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来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
拿个苹果,问大家这是什么,味道如何,
视频导入(舌头为什么能尝出各种味道)
教师:面对各色菜肴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是什么味道,好不好吃这种认识呢
学生:品尝,也就是实践。

教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进入马哲的认识论,先来探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师:教材大家都看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上节课大家观看了天宫一号发射的3D动画片,今天我们来看组图片了解一下人类的探月活动。

1610年意大利人发明了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的存在,以后各个国家开始了探月活动,我们中国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进行探月,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活动与都动物的活动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有何区别?
2、探月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它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吗?
教师:1、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是人的活动,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动物为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不同。

2、对象是月球,是客观世界,它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教师:由此我们我们可以得出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理解时间好意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红色字体部分。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

(3)物质性活动的范畴是指直接的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的活动。

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它们是纯粹的思维活动。

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只有把头脑中的观念付诸行动才是实践。

教师:教材42页对于实践给出了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物质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实践的含义,我们来做到判断题,判断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实践?
1、学生学习理论、讨论问题
2、教师讲课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农民种庄稼
5、科学家探月活动
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2、4、5、6
教师:其中
4、农民种庄稼我们可以说成是生产实践;
5、我们可以概括为学实验活动;
6、说成是变革社会的实践。

这三种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实践。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实践的基本形式。

理解实践基本形式的时候要注意:“基本”不是“全部”,
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比如说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法官判案,医生看病,教师讲课等等都是实践活动,由于人类主要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实验活动,因此实践的基形
式有三种,虽然都是基本形式,但是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却不同,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形式,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人类的探月活动,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探月工程。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神五安全着陆标志着第一阶段完成,前几天前几天天宫一号的发射完成了第二阶段,接下来将进行第三阶段。

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1、探月活动是实践活动吗?为什么?它由几要素构成?
2、探月活动与燕子筑巢一样吗?为什么?
3、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实现?
第一题,研制发射嫦娥一号是实践活动,它符合实践的含义,主体是人,对象是月球,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活动。

由主体、对象、手段三个要素组成。

实践的三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发射飞行器首先要克服万有引力,实践的过程受客观事物和运动规律制约。

这就是实践特
点的第一个特点,实践具有物质客观性。

第二题,探月工程与燕子筑巢不一样。

探月工程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实践活动在改造自然时创造了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时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这体现了实践的第二个特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三题,奔月得以实现是由于生产力落后,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社会性强调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这就是实践的第三个特点: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教师:总结一下,实践的特点有三个:
1、实践具有物质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教师:刚上课时我们就总结出实践出真知,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究竟如何?这节课第四个内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实践的含义我们前面讲了,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这里我们着重看一下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究竟什么是认识?面对一事物,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这就是认识。

认识与第五课中的意识是不同的。

认识属于认识论,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的范畴比认识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我们通过四个镜头来说明这一观点。

[镜头一]
走进文学。

这有两句诗词,找一同学来翻译下。

教师讲解:很好,请坐。

我们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才能知道鱼的特性,鸟的叫声,这种通过亲身实践得到认识的途径我们叫直接经验。

有的同学就会问老师我们不去实践,通过书本的描述我们也知道这些,这些是不是认识。

老师告诉你这也认识,书本上的认识是前人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们通过书本获得的认识时间接的。

我们叫间接经验。

所以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最终都是来源实践。

由此我们可以得
出第一个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镜头二]
走进交通。

观看图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

教师引导:原始人靠两条腿出行。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发展,人们想要到远方去,由于体力有限,开始寻找替代的交通工具,发明了马车,现在我们出行海陆空交通工具任你选。

请问交通工具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讲解:人不需要的东西是不会去发明的,因为有需要,产生了要求,开始研究创造,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得动力这一哲学原理。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镜头三] 走进真理。

教师引导:关于伽利略证实不同重量的物体速度相同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这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那实践究竟是怎样检验真理的?人开始有一种认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获得一种实践结果,实践结果与开始的认识不符,说明认识是错误的,如果相符就是正确的,就是真
理。

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

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
物。

此时,我们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镜头四]
走进社会。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了解了人类的探月活动,那么人类发现宇宙规律的目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引导: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人类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人得到一种认识后就把这种认识摆在那看,他能发挥作用吗?能有价值、有意义吗?
教师讲解:认识、真理摆在那不用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活动才有价值,所以认识不是目的,用于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才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我们在实践中获得认识,认识又指导实践,由此得出公式实践——认识——实践或行——知——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主动参加实践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我们来总结一下,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教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又有什么作用?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他们对实践的作用也不同。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也就是说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认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总之: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些书上那个没有,大家记一下。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问题。

首先是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第二个问题,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变革实践的活动。

第三个问题,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