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工作。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初中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策略进行德育教学。
树立榜样。
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榜样,班主任应自觉维护良好的师德师风,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
班主任要努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向其学习,自我约束,模仿其行为方式。
深化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应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组织班级集体研讨,让学生自主讨论并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还可以组织班级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注重班级教育教学的因材施教。
班主任应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案。
班主任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进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再则,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德育教学。
班主任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班级微信群、网络教育平台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班主任可以在群里发布学习资料、德育教育信息,引导学生在微信群里进行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意识。
加强家校合作。
班主任应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德育情况。
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困难,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家长也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等方式与班主任保持沟通,共同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树立榜样、深化班级文化建设、因材施教、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德育教学以及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这些策略的操作,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责任感 塑造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责任感是一个人成熟、健全的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阶段,培养学生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都至关重要。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仅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业,也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做出贡献。
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他们塑造人格的主要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责任感教育,从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到学生管理,都应该贯穿责任感的培养。
在校园文化中,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活动、社团建设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合作、学生管理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在学生管理中,学校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家长在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们应该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设立家规家纪、界定孩子的权利和义务等方式,让孩子养成自觉承担责任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做家务、照顾其他家庭成员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在心理沟通上,父母应该注重和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对家庭的爱和对未来的成长。
培养学生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承担责任的习惯,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坚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000字】。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探究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探究摘要: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支撑力。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是关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大事。
我国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年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敢于担当的能力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健全人格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未来社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健全人格的竞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是关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大事,关乎未来国家的命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当前学生的责任感严重缺乏,学习上、生活上都普遍存在严重的问题。
因此,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有大幅的内容,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这个问题,应该从自身做起,利用学科特点、中学生特点,以及外围力量等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育学生个人情感《道德与法治》课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内容,按照实际学情进行教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成长的节拍”这一板块内容的设置,就为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中学时代”、“发现自我”、“学习新天地”等多个单元,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认识并肯定自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达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发挥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并聆听学生的心声,并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借助教材内容,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例如:在“少年有梦”这一节内容教学中,我首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发挥的平台,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以及对未来的设想等,并针对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和幻想,我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心声被人重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对自己的审视,从而不断发展了个人情感,达到了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的目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使其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
具体包括:1.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4. 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的美德和风度。
二、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教育为主,预防为主。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育是最重要的手段。
同时,应该注重预防问题的发生,在源头上进行干预和引导。
2. 个性化和多元化。
学生是不同的,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德育方案。
3. 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和实践。
德育工作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行动。
4. 责任分明,合力推进。
德育工作需要全校师生、家长、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三、德育工作的内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 品德教育。
通过讲堂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
2. 社交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等社交能力和精神。
3. 学业教育。
以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能力。
4. 生命教育。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积极进取的精神。
5. 文化教育。
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6. 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德育工作的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制定计划。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人员资源,制定年度、学期或者月度的德育工作计划。
2. 明确目标。
明确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内容,为实施工作提供指导。
3. 组织开展活动。
根据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汇演、户外拓展等。
4. 加强考核评估。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及时纠正不足和改进不足之处。
教师德育工作计划——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
教师德育工作计划——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一、目标与任务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明确任务,积极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工作重点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深刻体验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崛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4.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制定班级公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措施与保障1. 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分工。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2.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
定期组织德育工作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水平。
3.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和方式。
利用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校内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家长会等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
德育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篇一》德育工作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德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以下是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总结和反思。
一、基本情况作为一名德育工,我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学业压力大,导致心理负担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未来的规划迷茫;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计划,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工作重点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积极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如学习方法讲座、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扰和压力。
3.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我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团队建设、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4.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扰和压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3.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增强:组织各类社交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4.道德品质得到培养:加强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经验教训和处理办法1.深入了解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我在工作中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3.家校合作: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浅谈初中德育课堂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浅谈初中德育课堂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作者:钟妩妹来源:《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11期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中深化改革、创新教育理念,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从奠定基础、逐步养成、拓展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实际的德育课堂教学,以促进德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简要分析健全人格的定义与特征,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课堂;健全人格;培养路径一、健全人格定义与特征健全人格是相对于不健全人格而提出的一个具有相对性特征的概念,从基本含义角度分析,健全人格是指人格的健康发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健全人格指的是一个人性格、品质、责任意识、情感情绪以及思维开放性五个方面的健康心理。
而健全人格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一个人是否具有爱心、忍耐、宽容、乐观、平和、守信、责任感、自我反省能力等。
健全人格的特征大致有以下三点:其一,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应表现为拥有积极乐观的自我认知态度,能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必然现象,而通过健全人格的培养可以让人理智、客观地评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拥有正确的三观,具有自我认识、评价、承认、接纳以及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
其二,世界观是影响健全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健康人际交往关系基础上,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尊重他人、容忍、宽容的态度,不消极、不嚣张、善解人意也是健全人格的主要特征之一。
其三,健全人格的特征还体现在对生活的热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自暴自弃,勇于面对,能够沉着冷静、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
二、在初中德育课堂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1.巧用多样化德育方法,为健全人格培养奠定基础首先,初中德育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初中生的人格特征,设计德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贯彻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德育课堂中,培养初中生“八气修身”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向品学兼优的方向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4一、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将对我国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新课程标准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核心理念1.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新课程标准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公正廉洁等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公民。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新课程标准将引导学生树立法律尊严、遵纪守法的意识,使他们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公共道德要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备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内容1.道德教育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从简单的品德修养扩展至社会责任感、现代公民道德素养等方面,通过案例教育、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尊重他人、守信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法治教育新课程标准将法治教育贯穿于平时教学之中,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公共秩序、公民权利义务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相关案例、法治实践、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标准将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新课程标准鼓励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2.体验式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体验式教学,通过课堂实验、户外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3.讨论引导新课程标准鼓励适当的讨论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此话题探讨一下,探究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
中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感、需求、价值观等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形成健康稳定的人格结构。
这可以通过学校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和个性发展指导等方式来进行。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情绪管理、良好的处世态度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二、倡导健康的人际关系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人际关系作为学生成长环境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倡导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可以通过学校开展团体活动、班级建设、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工作,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与价值观成长中的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挫折和困难,如何正确看待成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并从中吸取教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育界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培养正直、诚信、责任感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人生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健全的人格。
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和实现人格健全的必备素质之一。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领悟、有所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自我完善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者:宁红秋来源:《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09期我国的家庭中有较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威胁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我国心理学卫生专家早就呼吁: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从防治儿童的心理障碍做起,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这里,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更多做人的道理,让他们的人格更健全。
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我的体会是:一、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因此,教师平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穿衣得体大方,讲话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能用尖锐的话语挖苦学生。
总之,教师的教态优美、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教学的效果就愈好。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时刻让学生觉得你永远是一个好老师。
这个“好”的全部就像“润物细无声”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二、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学校,学生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渗透德育教育。
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是学校专门安排来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的,可是有些老师认为平时的语文或数学课都讲过关于思想品德的话题了,就没有必要再上思想品德课了,反而用来上语文或者数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心理健 康教 育与德 育 的结合有 利于德育 目标
的 完整 实现
德育是素质教 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 学校德育 目标着眼于 青年学生 的思想 、 道德 问题 , 着力于 提高青 年学生 的品德素
质 。德育工作是为 阶级 服务 的 , 有 一定社会定 向的 , 是 以促 进社会安定与发 展 为 目的 , 有很大 的社 会性 、 治性 、 具 政 阶
化 知识 的学 习 , 忽视他们 健康 心 理素 质 的培养 。首 先 , 青年
学生应学 习一 些心 理健 康 知识 , 使 他 们形 成 自己 的世 界 促 观, 提高 自我教育能力 , 从而对未 来的学 习、 生活产生 良好 的
心理健康 教育 则不 仅注重个 人的心理差异 , 关注个人心 理平衡 , 而且通过激发 青年学 生的 自信心 , 不断增强 他们 的
自尊 心和荣誉感 , 提升个人 的价值感 和成就感 。
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和德 育的结 合就是 将心理健 康教育 的一些 内容引入到 德育 工作 中, 以弥补 其不足与缺 陷。《 中 共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 校德育工作 的若干意见》 中
倍的效果 。
3 品德方面 。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道德认 知、 . 道德情
段性和时代性 。其 目标仅 仅局 限在 促进 青年 学生形成 正确 的政治观念 , 养成 高尚的道德品质 , 具有崇高的思想觉悟上 。 德育内容偏重于认识 社会 、 习社会 规则 , 学 注意满足 社
会标准 , 而忽视受教育 者的个 体心理差异 和个 人利益。由于
影 响。其次 , 青年学生 应该 心理 发育 健康 , 立正 确 的人 生 树 观, 形成 良好 的个性 和统一的人格 , 始终保持热 情饱满 、 乐观
德育目标有哪些
德育目标有哪些
德育目标是指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和道德意识的目标。
德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德育目标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自强、自信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品质,使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意识,能够做到守法、守纪律、遵守规则,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使其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具有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
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使其具备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使学生能够端正态度、有礼貌、尊敬他人,能够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范。
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使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够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总之,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初中德育校本课程
《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石》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初中阶段,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校本课程,犹如为学生搭建起一座坚实的精神大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对国家德育大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适合本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
与传统的德育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需求。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对社会、人生有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个时期,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能会出现道德观念模糊、行为失范等问题。
而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适时开设,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
它涵盖了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如诚实守信、尊老、团结友爱、文明礼仪等。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道德规范的内涵和意义,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
开展“诚实守信”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述身边的诚实守信故事,讨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言行中践行诚实守信的原则。
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自律能力。
初中德育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爱国主义主题讲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伟大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懂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4年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德育和法治教育融合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指导和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发、编写、教学、考试和评价等活动,并对全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起着指导作用。
第三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国家的基本道德和法律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增强法治意识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包括道德和法治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应整合道德和法治的要求。
第二章课程目标第四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目标包括:(一)道德方面: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情感态度等。
(二)法治方面:使学生明确国家法律的权威,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珍爱公民权利和民主法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
第五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一)品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品行端正,具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法治素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
(三)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第六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品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
(二)法治素质:明确国家法律的权威,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抵制犯罪,维护法治。
(三)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课程内容第七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包括:(一)道德:道德生活、道德规范、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责任感 塑造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责任感是一个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品质,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责任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培养。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品质,可以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培养。
教育者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言语、情绪等负责。
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谈论责任感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
对于犯错的学生,老师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培养其责任感,改变不良行为。
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熏陶。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比如设置优秀学生责任感的榜样,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责任感是可以被看到和认可的。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比如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应该通过家校合作,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引导。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告知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引导孩子培养责任感。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精心的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养成爱护家庭、爱护学校的习惯。
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合作,才能真正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有效的培养。
培养学生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的使命。
责任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人格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初中德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浅谈初中德育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心理失去了平衡。
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之中,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冲突处理不当,极容易使心理和行为失常。
作为教师就应及时抓住这些学生的这种心理,全面把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性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而认识性格是要从多方面入手的,作为从教者我没有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对一个学生的性格作出断言,而是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之前,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性格。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全班49人,多为原来班级的学习、思想后进生,所以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心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自信,没有动力,认为自己离成才遥远。
我决定以“人格”为支点,为同学健全自己的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提供帮助。
我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健全的人格与成才的关系,从而使自己走上成才之路。
其次,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性格性格所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只有一贯的、经常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才代表一个人的性格。
另外,性格还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如开朗、乐于助人和诚实的性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狡诈、自私、虚伪等性格则为人唾弃,对社会有消极影响。
由此可见,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作为初中生必须致力于培养良好的性格。
这些理性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为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的性格呢?我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第一、对现实正确态度的培养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现代的中学生虚伪、狡诈的人可以说已经没有了,而对集体冷漠,缺少义务、责任感,自私、孤僻的却大有人在。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性极强, 善于模仿. 作为学生长期学习 、 模仿甚至崇拜 的对 象 ,教师的良好性格对学生优 良个性 品质 的形成发 挥着 巨 大而深 刻的影响 . 教师优雅 的风度 、 脱俗 的气 质 、 优美的 语 言、 得体 的衣着 、 端正 的外表 、 和谐 的动作表情 、 公 潇洒 的
板书 , 活泼 丌 朗 的 性 格 以及 谦 逊 宽容 的态 度 , 对 学生 的心 灵 都会产生很大 的影响. 要学生努力学 习 , 教师 自己必须认 真
I
/ 文科指导
W E N U D A 0 H A N G
笈孵 罂 想 品德 得 的 德 言 , 力锈 偿弄 亏 的 健 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格
文/ 李 军
剪影 , 感受生活的美好 。然后创设故事情境 , 请 三位 同学 卜 台表 演小 品。一方面可以给学生 足够 的空 间展示 自我的个 性, 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另一方面这个小品再现 了生活 场景 , 很贴近学生的生 活, 容易和学生 产生共 鸣。通 过这个 小品来 引发出同学们的讨论甚至是辩论 ,在这 里我 会给学 生 足 够 的 时 间 ,让 他 们 在讨 论 或辩 论 巾认 识 刮 我们 该如 何
对待 生命 ?其次 , 让学 生进行角色换位 , 启发引导学 生认识 到生命是脆弱 的, 每个 生命都有其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 , 人
类应该尊重它们。 其次 , 在教学中充 分发挥教师 的示范 引领作用 , 用教 师的人格魅 力去感染 、 影响学生 。初 中生的生理 、 心理还在 发育 , 人生观 、 世界观正处于形成 时期 , 思想不够成熟 , 可 塑
德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是否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而在实 际的教学 中, 有些教师对 晶德课教学重视不足 , 只着眼于教学任务 的完成 ,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 实践 ; 把品德课上成 了说 教 课, 缺少学 生的主体参 与活动 , 政治教学 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 功能没能得到 充分发挥 , 单纯地为完成教学计划而教 , 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 也没 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 目标。笔者认 为, 品德课教学 的组织 与实施 , 应从以_ l 卜 几方 i 百 i 给予 足够 重视 : 首 先要 丌展 好 思 想 品 德 活 动 课 教 学 ,明 确 思 想 品 德 活 动课的 目的和意义。教 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 的思想 , 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选取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中的 典型事例 , 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 出发 , 关注学生 特长与个性差异 ,调动每一位学生 的优势潜能和学习积极 性, 变被动接受 为主动探究 , 采取丰富多彩 的活动形式, 引导 学生积极参 与 、 独立思 考 、 自我教育 , 让学生们把 课堂当成 自我磨练 、 自我展示 、 自我塑造 、 自我教 育的“ 舞 台” , 使学生 在 自 主探 索 的过 程 中产 生 心 灵 的震 撼 ,获 得 道 德 情 感 的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德育工作既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公民。
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有所帮助。
首先,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调节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课程、班会、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培养学生的情感健康。
其次,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道德品质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俭节约、尊敬师长等良好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再次,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
行为规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学校应该通过制定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规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最后,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
社会责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志愿者活动指导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共同努力,注重情感教育、道德品质培养、行为规范培养和社会责任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希望广大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本指南,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打造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学新课堂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打造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学新课堂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在对学生核心素养及健全人格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就其课程属性而言,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教学基础,以道德与法治培养目标为教学目的,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
本文着重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明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健全人格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70-0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一直以来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健全学生人格具有促进意义。
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致力于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健全人格是健康生活素养下的一个具体要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表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与引领的重要阶段。
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渠道学习与获取知识已经不是新鲜事,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年龄小,信息辨别能力低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妨碍健全人格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德育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心理失去了平衡。
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之中,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冲突处理不当,极容易使心理和行为失常。
作为教师就应及时抓住这些学生的这种心理,全面把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性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
而认识性格是要从多方面入手的,作为从教者我没有简单地从表面现象对一个学生的性格作出断言,而是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之前,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认识性格。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全班49人,多为原来班级的学习、思想后进生,所以班级绝大多数同学心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自信,没有动力,认为自己离成才遥远。
我决定以“人格”为支点,为同学健全自己的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提供帮助。
我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健全的人格与成才的关系,从而使自己走上成才之路。
其次,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性格
性格所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只有一贯的、经常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才代表一个人的性格。
另外,性格还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如开朗、乐于助人和诚实的性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狡诈、自私、虚伪等性格则为人唾弃,对社会有消极影响。
由此可见,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作为初中生必须致力于培养良好的性格。
这些理性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为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的性格呢?我从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第一、对现实正确态度的培养
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
现代的中学生虚伪、狡诈的人可以说已经没有了,而对集体冷漠,缺少义务、责任感,自私、孤僻的却大有人在。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积极而且有意义的活动。
篮球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班虽然女生云集,但真正接触篮球的却寥寥无几。
比赛日期就要临近了,怎么办?几个对篮球有一定了解的女生毫不犹豫地和几名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女生自发地组成
了训练小组。
于是,女生们利用体育课、午休、业余时间加大力度练习。
近一个月的艰苦训练结束了,我们每个队员都象即将冲入赛场的斗士,个个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比赛时老师领队,全体同学站脚助威。
在这场比赛中,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一成绩的取
得,就是同学们关心集体、关心班级的个人性格的集中体现,它对于学生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走上成才之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工作和工作成果的态度
一般情况下,说到工作和工作成果,很容易只把它定位在班级干部身上,其实,它可体现全体同学性格品质。
因为一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体的帮助,一个班集体的建设靠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
因此,在积极开展其他活动的同时,我时时刻刻注意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班级刚组建时,我就从班干部入手,投票选出有责任心、有竞争意识的同学为班级服务,大到班长,小到值日组组长,我都是按照这个标准选拔的。
同时继续坚持实行轮流值班长制度,每天由一名班干部管理卫生、纪律,并有详实的记录,每周末班干会总结,由此制订下周工作计划,同时请全体同学监督管理。
如此周密的工作安排,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使我们班在整个年级多次连续评为文明班级、示范班级。
3、对自己的态度
组建班级之后,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他们严于律己,虚心好学,并且有很强的自尊和自信。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掉下队来,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甚至自暴自弃、放任自己。
如何将这一部分同学调整过来,端正对自己的态度,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性格的意志培养
初中学生一般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都具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能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自觉确定的目的。
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判断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但许多同学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经不住挫折与失败的打击,由此沮丧、灰心、胆怯、退缩。
为此,我给同学介绍了前苏联优秀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顽强精神。
时而,我又给同学讲了“中国的保尔”朱彦夫的故事。
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懂得朱彦夫就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自己
的夙愿,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的伟大人格。
第三、性格的优良情绪的培养
初中学生阶段既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又是他们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的时期。
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的同学极容易产生波动的情绪。
我班有一位女同学很有音乐天赋,准备报考音乐特长,在学校及社会的各项文艺活动中,均表现突出,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但这位同学的最大的弱点就是情绪波动大,稍有一点外界影响,马上就会出现躁动现象。
在她刚到这个班的时候,由于是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又加上我特别关注她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她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改以往的懒散的习惯。
然而,由于外语课上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刺伤了她的自尊心,她一改以往的认真,成绩也一落千丈。
对于她的情况,我没有急于说教,而是与之谈心,帮助她分析老师批评的原因及老师批评的目的,并使之明确情绪波动对
她进步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的情绪已基本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过激的波动了。
总之,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性格,正确的评价自己的性格,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学生“德、识、才、学”兼而有之,才能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