,不谈任何烹饪技巧的话,它往往与寡淡直接挂钩。
于是,当小津安二郎把散文集命名为《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时,光这份气定神闲,就足以让倾慕他的电影同仁们再鞠上一躬了。
小津的片子,总是似曾相识:一个寻常的家庭,父母子女过着俗世的日子,上班、下班,和朋友喝酒,亲眷间互相串门,最大的戏剧冲突莫过于女儿大了,儿子大了,要结婚离开家——即便这样也很家常。
但他的片子经得起反复看,尤其随着年纪增长,体味人情分离,小津的片子就越来越打动人心。
即便隔了快一个世纪,他讲述的人生模式依然存在。
一般人认为小津电影成本不高,其实不然。
他的片比(演员实际拍片所用的时间比上剪辑之后的播出时间)比别人高很多倍。
《秋刀鱼之味》有一个镜头就拍了80遍。
演员刚开始演电影一般比较兴奋,小津就让这个演员一直拍到麻木,演员烦了,不在状态,他就用那一条——生活当中不使劲,在那也不能使劲。
小津一直与母亲同住,直到母亲快90岁去世,他也一病不起,于第二年故去。
很难说他自己的经历为银幕上的故事提供了多大程度真实的蓝本,但确定无疑的是,不热爱生活和家庭的人,是无法从清淡中咂摸出滋味儿的。
小津于1963年逝去,他的骨灰埋在镰仓原决寺,位于很多墓地中,只在墓碑上写了一个“无”字。
书评人止庵寻觅时发现,墓前有瓶啤酒——他生前爱喝酒,他的电影中基本上都有喝酒的镜头,因为对他来说,那就是日常生活。
【名师解读】小津安二郎用一生践行了他的信条:戏如人生。
无论是对剧情钓安排,还是对演员的要求,他都力求符合生活实际,所以他才能投入地去生活,又投入地去拍电影。
毛尖:论小津安二郎
毛尖:论小津安二郎一、引论1960年,大岛渚写下《文字》,说到“作者的衰弱”,他有这样的话——高达的《断了气》暗示出的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很明显不希望一生都靠做导演来吃饭生活,电影从头至尾都传达了导演的这个强烈的主观愿望。
[1]接下来,大岛就感叹,“那些可怜的日本导演,可怜的电影界人士不能让自己有这个意识。
他们不能不考虑这份工作的稳定性与长久性。
”这种感叹,“作者很明显不希望一生都靠做导演来吃饭生活”,在1960 年全球性的“新浪潮”语境里讲,可以说是自然而然,因为“新浪潮”显然把最动荡的精神注入了电影,而且,大岛渚对高达的分析,完全可以说是夫子自道。
不过,时间已经偷换了很多概念,今天的情况是,“希望一生都靠做导演来吃饭生活”成了更重要更艰难的命题,大岛渚当年提到的“那些可怜的日本导演”,放置到当下的电影界,就该是令人尊敬的日本导演了,而在所有这些当年“可怜”今天“可敬”的导演中,小津无疑标示着电影世界最纯粹最基本的意志。
而在小津这边,他一直就对日本新浪潮诸将不满,在他病倒之前,有一次宴会中他抓住后辈导演吉田喜重,一顿乱骂。
据吉田记述,当时小津反复说,“我和你的电影水火不容!”“电影导演是什么,不过是披着草包,在桥下拉客的妓女!”吉田回忆:“小津先生醉得迷迷糊糊,不住地摇晃着魁梧的身躯。
我一方面切实地感到这个人具有肉体,同时又痛感到自己早已抛弃了适于作娼妓的肉体。
”[2]小津为什么要把电影导演说成妓女呢?吉田认为,小津说自己是拉客的妓女,是从反面表露他的自尊心。
当然,联系波德莱尔把作家看成妓女的说法,我们也可以在对比中强调小津的现代面向。
不过,我倒是更愿意从小津当时身内身外的绝望状态来看他的这个比喻,到1962 年,他的各种名声步入低谷,电影排名很不如意,连续两年位列松竹年度倒数第二,电影导演不再是可以袖手金钱的艺术家,现在的导演毋宁说是筹钱的。
因此,“导演就是妓女”这种自我贬损的说法,表达的就是对江河日下的大制片厂的一种痛心疾首,同时也呼应越来越明显的电影中的金钱意识形态。
维特根斯坦 战地笔记 小津安二郎 日记
维特根斯坦战地笔记小津安二郎日记小津安二郎是国际影坛公认的日本电影大师,他的电影经常被作为了解日本文化的窗口。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记》,这部日记是小津安二郎现存个人日记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四十余万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导演多达32册、时间跨度从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记。
xx译文出版社这次推出的《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整个出版周期长达五年,是中文世界首次引进出版,文本具有高度的稀缺性。
整部《全日记》可以说是一份珍贵而全面的文献,是小津爱好者、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由小津研究专家&挚友田中真澄整理文本,严谨而丰富;小津电影及文化学者、知日翻译家周以量精心翻译。
还附有编者对原文的校异记录,小津在日记中看过的或是提到的国内外电影名称、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等珍贵资料,小津在几大片厂合作过的工作人员详细名录,小津执导的电影片单(中日文对照),日本出版的小津相关著作,以及编者田中真澄对小津安二郎所有日记资料的整体介绍、编撰思路、编辑过程,对不同阶段小津日记与他的创作之间的认识和思考。
最近,著名导演贾xx在一次小津安二郎的研讨会上评论说:过去了解的小津实际是一个“美学化了的小津”,阅读《小津安二郎全日记》使我从小津的美学世界进入其私人的世俗世界和日常世界,体会到一种“矛盾的统一”。
就好像一体两面一样,电影作品呈现出来的小津和日记里所描写的小津之间有时候分裂,有时候一致,有很多电影创作上的蛛丝马迹,也可以透过日记了解到。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做豆腐”并不代表小津的电影气质和个人品味的单一,一定程度上,把豆腐做好,恰恰说明小津对生活和精神的极致追求和无限热爱。
而这本《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正好给读者和影迷提供了一份最贴近真实的、最能看出小津真性情的记录。
正如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作家格非所说:如果我们试图捕捉小津在电影中必然有所反映的世界观、政治立场和人生经验,其特殊的美学风格反而会成为一个理解的屏障。
小野二郎积蓄力量素材
小野二郎积蓄力量素材成功的窍门美味的第一步是食材的选择。
小野二郎从最好的鱼贩子那里买鱼,从最好的虾贩子那里买虾,从最好的米贩子那里买米。
供货商和他的寿司店长期合作,建立起绝对的信赖关系。
米贩弘道说,食材提供的是一种信任度。
“有些米只提供给二郎的店,因为只有他会知道怎么煮。
”虾贩介绍道,有时候整个市场都只有3公斤野生虾,全部会供给二郎的店,“好的东西是有限的,只会留给最好的人手上。
”烹制过程更是要精益求精,严格把控。
每种食材都有最美味的理想时刻,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比如,寿司的米要用非常重的压力煮出来才能可口,而且米的温度应当和人的体温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最佳口感。
章鱼需要手工按摩,肉质才会更加细腻鲜美,而且按摩的力道和时间必须适度。
俗话说寿司三分味道,七分手势,这里的手势是指寿司师傅娴熟的握寿司技巧。
将饭团拿捏成型,附上鱼肉,来回捏合,小野二郎以魔术般的手法,很轻松就能变出一个寿司来。
实际上,这样娴熟的技法并不轻松,它来自数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
至今,这位九十多岁的老泰斗,连睡觉都要带着白手套来保护双手,可见他为这门技艺付出了多少心血。
在顾客进食时,二郎的服务也非常细致。
他会根据性别调整寿司大小,他会精心记住客人的座位顺序,会记得客人的左撇子习惯,调整寿司摆放的偏好。
在制作过程中,他显得分外冷静、严肃,其举手投足都透着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小野二郎强调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职人——会找到最好的食材,用自己的方式处理。
不在乎钱和成本,而只为做到最好。
但是,制作寿司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只有一个完美的大厨不行,整个团队的素质也必须跟得上。
小野二郎对员工的要求不亚于对食材的要求,严格到了苛刻的程度。
刚来店里的学徒,要先学习拧烫手的毛巾,反反复复,然后才有可能使用刀和料理鱼,再过十年,才能开始煎蛋。
有的学徒甚至在来的第一天就逃走了,因为受不了寿司店的严格训练。
小野二郎说:“现在的人只想要轻松的工作,然后要有很多空闲时间,还要很有钱,但他们都没想到要培养自己的技能。
情书经典台词
情书经典台词《》是日本“映像作家”岩井俊二所导演的经典电影,有哪些让人觉得感动的呢?现在请欣赏小编带来的情书经典台词吧!《情书》经典台词:1. 我爱你,不是因为这里只有你而爱你,而是因为只想爱你一个人。
2. 我要逮捕可爱又天真的她。
问我为什么?因为她在我心里点了一把火之后逃跑了。
3. 你的灵魂太透明了我都看不到你了。
4. 知道表为什么是圆的吗?你觉得到头了他还是会再次开始的我们从新开始吧。
5. 我是星星白天只是因为太阳的存在,而遮掩了我的光芒我一直在发亮望着你。
6. 又痛……又伤心……又疲倦……又思念……这些我一个人承受就好,你只要幸福就好。
7. 你知道喜欢和爱的区别吗?比如花,喜欢的人会采摘它,但是爱它的人就会给它浇灌。
8. 连我自己的爱都守不住又怎么又资格接受别人的爱呢?9. 是将伤心作为担保而借来的幸福。
10. 如果思念像阑尾的话,至少说可以摘除,但对于我来说思念却是心脏。
11. 只看天空中星星的人,是看不到脚底的鲜花的,尽管我不是一朵美丽的花,只求您看我一眼!12. 我明知道那花是冲着他飞过去的,我横刀夺了过来,请接受我的花,我会连同他的那份让你幸福的。
13. 比起爱别人我更喜欢爱我的人,我也想被人爱;我可以成为逗你笑的人,会让你非常快乐的,不想成为被你取消的人。
14. 我觉得爱情就象是一颗种子,你要给它浇水,给它阳光,细心呵护它,我想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请成为我爱情的种子吧,让我们一起把它培养成大树。
15. 爱情是移动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守护爱情。
16. 爱一个人的意义,是在他爱着另一个人的时候,能有放他走的勇气那才是爱。
17. 比起被一个心里没有我的人抛弃,被一个更帅的人踢开更好。
18. 有人说,只有给予爱情的人才能长久拥有爱情,我想为他付出一切,拥有这份爱情……19. 我准备了一束花和一个硬币,无论什么样的硬币都有正反面,如果正反面不一直帖在一起就无法成为永远了,想成为你这样的硬币。
20. 我觉得处处都有爱的悸动,我也想在这样的悸动中与他有一段纯净的感情。
漂泊的流浪人——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重读
作者: 吴菲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15-115页
主题词: 代际交流;道德困境;生存方式
摘要: 小津名片《东京物语》,展现了渐变中日本国民所面临的深重的道德困境,及不同环境代际间生活方式中无法融合的矛盾,这种矛盾既表现为纵向更替的对峙,同时也显现为横向构成的差异与磨合。
具体到此,一是面临的道德困境,二是不同生活方式的摩擦。
展现了现代人代际交流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及生存方式,对于处在不同代际间及不同生活方式下的现代人有着一些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名《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作者:小津安二郎(日本电影导演,曾经作为毒气部队低级军官参与侵华战争,后被俘虏,囚于新加坡)以下摘录自本书第三章《酒与战败》第四章《战地来信》,是源自当时的家信和给日本国内电影杂志的稿件,因此,极为真实地反应了当时一部分侵华日军的真实细节。
P105战争结束的时候我在新加坡的军事报道通讯社。
虽然还在处理军方相关工作,但几天前就听到战争结束的传闻。
我从宿舍往外看,平常灯火管制严格的街上灯火通明。
心想,果然是真的了,八月十五转眼到来。
因此这段时间的转变,感觉就像长时间的重叠效果,并没有很大的震撼。
留在记忆中的只是战败色彩渐浓之时,以军人为首的高层扬言如果战败就切腹自杀。
切腹实在令人为难,但我也不能独自苟活,无奈之下,心想干脆弄些德国制的安眠药巴比妥掺在酒里喝下,醉醺醺地爽快死掉,的确很像我的风格。
然而,真正战败时,那些叫嚣要切腹的军人认输的姿态实在太鲜明,那么干脆地轻易认输。
看到这个,我心想,日本人一定有战败的传统。
虽说日本历史上不曾输过,但是我们血液中一定流传着战败的经验。
P106山中贞雄收到征兵通知书是在夏天。
我记得应该是昭和十二年(周注:1937年)八月二十五日。
霎时感到战争已逼近身边。
我们聊了一轮伤上海的战事,又谈到要带到战场的随身物品,详细记下。
笔记本、小刀、曼秀雷敦、剃须刀、Dimol肠胃药。
P108食物:砂锅炒虾鸡脚小壶日本酒和薄酒杯穿衣打扮:山中来到下加茂。
他穿着蓝底白点的袷服,腰上缠着兵儿带,脚踩薄木屐,可能有点感冒,脖子上围着毛巾,没刮胡子。
P114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当此一望无际的萧条中,一路进逼南京。
大约后天,部队即可进至南京前三十里处,参加南京总攻。
精神甚好。
虽有敌军数万,仍想一会峨眉青黛佳人。
圣诞节以前,南京应已解决。
明年可能在南京过年。
三十六岁了,略感寂寞。
毕竟是在当地,未醒池塘春草梦的感慨甚深。
想吃青菜炖油豆腐,连自己都佩服自己想吃的东西奇怪。
P115昭和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定远精神甚好。
二月三日入城。
约五十天时间,战友损失大半。
一位和尚朋友头部中弹,脑浆血液四溅,当场死亡。
药剂师的手臂被射穿,骨折。
战死者火葬,伤者送往后方,人数越发寥落。
听说附近尚有李宗仁亲自指挥的部队频频出没,在西南二十里附近控制庐州,不能大意。
尤其两三天前,彼等转为攻势,趁夜包围定远城,发射迫击炮。
但我毫不惊慌,已大致习惯枪子炮弹,照样入睡。
没有打仗的日子就睡午觉,傍晚钻进水缸泡澡,点灯,下棋。
班长棋艺最差。
想吃炸虾盖饭,想吃安部川饼,意想不到食物纷纷涌入脑海,刺激食欲。
想喝水,常有就着茶壶口将粗茶一仰而尽的欲望,我越来越像野人了。
换防的消息频传。
有说只是部分换防。
不管是不是部分,就是谎话也让人高兴。
听说松井大将胜利而归。
多管闲事地替他操心,是否此刻刚刚洗完澡,坐在榻榻米上,一壶清酒,吃鲣鱼生鱼片呢?P116昭和十三年五月三日蚌埠四月十五日离开定远北上。
这次的战略好像是由华南北上及华北南下的部队联合确保津浦线。
一路上,洋槐花开,熏风吹过麦穗,浅蓝色的苍穹,新的兜裆布触感舒服,战争也颇愉快。
北上、北上。
首个集结地是蚌埠,这里军人泛滥。
部队通过。
马队通过。
炮车通过。
坦克通过。
沙尘万丈,老百姓在路边卖蒸馒头,面摊车绕过来。
又肥又大的菠菜,一把十钱。
鸡蛋十钱四个。
一路缠着马肚子跟到这里的苍蝇也暂时离开,四处游弋。
馒头、蒸笼、面条和马粪,都在苍蝇旋涡中。
城里也有慰安所。
生意十分兴隆,但如果没有狂笑狼奔之情欲、及借助相当酒力,则不敢轻易接近半岛的妖魔鬼怪。
军队注意事项摘录因不注意而感染花柳病者通报市镇村长。
为准备下次作战保持战斗力,应正确穿戴防毒面具,以冲过任何施毒地带。
听到火灾警报声时,在战斗中也应速回所属部队。
大老远在大阪买的防毒面具,正可发挥效用。
P119昭和十三年六月六日蚌埠行军孔急,战死者直接用太阳旗抱住脸部,弃置麦田,部队继续前进。
这样酷热,不出两天就会长蛆。
掀开太阳旗时,尸体整个眼窝都是蛆。
战死山野,成杂草覆盖之尸,终究不是文字修辞所能想象的凄惨。
眼球发痒,照照镜子,没有蛆,但眼球就是痒。
麦田一望无际,烈日当空。
汗水,灰尘,到处用水不方便。
去年年底攻打滁县时,用有水绵水藻的水煮饭,很臭,难吃。
受不了。
但现在,哪怕水里有水蚤,都会高兴地喝下。
把蝌蚪赶开,趴在沟旁喝水。
听说地方撤退时会下毒。
听说蒙城有四十四人被闷死在城里的井水中。
有水蚤就是无毒的证据,多么凄凉的证据。
然后匆匆吞下正露丸。
至于冰淇淋和果子露,都不敢想象是今世之物了。
二十五日再回蚌埠。
洗澡。
向酒保拿了麦酒,有电,有收音机。
杂音干扰中还听得到长歌《菖蒲浴衣》,已算是极乐。
P120昭和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南京二十三日将赴前线。
精神很好。
小游汉口。
暑热中,在南京停留约两个月,坐了秦淮河的画舫,也看了玄武湖的荷花。
通过航空信向家里要钱,不要十天即从东京送钱过来。
四处享受中国菜,非常愉快。
距离出发不到十天,暂时享受可能不会再有的午睡。
如果命运就此终结,就听天由命吧,夏草生长,云在天际涌动。
虽然想说这个决心审视悲壮,但又对自己的贼运亨通充满自信。
P122昭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信阳从南京坐船,溯江而上至安庆,再向桐城、舒城、六安、固始、光州、罗山、信阳,确实来到遥远之地。
桐城外有清澈河流,河滩上彼岸花鲜红。
用河水冲身体,清洗兜裆布。
避开鲜红的彼岸花,拉野屎。
平静的秋日黄昏。
六安的霍乱极为猖獗。
确诊患者三百多人,并排而卧,各个骨瘦如柴,迅疾死去。
今天用五十加仑的汽油桶装了沟渠水泡澡,洗去久积的战争尘垢。
凡事穷则通,泡完澡,身心大爽,感觉与箱根的温泉无异。
也换上新的兜裆布。
如果炮弹要集中我,此正其时。
一杯热腾腾的咖啡,此刻心情天真如无冕王。
P133在南京打仗时,非常难抽到烟,因为急于追击,补给不及,只好拔下提防的枯草充数,其中蓬草味道最佳。
昨天傍晚去野战医院,照看三天前入院的战友的盲肠炎手术。
学校充当医院,教室充当病房,在幕布隔开的手术室里,战友被绑住四肢,剖开肚皮。
疼痛发作时,肠子就从切口喷出来。
乙炔灯在手术中不时熄灭,每次军医就用染血的纱布盖住流出的肠子等待灯亮,我则在黑暗中按住战友的双手,频频念诵观世音菩萨。
P136(冬季在江西的战斗)大雨连下四十天,战线化成一片泥海,士兵背上沾满泥浆,货车在泥水荡漾中游泳。
从乌石门到越山,再到堰头湖畔,部队保持随时出发的待命态势。
前线隔着修水河与敌方对峙已四个月。
河宽三四百米,据说平静的黄昏时,可以听到对岸敌方点名。
敌我双方都到河边汲水煮饭,只有这时互不射击,除此以外,只要一发子弹,便会立刻引来三倍的还击。
在对岸滴水不漏的坚强堡垒前,我们开始渡河攻击。
第一线准备渡河,逼近河岸。
我在黑暗中弯身挖掘战壕。
馒头似的土堆后面就是坟场。
圆锨不时碰到棺材边缘,发出咔咔声。
每次声音响起,对岸碉堡立刻扫射机枪。
枪声在河面上扩散,回响在天雨欲来的夜空中。
已经没有对子弹的恐惧。
只想伸直腿睡觉。
经过安义不久,看到路上有正规军和百姓倒地而亡。
路旁有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天真的玩着干粮的袋子,一脸狠狠大哭一场后若无其事的表情。
任谁看了都觉得凄惨。
但是急于追击,谁也无法照顾婴儿,只想赶快加快脚步趁着婴儿不哭的时候通过。
四列行军自动分成左右两排绕过婴儿。
打着绑腿的大军靴。
经不起踩的婴儿就在行军之流中天真嬉戏。
P140暮色逼近油菜花田和桐树梢,又逼近宿舍的白墙和墙上写的败军之歌歌词。
中国的复兴,全峙最后五分钟努力,你们应该忍受过程中的一切痛苦,不久的将来,悲壮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就会飘扬在你们头顶。
战争必须得胜。
下封信将在何处书写?今天早起就无精打采,非常想吃红豆面包。
(《电影旬报》1939年7月1日号)P88第一次体验敌人的子弹是在滁县,无情地愕然地射来,但渐渐就习惯了。
刚开始不自觉地拼命喝酒,借几分酒意行事。
到最后就不在乎了。
砍人时也像演古装片一样。
抡刀砍下时,会暂时一动不动。
呀!倒下了。
戏剧果然很写实,我居然还有心情注意这种事情。
中国士兵扔手榴弹的技巧之巧,让我深有痛感。
决不让他们靠近一步。
他们大喊一声冲过来,奋勇投掷。
起初我方伤亡惨重,但我们也想出办法,就好像抖包袱那样,用声音诱使他们投完所有的手榴弹再冲出去,对反不知所措。
周注:除了这本里摘录的这些,还读了唐德刚的《张学良口述历史》不过感触不大,只觉得张是一个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人。
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