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动机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教学教案
教学参考《管理心理学》课程说明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管理类学时:48学分:3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人、群体、组织的行为活动规律,用科学和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学科,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
管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科学管理的要求越累越高。
学习管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工作效率,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理论;能够理解管理过程中个人和群体的心理规律;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并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该课程介绍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还有具体的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这三个阶段。
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技术学、社会测量论等。
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个性与管理、知觉差异与管理、激励与管理、需要、动机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组织心理与管理与领导心理与管理,还加了一个现代人特别需要的内容,就是员工心理健康与管理。
3.教学目的和要求《管理心理学》课程通过介绍能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阐述管理心理学的规律,揭示管理心理学的特点,使学生认识管理心理学的客观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难度适中,重点是掌握心理学的现象及其规律,通过案例的渗入,要求学生在了解管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管理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原理。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授课老师在上课时需注意结合案例,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讨论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管理就是对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的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指挥、监督、组织、核算和调节。
管理的实质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
是用以指导人们如何有效地管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过程所有一切活动的。
3、人的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4、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5、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一定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
性格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持续性。
6、能力是与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7、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形式。
或者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尚未达到要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形成欲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缺乏;二是期待。
8、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9、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10、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1、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形成又是有条件的,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12、个性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特征上的差异。
它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而且还表现在某种情绪因素上,对组织有利也有弊。
所以,对个性存在差异性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个在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年轻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或行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它是应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来研究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人际关系和人的积极性的一门边缘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
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来源一般认为,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四门学科构成了其理论的基石,它们是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
管理心理学行为的研究绝大部分属于对个体心理学范畴,而且现代管理中,随着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心理学的因素已显得更加重要;社会学既研究微观层面的社会互动,也研究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管理心理学中对于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角色知觉、群体规范、价值观、组织文化等内容的涉及都来源于社会学。
人类学中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帮助很大,因为近年来国际化趋势产生了管理的新问题,即如何管理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并使之整合于特定的组织文化中。
管理心理学第四章 动机、激励与管理
案例1.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 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 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 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 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 ,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 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 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 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
第四章 动机、激励与管理
成就动机的测量
• 主题统觉测验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 由美国哈佛大学默里(Murray)与摩根(Morgan)等在
1935年编制完成 • 向被试者呈现一套反应不同情景的图片,要求他用5分钟
看完一张图片并讲出一个故事或者发表自己的意见。测试 者运用一定技术分析故事或见解,推论其个性特点 • 全套测试有30张内容隐晦的黑白图片,另有一张空白卡, 图片内容主要以人物或景物为主,为男人、女人、男孩和 女孩专用的,也有共用的,组成四套,每套又分1和2两个 系列,每一系列有10张图片
当人们比较后感到不公平时,往往会有如下表现: • 改变自己的投入 • 改变自己的所得 • 改变参照对象的现状 • 改变参照 对象的投入 • 选择另一个不同的参照对象 • 解释不公平 • 离开工作
在管理中的运用: • 避免报酬过低 • 避免报酬过高 • 决策制定过程公平(程序公平)
----报酬公平的前提
体,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2)设置的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必须是经过努
力才能够达到的,具有挑战性的,但也不能太 难; (3)目标要被员工接纳. (4)目标的实行情况要有反馈。
管理心理学需求和动机
做到程序公平的几点:
管理人员的一致性 无偏见性 决策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广开言路
∴管理人员的一致性、无偏见性,决策的基础信息的准
确性以及广开言路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期望理论
认为个体动机依赖于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 和受到希望的奖励所产生的期望值。
期望理论的主要因素
E→P P→O 效价
努力→绩效 ╳
绩效→结果 ╳ 价值
成长需要的满足
关系需要的挫折 关系需要的重要性
关系需要的满足
生存需要的挫折 生存需要的重要性
生存需要的满足
需要层次论与ERG理论的比较
需要层次理论
五~八层需要
满足—上升 逐级上升 只有一种优势需要 天生的、内在的
僵化的
ERG理论
三类核心需求 E-生理&安全 R-社会性需要&尊重(部分) G-尊重(部分)&自我实现 满足—上升;挫折—退化
薪水、健康、良好环境、各 种福利 职业保障、安全生产
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团 体接纳、组织一致 地位、名份、权力、责任、 与他人比薪水高低
安排好医疗、保健、住宅、休息、 福利设施等
雇佣保证、退休金、人寿保险、财 产保险
协作、访谈、开展团体活动、教育、 训练、娱乐活动
人事考核、晋升、表彰、选拔进修、 委员会、参与制度
第五章 需要、动机与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的基本概念
需要,是人们由于缺乏某种东西 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
动机,是指驱动和诱导人们去从事 某种活动的动因。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 是由需要支配的。
内 需 心动 行 要 紧机 为
张
目紧 标张 满消 足除
新的需要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一、引言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和组织行为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与管理学相结合,帮助学习者了解人类心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并提供指导和策略来改善管理和领导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案,帮助教师设计并实施一门高效且有意义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探索人类心理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
3. 开发和提升学生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心理学概述: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2. 个体差异与心理特性:讲解个体在管理环境中的差异以及个人心理特性对管理行为的影响。
3. 情绪与情绪管理:探讨情绪对个人和团队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教授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动机与激励:介绍动机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表现。
5. 意识与无意识:讨论人类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对决策和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6. 沟通与交流:探究沟通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7. 团队与领导力:分析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8. 决策与问题解决:教导决策过程和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战略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变革与创新:探讨变革和创新对组织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在管理场景中进行创新实践。
10.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如何塑造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
11.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教授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管理者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
12. 管理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将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的深入理解。
2. 小组和团队活动:通过小组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领导技能。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级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规律性。
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里倾向系统。
价值观往往容易被看作仅属于认知的范畴,其实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3、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里条件,是个体的一种心里特征。
4、知觉:是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它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并影响个人的行为。
6、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和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7、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8、自我知觉: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已的生理,心理,行为状态及自已同周围关系的认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知觉,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已是有效地从事社会活动的前提,人们对自已的认识,决定了自已的生活态度,决定了自已是否能对自已加以控制,是社会化成熟的标志。
9、社会知觉: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翻与判断的过程。
10、知觉错误:指的是由于受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产生的偏差。
也称知觉效应,效应即作用的结果。
11、晕轮效应:亦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点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以突出特征来推论其他方面特征的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1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环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1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14、动机:心理学家一般把动机定义为激发,维持和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管理心理学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主要内容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表现、激励和发展,并探讨如何通过管理方法和策略来提高个体和组织的绩效。
本文将介绍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是领导和管理。
领导是组织中的核心功能,它涉及到领导者如何影响和激励员工,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风格,以及有效领导的策略和技能。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和发展优秀的领导者至关重要。
管理心理学还关注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
工作动机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而产生的内在或外在的动力。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不同的工作动机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这对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绩效至关重要。
管理心理学还研究了组织行为和团队动力。
组织行为是指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如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压力等。
团队动力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以实现团队目标。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团队决策和冲突管理等问题,以提高团队的绩效和效率。
管理心理学还关注组织变革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组织也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组织变革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变革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发展和创新。
管理心理学还探讨了职业发展和员工培训。
职业发展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和进步。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职业发展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职业规划和发展计划来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目标。
员工培训是指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有效的培训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涵盖了领导和管理、工作动机和满意度、组织行为和团队动力、组织变革和发展,以及职业发展和员工培训等领域。
这些研究为组织和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同时也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第一章1.管理心理学:是探讨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及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及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心情管理,心情的劳动及管理, 应激管理, 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 组织士气和气氛, 组织变革及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的区分:1)探讨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心理学着重探讨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探讨对象,已达到预料和限制行为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探讨,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探讨2)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 管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政治学, 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及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及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探讨领域。
4.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的联系1)心理及行为亲密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探讨人的行为时,必定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须要通过视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探讨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探讨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 群体, 领导, 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探讨视角和动身点不同而已。
高校电子课件:管理心理学(第五版)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科技 越发达,社会越发展,人就越关键。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管理过程, 实质上就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取得个人单 独活动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因此,可以将管理理解为:
05 第5章 需要、动机、目标 与管理
07 第7章 激励与管理
06 第6章 06 第8章
情绪、态度、挫折与管理 群体心理与管理
07 第9章 组织心理与管理 06 第10章 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2章 管理心理学 的基础理论
[
学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了解人性观的含义、
理论观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明确管理的概念、
不断完善具有 中国特色的管 理心理学理论
体系。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1.3.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表现在技术和资金上,更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 缺乏、管理落后上,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管理 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 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个体 心理
群体 心理
组织 心理
领导 心理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并逐步发展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一方面,与社会化大生产分不开;另一方 面,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管理学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为 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成为可能。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引言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旨在了解和解释人们在工作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并提供指导和建议,以便有效地管理和领导组织。
本文将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影响。
基本概念管理心理学关注的主要领域包括组织行为学、领导与决策、团队合作和员工心理健康等。
它研究人们在工作环境中的动机、满意度、沟通、决策和冲突处理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通过研究这些方面,管理心理学可以提供对组织行为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优化组织运作和员工绩效的建议和指导。
重要理论1. 受权理论受权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它描述了人们对权力和权威的反应。
受权理论认为,个体对权力的接受和支持取决于其感知到的权威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它强调领导者应该通过提供明确的目标、公平的奖惩机制和有效的沟通来建立和维护受权关系。
2.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成功的关键因素。
它包括了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够将情绪应用于适当的决策和行为中。
情绪智力理论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情绪管理的能力,并倡导建立支持员工情绪健康的工作环境。
3.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和满意度取决于他们对待的公平程度。
公平理论将公平分为三个维度: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
它强调领导者应该建立公平的制度和决策过程,并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尽量减少不公平的情况。
实际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和理论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领导力发展管理心理学为领导者提供了有效管理和领导团队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理解领导的核心能力和行为,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应对挑战、激励员工和促进组织发展。
2. 团队建设管理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团队建设活动,帮助提高团队协作和绩效。
了解团队成员的个体特征和行为风格,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安排任务和分配资源,以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什么?答: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2.什么是需要?答:需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是个体的一种主观状态,人有生理需要,也有社会需要。
3.什么是动机?答: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原意是引起动作,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4.目标管理是什么?答: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
期望与企业的目标挂钩,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
5.什么是领导、领导者?答:领导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可以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实现组织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三要素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
领导者应该具有技术技能、人文技能与观念技能三方面的基本条件。
6.什么是激励?答:激励就是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是管理的重要只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对激励的理论研究以内容型理论为代表,还包括行为改造型理论和综合型理论。
7.什么是正式团体?答:正式团体是为了达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所产生的。
可按其延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正式团体与暂时性正式团体。
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答: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从现代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二、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 1、激励的概念
•
•
★ 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 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理解激励可从三种角度进行。
2、激励的过程与模式
• ★ 激励的过程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通过实 际的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足而告 终的全过程。 • 激励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 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心里紧张与外部刺激—动 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与紧张 性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2、需要的种类
• 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 • 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 • 我国把员工的需要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 明四个方面。 • 西方心理学对需要结构进行划分的主要代表有:①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 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又增加求 知与审美,为七个层次)。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 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把人类需要归为三类:生存的需要(生理+ 安全)、关系需要(社交+尊重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自尊+自我 实现的需要)。③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把人类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的需要又分为:成就、权力、友谊(或归属)三种社会需要。
•
根据对激励的三种理解,激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 激励作为过程都是由需要未满足开始的,目标实 现需要满足而告终。均包含了三种基本变量间的 关系,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行为反应变量。 • 3、需要、激励与管理策略 •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动力源泉;激励 与动机是同义词,它是行为的动力系统;管理乃是 控制和驾驭人的动力系统及人的行为的手段、方 法和策略。这三者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统一起来,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动机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动机
动机是指一个人内部驱动和外部激励下所从事的行为和活动的内在原因和动力,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
动机的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对人的活动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管理心理学中,动机被广泛用于研究员工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和员工流动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动机,以便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例如,了解员工的动机可以使得管理者更好地制定薪酬和福利政策,更好地培训员工,以及更有效地激励员工。
动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自主动机和服从动机等。
内部动机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是因为这项活动本身的乐趣和挑战,而外部动机则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是因为这项活动可以带来奖励和外部激励。
自主动机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是因为自己可以自由地选择从事该项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而服从动机则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是因为这项活动是上级要求他所从事的。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不同动机类型,以便更好地制定激励策略。
例如,对于具有自主动机的员工,管理者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而对于具有服从动机的员工,管理者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纪律性和强制性。
动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管理者需要了解不同动机类型对员工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管理员工和制定激励策略。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
管理心理学一、培训目的:做好管理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素质,而管理的基础,其实是对人性的假设,没有对人的基本认识,也就没有科学的管理。
通过此次培训,希望能够让我们管理者心中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让我们的管理真正成为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二、培训内容:1、人性假设:(1)X理论:X理论是一套传统的关于人的假设。
它假定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工作,只要有机会就逃避工作。
工人被看作是先天要强制规定工作量的,没有抱负,尽量逃避责任,自我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拒绝变革。
一般的奖励制度不可能克服这种厌恶工作的天性,所以管理就被迫通过压制、控制和威胁员工以获得满意的绩效。
虽然很多管理者会否认他们对人持有这种观点,但他们历来的举动表明X理论的确是管理层对人的典型看法。
(2)Y理论:Y理论采用更人道、更具有支持性的方法来管理员工。
这种理论假定人不是生来就懒惰的。
有的人之所以有这种表现,是他们过去对组织的经验的结果。
如果管理层为员工提供发挥潜能的适宜的环境,工作就会像娱乐和轻松休息一样,成为他们的天性。
根据Y理论的假定,管理层认为员工在追求自己所认同的目标时,可以做到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管理层的作用是提供一个使员工才能得到发挥的工作环境。
(3)Z理论:我们也可以说,X理论和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
我们从两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样看待员工,对员工提出目标并进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员工,诱导他们自觉地工作,又要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
在这个价值杠杆上,左端是X 理论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论式管理,管理的标点应根据员工素质、公司管理基础和工作特点等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滑动。
在员工素质比较差、公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标点应该滑向左端,反之应向右端滑动。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员工的素质特点,善于运用这个杠杆,讲究管理艺术,将员工管理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管理心理学(全)
管理心理学
实用文档
第一讲
心理与管理
实用文档
一、管理概述
1、管理的实质
让他人做事
把事情做好
话——听(不听;假听、真听) 活——干(不干;假干、肯干,苦干、巧干)
实用文档
管理就是有能力引导他人,“快 快乐乐”的去做他“应该”做的 事,甚至是他不“喜欢”做的事 。
里根说:“一个懂得运用别人能 力的人,不论他是谁,都可以当 领导者。”
性格特征
实用文档
对现实态度的特征
对己特征:谦逊、自负、自豪、自卑、 大方、羞怯;
对人(社会、集体、他人)特征:公正 、自私、诚实、虚伪、善交际、孤僻好 静、热情、冷淡;
对事(劳动|工作)特征:勤劳、懒惰、 认真负责、粗心大意、开拓创新、墨守 成规、节俭、浪费
实用文档
意志特征
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明确或盲目、独立性或 暗示性、纪律性或散漫性;
认知活动的开端与基础
分类
实用文档
A、内部感觉:
肌体感觉(内脏觉):饥、渴等,正常情 况下无感觉
平衡感觉(位置觉),又称对称感觉
运动感觉:关节肌肉感觉
B、外部感觉:
五大感觉器官——五大感觉
实用文档
①视觉: 主导感学
的行为方式。
2、分类:
生理倾向:外向/内向; 心理倾向:理智/情绪/意志; 社会倾向:
实用文档
生理倾向:
外向型: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注意与兴趣倾 向于外部;
内向型:富于想象、孤僻,注意与兴趣倾向于 内部世界;
社会倾向:
顺从型:易受暗示,服从权势,不善适应紧急 情况,按别人意见办事;
独立型:有坚定信念,善于独立思考,不畏难 ,遇急不慌,喜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管理心理学课件)动机概念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获得支持和认同。
动机与团队合作
1 共享目标
团队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愿景,激发合作动机。
2 互补能力
团队成员各自的专长和技能,相互补充和增强。
3 开放沟通
鼓励成员之间的积极、坦诚、无障碍的交流和协作。
动机对绩效评估的影响
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的个体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投入和创造力,从 而提高绩效。
动机概念
《管理心理学课件》动机概念PPT大纲,探讨了动机的定义、种类、内在来源 与外在刺激,以及动机与情绪、人格、组织行为的关系。
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
由个人自身的目标、兴趣和欲望驱动,是一种自我 激励的力量。
成就动机
追求个人成就感和成功的动机,驱使人们不断超越 自我。
外在动机
在个人外部的奖励、惩罚、认可和竞争等因素影响 下产生的动机。
社交动机
追求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认同和社会支持的动机。
需求层次理论
1 生理需求
包括食物、水和基本的生存需求。
3 社交需求
寻求爱、友谊和归属感的需求。
2 安全需求
追求稳定、安全和有保障的生活环境。
自我决定理论
1 自主性
2 能力
3 关系
追求自由和选择权,自主做 出决策。
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追 求成长和进步。
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可能会导致过度关注奖励而忽视绩效质量。
激励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标设定
制定清晰、具体和可衡量的目标,激发动机和提高绩效。
2
奖励系统
设计公平、有吸引力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激发持续的动机。
3
反馈机制
管理心理学 动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波特与斯蒂尔斯的六项目标属性
①目标的具体性; ②职工对设置目标的参与性; ③目标过程的及时反馈性; ④团体或职工之间应为实现目标而相互有竞争性; ⑤目标的困难性与挑战性; ⑥目标的可接受性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此外,现代目标管理还提出了:目标的清晰性与战 略性、整体性与系统性、层次性与协调一致性、创造 性与科学性等特点。
住、行、性、避险)。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为了
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形成了高级的物 质和精神需要(交往、成就、尊重等)。
(三)需要的产生
1、需要产生的含义:指一个人从无意识状
态到有意识地反映和体验到需要的存在;及对需
要明确地追求。
2、需要产生的因素 ①需要产生的生理状态;
②需要产生的自然情境和社会因素; ③个人认知因素的影响; ④成长性需要发生理论。
4、目标选择的主要标准
①目标的价值或效价标准; ②目标的期望(可能性)与概率标准;
③目标的低消耗标准;
④目标丰富性标准,即一举多得; ⑤目标的最佳化或满意化标准。
(三)动机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1、活动动机与目的的一致性 ①两者都属于动力系统的范畴,他们之间的紧密 联系是一致性的具体体现之一; ②动力性与方向性统一(即两者结合变成矢量) 是一致性的另一种表现;
第二节
需要与激励
一、需要的实质与分类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是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
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
和丰富感被人门体验。需要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 源泉,是一种个性倾向性。
(二)需要的,形成了某些天然的生理需要(衣、食、
(二)激励过程
1、激励过程的含义—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 通过实际的而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 足而告终的全过程。 2、激励过程包含三种基本变量(即刺激变量; 需要、动机、个性等机体变量;行为反应变量)之 间的互动关系。 激励过程的本质,是由刺激变量(客观刺激、 目标、诱因)等引起机体变量(有个性的个体、需 要与动机等)产生激活与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 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习得无助理论
塞里格曼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提出的。 将老鼠放在一个有电击的区域,起初它尝试
各种方法,做出种种努力试图逃离电击区域 ,后来发现无论如何做也无法逃离,就不再 作任何努力了,即习得了一种无助感。
习得无助理论是关于动机减弱或缺失的 一种理论。
指当人们做出种种努力都无法改变某种 行为的结果时,将习得的一种行为与结 果不相倚的信念,这种信念让人失去了 对结果的控制感,一旦固定下来,后来 遇到类似问题时,也会由于内心的无助 感而放弃任何努力。
2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通常是指个体对有效地控
制自己生活诸方面的能力的知觉或 信心。 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的 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 行为动机。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关活动中行为积 极性高,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 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而对 问题的解决证实当初的自我效能感,维 持动机;
认为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是使行 为持久的推动力。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 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 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 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 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 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 诺贝尔奖。
第四章 动机与管理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动机研究的历史演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第四节 动机的激发及调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 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即动机是由一 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它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 行为。这种原动力经由个体对目标的认识,将外部 的诱因变成内部的需要,进而推动个体去从事某种 活动。
B.F.斯金纳(1904—1990)是 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 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 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 家之一
二、认知因素的动机理论
共同点:都认为人是理性的,强调人的 认知因素或变量在行为动机产生中所扮 演的中介调节作用,这些认知因素包括 人们对环境的分析、对目标的预期或期 望、对成败可能性的分析等。
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开创
著有《性学三论》、《梦
的释义》、《图腾与禁忌
》、《日常生活精神病理
学》、《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等。
(二) 驱力理论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所引 起的一种紧张状态。驱力理论认为有机体 的生理或心理驱力是人类行为的动因,能 激发或驱动个体行动以满足需要,消除紧 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一)本能理论 认为人类行为的根源和动物一样,都受本能的驱使。 本能,是先天的遗传倾向,是物种在进货和适应环境
的历程中形成的,它是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 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个体
的种种行为都可以表现为本能反射。 本能理论过分强调人的生物性,而忽视社会性。 主要代表:麦独孤、弗洛伊德
麦独孤(1871~ 1938)McDougall,William
英国裔美国心理学家,策动心理 学的创建人。
1905年,他首倡心理学应为研 究行为的实证科学,后又提出 以本能为基础的行为学说,认 为策动和维持行为的动力是本 能,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 一定的目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5.6-939.9.23), 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
原因可按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1)部位:内部——外部; (2)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3)可控制性:可控制——不可控制。
内外因分类
内在因素:努力、能力 成功----感到满意和自豪 失败----产生无助感
外在因素:难度、机遇 成功---产生惊奇和感激之情 失败---产生气愤和敌意
稳定性分类
爱屋及乌 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敌人
反对的我们都要赞成 敌人的敌人,那是我们的朋友
2.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这一心理学概 念
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 ,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它会造成个体心理 上的不愉快和紧张,从而驱使其采取某种行 动以减轻或消除认知失调。
发生还需要其他因素。 (2)相同动机可能表现为不同行为。 (3)相同行为可能由不同动机引起。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人们普遍认为,动机强度对行为影响越大 ,效率越高,反之,动机强度越低,效率越 低。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有 利于任务的完成,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 超过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产生一定的阻碍 作用。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的最佳水平与任务性质相关。比较 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提升而 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 佳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即在难度较大的 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 完成。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倒U型曲线
第二节 动机研究的历史演变
共同特点:都研究动机行为的生理结构和机能,试图 从有机体的本能、冲动、驱力等生物性因素来寻求人 类或动物行为背后的动因。
(一)动机的认知一致性理论 基本假设:个体认知的不一致能产生动
机,激发个体努力减少或消除这种不一
二、认知因素的动机理论
(一)动机的认知一致性理论 也就是说,人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一个由
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通 常个体的心理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出现 认知矛盾则会打破这种心理平衡,使主 体感到压力或不快,在保持心理平衡的 需要与消除不快情感需要的驱使下,个 体就会采取行动使其认知系统重新恢复 平衡。
规律: (1)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弱
化, 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强
化;
(2)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强化 ,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确实会影响到个体随后的 动机。
作为管理者,在员工面对成功或失败的结果 时,如何引导其作出合理的归因,既是动机 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
二、动机的作用与功能
维持功能:动机引起某种行为并将其导 向特定目标之后,还需要继续发挥其作 用,即维持已引起的活动,直到实现目 标为止。
调整功能:动机是行为的“变速器”, 在为个体行为提供动力与方向的同时, 又对人的活动进行控制与调整。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的一般关系 (1)有动机不一定有行为,因为行为的
动机产生的心理过程
原动力
需要 目标
驱力
诱因
(1)需要:个体生理或心理上不平衡而 产生的,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2)驱力:处于动机产生的非常核心的 位置。为指向目标的行为提供原动力, 并将个体的心理与生理维持在一定水平 。
(3)诱因:可以减轻需要程度、降低驱 力水平的外部对象,是动机形成的外部
机。如职工为了获得奖酬和晋升而努力 。
内部动机: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 的动机。如兴趣、爱好等。
这两种动机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许多
(三)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按动机在活动中所起作用大小: 主导动机:是指在个体的动机体系中, 对行为起调节和支配作用的动机。它是一 个人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通常对行为有 决定意义,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辅助动机:对个体行为没有决定意义、 仅起辅助作用的动机。
二、动机的作用与功能
激发功能:动机是行为的“发动机”, 充当行为的直接原因。人的各种各样的 活动总是由特定的动机引发的,不存在 没有动机的行为。
导向功能:动机是行为的“方向盘”, 它不仅能激发和引起行为,还能将个体 的行为引向特定的目标或对象,使个体 的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前进。 动机的导向功能赋予人的行为特定
摆脱不了机械性的局限。
代表人物:赫尔
克拉克·赫尔 [Clark
Leonard Hull 1884.05.24- 1952.05.10],美国心理 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 人物之一。
(三) 诱因理论
诱因理论主要从有机体的外部来寻求行为 的动因,强调外界诱因在行为产生的作用 。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 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消极事件原因的可控制性和部位、稳定 性、普遍性一起决定了无助感的产生和 随后的行为动机,而不是单独起作用的 。
在组织情境中,管理者需要通过建立完 善的反馈和激励系统,并引导员工对失 败和挫折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来防止 员工习得无助感的产生,避免员工出现 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有关活动上的行为 积极性低,不愿付出努力解决问题,进 而导致活动结果不尽人意,又降低了效 能感。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来源于他 所遭遇的经历和处境,更重要的是 取决于他对自己遭遇和处境的认识 ,特别是归因。
在组织管理中,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 法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工作自我效能感, 是激发员工工作动机、点燃其工作热情 的关键,基中一种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员 工对其成败工作绩效作出正确归因。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性质: 生理性动机:个体为满足生理、本
能需要而产生的动机。如饥饿、干渴、 睡眠等动机。 社会性动机:个体的社会物质、精 神生活需要而引起的动机。如对地位、 权力的获得欲望。这种动机为人类所特
(二)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 外部动机:由外在力量激发而来的动
稳定因素:能力、难度
成功--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积极性 失败--降低今后的积极性
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
成功--今后积极性可能提高或降低 失败--可能会提高今后的积极性
可控性分类
可控因素:努力
成功--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积极性 失败--今后积极性可能提高或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