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协同优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协同优化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协同优化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高校环境中,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触世界、拓宽视野的主要途径。
然而,如何将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协同优化的功能,成为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分析1.网络教育的普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已经普遍推行了网络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类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和灵活。
然而,当前网络教育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相对滞后。
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它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协同优化的内涵协同优化是指通过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方式,使得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实现优化升级。
它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1.整体性与系统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握整体性和系统性。
整体性体现在要将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相互渗透、相互协作。
而系统性则要求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2.协同性协同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知识传授环节中,网络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丰富、精准的学习资源;在讨论与交流环节中,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思想碰撞和交流机会。
三、实施策略1. 教育平台的优化建设建设一个适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育平台是实施策略的基础。
这个平台应当具备便捷的用户界面,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路3篇.pdf
第一篇 一、网络对大学生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学习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改变。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几乎没有地域限制,信息的时效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网络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由此而促进了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开拓,在对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育方式发生改变。
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网络的拓展,导致了对大学生教育的方式逐步改变,且出现了较为新颖会计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网络。
远程教育网络则主要是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所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三)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改变。
网络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网络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渠道之一。
围绕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主要包括:网络搜取信息、通信、下载、聊天、玩游戏以及购物这六大方面,而这往往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的创业方式改变。
网络的应用范围广泛则推动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方式,相比以往传统的就业模式则发生千变万化的改变,现在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掌握了较为先进的信息和创业资源,且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要求更注重的是头脑和技术能力,而不仅仅在于文凭的高低,所以网络平台提供了他们较多的创业方式。
二、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
在党中央的重视下新世纪以来,大部分大学都纷纷建立校园网,落实“数字校园”的规模建设,但由于我国的大学生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了学校的网络质量不高、建设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全面发展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初级阶段往往不能及时帮助师生解惑,并不能跟上社会网络的步伐。
(二)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由于学校和社会的网络监视严重滞后,导致学校的网络信息虽然丰富多彩、资源浩如烟海,但是很难控制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的存在,甚至包括了涉及淫秽、反动、奢靡生活的无限推崇的有害内容,这往往误导了学生形成不正当的行为、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从而滋生了学生的不安定心理因素、追求享乐的不上进心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94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新时期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信息开始全面发展,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传统化的教育模式正在进入转型阶段,并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性阐述,而教师也要主动迎合当下的教学需求,将重点放在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完善思政教育工作。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教师的工作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
对此,受互联网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等资源开始被教师广泛应用,而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现阶段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欲望。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教学理念的创新。
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平台,建设一些主题鲜明且内容丰富的教育平台,提高网络媒体的运用能力,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思政教育工作。
再者,教师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并与学生建议一种长期且有效的互动模式,纵向发展,向学生推动一些正能量的教育信息。
另一方面,及时面对学生群体,倾听和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解决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
主要注意的是,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主动和学生交流与探讨,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教师可以经常浏览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站,及时掌握学生关心的话题,并利用互联网拉近师生的距离,因为在同个空间容易建立彼此的亲切感,使得这种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方式的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网络教育和课堂学习模式相互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综述。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重点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方法、效果评估、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案例。
在强调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此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特点、方法、评估、发展趋势、创新案例、重要性、挑战、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向网络空间延伸,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进现代化教育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能够实现即时互动、全球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信息泛滥、真伪难辨、传播速度快等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其特点、方法、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参与度和互动性。
通过利用网络平台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育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交流。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既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也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并探讨应对新媒体环境的策略。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让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和广泛。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谣言传播、虚假信息、不当引导等。
这些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效果。
2.新媒体对教育模式的挑战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互动、参与和创新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单向的知识传递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在,学生希望参与教学过程,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需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互动性和参与性。
3.新媒体对师生关系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增多了,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而老师的主导也受到挑战。
老师需要采取更加创新的方法和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这需要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态度,同时保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正确关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1.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媒体在信息获取和传递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资源,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在新媒体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网络、云平台、手机APP等方式,将教育内容传递到更广泛的人群和地区,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资源。
2.新媒体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新媒体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更加丰富多样化,教学效果也更明显。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互联网上信息的碎片化、虚假化,网络言论的泛滥等问题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部分将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状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现实挑战。
1.2 研究意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和误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只有通过创新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国家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1.3 研究目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不断拓展,他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思想观念,然而其中也存在着许多虚假信息和消极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数字化平台促进教育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加强新媒体宣传与引导、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军队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增强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在将强调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展望未来互联网技术在军队教育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推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数字化平台, 网络舆情监控, 新媒体宣传, 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 重要性, 展望未来。
1. 引言1.1 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在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需求。
对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创新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只有不断地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新的教育渠道,提升教育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活动,还需要建设数字化平台促进教育工作。
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新媒体宣传与引导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是创新的重点。
这些创新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其真正成为军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2. 正文2.1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到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承和继承,也关系到青少年的思想觉悟和价值观念的塑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1. 网络环境下的资讯爆炸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下,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往往难以进行甄别和辨别。
一些不健康、不正能量的信息也随之传播,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认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 网络信息的碎片化网络上的信息形式多样,呈现出碎片化、短时化的特点。
青少年长时间沉浸在这样的碎片化信息中,往往难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认识,思维容易变得片面和偏颇。
这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和阐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网络言论的泛滥在网络空间中,言论自由的空间得到了扩大,很多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也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信息在网络上泛滥,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干扰和影响。
一些不符合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和观点也混杂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1.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在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时,我们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建立更加细致和全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通过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的引导和塑造。
通过建立健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制度,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提升自身思想的素质和水平。
也需要建立更多适合青少年接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1. 引言1.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广泛,思想更为开放多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跟进,积极适应这一新时代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
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获取信息的途径,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虚假信息和不良思想的传播。
高校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被不良信息影响。
高校在互联网+时代还需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和学习管理系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工具和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高校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1.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挑战。
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良内容以及非理性言论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辨别信息,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
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信息爆炸的现象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学生可能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干扰,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会被扭曲和偏离。
高校也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正文2.1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1. 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3. 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1.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1)教学资源丰富:互联网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2)教学手段多样化:借助互联网技术,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互动性强: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互动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
2.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颠倒过来,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如论文、作品等。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网络时代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开展网络化教育的主要辅助阵地。
“互联网+”背景下思政平台建设成为教育思想的大平台。
本文在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平台的特点,结合国家互联网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构建新平台,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更上新台阶。
标签:“互联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和新形势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这块主阵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地将“互联网+”新型教育模式广泛地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通过平台的发展不断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风貌。
一、“互联网+”背景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内涵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新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新平台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衍生品,以“QQ、微信、微博、微课、贴吧”等与网络相关的教育形式为主。
随着Wi-Fi 覆盖率逐年提高、联通、移动4G技术的日益完善,互联网将社会精英文化、传统文化转变为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大众文化,互联网教育改变了学生“被文化”的状态,不仅提升了学生自我存在的意识,而且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
互联网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和教育作用,逐渐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学生教育中,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化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教育也会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作用,这些不良影响会导致学生思想行为“任性”。
四种“任性”:思想“任性”、语言“任性”、行为“任性”和心理“任性”。
所以作为高校管理人员或辅导员,一定要细致观察学生个体成长、成才和健康发展的特征和学生的文化需求,以互联网教育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原则,以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为契机,提高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正效性,深入挖掘互联网教育平台的价值,使互联网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的新平台。
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书评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颜笑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呈现出网络化趋势。
而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建构出新的德育生态,其强大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从外向内渗透,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道德素养。
与此同时,互联网新的教育生态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
由左殿升等编写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人、媒介三个核心要素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三个核心要素在网络时代的嬗变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方式、途径、特点和效果。
第一章分析了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将网络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分析了髙等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图景;第三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第四、五章分别介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媒介与媒体,深入探索了各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六章至第八章分析了网络道德与网络法治、网络民主与网络政治、网络文化与网络文明等关键课题;第九章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提出网络行为失范及其规范策略;第十章分析了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第十一章从网络传播视角,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第十二章探究了大数据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校园大数据构建策略;第十三章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策略;第十四章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理论问题与创新途径;第十五章从物联网等技术角度,提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构想。
该书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总结,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当下、未来等角度提出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并将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该书指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平台与教育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育时空范围,其实时性特点强化了教育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能力,其跨越时空限制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求,且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打破了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灌输知识的缺陷,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弥补。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任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高校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学生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成为迫切的需求。
如何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支持。
共2000字。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随着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及时地关注和回应网络舆情,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辨别真伪,做到理性思辨。
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杨秦钰/西安航空学院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尤为迅速,对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其背景下需要对教育方式进行改变,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对人才的要求。
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进行相应探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单一的教学模式极易造成学生枯燥心理的出现,让学生难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互联网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自由表达自身意见,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和兴奋。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积极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保证未来社会的稳定,保证青年人思想的正确性,培养未来优秀人才,最大程度的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教学效率不高[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对教学内容不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极大的改变,例如:微课、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形式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吸引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并且,高校将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结合,将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发展中,由于其信息数量暴增,并且随着我国全球化资源的不断提升,大量的思想潮流开始进入国内,其中存在一部分不良思想,对社会青年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性教育尤为重要[2]。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方式也可以在互联网中进行,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增加很多。
“网红”的现象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动态
“网红”的现象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动态如今,“网红”已成为时下社会的一个热门词汇。
网红们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高品质的内容和精准的推广手段在互联网上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成为了广大年轻人的偶像。
与此网红文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过度崇拜、功利化思维和浮躁的价值观念等,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网红”的现象分析1. 网红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便捷化,越来越多的个人在互联网上通过自己的独特魅力脱颖而出,成为网红。
这些网红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颜值、才艺或者特殊的个人魅力,他们通过发布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粉丝,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2. 网红文化的盛行随着网红文化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网红当做偶像,不仅是追随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甚至还模仿他们的穿着打扮、化妆打扮。
网红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媒体和名人的地位,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也是网红在当下社会火爆的原因之一。
3. 网红价值观的传播在网红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关于时尚、美妆、健身、娱乐等方面的,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念。
年轻人在追捧网红的同时也在接收着他们的这些价值观念,这也间接地影响了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动态在对网红文化的研究过程中,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认为,网红文化并非一无是处,它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一些网红在成名后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参与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这也是网红文化的一部分。
3. 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们认为,网红文化虽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不能让这种传播的价值观一味地影响到年轻人,需要引导他们理性看待网红文化,客观看待自己的人生选择。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1. “网红”带来的新思潮“网红”现象的兴起,带来了新的思潮和文化形态。
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2卷第6期吕梁学院学报2012年12月Vol.2No.6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 Dec.2012·思想政治研究·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张喜爱(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社科系,山西阳泉045000)摘要: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加大,由此引发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这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影响与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阵地、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不能忽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与挑战;网络建设;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85X(2012)06-0047-03信息技术革命将互联网推到了我们面前,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这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9年1月发布的数字看,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网民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网上学习、工作、生活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必然被打上网络的烙印。
[1]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考验。
一、针对网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首先,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助手,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购物、娱乐、获取信息,遇到问题时会去网上找答案,还可以通过QQ、Email等与人沟通;其次,网络有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共同优势,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展示,而且还具有传播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再次,网络已经成为网民参与社会、发表呼声、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网络舆情获得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推动群体事件最终解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第一篇:浅析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关键词:网络挑战;机遇思考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有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疏远、阻碍人格道德的形成等问题。
网络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和主体性。
网络背景下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大学生网上自律教育。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广播、报刊、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以交互性、开放性、自由性为特征的互联网正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0年初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止2009年底,在3.84亿的网民中,20-29岁的青年人占28.6%,职业结构中学生比例为28.8%。
这表明,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仍未完全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仍较差,网络的不良信息势必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认识网络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不同思想在网络空间里的碰撞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开放性、全球性是网络的基本技术理念,网络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地球村,传统的地域观念被打破,各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交流。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许多错误观念和虚假信息,甚至黄色、反动信息未经过滤直达大学生面前。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是非鉴别能力仍为发展成熟,网络上的淫秽、色情、凶杀、享乐等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大学生的思维的迷茫混乱,迷失人生方向。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实行西化。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12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微时代”的概述及主要特征“微时代”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微媒体”的普及而形成的时代,主要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小说、微公益等网络微型媒体为支撑,传播内容碎片精简,传播速度瞬时高效,传播主体多元互动。
“微时代”的到来,使用“微媒体”的主体具有大众性。
4G网络的普及,到现如今5G基站的筹建,5G手机进入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愈发智能讯捷,互联网企业抓住契机研发移动终端和软件。
近年来四大运营商提速降费,流量费用降低,致使人手一台移动手机就能实现社交、娱乐、支付、购物等一系列微活动。
“微时代”的到来,使用“微媒体”的传播的内容显现碎片化。
21世纪科技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不同人群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层次不穷,赶时间及不耐烦的心理愈发显现,人们愈发青睐于简洁明了的快阅读和浅阅读。
因此,“微媒体”设置的一些功能恰好迎合了人们热衷短、频、快的心理,例如微信聊天一分钟的语音限制、写微博18张图片上限等。
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媒体主要有微信为载体而衍生出的小程序、公众号、朋友圈等;微博为载体派生的热搜、故事、超话等;微视频为载体衍生出的各类短视频软件,如微视、抖音短视频、快手、火山小视频等。
“微载体”多样化,给予了人们选择的空间。
随着4G网络系统的普及,5G通信技术的试点,网络覆盖范围越发广阔、信息发布转载的速度愈加快速。
新的“微媒体”的不断研发,已有的“微媒体”日渐完善,方便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转载和评论,发表和互动,使得信息的传播越发时效化。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威严性受到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式受到冲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进行的,教育主客体之间主次分明,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具有权威性,教育客体由于学识、经验不足林嘉丽(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22)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微视频、微公益等微型网络媒体不断的普及,促使社会进入微时代。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在各个领域迅速展开,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是人们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重要场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把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实现技术与内容的共融,共同推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增强网络育人的实效性。
一、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内在关联(一)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之“形”互联网技术既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当加以利用的工具,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具体场域,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条件。
互联网所提供的环境是开放性的,也是隐蔽性的。
这就给许多错误思想、观点的产生和发酵创造了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在这个舆论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
”[2]网民数量之多,所形成的影响之大,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不能忽视这个群体,反而要充分重视对这个群体的思想、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其网络行为规范化,以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就要紧紧抓住网络信息技术的时代趋势,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的单一性、固定性,主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大胆创新教育新方法。
不仅要主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灵活运用音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将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还要建设好、运营好网站,将抽象的教育信息转化为网民可视化的教育内容,更要把深刻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接地气的网络话语,充分吸引网络主体的兴趣点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进而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实现育人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范英琦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01期
摘要:现今,“互联网+”逐渐变成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主基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对大学生的三观、思维方式和行为给予了浓重的影响。
正确把握“互联网+”,通过正面、具体有力的方式来合理地对待“互联网+”必不可少地给当代青年的思政教育带来的发展以及危机,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有着极为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思政教育
一、“互联网+”对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
1.“互联网+”为传统思政教育引来发展驱动力
“互联网+” 增添了传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表现方式。
以往有关的教育手段缺乏渲染课堂气氛和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的能力,因此,收获的效用也不是很令人满意。
而如今“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出现了新的生机。
愈来愈多的图片、音频、动画等辅助教学资料的阐述,生动形象地增添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帮助此类课程打破了仅仅依赖老师独自讲、一本教材、一块写字板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内容补充进来吸引了极多大学生的喜爱。
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手段将以往的单向熟人和非主动接收的形式拓增到两方面,甚至是多向沟通、呼应,推动大学思政教育课堂“生机勃勃”了起来。
“互联网+”拉动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以往的相关类似的教育课本应该通过多方工作人员的审核和把关,最终送达同学们的手里,数据和案例研究开始老旧,缺少没有任何时代感,没有办法调动起引大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收效甚微。
“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的变更、信息的传送已经不用通过某人、某个机构来实现,人民群众转化成知识的创造源头、传播方向以及使用人,有力地推动了知识和信息的制造、更新以及发送。
2.“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逐渐推动了社会虚拟化,影响了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思想、境界以及其深度上开发学生、培育学生。
如果借助心灵深处的交流、情感的传达领悟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教育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确保学生形成极其重要的理想。
其次就是“互联网+”背景下,给予了虚拟交流的平台,从而让同学和老师不再需要面对面进行教育指导,没有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更很少产生出来心灵火花的碰撞,缺少了因为沟通而产生出来的师生情谊。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权威地位受到撼动。
对于过去的教育来讲,老师、课本一直是知识相对官方的来源,教师拥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一直都掌握着知识传授的主动权。
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从以往的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世界各国的知识库逐渐在加速形成,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了更多的补充和充实,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在互联网平台下得到知识和信息,其中涵盖了思政教学、时事评论等资料。
思政教育者不再对知识和信息独占,老师和同学们的界限也没有划分得更加清楚。
“互联网+”思维给予了当代大学生思政学习的教学理念更为深刻的要求。
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下,应该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大学生一直都是祖国的储蓄人材,发挥他们自身敢于探索、擅长尝试、不屈不饶的创新精神。
与此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社会潮流下,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的差距,造成大学生浮躁、低落、冒进等消极心态。
怎样确保大学生正确积极认识创业与就业,理性面对挑战和困难,学会勇于担当,乐观面对,这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急迫要处理的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教育的具体措施
1.顺势而为,有效开展“互联网+”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并科学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开发好“互联网+”的优势,克服和规避其缺陷。
它突破了过去的思政教育体系,增添了信息传递的路径,我们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优秀的传统文化、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和先进人物事例等汇编成微视频,借助互联网、APP平台、微信等通信手段实现传播,合理通过网络新形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崭新的实现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保持着生机、不断释放出活力。
与此同时,重视和同学们的沟通、互动。
借助课堂教学、课后走访、文体活动等手段和同学们搭建起沟通的平台,全新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O2O”模式。
2.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
一直以来老师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们习得的思政教育效果。
“互联网+”迅猛发展背景下,老师必须不断学习,追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塑造终身学习的楷模,进一步提升职业短板,才能够保障教育者真正履行好职责。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正确把握“互联网+”等相关信息,应该借助积极开放的思想去看待“互联网+”,去弄懂它、接纳它最后进行反复思考如何利用好它。
其次,教师应该提升自己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分析和研究知识的既能,进一步增添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还应该学习并掌握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予学生更加客观、科学合理的网络评论和思想导向。
最后,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已经掌握到手里的新技术、新教学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丰富课堂内容,充实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效用。
3.学校加强投入,推动思政教育网络化发展
“互联网+”也不是单纯的把互联网和多方面产业结合,它的主要目标是把用户需求看作是核心,实现转型升级。
所以,如果要安排好“互联网+思政教育”,一定要借助学校的全力支持与配合。
首先,加大物质基础的投入,搞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发展给予更多的物质条件支持。
然后,全力打造思政教育的慕课、微课、微信、微博等独特网络,对人员合理配置。
其次,构建好教学评价体系,为“互联网+思政教育”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合理改进过去的扁平化的评价教学体系,把是否开展了互联网线上教学、教学影响度、参与数和客户参与反馈全部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里,搭建一系列朵维度的评价机制,确保思政教育网络化能够长期开展,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卢璐.“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2]赵娜,蔡昊,杨婷婷.“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05)
作者简介
范英琦(1981.05—),女,汉族,吉林,助教,本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