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课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引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药物的制剂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了解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对于药物的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药物制剂的科学,也被称为生物药物制剂学。
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发可以是蛋白质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疫苗等。
生物药物制剂的特点是高度复杂、灵敏性高以及对保存条件要求较高。
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重点包括生物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制剂方法和途径、药物的释放方法等。
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采用适当的制剂方法和方式,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药效、药物的代谢途径以及药物的排泄速率,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关键参数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最大浓度、药物的分布容积、药物的半衰期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获得,也可以通过药物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关系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密切相关的领域。
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制剂方法和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参数,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制剂方法和途径对药物吸收和分布的影响。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都对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药剂学研究可以帮助优化生物药物的制剂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效果,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结论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是药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生物药剂学研究可以帮助优化药物的制剂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分布效果;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两者的结合可以为药物的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十二章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课件
•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存 在着良好的相关性。
• 实际上,这也是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基 础。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可了解所用剂量 的治疗水平,从而指导临床对用药剂量 进行反馈调整,使血药浓度处在有效范 围之内,以避免药物中毒或治疗无效。
量效曲线
100%
80
%
效应
20%
药物浓度对数
在药理效应强度达到20%-80%所对应的血 药浓度范围内,两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谢、排泄过程。
生物药剂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的吸收 第三节 药物的 分布、代谢、排泄
第一节 概 述
•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
生物药剂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 起来的一门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 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 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 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 科学。
lgClgC0
Kt 2.303
对数形式
dXu/d t ln(dXu/dt)
CC0ekt
lgClgC0
Kt 2.303
t
t
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半衰期t1/2求算
当t=t1/2时,C=C0/2
lgClgC0
Kt 2.303
T1 /2 = 0.693/K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消除速度常数成反比
胃肠环境的影响
胃排空速率的影响
Title
血流速率的影响
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
其他
(二)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PH分配学说
1
解离度与脂溶性
2
溶出速率
3 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Noyes-Whitney 方程
4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红霉素在酸性溶液中也容易分解失效,在胃酸中 5 min 后只剩下 3.5% 的效价,因此将红霉素制成难溶
性的酯如红霉素丙酸酯在胃酸中不溶,只能在肠道中
溶解,保证了有效剂量的吸收。 将在胃酸中容易失效的竹桃霉素乙酰化,生成的三乙 酰竹桃霉素在胃酸中稳定,显示良好的疗效。 此外利用制剂包衣技术也是防止药物在胃酸中不稳定
吸收之间的关系,是生物药剂学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美国 FDA 提出了口服药物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 )管理。 Lobenberg 等人以 BCS 为基础,对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BA)及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
因此认为 B 型为有效晶型;而 A 型较差。 由于 B 型比 A 型溶解度大,溶出速度快,故水解后生 成的氯霉素在血中的浓度也较高。
骤 冷
熔 融
加热(mp83℃)
无定形
极 缓 慢 冷 却
加热 (mp91-93℃)
较快 冷却
室 温
加热 (mp86-87℃)
A 型
加热至 80℃以上
B 型
引起晶型转变的外界条件
研究表明,药物在大鼠胃中或小肠中的吸收与 pKa 值存在一定 关 系(图2-9 a,b)。
无论在胃中还是在小肠内,酸性药物的吸收百分率随着pKa值的增 加而增大,碱性药物的吸收百分率随pKa值的增加而减小。
但各自吸收率增减的pKa突变范围不尽相同。
通常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几乎完全不解离,故有较好的 吸收。但 pKa 低于 1 的强酸在胃液中也解离,故不能很 好吸收。 弱碱性药物在胃液中解离程度高,吸收差,它们的吸收 只能通过提高胃液 pH 值来实现;正常小肠的 pH 接近中 性,通常 pKa>3.0的酸及 pKa<7.8的碱很容易吸收,在 这些限度以外的酸及碱的小肠吸收都相应地迅速下降。
第二十二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206页PPT文档资料
③有结构特异性,结构类似物质间有竞争抑制性。
④有部位特异性。VitB2小肠上段。 ⑤受代谢抑制剂抑制
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中药药剂学
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中药药剂学
(三)胞饮(液滴)与吞噬(固体微粒)作用 为大分子的药物(蛋白质等)或乳糜微滴的吸
收方式: 药物—细胞膜内陷成小泡—摄于胞内—细胞侧缘排 出—基膜—淋巴管吸收 (四)离子对转运:
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中药药剂学
主要研究内容: (1)建立药物动力学模型。
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解析处理实验数据(浓度) 的时间函数,测算动力学参数。 (2)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用于定量解释和比较制剂的内在质量。 (3)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
确定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及个体化给药方案等, 达到最有效的治疗作用,为临床药学工作提供科学 依据。
7、探讨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 如溶出度测定方法;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方法。 CacoⅡ细胞 研究吸收。
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中药药剂学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药物体内转运过程的含义 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称为药物在体内
转运过程。 吸收:药物——用药部位——体循环 分布:药物——血循环——组织器管 代谢:药物—肝脏(组织)—生物转化 排泄:药物—肾脏(肝、胆)—排泄 消除:代谢与排泄 药物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生物转化:代谢 处置:分布、代谢、排泄
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
中药药剂学
*2.主动转运:(载体居间转运)
(K+Na+I+单粒,Vat B1、B2、B17氨基酸等)
1)定义:药物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生物膜的低浓 度侧向高浓度侧逆向转运。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新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精品PPT课件
(二)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的药物动力学原理
缓释与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设计:
kr1
ka
k
2、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 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
变化规律。
二、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一)试验药品
质量稳定且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药品一致
(二)实验动物 (三)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
三个剂量组,其中一个相当于药效学试验有效剂量,高剂量接近于最大耐受量。
(四)取样时间点安排
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1)血药浓度法 2)尿药浓度法 3)药理效应法
1. 血药浓度法:
F= fT = AUCT (KV)T XR x 100%
fR
AUCR (KV)R XT
两制剂服用后,机体的清除率不变,剂量相同
则: F=
如剂量不等:
AUCT x 100% AUCR
则:
AUCT XR F=
AUCR XT
x 100%
如果两制剂的消除速率常数不同,则:
AUCT XR t 1/2 R F=
AUCR XT t 1/2 T
x 100%
用生物转化的代谢产物测定生物利用度:
AUCm(T) F=
x 100%
AUCm(R)
AUCm:为血中代谢产物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
2. 尿药数据法
F=
fT
=
∞
(Xu
三、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88
➢辅料
稀释剂
分散、吸附
粘合剂
延缓崩解
崩解剂
溶出
润滑剂
疏水性 崩解、溶出
表面活性剂 促进、延缓吸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99
➢工艺
提取精制:有效成分的质量、数量 制备工艺:有效成分的分散状态 成型工艺:有效成分的释放、溶出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3300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小肠表面积极大,即使是弱酸药物,吸收仍然较好
酸酸碱碱促吸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020
影响因素(二):药物因素
➢2.溶出速度
--固体制剂 崩解(分散) 溶出 吸 收
--溶出是难溶性药物的限速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11
溶出方程(Noyes- Whitney方程)
ddct S•K•Cs
影响因素:减小粒径 升高温度 振摇或搅拌 改变pH 成盐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22
影响因素(二):药物因素
➢3.粒径
粒径↓,比表面积↑,溶出速度↑,吸 收↑
使难溶性药物吸收增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2233
影响因素(二):药物因素
➢4.多晶型
熔点 溶解度 溶出速度 吸收 稳定性
稳定 高
小
型
亚稳 定型
• 胞饮、吞噬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9
三、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药物因素 剂型因素
机体生物因素 药物理化性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1100
影响因素(一)
生理因素
1.胃肠液pH值 2.胃排空 3.胃肠蠕动 4.食物 5.循环系统 6.胃肠分泌物及粘膜内的代谢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名词解释: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又叫生物转化。
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BCS: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
Dn::溶出数。
Do:计量数。
An:吸收数首关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肝肠循环:直接或间接在小肠,肝脏血循环。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速率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速率常数越大,该过程进行也越快。
单位为min-1或h-1。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滞后时间:有些口服制剂,服用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吸收,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只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那段时间。
Css(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指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等于体内消除的速率时的血药浓度。
达坪分数fss(n):是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坪浓度Css相比,相当于Css的分数。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生物药物学是研究生物制品的科学,包括生物药剂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生物制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产品、蛋白质药物等。
生物药物学在药物开发和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针对特定的生物靶标,精准地调控细胞功能,对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罕见病有很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剂型多样化,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没有毒性副作用等。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科学,通过研究药物动力学,可以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在生物药物学和药物动力学中,不同的药物形式会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上,需要对药物的生物学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下面将分别介绍生物药物学和药物动力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重要意义。
一、生物药物学1.概念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药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产品、蛋白质药物等。
生物制品与化学制剂有所不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精确调控机体生理功能,对某些难治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2.研究方法生物药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细胞培养、动物模型研究、临床试验等。
在生物药物学的研究中,体外细胞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细胞的培养和药物处理,可以初步评估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动物模型研究是将生物药物在动物体内进行评价,评估其药效和毒性。
临床试验是生物药物研究的最终环节,通过人体试验来评价生物制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3.重要意义生物药物学的研究对于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些难治疾病,如肿瘤、免疫性疾病、罕见病等,生物药物的研究可以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生物药物学的发展也为医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新药的研发和创新。
二、药物动力学1.概念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科学。
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决定了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件-ppt-第15章-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精选全文
上式可进一步表示为:
CL Q( Cin - Cout ) QE C in
(E表示组织对药物的萃取率)
考虑到游离药物浓度: CL·Cin = Q (Cin - Cout) =CLint·fCout
(f为药物的游离分数,CLint为组织的内在清除率)
根据上2式可得:
CL
CL int • f •
C out C in
(三)特殊病人群体分析
• 特殊群体包括老年人、新生儿、儿童、妇女以及肝肾功 能障碍者。
• 这些群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某些药物最适给药方案 的设计与修订至关重要。
• NONMEM法仅需采血2~4次,适用于开展这类群体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
(四)生物利用度研究
• 生物利用度研究可用经典的药代动力学方法,但用 NONMEM法可出能处理稀疏数据的优点,并可提取较多信 息。
(二)治疗药物监测
• NONMEM法已用于治疗药物监测并估算其群体参数值。如 抗癫痫药、茶碱、地高辛、利多卡因、华法林、环孢素、 氨基苷类抗生素等。
• Grevel等考察134例成年肾移植病人环孢素的群体 药代动力学参数,收集1033对给药速率和平均稳 态数据,用NONMEM法分析表明,米-曼氏动力学模 型更适合环孢素的消除特点,而且肾移植后的前4 个月中Km值逐渐增加,Vmax则不变,且显示有较 大的个体间变异,这些群体参数已用于口服环孢 素的剂量调整。
…………….
(四)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
1. 生理解剖学参数
• 血液灌注的流量Q • 组织、器官的容积V
2.生化学参数
① 药物的游离分数(f)
游离浓度 f 总浓度
② 内在清除率(CLint)
CL int
QE • Q f(Q-Q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口服药物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 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 物质通过 生物膜(或细胞膜)的现象。膜转运是重要 的生命现象之一 。
• 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of drug): 是 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一、生物膜结构与性质
(一)生物膜的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膜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1)经典模型 由Danielli与Davson提出细胞膜经典 模型(classical model) 脂质双分子、带电荷的小孔、特殊载体和酶 2)液态镶嵌模型 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液 态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流动性、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 3)晶格镶嵌模型 由Wallach提出晶格镶嵌模型 脂质运动呈小片的点状分布→解释了稳定性
药物在正辛醇和水中的 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logP)
(三)多肽及蛋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研究
传统给药方式:注射途径给药
缺点:生物半衰期短,需长期反复给药,病人顺应性差
非注射给药途径的新剂型:
口服给药新剂型 非胃肠道黏膜给药系统(口腔黏膜给药、鼻黏膜给药、直 肠黏膜给药、眼黏膜给药等) 肺内给药系统 透皮给药系统 皮下埋植系统 新剂型缺陷:生物利用度仍然较低 研究内容:考察影响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吸收的因素与寻找 促进的方法,重点在如何提高多肽的生物膜透过性和抵抗 酶降解
主动转运的特点有:
-逆浓度梯度转运;
-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 ATP提供;
-需要载体参与,载体物质通常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
-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当 药物浓度较高时,转运可出现饱和现象;
-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相似物竞争载体结 合位点,影响药物的转运和吸收; -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二、药物转运机制
药物跨膜转运机制示意图
(一)被动转运
定义: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是指药物的膜转运 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 的过程。
1.单纯扩散 单纯扩散是指药物的跨膜转运受膜两侧浓 度差限制过程。单纯扩散属于一级速率过程,服从Fick’s扩 散定律: dC/dt = -DAk(CGI - C)/h 当药物口服后,胃肠道中的浓度大于血中的药物浓度, P=DAk/h 。 则上式可简化为: dC/dt = PCGI
四、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III
溶解度好 透过性不好
I
溶解度好 透过性好
溶解度
高
IV
低
II
溶解度不好 透过性好
溶解度不好 透过性不好
低 透过性
高
(二)药物的吸收预测
―The rule of flve‖: 当化合物的理化参数满足下列任意两项时,化合物 在小肠中的吸收就差 分子量大于500; 氢键给体数大于5个; 氢键受体数大于10个; logP值大于5.0
PEG
Anti-EGFR
3、药物的细胞内靶向与胞内动力学
4、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预测药物的吸收
可根据药物的分子片段、原子贡献、分子容积、氢键等, 计算药物通过各种生物膜的渗透性,预测药物吸收 药物透过小肠的渗透系数受形成氢键能力、分子大小、 分子所带电荷和极化率等因素影响 用动力学分子极性表面积(PSAD)预测药物在小肠等生物 膜中的吸收速率 以氢键酸度和氢键碱度表示化合物形成氢键的能力,与 药物经皮渗透系数相关 用原子净电荷预测药物透过角膜的吸收能力,氢键给体的 正电荷和氢键受体的负电荷较大时,药物透过角膜的吸收 系数较小,说明化合物形成氢键能力较强时对药物透过角 膜的吸收不利
上皮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示意图
(二)生物膜性质
1.膜的流动性 具有流动性。 构成的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
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膜的蛋白质、脂 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
3.膜结构的半透性
膜结构具有半透性, 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
(三)膜转运途径
1.细胞通道转运 (transcellular pathway):
被动转运与载体媒介转运速率示意图
载体: 离子泵: Na-K-ATP Ca2+泵 I 2泵
药物溢出泵”(drug flux pump),P-糖蛋 白(P-glycoprotein): 可能量依赖性的将细胞内药物泵出到细胞外。 PepT1、 PepT2
3、剂型因素
• 药物的化学性质 • 药物和剂型的物理性质 • 剂型、用药方法 • 辅料的性质、用量 •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相互作用 • 制剂工艺、操作条件、贮存条件
4、生物因素
• 种族差异 • 性别差异 • 年龄差异 • 生理差异 病理差异 • 遗传因素
5、药效
• 疗效 • 副作用 • 毒性反应
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①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 ②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③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 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④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竟争抑制现象。
(二)载体媒介转运
定义:借助生物膜上载体蛋白的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
被吸收的过程称为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1.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又称为易化扩散,是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 由膜高浓侧向低浓侧扩散的过程(不耗能)。 例:甲氨喋呤进入白细胞 2.主动转运 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 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称为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2、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
• 正确评价药剂质量 • 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生产工艺 •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近年随着化学工业原料及制药工艺技术 的迅速发展,药剂学家己考虑到药物制 剂如何 能更适合临床用药需求 提高药效 降低毒副反应 加强病人用药依从性等方面 而研制多种各型的新制剂
3、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
胃漂浮制剂 结肠定位给药
根据消化道各pH值, 药物转运时间、酶与 细菌对药物及辅料的 作用,设计胃肠道给 药系统
4、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 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长循环脂质体
Doxorubicin
85~100 nm
Lipid Membrane (Phospholipid + Cholesterol)
透过性 好
P-糖蛋白底物
胃中稳定性 稳 定 代谢稳定性 •肠代谢 •肝脏代谢 代谢稳定
不稳定
•以处方保护药物 •筛选更加稳定的药物
不稳定
•研究代谢产物 •改善化合物结构
生物利用度好
2、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
剂型-----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 制剂处方-------溶出速率、稳定性--生物利用 度 制剂工艺 ------溶出速率、稳定性---生物利 用度
(五)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1、细胞培养模型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Caco-2 细胞模型----人小肠上皮细胞
2、生物物理实验技术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近代物理学与生物科学的结合和相互渗透,使得生物药剂学 的研究进入细胞与分子水平 电子显微技术、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直观地 观察亚细胞的构造,甚至可以得到生物大分子的形象,可用来 研究大分子药物和靶细胞的相互作用 中子衍射方法可用来研究药物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位臵 振动光谱可用来研究生物膜与药物及其他膜外分子的相互作 用 应用红外光谱(IR)、拉曼和红外光谱、DSC,IR,NMR可研 究抗体与脂质体或药物和脂质体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原子力显 微镜研究脂质体膜结构及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代 谢 产 物
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內转运的关系
溶解度、分配系数 -------------渗透速率
粒径、晶型、晶癖-------------溶出、释放
稳定性
-------------代谢
溶解度 好
不好 慢 溶出速率 快 不好
•筛选合适的盐 •筛选不同的晶型 •改善化合物结构 •微粉化 包合物 固体 分散体 无影响 相互作用 •增加脂溶性 •改善化合物结构 •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
5、基因给药
6、药物对映体的生物药剂学研究
对映体理化性质相同,旋光方向不同,生理生化作用也不 同 药物对映体往往只有一种对映体有显著药理活性,而另一 对映体没有活性或活性较弱,加上在体内的立体选择性结合, 导致其体内过程发生改变
对映体之间的空间构型不同,造成口服吸收上的差别 对映体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程度代谢作用不同
3、微透析技术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将一种具有透析作用且充满液体的微细探针臵 于生物体内, 与探针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测定 其内的化学物质含量。可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使 用。
4、人工神经网络在生物药剂学中的应用
(1)生物利用度研究; (2)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
。
五、生物药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生理学 药理学 生物化学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分子药理学 药物动力学
(四)分子生物药剂学
在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药物与给药系统和生物大 分子的相互作用及药物在给药系统中的分子状态对药 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 在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剂型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 响。
1、药物与生物膜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2、载体的结构对药物生物转运的影响
Figure 6
DTA
diINF-7
2.膜孔转运 (pore transport):药物通过含水小孔转运的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