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下水位条件下道路结构探讨
浅论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及防护措施
环保可持续原则
工程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尽 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主要防护措施
表面排水
通过设置边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 将路基表面的水迅速排出,防止水分 渗入路基内部。
地下排水
采用暗沟、渗沟等措施,将地下水引 导出路基范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 路基软化。
防护工程的实施对降低水毁发生率效果显著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如排水工程、护坡工程等,可以显著降低路基水毁的发生率,提高路基的稳定 性。
多元化的防护措施应结合使用
单一的防护措施难以全面防止路基水毁的发生,需要将多种防护措施结合使用,如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 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积聚,引发水毁。
防护措施缺失
缺乏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护坡、 挡土墙等,使路基在水流冲刷下
容易受到破坏。
03
路基水毁防护工程
工程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文 等条件,合理选择防护措施和
工程结构。
防治结合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防止 水的破坏,又要考虑排水和疏 导,确保路基稳定。
经济合理原则
通过路基水毁防护工程的建设,可 以减少路基的维修和养护频率,延 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减少维护成本
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可以降低公路的 养护难度和成本,减少因路基水毁 导致的维修和抢险费用,从而节约 公路养护成本。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路基水毁防护工程及防护措施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 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路翻浆的原因与防治策略
道路翻浆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汇报人:日期:contents•道路翻浆现象概述•道路翻浆的原因分析目录•道路翻浆的防治策略•道路翻浆防治策略的创新与发展道路翻浆现象概述01•道路翻浆是指由于路基土壤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水分迁移、聚集,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进而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出现开裂、变形、破损等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寒冷地区的季节性冻土区。
道路翻浆会导致路面变形、开裂,严重影响行车平稳性,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行车安全隐患降低道路使用寿命影响交通运输效率翻浆现象会加速道路破损,缩短道路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
道路翻浆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交通拥堵,影响物流运输和人们的出行。
030201深入研究道路翻浆成因和防治策略,有助于完善寒冷地区道路设计理论,提高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完善道路设计理论通过对道路翻浆现象的研究,可以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降低道路翻浆的发生概率,提高道路建设质量。
指导道路建设实践减少道路翻浆现象,可以降低道路维修和养护成本,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节约社会经济成本道路翻浆的研究意义道路翻浆的原因分02析寒冷地区的气温波动导致水分在土壤中冻融循环,引发土体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道路翻浆。
冻融循环过量的降水会加剧道路的翻浆现象,雨水渗入道路结构内部,导致土质软化、强度降低。
降水量昼夜温差大或季节性温差变化剧烈,容易造成道路材料的热胀冷缩,进而引发道路翻浆。
温差变化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水分容易上渗至道路结构层,导致土质软化,增加道路翻浆的风险。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某些土壤类型(如黏土、膨胀土等)更容易出现翻浆现象。
土质含水量土质中含水量过高,容易导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从而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出现翻浆。
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产生的荷载作用,会使道路结构承受压力,长期作用下容易导致道路翻浆。
荷载作用交通量大的路段,道路结构承受的压力和磨损更为严重,容易加速道路翻浆的形成。
浅析地下水对道路施工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浅析地下水对道路施工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摘要:道路的施工质量通病很多与水有关,当水侵蚀或冲刷土石结构物时,可以使岩土的结构、强度、整体稳定性发生破坏。
水对道路的破坏主要是对路基的破坏,可以使路基发生软化、沉陷、翻浆、冻胀、潜蚀等病害,甚至发生滑坡、大面积沉陷等严重破坏,给道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危害。
其中地下水的影响是长期的隐性的,工程中尤其要重视地下水的道路质量的影响。
水对道路质量的影响重要体现在对路基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采用必要的排水或隔水措施,避免或减轻水对路基施工和使用的危害,本文就地下水对道路尤其是路基的影响做初步讨论并简述防治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路基土体强度冲刷前言:从工程地质角度,根据埋藏条件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以上各种水对路基施工及使用都会造成影响,土体的强度及土体结构物的稳定性与土体的含水情况密切相关,本文就地下水对道路的施工与使用质量的影响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土体强度与含水情况的关系:土体的强度通常指土体的抗剪强度,即土体的抗剪切能力(而不是通常材料强度所指的抗正压力强度)。
土体的物理学特性很大程度由土的三项(土体颗粒、水、气)的组分比例决定,依据土体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土的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的比值)的大小分为坚硬半坚硬状态、硬塑状态、软塑状态、流塑状态,显然水对土强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土体的抗渗性能高低决定其对水的影响的敏感性,在季节性或永久性冻土地带水对路基的影响会更加严重,并随冻胀深度的增加而加重。
2.地下水的分类:从工程地质角度,根据埋藏条件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分布不具有广泛性,局部存在,对道路施工及使用的影响也有限,但是它最接近地表,水位受季节、、气候、天气影响较大,大幅度的水位变化对施工可能会造成影响;潜水指不透水层以上,上层滞水以下的水,分布较广泛,与道路工程施工密切相关;承压水指存在于两个不透水层之间的水体,具有较高的补给压力,一般要采用向上排泄泄压的方法处理其对道路及施工的影响。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难点
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难点和挑战,给工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路基路面工程施工中的难点。
一、地质条件复杂道路所经过的地域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地质结构、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因素都会对路基路面工程施工产生影响。
例如,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由于地基承载力低,容易发生地基沉降,导致道路变形、开裂等问题。
此外,地下水位高、涌水严重等地质条件也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扰,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工程成本。
二、施工环境恶劣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往往需要在户外进行,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如高温、严寒、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特别是在雨季施工,由于雨水浸泡,土壤含水量高,容易导致路基不稳定、沉降等问题。
此外,施工现场附近的环境因素,如噪声、扬尘、污染等也会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路基路面工程一般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同时,由于施工周期长,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可能出现波动,给施工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四、质量控制难度大路基路面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
如路基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路面厚度等。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设备、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质量。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质量问题,如裂缝、压实不均匀、材料不合格等,也是施工难点之一。
五、安全管理风险高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如施工现场交通组织、机械设备操作、高处作业、临时设施等。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因此,如何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是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加强创新和优化,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顺利施工的技术
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顺利施工的技术地下管道施工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却面临着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地下管道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顺利施工的技术,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施工方法。
一、地下管道施工的挑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管道施工常常面临以下挑战:1. 地质条件不稳定:复杂地质环境下,土壤结构复杂,岩层多变,地下水位高低不一。
这些因素会对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和施工进度产生影响。
2. 地下障碍物:地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如地下管线、电缆、暗河等。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避开这些障碍物,以免损坏已有的基础设施。
3. 施工环境限制:城市地下空间狭小,施工条件有限。
施工区域可能受到建筑物、道路等因素的制约,施工队伍和设备无法自由进出,增加了施工难度。
二、地下管道施工的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管道施工的挑战,工程师们采用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施工方法:1. 剖面开挖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变化较大的地区。
通过对施工区域进行剖面开挖,可以掌握地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材料。
此外,剖面开挖法还可以避开地下障碍物,确保施工质量。
2. 预拼合管道施工法:为了节省施工时间和保证管道质量,预拼合管道施工法被广泛采用。
在施工前,工作人员事先在工厂将管道进行模块化拼装,并做好质量检查。
这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需将模块化的管道安装到预留的位置上,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3. 钻孔法:钻孔法适用于土质较差、地下存在较多障碍物的地区。
通过使用钻孔设备,可以在地下预先打孔,再将管道安装进去。
这种方法可以避开地下障碍物,并保证管道的准确位置,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4. 泥水平衡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泥水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
该方法利用水的压力来平衡土和水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一层稳定的土水平衡。
这样,施工人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
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摘要】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的相关内容。
在将介绍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的概述,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将逐一分析公路路基沉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介绍公路路基沉降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技术,并探讨公路路基沉降的监测方法。
在将强调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基沉降、施工技术、控制、原因分析、影响因素、监测方法、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控制概述公路路基沉降是指在公路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而导致路基下沉的现象。
公路路基沉降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甚至可能导致道路损坏和交通事故发生。
为了有效地控制公路路基沉降,必须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
公路路基沉降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路基的合理设计、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方法的优化等。
通过合理设计路基结构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减少路基沉降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符合标准。
公路路基沉降的控制技术包括加固处理技术、预防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等。
加固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加固路基结构或采用特殊材料来增强路基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少沉降问题。
预防控制技术则是在施工前通过调查勘探和预测模拟等手段来减少沉降风险。
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监测设备对路基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2. 正文2.1 公路路基沉降原因分析公路路基沉降是指公路路面和路基下沉或下沉造成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天然因素:地质构造不稳定、地下水位波动大、地表扰动等天然因素会导致公路路基沉降。
地质构造不稳定会导致地面沉降和滑坡,而地下水位波动大会引起土体液化现象,从而引发路基沉降。
2.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公路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殊地区道路思考题
1.(1)路基投入使用后,其湿度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2)试根据非饱和土力学的“水-土特征曲线”叙述预测路基平衡湿度的方法。
(3)通过绘制简图叙述在中湿条件下路基内基质吸力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答:(1)路基一般是属于经过开挖、重塑和再压实的土,且位于地下水位上方,大多都属非饱和土,其湿度状态常年受到地下水位升降、降水与蒸发、内部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路基湿度在使用期内会逐渐发生演变,通常由建成初期的最佳压实含水量状态逐渐变化为服务运行期的平衡含水量状态,进而导致路基结构支撑条件发生变化。
(2)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滤纸法,测定土样基质吸力,并测量对应土样的体积含水量。
②绘制SWCC曲线,拟合常见SWCC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
③预估地下水位控制区粘土路基内基质吸力,结合标定的SWCC模型,预估路基土平衡湿度。
④对比分析平衡湿度预测与实测结果,检验该粘土路基平衡湿度预估方法的合理性。
路基土基质吸力主要受地下水位影响,此时路基湿度在基质吸力、重力和积土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一般处于平衡湿度状态,以下为受地下水位影响的路基土基质吸力预估方程:h s=h*γw其中h s为基质吸力,h为计算点距地下水位的距离,γw为水的重度。
(3)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第3.2.4条规定,路基应以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以路床顶面压应变为验算指标。
请回答:(1)如何确定新建公路路床回弹模量?(2)为何要控制路床顶面压应变?(3)如果路床回弹模量或者路床顶面压应变不满足要求,应采取什么措施?答:(1)新建公路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0应按1)式计算,并满足2)式要求。
E0=K s KƞM R 1)式E0≥[E0] 2)式式中:E0—平衡湿度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MPa)[E0]—路面结构设计的路基回弹模量要求值(MPa)M R—标准状态下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值(MPa)K s—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ƞ—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2)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的依据是以各层的弯沉为设计指标,以层底弯拉应力为验算指标,基层底压应变的极限值即为破坏值,是设计指标,因此为了保证路面结构,在路基设计过程中,应当对路床顶面的变形加以控制。
城市道路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当前阶段诸多城市中的道路路面结构已经达到了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路况不佳的情况较为普遍、路面结构病害衍生较多,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着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与城市市容市貌。
在对城市旧道路进行改建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按照实际需求对路面结构进行设计,尤其是城市中交通繁忙的主干道和次干道,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足够重视。
在以往很多城市旧路改建项目中,如果仅仅是在原有道路结构基础之上进行简单补强或表面处治,在改建完成后短期效果可以维持正常,但是经历春季冻融、夏季高温降雨等外部环境影响后,往往又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路面结构破损,并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故此,在对城市旧道路进行改建升级时,要遵循从城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手,重点分析城市旧路投入使用前后环境的变化,以此来提出改建城市旧道路路面结构的可行性设计。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某城区有一条对外联络的主干道,双向6车道,两侧有约10~30m的空地。
该道路初建时为镇区之间的通勤公路,路面标高较高。
2010年,道路实施了白改黑,路面结构为13cm三层沥青面层+30cm5%水泥稳定碎石+15级配碎石+60cm宕渣局部换填。
运行之后路面状况良好。
2014年,为了提升道路景观效果,将道路两侧空地修建成景观带,堆土造型,整体比道路高了1~2m。
之后路面状况开始恶化,几次路面大修之后,终于在2016年开始对道路进行全面改造修复。
由于道路标高难以抬高,设计单位根据实际交通量情况,几经比较路面结构,鉴于地下水位较高,认为加厚基层作用不大,最终将路面结构修改为10cm级配碎石+20cm5%水稳+25cmC30混凝土+15cm沥青面层,总厚度控制在70cm,混凝土基层上设置防裂加筋网。
2018年,该项目完工,运行至今,路面状况良好。
1改扩建道路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工程的走向空间化、纵深化发展,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然而,道路交通流量也迎来了几何式增长,给道路承载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部分承载能力不足的道路甚至出现了一系列安全事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出行造成了严重影响。
深度探讨高水位地质条件下施工地下室防水工程
深度探讨高水位地质条件下施工地下室防水工程作者:戴小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类建筑项目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地下室越来越复杂,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难度越来越大,而高水位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室,由于场地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丰富,防水工程存在结构自防水、构造防水、及抗渗排水难度大等等问题,涉及面更广更复杂,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水位、地下室、防水工程中图分类号:TU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类建筑项目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大型地下室越来越复杂,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地下室是隐蔽工程,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渗漏现象,不仅会影响它的使用功能,事后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也费时费力费钱,且效果还不理想,还有可能对结构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因此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地下室的结构和用途决定了地下室防水的复杂性,地下工程防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工程,它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内容,而高水位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室,由于场地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丰富,防水工程更是存在结构自防水、构造防水、抗渗排水难度大等等问题,涉及面更广更复杂,如何做好高水位地下室防水是工程技术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
笔者认为万事抓思路,要想保证高水位地质条件下施工地下室顺利,首先应该(1)从设计抓起,从源头保证,考虑完善周到的设计是高水位地质条件下顺利施工地下室的基础,必须遵循以防为主,以排为辅的基本原则,设计时必须了解地下土质、水质及地下水位情况,采取有效设防,保证防水质量。
地下室最高水位和常年稳定水位均在地下室地面以上,地下室设计应该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抗渗混凝土,强化地下室结构自防水能力,做好结构自防水,这是控制裂缝产生及裂缝宽度大小的关键,混凝土结构一旦出现裂缝,渗漏水就难以避免,并应考虑防水构造措施,在墙板外侧迎水面考虑卷材等防水措施,完善构造防水保证防水效果。
下水位较高时地下车库结构设计刍议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车数量 迅速上 升 , 汽 新 建住 宅小 区几 乎 均 在 住 宅 楼 间设 置 了地 下 车 库 , 车库顶 板上 有一 定 厚 度 的 覆 土 , 为 小 区道路 及 绿 作
效原则 , 算为 等效 均 布 荷载 。 当车 库 顶板 有 较 厚 换 覆土 时 , 土对 消防车 轮压 的扩 散作用 显著 , 防车 覆 消
可降低设计方面的造价。虽然地下车库顶板采用无 梁楼盖时楼盖造价较高 , 但是就综合造价而言, 在地 下水位较高时, 无梁楼盖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 并 且室内空间效果简洁美观。在具体的项 目中, 地下 车库屋 盖 的结 构形 式 应 根据 地 基 、 地下 水 位 及 与住 宅 楼地 下室标 高 的相互关 系确定 。
第2 7卷 第 1 7期 2 1 年 9月 01
甘 肃科 技
Ga s c e c n e h oo y n u S in ea dT c n lg
l 2 Ⅳ0 7 f 7 _ .1
却 .
2 1 01
下水 位较 高 时地 下 车 库 结构 设 计 刍议
刘 国 龙
要点 进行 探讨 。
等效均布活荷载应根据最大消防车轮压值和覆土厚 度 计算 确定 。进行 计算 时应 注 意 :
( ) 防车 活 荷 载 折减 计 算 时 , 土 厚 度应 按 1消 覆 实 际厚 度 的下 限值 计算 ; () 2 参考 《 市 供热 管 网 结构 设 计 规 范 》 轮压 城 ,
( 甘肃 省建筑设计研究 院 , 甘肃 兰州 7 0 3 ) 30 0
摘
要 : 车库 结构设 计 中, 的荷载取值 、 盖选 型、 地下 顶板 屋 地下 室外墙设 计 浮设计 和问题 的分析 阐述 , 总结 了经验 , 对设计难点提 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 地下车库 ; 结构设计
道路的翻浆成因与处理
1.翻浆现象发⽣的过程 齐市地处平原地带,地下⽔位⾼,排⽔不畅,特别是⼟质情况表层为粉性⼟,下层为透⽔性差的粘性⼟地段较多,并且年冻结时间长,初冻时冷暖交替,促使了负温作⽤下的⽔分聚流,翻浆道路段在同季节有着不同的变化过程。
秋季是路基⽔分聚积时期,秋季⾬⽔增多地⾯⽔分下渗,地下⽔位升⾼,使路基含⽔量增多甚⾄达到超饱和状态,这是发⽣翻浆现象的先决条件。
冬季⽓温下降,路基上层⼟体开始冻结,路基下部⼟体温度仍然较⾼,⽔分在⼟体内由温度⾼处往温度较低处移动。
使路基上层⼟体⽔份增多并随着温度降低冻结成冰。
路⾯发⽣冻胀或隆起现象春季⽓温逐渐回升,路基上层的⼟体⾸先融化,下层⼟体尚未解冻,⽔分渗透不下去,使⼟基强度很快降低以⾄失去承载能⼒,在⾏车作⽤下出现翻浆现象。
齐市⽂化⼤街地处市区西北部地势⽐较低洼,改建以前路基被⽔常年浸泡,⼟基含⽔量过⼤致使⽂化⼤街常发⽣翻浆现象。
2.影响道路翻浆的因素影响道路翻浆的主要因素有: (1)⼟质。
粉性⼟是易发⽣翻浆的⼟质,这种⼟的⽑细⽔上升较⾼且快,在负温作⽤下⽔分聚流严重,⼟体强度降低快,失去稳定性;粘性⼟⽑细⽔上升虽⾼,但速度慢,只有⽔源充⾜情况下,才能形成翻浆;砂性⼟在⼀般情况下部不会发⽣翻浆。
在整治⽂化路翻浆现象时采取了换⼟的形式。
(2)温度。
⼀定的冻结深度和冷量是形成翻浆的重要条件。
在同样的冷结深度和冷量的条件下,冬季负温作⽤的特点和化冻结速度的快、慢对形成翻浆的影响也很⼤。
我市初冻温度较暖,且冷暖交替出现,温度在O~5℃之间停留时间较长,冻结线长期停留在路⾯下较浅处。
⼤量的⽔分聚流到路⾯很近的地⽅,报容易发⽣翻浆现象。
反之,如果冬季⼀开始就很冷,冻结线很快下降到距离路⾯较深的地⽅,⼟基上部聚冰少就不易出现翻浆现象。
除此以外春季⽓温的变化特点和化冻速度对翻浆也有影响。
如果春季化冻快天⽓骤暖⼟基急速融化则会加重翻浆的程度。
(3)⽔分。
翻浆过程就是⽔分在⼟基中转移、变化的过程。
城市道路高地下水段路基排水设计
色 , , 压 密 , 要 由 粘 粒 和 粉 细 粒 组 成 , 中 湿 稍 主 土 含 少 量 石 英 颗粒 , 部 为 灰 褐 色 耕 植 土 。 顶
( ) 积 土层 ( 2冲 Q)
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等办法 ,但有些 地区受到 条件 限制 无 法 采 取 上 述 方 法 解 决 ,如 城 市 道 路 路 面标 高 受 到 城 市 规 划 控 制 标 高 或 相 接 道 路 标 高 的 限制 , 穿 桥 梁受 净 空 限 制 , 路 两 侧 土 地 利 用 问 下 道 题不能设置排水沟等。 因此 , 市道路 高地下水位 城 路段路基 设计应从 隔离 、 疏导和截流等方 面人手 。
程, 介绍 了采 用隔 离 、 疏导 和截流 相结 合 的办法 , 置截水 盲 沟 、 水层 、 水层 和封层 进行 路基 排水 的设 计实 例 。 设 透 隔 关键 词 : 高地 下水 ; 道路 结构 ; 基排 水 路 中 图分类 号 : 4 6 1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0 9 7 1 ( 0 1 0 — 0 3 0 U 1. B 10 — 7 6 2 1 ) 3 0 2 — 2
浅灰色 , 和 , 密 , 要成份 为石英 , 粒级配 、 饱 中 主 颗 分选 性 较 好 。 ( ) 积 土 层 ( 3残 Q) 场 地 广 泛 分 布 , 以亚 粘 土 为 主 ,为 下 伏 基 岩 ( 岗岩 ) 化 残 积 土 。层 厚 3 1 花 风 .0~1 .0m, 均 78 平
场 地 广泛 分 布 , 上 到下 依 次 分 为粘 土 (— ) 从 2 1、
粉 砂 (— ) J 。粘 i (— )层 厚 11 2 2N 层 2 1: .0~53 平 .0m,
均 28 灰 白 、 灰 色 , , 可 塑 , 要 由粘 粒 .0m; 浅 湿 软 主
JS证上海市(市政)监理工程师考试重点总复习考题
JS证上海市(市政)监理工程师考试重点总复习考题上海市监理工程师考试题一、是非题:1、质量控制》1、监理工程师施工现场标准养护室对房屋的要求是面积不少于5平米。
(×)2、监理工程师施工现场标准养护室应使室内温度控制在20±3℃,无论是否采取任何措施。
(×)3、施工现场标准养护室必须配置温度计、湿度计,温、湿度应由专人每天记录两次,并且必须建立标准养护室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4、“技术间歇”是质量控制点中的重点控制之一。
(√)5、所谓工程质量预控,是针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分析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以预防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6、环境状态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作业环境的控制、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控制。
(×)7、工程质量预控图的表示法是中间按该分部工程的施工各阶段划分,右侧列出各阶段所需进行的质量控制有关的技术工作要求,左侧列出各阶段所需进行的与质量控制有关的管理工作要求。
(√)8、材料构配件的存放条件是施工单位选择的,监理工程师不必过问。
(×)9、在监理项目中,由于业主压价厉害,现场项目监理组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应尽可能少,以不出现安全质量事故为准。
(×)10、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如水、电或动力供应、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备、施工现场地和道路条件等,这些条件是否良好对施工质量影响很大。
(×)11、现场自然环境条件的情况是监理人员应检查的内容之一。
(√)12、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查与验收,是对施工单位作业活动质量的复核与确认。
在进度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监理人员的检查可替代施工单位的自查。
(×)13、凡及施工作业活动基准和依据的技术工作,应进行专人负责的复核与抽查,以免基准失误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难以补救的危险。
(×)14、负责见证取样的监理人员只要具有材料、试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可从事该项工作。
渠道工程施工中地下水位高处理技术
渠道工程施工中地下水位高处理技术新疆地区区域面积大,地下水分布情况错综复杂,在渠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较高且盐碱含量较大的部位会造成对渠道混凝土结构的侵蚀,造成渠道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所以,对渠道地下水进行妥善处理是渠道工程过程中重点工作。
标签:渠道工程;施工;地下水新疆由于地域面积广大,且各地区尤其是南北疆降雨量差异大,同时受地形,地质结构影响,其地下水分布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且各地地下水水质及盐碱含量变化较大。
在渠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渠道局部或整体地下水位高,异致施工条件差,造成施工阻难,甚至降低工程施工质量,故在渠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地下水处理方案。
1、明沟排水系统排水法对地下水位较高,呈严重酸性或碱性水质,对渠道结构破坏作用较显著是,应优先考虑采用明沟排水(碱),其做法为在地下水为较高处或沿渠道开挖一道明沟,采用明沟将地下水排至地势较低处,已达到将水位降至渠道结构断面以下的目的,该方法优点为施工简单,降低地下水位作用明显,作用面积较大,处理效果好。
例如,平行渠线开挖排水(碱)渠,现项目区已在使用该方法。
其缺点是受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限制,且占地面积及工程量较大,在局部地区甚至无法实施。
对于施工现场地势纵坡较大,地势较高,地下水水质较差,地下水水量较小,或只有局部渠段地下水较为严重时,可通过对渠道断面结构进行调整的方法进行处理。
其具体作法为在渠道防渗层下设置反滤层,通常作法为回填戈壁或风积沙垫层,其具体厚度根据地下水水量大小及戈壁垫层透水系数设置,根据现场地势每隔一定间距将反滤层延伸至渠堤外部,将地下水引至渠堤外侧。
对于施工现场地势较低,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或局部渠段地下水较为严重,将地下水引至渠道外部困难较大时,可在渠道结构层下设置反滤层,且在渠道防渗结构层内设置滤水孔,将地下水引入渠内,其具体作法为在渠道及渠堤两侧无设置反滤层,在渠底及两侧边坡均设置汇水孔,两侧边坡滤水孔高度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50mm为宜,滤水孔采用PVC管材,直径为5-10cm,在管壁打孔,打孔直径为2cm,可采用梅花形布置,以增加其透水性,管材外部外裹无纺布,其底部置于反滤层底部。
浅议高地下水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
浅议高地下水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高地下水位地区,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地下水位地区的特点、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问题和技术方案等方面进行浅议。
一、高地下水位地区的特点高地下水位地区是指地下水位相对地表较高的地区。
这种地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可能面临着以下几个特点:1. 易发生地面积水:高地下水位地区往往在雨季或者气候潮湿的时候容易发生地面积水,给行车和行人带来诸多不便。
2. 地基土壤不稳定:高地下水位地区的土壤受地下水的浸润较多,地基土壤往往比较松软,造成地基不稳定、沉降等问题。
3. 地下管线难以铺设:地下水位高会给地下管线的铺设带来一定困难,易发生管道漏水、腐蚀等问题。
4. 地质环境较差:高地下水位地区的地质环境较差,地下水对地下结构和地基土壤的侵蚀会增加道路工程的维护难度和成本。
二、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问题在高地下水位地区进行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时,可能面临这些问题:1. 排水系统不完善:在高地下水位地区,排水系统很容易受阻或者失效,造成道路积水。
2. 地基不稳定:土壤松软、地基不稳定会给道路工程带来一定的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3. 地下管线冲击:地下水位高会增加地下管线的腐蚀和冲击风险,需要加强管线的防护工作。
4. 雃避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较差的高地下水位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需要在设计中加入相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三、技术方案1. 加强排水系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下水位高的影响,设计并加强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道路,减少地面积水的发生。
2. 地基加固:在建设市政道路时,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加固和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沉降和地面变形的风险。
3. 选用抗渗材料:在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中,选用具有一定抗渗性能的材料,以减少地下水对地下结构和地面的侵蚀。
浅议高地下水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
浅议高地下水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
高地下水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是为了适应高地下水位条件下的道路建设需求而进行的设计工作。
高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位相对于地面的高度较高的情况,这种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时会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高地下水位会对道路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地下水的作用会增加土壤的湿润程度,使得土壤的承载力下降。
在设计高地下水位市政道路工程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道路能够承受车流量和其他荷载的作用。
高地下水位还会增加道路的排水难度。
在高地下水位地区,地下水的水位高于路面,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道路上就会积水,影响正常交通和使用。
在设计高地下水位市政道路工程时,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排水系统,确保道路上的积水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
高地下水位还会对道路的材料选择和工程施工方式产生影响。
在高地下水位地区,由于地面处于湿润状态,道路的材料和施工方式需要特别考虑水分对其的影响。
在路面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择抗水腐蚀的材料,并采取防水措施来防止水分渗透。
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确保道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高地下水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稳定性、承载能力、排水系统以及材料选择和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道路能够在高地下水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方法
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的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方法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城市建筑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趋势,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复杂的地下管网的布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道路的结构设计和施工难度。
为了解决市政“拉链路”的难题,同时集约合理的解决城市内交通拥堵和复杂地下管线的管理问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道路的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结构设计;施工引言:综合管廊是指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设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城市地下道路是指地表以下供机动车或兼有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
综合管廊与地下道路均属于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
1工程设计1.1主要技术标准1)地下道路根据规划定位,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主线和匝道计算行车速度取20km/h。
地下环路机动车的设计通行净空为3.5m,可满足消防与救援车辆通行要求,行人或检修道:2.5m。
根据道路等级及设计车速,考虑行车舒适性,环路主线纵坡不大于6%;考虑安全性,环路匝道纵坡不大于8%;横坡取2%单向坡。
2)综合管廊综合管廊标准断面内部净高根据容纳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等综合确定,同时热力管道的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的方式不同直接影响到管廊的净高。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结构设计2.1设计原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道路结构的设计,分为长远规划原则、适应规划发展原则以及综合化设计原则。
(1)长远规划原则,就是要预留出更多的位置用于市政管线的铺设,从而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为了节约成本,市政压力管道采用的都是直埋的铺设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由于比较容易受热温度的影响,从而有热胀位移的现象发生,可能导致管道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临时墩的设计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主要就是为了保障管道的正常运行,合理科学地安装固定墩,可以避免位移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确定正确的管道位置。
高地下水位条件下道路结构探讨
目录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设计探讨………………………………王景涛邹涛 1 郑州市西气东输利用工程“两站一线连接线”设计难点与对策………………………………………刘庆宇 5 CNG汽车加气站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邹涛 8 郑东新区33平方公里起步区供热管网工程………………………邹涛 13 城市高地下水位条件下道路结构探讨…………苏国宏杨明郝身群1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处理与改造技术……苏国宏李冰胡斌王惠玲 22 加筋土挡土墙在凯旋西路工程中的应用…………………………杨晨霞26 城市渠道综合治理工程探讨……………………………………苏国宏29 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的重现期衔接…………………………………胡斌 33 新乡市牧野路泵站工艺设计简介…………………………魏明双孙怡强 36 新乡市雨水泵站工艺设计探讨……………………………孙怡强魏明双 42 焦作市群英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探讨……………………赵新海郭二旺 48 大口径HDPE管在濮阳市污水干管中的应用……张德华马传冬袁海娜 51 土工布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中的设计与施工……………………张德华马传冬袁海娜54 浅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与管理…………(鹤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7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设计探讨王景涛邹涛(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摘要本文分析了直埋供热管道的破坏方式,并通过介绍大管径管道直埋敷设的一些设计实例,使大家对于管径大于DN500高温热水管道直埋敷设设计方式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直埋管道、管道应力、塑性流动、疲劳破坏、驻点、最大过渡段长度一、问题的提出: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方式以占地少、施工周期短、维修量小、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城市热网的主要敷设方式,其理论已逐渐趋于成熟。
我国的行业标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已于1999年颁布实行,至今已四年了。
对于钢管公称直径不大于DN500直埋预制保温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设计体系,这一点也已被国内的许多热网工程所证明。
浅析地下水上升对粘性土建筑地基变形影响
浅析地下水上升对粘性土建筑地基变形影响摘要:本文地水位上升是指地表水下渗、潜水水位等,未考虑承压水的影响。
地下水位上升直接影响地基土层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减小,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比天然状态及饱和状态下固结试验成果、工程案例等,地下水上升对透水性弱的粘性地基土变形影响较为明显,对透水性强的砂性地基土地基变形影响较小;同时对天然地基浅基础下的地下水上升产生的附加应力变化引起的沉降变形进行了分析,包括地下水上升对地基土承载力、压缩模量产生变化,处理不好会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危害等等。
此类问题的探讨,为地下水位上升对工程建设、地面沉降的结构设计、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地下水位上升、粘性土、附加应力、地基变形。
一、概述1、地下水上升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地表水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增加是由地表水下渗形成的;二是城市井关闭或封禁,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三是遇极端天气,城市内涝,排水不畅,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四是工程建设速度放慢,深大基坑降水减少等原因。
2、地下水上升的危害主要有:一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体失稳或液化,引起地面沉降;二是地下水上升原有建(构)筑物抗浮设计不能满足现有水位抗浮设计;三是宏观上看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易形成地下漏斗抬升;四是地下水上升引起地基土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
本文主要是探讨地下水上升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和探讨。
二、地下水上升对地基土的影响通过粒间接触面传递的应力称为有效应力,只有有效应力才能使得土体产生压缩(或固结)和强度。
饱和土中有效应力原理,把研究平面内所有粒间接触面上接触力的法向分力之和除以所研究平面的总面积所得的平均应力来定义有效应力在某一压力下,饱和土的固结过程就是土体中各点的超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附加有效应力相应增加的过程,或者说是孔隙水应力逐渐转化为附加有效应力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任一时刻任一深度上的应力始终遵循有效应力原理求解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就变成求解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地基中各点的超孔隙水应力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设计探讨………………………………王景涛邹涛 1 郑州市西气东输利用工程“两站一线连接线”设计难点与对策………………………………………刘庆宇 5 CNG汽车加气站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邹涛 8 郑东新区33平方公里起步区供热管网工程………………………邹涛 13 城市高地下水位条件下道路结构探讨…………苏国宏杨明郝身群1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处理与改造技术……苏国宏李冰胡斌王惠玲 22 加筋土挡土墙在凯旋西路工程中的应用…………………………杨晨霞26 城市渠道综合治理工程探讨……………………………………苏国宏29 城市排水与防洪排涝的重现期衔接…………………………………胡斌 33 新乡市牧野路泵站工艺设计简介…………………………魏明双孙怡强 36 新乡市雨水泵站工艺设计探讨……………………………孙怡强魏明双 42 焦作市群英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探讨……………………赵新海郭二旺 48 大口径HDPE管在濮阳市污水干管中的应用……张德华马传冬袁海娜 51 土工布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中的设计与施工……………………张德华马传冬袁海娜54 浅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与管理…………(鹤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57大管径直埋供热管道设计探讨王景涛邹涛(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摘要本文分析了直埋供热管道的破坏方式,并通过介绍大管径管道直埋敷设的一些设计实例,使大家对于管径大于DN500高温热水管道直埋敷设设计方式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直埋管道、管道应力、塑性流动、疲劳破坏、驻点、最大过渡段长度一、问题的提出: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方式以占地少、施工周期短、维修量小、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城市热网的主要敷设方式,其理论已逐渐趋于成熟。
我国的行业标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已于1999年颁布实行,至今已四年了。
对于钢管公称直径不大于DN500直埋预制保温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设计体系,这一点也已被国内的许多热网工程所证明。
然而,随着我国供热事业的飞速发展,规程适用范围已不能满足实际热网的需要,城市热网的最大管径都超过DN500。
对于管径大于DN500的管道直埋敷设仍没固定的规范章程可以遵循,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直埋敷设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从设计角度讲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整个工程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从管道的破坏方式角度讨论大管径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所碰到一些问题的设计处理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二、直埋供热管道的破坏方式:根据供热理论,直埋供热管道的失效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强度失效:因管道中各类应力超出其相应的强度条件而产生的断裂破坏。
根据作用荷载的不同,管道中应力可分为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和峰值应力,每种应力都可以引起不同方式的破坏。
由内压产生的一次应力,满足静力平衡条件,所引起的变形具有非自限性。
当一次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时,管壁会产生较大的塑性流动,塑性流动的进一步增加,可导致爆裂或断裂。
由温度变化产生的二次应力,满足变形协调条件,所引起的变形具有自限性。
可以允许有限量的塑性变形。
对于塑性良好的钢管,二次应力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破坏,但循环往复的塑性变形将使管道发生破损。
峰值应力是因为结构形状的局部突变而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它虽不引起任何显著变形,但它是材料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峰值应力的变化范围越大,疲劳破坏所经历的周期就越短。
应力集中通常发生在弯头、折角、大小头及三通等管件处。
在温度和压力变化过程中,应力集中所引起的峰值应力,只在很小的局部范围内产生循环塑性变形。
2.稳定失效:管道在受压状态下丧失稳定而产生的破坏。
当热力管道处于受压状态下,将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方式失稳破坏。
包括: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由于轴向压应力引起的管线失稳。
因为从整个管线看,管道属于杆件;从管道局部看,管道属于薄壁壳体。
在轴向压应力作用下,由于压杆效应,可能会引起管线整体失稳;管壁可能出现局部皱结所引起的局部失稳。
除此之外,管道埋设深度上的荷载也会使管道截面产生椭圆化变形,过大的椭圆化变形也会使管道产生破坏。
三、大管径管道直埋设计要点:通过上述分析,在设计大管径直埋管道时,除按文献〖1〗进行强度设计外,还应采取下列设计方法:•供回水管考虑设臵补偿装臵(补偿器和弯管),提高热胀变形的释放程度,降低管道的热应力,在保证满足规程要求的同时,来保证不出现局部失稳。
产生局部失稳的因素是管道的轴向应变,而轴向应变取决于热胀变形的大小和热胀变形的释放程度。
热胀变形的释放与管道补偿状态有关,有补偿管段的释放程度要大于无补偿管段的释放程度。
为便于随时检修,补偿装臵处加设检查井。
•采用预应力安装方式,降低热胀变形的大小,以防止局部失稳出现。
由于冷安装方式下的管道温升大于预应力(设臵一次性补偿器或分段预热)安装方式下的管道温升,故预应力安装方式下,热胀变形量较小。
但由于造价较高、工期要求和现场施工条件限制,此种方式不易实现。
•适当加大钢管壁厚,以保证不出现局部失稳。
•适当加大弯管壁厚,并对三通等应力集中部位进行加固,以提高这些部位的安全级别,保证这些部位的使用寿命。
•尽量利用驻点或Z形弯管来布臵管道,以减少固定墩的设臵,降低工程造价。
•适当加大钢管壁厚,以保证不出现局部失稳。
•在弯管及三通处覆盖软泡沫垫,降低弯管的应力水平。
•补偿器尽量在固定墩两侧对称布臵,以减少固定墩的推力,降低固定墩的规模。
•在接支管处,支管尽量利用背管结构与主管连接。
在特殊情况下可在支管上直接加设固定墩。
•补偿器补偿量尽量按最大过渡段长度进行计算,并适当加大余量。
•由于工作压力较大(1.6Mpa),在调节阀两侧加设旁通管,以便于进行调节。
•按规程规定,高处宜设放气阀,低处宜设放水阀。
但考虑到换热站的存在和水力冲洗的条件以及减少漏水点的存在,高处的放气阀井、低处的放水井可适当减少,可在调节阀井里加设排污和放气装臵,以减少检查井的数量,降低工程造价。
四、设计实例:郑州市郑东新区郑汴路供热管网工程是一条重要的供热工程。
该热网的输送干线长度为5.4km,管径有DN700和DN800两条大管径,采用直埋敷设方式,设计由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燃气热力设计所完成。
下面简述有关的设计方案。
⒈设计条件①工作压力:1.6Mpa②设计供水/回水温度:130/70℃③管道安装温度取用-5℃;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为10℃,采暖期运行④管材材质取用Q235钢⑤管顶埋深在1.2~5m间变化2.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设计条件,本次设计方案如下:①供回水管都固定。
固定墩设在分支管、异径管、平面折点、调节阀和变坡较大处。
②供回水管都考虑加设波纹补偿器。
补偿器设在专门的检查井内,以便于将来维修方便。
③供回水管壁厚适当加大,采用D820X12和D720X10预制保温管。
④利用驻点进行管道布臵,以减少固定墩的数目。
⑤补偿器在固定墩两侧对称布臵,以减少固定墩的推力,减少固定墩的占地面积。
⑥接支管处,支管利用背管结构与主管连接,背管长度为5~9m。
⑦适当减少排水井、排气井的数目,在调节阀门井加设排污和放气装臵。
⑧查井和固定墩可做在一块,以保证穿墙止水套管更安全运行。
3.设计方案分析:供回水管都考虑加设补偿器,利用补偿器解决直管局部屈曲的问题。
由于应力水平下降,直管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钢管的壁厚问题。
径向变形的大小与钢管的截面参数有关,在相同的垂直荷载作用下,平均半径越大,径向变形越大,管壁越厚,径向变形越小。
在轴向应变相同的管道中,随着管壁的增厚而局部失稳可能性减小,而随着钢管平均半径增大而局部失稳可能性增加。
当埋深较浅和较深时,应适当加大钢管的壁厚,这样才能保证局部失稳的要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增大钢管壁厚会使管道与管件的钢度差异加大,使管件上的变形和峰值应力加大,进而增加了管件疲劳破坏的可能性,所以也不能随意加大钢管壁厚。
要仔细考虑详细比较后再作确定。
接支管处之所以考虑背管结构,一方面是考虑减少对主干管的横向冲击力,另一方面也是考虑支管热变形的释放,降低支管的热应力,使支管和主干管的安全都得到了保证。
另外,考虑到此工程的地下水较浅,为减少漏水事故点的存在,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少检查井的数目。
五、后语: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大管径预制保温管直埋是可行的。
我们所设计的郑州市郑东新区郑汴路供热管网工程已通过甲方组织的图纸会审,已经开始施工准备了,因热源问题,还没投入运行,本人作为图纸方案的参与者,把它写出来以供大家讨论。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北京:19982 赵廷元,岳学文,孙振安《热力管道设计手册》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6.53 汤惠芬,范季贤《城市供热设计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郑州市西气东输利用工程“两站一线连接线”设计难点与对策刘庆宇(郑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0月16日,郑州市成为了第一个用上“西气”城市,我院设计的“两站一线”连接线工程是连接赵家庄门站和中原西路高中压调压站的输气管道,该管线的建设直接与郑州市是否安全用上“西气”相关,设计压力为3.5Mpa,管径为DN500,全长8Km左右,是郑州市,也是我院承接的管径最大、压力最高的市政燃气管线。
为了配合郑州市政府关于第一个用上“西气”城市、郑州燃气公司成为第一个“西气”用户的部署,我院在接到设计任务后,派了由设计、测量和地质勘探组成的队伍,对规划线路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调研,为施工图的优化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对施工图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管材的选择:1、管线材质的选择:在市政燃气管道工程中,钢管的费用约占工程设备材料费的50%,因此选用什么样的管材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以前,市政燃气管线大多使用非管线钢的钢管材料,如Q235、16Mn、20#钢等,对于这么大的压力、管径的燃气管道选择什么样的管材对于我们来说是头等重要的事。
输气管线钢除了满足强度、可焊性外,还必须根据敷设深度的地质、管径大小、介质压力以及介质的的腐蚀性来考虑钢材的冲击韧性、韧脆转换温度和耐腐蚀性。
如果一味提高管道的材料等级而选择壁薄的管子,管道的韧性和抗应力腐蚀裂纹能力就会大大减小,如果管材的材料等级太低,就会大大增加工程费用,影响焊接速度,从而增长工期。
经过调研,我们决定把把管材选用范围确定在50≤D/δ≤80之间,最后确定用符合GB9711-A级第一部分的L320管线钢,这种钢属于低合金钢,板材在卷焊前的最低屈服强度为350Mpa左右,在卷焊后的最低屈服强度为320Mpa,其中的微量金属元素Mn、Cr、Ni的存在大大改善了钢材内部结构的性能,提高了金属的强度、韧性、消除了脆性,增强了板材的抗腐蚀性、抗氧化性、抗硫化物开裂,加大了焊缝影响区的硬度,提高了可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