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
关于穴位与中药对应性初探
![关于穴位与中药对应性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9aaa81852d380eb62946dce.png)
针灸临床杂志 20 06年第 2 卷第 1 2 O期
理 论 探 讨
关于 穴位 与 中药对应 性初探
唐 倩, 孔繁一 , 胡玲香( 指导)
(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07) 105 摘 要: 药物疗法与针灸疗法同是《 内经》 出的两大治疗手段 , 提 从现代临床 治疗与研究等方面论述穴位 与中药之 间对应性 问题 , 以探讨在穴位与中药之间是否存在一对一的关 系, 从而使针灸理论的发展 日 臻 完善 。 关键 词 : 穴位 ; 中药 ; 对应 性 中图分类 号 :242 R 2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5— 7920)0—00 — 2 10 07 (06 1 0 1 0 《 黄帝内经・ 灵枢》 创立 了中医经络理论和刺灸之 法, 她与《 素问》 共同奠定 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 指导着 中医药 的临床实 践 。在 她 的指 导 下 , 百 年来 方 药 大 千 家和针灸大家数不胜数 , 为中华 民族 的繁衍生息作出 了巨大贡 献 。然而 , 在众 多 的名 医大家 中 , 鲜有 闻及 却 针药 全才者 。孙 思邈 指 出 :针 灸 不药 , “ 药不针 灸 , 非 尤 良医” 。王执中在《 针灸资生经》 中解释道 :此 言针灸 “ 与药 相须也 。今人 或 但知 针而 不灸 , 而不针 , 灸 或惟用 药 而 不知针 灸者 , 皆犯孙 真人 所戒 也” 。这说 明在一 千 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针灸与汤药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协 同作用 , 即所谓的“ 相须” 。下面, 笔者将从现代研 究 和 临床运 用几方 面 来对 单味 中药 与单 一穴位 之 间存 在对应问题作个初步探讨。 首先 , 临床 中人 们发 现 , 时运用 单味 中药对某 在 有 种疾病就会产生很好的疗效 。如在《 伤寒论》 中治疗少 阴咽痛证只用一味“ 甘草汤” 又如治疗久病或暴病之 , 元气虚极欲脱, 脉微欲绝之证 的“ 独参 汤” 。在针灸领 域 中 , 们 发现通 过 刺 激某 些 穴 位 对 于 某些 疾 病 有着 人 非常好的治疗作用 , 这些穴位被称之为“ 单效穴” 。目 前, 人们 公认 的“ 效穴 ” : 单 有 攒竹 或 内关 治疗顽 固性 呃 逆, 少商点刺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 内关治疗晕车晕 舟, 至阴转胞胎, 少泽通乳等。但 是 , 在病情较重或者 是病情复杂的时候 , 就不能只取单一穴位或单味中药 来治疗 了。《 针方六集》 :药有小方, 说 “ 不足 以去病 , 故 立重方……针有特刺 , 不足 以去病 , 故主群刺。这说 ” 明, 两者都讲求配伍 。在中药里面有很多药对 , 如桂枝 配芍药 、 知母配石膏 、 大黄配芒硝等等, 而在针灸 中, 亦 有俞募配穴法 、 左右配穴法 、 表里配穴法等。而另一方 面, 中药 里有 著名 的 “ 十八 反 ” “ 九畏 ”就 是 指 这些 ,十 , 药同用之后 , 中某味药的毒性就会增强 , 其 或者有 的药 物功效就会减弱。在针灸领域 中, 虽然没有穴位配伍 后毒性就会增强的说法 , 如果 穴位之 间的配伍不恰 但 当, 则有可能降低其 原有 的治疗效果。有学者将穴位 间作用相互抵消 的现象称 为“ 位拮抗 ” 穴 。早在 1 1 9 6
不要盲目进行小儿推拿
![不要盲目进行小儿推拿](https://img.taocdn.com/s3/m/0e07e5d1da38376baf1fae81.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不要盲目进行小儿推拿
导语:原则上儿童都可以进行小儿推拿,但三岁以下的效果最好。
小儿推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穴位代替草药,穴位组方相当于中医的汤药组方,穴位抓准了,就达到了疗效。
不要盲目进行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为中医特有
小儿推拿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即可达到疗效,它的纯绿色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推拿穴位、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舰治疗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中医典籍在这方面进行论述。
小儿推拿是完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为中医所特有的,西医没有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穴位代草药
据了解,原则上儿童都可以进行小儿推拿,但三岁以下的效果最好。
小儿推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穴位代替草药,穴位组方相当于中医。
阳陵泉和阴陵泉这两个一字之差的穴位
![阳陵泉和阴陵泉这两个一字之差的穴位](https://img.taocdn.com/s3/m/38be113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d.png)
阳陵泉和阴陵泉这两个一字之差的穴位中医的穴位治疗是很有趣的,名字起的也十分寓意深刻,比如阳陵泉和阴陵泉这一对穴位,名字很像,但是在人的身体的位置不同,起得作用也很不一样!一、阳陵泉的功效和位置有人早上起来嘴里老是苦,这是胆经淤阻、胆汁上溢了,在睡觉之前拨动阳陵泉穴两分钟第二天早上嘴就不苦了,这是治嘴苦最好的办法。
阳陵泉穴是胆经的合穴,合治内府,专门调节胆囊的功能,而且对整个胆经都有很好的调节效果。
它又是筋之汇,所有的筋在这里汇集。
抽筋、扭筋,只要跟筋有关和月经不调、岔气、肝胆有郁气的毛病都可以用阳陵泉来解决。
阳陵泉也是与胆经和肠胃相通的一个枢纽。
阳陵泉相当于一味逍遥丸的中药。
怎样拨动阳陵泉?这个穴位通用按摩的方法效果不佳,要拨动才行。
拨阳陵泉的好办法,就是左手心对准左腿膝盖骨,右手心对准右腿膝盖骨,大拇指在内侧,四指在膝盖下外侧旁边有一个高出来的小骨头,往下一摸便能摸到,阳陵泉穴就在这个骨头下缘的边上,中指就是阳陵泉位置这个地方,其实是一条筋的,你把中指按在上面不动,四指平行用力,往胃经方向拨。
拨动这个筋就是就拨动阳陵泉了,像拨动琴弦一样,反复拨动几次,就开始有麻的感觉了,一旦麻感到了脚面,这条胆经就通了,效果是最好的。
拨动阳陵泉穴时,如果开始拨不通,腿脚不发麻也没关系,可以先多敲打小腿部分的胆经后再接着拨动。
拨动阳陵泉穴时,如果开始拨不通,腿脚不发麻也没关系,可以先多敲打小腿部分的胆经后再接着拨动。
例如:你的肋骨这块儿岔气了,吸一口气都不行,这时赶紧拨动阳陵泉穴,两分钟后就好了。
还有抽筋,拨动阳陵泉穴马上就好。
有的人经常肩膀发紧,觉得肌肉都绞在一块,甚至跟绑着似的,这时就需要多拨动阳陵泉穴。
二、阴陵泉的功效和位置妙手点穴---常按阴陵泉.健脾祛湿夏季的时候,暑湿本身就易伤脾,大家为了解暑而常喝的凉茶、冷饮也会伤脾。
在这样的天气下,建议大家有空时常按揉阴陵泉,可起到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的保健作用。
穴位就是中药 经络就是大药库
![穴位就是中药 经络就是大药库](https://img.taocdn.com/s3/m/aab93d0552d380eb62946def.png)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足三里=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气海=当参;补中,益气,生津。
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熟地;养血、滋阴:照海=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复溜穴=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可以并能阴阳双补.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麦味地黄丸。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通宣理肺散。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中府=补中益气丸。
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只要按么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补中益气丸。
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 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然谷=大补阴丸: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大陵穴=吗叮啉。
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 为您增加胃动力。
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曲泉=杞菊地黄丸。
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
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杞菊地黄丸。
一方面,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曲泉=二妙丸。
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商阳穴=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商丘穴=消炎大药: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申脉穴=纯阳大药。
申脉穴, 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新版】永新穴位操简易教程:穴位就是中药,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治百病!
![【新版】永新穴位操简易教程:穴位就是中药,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治百病!](https://img.taocdn.com/s3/m/f3c6b0dd5727a5e9846a6168.png)
【新版】永新穴位操简易教程:穴位就是中药,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治百病!永新穴位操人体的经络就像线路,脏腑就像灯泡,穴位就是连接线路与灯泡的开关,它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能量流通。
如果我们能够长期正确刺激穴位,就能轻松地防治一些慢性病。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拍打穴位。
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使人体阴阳平衡。
青岛永新中医院多位中医专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穴位分布、经络走向,将人体50 个主要穴位与健身操有机结合在一起,研发了一套“永新穴位保健操”,它集降三高、养生、健身于一体,长期坚持既可缓解三高患者的病情,也可在人体保健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功效。
永新穴位健康操基本动作示意图及功效,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1 对击十宣穴十宣穴位于十个手指尖端,左右共10 个。
属于奇穴。
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急救。
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起到降压、预防眩晕的作用。
【取穴方法】仰掌,十指微屈微,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左右共10 个穴位【功效】清热开窍。
辅助治疗: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惊厥等。
可缓解各种热证:急性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高血压、手指麻木。
2 对击八邪穴八邪穴是人体48 个经外奇穴之一,“八” , 这里指数量,双手手背共有8 个穴位点,“邪” , 指的是邪气,疏通局部气血,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入侵身体。
故名“八邪” . 动作刺激到的是位于我们手指指缝的八邪穴。
【取穴方法】八邪穴的准确位置位于手指背面,微握拳,第1~5 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共有8 个穴位。
【功效】可缓解各种烦热,目痛,头痛,项强,咽痛,牙痛,手指麻木,毒蛇咬伤,手臂红肿等。
3 撞击虎口穴(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
原穴,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肠经是肺经的表经,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气,疏风解表,调汗泻热,是治疗表证的要穴。
对于汗证,此穴有双向调理作用,无汗可发汗,汗多可止汗。
公孙穴:脚上的“皇帝”穴
![公孙穴:脚上的“皇帝”穴](https://img.taocdn.com/s3/m/9a398e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1.png)
公孙穴:脚上的“皇帝”穴公孙穴出自《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很少有人知道黄帝叫什么。
《史记》记载,黄帝复姓公孙,名轩辕。
此穴以黄帝的姓为名,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统治四方之意。
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与冲脉相通。
脾主土,在人体的正中央,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是人的后天之本,谙合统御之道。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冲脉有“五脏六腑之海”之称,《灵枢经》说,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是人体的“血海”。
取穴位置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 1 跖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可以将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就是在脚拇指根后,有一款很大的脚掌骨的位置,在脚内侧沿着这块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酸痛感觉的那一处位置,便是自己的公孙穴了!有脾胃疾患和痛经症状的患者,按压公孙穴附近,大都有明显的痛感,而且按上去很僵硬。
首先,公孙是脾经的络穴,而络穴相当于这条经络的“外交部长”。
脾与胃相表里,正是由络穴公孙通向胃经的,它是脾胃交集的一个枢纽,可以影响2条经脉经气运行。
脾胃一调,运化水湿的能力自然加强,梅雨季节除湿,不可不调公孙穴。
另外,脾经是坤土之经,刺激公孙穴能使更多的潮湿泥土之气(坤土之气)输送到胃部去,以降胃火。
所以,一切脾胃疾病尽掌握于公孙之手.现在很多女子都有痛经的毛病,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只能靠吃一些止痛药来缓解,不仅不能根治病痛,还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
从中医来讲妇科病首先要从脾胃入手,尤其是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胃。
脾统血,主运化。
痛经时血色发暗并伴随有血块,两三天血块排出后疼痛的症状就会缓解,但每月都会复发。
小腹受凉或贪吃冷饮导致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湿,脾胃的运化不良就会产生痛经,有时还会伴随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
经穴代药集(附详细图解)
![经穴代药集(附详细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ff0ec901650e52ea5518986b.png)
经穴代药集(附详细图解)宋.王执中说:“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古人说:“《脉决》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辩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善医”。
其中,针灸处方以穴位为基础,中药处方以药味为基础,穴位和中药必然有相似之处。
所以说,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
穴药同源,穴药相通,不利用起来就是巨大的浪费。
现简收一集穴位奇效,以备时时查阅。
1、手脚冰冷——太溪穴指间穴太溪穴治疗手脚冰冷极其有效。
被此症困扰的朋友,请务必在睡觉前刺激此穴,在每天反复刺激之下,不知不觉间便忘记手脚冰冷这回事了。
太溪穴在脚踝内侧的旁边。
从足踝内侧中央起,往脚趾后方触摸,在足踝内侧和跟腱之间,有一个大凹陷。
这凹陷中间,感到动脉跳动之处的即是太溪穴。
可在太溪穴上用间接灸、线香灸刺激,皆有疗效。
或仔细地按摩刺激,效果亦佳。
白天,可在此穴贴上米粒,这样,即可长时间保持穴道疗效。
若能同时并用次髎穴、涌泉穴、三阴交穴,效果更好。
再介绍另一个对手脚冰冷有效的特效穴。
此穴位于食指到小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稍靠近手背侧之处。
刺激指间穴时,用指尖稍微用力地揉压手指的分叉,如此用力搓揉指间穴一二分钟,刚刚还冰冷的手,会变得暖烘烘的,此穴具有驱除手脚冰冷的威力。
2、喉咙痛——尺泽穴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
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就是“尺泽”。
“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指压时放松并将手腕伸直,然后一面深吸一口气一面用食指和中指置于“尺泽”之上,再缓缓地一面吐气一面强压6秒钟。
其次再以同样要领指压“上尺泽”。
如此交替重复10次,才换手,每天各做2次。
由于这种穴道指压法,可使“气”通于经脉,喉咙痛能立即消除。
3、鼻塞——迎香穴指压“迎香”时,对去除流鼻水、鼻塞和关于鼻子的一切不适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愈鼻病。
“迎香”位于鼻翼左右1厘米处,指压时左右同时进行,先深吸一口气,将食指或中指置于其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
穴位穴性(上)
![穴位穴性(上)](https://img.taocdn.com/s3/m/98a20e68c850ad02de804120.png)
穴位穴性(上)今天讲一下穴性,大家知道中药有药性,针灸同样有穴性,所有的穴位都有穴性,“针之理即药之理”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临床当中好多人在针灸的时候,对穴位的穴性几乎不去考虑,考虑的只是这个穴能够治疗哪些疾病。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那么穴位有什么?穴位有升、有降、有动、有静的特点。
另外,穴位和中药区别的最大一点是:穴位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同一个穴位,当针刺手法、深度、角度、方向不同,它的作用可能是迥然有别的,所以说穴性和药性并不完全相同。
药物虽然也有双向调节作用,但是具有这种功效的药物并不是很多。
但是穴位大多数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还有同一条经的不同穴位的治疗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相临的穴位因为它所处的经络不同,它的作用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掌握穴性、穴位的功用,然后才能谈主治。
所有经穴有一个共同特点,可以治疗本经疾病,也可以治疗局部疾病。
特定穴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
大家记住,有一些穴位专门治以某一方面为主。
中药有解表药,升清降浊药,清热泻火药,理气药,理血药,滋阴药,温阳药,益气药,平肝熄风药。
严格的讲这些作用穴位都有。
所以说要把穴性跟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相结合,才能够提高针灸的疗效。
每个穴的穴性是不完全相同的,穴性最主要掌握的就是穴位功用,因为主治刚才说了,可以治疗局部疾病,可以治疗本经的疾病,当然还有治疗表里经的或者表里脏腑的疾病,这都是根据经络学说或脏腑学说来的。
今天就以补气穴位为例,进行一个讲解。
我们先看具有补气作用的穴位有几个?我们知道百会可以补气,膻中也可以补气,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同样可以补气,这些穴位都具有补气之效,不是补益之效。
那这些穴位都有什么区别?我们看除了一个三里以外,其余几乎都是在任督脉,因为任脉是阴脉之海,督脉是阳脉之海。
以下分别讲解一下,首先说第一个穴位百会,百会补气不是以补为主,而是以升提为主,所以百会的作用有举陷升阳,在补气的时候,如果是一个气不摄血、中气下陷,这时候用它补气升阳。
按摩这33个穴位胜吃33种中药
![按摩这33个穴位胜吃33种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36c91a44783e0912a3162a05.png)
按摩这33个穴位胜吃33种中药所以把穴位比喻成治病的药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胃胀不消化就按大陵穴;肺肾阴亏就按尺泽穴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哪些穴位治什么病症!▌1. 大都穴= 补钙药▌2. 百会穴= 万能药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
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
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
▌3. 太冲、太溪、曲池= 降压药▌4. 人中= 急救调气丸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5. 耳垂= 急救药与人中同样作用,因为按人中有后遗症。
捏人中后人中处长期疼痛。
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6. 迎香、孔最= 特效止鼻血药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 分钟内止血。
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
▌7. 三阴交穴= 补阴药因为三阴交是三条经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等于三条地铁线在一个站点分上中下三层,可以换乘地铁线路。
注意三阴交只能按摩。
▌8. 少商穴= 金嗓子喉片针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9. 极泉穴= 速效救心丸极泉穴在腋窝顶点。
操作手法:用手指弹拨左臂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讯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
极泉穴,放射到中指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无名指或小指。
如果不发麻只发疼,如一查冠状动脉堵塞了50% 。
我们称随身带的救心丸。
▌10. 二个合谷、二个太冲= 柴胡俗称「开四关」,二个合谷,二个太冲,组合在一起真是绝了,就象柴胡一样,能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11. 合谷穴= 止痛药止痛取穴法:找到第二掌骨的中点,紧握着骨头中点的边缘就是合谷穴,与第一种取穴法相比,这种方法取出的合谷穴止痛效果更好。
合谷是止痛的特效穴,可治经痛、牙痛;还有组合穴位,这是药与穴位的组合,真是绝了。
▌12. 肩井= 颈肩腰痛特效穴拿肩井按揉法: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边线的中点。
中医基础口诀
![中医基础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544f3e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3.png)
中医基础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基础口诀:1. 《认识中药口诀》一味中药作用单,两味中药协同干。
三味中药配合妙,四味五味功效全。
草药根茎叶花果,矿物金石与壳甲。
动物虫类与兽骨,分辨清晰不眼花。
好比花草能清热,矿石重镇能安神。
动物入药多滋补,了解特性把病拿。
2. 《中医脉象口诀》一脉轻取要知晓,二脉重按仔细瞧。
三脉快慢需分辨,四脉力度把握好。
浮脉如同水上漂,沉脉好似石沉礁。
迟脉缓慢数脉急,弦脉紧绷像弓弦。
滑脉流利如珠走,涩脉艰涩似刀刮。
脉象变化藏秘密,学会诊断身体佳。
3. 《穴位记忆口诀》一处穴位一份功,二处穴位气血通。
三处穴位精神爽,四处穴位病痛松。
合谷穴在虎口边,缓解疼痛它领先。
足三里在小腿外,调理脾胃笑颜开。
涌泉穴在足底中,养肾保健有奇功。
找准穴位轻轻按,健康常伴乐无穷。
4. 《中医养生口诀》一日三餐要均衡,二季穿衣随气温。
三时作息要规律,四季锻炼常健身。
早睡早起精神足,晚睡熬夜伤身体。
吃饭细嚼又慢咽,暴饮暴食胃遭罪。
心情舒畅少烦恼,压力过大易生病。
养生之道心中记,茁壮成长最开心。
5. 《中药炮制口诀》一选药材要新鲜,二净杂质除根源。
三切形状按需要,四炮方法各有招。
炒黄炒焦火候控,煅制煨制别烧焦。
酒炙醋炙增疗效,蜜炙润肺味道好。
炮制虽繁不能省,药效提升病赶跑。
6. 《中医诊断口诀》一望神色看精神,二观面色分阴晴。
三察舌苔和舌质,四闻声音与气息。
五问症状和病史,六切脉象定详情。
头疼发热别慌张,咳嗽腹泻细查明。
中医诊断有妙法,找准病因身安宁。
7. 《经络运行口诀》一经经络一线牵,二经交接循环连。
三经气血不停流,四经沟通脏腑间。
手太阴经走肺旁,手阳明经到大肠。
足阳明经胃经忙,足太阴经脾护航。
经络运行有规律,熟知身体更健康。
8. 《中药性味口诀》一味中药一性味,二种口感要体会。
三寒四热分清楚,五温六凉不混淆。
苦寒能把火来清,辛温发散外邪驱。
甘补缓和酸收敛,咸软下走淡渗利。
了解性味用对药,治病救人效果奇。
人体自有大药
![人体自有大药](https://img.taocdn.com/s3/m/280a565ccf84b9d528ea7a2f.png)
人体自有大药绝大部分病都能用人体大药治好自古以来,中医就是把人体的穴位当作灵丹妙药来使用的。
在中医看来,大自然的中草药是外药,人体自身的经络穴位是内药,这两个大药库都有着养生祛病之功。
不过与外药相比,人体自身的大药库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着更为神奇的作用,所以历代著名医家都将经络穴位学说视为中医的精髓。
古代许多著名医家正是因为精通人体内药的奥秘,所以往往在治病救人中取得神效,像名医华佗、扁鹊等,都十分擅长使用人体的内药来养生治病。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药物可谓千千万万种,据说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种新药诞生。
可是,有这么多的药物,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治不好的病?这是否与当今人们忽视人体内药有很大关系呢?作为一个医生,我每天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病人,每每感到这个世界上病人太多而良医太少,疾病太多而良药太少,也深感向病人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的难度。
后来我在研读各类医学典籍的过程中,邂逅了周尔晋老先生的“人体X形平衡法”理论,耳目顿时为之一新。
周尔晋先生是中国的一位民间大医,他在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总结,创制了一套独特的养生祛病法——人体X形平衡法。
30多年间,他无偿地为广大老百姓义诊,他使用火柴棒、圆棒或手指等工具在病人身上选取敏感点进行刺激,化解了无数疑难病症,救治了千千万万的人。
仅仅是使用人体的这些敏感点,不打针、不吃药,就发挥出了众多药物都无可比拟的神威,还没有丁点副作用,真是令人惊叹。
周尔晋先生简单而卓有成效的养生祛病使我意识到:开发人体内药是有着无限潜能的。
人体是神奇的,方寸之间,必有福田,处处都生长着养生和治病的灵丹妙药。
我想,如果大家都能学会使用自身的大药,那人间将减少多少病痛?如果大家掌握了使用人体内药的简单方法,不仅可以为自己增寿添福,还能守护我们亲人、朋友的健康,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和几个同道成立了“人体大药研讨小组”,希望将人体大药的功能更好地发掘出来,并把使用内药养生保健的理念普及开来。
脚上有一个穴位,能帮你打开任督二脉,是真的吗?
![脚上有一个穴位,能帮你打开任督二脉,是真的吗?](https://img.taocdn.com/s3/m/506c3be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7.png)
脚上有一个穴位,能帮你打开任督二脉,是真的吗?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在中药方剂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剂,名叫柴胡汤,这个方子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有治疗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之功,即正对上述之症。
其实我们的身体中也有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大药,这就是脚上的临泣穴。
学过中医的人还知道,人体有8个八脉交会穴,而临泣穴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说明问题,这里普及一下什么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人体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
那么什么是七经八脉呢?七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中医认为七经八脉就是人体的生命线,而这八脉上的要穴就像是“核反应堆”,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脉上的要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到日光照耀着整个身体,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这才是我们真正少生病、不生病的万应灵丹。
而临泣穴就是七经八脉上的很重要的主穴之一。
足临泣穴往往被历朝历代的医家所忽略,而道家非常重视这个穴位。
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从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
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临泣。
它穴位于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它不但是胆经上的要穴,还连通带脉。
带脉是沿人体肚脐一圈,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也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
所以,足临泣穴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
虽然足临泣穴并不能真正打通我们的任督二脉,但它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好处是不能被忽略的。
下面介绍足临泣穴的妙用:1、缓解足痛。
女性时常诉苦,长时间穿高跟鞋倦累异常,其实治疗穿高跟鞋倦累感,只要指压“临泣”就有效。
具体方法是,首先找准穴位,一边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重复20次即可。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04810300722192e4536f672.png)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第1章解表类一、合谷配复溜-麻黄二、大椎-桂枝三、太渊-紫苏叶四、风门(灸)-羌活五、风府-防风六、天柱-藁本七、风池(泻)-薄荷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第2章涌吐类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二、內关(补)-藜芦第3章泻下类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二、丰隆(泻)-火麻仁三、中脘-巴豆第4章清热类第一节清热泻火类一、曲泽(针出血)-石膏二、神门(泻)-栀子三、上脘(泻)-淡竹叶四、睛明(泻)-决明子第二节清热凉血类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五、间使(泻)-牡丹皮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第三节清热燥湿类一、合谷(泻)-黄芩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三、委中(针出血)-黄柏四、行间(泻)-龙胆五、上廉(泻)-苦参第四节清热解毒类一、足临泣(泻)-连翘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第5章化湿类一、胃俞(灸)-藿香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三、足三里(泻)-厚朴四、膻中(灸)-白豆蔻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六、阴陵泉(补)-草豆蔻第6章利水渗湿类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二、水分(灸)-猪苓三、涌泉(泻)-泽泻四、大敦(灸)-车前子五、胆俞(泻)-茵陈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七、脾俞(灸)-薏苡仁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九、少泽(泻)-木通十、小肠俞(泻)-瞿麦第7章祛风湿类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五、环跳(泻)-海桐皮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第8章温里类一、神阙(灸)-附子二、隐白(补)-干姜三、关元(灸)-肉桂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五、中脘(灸)-高良姜六、曲泉(灸)-小茴香第9章开窍类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二、水沟-石菖蒲第10章安神类一、大陵(泻)-朱砂二、心俞(泻)-琥珀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四、涌泉(补)-柏子仁第11章平肝息风类一、肝俞(泻)-石决明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三、足临泣(泻)-白蒺藜本文来源于响石潭 第12章理气类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二、脾俞-大腹皮三、天枢(泻)-枳实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五、天枢(灸)-木香六、俞府(灸)-沉香第13章理血类一、隐白(泻)-三七二、阴陵泉(泻)-白茅根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六、支沟(泻)-红花七、血海(泻)-延胡索八、太冲-五灵脂九、肩井(泻)-牛膝十、大肠俞(泻)-桃仁第14章补益类第一节补气类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四、三阴交(补)-白术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第二节补阳类一、命门(灸)-鹿茸二、肾俞(灸)-肉苁蓉三、腰阳关(补)-锁阳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第三节补血类一、中极(灸)-熟地黄二、太冲配肝俞-白芍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四、肺俞(灸)-阿胶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第四节补阴类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二、膏盲(灸)-麦冬三、大杼-桑寄生第15章消导类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二、三焦俞(泻)-山楂三、申庭-麦芽四、痞根(灸)-阿魏第16章化痰止咳类第一节温化寒痰类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三、中府(泻)-桔梗四、尺泽(泻)-白前第二节清化热痰类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二、支沟(泻)-瓜蒌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四、哑门-竹沥第三节止咳平喘类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二、痰喘(灸)-紫苏子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第17章收涩类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
[医疗药品管控]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
![[医疗药品管控]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cc6e8d1605087632301212b7.png)
(医疗药品管理)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灸时应该拿着艾条于距人体的每壹个穴位均相当于壹味中药,它们的任何壹种神效,均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只要你学会使用经络,且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会终生尽享健康的秘诀。
改变先天体弱的三大穴:肝俞、肾俞、太冲人的五脏是我们身体的核心部分,其他器官组织均隶属于它们。
肾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里,开窍于唇;心为君主之官,主管脉,和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肝主管筋,和胆相表里,开窍于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
这样壹来,全身众多部位的疾病我们均能够找到它的来路和归途。
人生下来体质就是阴阳不平衡的,差异很大,但我们不能认为这壹切就是不可改变的。
如果能仔细分析壹下弱于哪里,是哪壹脏弱,我们就能通过后天的各种方法改变它。
既然内脏通过经络和它们之外的器官相互联系,生病时能够遥相呼应,里应外合,那么人体于没病时也能够通过刺激经络上最有效的穴位,激发它们的自救潜能,去提醒、改善内于的脏腑,从而进壹步提高它们的防御功能和状态,这样岂不是防患于未然吗?先天体质不好的朋友壹定要每天按摩双侧的下面几个穴位三至五分钟:肝俞、肾俞、太冲。
之所以这么选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们生命中最根本的东西,每天按摩这3个穴能够补益肝肾,肝肾逐渐强大了,身体就会壹步步好起来。
其次,这俩个穴均是背俞穴,背俞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主管人全身的阳气分布,所以,刺激它能够最快地补充人体的阳气。
另外,背俞穴为什么要选太冲这个作用偏“泻”的穴位呢?中医里面有句话叫“气有余便是火”,就是说如果所补阳气太多了,就会导致它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火。
加用壹下太冲就是给这些“火”透透气,不至于让它们于体内横冲直撞,最后变性发酵。
我们经常说“壹张壹弛,文武之道也”,要想身体好,主要就是要使五脏好,既不能锻炼太过,也不能休息太过,按摩穴位也是这个道理,于身体偏弱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可是不能壹味地强补,只有恰当调理,五脏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先天,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分布在四肢上的大药田
![分布在四肢上的大药田](https://img.taocdn.com/s3/m/deefebc02cc58bd63186bd89.png)
分布在四肢上的大药田要延年益寿,就好好“伺候”足三里足三里被视为“人体第一长寿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这里的“三寸”指的是人四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因人而异,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民间有“肚腹三里留”这种说法,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非常重视足三里的保健作用。
经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并能提高肌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现代人通常气血不足,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了消化不好的影响。
胃肠功能不好,人体的吸收能力就低,吃进身体里的食物经常因为无法吸收而直接排出,营养得不到充分利用,身体自然就不好。
所以,每天用手指揉上5分钟,坚持10多天,你的食欲就会有改善,身体也会明显感觉舒服。
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也很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刺激足三里也可用艾炙,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面灸,皮肤上面不放置任何导热的东西。
这样对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有好处,对于那些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慢性疾病效果很好,比如哮喘。
艾条在中药店里可以买到。
每星期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让艾条离皮肤大概2cm就行,灸到局部皮肤发红,并缓慢地延着足三里穴上下移动,注意不要烧伤皮肤。
还可以用手或按摩锤经常按揉敲打足三里穴,每次5~10分钟,做到使足三里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即可。
总之,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每天都坚持,并按要求去做。
经常按摩涌泉穴,能防止未老先衰我们每个人都有多个“长寿穴”,“涌泉穴”就是其中之一。
若常“侍候”这个穴位,便可以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认为: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只要你学会使用经络,并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会终生尽享健康的秘诀。
改变先天体弱的三大穴:肝俞、肾俞、太冲人的五脏是我们身体的核心部分,其他器官组织都隶属于它们。
肾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里,开窍于唇;心为君主之官,主管脉,和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肝主管筋,和胆相表里,开窍于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
这样一来,全身众多部位的疾病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来路与归途。
人生下来体质就是阴阳不平衡的,差异很大,但我们不能认为这一切就是不可改变的。
如果能仔细分析一下弱在哪里,是哪一脏弱,我们就能通过后天的各种方法改变它。
既然内脏通过经络和它们之外的器官相互联系,生病时可以遥相呼应,里应外合,那么人体在没病时也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最有效的穴位,激发它们的自救潜能,去提醒、改善内在的脏腑,从而进一步提高它们的防御功能和状态,这样岂不是防患于未然吗?先天体质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每天按摩双侧的下面几个穴位三至五分钟:肝俞、肾俞、太冲。
之所以这么选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们生命中最根本的东西,每天按摩这3个穴可以补益肝肾,肝肾逐渐强大了,身体就会一步步好起来。
其次,这两个穴都是背俞穴,背俞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主管人全身的阳气分布,所以,刺激它可以最快地补充人体的阳气。
另外,背俞穴为什么要选太冲这个作用偏“泻”的穴位呢?中医里面有句话叫“气有余便是火”,就是说如果所补阳气太多了,就会导致它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火。
加用一下太冲就是给这些“火”透透气,不至于让它们在体内横冲直撞,最后变性发酵。
我们经常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要想身体好,主要就是要使五脏好,既不能锻炼太过,也不能休息太过,按摩穴位也是这个道理,在身体偏弱的时候要以补为主,但是不能一味地强补,只有恰当调理,五脏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先天,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承山、阳陵泉、三阴交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这些症状: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东西(视力减退),头昏,双胁下灼热,舌头红,口干,苔少;老打嗝,恶心想吐,吃下东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经常莫名其妙地为一点小事发火。
以上这些情况如不及时纠正的话,不久就会发展成西医检查后认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胆囊炎、视网膜脱落、浅表性胃炎等。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肝是主管筋的,肝的气血可以抚养筋,正如书中所说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一样,“淫气”就是指气血。
而“筋”就包括我们现在说的人身上的肌腱,它负责管理全身各个关节的运动。
肝血虚、阴虚了就没有力气,更没有多少气血能够分给筋,人抽筋就是身体在向我们抱怨了,如果我们还是不管不顾的话,病就要来了,而且还要攻陷脏腑。
此时,我们只要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承山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再配以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就行。
承山穴,顾名思义,能承担如山重量的意思,它能够舒筋活络,自古就是腿痛转筋的有效大穴。
疼的时候,用手指点揉此处5分钟就可以了(平时每天按揉3分钟即可),虽然按下去有很重的胀痛感,但一定要忍住,完后,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觉。
阳陵泉还是特定穴“八会穴”中的“筋会”,也就是全身筋的总汇之处,所以用此穴来治筋的毛病,疗效特别棒。
另外,此穴对胆上的任何疾病都有效。
使用阳陵泉时用拇指进行点揉或者点拨,点拨效果最好,每天5分钟,也可以用指间关节进行刺激,以加大刺激量。
它在膝关节的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是。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正是因为是三经交会的重要通衢之处,所以刺激它可以把三条经的经气全调动了,可防治肝、脾、肾三脏上的诸多病症。
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保养肝、脾、肾,使其气血充足、流畅,这样,三脏上的很多不适及慢性病都会不治而愈。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后缘处。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泡到小腿肚子以上,然后开始从上到下按揉穴位。
先按揉两侧阳陵泉3分钟,一定要产生酸胀的感觉才行。
然后点按承山,小腿一定要放松,注意点按时不要使太大的力,因为这个穴位的感觉很强,刺激力量太大反而欲速则不达,时间也不需要太长,3分钟即可。
最后按揉双腿侧的三阴交,向着骨缘内侧点揉5分钟。
请记住,一定要坚持。
还可以到药店去买杞菊地黄丸,再用枸杞甘草泡水,或生地15克、白芍10克用水煎服,配合以上3个特效穴位,就能从根上改变这些肝血阴虚症状。
肝阴虚要多吃一点酸味的食物,因为酸甘化阴,可以补充阴津,还有肝在五味中合酸。
少吃辛辣之品,因为辛辣的东西最耗阴液。
一穴根除肺阴虚:合谷肺阴虚在小孩和中老年人身上特别多见,常见到症状是长年多咳,但痰难咳出;经常出虚汗;气短,感觉胸口气不够使;情绪低落,不想与人交流;嘴里有发霉的草味,反应迟钝;特别容易感冒,或者外热内寒,上热下寒。
以上症状都是肺亏损比较厉害的典型表现。
因为人体中只有肺是直接和外界大气相通,所以遭到外邪袭击的机会就多于其他脏腑。
“肺为娇脏,不耐寒暑”,而且孩子、年迈的父母内脏都很弱,抵抗能力就更低了。
这些症状表面上看起来是“热病”的表现,其实是假象。
常年多咳的人在中医看来必然是肺阴亏虚,肯定会表现“虚热”症状,比如痰老咯在喉里咳不出,还有睡觉时出汗,我们叫它“盗汗”,是说它老像盗贼一样在人睡着的时候才出现。
还有,人之所以会莫名其妙地怕热,是因为阴虚了不能抑制阳,以致虚热全浮于表面,所以,不仅睡眠不好,手心脚心也会出粘汗。
以上这些病状在现代人生活中十分普遍,只用两味中药就可以轻松治愈:买生地10克、五味子10克,泡水喝,不出一周绝对好。
生地滋阴,五味子不仅敛肺止咳也滋阴。
但这样做只是把现有的症状给解决了,要彻底使肺健康,还要去根,所以我们要每天坚持按揉双侧合谷穴3分钟,只此一穴就行。
同时,还要配以摩腹。
15天左右,你会眼看着困扰自己多年的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爱发高烧、多出虚汗等症状慢慢消失。
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我们从小爱感冒,说明先天体质不好,那就更应该从后天脾胃上来好好调理以增强体质。
每天晚上睡觉前给自己摩腹,力度让自己感到舒服就行,顺时针摩3分钟,然后逆时针摩3分钟。
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腹泻的时候一定要逆时针摩腹,这样才能止泻。
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的背部,因为它正中的督脉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地。
少吃寒凉的和不合时节的食物,少吃冷饮,即使在夏季也要少吃。
养胃最好的莫过于山药、茨果、薏米粥,喝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消化比以前好了很多。
肺虚时要多吃酸味的东西,少吃辛辣的东西。
因为肺性质上喜欢收敛,不喜欢发散。
顺着肺的喜好就是补,跟肺反着干的就是泻。
酸性收敛,正投肺所好,所以能补肺虚,辛味发散,正为肺所恶,会将肺泻得更虚。
治疗肾阳虚的三个穴位:合谷、足三里、鱼际肾阳虚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容易有的症状:感冒不断,畏寒怕冷,爱喝水,四肢不温,又口干舌燥,比较容易口腔溃疡;夜尿多;腰痛、关节等骨头经常痛;怕热、腰酸、口舌生疮、小便黄热、烦躁又疲劳、坐立不安。
以上症状如果不注意的话,发展下去就是高血压、肾炎、肾下垂、膀胱炎、糖尿病、阳痿、妇科病。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
气又包括很多种,如元气、宗气、卫气。
其中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属先天之气,所以,人们常说伤什么也别伤了元气,元气包括元阴和元阳。
而卫气(卫阳),有“卫护”的意思,主要起温养、防御内脏和肌表的作用,它来自食物转化而成的水谷精微物质。
阳虚的意思主要就是指卫气卫阳虚。
而宗气是由肺吸收的自然之气与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相融而成,它推动肺气的升降和心血在全身的散布运行。
肾为先天之本,所以要通过后天的精心调养来呵护。
自小感冒不断是因为先天元气虚弱。
而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则是卫阳虚弱,热量不够了,以至于温养功能不足;同时会腰痛、尿频、尿急、尿短、易疲劳、恐惧;没有力量推动阴津向全身滋润,所以人才会口干、咽燥、爱喝水,卫气弱了,保卫身体的功能也降低,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免疫力降低了,所以才会比较容易得口腔溃疡。
同时,卫气不足还导致肾这部机器在运转的时候没有润滑油(缺少津液)摩擦生热,表现在人体就是腰酸、小便黄热、坐卧不安。
肾阳虚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发展下去就容易导致胃、肺和肾脏上的重大疾病,千万不能小视。
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只需要使用以下3个行之有效的简单穴位刺激就可以解决了。
合谷是人体保健的要穴,俗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可以称作是人体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卫阳的功能。
冬天和深秋以及夏秋之交的时候适宜艾灸合谷,春季和夏季的时候适合按揉。
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离穴位约两指的地方进行灸。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认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部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以外,民间谚称:“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
鱼际,是手太阳肺经的穴位,每天坚持掐揉双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无恙。
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
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前按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然后再按揉或艾灸双侧鱼际和足三里穴各3分钟。
同时,还可服用玉屏风散或者防风通圣散,或者泡点黄芪当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强卫气的护卫防御功能。
为加强卫气的防御作用,可以适当吃点辛辣之品。
辛味宣散,能将卫气驱赶到皮肤表面的腠理之中,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岗,身体的守卫自然固若金汤。
补肾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另外,肾属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多了甜的东西会伤肾,因为甜味与土相对。
有肾病的人切记不要吃油炸煎烤的东西,因为太燥,耗伤水分,加重肾虚。
按揉时应该朝着小指方向按,有酸胀的感觉为度,艾离穴位约两指的地方进行灸。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认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部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以外,民间谚称:“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
鱼际,是手太阳肺经的穴位,每天坚持掐揉双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无恙。
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
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前按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然后再按揉或艾灸双侧鱼际和足三里穴各3分钟。
同时,还可服用玉屏风散或者防风通圣散,或者泡点黄芪当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强卫气的护卫防御功能。
为加强卫气的防御作用,可以适当吃点辛辣之品。
辛味宣散,能将卫气驱赶到皮肤表面的腠理之中,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岗,身体的守卫自然固若金汤。
补肾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另外,肾属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多了甜的东西会伤肾,因为甜味与土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