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需求、动机和管理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个体的福祉。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行动以及如何选择行动的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处理和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其中著名的认知理论之一是普罗斯夫的认知风格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例如以问题为中心的风格和以解决为中心的风格。
普罗斯夫提出不同的认知风格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和员工的认知风格,以更好地协调工作和提高效率。
3. 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影响和激励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领导理论之一是赫茨伯格和曼戈尔德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
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如待遇、工作条件和同事关系。
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如晋升机会和工作内容的挑战。
4. 沟通理论:沟通理论研究人们如何在组织中传递和理解信息。
其中一种重要的沟通理论是奥西斯和斯茨基的沟通模式。
根据这个模式,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信息的编码、传输和解码。
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沟通双方的理解能力。
5.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其中一种重要的冲突理论是托马斯和坎曼的五阶段冲突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冲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隐蔽冲突、感知冲突、冲突爆发、冲突维持和冲突解决。
管理者需要了解冲突的各个阶段,以制定合适的冲突解决策略。
6. 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管理心理学需求和动机
做到程序公平的几点:
管理人员的一致性 无偏见性 决策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广开言路
∴管理人员的一致性、无偏见性,决策的基础信息的准
确性以及广开言路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期望理论
认为个体动机依赖于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 和受到希望的奖励所产生的期望值。
期望理论的主要因素
E→P P→O 效价
努力→绩效 ╳
绩效→结果 ╳ 价值
成长需要的满足
关系需要的挫折 关系需要的重要性
关系需要的满足
生存需要的挫折 生存需要的重要性
生存需要的满足
需要层次论与ERG理论的比较
需要层次理论
五~八层需要
满足—上升 逐级上升 只有一种优势需要 天生的、内在的
僵化的
ERG理论
三类核心需求 E-生理&安全 R-社会性需要&尊重(部分) G-尊重(部分)&自我实现 满足—上升;挫折—退化
薪水、健康、良好环境、各 种福利 职业保障、安全生产
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团 体接纳、组织一致 地位、名份、权力、责任、 与他人比薪水高低
安排好医疗、保健、住宅、休息、 福利设施等
雇佣保证、退休金、人寿保险、财 产保险
协作、访谈、开展团体活动、教育、 训练、娱乐活动
人事考核、晋升、表彰、选拔进修、 委员会、参与制度
第五章 需要、动机与激励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的基本概念
需要,是人们由于缺乏某种东西 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
动机,是指驱动和诱导人们去从事 某种活动的动因。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 是由需要支配的。
内 需 心动 行 要 紧机 为
张
目紧 标张 满消 足除
新的需要
第四章 管理心理学中的动机与管理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对管理的启示
1.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有一个最佳水平的动机。动机不足或过分 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而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人物的难度和性质不同而不 同 2.在比较容易的工作上面,动机水平高的,工作效率就高;在难易适中任务中, 中等动机的效率最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所需要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 势,也就是说,在困难和复杂任务上,动机水平最低最有利于完成任务 3.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对管理的启示:管理者需要根据任务的难度水平和复杂程度, 适当调整员工的动机水平,特别是那些难度较高、所需要的动作或心智技能较复 杂的任务上,反而应该降低员工的动机水平
认知因素的动机理论
1.动机的认知一致性理论:基本假设是个体认知的不一致,能产生动机,从而激发个体努力减 少或消除这种不一致,也就是说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 (1)认知平衡理论是心理学家海德在1958年提出来的。他提出P-O-X模型,其中P代表个人,O 代表另一个个人,X代表一些目标对象,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使自己对人或事物的认知达到 平衡,认知不平衡则会产生争取平衡的行为动机,从而寻求各种方式把不平衡转为平衡。 (2)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廷格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提出的,所谓认知失调就是个体所持有 的认知彼此矛盾,处于对立的状态。认知失调会造成个体心理上的不愉快和紧张,从而驱使其 采取某种行动,以减轻和消除认知失调。
动机的种类
2.根据动机的来源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1.根据动机的性质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
3.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
a.主导动机 b.辅助动机来自1.生理性动机是指个体为满足生理本能需要而引起的动机。如:饥饿、干渴、睡 眠 2.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的社会物质精神生活需要引起的的动机。如:权力动机、 成就动机等。 3.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力量激发而来的动机 4.内部动机是指由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内在心理因素包括内容、兴趣、 爱好、责任感、自我实现需要等 5.主导动机是指在个体动机中对行为其调节和支配作用的动机,是一个人最强烈, 最稳定的动机,通常对行为具有决定意义,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6.辅助动机是指对个体行为没有决定意义,仅起辅助作用的动机
管理心理学之需要动机与激励
员工参与
参与决策
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 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意见 和想法受到重视和支持 。
提供信息
向员工提供必要的信息 和数据,让他们了解组 织的运营状况和目标, 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归 属感和责任感。
鼓励建议与改进
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改 进意见,这样可以提高 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能 力。
05
激励挑战与未来发展
动机
个体因需要而产生的内在驱动力,促使个体产生目标 导向的行为。
目标
个体所期望达成的结果或状态,是动机驱动行为的直 接原因。
激励理论分类
内容型激励理论
研究需要和动机的激发过程,强调满足个体的内在需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研究动机激发到目标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强调目标设定和实现 方式。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研究如何改变个体行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强化作用。
管理心理学之需要动机与激 励
目 录
• 需要理论 • 动机理论 • 激励理论 • 激励实践 • 激励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需要理论
需要定义
01 需要是指个体内部存在的驱动力,促使个 体采取行动以实现满足的内部状态。
02
需要是个体行为的基础,是激发和引导个 体行为的动力源泉。
03
需要具有主观性,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的 需求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激励挑战
员工个性差异
不同员工有不同的个性、需求和价值观,如何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是激励的挑战之一。
激励手段的局限性
传统的激励手段如薪酬、奖金等可能无法长期有效,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激励手段是关键。
组织文化的影响
组织文化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如何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是激励的 挑战之一。
6.需要、动机、目标、激励与管理
了解激励 一、激励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激发和鼓励;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并指向目标行为的 内在动力。 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自觉地朝企业所期 望的目标努力。 员工的积极性与他们需要是满足程度成正比,也与工 作动机成正比。
感知激励
三、激励的作用
1、激发和调动员工积极性 2、有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 一起来 3、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及各组成部分的协调性
理解激励
四、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过程性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综合性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4.需要的分类
● (1)按性质: ● 物质需要:对食物、金饯等的需要,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 需要,又叫生理需要。 ● 精神需要:对文化、道德等的需要,如对文化、地位、成 就、归属的需要等,又叫精神需要。 ● (2)按迫切程度: 间接需要: 比较概括的、抽象的需要,它是以理想、志 向的形式表现出来。 ● 直接需要:月前最迫切的、具体的、也较易获得的需要。 ● (3) 按范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应统一。
权力需要主导型员工的特点与激励措施
特点 1.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 2.渴望控制别人 3.喜欢参加能够获胜的竞 4.希望能控制整个局势; 激励措施 1.让他们做完整的工作,避 免让他们做协调性的工作;
2.尽量让他们参加工作讨论 ,并参与决策的制定;
5.不喜欢通过团队来完成任务 3.使他们有权控制它们自身 6.害怕失败,并且不愿承认错 的工作。
导致极端满意的因素
成 就 认 可 工作本身 责 任 晋 升 成 长
管理心理学第6章需要、动机与管理
该营销经理首先取得了部落酋长的支持与合作,然后,他同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给他 们讲穿鞋的好处,并教给他们穿鞋的方法。当地的居民被他说服后,却提出了一个非常 现实的问题:“我们的脚普遍较小,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们这个国家很穷,我们没有钱来 买你的鞋。”该经理回答到:“脚小的问题很好解决,我们可以重新设计我们的鞋来适 应你们的脚。另外,我发现你们这个国家盛产世界上最甜的菠萝,由于不是硬货币,因 此,我们可以帮助你们作易货贸易将这种水果出口,这样便可以换回大量的外汇,于是 你们国家的生产总值就可以获得增长,因此每个人就有了钱,有钱就可以买我们的鞋。 ”该经理大致测算了未来三年内的销售收入及相应的成本,估计资金回报率可达到30% 左右,因此建议公司应尽快开辟这个市场。
• 【典例链接】穆瑞的动机
•
很多年前,在一次舞会上,有一个叫阿瑟·穆瑞的年轻人,左顾右
盼,坐立不安。原来他发现了一位漂亮的小姐,很想邀她共舞,但却
犹豫不决,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舞跳得并不好。思考再三,他终于鼓足
了勇气,请那位小姐跳舞,小姐欣然应允。然而才跳了几分钟,那位
小姐就不耐烦了,她埋怨穆瑞舞跳得太差,象个笨拙的卡车司机。很
• 【案例讨论】 这个案例说明了人的哪两种需求,企业又应该怎样运
用人的需求寻求自身发展?
• 【答案引导】 这是一个典Leabharlann 的关于如何识别潜在需要与现实需要的
案例。有大量的潜在需求,只要宣传方式得当,就会把潜 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同时,案例也说明了消费需求的可 创造性,它会随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而且,有些需求实际存在,但却没被企业发现或者企业对 其不予关注。对于这样的潜在需求,要靠企业去挖掘、去 诱导。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第一章1.管理心理学:是探讨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及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及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心情管理,心情的劳动及管理, 应激管理, 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 组织士气和气氛, 组织变革及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的区分:1)探讨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心理学着重探讨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探讨对象,已达到预料和限制行为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探讨,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探讨2)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 管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政治学, 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及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及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探讨领域。
4.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的联系1)心理及行为亲密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探讨人的行为时,必定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须要通过视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探讨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探讨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 群体, 领导, 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探讨视角和动身点不同而已。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旨在提高组织效率,促进员工满意度和组织发展。
管理心理学关注于领导力、决策、沟通、激励、团队建设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领导力是管理心理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领导力包括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建设和激励员工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能够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创新和成长。
决策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管理者需要面对各种决策,包括资源配置、员工招聘和绩效评估等。
决策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信息、风险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管理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这包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提供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以及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
通过激励员工,管理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组织的绩效。
团队建设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团队是组织中的基本单位,团队的有效性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建立团队合作的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这包括明确团队目标、提供支持和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团队沟通和决策机制。
通过有效的团队建设,管理者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组织文化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管理者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支持。
这包括建立公平和透明的沟通机制、提供反馈和奖励机制、以及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贡献意见。
通过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管理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绩效。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名词解释题
管理心理学的名词解释题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管理环境下的动机、决策、沟通、领导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有效管理和领导团队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关键术语进行解释,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动机:动机是指个体内在或外在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追求某个目标。
在管理环境中,理解员工的动机是关键。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价值观,以便激励他们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主要的动机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
2. 决策:决策是指在面对多个选项时做出选择的过程。
在管理上,决策经常需要基于不完全信息和风险进行。
有关决策的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是西蒙的规则有限理性模型和扎德的决策理论。
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理论来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 沟通:沟通是个体之间传递信息、想法和感情的过程。
在管理环境中,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沟通不光影响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
管理者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并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反馈。
沟通的理论和技巧包括非暴力沟通、主动倾听和非语言沟通等。
4. 领导:领导是激励和指导他人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
在管理心理学中,有多种领导风格和理论。
传统的领导理论包括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领导。
近些年来,情绪智力与转型领导等新理论和概念也开始受到重视。
有效的领导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5.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指个体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创造力和员工满意度。
团队建设、团队动力和团队冲突解决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商业组织,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如医疗、教育、政府等得到应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管理心理学可以帮助解决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问题,提高医疗团队的协作效果。
管理心理学课件(全)
第一讲
心理与管理
一、管理概述
1、管理的实质
让他人做事 把事情做好
话——听(不听;假听、真听) 活——干(不干;假干、肯干,苦干、巧干)
管理就是有能力引导他人,“快 快乐乐”的去做他“应该”做的 事,甚至是他不“喜欢”做的事。
里根说:“一个懂得运用别人能 力的人,不论他是谁,都可以当 领导者。”
心态决定人生,心强——志强—— 力强;心弱——志弱——力弱。
是人生本源,直接觉得人生过程的 苦乐与成败。
2、德商:
人的道德与品德修养。
古人曰“道之以德”、“德者得 也”。
要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 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得到人生 的乐趣、生命的精彩。
3、志商:
确立人生志向与目标的能力。
人生因理想而伟大,小志小成、大志大 成。
情商:
甲:春风得意 乙:怀才不遇 丙:平庸一生 丁:贵人相助
6、逆商:
认识逆境与战胜逆境的能力。
卡内基“苦难是人生的最好教育”。
经风雨,见世面。花盆长不出万年松、院 子跑不出千里马。
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只有经历 熔炼和磨难,愿景才会激发,视野才会开 阔,灵魂才会升华,人生才会走向成功。
(2) 中层次:
认同——认“人”,靠情感与关系、靠非权力 威信。保持一致。
(3) 高层次:
内化——认“理”,靠本人自觉,靠培训教育。 条件:道理时正确的。
高:内化
中:认同 认“理”
接 受
低:顺从
认“人” 靠自觉
认“权”
靠情感 非权力
靠赏罚 威信
拒 权力威信
绝
二、心理概述
1、历史:
艾宾浩斯:“悠久的过去,短暂的历史。” 独立前——独立后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是什么?答: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2.什么是需要?答:需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是个体的一种主观状态,人有生理需要,也有社会需要。
3.什么是动机?答: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原意是引起动作,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4.目标管理是什么?答: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
期望与企业的目标挂钩,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
5.什么是领导、领导者?答:领导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可以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实现组织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三要素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
领导者应该具有技术技能、人文技能与观念技能三方面的基本条件。
6.什么是激励?答:激励就是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是管理的重要只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对激励的理论研究以内容型理论为代表,还包括行为改造型理论和综合型理论。
7.什么是正式团体?答:正式团体是为了达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所产生的。
可按其延续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正式团体与暂时性正式团体。
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答: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从现代管理学和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主要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二、激励的概念与过程
• 1、激励的概念
•
•
★ 激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是一种动力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对人的行为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 且引导人的行为导向目标。理解激励可从三种角度进行。
2、激励的过程与模式
• ★ 激励的过程即指由未满足的需要开始,通过实 际的行为活动实现目标,进而需要得到满足而告 终的全过程。 • 激励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 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心里紧张与外部刺激—动 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需要满足与紧张 性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
2、需要的种类
• 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把人类需要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类。 • 前苏联心理学家把人类需要分为自然和社会两大类。 • 我国把员工的需要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 明四个方面。 • 西方心理学对需要结构进行划分的主要代表有:①美国人本主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 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又增加求 知与审美,为七个层次)。②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 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把人类需要归为三类:生存的需要(生理+ 安全)、关系需要(社交+尊重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自尊+自我 实现的需要)。③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把人类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的需要又分为:成就、权力、友谊(或归属)三种社会需要。
•
根据对激励的三种理解,激励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 激励作为过程都是由需要未满足开始的,目标实 现需要满足而告终。均包含了三种基本变量间的 关系,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行为反应变量。 • 3、需要、激励与管理策略 •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动力源泉;激励 与动机是同义词,它是行为的动力系统;管理乃是 控制和驾驭人的动力系统及人的行为的手段、方 法和策略。这三者在人类的行为活动中统一起来,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讲义重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概述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1泰勒的科学管理四原则①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 ②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 ③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结合; ④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经久的合作;2法约尔①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②管理的5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③管理的14条一般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正合理的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保持职工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或集体精神;3韦伯韦伯提出“层峰结构”“官僚结构”组织模式,认为组织应是一个权力集中、职责明确、管理严格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还提出了“超凡魅力”这一概念,即指领导者对下属的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用以描述优秀领导者的品格;2.组织管理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前做了哪些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心理学的知识在工厂和企业中的运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心理技术学的名称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斯腾提出的,但是最早进行心理技术学具体研究工作的是闵斯脱博格,他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如何挑选和培养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或者简单地说,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2霍桑实验梅约在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职工的士气、生产的积极性主要决定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物理环境照明等、物质刺激只有次要意义;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约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而在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梅约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取决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根据“场”理论,他提出了着名的行为公式:B=fP·E;场理论最初只用于研究个体行为;后来又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概念;4社会测量理论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莫里诺,创造了所谓“心理剧”的治疗方法;社会测量理论采用填写问卷的方法,让被试根据好恶感对伙伴进行选择5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 6决策理论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决策理论;认为人不可能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考虑所有的备选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而只能在有限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从而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他认为,组织中的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西蒙把人的因素——人的心理与行为因素引入决策过程,不仅对决策理论,也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章人性的假设与管理第三章个性5.如何对气质进行管理①根据气质差异,采用灵活的管理方法;②在组织工作班子时,要考虑气质结构,人员配置要考虑气质互补性;③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教育工作;6.如何对性格进行管理①重视培养和塑造员工的优良性格,组织的设计应力求使组织成员趋向性格成熟;②管理者应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并积极调适③针对性格差异,实施有效管理④人员选拔和使用,尤其要重视性格品质考核,提高性格类型与职业的适应度第四章需要与动机7.解释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向目标前进;当人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这时,人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人不断地向新的目标前进;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新的需要←需要满足紧张减除8.解释马洛斯需要层次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综合激励模型的主要内容,如何有效应用该理论指导管理工作;1马洛斯需要层次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马斯洛:“最稳定和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敬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名声、声望以及无根据的奉承之上;”⑤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层次之间由低到高逐层递升;同一时期内可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只有优势需要成为推动行为的动机;需要的满足是相对的;需要的发展遵循“满足-激活律”;需要的强弱受“剥夺-主宰律”的影响;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文化和民众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应用:①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要;②了解职工需要差异,满足不同人的需要;③把握职工的优势需要,实施最大激励;④区分职工的需要性质,诱导高层次需要;⑤坚持同步激励原则,满足职工物质和精神需要;⑥制造匮乏,激励行为积极性2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把人的高级需要分为三类,即权力需要、合群需要和成就需要;①权力需要;具有较高权力需要的人对影响和控制别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②合群需要;具有合群需要的人,通常从友爱、友好的社交中得到欢乐和满足;③成就需要;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对工作的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应用:①权力需要:让员工尽可能地安排和控制他们自身的工作;参与决策制定;尽量把完整的工作任务交给他们去完成;②合群需要:确保员工作为团队的一员从事工作;给予大量的表扬和认可;委托他们对新员工进行接待和培训;③成就需要:识人用人,善于发现和利用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充分授权,增加承担新任务员工的责任;安排超常的、具有挑战性的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对工作绩效及时进行反馈;因岗择人,优化结构;加强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造就出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3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这些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产生的,主要包括公司政策、行政管理、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与上下级的关系、地位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激励因素”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社会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所赋予的发展机会和责任等;应用:①要区别对待不同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②注重对职工的内在工作本身激励;③注意保健因素;④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4期望理论期望指个体根据对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期望对象能力大小的感知,预期其能够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期待和向往;①基本假设:当人们预期到能够完成某行为,而且该行为能为自己带来既定结果,这种结果又对自己具有吸引力时,人们才会采取该行为;②期望公式:激励力量=效价×期望③三种关系:努力——绩效,绩效——奖励,奖励——满足个人需要吸引力④期望模式个人努力→A→个人绩效→B→组织奖赏→C→个人目标A:努力-绩效的联系期望概率B:绩效-奖赏的联系关联度C:目标或奖酬吸引力效价⑤应用:A.树立目标,激发期望心理B.运用期望值调整积极性C.正确处理努力和绩效的关系D.正确处理绩效、奖酬与需要的关系E.注意员工的感情调整5公平理论①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行为学家亚当斯提出的,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社会比较,且有就近比较的倾向;②公平模型:OP/IP = OO/IOOP :output某人所获的报酬 IP : input某人的投入OO :他人所获报酬 IO :他人的投入另一模型:个人的报酬另一个人的报酬个人的贡献另一个人的贡献个人的报酬个人过去的报酬个人的贡献个人过去的贡献③应用:A.投入各不相同,他们得到的报酬也应有所不同B.应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努力和绩效分配报酬;C.应经常观察和评估员工关于劳动报酬比例的知觉,采取措施纠正员工不正确的知觉;D.一些员工过去的工作绩效一直在中上水平,但近期却降低到中等水平以下④类型A.程序性公平理论:研究人们认为报酬分配决策程序是否公平的问题,而不是研究报酬的实际分配问题;研究如何评价员工的绩效水平、如何在分配过程中处理员工的不同意见、如何把报酬或其他结果分配给员工的问题;如果员工认为用于报酬分配的程序公平,如果员工认为他们的工作业绩得到实事求是的评定,将会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两个条件: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员工,他们要诚实、可信,尊重员工的权利和意见,为员工的工作进展情况提供及时反馈,允许员工对分配决策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管理者能否向员工解释分配决策;B.分配结果公平理论:分配公平是人们经综合比较后对自己所得结果公平与否的判断;结果公平关注的是最终结果,而程度公平和人际公平所关注的则是手段;6强化理论①基本观点: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强化决定人的行为是否再现和持续②强化的类型: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替代强化③强化模型主要体现的三个重要原则第一,人们在行为结果得到奖励后会继续保持这种工作行为;第二,人们在行为结果受到惩罚后会回避这种行为;惩罚会减少以后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可能性,至少是在出现这种惩罚条件时会减少这种行为的可能性;第三,人们在行为结果既无奖励又无惩罚之后,最终会停止这种行为;得到中性结果的行为将迟早会消失;④应用:A.分步实现目标,不断强化行为;B.强化物的数量、力度必须达到最小的临界值;C.奖励要及时,方法要创新;D.奖惩结合,以奖为主;7综合激励模型①某人在作出了成绩后,得到两类报酬:一是外在报酬,工资、地位、提升、安全感、培训;二是内在报酬;即一个人由于工作成绩良好而给予自己的报酬,如感到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对自我存在的意义及能力的肯定等;②模式特点第一,“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努力的程度;第二,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第三,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第四,奖惩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感,取决于被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正; 9.组织中的心理契约社会心理学在分析人际关系时,常把一切人际交往视为一种广义的交换;心理契约的内容是交往双方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期望;具有应变性与动态性;心理契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化的内容,一切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它的内容是会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的;第五章需要与动机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10.目标设置的原则①目标应当是具体的;②目标应当是难度适中的;③目标应当被个人所接受;④必须对达到目标的进程有及时、客观的反馈信息;⑤个人参与设置的目标要比别人为他设置的目标更为有效;11.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目标管理MBO是一种管理制度,也是一种制订计划、进行控制、进行人事评价和对组织整体绩效作出评价的方法;目标管理过程:①制定总体目标;首先,应确定组织所要达到的关键结果区域;其次,在确定关键结果区域之后应制定出测量绩效的方法;最后,确定的总体目标应当是上层领导集体一致同意的,至少多数人的意见应当一致;此外,还应有如何完成目标的行动计划;②为推行目标管理制度作组织准备;③制定个人目标;制定个人目标往往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形式;④结果的评定;在实行目标管理过程中应对执行情况提供反馈和作出评定;这种反馈和评定过程既有周期性的,也有最终的;这种评定主要是诊断性的;周期性的评定是为了对目标作及时的调整,在年终评定中,要根据达到的结果对目标管理实施的情况作出总体诊断和评定,然后再重新开始实行下一阶段的目标管理制度;12.评价奖励制度好坏的维度①重要性;要使一种奖励制度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受奖励者要认为这种奖励对他们有重要价值;②数量上的灵活性;奖励制度要适应组织成员的不同特点,并根据组织成员工作绩效的高低给予奖励;③使用的频率;最理想的奖励方式应是能被经常使用而又不失去其重要性的奖励制度;④可见性;⑤低成本;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奖励的成本越低越好,这样可以增加组织的效益;13.什么是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工作扩大化要让工人增加工作的种类,同时承担几项工作或者做周期更长的工作,以便克服单调工作时的厌烦,增加工作的兴趣;工作丰富化,是让工人有机会参与工作的计划和设计,得到信息反馈,估价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使工人对工作本身产生兴趣,增加责任感和成就感;工作扩大化是扩大工作的水平负荷,即增加同类工作的数量;工作丰富化是从纵向扩大工作范围,即扩大工作的垂直负荷,要求任职者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负更大的责任、有更多的自主性;14.绩效评估的内容;简单分析①特质按特质评估绩效,是要评估与工作有关的个性特征、技能和能力;例如,对大企业的部门经理,可按他们的个人首创精神、远见卓识、管理才能等进行评估;但用特质作为评估的指标有几个缺点;首先,人的个性和能力本身并不能单独决定人的行为;其次,用特质作为绩效评估指标可能被认为是不公正的;最后,可能对员工起不到激励作用;②行为按行为评估绩效主要是考察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③结果根据行为结果评估绩效时,重点不是员工在工作中干什么,而是他们行为的效果或实际的产出;达到同样结果有许多方法,选择什么方法无关紧要,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结果可能是绩效评估的有效方法;然而,单独使用结果进行评估也有缺陷;有时,结果是员工无法控制的;员工过于追求结果可能导致采取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等;有时,组织可利用行为与结果的结合进行绩效评估,这样,可避免单独使用一种指标的缺陷;第六章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度15.解释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主语内容16.什么是组织承诺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把实现和扞卫组织的利益和目标置于个人或小群体直接利益之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含义:个人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强烈信念和认同;个人愿为组织的利益付出巨大努力的愿望;个人渴望保持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17.影响工作满意感的因素1个性;一个人的个性会影响他对工作的感受,影响他的工作满意感;2价值观;价值观对工作满意感有很大影响,因为价值观反映出员工对工作结果和如何行事的信念;3工作情景;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管理方式是否恰当,报酬和福利是否公平,工作是否安全等;4社会影响;这里所说的社会影响主要是指人们周围的个人或群体对他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①工作中的同事②受到所属群体的影响③一个人成长的文化环境第七章领导心理19.什么是领导和领导者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致力于实现领导过程的人就是领导者;20.解释领导特性理论、领导作风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应变理论主要内容1导特性理论①传统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生而具有的,生而不具有这种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当领导;传统特质理论也称伟人论,其理论基础是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应该抛弃这种观点;②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2领导作风理论作风理论研究领导者工作作风的类型以及不同工作作风对职工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的领导作风;根据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的工作作风分为三种类型:专制作风,民主作风,放任自流作风;3领导行为理论行为理论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以及不同的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的领导行为;①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双维领导论“创立结构”是指那些把重点直接放在完成组织绩效上的领导行为,这是一种重视任务的领导行为;“关怀体谅”则指信任、尊重下级,友爱温暖,关怀下级个人福利与需要,与下级沟通并鼓励下级参与决策的制定,这是重视下级及人际关系的领导行为;②密歇根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将领导行为分为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行为和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行为两种;俄亥俄州立大学把“关怀”与“结构”视为两个独立的维度,密歇根大学则把“工作中心”和“人员中心”两类领导行为视为一个单一维度的两个端点;4领导应变理论①专制—民主连续统一体模型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这个模型,把专制的领导行为和民主的领导行为描述为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两个极端点,而在这两个极端点之间,领导行为又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专制与民主水平,因而在管理工作中,领导者行使权力的范围与下级自由活动的范围,形成了一方得益、另一方受损的复杂关系;他们认为领导者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境,适当地选择下图中的某种领导行为,才能达成有效的领导;②费德勒模型弗德勒提出权变领导理论,认为有效群体的绩效取决于领导风格和情景因素等两个因素的匹配;他将领导风格取向分为两类:任务取向型,即领导者从设法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关系导向型,即领导者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达到有声望的职位;并通过三个全变变量来评估情境因素:领导者—被领导关系,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程序化的程度,岗位权力—领导人所处地位的固有权力、取得各方面支持的程度;弗德勒认为领导风格是与生俱来的——你不可能改变你的风格去适应变化的情境;因此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你可以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或者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弗德勒模型强调为了领导有效性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者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这为领导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③通路—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认为组织的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励下级,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有效的领导者要为下级指明达到工作目标的途径,指导和支持他们把各自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为他们排除达到目标道路上的障碍,使他们能顺利达到目标;领导者的行为是否能为下级所接受,取决于他们的行为能否满足下级的愿望;因此,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首先,要使下级需要的满足与他们的工作绩效相联系;第二,要为他们取得高绩效提供指导、帮助、支持和奖励;为此,豪斯确定了四种领导行为:指导行为,支持行为,参与行为,成就导向行为;④领导参与模型该模型把领导行为与参与决策联系起来,指出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职工不同程度地参与决策;⑤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结合起来加以考虑;要根据下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成就感、不同的责任心与能力等条件,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随着职工年龄的增长、技术的提高,由不成熟逐渐向成熟发展,因而领导行为也应该按照下列顺序逐渐推移: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22.概念:管理方格图看书P 412双维分别是“关心生产”与“关心人”, 对应于俄亥俄大学的“结构”与“关怀”;他们把每一维度划为9等份,组成了81个单元;领导者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种两个维度不同组合的领导风格;5种典型风格:1,1贫乏型领导 1,9 乡村俱乐部式领导 5,5中庸式领导 9,1权威—服从型领导 9,9团队型领导23.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在确定的环境条件下可按规范化的、固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即程序化决策;而在有风险的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非程序化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这种决策由于受到众多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依靠一种固定不变的程序来解决,而只能依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决断能力、敢当风险的魄力等个人因素;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对一再重复发生的问题或机会作出的反应;24.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1理性决策模型也被称为经典模型,它是一种规范化的模型,描述人们应如何作决策;这种模型基于两个基本假设:①人们要使用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②人们的决策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或者对机会作出最适当的反应;步骤:①列出将要选择的所有行动方案②列出每种方案的后果③考虑自己对每种方案及其后果的个人偏好④选定最喜欢的方案;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也被称为行为决策模型;这种模型强调,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信息的不完整性影响着决策;因而,决策者通常只选择满意的,而不是优化的解决方案;第八章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管理
❖(二)动机的产生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二、动机的功能 ❖(一)引发功能 ❖(二)指引功能 ❖(三)激励功能
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三、动机的相互作用 ❖(一)动机的联合 ❖(二)动机的冲突
1.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管理心理学
第二节 动机与管理
❖四、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二)社会性动机
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 ❖(三)留住优秀人才 ❖(四)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三、激励的机制 ❖(一)激励时机 ❖(二)激励频率 ❖(三)激励程度 ❖(四)激励方向
管理心理学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四、激励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
管理心理学
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 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又称双因素理论,双因 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
LOGO
在管理上,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 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满足个体的需要,以一定的行 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 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 系统活动。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二、激励的作用 ❖(一)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 ❖(二)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五、常见的激励方式 ❖(一)物质激励
1.奖酬激励 2.关怀激励 3.处罚
管理心理学
第三节 激励与管理
❖(二)社会心理激励
1.目标激励 2.教育激励 3.表扬与批评 4.感情激励 5.尊重激励 6.参与激励 7.榜样激励
管理心理学
讨论与思考
管理心理学之需要动机与激励(共 108张PPT)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管理心理学》
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社会性需要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诸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艺术欣 赏的需要、道德的需要,以及劳动工具、 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需要等等。 • 这些需要是与人的社会活动密不可分的。 • 历史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文化背景、 民族、阶段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其社会 性需要也就不同。
《管理心理学》
第六章
需要、动机与激励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管理心理学》
目 录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四节 状态型激励理论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的一般概述
需 要 动 机
激 励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管理心理学》
“需要” 产生的原因
3. 需要产生的认识。思想特别是想象和幻 觉可以使一个人不断地产生某些欲望。 一个人想象他置身于某一社会情景之中, 就能加强他的某一方面的欲望。 因此,有些人就会将其中的某些欲 望付诸实现,以求满足他的需要。 幻觉的产生,有时并非来自外来的 刺激所引起的。
二、动 机
1. 动机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2. 动机是制约个体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管理心理学》
什么是动机
•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 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 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 •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某 种目标、满足某种需要的心理驱动 力。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管理心理学》
合理性需要和不合理性需要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
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是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运用资源(人、财、物)来实现特定的目标。
而管理心理学则是在管理学范畴内的分支学科,研究的是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动机、需求、期望和反应等心理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
管理学的概念和作用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旨在帮助人们通过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等方式来达到特定的目标。
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评估反馈等。
在企业中,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而管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绩效。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和作用管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管理实践中的一门领域。
它研究的是人在组织环境中的心理状况和变化规律,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动机、需求和沟通等各个方面。
同时,管理心理学还研究企业的组织文化、领导风格、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构建、员工激励等方面的问题。
管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人是活生生的,管理者必须理解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既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也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可以分为权利型、授权型和参与型等不同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员工,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积极构建和塑造企业的组织文化,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给予员工相应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的业绩。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团队合作的基础。
管理者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注重团队建设和团队沟通,增强团队成员间的互信和协作意识,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管理心理学原理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原理有哪些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管理与领导行为、组织变革和员工行为的科学。
它结合了心理学和管理学,通过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来提高组织的效能和员工的满意度。
在管理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管理心理学原理。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人类行为后面的动机和目标。
理解员工的动机是管理者有效激励员工的关键。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
管理者可以通过满足员工各个层次的需求来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工作绩效。
管理者可以运用激励理论诱发员工积极行为。
例如,利用奖励机制来鼓励员工的优异表现,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理解员工个体差异和需要的多样性,可以根据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
领导理论领导是影响他人并引导他们朝着共同目标努力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研究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
乔治·伯纳德理论指出,一个好的领导需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与决策能力。
这意味着领导者不仅需要具备组织特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善于与员工沟通和合作,以及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领导理论是变革型领导理论。
变革型领导者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目标。
通过传递愿景、激发激情和提供支持,变革型领导者能够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沟通和交流沟通和交流是管理者成功的关键。
有效的沟通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冲突和误解,促进组织内部的合作和协同。
管理者应该学会倾听和表达。
倾听是理解他人需求和关注的关键。
通过积极倾听员工的反馈和意见,管理者可以了解员工的需求并及时做出调整。
同时,管理者需要清晰明确地传达信息,以确保员工理解工作任务和目标。
此外,管理者还应该重视非言语沟通和非正式交流。
员工通过观察和社交互动来获取信息和理解上下文。
因此,管理者应该重视团队建设和组织文化的培养,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
管理心理学
1.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对人的管理。
原因:人是企业的必要部分、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人是企业的管理主体。
2.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发个人的心理活动。
)、群体心理(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领导心理(领导者在其领导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典型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
)、组织心理(研究在各种组织系统中,组织环境对组织成员所构成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
)3.管理心理学研究任务:宏观任务(学科自身理论建设、学科实际应用)、微观任务(提高组织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4.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社会测量法、情景模拟法。
5.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物体的颜色、形状、声音)进行直接反映的过程(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触,内部感觉:平衡、运动、机体)6.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进行选择、组织与解释,从而形成完整映像的过程。
7.社会知觉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对比效应、仁慈效应8.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9.伯纳德?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A、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B、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C、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D、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E、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F、其他,(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10.成败归因的三个维度:A、内外因: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B.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比 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种情况是一 种动机激发了多种消费行为。例如,爱好打乒乓 球的消费者,为了打球拿去买一副专业的球拍、 一套运动衣、一双运动鞋,并参加了一个俱乐部 打球及接受培训等。 行为1
动机 行为2 行为3
14
C.另外一种情况是多种消费动机可由一种消费行 为来实现。例如,与朋友一起到饭馆进餐的例子 中,该消费行为同时满足了个体进食的动机,同 时也实现了个体想与朋友社交的动机。
……
20
(1)显性动机与隐性动机 显性动机——消费者意识到并承认的动机,称
为显性动机。(直接观察) 隐性动机——消费者未意识到或是不愿承认的
动机,称为隐性动机。
21
调查:为什么大家要去谈恋爱?
显性动机 喜欢他(她) 想找一个人结婚
……
隐性动机 玩一下、尝试一下 别人有,我也要有 满足一下虚荣心 孤单、寂寞、无聊
……
22
几个现代需求的激励理论
23
狐狸吃葡萄的故事
遭受
激奋心情
行为
挫折
达到
期望值
激 励
效价
目的
概率
偏爱/满足
•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M(Motivation)=V(Value) × E(Expectation)
未满 足的 需要
积极态度
消极态度
撤退 取代 补偿 抑制 退化 攻击 绝望
激励过程
需求、动机与管理
1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雇佣一个 人到指定的岗位工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 买不到主动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而 你又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裁弗朗克斯
2
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
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两点补充:
任何需要都是有对象的,需要的对象往往是抽 象的;
➢ 追求运输的功能
➢ 追求驾驶求乘坐的舒服
➢ 追求帝王的感觉
➢ ……
17
驾驶的乐趣——飞驶的宝马
18
乘坐的舒服——奔驰车内
19
市场调研:为什么你购买这一身服装?
显性动机 它们很流行 我的朋友都穿它 它们很合身 它们看起来适合我
……
隐性动机 它们显示我的富有 它们使我显得性感 它们使我显得年轻 它们使我显得时髦
需要 动机 行为
10
动机理论
动机: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力,这种 驱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驱力主要来自因 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
当消费者的紧张达到某一种程度时,便会产生驱 力以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来满足其需要以降低紧 张。
动机是一种驱力,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消费者的 紧张。
11
动机过程模型
未被满足 的需要、 要求和欲
• a.激励是手段,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 b.激励是心理过程,因人、因时而异; • c.激励应产生自觉行动,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它
都表现为“我要做”而非“要我做”。
26
人的行为过程
需要 引发 动机 导致 行为 指向 目标
满足
激励
新的需要
从激励的概念和人的行为过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
问题:激励是外在驱动力还是内在驱动力? 激励如何起作用?
➢每个人同时可以有 很多不同的需要;
➢满足需要的物品被 要求不止满足一种 需要。
6
特征三:消费者需要的差异性
消费者由于在民族习惯、 宗教信仰、性格气质、文化程 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 和满足需要的方式等存在着差 异性。
7
特征四:消费者需要的可变与发展性
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人们的需要总 是随着生活环境、消费环境等变化的,观念的更新、文化的提升、广告的诱导、 消费现场的刺激都会产生变化。
望
紧张
驱力
学习
行为
认知 加工
紧张 缓解
目标实现 或需要得
到满足
12
A.在动机和行为的关系中,并不仅仅存在
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当个体处在极度
饥饿、疲倦的情况下,其主导动机一般只
有一个,个体想尽快满足进食或者睡眠的
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动机和消费行为之间 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动机1
行为1
动机2
行为2
24
•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 M(Motivation)=V(Value) × E(Expectation)
看上了一款 10000元左右的 诺基亚手机。但 是他一个月只挣 1000元钱,买 10000元钱的手 机实在是困难。
25
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激励是指通过影响职工的内在需求或动机, 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引导有利实现 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27
西方人性假设的发展
人性 假设 理论 的发
展
复杂人 X 理论和Y理论 社会人
在现实条件下,由于受到时间、精力以及购买能 力的限制,常会发生多种消费动机最后产生一种 消费行为的现象。
动机1 动机2 动机3
行为
15
2.1、消费者的动机——功能
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16
发现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思考题: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动机是什么?
8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 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说,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9
动机理论
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需要是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
平衡的状态。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 相应的消费行为。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 机就产生了。 动机是行为的原因。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 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并不总是处于唤醒状态
3
需要的分类有很多种: 按照需要起源的不同,分为天然性需要和
社会性需要。 按照需要对象的不同,分为物质需要和精
神需要。
4
特征一: 消费者需要的对象性
人们的需要总是指向某种具 体的事物的,需要总是和满足 需要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即 有具体的指向物。
5
特征二:消费者需要的多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