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地球的公转资料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温带:年变化幅度均相等,为46°52′
寒带: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 从46°52′→23°26′↓
对点演练 (2016·周口模拟) 下图中a、b、c、d四条 曲线,分别表示甲、乙、 丙、丁四个地点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 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 确的是( C ) A.丁、乙、丙、甲 B.乙、甲、丁、 丙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 丁
2.6月22日,乙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 D 图为( )
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 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 此回答3~4题。 C( 3.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4.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最低纬度为22.1°
第二课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⑴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 。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 。
天顶
W S
逐渐增大
O
地
平 E
面
日落 0°
N
日变化:日出 正午 0° 最大 极点上无日变化,大小为直射点的纬度角
B
C
3、画图说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四个时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闰年的算法:
非世纪年: 1闰/4年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 说明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自转周期: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知识点2: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知识点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角(1)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①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①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①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
日照侧视示意图
例:读右图,回 答: 1.A地夜长为 6 小时。 B地昼长为 12 小时 2.A地日落时 间为 21时 。
B
●
●
A
日照俯视示意图
1、F、A、O、B四点地球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 是 F>A>O>B 。P点的夜长是 12小时 ,C点的 夜长是 24小时 B点的夜长是 16小时 ,此时广州 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 。
春分
夏 半 年 昼 长 夜 短
3月21日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2日 太阳直射23O26/N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极昼
冬 半 年 昼 短 夜 长
冬至
12月22日 太阳直射23O26/S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极夜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A
●
B
●
例:读左图,回答: 1.A地昼长为 八 小时。 B地夜长为 四 小时 2.A地日出时间为 八 ———— 时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66°34´N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A
23°26´N
23°26´S
太 阳 光
夏至日
66°34´S
赤道昼夜相等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极夜
日期
太阳直射 纬线
正午太 阳高度 为90º 的 纬线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 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地区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小 值的地区
一、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轨道、方向与周期
A
轨道形状: 接近正圆的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
D 方向: 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B C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必修一
′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23°26N ′
北 回 归线
有太阳直 射现象
热带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23°26′S 南 回 归 线
南 温 带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6现6象°34′S
南极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极地科考时间
北极
问题1:北极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夏至日前后:6.7.8
(5)图中A、C、D三点中,与B
点时刻相同的是 D 点,
与B点太阳高度相同的是
点。C
(6)此时北京时间是 10:00
时
18:00
昏线
60W
24:00 (0:00)
N
12:00
晨线
赤道
6:00方法技巧:参照点地方时的确定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
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2、黄赤交角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
66°34 ′ 23°26 ′
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365天5时48分46秒(一回归年)
夏至 6.22
春分 3.21
秋分 9.23
(23.5° N) 北回归线
春分 3.21
赤道
南回归线 (23.5°
冬至 12.22 S) 问题2:南地区的最佳考察时间?原因?
北极圈
冬至日前后,12.1.2月份前
高中_地理_必修一_地球的公转
日期
太阳直射 纬线
正午太 阳高度 为90º的 纬线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 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地区
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 年中最小 值的地区
北半 球夏 至日
北回 归线
北回 归线
南半球
北半 球冬 至日
南回 归线
南回 归线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地区
北半球
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 四季变化的原因
南半球各 地昼夜变 化情况 昼渐短 夜渐长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长 夜渐短 昼渐短 夜渐长
赤道上的 昼夜情况
3月21日~6月22日 21日 22日
昼夜等长
6月22日~9月23日 22日 23日
昼夜等长
9月23日~12月22日 23日 12月22日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12月22日 12月22日~3月21日 21日
1、昼夜长短的变化 、
(1)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1、昼夜长短的变化 、
(1)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2)规律 )
①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二分日: ②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 秋分: 春分 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长, 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春分: ③秋分—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 秋分 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 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 ④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赤道:
B地
70°S 30°E 高纬 南半球 东半球 南寒带 无 有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变化?
66034′N 寒带范围变大 600N 温带范围变小 300N 23026′N
0°
23026′S 300S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600S 66034′S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变小,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夏至日;B为秋分 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A为
D
A
E
F
C
B
练习:
1、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A.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哈尔滨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补充:1、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 线过极 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经线圈(这个经线圈必须与晨昏线 相交于赤道)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 夜/昼长。
23.50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23.50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0 (南北极圈的度数)
二者之和是900
【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多选)
A黄赤交角为23°26′ 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例2】下列哪个节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 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 1. 甲地时间为( )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高中地球公转知识点
高中地球公转知识点高中地球公转知识1地球公转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公转轨道与速度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
(图略)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推导略: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δ-θ|,δ表示所求点纬度,θ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
|δ-θ|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分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 的地区?
①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②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总结影响地球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①纬度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②海拔 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线速度等值线的判读
●根据等值线变动,确定地势的 高低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 小处(B),说明线速度较大, 地势较高,为山脊。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 大处(A),说明线速度较小, 地势较低,为谷地。
1.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 )
读图,回答1~3题。
A
纬 度
课堂探究
分别计算赤道和北纬60°地球自转线速度,说明它们有什么关系?
60° 0°
N
r R 地心 θ
赤道
纬线圈周长 任一纬线的自转线速度= 自转周期
纬线圈周长= 2πr
自
=2πR·cosθ
转
=40000·cosθ 千米
周
期
60°纬线圈周长=40000·cos60 °千米 相
=20000千米
同
方法指导
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① 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 公转方向)
② 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③ 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④ 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 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思考: 据图归纳各地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 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是多少?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4)回归运动示意图:
北极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来回移动
北回归线
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 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 多。
赤道
0°
南回归线
南极
夏至
23º26´N
0
º 春分
23º26´ S
秋分
春分
冬至
(5)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气候四季 3 4 5 春 6 7 8夏
9 10 11 秋 12 1 2 冬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①.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 为12个小时。
(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②、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春秋分(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白昼最长 (短)和太阳高度最大(小)值同时出现;南、 北回归线之间地区:白昼最长(短)和太阳高 度最大(小)值不同时出现。
归纳总结
节
昼夜状况
昼长随纬度变化规 极昼
气
律
极夜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全球 情况
夏至
高三一轮复习——_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600
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300 23026′ 23026′ 300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600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昼夜长短的变化 • 四季的更替 • 五带的划分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理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角=90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同纬取“-”,异纬取“+”
②.计算太阳能热水器仰角、楼距
正午太阳高度角
热水器仰角
地面(或楼顶)
③.确定地方时 ④.确定日影长短及方向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 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 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 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一年中太阳视运动与日影变化
E
E
N
W N
9︰00 12︰00 15︰00
S N
W N
12︰00 15︰00 18︰00 日落
S
二分日
夏至日
9︰00
W
6︰00
18︰00
W
E
6︰00 日出
E
S
S
太阳位于正东方向是在6点以后,6点时太阳还在 正东偏北,故6点时影子指向正西偏南。
冬至日
E
N
(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形式及自传与公转的特点
3、四季
1、天文上:
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最长 冬季是一年中 白昼最短
, 太阳高度最高 的季节; , 太阳高度最低 的季节;
2、气候统计上: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1、12、1月为冬季
4、五带的划分
66034‘N
北寒带
北温带
23026‘N 23026‘S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地球的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地球的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两极外,其它各点的角速
度相同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
度。 200W
S
E
4、C点的地方时是
点, 00
昼长是
小时。
B
1800 1600E
900 E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时区差,当所求区时时区在已知区时时区东边时用 “+”,反之用“-”。
例题:已知北京时间是今天的9点, 求纽约(西五区)时间、伦敦时间。
纽约:昨天8点 伦敦:今天凌晨1点
地方时
(1)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2)东边经线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早。 (3)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例题:已知北京与兰州地方时差49分44秒, 兰州的经度是103º53¹E,求北京的经度。
(116º19¹E)
例1、北京时间为15点时,赤水(106°E) 地方时是几时几分?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
当太阳直射点 向南移动
D
C
B
A
昼弧ABC变短 夜弧CDA变长
说明同一纬度 的昼长随直射 点的移动(季 节)而变化
直射北回归线时(夏至),北半球各地昼最长, 夜最短。直射赤道时(春秋分),昼夜等长。 直射南回归线时相反。
绘出北极圈.南极圈和赤道三地昼长随季节变化曲线
该城市可能是 (A) A达累斯萨拉姆 B堪培拉 C渥太华 D巴格达
例1:在北京楼高为H的楼房北侧新建一楼房,要 使新楼房底层全年都能受到阳光,则两楼之间的 距离应不小于_H__c_t_g_26.5°
例2:房地产公司要建2座塔楼和2座低楼,准备采用 相同的楼间距——均以最南侧的两楼间的最短楼 间距为标准,则合理的方案有( B D )
A
B
N
SN
SCຫໍສະໝຸດ DNSNS
正午(12点)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变化规律: 3.实际运用 楼间距,物体影子朝向及长短,室内光照面积等
昼夜长短问题 1、随纬度而变化: 2、随季节而变化:
昼弧ABC>夜弧CDA
C D
A
B
1.太阳直射点位 于北半球时, 北
半球昼长夜短
2.北纬越高,昼 越长夜越短(即 昼夜变化越大) 北极圈内出现极 昼现象
南回归线、南极圈和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随 季节变化曲线应如何画?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呢?如赤道?
90 6°6°3 44´3°08´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南极点 0°
12.22 3.21 6.22 9.23 12.22
归纳: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90°,即有两
次直射,其中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出现在直
1.2 地球的公转-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夏至日6. 22: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
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秋分日9. 23 ~ 次年春分日3. 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正午太阳高
度较大,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我国四季:以四立点为起点 欧美四季:以二至二分点为起点
立夏 小满 芒种
谷雨 清明
春分 惊蛰 雨水 立春 大寒
小寒
夏至
冬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大雪 小雪 寒露 霜降 立冬
北方温带国家四季: 春季3、4、5;
大雪 小雪 立冬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夏季6、7、8;
霜降
惊蛰
中
秋季9、10、11;
归纳总结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自转速度
黄赤交角及 其影响
地球公转 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 变化
四季的更替
0 90°N
课本活动
分别计算南北极圈、南北纬40°、赤道夏至日、冬至日的日出时刻。 日出时刻=12-昼长/2 日落时刻=12+昼长/2 赤道与晨线交点为6:00;同纬度数的 S昼=N夜,S夜=N昼
24时00分 14时51分
00时00分 09时09分
12时00分
09时09分 00时00分
12时00分
太 阳 直 射 点 向 北 移 动 , 北 半 球 昼 变 长 夜 变 短
太 阳 直 射 点 在 北 半 球 , 北 半 球 昼 长 夜 短 。
课本活动 绘出冬至日、二分日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23°26′ N
B夏至
0°A春分
C
秋分
A
次年春分
23°26比′S太直阳射直南射半北球半的球时D的间冬时至略间长
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23°26′ N
B夏至
0°A春分
C
秋分
A
次年春分
23°太2阳6′S直射点移动速度D:冬至 平均8/月或2/周
活动
•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
23º26´N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侧视图
C
A
B
D 侧视: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北极府视图
C N.
N.
N.
N.
D
北极府视:逆时针
地球公转南极府视图
S.
S.
S.
S.
南极府视:顺时针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观察位置不同描述不同)
侧视:自西向东 北开普勒第一定律)
2、公转的轨道(开普勒第一定律)
远日点
太阳 地球
近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 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公转一周360º、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4、速度----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公转的速度
23°26 ′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 赤 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移动
B 2326' N
0°A 2326' S
C
A
D
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2326' N
B夏至
0°A春分
C
秋分
A
次年春分
2326' S
D冬至
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时间
日地距离 角速度 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 km
7月初(远日点) 1.52亿km
61`/d 57`/d
30.3km/ s
29.3km/ s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二)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1.“一轴两面三角度”
66°34 ′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 道 平面;
23°26′ N
B夏至
0°A春分
C
秋分
A
次年春分
23°26回′S归线之间,一年D内冬至直射两次 回归线上,一年内直射一次 回归线以外,太阳不直射
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23°26′ N
B夏至
0°A春分
C
秋分
A
次年春分
2北3°半2球6′冬夏S 半半年年::秋春分分→→冬夏D至至冬→→至次秋年分春分 南半球情况相反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秋分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