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中药其特点论文

合集下载

纳米中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纳米中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纳米中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纳米中药是将传统中药制剂通过纳米技术进行加工和包装而得到的新型中药制剂,其特点是具有粒径小、表面积大、生物利用度高、药效强、药效稳定等优点。

纳米中药作为传统中药的创新形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纳米中药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

由于纳米颗粒的尺寸远小于传统药物颗粒,因此纳米中药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这使得纳米中药在制剂研发中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药效增强能力。

例如,某些苦味中药对人体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而制备成纳米颗粒后,可以通过改变其释放速率和途径,减轻刺激性,提高口服药物的耐受性和生物利用度。

其次,纳米中药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活性。

纳米颗粒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表面活性,与细胞或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提高药物在特定靶标部位的靶向性和生物活性。

例如,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可以使得药物更容易与肿瘤细胞相结合,实现精准治疗。

此外,纳米中药还可以提高药物的脑血屏障穿透性,促进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再次,纳米中药可以改善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性。

传统中药制剂往往容易受到湿度、光照、氧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失去药效。

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包裹、载体等方式将中药制剂包装在纳米尺寸的颗粒中,形成保护层,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保存性。

这对于保留中药的活性成分以及延长其有效期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纳米中药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控性。

纳米技术可以精确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等特征,从而实现对药物释放速率、药物释放途径等参数的调控。

这使得纳米中药在药物释放、药效持续时间等方面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可控性,以满足不同疾病和病情的要求。

总之,纳米中药作为传统中药的创新形式,具有粒径小、表面积大、生物利用度高、药效强、药效稳定等特点,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通过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中药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活性,改善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性,并实现对药物的可控性和可调控性。

论纳米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论纳米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论纳米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中药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中药制剂通过植物萃取物和天然物质成份组成的复杂单元,对疾病有非常有益的治疗效果。

不过,传统的中药制剂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口服吸收率很低、剂量难控、不同药材质量的差异等等。

为克服这些难题,纳米技术开始在中药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中药产品的质量和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论纳米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一、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纳米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手段制备新型材料和器件的技术。

在不到100纳米尺度范围内,物质的晶体结构、物种形态和物理性质都会发生改变,而这些新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新型材料和器件。

纳米技术的好处包括材料可以制造成任意形状和功能,具有很强的物理、化学、光学和生物特性,能够解决传统材料所存在的问题。

因此,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中药研究中。

二、纳米技术在中药粉剂中的应用1. 纳米结构的中药粉剂传统的中药粉剂通常存在部分药材微粉中的不挥发性成分造成的挥发率低、不易吸收的问题。

纳米技术可以将传统中药较粗糙的粉剂处理为纳米级的粒子,增强中药成分的停留时间和渗透性。

经处理后的中药粉剂中有更多的物质量和比表面积,这些因素提高了中药成分与人体细胞互相作用的概率。

纳米粉剂由于粒径小、多孔且分散性好,使得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大有提升,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治疗效果。

2. 纳米空腔的中药粉剂在制备中药粉剂时,传统的药材分子会损失掉一部分药效,而且零散的成分难以被精确的控制。

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空腔结构的中药粉剂,这种结构可以帮助减少成分的消耗和损失,有助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

此外,纳米空腔结构还具有良好的药物穿透性和稳定性,是制备纳米粉剂的另一种重要的手段。

3. 纳米团束的中药粉剂同时,纳米技术还可以制备纳米团束的中药粉剂,这种粉剂结构可以帮助中药成分更加精确的控制,提高药效。

纳米团束粉剂可以有效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使药效更持久,有效。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具有精细化、高效化、可控性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中药研究的现状以及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纳米技术是指对物质进行精细化加工,使其在纳米尺度下呈现出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技术。

纳米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和调节材料的粒径、形态、表面性质等因素,从而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

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反应活性高、电子结构变化明显等特点,因此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中药研究的现状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

但是,中药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药效不稳定、药物代谢不清等。

因此,如何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中药研究的重要问题。

目前,中药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传统制剂、现代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等。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传统制剂的药效不稳定,现代化学分析只能分析单一化合物,分子生物学无法直接研究中药复杂体系的作用机制等。

三、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具有精细化、高效化、可控性等特点,因此在中药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从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纳米载体技术纳米载体技术是指将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粒子,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纳米载体技术可用于制备纳米乳剂、纳米微粒、纳米胶束等,这些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粒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纳米载体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中,如采用纳米载体技术制备的黄芪多糖纳米粒子可以提高黄芪多糖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2、纳米控释技术纳米控释技术是指将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粒子,并将其包裹在控释载体中,从而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制释放。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的特点
高效、速效、长效、
剂量小、低毒、服用方普通的 机械加工就行了吗?
种植物中药纳米化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可分为干法制备方法和湿法制备方法两种: ①干法制备:将药材低温干燥后,常规粉碎成80-200目细 粉,然后将细粉投入到带有夹套的全封闭式高速离心剪切 超细粉碎机的粉碎筒中进行连续粉碎,工作温度控制在室 温,主轴转速为800-2400rpm,粉碎时间为30-90分钟, 粉碎成粒径为50-200nm均质超细粉末;
1.纳米中药的优势
①纳米技术使药物粒子溶解度增大: ②增加口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③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定向作用于中枢神经:
④穿透表皮而加强对制剂的吸收:纳米粒 子作为药物载体直接作用于表皮,加强了 药物对制剂的吸收。

中药纳米化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缺点
是指物质当尺寸小到 2~20nm时(这也是很 多药物纳米包裹的范 围),材料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会有很大的跳跃
医药专家认为,利用纳米技术加工的超微粉碎药 物适用于口服控释片、颊含片、干粉吸入剂、鼻 喷雾剂、舌面速溶片以及植入式制剂和脂质体等 多种剂型。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取决 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包括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生物化学、材料学、遗传学和化学工程的发展, 中药制剂的发展亦取决于上述因素。中药纳米化 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一下解决中药领域现存的诸 多问题,但对中药纳米化的深入研究,药物领域 中纳米技术将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实现药物 生产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和大规模,而药物 作用将实现器官靶向化,同时药物细胞内结构靶 向化将成为今后药物研究领域最热门的课题。
而对于复方的复杂作用 体系,也许会使中药药 效增大很多,也有很大 的概率会使药物的副反 应增大,尤其在多数情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作者简介:马应龙,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藏药的提取分离及药理研究。

收稿日期:2007-04-16纳米中药研究进展马应龙 李淑红(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摘 要: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发可能是中药朝着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纳米中药的特点、研究现状、制备、应用及国外药物的纳米化方法中药上应用的可能性,并对中药纳米化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纳米技术;中药现代化;纳米中药;生物利用度;缓释功能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7)08-192-03Advance on Appli ca ti on of Nano Techn i que to Trad iti ona l Ch i n ese M ed i c i n eAuthor:M aY i n glong L i Shuhong (school of L ife Science,Q inghai nor mal university,Xining,810008)Abstract:Nano Technique are often app lied t o research and devel opment of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s ome advance a 2bout it were revie 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Nano technol ogy;modernizati on of T C M;Nano T C M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药物学领域,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控制释放系统、提高药物作用的靶向性、建立新的给药途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相关研究给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纳米中药与中药现代化

纳米中药与中药现代化

纳米中药与中药现代化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发可能是中药朝着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中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不仅在国内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国外也是掀起了一股风潮,。

分析纳米中药的特点、研究现状、制备、应用及国外药物的纳米化方法中药上应用的可能性, 让中药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1·什么是纳米中药?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来源于其生物活性部位或活性化学组成。

但生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状态有关。

改变药物的单元尺寸是改变药物物理状态十分有效的方法。

将药物的单元尺寸减至纳米尺度则药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就可能得到大幅提高,并可能产生新的药效。

纳米中药是一些中药通过纳米化后的一种笼统的叫法,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 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1998 年由徐辉碧教授等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在医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纳米技术目前在中药研究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纳米中药的研究进展2·纳米中药有什么优点。

① 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资源。

② 增强药物作用的靶向性。

③ 纳米中药可以提高药物的缓释功能。

④ 增强原有功效,增加新的功效。

⑤ 提升传统给药途径,改变中药传统剂型⑥ 提高中药复方疗效的稳定性。

3·纳米中药的技术原理中药纳米技术是以剪切力为主要力学特征的超微粉粉碎技术,尤其适用于含纤维较多的植物药材的粉碎。

应用超微粉粉碎技术加工中药材的目的是将动植物的细胞壁打碎,达到细胞及亚细胞级水平,细胞内有效成分、化合物显露出来,发挥其药物活性。

4·纳米中药的制备方法①.超微粉碎技术:使用特制机械设备将原药材或提取物进行粉碎,使之达到纳米级。

我国研制出了一种利用湍流原理进行粉碎的高湍流粉碎机,对中药甘草的粉碎实验表明,产品粒径可达到1μm以下,对矿物质的粉碎则达到100 nm以下,而且粒径分布窄。

纳米中药的优势与前景

纳米中药的优势与前景

纳米中药“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纳米中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有效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而且更方便、更经济。

如可将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药物或食品做成纳米粉或悬浮液,使其更容易被吸收;有纳米药物做成的药膏,也可直接通过皮肤吸收而无需注射。

运用纳米技术发展中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中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速中药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步伐,而且还可以对中药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纳米中药的优势中药的药效源于药物的特有化学成分,又与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密切相关,药物进入机体经历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血药浓度逐渐降低。

如何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医药界关注的问题。

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可以考虑改变药物的物理状态,将中药粒径纳米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而增强疗效并节约资源、便于应用。

纳米粒子作为新型药物载体,使其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性:可缓释药物,延长作用时间,可以达到靶向输送的目的,从而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有利于贮存,也可用于建立一些新的给药途径。

纳米技术由于使药物的物理空间发生了变化,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也发生了令人惊奇的变化。

现将纳米技术对药效学的影响介绍如下:①纳米技术使药物粒子溶解度增大:将水溶性不佳或难溶药物的分子制成纳米颗粒,增大了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大大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②增加口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纳米粒子避免了被包裹的药物受到胃酸和分解蛋白酶的降解作用,而且纳米粒子能够促进那些被包裹的吸收性很差的药物在肠道的传递,这样被纳米粒子包裹的药物就可以作为持久的口服药物载体,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③使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定向作用于中枢神经:许多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适当经过改进的纳米粒子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把药物定向地输送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

④穿透表皮而加强对制剂的吸收: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直接作用于表皮,加强了药物对制剂的吸收。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摘要:中药是我国医学的瑰宝,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来源广、价格低、毒副作用小等方面的优点。

但中药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成分复杂(包含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甚至有毒成分)、给药方式单一、药物生物利用率低、用药过程中易产生毒副作用(如耐药性、肝毒、肾毒等)。

这些缺点限制了中药的全球性推广。

药物的性能与其表界面结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开始将纳米技术应用与于中药的研发,将中药可控制备成具有特定微结构和表面性质的药物。

纳米中药是指采用纳米技术把中药方剂中的某一种药材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加工成为纳米级粒子。

与传统中成药相比,纳米中药会提高药物在人体内的溶出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等,进而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更强的药效、更小的毒副作用,能直达靶向细胞和缓,缓控释作用更加突出。

基于此,本文对纳米中药的作用原理进行概述,并对近年来纳米中药制备方法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摘要:传统中药具有来源广、价格低的优点,但也存在成分复杂、给药方式单一、药物生物利用率低、用药过程中易产生毒副作用等缺点。

纳米中药是指采用纳米技术把中药方剂中的某种有效成分加工成纳米级粒子,其能直达靶向细胞,缓控释作用突出,可提高药物在人体内的溶出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增强临床应用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本文对纳米中药的作用原理、制备方法、纳米在中药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论述。

文章指出应着重开发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建立药理、药效和毒理学的系统评价方法,为纳米中药产业化构建技术平台。

关键词:纳米技术;原理分析;应用研究1纳米中药的作用原理1.1促进有效成分的分散和渗透在传统中医药技术中,中药的主要处理方法有打碎、熬煮、粉碎等,这些方法可理解为药物粗加工。

因此,传统中药的溶出度小,生物利用率低,严重影响药效的发挥。

中药经纳米化处理后,可从两方面实现药效的增强。

浅谈纳米中药的制备及特性

浅谈纳米中药的制备及特性

浅谈纳米中药的制备及特性【摘要】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对提高有效成分利用率和生物利用度及节约资源等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纳米中药的制备过程,以及纳米中药的粒径评估、稳定性维持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纳米中药;制备; 特性“纳米中药”的概念最初是由华中科技大学的徐辉碧教授于1998年提出的,他认为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 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制备出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

不过,在药学领域从实际条件和研究目的出发将纳米的范畴定义在1~1000nm。

目前纳米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纳米粉体的研究方面上。

与西药相比中药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较晚,但纳米西药的研究对纳米中药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如中药纳米化后亦可以考虑制备成控释、靶向给药制剂,采用纳米技术可发展新的中药加工方法和新的中药剂型。

许多研究表明生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药制剂产生药效不仅与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有关,还与该制剂的物理性状密切相关。

在改变物理性状方面,改变药物的单元尺寸是十分有效的。

当颗粒尺寸达到纳米级时,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粒子呈现出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这就是应用中药纳米技术可能使药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乃至产生新的特性依据所在。

1 纳米中药的制备纳米中药的制备是研究纳米中药最重要的问题。

目前纳米中药的制备方法的报道很少。

主要是采用机械粉碎法,如球磨法和微射流粉碎技术等。

但是将中药粉碎成纳米粉体时,必须考虑中药组方的多样性、中药成分的复杂性等一系列问题。

从宏观上看,固体物料的粉碎似乎仅仅是颗粒粒度的变化,而随着粒度细化的量变,往往伴随着一系列颗粒微观上理化特性的质变,这与颗粒的组成、结构、温度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有关。

对于弹性颗粒,粉碎作用产生的内应力在它发生显著流变之前就达到了脆性破坏的极限强度,颗粒表现为易于粉碎。

对塑性颗粒可以看到明显的流变,而结构不易产生明显的破坏。

纳米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纳米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
的研 究进展综述
贾云 鹏
( 葵花药业集 团( 佳木斯 ) 有 限司, 黑龙江 佳木斯 1 5 4 0 0 0 ) 摘 要: 纳米 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 的、 粒径 小于 l O O n m 的中药有效成 分、 有效部位 、 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 具有增加 药物对血脑 屏 障或 生 物 膜 的 穿透 性 等特 点 。 本 文详 细介 绍 了纳 米 中 药的 定 义 、 特 点, 同时介 绍 了纳 米 中 药制 剂 技 术 方 面 的 进展 。 指 出了 纳 米 中 药制 剂 存在 的问题 , 并作 了展望。 关键词 : 纳米技术 ; 中药制 剂; 中药现代化 能球磨机 的转速( 2 0 0 ~ 4 0 0 r / m i n ) 和 时间( 2 — 6 0 h ) , 获得了平均粒度不 纳米 即十亿分之一米, 相 当于 1 0个氢原子排成直线 的长度 。纳 大于 1 0 0 n m的石决 明粉末 。 米技术 ( 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 ) 是指在纳 米尺度下 对物质进行 制备 、 研究 和 气 流粉碎法 是 以压缩 空气或过热 蒸汽通过 喷嘴产 生 的超 音速 工业化 , 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 质进行交叉研究 和工业化 的一 门综 合 高湍 流气流作用为颗粒 的载体。 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 与固定板之 性 的技术体 系。纳米技术作 为高新技术, 可广 泛应用 于材料学 、 电子 间发生 冲击性挤压 、 摩擦 和剪切等作用, 从而达到粉碎的 目的。与普 学、 生物 学 、 医药学 、 显微学等 多个领域 , 并起 着重要 的作用 。1 9 9 8 通机械 冲击式超微粉碎机相 比, 气 流粉碎产 品粉 碎更 细, 粒度分布范 年, 徐辉碧教授 等率先提 出了“ 纳米 中药 ” 的概念, 进行 了卓有 成效 的 围更 窄。同时气体在喷嘴处膨胀 降温, 粉碎过程 中不会 产生很大 的 探索 。纳米 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 的、 粒径小于 1 0 0 n m的中药 热量 。所以粉碎温升很低 。这一特性对于低融点和热敏性物料 的超 有效成分 、 有效部位 、 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 因纳米材料和纳米产品在 微粉碎特别重要 。 世界上首项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领域 的纳 是通过对植 物生理活性成分 和有效部位 性质上 的奇特性和优越性, 将增加 药物吸收度, 建立新 的药物控释系 米级中药微胶囊生产技术, 统, 改善药 物 的输 送, 替代病毒 载体, 催 化药 物化学反应 和辅助设 计 进行提取 。并用超音速干燥技术制成纳米级包囊 。利用这项技术生 药物等研究 引入 了微型 、 微观领域, 为 寻找和开发 医药材料 、 合成 理 产出的甘草粉体和绞股蓝粉体。 经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 院 想药物提供 了强有力 的技术保证 。 运用纳米技术的药物克服 了传统 金属材料强度 国家重点实验室 和第 四军医大学基 础部药物 化学研 药物许多缺 陷以及无法解决 的问题 。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 中药领域是 究室鉴定,均达 到了纳米级 。其 中甘 草微胶囊微粒 平均粒径 为 1 9 中药现代化发展 的重要方 向之一 。 n m。这样 的纳米粒可跨越血脑障碍, 实现脑位靶向。 2 纳米 中药的特点 3 . 2药物纳米载体 的制备 2 . 1原药纳米化后呈现新的药效或增强原 有疗效 药 物纳米载体 的制备主要是选择特殊 的材料,它们应具备 以下 中药被制成 粒径 0 . 1 1 0 0 n m大小, 其物理 、 化学 、 生 物学特 性 特征 : 性质稳定 , 不与药物产 生化 学反 应, 无毒, 无刺激, 生物相容性好, 可能发生深刻 的变化, 使 活性增强或产生新 的药效 。 不影响人 的正常生理 活动, 有适宜 的药 物释放 速率, 能与药物 配伍 , 不影 响药物 的物理作用和含量测定; 有一定 的力 学强度 和可塑性( e p 2 . 2改善难溶性药物的 口服吸收 在 表面活性剂 、 水等存 在下, 直 接将药物粉碎 成纳米 混悬剂, 增 易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 的纳米粒, 并 能够完全包封药 物或使药物较 加 了药物溶解度, 适 于 口服 、 注射等途径给药, 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完全 的进 入到微 球的 骨架 内) ; 具 有符合要 求 的黏度 、 亲水 性 、 渗透 2 . 3增加药物对血脑屏障或生物膜的穿透性 性、 溶解性等性质 。 这与所用药物 的性质 、 给药方式有关。 近年来, 可 纳米粒 能够穿透大粒子难 以进 入的器官组织 、 血脑 屏障及生物 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载体材料被认为是很有 潜力 的药物传递体 系, 因 膜 。如 阿霉 素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N A D M) 可 以改变阿霉 为它们性 能多样, 适应性 广, 且 具有 良好 的药物控制性 质, 达 到靶 向 素 的体 内分 布特征, 对肝 、 脾表现 出明显 的靶 向性 , 而血 、 心、 肺、 肾 中 部位 的能力及 经 口服给药方式 能够传递蛋 白质 、 肽链 、 基 因等药物 的药物分布则减少 。 的性 能。常见 的高分子材料有淀粉及其衍生物 、 明胶 、 海 藻酸盐 、 蛋 白类 、 聚酯类等 。 2 . 4靶 向作用 徐碧辉教授等在研究 中发 现, 一味普通 的中药牛黄, 加工到纳米 对于纳米中药载体, 目前 常用 的是纳米包复技术。 纳米包 复化学 级水平后, 其理化性 质和疗效 会发生惊人 的变化, 甚 至可以治疗某些 药品和生物制 品的技术在世 界药学领域是最受 关注 的前 沿技术之 根据 待包 复的中药 的性质不 同, 可选取不同的纳米包复技术, 得 疑难杂症, 并具 有极 强的靶向作用 。 2 . 5使药物达到缓释 、 控 释 到纳米中药。 毛声俊 等采用琥珀酸和硬脂醇甘草次酸酯作为导向分 采用 乙醇注入法制备 了甘草酸表面修饰脂质体, 作为肝细胞 主动 借 助高分子纳米粒作载体 等技 术手段,可实 现药 物的缓释 、 控 子, 释 。如 雷公 藤乙酸乙酯提 取物固体纳米脂质粒有 良好 的缓 释 、 控释 靶 向给药 的载体 。杨时成 等采用热分 散技术将喜 树碱制成 p o l o x — a m e r 1 8 8 包 衣的固体脂质 纳米 粒混悬液 。陈大兵等用 “ 乳化蒸发 一 功 能。 3 纳米 中药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 低温 固化 ” 法制备紫 杉醇长循环 固体脂质 纳米粒, 延长 了药 物在体 内的 滞 留 时 间 。 3 . 1药物纳米粒子 的制备 药 物纳米粒 子的制备是针对 组成 中药 方剂 的单 味药 的有效部 此外, 还有乳化聚合法 、 高压乳匀法 、 聚合物分散法等。 制备成 纳 位 或有 效成 分进 行纳米技 术加 工处理 。 在进行 纳米 中药粒子 的加工 米微粒载体系统的中药 多为单一有效成分 , 如抗肝癌或肝炎药物: 蓖 时, 必须考虑 中药处方的多样性 、 中药成份 的复杂性 。 麻毒蛋 白、 猪苓多糖 、 斑蝥素 、 羟喜树碱 、 黄 芪多糖等 ; 抗感染药- / J 、 檗 纳米超微化技术, 是 改进某些药物 的难 溶性或保护某些 药物 的 碱等; 消化道疾病药: 硫酸氢黄连素等; 抗肿瘤药: 秋水 仙碱 、 高 三尖 杉 特 殊活性, 适用 于不宜工业化提取 的某些 中药。如矿物药 、 贵重药 、 酯碱 、 泰素等; 心血 管疾病药 : 银杏 叶有效成分 等; 其它 还有鹤草 酚 、 有 毒中药 、 有效成分易受湿热破坏的药物 、 有效成分不 明的药物 。目 苦杏仁苷等 。总之, 不同的制备技术和工艺适合不 同种类纳米 中药 前 比较常用的是超微粉碎技术 。 所谓超微 粉碎 是指利用机械或流体 的制备 。

纳米中药

纳米中药
纳米中药是指粒径小于l00nm应用纳米技术制成的中药有效成 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随着纳米技术对药物研究领域 的不断渗透和影响,纳米中药、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已经具有了理 论上的可能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作为天然药物资源丰富的国家, 我国政府和科技人员十分重视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领域,从而带来 全新的中药加工方法和工艺,加速传统中药向产业化、现代化、国 际化发展。
改善液体药物的性能,提高其稳定性: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
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其易挥发、易氧化、刺激性强、不稳定。若将其制备成纳米脂质体、 微乳、固体脂质纳米粒等后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或者将其包裹于 β-环糊精中,制成一种粉末状的环糊精分子包裹,则可使挥发油液 体药物固体粉末化,便于制成多种剂型,提高疗效
树状大分子
树状大分子是一类三维、高度有序且可以从分子水平对其大小、 形状、结构和功能基团进行设计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具有生物相 容性好、无免疫原性、易溶于水、末端氨基可以进一步修饰等特点。 树状大分子转运外源基因可能是通过其表面的正电荷与带负电的基 团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树状大分子。目前研究最多的作为基因药物载 体的树状大分子有聚酰胺基胺,聚丙烯亚胺,聚-L-赖氨酸等。
纳米中药的质量可控性
中药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不同粒径的纳米药物产生的生物效 应有时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纳米中药制备工艺的可重现性 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时期质量可控性的保障。
纳米中药的稳定性
纳米药物由于粒度超细,其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显著增强,使 药物有效成分获得了高能级的氧化或还原能力,从而影响药物的稳 定性,增加保质和贮存的困难。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能够制备得到 比较稳定的纳米粒子,但仍然有如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超细颗 粒的团聚现象、脂质体的渗漏、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问题,这些问题 还有待解决。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关键词】中药;纳米技术;生物利用度中药现代化的核心是中药的“有效、安全、可控”。

现阶段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发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纳米技术纳米技术(Nantehnlgy)是一门在0.1~100n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或对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规律和特征的高新技术学科[1]。

被认为是“今后十年最可能使人类发生巨大变化的十项技术”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除了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外,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而改变药物的单元尺寸是改变其物理状态的有效方法,当药物粒子的粒径在纳米尺寸分布时,粒子的表面积和化学式将显著增大,呈现出新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2]。

因此,在中药研究中应用纳米技术,可能使药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甚至产生新的特性,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改变中药剂型过于老化、单一的现状,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

1998年徐辉碧等学者率先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3],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

2在中药研究中的优势2.1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从药物学原理来说,药物的溶出速度与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呈正相关,而比表面积与颗粒粒径成反比。

因此,药物的粒径越小,则其表面积越大,越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

采用纳米技术加工中药,其颗粒达到超细粉末的水平,比表面积显著增强,药物在胃肠道里的溶解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药物起效时间[4]。

此外,由于纳米粒的黏附性及小的粒径,既有利于延长局部用药时滞留性的增加,也有利于延长药物与肠壁接触时间,加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药物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5]。

采用纳米技术加工,可使植物的细胞壁破碎,易于有效成分的渗出[6]。

2.2增强组织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通过选用对机体组织或病变部位亲和力不同的载体制作载药纳米微粒,使药物能够输送到期望治疗的特定部位,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的特性包括高表面积比、量 子效应和界面效应等,使其在许多领 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
医疗领域
01
纳米药物、纳米诊断和纳米治疗等。
工业领域
02
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制造等。
环境领域
03
纳米环保、纳米能源和纳米净化等。
纳米技术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纳米技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如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 将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 应用
contents
目录
• 纳米技术简介 • 中药简介 • 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备中的应用 • 纳米技术在中药疗效提升中的应用 • 纳米技术在中药安全性评估中的应用 • 纳米技术与中药的未来展望
01
纳米技术简介
纳米技术的定义与特性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级别(1-100纳 米)上操作材料、构造系统和利用这 些系统的技术。
03
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备中 的应用
纳米颗粒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01
纳米颗粒在中药提取中可以提 高提取效率,减少提取时间, 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中药的有 效成分。
02
纳米颗粒可以渗透到细胞内部 ,将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充分提 取出来,提高提取物的纯度和 浓度。
03
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吸附作用 ,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吸附在 其表面,便于后续的分离和纯 化。
创新药物剂型
利用纳米技术研发新型中药剂型,提高疗效和患者的 用药体验。
拓展应用领域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种植、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 面,提高中药产业的整体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现代化与纳米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独家浅谈纳米中医药化

独家浅谈纳米中医药化

独家浅谈纳米中医药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成为了医学领域的新宠。

目前,应用纳米技术研发新型中药已成为各大研究机构的热门课题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纳米中医药化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纳米技术与中药的结合为切入点,浅谈纳米中医药化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一、纳米技术与中药的结合纳米技术是指通过掌握纳米材料、纳米结构、纳米力、纳米尺度量度和纳米工程技术等,在纳米尺度上对物质进行调控、设计和制造的技术。

因其在科学研究、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物技术、医学生物、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认为是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之后,人类文明中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被誉为“天然医学库”。

然而,中药存在着配方单一、药效不稳定、用药复杂等缺点,在现代医学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因此,将纳米技术与中药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解决其缺点,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纳米中医药化的意义纳米中医药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对传统中药疗效的研究和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加强中药的药效调控通过纳米技术精细调控中药颗粒、分子以及化学成分,从而实现对中药药效和治疗效果的精密调控和掌控。

2.提高中药的传输效率纳米技术制备出的中药纳米复合物可提高中药的传输效率,通过穿越细胞膜,直接作用于影响病变的细胞之间。

3.改善中药的稳定性传统中药由于成分复杂、药效不稳定等原因,其易受微生物、氧化、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而失去药效。

而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中药纳米复合物,有效地解决了中药配制和保存问题。

4.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的中药纳米复合物可以在人体内稳定存在,极大地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有效地增强了中药的药效。

5.实现中药的定向治疗纳米技术能够精准地制备出中药纳米复合物,从而实现对病变细胞的具体靶向,促进药物的精准治疗。

纳米中药及其特点

纳米中药及其特点

纳米中药及其特点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和中药结合的新型制剂,它可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吸收,提高疗效、提高中药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可实现靶向给药等目的。

借助纳米技术的特殊优势,一定会克服其目前发展的瓶颈问题,尽快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标签:纳米中药;生物利用度;靶向性;高效低毒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新技术,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并通过直接操做和组合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的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纳米技术迅猛发展,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以纳米级高分子纳米粒(nano- particles,NP)、纳米球(nano- spheres,NS)、纳米囊(nano- capsules,NC)等为载体,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制剂,称为纳米药物。

纳米中药是指应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 nm 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1]。

借助纳米技术,可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吸收,提高疗效、提高中药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可实现靶向给药等目的。

1. 纳米中药的特点1.1具有缓释、控释效应:借助高分子纳米粒作载体等技术手段,可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作用。

纳米载体技术是用一种纳米尺度的分子材料作为载体材料来承载药物,使药物吸附或包被在纳米载体内,随着纳米载体的降解而使药物逐步释放。

将中药和纳米载体通过各种方法制成缓释剂,药物- 载体复合物通过一定的给药方式进入体内。

药物通过囊壁沥滤,渗透和扩散而从纳米囊中释放出来,或者纳米粒基质本身的溶蚀使其中的药物被缓慢释放出来,可以避免“暴释效应”。

此外,纳米载体可以对抗药物降解酶对药物的降解,对药物起着保护作用,增加了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目前,常用的纳米载体有纳米粒(nano- particles,NP)、纳米球(nano- spheres,NS)、纳米囊(nano- capsules,NC)、纳米乳,纳米脂质体等。

纳米药可行性分析论文

纳米药可行性分析论文

纳米药可行性分析论文纳米药是一种新型的药剂载体,通过调节纳米级尺寸、表面性质以及药物的包覆和释放机制,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纳米药在药物传递和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传染病等领域。

本文将从纳米药的优势、可行性以及存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纳米药具有多种优势,使其具备了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

首先,纳米药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纳米级尺寸和特殊的表面性质可以增加药物与生物体组织的接触面积,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纳米药还可以改善药物的稳定性。

药物包覆在纳米粒子表面上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药物的降解和失活,从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此外,纳米药还能够实现靶向输送,将药物准确地输送到病变组织或细胞中,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最后,纳米药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毒性。

其次,纳米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纳米药的合成和制备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纳米粒子的制备需要掌握合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实现纳米尺度的控制和均匀分散;同时,还需要考虑稳定性和药物的包覆和释放机制等问题。

其次,纳米药还需要克服药物的稳定性和毒性等问题。

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和包覆材料对药物的稳定性和释放行为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优化。

此外,纳米药的毒性和生物安全性也需要充分考虑,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控。

最后,纳米药的临床应用还需要克服监管政策和成本等问题。

纳米药的上市和临床应用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和审批程序,并且相关的研究和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综上所述,纳米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空间,但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通过克服纳米药的制备和稳定性问题,研究和评估纳米药的毒性和安全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和严格监管,纳米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将进一步提高。

纳米药作为一种新型的药剂载体,将为药物传递和治疗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药纳米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纳米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纳米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药纳米制剂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并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

中药纳米制剂作为传统药物制剂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药效强、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治疗脑卒中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一、中药纳米制剂的特点及制备方法中药纳米制剂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将中药有效成分纳米化,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纳米制剂具有很小的粒径、大比表面积和高比表面积反应活性,能够增加药物与靶细胞的接触面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

目前中药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1.中药纳米制剂的药效增强纳米制剂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增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例如,研究发现,孙藤亚酸纳米乳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中药制剂,可通过抗氧化、抗炎、调节血液黏稠度等途径改善脑组织缺氧缺血状况。

2.中药纳米制剂的靶向传递纳米制剂具有较小的粒径和大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血瘤屏障等通道进入脑组织,实现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灶的靶向传递。

例如,黄藤四醇纳米粒子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和减轻脑损伤炎症反应,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所致的脑组织损伤。

3.中药纳米制剂的多效合一4.中药纳米制剂的生物安全性三、中药纳米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挑战和展望中药纳米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中药纳米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中药纳米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推广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总之,中药纳米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剂形式,具有很大的潜力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虽然目前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中药纳米制剂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表明,中药纳米制剂在提高药效、靶向传递、多效合一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浅谈中药纳米制剂的研究方向

浅谈中药纳米制剂的研究方向

浅谈中药纳米制剂的研究方向药物在经历了传统给药途径与剂型后,发展到了现代药物的长效和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阶段,现又进入了智能给药系统阶段。

随着人们对药物制剂的理解和认识,药物制剂不再仅仅是一个具有一定剂型的药物“配方”,而是一个输送和传递药物的“装置”,这给传统中药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制剂目前还刚刚走出常规制剂阶段,如何解决中药现存不足,纳米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研究中药纳米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纵观国内外研究,对纳米中药及其制剂的优势以及应用前景已达成了共识。

但中药种类繁多、组方多样、成分复杂,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纳米中药新制剂的研究,是进行中药纳米化研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1纳米制备技术国内已经有关于中药纳米化的报道,徐辉碧采用真空或惰性气体下的高能球磨机,以及超音速气流粉碎,制出了50~80nm的雄黄。

罗国安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卡铂脂质体冻干剂,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各了载灯盏花素聚丙烯酸酯纳米粒。

最近,世界上首项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草药加工领域的纳米中药微胶囊生产技术,在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诞生并通过了产品技术鉴定。

利用这项技术生产出的甘草粉体和绞股蓝粉体均达到了纳米级…。

目前纳米中药制剂主要有以下制备方法。

1.1超微粉碎技术使用特制机械设备将原药材或提取物进行粉碎,使之达到纳米级。

我国研制出了一种利用湍流原理进行粉碎的高湍流粉碎机,中药甘草的粉碎实验表明,产品粒径可达到lμm以下,对矿物质的粉碎则达到lOOnm以下,而且粒径分布窄。

有关专家预见,该技术可能为物理方法制备纳米药物粒子提供高效方便的捷径。

1.2固体分散技术这是将药物以微粉、微晶或分子态均匀分散在无生理活性的载体巾,药物在载体中的粒径小于lOOnm。

该技术是通过物理分散而获得纳米药物粒子,若将药物包埋于不同性质的高分子聚合物中,可形成速释型或缓释型固体分散物。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药物的固体分散体,常用熔融法、溶剂法、溶剂一熔融法、溶剂一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

纳米药物特点及其分析与评价

纳米药物特点及其分析与评价

纳米药物特点及其分析方法纳米科技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和技术,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10-9-10-10)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

纳米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延伸到原子、分子水平,表明人类科学技术已进入一个新时代———纳米时代。

纳米技术被国际上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科学领域之一。

纳米技术的诞生是以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和原力显微镜的发明为先导的。

1981年美国IBM公司在瑞士苏黎世实验室工作Binning和Rohrer博士发明了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并因此获诺贝尔物理奖。

纳米不仅是一个空间尺度上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生产过程越来越细,以致在纳米尺度上直接由原子、分子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纳米科技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密切相联系的高新科技,如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和纳米生物学等。

纳米药物的定义当物质加工到纳米尺寸时,它的粒子尺寸已接近光的波长,同时粒子还具有很大的表面积,使得它具有一些特殊效应,如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而且在光学、磁学、电学、化学及生物学方面表现出许多特殊性质。

这种特性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也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宏观性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新的纳米材料不断研制和开发出来。

纳米微粒表面具有很强的活性,具有特殊的光学、热学、力学和磁学特性,有大量的界面或自由表面,各纳米微粒间存在着或强或弱的相互作用。

这些特点使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表现出许多优异性能和全新的功能。

随着新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纳米科技已经渗透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同时人们也预见到在医药学方面,纳米科技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2年12月,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宣布进行一项为期4 年的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的研究计划。

该计划的提出促成了纳米医学这一新领域的形成。

【精品文章】纳米中药的概念及制备方法浅析

【精品文章】纳米中药的概念及制备方法浅析

纳米中药的概念及制备方法浅析
中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加工方法使得中药服药量大且机体吸收率低,很难充分发挥其效能且口感不好。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产品剂型落后。

因此,中药制剂的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与医药科学相结合。

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仅仅跟该药特有的化学组成相关,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当药物颗粒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药效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改变。

 一、纳米中药概念
 纳米中药指的是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中药超微粉体制剂。

客观的说,纳米中药还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并无行业标准及国家认证来定义其准确概念。

从一般意义的纳米技术而言,只有中药微粒小到纳米尺寸并产生了新的特性的药物才能称之为纳米中药。

国内已开始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并取得一些初步进展。

例如:单味普通中药牛黄,加工到纳米级的水平,其理化性质和疗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此项目产生了国内第一个纳米中药技术专利。

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级中药微胶囊生产技术,也在我国诞生并通过了产品技术鉴定。

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植物生理活性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提取,并用超音速干燥技术制成纳米级包囊,不仅可大大提高机体吸收率,还可将现有的复方中药改造成纳米级粉体,进一步加工成水针剂、片剂、贴剂、干粉喷雾剂等多种剂型。

 二、纳米中药的制备
 纳米中药的制备是研究纳米中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中药单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中药及其特点【摘要】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和中药结合的新型制剂,它可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吸收,提高疗效、提高中药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可实现靶向给药等目的。

借助纳米技术的特殊优势,一定会克服其目前发展的瓶颈问题,尽快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纳米中药;生物利用度;靶向性;高效低毒【中国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12-01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新技术,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并通过直接操做和组合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的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纳米技术迅猛发展,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以纳米级高分子纳米粒(nano- particles,np)、纳米球(nano- spheres,ns)、纳米囊(nano- capsules,nc)等为载体,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制剂,称为纳米药物。

纳米中药是指应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 nm 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1]。

借助纳米技术,可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吸收,提高疗效、提高中药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可实现靶向给药等目的。

1. 纳米中药的特点1.1具有缓释、控释效应:借助高分子纳米粒作载体等技术手段,可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作用。

纳米载体技术是用一种纳米尺度的分子材料作为载体材料来承载药物,使药物吸附或包被在纳米载体内,随着纳米载体的降解而使药物逐步释放。

将中药和纳米载体通过各种方法制成缓释剂,药物- 载体复合物通过一定的给药方式进入体内。

药物通过囊壁沥滤,渗透和扩散而从纳米囊中释放出来,或者纳米粒基质本身的溶蚀使其中的药物被缓慢释放出来,可以避免“暴释效应”。

此外,纳米载体可以对抗药物降解酶对药物的降解,对药物起着保护作用,增加了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目前,常用的纳米载体有纳米粒(nano- particles,np)、纳米球(nano- spheres,ns)、纳米囊(nano- capsules,nc)、纳米乳,纳米脂质体等。

如雷公藤乙酸乙脂提取物固体纳米脂质粒[2]有良好的缓、控释功能。

陈丹等[3]将制得的羟基喜树碱(hcpt)纳米微球与普通剂型组分别进行细胞培养,发现纳米微球剂型组48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低于普通剂型组,至96 h 时则与hcpt 普通剂型组已无多少差异,说明hcpt 纳米微球剂型具有药物缓释优点。

1.2 具有很高的生物利用度:中药经过纳米化后比表面积增大,与介质的接触面积增大,更容易被溶解;其次由于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与给药部位的接触面积增大,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药物的吸收量也显著增加[4]。

并且一般中药的细胞壁是完整的,其有效成分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穿透细胞壁被人体吸收利用。

另外,有些纳米载体具有靶向性,可将所负载的药物输送与特定的病变部位,从而大幅度提高药物的作用效果。

采用纳米技术加工中药将有可能使细胞破壁,使更多的中药有效成分被释放出来而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

王晓波等[5,6]研究发现,纳米级雄黄粉体,吸收与传统雄黄相比,在生物利用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3 具有高度的靶向性:中药的有效部位或复方中药的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很难自动运送到病变部位,缺乏针对性,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并导致全身毒副作用。

药物颗粒纳米化后可以将药物输送到身体任何极微细的组织管道及疾病变异的组织细胞中, 因此可大幅度地提高药物的定位性、时效性和功效, 使疾病能更有效地得到控制和治疗。

另外,应用脂质体、纳米颗粒、胶体溶液、毫微乳等技术[7]将中药( 主要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提取物) 运送到人体的病患部位, 可降低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提高治疗效果。

制成被动靶向制剂, 实现肝脏靶向给药、基因输送、肺部靶向给药。

杨凯等[8]研制了具有颈淋巴结靶向性的葫芦素be 聚乳酸纳米微粒冻干针剂,通过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后,对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作用,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持续作用时间,同时也降低了血和其他器官中药物浓度[9]。

1.4 种类繁多的剂型: 传统的中药制剂剂型简单、粗糙,服用繁琐,生物利用度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和疾病治疗的多种需求。

将中药制成纳米微囊,或纳米级粉针剂,或将水溶性小及难溶的药物加工成纳米脂质体或纳米乳,可提高肌体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采用纳米技术,还可将中药制成高效透皮释放制剂、口服控释片、干粉吸入剂、鼻喷雾剂、舌下速溶片及植入型控缓释制剂等多种剂型。

这些新的剂型不但可以满足不同患者和不同类型疾病治疗的需求,而且可以解决使一些物质因自身缺点的成药的问题。

去甲斑蟊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抑瘤谱广,但因其不溶于水而限制了其应用。

孙铭等[10]以聚乳酸一聚乙醇酸(plga)共聚物作为基质材料,去甲斑蟊素纳米控释静脉制剂,并采用mmt 方法做了体外杀伤癌细胞实验,证实了plga包载去甲斑蟊素的纳米级微粒可成功制备静脉注射剂型。

1.5 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传统中药的有效部位或复方中药的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很难自动运送到病变部位,缺乏针对性,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并导致全身毒副作用。

药物颗纳米化后可以到达身体任何极微细的组织管道及疾病变异的组织细胞中,大幅度地提高药物的定位性、时效性和功效,从而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应用纳米脂质体、纳米囊、纳米乳等技术可将中药输送到到靶向部位,提高病变靶区的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的剂量,达到增效降毒效果。

sharma等[11]将紫杉醇包封于粒径50-60nm的pvp纳米颗粒,给予移植有b16f10鼠黑色素瘤的c57b1/6小鼠,结果显示紫杉醇纳米颗粒能明显减小肿瘤体积,延长动物存活时间,与等剂量的游离型紫杉醇相比抗肿瘤活性显著增强。

王俊平[12]采用薏米仁油研制紫杉醇微乳,以紫杉醇为对照品,分别对小鼠尾静脉给药,结果发现紫杉醇组于给药后第5天动物开始死亡,第14 天动物死亡率达90%;而紫杉醇微乳组动物在14 d 内没有发生死亡,说明紫杉醇微乳的急性毒性明显低于紫杉醇。

3.纳米中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目前,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药和单体,生物技术药及体外诊断试剂。

与之相比,纳米中药的研究刚刚起步,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与临床应用的还有很大的距离。

主要存在的问题:现有的中药纳米制剂主要集中在单味药, 且以中药单体有效成分为主, 中药复方的研究很少;多数制剂停留在实验室研制阶段, 材料、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还不成熟等等。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借助纳米技术的特殊优势,一定会克服其目前发展的瓶颈问题,尽快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1]杨祥良, 徐辉碧, 谢长生, 等. 基于纳米技术的中药问题研究[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2000, 28(12): 104-105.[2]翁婷,陈华兵,常雪灵,等.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固体纳米脂质粒的制备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j].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论文摘要集,(2002.11.成都):132。

[3]陈丹, 柴丽萍, 王骥燕, 等. 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抑制舌鳞癌tca8113 细胞的实验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9, 3(3): 262-269.[4]邱洪, 王宝佳, 李悦, 等. 纳米中药简介[j]. 中国药业, 2005, 14(4): 78.[5]wang xb, xi rg, li zl, el al.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 realgar powder [j].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002, 18(3): 129. chinese [6]王晓波,袭荣刚,张治然,等.纳米雄黄粉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6):380.[7]蒋刚彪, 冯英, 赵慧, 等. 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应用[j]. 中草药, 2007, 38(8):1265-1269 [8]yang k, wen y m, li i j, el al. preparation of cucur- bitacin be polylact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ing cervical lymph nodes [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1, 19(6): 347- 350.[9]yang k, wen y m, wang c m, et a1. the study of cucur- bitacin be polylactic acid nanoparticles delivering cucurbitacin be to metastasized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mice with oral cancer[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3, 21(6): 77- 88.[10]孙铭,朱争艳.去甲斑蝥素纳米控释制剂抗肿瘤的实验研究[j].肿瘤学杂志,2001,7(6):321- 325.[11]sharma d,chelvi tp,kaur j,et al. novel taxolformulation: polyvinglpyrrolidonenanoparticle-encapsulated taxol for drug delivery incancer therapy[j].oncolres,1996,8(7/8): 281-286.[12]王俊平, 王玮, 赵丽妮. 紫杉醇微乳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2(11): 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