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演示文稿1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讲座
三、课程设计思路
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段划分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 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 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 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 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 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 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 的基础。
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 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 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 (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 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
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 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的功能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 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 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一、教材编写发布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 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和 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二、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教育的要求,让绝大 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三、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组织,再创造。 四、教材的编写与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 理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 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 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下面我们就2011修订版与2001版课标 相比较所体现出的变化具体的进行解读。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和实施建议,并有附录。把其中的“内容标 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 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小学数学
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 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 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 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 完成了修订任务。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1.提纲挈领,领悟课标。 (1)理解课标理念 (2)明确“四基”要求 (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4)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 (5)提高“四个问题”能力( (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
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 (1)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现象 ●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 ●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 ●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 ●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 ●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 ●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 ●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 ●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 ●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 ●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活动经验少。 (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 ●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 (3)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 ●虚假地自主学习 ●虚假地合作交流 ●虚假地自主探究 ●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 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 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 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
过于依赖量,过于特殊的量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 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 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读出数感!
(1)观察:有序观察,选择对象,变换角度 (2)操作:学会画图,动手操作,自我释疑
(a+b)c=ac+bc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 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实际物体
几何图形
特征描述
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可逆关系
三、空间观念
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 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 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
二、符号意识
怎样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呢? 例如:运算符号
二、符号意识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 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 其次是让学生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
6789读作( 6 )千 ( 7 ) 百 ( 8 ) 十 ( 9 ) ;
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一:从理念到行为把握操作方法最重要从理念到行为把握操作方法最重要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到底对我们的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认为,准确把握标准变化特点、以案例为载体形成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关注广义教材是三个核心环节进一步明确“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从“双基到四基,从两能到四能,从单一思维到复合思维、增加多个核心词”的变化特点。
修订后的课标对实验稿课标既有传承,也有发展,我学习了修订后的课标,觉得以下三点变化最为深刻。
调试数学观,明确新的数学课程观。
实验稿课标认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而修订后的标准将其调整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而非过程,无论是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的,还是来源于数学世界的,只要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都可以构成数学的研究对象。
与此同时,将原有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观,修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表述方式,保留了实验稿课标所界定的数学课程观的精髓。
明确提出“四基”、“四能”和复合思维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增加了针对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具体要求,更加凸显数学对于学生发展的特殊作用,将实验稿标准提出而尚未显性化的有关理念显性化,这是对10年改革成功经验的提纯和升华。
对于能力培养的问题,不仅直接提出能力培养,而且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
这种变化,不仅充分延续实验稿对于创新精神关注,而且有了显著发展。
在继续关注归纳、猜测等思维形式的基础上,修订后的课标明确提出“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并举的具体要求。
在核心词上,增加了“几何直观”,将“符号感”修改为“符号意识”,将“统计观念”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并对“数感”、“空间观念”的内涵作了修正。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演示文稿1.ppt77
新增核心关键词
运算能力
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
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 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几何直观 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 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 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 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 要作用
新的知识结构
四大知识领域名称的变化: 实验稿: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和综合运用。 2011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1) 数与代数
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在教学要求上有新的变化。 第一学段(1—3年级) ①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提高要求) ②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 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4—6年级) ①增加的内容: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回归)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 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回归)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②调整的内容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 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 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 作用”。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
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
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3000006000 三十亿零六千
读出数感!
30600, 30060, 30006
三万零六百 三万零六十 三万零六
“多样化”旨在“各取所需”, 乙湖
()
适应不同学生!
水深 60米
海平面0米 甲湖 水深 20米
20 米
甲湖水面高度记作0米,甲湖水底高度记作( -20)米;乙湖是堰
塞湖,水底高度记作( +20)米,水面高度记作( +80)米。
2.你知道全校做早操,操场上有多少人吗? 大约1000人,
想一想,( )个这样学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约一万人.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附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 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 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 的基础。
2/3小时行6km 即3份中的2份是6 3份是9
1小时行
小学数学历来重视数感培养,从“自发”走向了“自觉”
一、数感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
●
1080稍大于1000;
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 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 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20年9月28日
❖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 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 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 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 结合。
2020年9月28日
7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 Nhomakorabea的数一、数感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
●
1080稍大于1000;
72×15=1080(米)
1080超过2000的一半,都是真正的数感,与量无关
2020年9月28日
15
二、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 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3000006000 三十亿零六千
读出数感!
30600, 30060, 30006
三万零六百 三万零六十 三万零六
6789读作( 6 )千 ( 7 ) 百 ( 8 ) 十 ( 9 ) ;
678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6789=( )×1000+( )×100+( )×10+( )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推导: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推导:
0.15×3=? 0.15 ×3 0.45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 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 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 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数学教研组
1
1.新的课程目标的学段划分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2
2.新的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 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 强调学生获得“四基” ● 重视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 明确了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的术语
4
4.新的课程核心理念(三句变两句)
实验稿: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版: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
5.新的理念表述(理念“6条”改“5条”)
实验稿: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 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2011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 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7
7.新的数学教学观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 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 数学学习方法。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 来 表示数;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 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 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 作出解释。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确凿、规范、明了和全面。
详尽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博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严重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例外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例外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优良的数学教育,例外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例外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张丹教授发言原稿)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后全国的数学教师掀起一股学课标、研课标、论课标的热潮,在学习中老师们还存在不少困惑,亟需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
张丹,教师教育数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教授,教师教育数理学院院长。
她是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组成员,也是课程标准修订核心组成员,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
自己独立编著或与他人合作著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新课程数学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统计与概率”》、《数学课程设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等七部,及各种论文三十余篇(下面是张丹教授在某教师进修学校讲课的发言原稿,供大家共同学习。
)各位老师:晚上好。
非常荣幸能和老师们共同就新课程标准进行讨论,也是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不一定正确,供大家参考。
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
今天主要介绍课程目标、核心概念和课程内容的变化。
首先看课程目标。
《标准》与《实验稿》一样,明确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
进一步,《标准》在《实验稿》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无疑是巨大进步。
同时,《标准》还对一些目标进行了完善,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
同时,新增加的双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ppt课件
核心概念10
◎创新能力是指完成创新工作的能力。
◎创新意识指认识创新的重要,在学习数学 的过程中有好奇心,对新事物感兴趣,不 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有创新的欲望,尝 试去做一些对自己是新的、没有想过、没 有做过的事情,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问 题。
•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 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 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 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 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 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 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核心概念1
◆数感(含义归纳)
◎数感是“关于数字(量)的一种直觉”; ◎数感与语感、方向感、美感等类似,都会有一种
“直感”的涵义,具有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敏感性 及相关的鉴别(鉴赏)能力;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 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数感包含感觉、知觉、观念、能力,可以用“知 识”来统一指称,这一知识是程序性的、内隐的、 非结构性的。
符号不仅是一种表示方式,更是与数学概念、命题等具体 内容相关的、体现数学基本思想的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2
•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 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核心概念2
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 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 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 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 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
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
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
4. 课程目标的修改。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 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 本活动经验。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改革方向。在强调 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 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5. 内容标准的修改。对于三个学段的具体内容 进行了适当调整: 各领域知识点的数量有增有减, 但整体数量上没有明显变化。 6. 实施建议的修改。将原来的按三个学段分别 表述改为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增强了 可操作性。
2011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
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 活动”。
5、新的数学观
课标(实验稿):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 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 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 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 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 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 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基本思想
《标准》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 学推理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 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的有: 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变中有不变的 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有限与无 限的思想等。 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的有: 归纳的思想;演绎的思想;公理化思想;转换与化归的思想; 联想与类比的思想;逐步逼近的思想;代换的思想;特殊与一 般的思想等。 数学模型的思想派生出的有: 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 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所表达的问题。 2011版:
符号意识 :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
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 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
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实验稿: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 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 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 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 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
学生学习方式
实验稿: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011版:认真听课、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
7.新的教学要求-------“双基”变“四基”
实验稿
2011版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3.新的课程核心理念(三句变两句)
实验稿: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版: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新的理念表述(理念“6条”改“5条”)
实验稿: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 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
第一,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
第二,是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
第三,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 第四,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 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8、新的主要关键词(十个核心关键词)
实验稿: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
•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 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2011年9月9日,新华社全文发表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的重要讲话。 •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推进 困难;国家规定的课程难以全面落 实;教学改革滞后,教师的教学观 念和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应试教育 倾向很严重。
2011版: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 计 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
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实验稿:
符号感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
推理能力
2011版: 数感、符号意识(修改)、运算能力(增加)、模
型思想(增加)、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增加)、
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增加)、应用意识、创 新意识。
十个核心关键词
数感
实验稿: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 表示
数;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
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 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础,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建
议进行修改,力求《标准》更加完善:使《标准》 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使《标准》结
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标准》
的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习评 价。
(二)
修改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是坚持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为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而完 善课程标准。
6.新的数学教学观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 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 数学学习方法。
修订课标的新特点
1.新的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 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 强调学生获得“四基” ● 重视数学思动词:了解 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 经历 理解 体验 掌握 探索 运用
2.新的课程标准的性质
●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是所有学生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服务于评价,是对课程进行评价的依据。 ●隐含教师是课程开发者而不是教材执行者。 ●是国家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调 查研究,注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第一 线教师和教研员、课程专家、学科专家、行 政管理者等方面的意见。
三是坚持充分讨论,求同存异。每一位 成员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在认真讨论的基础 上力争取得共识。
四是组内成员有分工有合作。对于具体 问题,先由具体负责修改的同志提出方案, 再由全体成员讨论确定。 五是及时向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汇报 工作进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 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 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 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 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 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 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2011版: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 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 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实验稿: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 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 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 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2011版:
2006年6月5日 胡锦涛
•
•
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 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 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 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 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 上全面发展。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007年08月31日
胡锦涛
•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 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 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 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 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课标修订
(一)修改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体现国家利益,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大方向,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基
(三)修改的主要内容
1. 体例与结构的修改。重新撰写了“前言”;术语 解释与案例汇总作为附录,统一放在正文后面,使正文 更加简洁清晰;“实施建议”统一表述,不分学段,减 少了重复和繁琐,便于教师阅读和实施。 2. 基本理念的修改。 3. 课程设计思路的修改。数学课程的四个部分(数 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目 标与内容,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有关核心 词(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 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应用和创 新),便于教师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的核心思想。